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督促整改2007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A1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8〕5号 【发布日期】2008-02-19 【生效日期】2008-02-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督促整改2007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查出的重大隐患的通知
(安委办〔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5月至12月,各地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四个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工矿商贸企业和交通运输、渔业、农机、水利、人员密集场所等20类行业领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排查和整改了一大批事故隐患。但截至2007年底,全国范围内查出的重大隐患中仍有1万余项尚未得到整改(见附件1)。为继续认真做好重大隐患整改工作,及时彻底消除已查出但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对目前尚未整改完毕的重大隐患,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抓紧整改,凡能在短期内整改的,务必在3月底前整改销号;暂时难以整改完毕的,要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等,确保做到“五落实”,限期整改到位。对正在整改过程中的隐患,必须加强监控监测,严防发生事故。
二、加强重大隐患整改跟踪督办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机构,要加强对本辖区内重大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重大隐患的整改销号情况,实行重大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和督办制度,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直至彻底根治销号。对整改进度缓慢的地区和单位,要进行重点督促检查,督促加大整改力度,确保隐患及时得到消除。对于逾期整改不到位或整改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三、各省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做好重大隐患整改情况的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对2007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查出、但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调度统计,建立重大隐患整改信息数据库。各省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在4月3日前将附件1中所列重大隐患的整改治理情况上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具体报送要求见附件2)。
附件:1.各地区2007年“专项行动”中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情况表
2.2007年“专项行动”中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整改情况报表
二○○八年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07年12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8〕2号 【发布日期】2008-01-06 【生效日期】2008-0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07年12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2007年12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加大检查督查力度,狠抓重大隐患的整治,积极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新进展。
一、总体情况
到2007年年底,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内,有3081029家企业和单位累计自查隐患5067286项,已自改4782425项,整改率94.4%。其中:自查重大隐患83626项,已自改73017项,重大隐患整改率87.3%;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12579项,落实资金1645541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1079项,采取监控措施11921项。在3081029家企业和单位中,工矿商贸企业1683934家,自查隐患3609383项,已自改隐患3411012项,整改率94.5%;自查重大隐患59279项,已自改重大隐患52235项,整改率88.1%。1397095家交通运输重点行业企业和单位自查隐患1457903项,已自改隐患1371413项,整改率94.1%。其中自查重大隐患24347项,已自改重大隐患20782项,重大隐患整改率85.4%。
全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结案538起。2006年以来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结案2707起,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10657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143人(已判决1038人);受党政纪处分3849人;受行政处罚4665人。
全国已掌握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178473个,已取缔152985个,其余正在打击过程中。其中煤矿:已掌握41679个,已取缔41236个,正在打击443个。
二、主要特点
2007年12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积极组织开展“回头看”检查督查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工作督查的通知》(安委办〔2007〕35号)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检查督查,加强了对“回头看”工作的检查指导。云南省组织省、市、县各级督查组270余个,近3000余人对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进行了督查。天津市组织检查工作组深入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公安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民航总局、电监会等部门结合本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的专项督查。各地继续加大对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前期隐患排查申报为零的企业,以及近期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地区和企业进行了“补课”。与上月份相比,12月份又有319506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二)加大了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各地区、各单位对查出的重大隐患盯住不放,跟踪整改。福建省对存在重大隐患并列为省级重点监控的2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实施了搬迁。上海市针对“嫩江路轮渡站”不具备基本防护、施救和排险能力的问题,组织专家研究治理措施,确认整改无望,决定关闭。中石油集团对列入总部治理计划的8项重大隐患,落实资金7.86亿元进行治理。中钢集团针对所属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变电所设备严重老化问题,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进行了更新改造。
(三)以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各部门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煤矿“两个攻坚战”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北京市对2572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洞口实施了封堵。江苏省持续开展小化工专项整治,共关闭小化工企业2224家。浙江省大力推进100处省级事故多发点段和100处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的专项整治,整改率分别达到87%和78%。各行业主管部门也都结合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了本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四)总结经验,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各地区、各单位认真梳理总结专项行动以来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山西、辽宁、山东、安徽、广西、新疆等地制定了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建立了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由市安委会督办的8处重大隐患目前已全部得到整改,全市1213处重大危险源都按照A、B、C分级监管机制进行了分级监控。吉林省结合专项行动,在已出台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两个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又制定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华能集团公司全面梳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健全了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基层企业分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三、存在问题
(一)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工作仍有死角。一些地区对重点行业(领域)中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底数不清,不少小企业和前段自查隐患为零及近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在“回头看”阶段仍没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补课”工作。隐患排查治理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宽。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度不够,一些地区重大隐患整改率仍不高。从目前情况看,参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企业平均每户排查出的隐患仍不足2项。一些企业没有认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甚至申报隐患为零,走了过场。一些地区重大隐患整改率不到50%,重大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治理消除。
(三)部分地区“打非”工作职责不清、工作不力,非法违法现象反弹,非法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等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顺发煤矿2007年12月29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9人、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2007年11月27日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死亡13人等都是由于非法生产造成的。尤其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2007年12月5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05人,该矿超层越界、非法盗采,以掘代采,违规开采,严重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生产,严重违法违规,是造成事故的根源。
四、下步要求
(一)认真抓好重大隐患的整改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重大隐患的监督管理。对尚待整改的1万余项重大隐患,要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加大整改力度,绝大多数要在春节前整改销号。对一时不能根治的,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限期进行整治。同时,要加强监控监测,严防在整治期间发生事故。对于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要坚决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整改无望的,要坚决退出或关闭;对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回头看”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要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认真整改,按照要求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二)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三非”,深化专项整治。要加大“打非”工作力度,对已掌握但尚未打击取缔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要在春节前依法取缔。要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安全监管、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公安、监察、工商、环保、电力等部门间的协作配合,重点加大对煤矿和金属非金属矿山超层越界开采、无证或证照不全擅自生产和关闭矿井死灰复燃、停产整顿矿井擅自恢复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消除由于非法行为埋下的各类隐患。要针对岁末年初的特点,深化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以及民爆器材、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监管,消除事故隐患,严防事故发生。
(三)切实落实和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各项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深刻吸取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教训,提早准备,认真落实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各项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8〕1号)精神,加强安全监管、气象、水利、海洋、地震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预报预警制度,形成应对自然灾害、防范事故灾难的协同工作机制。要认真组织开展对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工作,在切实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外部环境、自然灾害隐患的基础上,利用冬春季节做好河道、堤坝、水库、路桥涵洞、山体边坡等隐患点的除险加固工作。各省(区、市)安全监管局要立即向政府汇报,按要求尽快确定除险加固项目,落实责任、方案、资金和期限,于元月底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四)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尽快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两个长效机制,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尤其是去年以来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隐患排查为零的企业和规模以下小企业,再次督促检查,认真“补课”,不留死角。
当前是各类事故的易发、高发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即将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小企业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节后复工生产的特点,加强对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的监管,防止在停产、检修和复产期间发生事故。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八年一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十一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7〕37号 【发布日期】2007-12-11 【生效日期】2007-12-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十一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7〕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11月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和“补课”工作,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认真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着力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
一、总体情况
到11月末,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内,有2761523家企业和单位共累计自查隐患4871284项,已自改4553137项,整改率93.5%。其中:自查重大隐患82907项,已自改69990项,重大隐患整改率84.4%;累计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15921项,落实资金1481553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2525项,采取监控措施13073项。在2761523家企业和单位中,工矿商贸企业1470309家,累计自查隐患3425915项,已自改隐患3212824项,整改率93.8%;自查重大隐患58046项,已自改重大隐患50261项,整改率86.6%。1291214家交通运输重点行业企业和单位累计自查隐患1445369项,已自改隐患1340313项,整改率92.7%。其中自查重大隐患24861项,已自改重大隐患19729项,重大隐患整改率79.4%。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中,全国共检查重大基础设施210071处,查出安全隐患156564项,已整改127723项,整改率81.6%。其中查出重大隐患4690项,已整改2248项,重大隐患整改率47.9%;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2563项,落实资金458129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611项,采取监控措施1872项。
全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结案490起。2006年以来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结案2538起,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10166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067人(已判决1009人);受党政纪处分3784人;受行政处罚4315人。
全国已掌握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156187个,已取缔129919个,其余正在打击过程中。其中煤矿:已掌握37561个,已取缔36485个,正在打击1076个。
二、主要特点
从11月份的工作情况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认真部署开展“回头看”再检查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印发了关于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的通知,对“回头看”进行再部署,并严格进行督查。山东省抽调厅级领导干部带队包地市,对本省所有地市进行督查。河南除省政府组织督查外,还组织市级督查组82个、县级督查组439个、部门督查组790个,共查出隐患17867项,整改率93%。河北省在“回头看”阶段,省、市、县三级组织682个执法队、2800余名执法人员,同时邀请1100余名专家对企业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了复查,发现安全隐患2008项,下达各类执法文书799份,罚款1123万元。福建省安全监管局对全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非煤矿山进行了督查,督促企业加快隐患整改步伐,目前全省417家非金属地下矿山中已有401家经过整改实行了机械通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对部分隐患整改进度慢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进行了查处,暂扣了7家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铁道部组织了3个督查组,对铁路桥梁、轮船渡口、安全运营等进行了检查。水利部与安全监管总局联合组织督查组对部分地区大型水库、病险水库、拦水闸、泵站等进行了检查。公安部、建设部、民航总局、电监会等部门也组织督查组,对本行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的情况进行了督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核与辐射安全专家对2家重点核设施单位进行了核与辐射安全专项检查。
(二)深入开展“三类重点对象”“补课”活动
各地区对重点行业领域范围内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前一阶段隐患排查申报为零的企业以及近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地方和企业(以下统称“三类重点对象”),认真排查梳理,逐一落实责任,步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补课”工作的开展。天津市对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和没有参加第一阶段自查自改的企业全部进行了“补课”,逐级落实区县、乡镇和村委会以及企业“补课”责任,各区县政府分别与所属乡镇街道签订了隐患排查治理“补课”责任书。黑龙江省督促13757家企业、单位进行了“补课”,查出各类安全隐患49165项,已整改49023项,整改率99%;省政府安委会还专门下发通知,将督查组与省政府交换意见时的讲话印发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中铁工四局宜万N13标项目部汲取“11.20”高阳寨隧道进口岩崩事故教训,决定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延续到2008年一季度末。
(三)狠抓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各地区对隐患整改采取挂牌督办、公告监督、加大投入等措施,强力推进重大隐患整改、销号。上海市对33家市级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促整改,目前已有25家提前整改完毕,其他单位也正按照计划积极落实整改。甘肃省对全省列入治理计划的176项重大隐患进行了公告,省安委会办公室对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云南省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中,查出隐患2116项,已整改2009项,整改率91.4%。其中,重大隐患66项,已整改38项;尚未整改完毕的28项重大隐患已列入治理计划,落实资金35440万元,采取了监控措施。交通部针对隐患排查治理中排查出的隐患,制订了危桥三年改造规划,已落实了17座危桥的整改工作。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对部分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制定了整改计划和安全规范措施,实施重点监控。
(四)打击“三非”态度坚决,成效显著
11月份,各地区进一步加大打击“三非”工作力度。贵州省取缔非法建设的采煤窝点1159处(次)、非煤矿山417处(次);取缔非法生产的采煤窝点2595处(次)、非煤矿山1529处(次)、烟花爆竹企业29家;取缔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经销点234个。天津市查处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案件1起,非法储存烟花爆竹案件11起,刑事拘留2人、治安拘留9人。河北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收缴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折合黑火药1770公斤、烟火药2500公斤,处理相关人员133人,其中逮捕12人、刑事拘留26人、劳动教养2人、治安拘留77人。山西省太原市在完成关井指标的基础上,依法又多关闭了10座矿井;晋中市人民政府在打击非法采矿成果突出的灵石县举行扫黑除恶斗争及整治私挖滥采行动公处大会,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进行了公开处理。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一些地区和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仍然存在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抓的不实、工作不力的问题。个别地方只是转发上级关于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的文件,没有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没有深入开展“回头看”再检查工作,对本地区、本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补课”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死角和漏洞的情况不清楚、不掌握,责任和工作不落实。
二是部分地区和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扎实,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11月份,全国烟花爆竹行业较大以上事故频繁发生,其中发生3起重大事故、死亡35人,5起较大事故、死亡20人。暴露出在一些地区、行业和单位开展了近半年的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三是一些地区和单位煤矿整顿关闭、瓦斯治理两个攻坚战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市县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缓慢,关闭的矿井未达到关闭标准;瓦斯治理在一些煤矿企业还不到位,监测监控系统不健全、不管用,事故隐患仍很突出。
四是参加自查自改面不宽,重大隐患整改率不高。十一月份参加自查自改的工矿商贸企业只比上月增加248627家,平均每家企业排查出隐患不到2项;一些地区重大隐患整改率仍然很低,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中的重大隐患整改率还不足50%。
五是部分地区和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重视不够。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分析研究不深,没有把好的做法固化为制度,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动作不快、力度不大。
四、工作要求
(一)深入贯彻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抓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的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巩固专项行动已取得成果并力争取得更大成效。需要“补课”的要继续“补课”,需要进行“回头看”检查的要继续进行“回头看”检查,没有完成整改的要按计划继续整改,隐患整改工作达不到“五落实”要求的,要进一步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整改不完不得销号。要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导致隐患得不到整改引发事故的,在事故调查时要调查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期间有关人员的履职情况,对失职、失察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要突出重点,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目标,做好年末岁首的安全生产工作
近期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警觉,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今年以来发生事故的教训,突击抓好重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地区、问题积累严重的企业;各行业和企业要通过对事故的综合分析,抓住容易引发事故的环节和工序;深入排查治理重大隐患,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防范较大、重大、特大事故。
(三)要继续保持打击“三非”的高压态势
年底市场需求旺盛,“三非”现象将会有所抬头。各地区要针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加强对相关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严防“三非”现象蔓延。要进一步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三非”行为。对因“三非”导致事故的,要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多、条件差、隐患多等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研究,采取对策,建立有效机制,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自觉参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五)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分级监管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各中央企业要认真总结今年以来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地区、行业好的做法,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管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由阶段性集中开展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八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7〕30号 【发布日期】2007-09-08 【生效日期】2007-09-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八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7〕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8月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活动,较好地完成了“专项行动”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专项行动的总体情况
截至8月末,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共有1755833家企业和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累计自查各类隐患2258455项,已整改2015093项,整改率为89.2%。自查重大隐患58908项,已整改40466项,整改率为68.7%;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已落实整改资金1147674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7324项。其中:914757家工矿商贸企业查出隐患1618520项,已整改1450184项,整改率为89.6%;自查重大隐患40933项,已整改30902项,整改率为75.5%。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已落实整改资金765379万元,制定应急预案8997项。841076家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查出隐患639935项,已整改564909项,整改率为88.3%;自查重大隐患17975项,已整改9564项,整改率为53.2%。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已落实整改资金382295万元,制定应急预案8327项。
全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结案473起。2006年以来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结案2098起,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7452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1430人(已判决774人);受党政纪处分2629人;受行政处罚3393人。
全国已掌握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102960个,已取缔68672个,其余正在打击过程中。其中煤矿:已掌握21400个,已取缔20851个,正在打击549个。
二、主要特点
从8月份的工作情况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继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加大隐患治理力度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隐患认真进行梳理,掌握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隐患情况,并加大了治理力度。北京市安全监管局于8月21日召开调度会,听取了市有关委办局关于市政府挂牌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的汇报,对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福建省在组织检查督查的基础上,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投入大的重大隐患作为工作重点,对77个(包括道路交通、火灾、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省级重大隐患逐一落实整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投入7100多万元,重点整治28家、74项市政府挂牌督办和上报省政府备案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同时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道外区集中建设油漆类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解决分散经营带来的隐患难整改、监管难到位等问题。浙江省将列入搬迁计划的城镇居民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沿江沿河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作为检查重点,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增挂“事故隐患整改告示牌”,并责令停产整顿。交通部吸取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大桥“8.13”垮塌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了以桥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重点对长大隧道和特大桥梁、超限超载车辆行驶较为集中的桥梁等进行隐患排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8月份查出隐患867项,已整改846项,整改率为96.7%。
(二)认真按照《国办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督查工作
按照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加强了对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检查和指导。在认真组织市(地)、县(市)、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各省(区、市)相继组织督查组,对行政区域内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山西、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南、河南、山东、安徽、甘肃等地专门召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督查动员大会,从安全监管、煤炭、公安、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由厅级干部带队分赴各地和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督查。湖北省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督查组,组织对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行督查。浙江省、青海省政府分别组织综合组和专业组,到各地区开展督促检查。云南省组织安全监管局、公安厅等12家省直属部门和有关单位组成16个督查组,由省长助理和15名厅级干部带队,对全省各州市进行督查。山东省组织由17个部门组成的督查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吸收专家参加,对17个市、51个县(市、区)、178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共排查治理隐患1068项。铁道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运输局组成86个专业检查组分赴各铁路局检查督导落实。从8月下旬开始,交通部组织8个督查组,由部领导带队,对全国交通系统开展“防船舶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活动”和桥梁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集团等单位也针对重点地区、单位开展了分层次、分专业、全方位的检查。
(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实际排查整改隐患
一些地区和部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深入排查整改隐患。江苏省抓住无锡市华润制钢有限公司及时搬迁9号炉下方的钢包砌筑人员休息室,避免在“7.19”钢水包脱落事故中可能发生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这一典型事例,加强宣传和教育,督促和指导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上海市奉贤区认真吸取辽宁铁岭“4.18”钢水包脱落事故教训,在全区冶金行业起重机械隐患排查中,对25台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吊运起重机责令停用并限期整改或更换。上海市港口局以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大桥“8.13”垮塌特别重大事故为鉴,全面检查水运在建工程质量问题。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桥梁建设、冶金行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要求。建设部针对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大桥“8.13”垮塌特别重大事故,要求建设系统各有关方面立即对辖区内城市桥梁、地铁、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运行)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民航总局汲取台湾华航B737-800飞机在日本那霸机场失火事故教训,于28日发出的紧急适航指令,要求各航空公司在20天之内,对所有B737-600、700、800、900系列飞机的主缝翼滑轨组件实施检查。
(四)注重总结交流,加强工作指导
一些地区和部门重视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结和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安委会联络员会议、经验推广会等方式认真总结前一阶段专项行动,研究解决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安委会办公室8月10日召开了省直24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专项行动联络员会议,听取各牵头单位工作汇报,并对深化专项行动和加强协调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北省各地区在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确定了2到3家隐患排查治理试点单位,组织召开隐患排查治理试点经验推广现场会。四川省安全监管局8月8日在德阳市召开了全省重大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工作座谈会,总结了一段时期以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公安部于8月19日至2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全国重点地区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部署开展涉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
(五)以“专项行动”为契机,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在专项行动工作中,重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目前,山东、云南、安徽、辽宁、新疆、山西等地已制定了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地方性法规,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江苏省安委会办公室代省政府草拟了《江苏省企业事故隐患公示制度》,对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事故隐患的公示形式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建立了隐患定期排查整治、隐患分级挂牌督办、隐患零申报、隐患“一患一档”、隐患举报奖励等制度。北京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奥运风险评估工作,对2005年全市重大危险源普查的基础数据进行更新,进一步加强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江西省把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作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重点之一,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普查登记了6495家企业,其中各类重大危险源9390个,并将这些重大危险源分成1级、2级、3级、4级进行监管监控。电监会下发了《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指导意见》,督促各电力企业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三、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是顺利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尚需进一步加强。从8月份的情况看,全国共有1755833家企业和单位参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仍有大量的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尚未开展自查自改工作;已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排查深度不够,平均每家企业排查出的隐患不足1.3项。有的地区和企业整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太低。
二是少数地区和单位对专项行动不重视、工作不扎实,甚至搞形式、走过场。有的地方存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逐级递减的倾向,留有死角;有的单位存在厌战情绪,工作积极性下降;有的单位自查自改工作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边排查边发生事故。如近期发生的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利源煤矿“8.25”瓦斯爆炸等几起较大以上煤矿瓦斯事故,大多是违章操作所致。
三是一些地方“打非”工作和责任追究不力。有的地区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工作不力,非法违法现象继续存在甚至出现蔓延的倾向,非法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引发的事故仍时有发生。少数地区、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不认真、不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的决定不及时、不坚决。
四是有的地区和单位对由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事故灾难方面的隐患不重视,排查治理不力,导致事故发生。最近发生的山东省新泰市华源矿业公司“8.17”河岸决口溃水淹井等一系列煤矿溃水淹井、非煤矿山坍塌冒顶、建筑工地坍塌和洪水泥石流袭击、尾矿库翻坝或垮泄等事故,说明在防范由自然灾害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和采取防范措施。
四、下步工作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一是要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二是要督促前一阶段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和基层政府重新“补课”,确保隐患排查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要在认真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事故隐患数据库,加强隐患管理的各项工作,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
(二)要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督查工作。正在各地督查的国务院安委会各督查组要严格按照督查方案的有关规定,深入细致、严肃认真地开展工作。对发现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各地、各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及时予以纠正。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积极配合督查组开展工作,对督查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要认真研究整改,并及时报送有关整改情况。
(三)要认真做好再检查阶段的工作。一是要认真梳理前一阶段排查出的隐患,对未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加大整改力度,并加强跟踪检查,确保及时得到整改。二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走过场,隐患严重,整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事故多发的单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突出加以帮促。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
(四)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以这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和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的科学化,切实建立起长效机制。
(五)要加强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制和机制,加强应急队伍、救援物资和装备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救援能力和水平,确保抢险救援工作能够及时到位,努力减少事故损失。
(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8号)精神,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将于9月下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部署“十一”黄金周和十七大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七年九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十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7〕34号 【发布日期】2007-11-07 【生效日期】2007-1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十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7〕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10月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积极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工作,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认真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
一、总体情况
到10月末,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内,有2512896家企业和单位累计自查隐患4323544项,已自改隐患3950074项,整改率91.4%。其中:自查重大隐患76919项,已自改重大隐患62000项,重大隐患整改率80.6%;累计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17022项,落实资金1309177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3008项,采取监控措施13829项。在2512896家企业和单位中,工矿商贸企业1306358家,共查出隐患3008429项,已整改2799720项,整改率93.1%;自查重大隐患52961项,已自改重大隐患43855项,整改率达82.8%;列入整改计划9116项,落实整改资金801925万元。1206538家交通运输重点行业企业共查出隐患1315115项,已整改1150354项,整改率为87.5%;自查重大隐患23958项,已自改重大隐患18145项,重大隐患整改率为75.7%;列入整改计划7906项,落实资金507252万元。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中,全国有13个统计单位已报来共查出安全隐患27924项,已整改24672项,整改率为88.4%。
全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结案484起。2006年以来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结案2385起,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9342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1929人(已判决951人);受党政纪处分3593人;受行政处罚3820人。
全国已掌握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139802个,已取缔106663个,其余正在打击过程中。其中煤矿:已掌握33453个,已取缔32216个,正在打击1237个。
二、主要特点
10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落实责任,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
各地区对自查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对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采取得力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切实做好整改工作。针对督查组指出的哈尔滨中国酿酒厂在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继续生产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做出批示。哈尔滨市下发了《关于责令哈尔滨中国酿酒厂立即无条件停产的通知》,目前,酒厂已停止生产等待搬迁,并有专人24小时监控。北京市安委会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组织3个督查组,于10月下旬对全市确定的重点隐患进行了专项督查,对隐患整改进度缓慢、整改不力的,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和建议函。山东省建立了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指令督办制度,规定凡督查、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安全问题由省安委会下达《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由地方政府和省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签收,并负责督促落实。四川省今年公告省、市两级重大隐患512项,50项省级重大隐患共投入资金3388.15万元,已整治完成21项;462项市级重大隐患共投入资金22053.28万元,已整治完成211项。
(二)积极组织开展“补课”工作
各地区认真按照国办发明电〔2007〕16号文件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九月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报和做好第四季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见》(安委办〔2007〕33号)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补课”工作。新疆自治区安委会下发《关于对小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和“补课”的通知》,确定了“补课”对象,要求各地督促指导各类小企业重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河南省政府抽调18名厅级领导分包18个省辖市,对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不间断督促检查。甘肃省下发通知,要求对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一般隐患要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重大隐患整改率必须达到90%以上。山西省从安监、煤炭、煤监、公安、国土、劳动等部门抽调170余人,组成12个督查组,对11个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
(三)结合“专项行动”,认真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办58号文件要求,将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正在开展的“专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上海市已完成1486座在役桥梁定期检测工作,占全部城市桥梁的86.5%,其余231座桥梁正在检测之中。湖北省于11月上旬组成6个检查组对部分重大基础设施排查工作进行了督查。内蒙古自治区于10月15日至25日分四个工作组,对全区47处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了督查。交通部结合正在开展的桥梁隐患排查和防船舶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活动,认真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铁道部于10月中旬做出部署,要求在全行业开展重大基础设施的隐患排查工作,并要逐级落实整改措施。水利部部署要搞好重大水利设施的隐患排查并在今冬明春做好病险水库和水毁工程的加固修复工作。民航总局、电监会等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也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十一”和“十七大”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十一”和“十七大”期间,组织开展高密度、大范围的督查检查活动,督促企业继续认真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天津市安全监管系统国庆节期间全员上岗,每日分8组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等企业156家,发现隐患215项,下达整改指令书36份。广东省于10月10日至20日组织10个督查组,对全省21个市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严密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督查。建设部对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查。公安部组织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检查督查。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漏洞。十月下旬以来事故多发。10月下旬发生的6起煤矿较大以上事故中,有5起发生在十七大期间停产矿井或已明令关闭的矿井。说明停产矿恢复生产时没有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存在的隐患没有认真排查治理。福建省莆田市“10.21”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在“三合一”场所,对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不力,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是参与自查自改的企业数量及排查治理隐患的数量仍不够大。10月份参加自查自改的企业和单位仅比9月份增加148189家;排查出的隐患数增加456589项;平均每家企业查出隐患1.72项。说明隐患排查治理“补课”的面仍不宽。同时,重大隐患整改率仍需提高。
三是一些地方“打非”工作出现松懈,非法违法现象有所抬头。有的地区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工作不能长期保持高压态势,打击力度减弱,导致非法违法现象继续存在甚至出现蔓延趋势。尤其是当前煤炭、烟花爆竹等行业进入生产经营旺季,违法、非法生产经营的现象明显抬头,如重庆市秀山县“10.21”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以及多起擅自进入已关闭或废弃矿井造成的伤亡事故,都是非法生产经营造成的。
四是一些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存在不到位的现象。部分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于监管责任不够明确、不够落实,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导致这些行业(领域)缺乏有效监管,农村道路交通、农村建筑、农用船舶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事故不断发生。
四、下步工作要求
(一)继续深入扎实地抓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继续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和“补课”工作,克服松劲、厌战情绪,继续扎实认真地抓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一是对前阶段查出的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要切实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确保在年底前整改到位。二是保证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隐患排查为零的企业和近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全面参加隐患排查治理“补课”,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取得实效。三是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救助体系,督促有关方面,对有关防洪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设施等存在隐患点进行除险加固,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工作。四是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专项行动“回头看”,开展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第二阶段工作,对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进行复查和抽查。五是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管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两个长效机制。六是继续做好调度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
(二)把隐患排查治理与煤矿“两个攻坚战”,与重点工业、交通等行业安全专项整治紧密结合,防范重特大事故
受季节、生产经营需求、投资拉动等因素的影响,十一、十二月是事故易发、多发期。各地区要结合隐患排查治理,继续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不断深化。要督促各类煤矿完善井下通风系统等基础设施,防范瓦斯、透水、火灾、顶板等重大事故隐患。对已公布确定的关闭矿井,必须立即关闭,对已关闭煤矿要严防死灰复燃;对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先关闭、后整合。继续加强非煤矿山、冶金、有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工业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抓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抓住重点生产环节,落实冶金、有色企业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化工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检查;做好烟花爆竹企业复产验收工作,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作坊。
要继续加强建筑施工、消防、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开展对建筑起重设备、隧道、桥梁、建筑工地的安全检查;推动“三合一”、“多合一”等严重火灾隐患的排查治理;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落实对农村道路、水上交通的监管职责,完善事故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打击“三非”和事故查处力度
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打击“三非”的合力。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针对四季度市场需求旺盛,“三非”现象抬头的特点,继续保持严打态势,坚决打击各种非法生产、非法建设和非法经营行为。十月下旬以来,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各地要及时认真地调查处理,严肃查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公布处理结果,举一反三,认真整改,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四)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专项行动“回头看”督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成果,检查各地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的情况,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定于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组织“回头看”督查组和专业督查组,对部分地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再检查。各地区和有关单位要在认真自查的同时,积极配合督查组开展工作。未列入本次检查范围的地区和中央企业也要认真搞好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于12月15日前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具体通知另发。
二○○七年十一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