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市食品哪些不能买
超市食品哪些不能买?
脱脂并不代表真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食品工业的内幕,那么,就去超市的糖果区走一遭。那里,你一定还会看到“脱脂”的字样,而超市也是以这一点作为他们的营销战略。但是这些不含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几乎全部是用糖及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制成的。
举例来说,前面提到的“脱脂”糖果,制造商所希望的是,当顾客看到“脱脂”,就会把这当成是“健康”、“不会发胖”的食品,从而就全然忘了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策略:食品公司的广告只会展示他们想让你注意到的那一面,而超市里的糖果区仅仅只是个开始。
解密超市食品:食品添加剂或损伤肾脏健康
大概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我们眼前超市的购物架上到底暗藏了多少秘密。让我们对各个超市货架进行一次调查吧,揭露食品工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掠夺的不但是大家的期望、金钱,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掠夺了健康!
数字也能骗人
在一瓶低糖茉莉花茶的瓶子上,你会在包装的含量表里看到这样的字样:“含糖量低于4%”。而在茉莉蜜茶的包装上,只表明了含有白砂糖,并没有表明含量多少,这可不会为你的健康带来多少好处。尤其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
所谓的半脂芝士其实不存在 那么所谓的半脂芝士到底是什么样的食品呢?当你了解了以后,你就会为所付的钱而大感失望:每100克原味芝士片含脂肪26克,能量1300千焦,而半脂芝士片含脂肪12克,能量1049千焦。为什么不在营养表上标注卡路里的含量呢,实际上,全脂和半脂芝士卡路里含量不会相差太多。那么,你打算消化多少克的卡路里呢? “对心脏有益”的麦片,糖分含量并不少
就算产品中含糖量严重超标,也仍然可以合格。食品工业不会让你知道,食品公司是要付钱才能得到AHA对其产品的认可。
藏匿在货架上的反式脂肪酸食品
在超市的过道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类食品。最糟糕的点心是袋式爆米花,每份含有6克反式脂肪酸,一袋实际上是三人份的,因此吃下它就相当于消耗掉18克反式脂肪酸,而人体最多每天能承受2克反式脂肪酸量。购买球状的膨化食品之前,仔细研究它的营养成分表。
毫无疑问,在超市的任何一样食品商标上,你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语:该产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维他命或矿物质的优质补充剂。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所谓的某种维他命或矿物质的优质补充剂,其每一份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只是每日需求量的10%。
拿高钙梳打饼干举例来说,其标签上写着:“高钙”二字,每100克饼干含钙300毫克。而太平梳打饼干,并没有打出高钙的字样,每100克含钙量却达320毫克。
第二篇:金钱不能买什么读书笔记
《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读书笔记
作者:张芩
在这一书中,桑德尔教授论述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道德问题之一:在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可以出售,这个世界难道没有问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市场价值观侵蚀本不该由它们主导的领域?市场的道德界限又何在?近几十年来,在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医疗、教育、政府、法律、艺术、体育,甚至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等,非市场的准则都已被市场价值排挤出局。桑德尔认为,我们已经从一个拥有市场经济的社会变成了市场化的社会。
市场与道德,在现代的市场化社会中,一直是饱受热议的两个话题。市场代表着金钱,经济准则,而道德,则是人性的代表,是公平的代表。
似乎有这样一种事情,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一个重感冒的病人愿意花费一千美元治病,一个lady gaga的狂热粉丝愿意花好几倍的价格从票贩子手里购买一张一等票,一个有钱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一些虚有其表的奢侈品,一些人愿意花钱插队,等等。这都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或多或少的违背了一些人类的社会道德。但是,即使违背了道德,我们在现实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不可能去改变这种社会现实。
那么对于金钱与道德,人们该如何选择?为了金钱,放弃道德底线?还是为了道德,放弃唾手可得的金钱?对谁来说,都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具象化的来说,像票贩子的问题。票贩子,究竟有没有错?在北大演讲时,桑德尔教授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现场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市场并没有错,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从而放弃了道德,而有些人,为了得到稀少的门票,心甘情愿的出更高的价,买更好的位置。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票贩子为了金钱而放弃了道德,这是违背常理的。票贩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讲座,而只是为了钱,这对于那些真心想听的人就是不公平,对于想听又没钱买高昂的黄牛票的人更不公平。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中国春运时期的火车票,所有人回家都有回家的权利,可有些人故意哄抬票价,导致一些工薪阶层的农民工不能回家,这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在我看来,错的是没人来调控市场,市场是有它的弊端的,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使得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计划性的市场经济。所有的参与者,票贩子、有钱人、穷人都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因素。真正的市场操纵者是计划性的经济,就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左右着市场经济的起伏。事实上,金钱的社会作用,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了金钱,那就没有了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也随之减弱,这种情况,除了原始社会就是共产主义。金钱可以调配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进行流动。金钱是经济的象征,同时也可能是一些非人性化的市场性的经济活动。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获利与道德的平衡。金钱和道德,两者要兼顾。有些东西,如果有金钱的介入,包括激励、补偿等,这些东西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或价值。比如说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设立奖学金。是否会改变读书的目的是一种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为了挣钱的目的呢?还比如说如果我们献血实行有偿制度,那么还会有更多的人去献血么?金钱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手段,并不能永久的用来衡量某种事物,所以我们此时需要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它。有些妇女染上了毒瘾或者得了艾滋病,那么当地政府为了保证婴儿的健康,鼓励这些妇女做节育手术,甚至还可以获得300美元的补偿,这种时候,我们就不能只用金钱标准来衡量,而是要用道德标准去判断。实际上,已经有3000多名妇女成功手术,并收到了应得的奖励。为了金钱,这些妇女宁愿放弃生育的机会。评论家抱怨说,金钱并没有帮助接受者戒掉毒瘾,反而是在资助她们吸毒。正如一位该项目的推销员所说的,“不要
让怀孕破坏你的毒瘾习惯”。
我们可以把这种交易看成是一种市场交易,因为它使双方都获得了益处,并且增加了社会功利。毒瘾患者得到了300美元,交换条件是她放弃生育孩子的能力。通过支付300美元,哈里斯和她的组织得到了这样一个保证,即毒瘾患者不会在未来再生育身患毒瘾的孩子。根据标准的市场逻辑,这种交易在经济上是有效的。它把物品——在这个事例中是指对身患毒瘾者再生育孩子能力的控制——分配给了那个愿意为此支付最高价格、因而被认为最珍视其价值的人。
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讨论道德问题,至少在他们以经济学家这个身份自居的时候是如此。他们说,他们的工作是来解释人们的行为,而不是对其进行判断。他们坚持认为,告诉我们什么规范应当用来调整某种活动或者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某种物品,并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价格体系是根据人们的偏好来分配物品;至于那些偏好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赞赏或者是否适合于某种情势,价格体系一律不予评价。然而,尽管经济学家们极力坚持上述观点,但他们还是越来越发现自己深深地陷入了各种道德问题之中。
在市场侵蚀非市场规范的地方,经济学家(或某个人)就必须确定这是否代表我们失去了我们应予以关注的某种东西。我们是否应当在意:家长是否不再为迟接孩子而感到内疚,并是否应当用一种更为工具性的方式来看待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如果付钱鼓励孩子读书会使孩子把读书看成是一份赚钱的工作并且会减少读书本身的乐趣,那么我们是否应当在意呢?问题的答案会依情形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个问题使我们不只是对某种金钱激励措施是否会起作用这一点进行预测。它还要求我们对下述问题做出道德评价:金钱可能会侵蚀或将其排挤出去的态度和规范具有何种道德重要性?非市场规范和预期的缺失是否会以我们感到懊悔的方式改变那种活动的性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应当避免把金钱激励措施引入这种活动之中,即使这些措施有可能带来某种好处?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取决于相关活动以及界定该活动的规范的性质和目的。即便是托儿所在这个方面也各有差异。在一个合作性质的托儿所中,父母们每个星期都会自愿花几个小时去做义工;而在一个传统的托儿所中,父母们则会付钱给老师让他们去照顾孩子,尔后去干自己的事情。因此,就一个合作性质的托儿所与一个传统的托儿所相比较而言,取代人们对彼此义务的共同预期会给前者带去更多的伤害。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我们处于道德领域之内。为了决定我们是否应当依赖金钱激励措施,我们需要追问这些激励措施是否会腐蚀那些值得我们予以保护的态度和规范。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市场逻辑必须变成道德逻辑。不论如何,经济学家必须“进行道德买卖”。
第三篇:《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
这是一本问题简单却论辩犀利的书,这是一本大众话题却又蕴含哲思的书,这是一本从买和卖之间探索人类生存模式和发展趋向的书,这是一本独特、有趣而又严肃、深刻的书。其特别之处有三:
一是熟悉的话题引出陌生的答案。哲学家的本事就是能让人对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陌生感,然后经他一番批讲又产生一种完全不同且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就有这种本事。这本书研究的命题人人熟悉,人人都能聊上几句,但说着说着也许就被绕住了、卡壳了,进而陷入迷茫困惑之中,由起初的熟悉、了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陌生的、甚至是诡异的境界。在读这本书中,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者会慢慢发现,“金钱究竟不能买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二是身边的小事折射宏大的命题。乍看起来,金钱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似乎只是个消费和市场问题,但经作者引用大量案例的分析和推理,读者才慢慢认识到:兹事体大。此所谓管中能窥豹、见叶可知秋。从消费趋向和市场运行轨迹中,人们发现,金钱像一种癌细胞,在市场经济的大肌体环境中,逐渐由经济领域侵入到道德范畴。更令人匪夷所思和忐忑不安的是,这种侵蚀往往又被很多人欣然接受和推崇。人类究竟将要进入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模式?传统的价值观是否真的会被逐个颠覆?人们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合理的、健康的?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三是通俗的论述蕴含缜密的思考。这是个大家都能参与的话语沙龙。这本书之所以富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摆出哲学家的架子,没有故作高深采用晦涩难懂的表述方式,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的案例,分析论述了一个关系人人且又严肃、深刻的命题。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讨论和思考当中:我们是想要一个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社会?市场在公共生活和个人伦理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怎样决定什么东西可以买卖,什么东西不能买卖?哪里是金钱应该止步的地方?
作者指出,在过去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30年中,市场似乎无所不能、所向披靡,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开始质疑“市场必胜论”。作者认为,市场和市场价值观已经侵入了它们本不属于的那些生活领域。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越多,社会不公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社会的矛盾也愈发尖锐。作者还敏锐地发现,其实市场本身并非完全是中性的,它还具有腐蚀性。市场在所谓的“公平交易”原则作用下,实际上侵蚀了很多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的提出,应该说是作者的一大学术贡献。
这本书还给人一种启示:面对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思想触觉,养成积极理性思考的态度和习惯,只有这样才会练就一双慧眼,在别人视而不见之处,能见人之所未见;在别人见怪不怪的细微之处,能发现生活的真相和人生宏大的命题,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信息中心张小春)
第四篇:超市食品
关于超市食品安全的市场调查报告
09市场营销 韩嫚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食品安全问题却愈显突出。08-11年间,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到味千拉面的“骨汤门”到食用醋的“勾兑门”,从肯德基、永和豆浆的“豆浆门”再到近日曝光的“化学酱油门”。我国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纷纷进入报端,层出不穷。超市作为一个大型的商品代售点,各种食品销售量越来越大。五花八门的商品,舒适的环境,统一分类的摆放,让超市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购食品场所。了解超市食品安全问题对了解整个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调查组织
1.调查时间:2011年8月11日——2011年8月17日
2.调查对象:黄陂天河街大超市、汉阳区家乐福十升店、中百仓储金凯店以及江汉大学南苑学生超市
3.报告完成时间:2011年8月28日
三、调查与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主要是通过网上查阅及个人亲自走访的方法得到的,在研究方法上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调查日志(共七篇)
2011年8月11日
这次暑期社会调查我想到的主题是超市食品安全。就我个人的理解,觉得超市块较安全的领地,比起街边的小摊小贩,我更倾向于超市。尽管中国食品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是近来给类食品安全门问题是接二连三。于是想到调查一下我心中的那方净土。恰好在家,可以对小镇的超市情况有所了解。
于是,我走访了天河街最大的超市,中商平价。我不能以规模和专业来评价我眼里的这个超市。大概是10点左右进去,又不是双休,超市有点冷清。径直走到了食品区。翻看了一下个类产品的日期,比如说豆干之类的休闲食品,是6月份的货,也有不少7月份的货。到牛奶区,我着重看了蒙牛牛奶。像特伦苏这类高端牛奶,还是5月24号的货,最新的也是6月10号左右。它的保质期只有半年,最新鲜的都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我询问导购人员,她告知我没有更新鲜的。而蒙牛纯牛奶最新的货是7月25号左右的。另外,借着买油的机会,我发现竟然还有2010年6月份的油,最新的金龙鱼1:1:1也是2011年4月份的,虽然油在常温下就可以保存,保质期也较长,但这种物品更新速度太慢。
当我走到散装饼干专卖区的时候,愣是把我下了一跳。一个小盒子里面的饼干各种日期都有,最新的货和最陈的货大概隔了8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还是临期产品,大概10几天就要到期了。尽管没有过期,这样鱼龙混杂,如果消费者稍不注意,就直接买回来了,买上要到期,吃出了问题该怎么解决?似乎超市里面的导购员是补货而不清货。
对于这个所谓的大超市,其实一直都不大满意。毕竟只是一个城镇上的超市,无论是规模还是规范都远远比不上市内的超市。但作为最大,还是不够。还有一个现象,有的收银员在结账时如若消费者没有会员卡,就将消费积分积到自己的会员卡上,这种行为是明文禁止的。由此可见,超市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本店内是没有落到实处的,各种监管手段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2011年8月12日 第二天,我又专程来到了天河唯一一家中百超市。作为中百集团旗下的社区内的小超市,中百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进到这个超市,顿时觉得真真惨淡与凄凉。一眼就能看出平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光顾这个店子,出去一个收银员还有两个导购员在里面闲聊。店子里有些产品上甚至都堆上了一层灰尘。不禁相起去年在这个店子里的经历。我买了一斤徐福记的小煎饼。当时没有仔细看日期,等我回去拆开来吃了之后,才注意到包装带上的日期,有些已经过期几天了。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真的在超市被我买到过期产品了。于是,理科收拾好,找到了店里。他们解释说,在换货时没有清理干净。于是跟我退货了。随后,我才看到导购员将一袋袋过期的饼干捡出来,还不少。尽管及时道歉,却从此让人再也不敢相信。这次因为学习之故到了这店子,想起那事还是有些后怕。我随便翻看了一下产品的包装袋日期,检查了一下里面食品是否完好。发现有些密封袋的熟食,比如豆干,相思卷,长江鱼之类的,在保质期内,但是密封包装里进入空气了。里面的东西明显都有变了,不过依旧挂在挂钩上。
2011年8月13日 今天是第三天,来到了一个个体商店,位于和清街的映君批发。这家店开了有10多年勒,我是目睹它从原始的没有招牌,简单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零食在门口。主要的供应方向是不远处的小学和初中小卖部。现在店里重新装修,购置货架,东西依旧很多,不过摆放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进。
店里还兼营零售。来此的主要是些邻居。买些日常生活用品。看着有些食品,尤其是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的食品就杂乱的摆放在一些箱子里,有的甚至已经破损,油滴得到处都是,现在的我看到不免觉得有些恶心。
我也顺势看了一下各类产品的装包日期。尤其是那些5毛一袋的产品,上面的喷码都不规则,至于日期和保质期到底是一层华丽的外衣还是真正如此,至少此时我不得而知。由于东西挺多,不能做到及时清理,有些食品,比如说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上都丢了一层油渍,摸上去感觉黏黏的。
看了这样的批发超市,想起曾今的我和现在的孩子们,吃的那些零食,还有些是三无,不禁为他们捏了把汗。
2011年8月14日 第四天在家里,没有出去调查。周围有代表性的地方我都已经走完了。尽管有所谓天河国际机场撑着门面,可是经济发展真的不怎么样。天河镇上的人很多,随着搬迁户的逐渐入户,街上是越来越热闹。可惜,没有规模。没有大的娱乐健身场所,也没有大型的农贸市场,还是最原始的摆摊式经营,没有规范。至于里面的熟食卤味,卫生状况和制作工艺让人不寒而栗。卖食品的地方很多,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模式。比如说新开的双汇连锁超市,除了肉类及其加工品,还有牛奶,饼干,水果等,完全就不是自己经营范畴之内的东西。无论是大一点的中商平价还是其他大大小小的个人商店,没有生意特别好的,相对来说,中商的生意较好,但其营运成本也较高。其实,作为天河这样一个中等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超市这一块是可以做大,而不是各自为营。形成一个规模,做出天河的独特,为偿不可?
2011年8月15日 挑选时没注意,回家后才发现商品接近保质期,要求超市退货,卖方却不愿解决.这样的纠纷在多家超市屡见不鲜.不过,从昨天开始,这样的纠纷将不会出现在汉阳的大超市--武汉首批临期食品专柜在汉阳区七大超市设立,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将集中摆放在专柜.看到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家乐福的过期门。是的,最近各大超市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纷涌而至。新闻说,王家湾沃尔玛也设有这样的专区。我恰好准备来学校,于是,我就顺便去了趟沃尔玛。在临期专柜销售的食品必须是保质期为6个月以上、保质期剩余时间少于20%的预包装食品,在沃尔玛王家湾店的临期食品专柜看到,专柜内饮料、零食、厨房调料占了大多数,'临期食品'的字样被醒目标出,食品价格略有降低.以还有三个月保质期的一款饮料为例,其正常售价为2.5元,因是临期商品,在该专柜售1.2元.在专柜前挑选商品的顾客还不少.这样既能将临期产品与新鲜产品分开,以免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包装日期,带来不必要的消费纠纷,也可以为这些临期产品进行促销。
当然,一个产品的保质期并不等于它的最佳使用期,不过,现在很少有产品注明最佳食用期,基本是以保质期为主。一般商品在保质期内食用没有问题,但离生产日期越近,营养成分流失得越少,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食用.另外,并不是保质期内的商品就一定不会变质,有些特殊的食品,如果储存方法不当,也容易让食品提前变质。
希望此举真的能减少消费纠纷,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2011年8月16日 到学校之后,就不大想出门,离学校最近的大超市就是金凯中百仓储了。我便来到了这里。中秋节将至,各种月饼也重磅推出。不过,今年的月饼没有往年那样的花哨。根据新闻,是为了打击各种天价月饼,并且确保月饼安全。超市里面个种促销不断,卫生纸,饮料,啤酒。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促销,也到处是学生模样的促销员。这次过来,我特地看了看爽歪歪。娃哈哈公司的牛奶饮品,价格适中,销量很好。看它主要是因为去年六月份在里面促销时,发现有次买一赠一活动中,爽歪歪活动还没截止,赠品就已经过期。原来,临期产品销出去的好办法就是捆绑销售。记得当时的主管是要求某位导购员直接卖出去,以免被其他消费者买了。而在一旁做促销的我,也被这个吓到。不过,据她们透露,像这种没有导购员的产品,这样的情况再寻常不过。尽管会有其他导购帮忙排面补货,却不是很认真,因此,就唱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次,没有法现。同股票促销我也知道,一般食品促销大部分是日期问题,食品不会他别新鲜,但也没临期。促销的免品多半是临期产品。因为消费者只看得到产品,不会太注意日期。当然,也有在派送免品的时候遇到消费者称上次试吃肚子疼。即使是大超市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让消费者放心,何况监察力度不太严的偏远郊区?
2011年8月17日 二栋楼下的南苑超市,是由于暑假留校才去光顾过,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和个人习惯问题,基本上不去的。今天顺便去买了个生鸡蛋,恰好碰到超市进货。暑假学生差不多都回家了,留校的不是很多。照理说东西不会卖得很快,也不需要经常补货。询问老板,他说,平时没有进很多,武汉天气热,不敢进太多,所以宁愿自己麻烦点,增加进货频率,减少每次进货量。店里食品,生活用品还有糖米油盐鸡蛋等都有卖得,对于学生超市,品种是足够了。我顺便买了几样其他的东西。有一个阿尔卑斯糖原味的,2011年6月的。我甚至记得同样是学校,我买过2010年3月的糖的额,尽管它的保质期有两年,谁不希望买个日期好的呢?
尽管店里有些杂乱,好多东西都在地上的纸箱子里头,不过看上去还是很干净的。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刚进不久的,货架也时常在整理,做清洁。在学校,还有个不错的超市开门,算是欣慰的了。
五、结果与分析
通过我自己的走访以及在超市做促销的经历,对超市的经营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超市食品主要是由经营超市的总负责人与各厂家联系。各厂家自己运货到超市,当食品快过期时,由厂家直接收回,如厂家忘记定时来收产品将由超市联系相关厂家来收走产品,收走的产品由厂家自己处理,万一某食品出现安全问题,超市将直接下柜。对于超市的产品供应商必须有个商证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商标注册证,质检报告等。这些信息反映了超市的经营体制较完善,并比较严格,从侧面也反映了超市整体食品安全状况较好,对于包装食品来说,超市工作人员特别注意防损。每天检査食品包装及时发现受损,快过期食品。可见,包装食品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厂家要负很大责任。多人因超市销售不完导致的一些亏损由生产厂家负责或 由超市和生产厂家摊负责。所以对于超市来说,他们会根据厂家要求开展促销活动,包装食品安全与否与厂家有极大关系。
对于一个超市来说,超市有自己的安全卫生规定,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还须定期体检,中百仓储是一年一次全员工体检,并会定期对超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一个超市冷藏设备较多,并多为较大型,安全措施做的较足,安全设备较齐全。许多超市都会有熟食,面包等食品,有些超市是自己经营的货源来自总部如中百仓储,通过观察发现,超市内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很多散装糖没有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消费者不知食品是否已过期。对快过期的食品,超市往往有许多促销活动,如在超市里看到,把快过期的巧克力与快过期的啤酒合在一起卖。并降价销售,也有许多食品赠送一些快过期的食品作搭售。然而,最令消费者放心的保质期也曝出了日期涂改的新闻。这下消费者吃到放心食品又遭受到新一轮的挑战。
各种相关资料显示,现在超市存在着几大问题。
相关设施投入不足内资超市表现突出。调查发现,必须在冷库中存储的食品,大部分超市未能分门别类,无法避免交叉污染。存储在冰柜中的食品,普遍存在最高层温度达不到食品所需冷度。超市中加工食品使用的水,只有4家是蒸馏水,其他全部是未经过滤的自来水。由于成本问题,内资超市使用的消毒药水质量无法和外资超市相比,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加盟店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阜阳“毒奶粉”事件中,就曾在超市加盟店发现该产品。按照惯例,加盟店70%的货物可以自行采购,30%由超市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前者食品安全没有有效监管,基本属于失控状态。联营和招商部分也存在同类问题
供应商向超市门店直接供货没有保证由于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和各门店的检测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供货商用两种标准,对前者的供货符合要求,直接送到门店的则没有保证。现场加工食品原料存在隐患鱼快死了,菜快蔫了,肉要剩下了,统统拿来做熟食,一点都不浪费,是目前超市的普遍做法。虽然,这些食品还在保质期内,但是理化指标和鲜度都已经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价格竞争致使食品质量下降超市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采购部门拼命压低进货价格,直接影响了食品质量,对食品安全没有进行监管。
超市自制食品却存在着安全隐患。“当天生产”无从考证。用包装日期取代生产日期来蒙蔽消费者,是许多超市在自制食品售卖过程中采用的“障眼法”。配料标识严重“缩水”。超市糕点区,糕点发现标签上除了名称、重量、包装日期、价格以外,并没有别的标识。尤其是没有配料表,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更无从知晓。保质期限各自为“政”。超市自制食品往往未标注保质期,且不同超市保质期限也不同。卫生要求形同虚设。大多数超市要求自制食品经营者实行封闭式销售管理,还专门配备有防尘罩、口罩、手套、帽子等卫生防疫设施,但执行过程却不尽如人意。凉菜售卖超过时限,而且凉拌菜是消费者自己挑选,卫生问题也不能忽视。有的顾客用完了夹子就顺手扔在了拌菜上,另一位顾客拿起来再用,不知不觉中凉拌菜变成了“乱拌菜”。对于农村小镇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一是进货台帐不健全。大型超市都有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进销货台帐,但小型超市的台帐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个别小型超市所建的台帐仅仅是为了应付职能部门检查。
二是销售劣质、过期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主要集中在小型超市和农村超市。有些超市是对即将过期的食品进行促销。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积压的商品卖不出去,商家又不愿损失这笔钱,就出现了大幅度降价的现象。三是销售的产品存在标识不规范。某品牌的牛肉干,生产日期没有标注于显著位置,消费者不容易发现。四是虚假宣传在各超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例如,中商超市销售的某品牌的燕窝产品,标注着“泰国冰糖”的字样,但并没有资料显示其所使用的冰糖为泰国生产。五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如老文超市销售的“伊利优酸乳”,不同的产地,卫生许可证却是同一个,而且外包装粗制滥造,涉嫌假冒。六是有包装破损的食品。因为现在超市进货不是厂家直销,而是物流公司作为中介,所以进货渠道并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卫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超市生鲜食品源头存在隐患
我国超市生鲜食品污染是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其直接原因是源头污染。据统计,我国目前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较大,一些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农产品含有过量的有害化学成分。
2、超市食品供应链监控薄弱
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食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添加剂超标,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QS标志等标识不全,进口食品无中文标识等。
3、超市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
超市在内部管理上首先是组织结构不合理,超市质量管理部门、食品监管部门,本应该作为替百姓购物把关的“门神”,却都依附于采购、营运等部门,使这些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或形同虚设。
4、加盟店食品安全管理漏洞多
加盟店和联营、招商的部分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由于加盟店70%的商品允许自购,使得加盟店食品安全往往游离在连锁系统管理之外。不少连锁超市对加盟店自行采购的食品安全完全处于失控状态,5、食品安全宣传薄弱,食品安全查询机成摆设。
自从3月份食品安全查询机进入超市以来,关于食品安全查询机的宣传并没有像其他新鲜事物那样得到大规模推广,尤其是超市方面,一般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提醒。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对超市食品还是比较放心。有消费者这样认为,对于食品安全查询机的作用我了解,但相信超市里的商品应该都是符合安全标准的,所以不用特别进行查询。
而郊区和偏远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有:一是经营者素质不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新从事食品行业的经营者,对如何辨别货物、健全制度、规避自己的责任,还不是很了解。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只在乎价格,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其它因素;二是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故意规避责任,不按规定进行标识诸如生产生日等相关事项;三是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从卫生许可到行业管理,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虽然,巫山县多次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但在整合执法力量、协同执法步调、密切配合作战、信息互通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我国超市食品安全对策建议
1、建立超市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组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认真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及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超市食品卫生管理,保证超市食品卫生安全,不销售不合格的产品。加紧制订一批急需的食品标准,搞好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等的认证。
提高供应商入市门槛,以确保食品安全。要跟踪了解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检测手段等基本条件,是否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出厂是否检验合格,食品出厂是否加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即QS质量安全标志。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应建立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制度,加强检测。如自身力量不足,可采取委托制,吸引检测中介进入市场,依靠第三方对食品质量安全做定期检测。
2、建立超市食品监督管理制度
超市要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理、商品质量巡查、投诉处理、信息公示等制度。对供应商的选择要有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肉类制品、蔬菜、熟食、生鲜食品等容易受到污染、容易变质的食品,超市应对供应商提出特殊的要求,必须实地考察,否则,就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进货后,储藏又是一个关键环节,不同食品需要不同的环境、温度,储藏环节是否卫生,直接决定着食品的安全卫生。尤其是夏季,更是食品容易出问题的季节。在每一个环节,超市的监督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对加盟店自采食品、超市联营、招商部分及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超市自制食品要抓好原材料控制、温度链控制、防交叉污染控制和保质期的控制。超市应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存货、配送、信息的全面质量管理。塑造人性化服务理念,进一步美化、净化超市环境,改进超市在顾客中的形象。
3、建立超市食品质量追究制度
对相关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倒查机制,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对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除对当事人严肃查处,还要对其主管部门实行倒查追究制度,让那些没有认真履行执法责任的失职人员也承担相关责任。建立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应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如果食品安全无法达到承诺要求,生产厂商有将产品召回的义务。特别是要抓好熟食管理,加强对冷藏温度、食品溯源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尝试以超市行业为切入点引入食品召回制度,监督销毁过期产品。
4、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机制。要专门设立食品检查台账,对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建立档案,并及时录入信用信息监管情况,失信企业将列入“黑名单”。同时在各市场、超市设立公示牌,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所涉及的经营者(姓名、摊位号、企业名称)和不合格商品名称、批次在市场进行公示,向社会发布质量安全通报和消费警示,对“问题食品”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5、加大执法力度,从重从严查处食品大要案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一批食品安全大要案件,震慑不法经营者,建立案件查处协作制度,对涉及辖区范围以外的案件及线索,及时通报给相关地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尤其要查清其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坚决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扩散。
民以食为天,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安全,才觉得这“天”踏实。正如有人说,道德的血液很难自我形成,彻底杜绝各种食品安全“门”,仅仅靠企业自律是不行的,更需要职能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为消费者严把“入口”关。另外,还需要从机制入手,方便消费者低成本维权,让消费者有力对食品侵权说不。希望早日回归超市这方净土。
第五篇: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
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
美国学者迈克尔·桑德尔的《金钱不能买什么》这本书介绍了现代商业与社会道德产生的矛盾实例,和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本书的副标题“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正是这本书所探讨的问题。
迈克尔认为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的。一是因为看似平等的市场交易,可能因为支付能力的不同或一方陷入困境而变得实际并不公平;二是因为某些价值一旦用金钱来评价会对其本身有所贬损,例如外部(正向或负向)激励会贬损内在激励的作用。
比如在第一章“插队”中,用教皇弥撒门票、雷克萨斯专用道、特约医生等丰富的案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当市场的逻辑(价高者得之)与排队的逻辑(先到先得)发生冲突时,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直觉性的反感市场的逻辑。
对于这一点,迈克尔的公开课“公正”上有另一个例子: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此公认为最好的笛子应该分配给最优秀的笛手,不是因为他能因此吹奏出最美妙的音乐,而是因为这就是最好的笛子被创造出来的“意义”——被最优秀的笛手吹奏。
在支持市场伦理的方面,书中分别列举了个人自由、社会效用最大化两派观点。而排队伦理方面,则有不公平(对不富裕者)、花钱最高者不等于最珍视者以及腐败效用对物品意义的侵蚀三种观点。
本书作者是风靡一时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的讲师,他获得了哈佛大学教学卓越奖,同时也获得了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特别成就奖。如果这本书不是桑德尔写的,估计不会这么引人关注。书中涉及问题很广泛,但我个人感觉论述的深度不够,大量的事例也并没有让表达的观点变得足够深刻。这可能和作者学者的身份相契合,作为一名哈佛教授,迈克尔只是引出问题让学生和读者去思考,而没给出或论证自己鲜明的立场。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的辛苦是无法逃避的,无论道德层面如何,有钱人还是以各种方式获得更多资源。越早认识、接受、承受这一点,生活才能越来越轻松。人生不易,唯有努力,其它的矫情都只会徒增人生的难度。
平安小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