第一篇:瑞安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监管细则(试行)
瑞安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监管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根据《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2‟101号)、《温州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组建核准工作指引》(温农金改办„2012‟9号)、《关于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补充意见》(温委办发„2013‟54号)、《温州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监管暂行办法》(温政办„2013‟1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辖区内经核准,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的农村资金互助会。
第三条 本细则所指监管,是指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监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识别、监测、评估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运营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督促农村资金互助会加强对各类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等的防控。
第四条 农村资金互助会的业务运营活动,应当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 监管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牵头履行对农村资金互助会日常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及处置化解职责,负责协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落实监管措施。
第六条 市金融办是农村资金互助会的监管部门,承担日常监管工作,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开展风险排查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工作。
第七条 市农林局、市农合联(市供销社)、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工商局、人行瑞安市支行、银监瑞安办事处等部门单位协同做好农村资金互助会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
第八条 农村资金互助会的托管银行应积极履行相关监管职责,根据监管部门需要及时反馈农村资金互助会的专户资金往来、结算、资金流向等经营状况,主动举报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第九条 农村资金互助会达到一定规模后应成立行业协会或联合会等机构,制定农村资金互助会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开展行业交流,倡导依法合规经营,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第三章 监管内容
第十条 农村资金互助会准入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民政登记情况。农村资金互助会开业营运之前应在民政部门完成民办非企业法人的登记。
(二)营业场所。满足农村资金互助会正常经营需要,原则上和合
作社在同一办公场所;营业地址与民政登记地址应一致;不得设立对外经营柜台,在营业场所明显位置悬挂警示公告,并设置举报栏公布监管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
(三)发起人。互助会发起人中不能有直系亲属关系。
(四)经营团队。农村资金互助会的理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和变更应经过审批,经营管理人员一般不超过3人,设经理、调查员、记账员各1人,提倡和合作社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经营管理人员应参加监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五)资金托管。农村资金互助会必须选择一家银行机构作为其托管银行,设立账户,为其提供结算支付、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并签订资金托管协议并报监管部门,严禁开通网银业务,不允许在其他银行机构另设账户。
(六)运行制度。农村资金互助会要建立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根据要求纳入温州市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
第十一条 农村资金互助会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三封”要求。农村资金互助会必须严格落实“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原则,按规定向会员提供资金互助服务。农村资金互助会吸纳会员入会资金、互助金及发放互助资金,必须严格限制在会员范围内进行,严格禁止向非会员吸纳和投放资金。
(二)会员管理。农村资金互助会应根据《温州市农村资金互助会监管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会员花名册,载明会员相关事项;必须为每个会员建立会员账户,按照《温 州市农村资金互助会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要求进行记载。农村资金互助会应及时根据会员及其账户变动情况更新信息,并将更新登记情况及时报送监管部门备 案。农村资金互助会会员新增、会员退会、资格终止及其权利和义务等参照市级规定执行。严禁随机和零星增加会员。
(三)财务管理。农村资金互助会应执行《温州市农村资金互助会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根据要求确保资金充足率保持在10.5%以上,准备金率保持在13%以上,拨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准备金率低于规定标准的,不得再行投放资金。
(四)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农村资金互助会应按要求及时向监管部门上报相关数据,数据报表应和相关会计记录及托管银行的相关凭证一致。
(五)信息主动披露。农村资金互助会应主动根据要求按月向监管部门和在营业场所公布互助金使用情况、占用费率等相关情况。
第十二条 农村资金互助会重点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互助金流向。农村资金互助会应该做好每笔互助金发放后的流向记录,跟踪检查农户对互助金的使用情况,并作好台帐,监管部门要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
(二)互助金发放管理。
1.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会员间的资金融通需求,必须用于支持会员发展生产经营项目,其中用于农业产业项目不少于70%;会员不得将借用的互助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项目,不得偿还其他欠款及转借他人。
2.发放互助金必须体现“分散、小额”的特点,对单一会员发放的互助金总额不得超过入会资金总额的15%,严禁“借名发放、化整为零”。
3.对会员及其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会员发放互助金合计总额不得超过入会金总额的20%。
4.对前十大户发放的互助金不得超过入会资金总额的50%。
(三)收益管理。农村资金互助会在资金融通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必须按年度进行财务决算,报监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按相关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
(四)岗位设置及权限。农村资金互助会应明确经理、调查、记账等岗位的职责,严格根据互助会规定的审批流程、权限发放互助金。
(五)审批流程。农村资金互助会要制定互助金发放前审查、发放时审批、发放后检查等审查程序和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应严格履行相关职责,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规范性,全面把控互助金发放风险。互助金发生风险的,相关从业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牵头开展的尽职调查。
第四章 监管措施
第十三条 监管部门采取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外部审计等方式,加强对农村资金互助会的监管。
第十四条 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方式。现场检查包括常规性检查和临时性检查。根据年度计划,监管部门开展现场实地检查,并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联合开展年度现场审计。针对非现场监管、举报等途径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可进行临时性现场检查。
(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薄弱、风险较高或风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领域;非现场监管数据指标出现重大异常变化,可能存在问题或有问题需要核实的领域;非现场监管中难以获取充分信息,需要通过现场检查深入了解的领域。
(三)检查措施。主要包括核查业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询问当事人或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对有关事项作出说明或提供资料;农户实地调查;查询、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账簿、单据、凭证、文件及其他资料。
(四)检查纪律。现场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被检查单位出示工作证件。检查人员不得干预被检查对象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检查对象相关保密信息。
第十五条 非现场监管。农村资金互助会在开业申请时同时申请非现场监管系统账号,录入会员名单,获得开业批复后及时准确完整地填报会员、互助金投放、回收、准备金等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十六条 外部审计。监管部门每年应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农村资金互助会上一年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并出监管报告上报市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
第十七条 加强社会监督。农村资金互助会应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放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设置举报栏公布监管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监管部门应在相关媒体公布监督举报方式,并对举报情况进行认真核查。
第五章 风险处置
第十八条 日常风险处置。农村资金互助会在经营过程中,若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可通过与高管人员进行诫勉谈话、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可采取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取消“以奖代补”资金、限制分配收益、建议银行机构取消融资等合作业务等监管措施。
(一)未经审批擅自对外经营的;
(二)超范围经营业务的;
(三)未经审批擅自改变经营场所的;
(四)在相关部门行政告诫、警告、责令改正等期限内未纠正违规行为的;
(五)拒绝或者阻碍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检查的;
(六)不按照要求和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七)违反本细则第十、十一条规定的。
第十九条 重大风险处置。农村资金互助会在经营过程中,若发生下列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或由其委托的监管部门负责查处,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业整顿1-3个月;若发生特别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整顿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市人民政府或由其委托的监管部门予以关停,市民政局根据市人民政府或由其委托的监管部门查处意见依法予以撤销登记,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该互助会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高息放贷行为;
(二)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行为;
(三)发生账外吸纳会员入会资金、互助金,账外发放互助金,账外收入互助金占用费等账外经营行为;
(四)违反农村资金互助会互助金占用费率相关规定,发生向会员收取高额互助金占用费,或向会员收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行为;
(五)发生不按实际经营情况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行为;
(六)以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从事股票、债券等交易活动,或以投资、固定回报等名义参与民间借贷行为;
(七)违反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发生利用不法手段回收互助金行为;
(八)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经营团队违规行为处置。农村资金互助会工作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有违规行为的,由监管部门督促农村资金互助会进行查处,其中涉及高管人员违规的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根据有关规定取消其任职资格并实行行业禁入;构成犯罪的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对农村资金互助会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由市金融办、市农林局、市农合联(市供销社)共同研究决定。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由市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二篇:外地经验:温州成立首家农村资金互助会
外地经验:温州成立全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会
为整合农民闲散资金,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发展资金短缺,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近日,温州市成立全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会——文成县黄坦镇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该会严格遵循“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和“有效控制风险、规范管理运作”思路,将资金互助会设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只对入会会员提供资金服务,吸纳和发放资金必须限制在本互助会会员内进行,且必须用于支持会员发展生产经营项目,资金互助会的筹资上限为2500万元。目前,该资金互助会发起人15人,会员有1668人,入会资金540.67万元。资金互助社的主管单位为温州市农业局,温州市金融办负责监管。据悉,温州市计划今年在各乡镇(涉农街道)都建立农村资金互助会,争取全市达到100家以上,到2015年基本建成农村资金互助体系。
第三篇: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试行)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试行)
甲 方:(监管部门)滨州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办公室 地 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55号
联系电话:0543-3212797 乙 方:(监管银行)地 址:
联系电话: 丙 方:(预 售 人)地 址: 联系电话:
为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督管理,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行为,根据《山东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鲁建房字〔2017〕1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经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就位于滨州市 ×× 区××××× 路(街),项目名称为×××××,楼号为×××× 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订立本协议,共同遵守。
一、项目约定范围内商品房预售资金的收存、拨付和使用均应遵守本协议。
二、甲方行使对该项目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进行监督。
三、乙方履行账户管理、资金收存、资金划拨等工作,积极配合丙方收取预售资金工作,并向丙方与预购人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四、丙方与预购人进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签约,并根据合同约定,丙方协助预购人将购房款直接存入在乙方开设的监管账户。
五、预购人申请按揭贷款(含商业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预购人将首付款存入监管账户,并书面委托贷款银行将发放的按揭贷款足额转入监管账户。
六、乙方收到预购人交存和贷款银行转入的房价款后,向预购人出具《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收款凭证》。
七、丙方在乙方开设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监管账户名称: ; 监管账号:。
该监管账户的使用范围仅限本协议约定范围内预售资金的收存、拨付和使用;该监管账户不可支取现金不得办理除查询功能以外的网上银行业务,不得办理质押,不得作为保证金账户及办理其它业务。
八、本协议约定监管范围预售资金监管额度为: 元,大写: 元。
九、商品房预售资金进入监管账户后,当资金总额达到既定监管额度后,丙方可自行提取监管额度以外的资金,并优先用于预售项目工程建设。
丙方申请提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额度以内的资金,经甲方审核后方可支取。监管额度内的监管资金,须用于支付与本工程相关的各项费用。
十、有关单位对监管账户内预售资金进行冻结或划扣的,乙方有义务证明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用途和监管账户的性质,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相关单位冻结或划扣后,乙方应及时书面告知甲方。
十一、丙方取得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证明文件后,可申请终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十二、乙方应配合甲方做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核对、查询工作,甲方可不定期核查项目销售情况与资金入账情况。
十三、丙方未按上述约定收存、支付、使用预售资金的,甲方责令其限期整改,记入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可暂停丙方预售合同网签业务等。
十四、乙方未按上述约定收存、支付预售资金的,将暂停或终止其监管银行资格,并由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通报金融管理部门。
十五、本协议经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批准终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之日起失效。本协议一式叁份,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丙方(公章): 法人(签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办法
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暂行办法
作者:安徽合作社网…更新时间:2014-7-31 顶 ★★★★★
安徽瑞福德资金互助,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根据中发[2005]1号文件:“有关部门要抓紧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尽快启动试点工作”、中发[2006]1号文件:“大力培养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中发[2007]1号文件:“2007年1月22号中国银监社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2007年2月4号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2009年银监社与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中发[2012]1号文件:“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经核准后,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联合社、农民专业互助会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由合作社社员自愿入社组成,并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为社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团组织。
第三条县农业局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行政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施政策、规划及设立布局工作;县农合联(县供销社)为举办责任主体,负责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推进工作;县金融办为监管责任主体,负责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工作;县农业局、县农合联(县供销社)、县公安局、县审计局、县工商局、县人行、县银监办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协同做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
第四条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县人民政府协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落实监管措施、风险防范及处置化解。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部门,承担日常监管职能。县农村资金互助社须经县人民政府办公社议审议通过后方可进行筹建、设立。
第五条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县监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识别、监测、评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督促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社风险等。
第六条坚持行业自律原则。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适时组建行业协社,并制定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开展行业交流,倡导依法合规经营,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第二章 监管制度
第七条建立和实施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制度。县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管。
开展现场监管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被检查单位出示工作证件。
被检查单位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应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
第八条建立和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员制度。县监管部门确定1名以上监管员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运营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设立、变更、终止信息动态;
(三)掌握发起人及从业人员变更情况;
(四)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五)向农村资金互助社通报监管信息及相关文件规定;
(六)督促农村资金互助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七)按要求向市级监管部门报送辖内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情况。
第九条建立和实施社团监督举报制度。由县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公开社团监督举报方式和相关信息。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将法人证书、监督电话及监管员名单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十条建立和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托管机构合作制度。托管机构是指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提供结算支付、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的政府技术支持单位。农村资金互助社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1家政府技术支持单位为其托管辅助管理,并签订相关托管协议。
第十一条建立和实施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县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辖内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督促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完整、真实地向监管部门报送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并按月向市级监管部门报送相关资料。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月向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等单位报送相关财务报表数据;按月将互助金使用情况向社员列表公布。
第十二条建立和实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县监管部门要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报告以下重大事项:
(一)非法吸储行为。发生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二)账外经营行为。发生账外吸纳社员入社资金、互助金,账外发放互助金,账外收入互助金占用费等账外经营行为。
(三)高利经营行为。违反农村资金互助社互助金占用费率相关规定,发生向社员收取高额互助金占用费,或向社员收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行为。
(四)财务弄虚作假行为。发生不按实际经营情况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社计报告的行为。
(五)不法手段回收互助金行为。违反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发生利用不法手段进行恶意回收互助金或暴力追偿行为。
第十三条建立和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从业人员备案制度。县监管部门应对辖内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从业人员进行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建立和实施定期审计稽查工作制度。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时县监管部门可委托中介机构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审计。
第十五条建立和实施约谈制度。县监管部门应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风险隐患,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班子成员进行约谈,必要时可扩大至从业人员。
第十六条建立和实施风险预警制度。县监管部门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违规经营、内控管理缺陷或经营异常等现象时,应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人员发现风险隐患时,应主动向县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报告。第三章 监管内容
第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的入社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吸收境外资金等其他方式入社,但可接受社社捐赠和政府财政补贴等其他资金。
县农合联(供销社)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筹建过程中,应对社员的入社资金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如发现社员以实物、贷款或吸收境外资金等其他方式入社,应责令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予以清退。
县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社员以实物、贷款或吸收境外资金等其他方式入社的,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县农合联(供销社),由县农合联(供销社)负责监管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予以清退。
第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吸纳社员入社资金、互助金及发放互助资金,必须严格限制在社员范围内进行,严格禁止向非社员吸纳和投放资金。
单个社员入社资金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入社资金总额的 10%;比例超过5%的应经县农合联(供销社)批准,报县农业局、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建立社员花名册,及时根据社员变动情况更新信息,并将社员更新登记情况及时报送县金融办,社员花名册应载明以下事项:
(一)社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
(二)社员所持入社资金金额;
(三)社员所持入社资金证书的编号;
(四)社员缴纳入社资金日期。
第二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必须为每个社员建立社员账户,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记载。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一)该成员的出资额;
(二)量化给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三)该成员存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
(四)该成员借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
第二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新增社员、增加资金规模等重大事项变动,需经县农合联(供销社)同意,报县农业局、县金融办核准。社员的入社资金原则上自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之日起三年内或入社时间不足三年的不得退出,理事长、监事长等参与管理人员的入社资金,在任职期内不得退出。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加社员和扩大资金规模,原则上要运营一年以上。
第二十二条凡要求退出入社资金的社员应提前3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社同意,并报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备案后办理退社手续,其社员资格在完成退社手续后终止。
第二十三条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己订立合同的,应当继续先行履行合同义务;章程另有规定或者社员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社员资格终止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期限和程序,及时退还该社员的入社资金和积累份额;社员资格终止的当年不享受盈余分配。
第二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主要用于满足社员间的资金融通需求,必须用于支持社员发展生产经营项目,其中用于农业产业项目不少于70%。社员不得将借用的互助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项目,不得偿还其他欠款及转借他人。
第二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融通活动实行市场化定价原则。农村资金互助社支付给社员互助金的占用费率,可以参照同期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收取社员借用互助金的占用费率,上限不得超过互助社与社员签订借款合同前一天的同期县金融办公布的“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
第二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对社员发放的互助金必须体现“分散、小额”的特点,实行资金投放限额管理制度,对单一社员发放的互助金总额不得超过入社资金总额的15%。对前十大户发放的互助金不得超过入社资金总额的50%。
第二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合理制定互助金发放前审查、发放时审批、发放后检查等审查程序和操作规程。农村资金互助社从业人员应严格履行相关职责,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规范性,全面把控互助金发放风险。互助金发生风险的,互助社相关从业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牵头开展的尽职调查。
单一社员借用资金时,在其入社资金额度内的,可实行信用借款方式;超过入社资金额度的,可通过社员联保、互助金质押、入社资金质押等方式进行抵押担保,条件许可下也可实行由社员农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活体畜禽等抵押物进行抵押,相关评估登记部门必须做好评估登记的准备工作,以便社员前来评估登记,具体借款额度必须在资金投放限额管理规定范围内。
第二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均保持在10.5%以上。要建立资本充足率监测预警制度,根据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际,一般在10.5%之上设置预警线,当资本充足率接近预警线时,应及时进行预警,防止其降到10.5%以下。资本充足率低于10.5%时,监管部门应根据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状况及时采取分类监管措施。
第三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确保准备金率保持在13%以上。准备金率低于规定标准的,不得再行投放资金。
第三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确保拨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 100%以上。对不按规定提足拨备的,应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业务,直至采取停业整顿措施。
第三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在经营过程中,若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但情节较轻的,监管部门可通过与高管人员进行诫勉谈话、下发整改书等方式,责令其限期改正;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县人民政府负责查处,县民政局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查处意见依法予以撤销登记,并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该互助社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高息放贷的;
(二)未经审批私自设立或擅自对外经营的;
(三)超范围经营业务的;
(四)未经审批擅自改变经营场所的;
(五)在相关部门行政告诫、警告、责令改正等期限内未纠正违规行为的;
(六)拒绝或者阻碍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检查的;
(七)不按照要求和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或发放互助金。不得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从事股票、债券等交易活动。对向非社员吸收或发放互助金和违反国家利率政策吸收或发放互助金,违规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的,应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整改不到位的,应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业务,直至采取停业整顿措施。第四章 责任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等有关单位接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报告后,应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启动处置预案,责成农村资金互助社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化解措施和对策,并督促落实。
第三十五条县监管部门在处置风险过程中,要按照统一、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进行调查。对引发的风险或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市农业局、市农合联(市供销社)、市金融局。
第三十六条监管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可直接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农村资金互助社抓好整改落实。也可视情向相关县人民政府提交监管建议书,由县政府负责监督整改事项的落实。
监管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移送有关部门、单位查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单位查处。受移送的部门、单位应当自收到移送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向移送单位书面回复处理情况。
第三十七条监管部门要充实监管力量,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每年组织监管人员培训。
第三十八条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按照监管职责要求,对我县所辖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进行细化分工,明确监管责任及纪律。
(一)互助社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需有指定分管金融的领导,明确为本辖区资金互助社负起属地协管责任。在第一时间,向县金融办汇报辖区内资金互助社的风险及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县金融办防范和处理好本辖区内金融市场稳定工作。
(二)县农业局、县农合联、县公安局、县审计局、县工商局、县人行、县银监办等部门要明确负责农村资金互助社协管工作的分管领导。依据各自部门责任,协同做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工作。
(三)县金融办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单位,负责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处理好行业违法违规行为,防范辖区内金融风险。金融办要定期组织开展监管评价工作,对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监管人员,特别是对失职、渎职行为要实行问责。县监管部门要建立监管员检查考核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并适时对履职不到位的监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四)托管单位。托管单位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定期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协助监管部门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专户资金往来、结算进行监管,承担托管单位的相关责任,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检查和审计工作,提出防范和化解农村资金互助社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第三十九条县监管部门可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在监管部门门户网站或本地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共同研究决定。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县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2008年瑞安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大事记
2008年瑞安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大事记
瑞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瑞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ОО九年二月
2008年瑞安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大事记
●1月2日-3日,市食安办会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市府办、市监察局组成市政府考核组,对7个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考核。
●1月4日,温州市委常委、瑞安市委书记葛益平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调研指导工作,深入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1月10日-17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市委市政府乡镇目标考核成员单位对37个乡镇(街道)2007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目标考核。●1月21日,市食安办召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验收工作研讨会,对第二批30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参建企业的验收工作进行统一部署。●1月21日,市食安办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办公会议,探讨全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初步拟定瑞安市2007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1月23日,市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肉类市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参与联合检查。
●2月1日,市食安办印发《瑞安市2007食品安全监测评估报告》,详细评价分析2007我市各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情况。
●2月2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联合发布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公告。
●2月4日,市长蒋珍明、市委副书记叶世林、副市长郑邦良带领农林、海洋与渔业、质监、工商、经贸、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主要部
品安全信用体系参建企业进行验收评审。
●3月26日,市食安办联合工商局、质监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销售、使用未取得QS认证食品管理的通知》,加强食品市场管理。●4月2日,市食品安委会在市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市(县)建设实施方案、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食品药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安排,确定了2007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方晖副市长作重要讲话。
●4月10日,市食品安委会印发《关于命名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和“达标单位”的决定》,授予第二批8家参建企业为“示范单位”、22家参建企业为“达标单位”。
●4月10日,市食品安委会印发《关于表彰2007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的通报》,对9名先进个人通报表彰。
●4月11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表彰2007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瑞政发„2008‟63号),对15个先进单位和33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4月11日,市府办印发《关于成立市食品安全示范市(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瑞政办„2008‟63号),副市长方晖任组长,胡存炯、林伟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陈木式兼任办公室主任。
●4月11日,市府办印发《瑞安市食品安全示范市(县)建设实施方案》(瑞政办„2008‟64号)。
●6月2日,市食品安委会印发《瑞安市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
●6月2日-22日,市食安办组织开展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摸底工作。
●6月4日,我市召开第三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会议,正式启动第三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市府办副主任胡存炯到会并讲话。●6月10日-10月24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市质监、工商、卫生先后5次开展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检工作。
●6月25日,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王小勇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调研指导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7月1日,市府办副主任胡存炯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协调会,商讨专项整治工作。
●7月2日-3日,副市长方晖率食品药品监管、质监、工商、卫生、公安联合执法队,重点针对生产经营豆制品、饮用水的无证无照企业及餐饮店,在市区、塘下、上望、莘塍、汀田开展为期两天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联合执法行动。
●7月9日-7月23日,由省食安办、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组织指派赴我市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志愿者小分队和浙江计量大学志愿者小分队在市食安办的安排指导下,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暑期食品安全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7月11日,我市第一期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培训班在飞云镇开课。随后陆续举办10期培训班,对全市950名村级信息员进行全面培训。
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部署节日食品安全工作。
●9月11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瑞安市2008乡镇(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瑞委发„2008‟60号),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考核内容。
●9月12日,市食安办根据省、温州市食安办通知要求,紧急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清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9月16日,市食安办紧急发布关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警示。●9月17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来我市就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检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陪同检查。
●9月17日,市食安办紧急发布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警示。●9月18日,市食安办印发《关于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清查问题奶粉。
●9月19日,市食安办统一公布处臵问题奶粉事件咨询投诉电话,包括医疗救治、消费纠纷、生产加工、奶源安全和协调处臵等咨询投诉电话,以加强群众的正面引导。
●9月24日,市食安办印发《关于成立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指导小组的通知》,以加强对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的指导。●9月25日,市府办印发《关于成立市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通知》(瑞政办„2008‟248号),市委常委、副市长郑邦良任指挥,副市长林济晚、方晖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林伟光任办公室主任。
●10月14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宣传载体,制作食品安全宣传鼓词,分发给全市各村居老年协会,同时多次在瑞安二台播出。●10月15日,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08优秀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评选活动的通知》。
●10月17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全市食品安全联络员(协管员)第二次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林伟光到会并讲话。
●10月23日,市食安办印发《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任务分解方案》,部署做好迎接温州市政府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准备工作。●10月31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瑞安广播电台,开播《食品药品安全专题》节目,历时两个月。
●11月5日-12月11日,市食品安委会组织有关人员全面完成第三批30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参建企业验收评审工作。
●11月10日-12月12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市质监局对我市69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进行食品质量评价性抽检。●11月26日,我市公布“瑞松杯”食品安全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共评出金奖1幅,银奖3幅,铜奖9幅,优秀奖18幅。
●12月9日,市食安办、市教育局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瑞安市第二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征文比赛活动结果的通知》,评出110篇优秀文章和15名优秀指导师予以表彰。
●12月11日,市府办印发《瑞安市2008市级部门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瑞政办„2008‟294号)。
10▲2008年,全市有证照齐全的食品经营主体1620家、餐饮单位2395家;全市食品行业和餐饮业从业人员23686名。
▲2008年,全市生猪屠定点屠宰量32.97万头。市区机械化屠宰生猪11.93万头,定点屠宰率达100%,乡镇定点屠宰生猪21.04万头,定点屠宰率100%。
▲2008年,全市学校食堂、市区餐饮单位、农村大中型餐饮单位以及乡镇所在地餐饮单位共有1081家,100%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级9家,B级84家,C级934家,D级54家;学校食堂中,A级2家,B级26家,C级50家。
▲2008年,全市蔬菜例行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5%,略高于上年水平;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3.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生产企业产品抽检批次合格率为80.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定性抽检合格率为94.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餐饮消费领域食用油抽检合格率为80%,熟肉制品抽检合格率为54.55%;餐饮具消毒效果抽检合格率为68.7%,比上年有所下降;现榨果蔬汁抽检合格率为100%。
▲2008年,全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起(比上年增加1起),中毒病例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