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HSE管理体系预审核
HSE管理体系预审核
一、引言
HSE管理体系审核通常由预审核和认证审核组成。预审核是判定企业是否具备进行认证审核的条件,并为认证审核做准备。
由于两个阶段审核各自其不同的功能和使用,所以审核员应注意认真把握两阶段审核的关系和侧重点,以保证审核的充分性和深度。
二、概述
1.预审核的目的
(1)了解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对体系文件和实施情况做初步的审核,对申请方HSE管理体系形成初步了解,确认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受审核方应按期进行整改,只有在整改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式审核。与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现场情况,对受审核方的管理权限、活动领域和现场区域,收集有关HSE管理的信息等,预审核还应确定审核范围。
(2)确定认证审核的可行性
重点是了解受审核方的重要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否充分和正确,HSE状况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度,为能否按期进行认证审核提供信息。
(3)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
了解HSE管理体系的控制重点,以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为认证审核的策划提供依据。
4)现场审核
预审核的现场审核没有严格的首、末次会议等固定形式,各认证机构可自行规定。但审核组进入受审核方现场后,应向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说明整个审核的程序和方法(包括预审核和认证审核)、预审核的目的和范围,预审核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现场审核应按审核计划进行,包括:
(1)审查HSE管理体系文件与HSE有关的证明资料。
(2)与管理代表交谈了解有关体系的整体运行情况;
(3)查阅体系运行的有关记录;
(4)现场调查(如生产现场、施工作业现场和环保设施现场)了解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影响。如注意各类健康、安全与环保风险、高风险设施及设备与安全设施及设备。危险性作业安全控制措施,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设备,实地测试,通过现场抽样证实内审的可靠性、现场确认审核范围。
在现场审核结束前,审核组长应与受审核方沟通,通报预审核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要求;确认审核范围;确定认证审核的条件和具体事宜。
5)审核报告
预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负责编写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现场审核的实施情况与总体结论、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3.预审核的要求
(1)审核组长要负责组织预审核工作,通过审核可以了解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概况,以便安排认证审核的事宜。
(2)预审核不必对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进行审核,而是有侧重点的审核。在有限时间内,应详细审核侧重的要素和/或活动。
(3)在预审核中发现并确定的不符合,一般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出现,纠正情况可以在认证审核时验证。
(4)预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应编写审核报告。
(5)在以下特定情况下,预审核可不进行现场审核:
①受审核方组织规模及现场范围很小,且危害因素简单、明确;
②审核组长已充分了解受审核方的现场及其危害与影响因素,认为具备认证审核条件;
③审核组有充分的资源保证,在受审核方的配合下,可确保一个阶段的审核能满足审核准则的全要求。
文件审核是指对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文件的初步审查,预审核的重要内容。
三、文件审核
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组成员对受审方提交的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背景材料进行审查。背景材料一般有风险辨识评价报告,“三同时”验证报告,以往事故记录、相关法规、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文件审核时间在认证机构决定受审认证之后,初访前进行。
1.文件审核的目的
(1)审查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SY/T6276—1997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确定能否进行现场审核。如达不到标准要求,交受审核方澄清或补充。只有通过文件审核后,才能开始现场审核工作。
(2)通过体系文件了解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情况,以便为后续审核活动作准备。
2.文件审核的要求
(1)审查文件的符合性,即文件是否满足HSE管理体系标准和有关HSE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
(2)审核文件系统性,即文件是否包括了企业全部HSE管理活动的控制要求和标准规定的应形成程序的文件,但这些程序不一定要与标准的要素一一对应。
(3)审查文件的协调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层次文件之间或不同层次文件之间在职责、要求等方而否一致,不同层次的文件是否连贯和对应;二是逻辑关系的要素之间是否衔接和对应,如承诺、方针、目标和指标、HSE计划书等。
(4)审查文件的有效性,即文件是否现行有效、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5)审查文件中的名词术语是否符合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
3.文件审核
1)审核人
文件审查通常由审核组长进行,也可以由审核组长委托的审核员进行。
2)审查内容
在进行体系文件审查时,庆首先了解企业的体系文件结构,然后再依据企业的文件层次逐级进行审查。每一层次的文件都应从文件的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来审核。文件内容的审查是审查文件的符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文件格式的审查是审查文件的有效性和统一性,包括文件的版面格式、编号方法、章节编排、版本控制等。
文件审查应按制定的“文件审核检查表”进行,对照标准作出判断,如有不符合或需改进之处,应提出审核意见,最后应形成审核结论。
(1)HSE管理手册审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是否与企业的经营规模、风险的特点相适应,是否反映相关方的要求,是否体现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以及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针目标是否合理,目标是否量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②组织机构的设备,职责的分配与接口是否明确,并逐层次、逐部门得到落实。
③是否清楚的描述了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其层次,结构及相互关系。
④要素描述是否完全覆盖标准的要求,体系包含的要素是否完整,不应回避或遗漏。这是手册审查的最主要的内容。
⑤体系要素规定的各项活动是否明确了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
⑥每一要素与其对应的程序是否给出了索引路线。
⑦承诺、方针和目标、HSE计划、运行、监测、纠正措施等有逻辑关系的要素之间的接口关系是否描述清楚。
⑧是否提供了主要危害和影响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
⑨是否描述手册的管理要求,包括手册的批准、分发和修改、受控标识、版本控制等。
(2)程序文件审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标准中有些要素明确要求建立并保持程序。企业的程序文件中,是否满足了这些要素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反映在一个程序中,也可以反映在多个程序中。
②第一程序是否阐明了目的和范围、职责、程序和方法、需引用的其他文件。
③有逻辑关系的程序之间的接口是否明确描述。
④与其他相关文件是否协调。
⑤程序文件的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和完整,是否明确“5W+1H”的要求。
(3)文件格式审查:
无论是手册还是程序,文件格式审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
②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③文件是否按规定控制方式标有控制标识;
④文件的发布日期和版本变更情况;
⑤文件的编号方法是否一致,编号是否正确;
⑥文件是否经过修改,修改标识是否正确;
⑦文件格式是否统一。
3)审核结论
文件审查应得出的总的审查结论,结论有如下两种:
(1)一是合格,即体系文件符合标准和控制的要求。
(2)二是局部不符合,尚需修改。
第二种结论应指明需修改之处,并规定修改期限,视文件修改的程序由审核组长决定文件复查是在现场审核前进行还是在现场审核中进行。如果文件在符合性方面不够充分,则要求受审方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查才能进行后续的现场审核工作。
四、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
审核组在与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接洽后即开始按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
1.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
在现场审核中,需通过与受审核方有关人员的面谈,查阅有关的文件和记录,收集和评审有关的信息以及现场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初步的评价。
1)了解企业情况
与受审核方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部门的人员交谈与沟通,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受审核方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产品、活动或服务的流程与特点,生产(或服务)活动的现场分布情况,产品、活动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原材料、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化学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重要HSE控制点设置情况等。
2)对体系文件进行补充审查
在对文件复查的基础上,在现场对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审查,考察其完整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及合理性(企业最好有一份程序与标准要素的对照表)。特别是对文件审查中有疑问之处,可在补充审查中查证。文件的补充审查既可以在办公室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现场进行。
3)收集评审有关信息
通过收集并评审以下信息,获取对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整体情况的了解,判断其HSE管理体系总体策划的合理性及体系是否已被实施。
(1)组织的承诺、方针目标是否得到了实施,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2)目标指标的确定是否合理。
(3)遵守HSE法律法规的情况。通过查证有关的证明资料,验证企业HSE法律法规符合性,如风险评价报告、监测报告等。同时对法律法规获取、识别程序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审。
(4)危害与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合理有效性以及是否被执行,重要危害因素清单是否包含了组织应识别的危害与影响因素
(5)重要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否合理和完整。重要危害因素将作为认证审核的重点,了解其控制方式,明确认证审核的线索。
(6)HSE管理方案是否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7)内部审核的信息。包括内部审核程序、审核计划、审核报告,并对审核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8)管理评审的信息。了解管理评审实施程序和方式,查看评审记录。管理评审应包括对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9)组织是否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评审信息交流程序的执行情况。
4)评价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后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日常监督的实施情况来评价受审核方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有效。应查核最近12个月(或体系建立以来)所发现的不符合及针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关资料。
5)现场调查
通过对现场的调查,了解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与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的程度如何,为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做准备。一般应关注以下内容:
(1)作业现场的各类危害与影响;
(2)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设备;
(3)高风险设施及设备与安全设施及设备;
(4)危险性作业与安全控制措施;
(5)通过现场抽样证实内审的可靠性;
(6)现场确认审核范围;
(7)确定认证审核方案和审核重点。
五、审核结论与报告
审核组在完成现场审核后,应对审核记录汇总和整理,讨论得出审核结论。审核组长在与受审核有关人员沟通时通报审核结论,并负责编写审核报告。
1.审核结论
(1)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
主要从文件是否完整并覆盖了标准的全部要求,组织结构和职责是否合理和明确,目标和指标是否明确,HSE管理方案是否具体等方面综合考虑。
(2)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是否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
主要从危害因素识别是否全面,重要危害因素是否识别清楚,以及针对重要危害因素制定的控制方法是否确定等方面考虑。
第二篇:HSE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HSE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适用于炼化企业)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3.1.1领导承诺 3.1.2方针目标 3.1.3责任及考核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2.1机构和职责 3.2.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2.3物力和财力资源 3.2.4能力、培训和意识 3.2.5协商和沟通 3.2.6文件化和文件管理 3.2.7记录管理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3.3.1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3.3.2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 3.3.3目标指标 3.3.4管理方案 3.3.5隐患治理 隐患评估
有隐患管理方面的程序或管理制度;
明确了隐患的范围、分级的规定、实施的要求、职责等; 文件或程序、评估采用的方法符合集团公司规定; 隐患评估按程序或制度要求进行。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3.4.1承包商资格预审 3.4.2承包商的选择 3.4.3开工前准备 3.4.4承包商作业管理 3.4.5表现评价和考核 3.4.6供应商审查和选择 3.4.7供应与服务过程的风险控制 3.4.8供应商的考核、评价 3.5装置的设计和建设 3.5.1可行性研究和立项 3.5.2勘察设计 3.5.3工程建设管理 3.5.4试投产与验收 3.6运行和维修 3.6.1开停工管理 3.6.2生产管理 3.6.3设备运行管理 3.6.4检修管理
检修准备
制定设备检修方案;方案按设备管理程序和权限的要求予以正式审核、批准、下发。
检修项目应做到“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重大项目的检修方案和HSE措施,应经过讨论,由主管领导批准,书面公布,严格执行。
检修前组织参检人员进行HSE培训和急救培训;
组织对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估;组织对停工和检修、检修和开工交叉阶段的风险评估?交叉阶段的工作协调和安排是否责任明确,并为各方面人员所知晓。
生产单位、维修单位、设备主管单位、HSE主管单位、承包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
检修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机械设备、HSE防护用品、消防器材进行检查; 制定设备检修处理原则,以应对检修过程中增加或变动的项目安排; 检修项目发生变更时,如检修项目内容增加、检修项目增加等,进行检修项目变更时,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变更后的文件是否及时发到相关人员。
检修的实施 生产单位与检修施工单位有明确的交接程序和手续。
所有工艺处理必须由有关人员联合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检修施工。 检修过程中严格按作业许可制度执行,保留相关作业票证; 检修过程中按照检修方案的要求对关键程序和步骤进行检查、确认; 设备检修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验收;有设备HSE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具体明确。
装置系统检修后、系统开车前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总体验收;制定有系统HSE验收标准;验收标准是否全面具体; 检修资料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管理,妥善保管。
3.6.5直接作业环节管理
直接作业环节的管理要求
制定有危险直接作业环节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标准;制定危险直接作业环节许可制度;
直接作业环节风险控制措施根据作业区域和场所生产特点进行了分级控制; 危险作业环节作业许可考虑了异常或不可预见情况的处理程序和要求;如不停工作业、带压处理、紧急情况下作业等。
直接作业活动申请单位、作业单位、配合单位的职责界定清楚,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配合人员、监督人员的职责清楚;
动火作业、进设备作业、破土作业、用电作业的分级区域和界限、范围清晰,易于管理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区分;检测分析的项目、内容、方法和检测指标明确;有保证取样分析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控制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制定吊装施工方案,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逐项落实;
高处作业分级区域和界限、范围清晰,易于管理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区分;
制定有放射作业的许可制度,制定的控制措施考虑了作业人员和可能进入作业区域人员的安全;
具有风险的其他直接作业,纳入了作业许可控制范围;制定了控制程序和监督要求;
直接作业过程中发生变更,如作业项目、地点、人员、机械设备、作业方式等,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审查安全控制措施; 作业活动产生的记录和资料进行了控制和保管; 规定了明确的信息交流渠道,沟通畅通;
规定了直接作业环节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资质标准;
直接作业相关人员,如管理人员、监督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了作业控制程序和危害识别、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并确认其具备相应能力;
3.6.6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管理 3.6.7危险物品管理 3.6.8储运管理 3.6.9交通安全管理 3.6.10消防管理 3.6.11环境保护管理 3.6.12职业卫生管理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3.7.1工艺技术变更管理 3.7.2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3.7.3管理变更 3.7.4应急体系和职责 3.7.5应急预案
3.7.5应急培训演练、评审和修订 3.8检查和监督 3.8.1检查和监测
3.8.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9事故处理和预防 3.9.1事故处理 3.9.2统计分析 3.9.3事件管理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3.10.1内部审核 3.10.2管理评审 3.10.3持续改进
第三篇: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概述(1)
1.审核目的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
(1)确定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2)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及时发现HSE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确保体系的正确实施与保持;
(3)在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前,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为顺利通过外部审核做准备;
(4)作为一种自我改进机制,使体系保持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2.审核范围
在明确审核目的后,审核组长与受审核方应确定审核范围。第一方审核(内审)的范围可视企业所建体系覆盖的产品、活动、服务而定,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原则上应包括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活动和服务,当然在编制内审计划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在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确定一定的范围。
3.审核准则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准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1)SY/T6276-1997标准。
(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体系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是企业根据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编制的,对企业内部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行指导,一旦发布就是企业的内部HSE管理法规。
(3)适用于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SY/T6276-1997标准强调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遵守的承诺,因此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也必须作为审核准则之一。
4.内部审核的特点
(1)根本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
(2)必须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内部体系审核是管理者介入体系管理的重要手段,审核结果需经管理者评审,不符合项需管理者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实践已证明,没有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内审不能顺利进行,也不会产生期的效果。
(3)是一项需经常开展的管理活动,重在有效性审核。
(4)是一项正式的活动。审核应依据程序,有计划安排,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化的审核报告,发现的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
(5)依据客观证据,不因情绪或偏见而左右事实。
(6)开展内部审核的难度表现在:
①高层管理者等人的支持往往因人事或环境的因素打折扣;
②审核结果涉及员工或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可能发生争执;
③都是同事,难以产生权威效应;
④有水平、有能力、懂得管理、技术高而又有充裕时间的内审队伍难以建立;
⑤内审员难于持续跟踪纠正措施,验证和分析其有效性。
5.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可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常规审核按预先编制的年计划进行,往往是定期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审核,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或不少于监督审核的次数。
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往往需要追加审核:
(1)企业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承诺方针、目标、重大危害与影响因素、生产工艺及现场等有较大改变;
(2)发生了严重的环境、安全、健康问题或相关方有严重抱怨;
(3)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
(4)获证后,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内审的时机和频次应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由管理者代表提出具体计划并报请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6.内部审核的一般顺序 HSE管理体系审核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任务
内审应明确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根据审核范围确定工作量和任务的大小。如是例行审核按计划,如是追加审核则要明确目标和受审的部门或要素。每次审核还要明确采用的依据,任务确定后要按程序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下达。
2)审核准备
由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和批准审核组的组成。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并分配审核小组成员。审核组成员应进行文件预审,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有关文件。在审阅文件的基础上,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并经组长审批后实施。审核计划日程表确定后应及时通知受审部门,并请受审部门确定发言人及陪同人员并安排首、末次会议参加人员。
3)现场审核
审核组应准时到达审核现场,召开一次正式的首次会议,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如果是例行审核,而且是对一个部门进行审核这种首次会议可适当简化,现场审核应是客观的、独立的和公正的,就是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绳,收集客观证据做出公正判断。现场审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文件、记录、面谈和现场观察三种方式。如发现不符合,要按规定填写不符合报告,并请受审核方对事实表示认可签字。现场审核以末次会议结束。在末次会议上,审核方应报告审核发现,宣读不符合报告和宣布审核结论。在末次会议后还应要求受审方提出纠正措施计划。
4)编写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应参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写审核报告,报告应经管理者代表审定后通过体系管理部门下达给受审部门。
5)审核汇总分析
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小组成员的审核记录和报告,汇总编写一份全面的审核报告并分析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同时应与上次内审的情况做比较,评价其进步情况,以判断体系是否符合持续改进的精神。
6)纠正措施的跟踪
体系管理部门应组织内审人员对受审核及纠正计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应对各部门纠正措施的情况加以汇总分析,并将结果上报给最高领导层,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之一。以上各步骤都应在内审程序中有所规定,内审程序应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但这些主要步骤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策划(2)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内审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实施内审前应做以下内审的发起工作。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内部审核牵涉到企业的所有有关部门,需要有高层管理者协调,只靠安全、环保部门的努力,权威性不够。因此领导对内审应重视,并赋予内审权威性是十分重要的。
2.管理者代表要亲自抓
管理者代表应确保按照SY/T6276-1997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具体领导内审工作的就是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内审组织和程序、培训人员、制定计划、实施内审和审批审核报告。
3.落实内审职责
为维持一个管理体系并使之长期有效和持续改进,要求内审是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来负责实施内审。这些机构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管理工作,但内审工作应是此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内审工作又完全可以与其他工作(如建立体系、编制手册和程序等)结合进行。
4.组建一支合格的内审队伍
要有一支合格的内审队伍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因此培训内审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在各部门选择一批熟悉企业业务、专业技术、工艺流程、HSE知识和管理知识;了解HSE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有交流表达能力和正直的人员进行培训。所有经过培训的内审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正式任命。
5.有正规的内审程序
为便于内审有系统、有组织、有方法和有计划地进行,一套正规的文件化内审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内审程序应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执行者的职责,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准备(3)
1.编制内部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计划分集中式和分散滚动式两种,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分散滚动式
企业进行内部审核最好采取这一审核方式,分散滚动式的内审计划一般应一年编制一份。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一次审核,逐月开展,使一年内把所有部门、所有要素都覆盖至少一次,最好是覆盖两次。对重点部门或要素的审核频次可适度增加。计划还应是跨连
[例1]HSE管理体系内审计划(按部门)续进行的,以体现出审核的连续性。例1是按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的内审计划的例子,供参考。当然企业也可以按要素来制定内审计划。
2)集中式
集中式内部审核类似于认证审核,就是在确定时间内(一般为2-4天)一次性集中审核完成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
内部审核计划是指确定现场审核人员、日程安排以及审核路线的文件,是指导内部现场审核工作的重要依据。审核计划应经受审核部门确认,如受审核部门有特殊情况时,审核组可适当加以调整。内部审核计划的例子见例2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性质、范围、准则,以及审核组成员和审核日程安排。
[例2]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1.审核目的
判定公司HSE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发现HSE管理体系中可予以改进的领域,评价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审核性质
公司例行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审核范围
4.审核准则
a.SY/T6276-1997标准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b.HSE管理体系文件;
c.适应的法律、法规。
5.审核组
审核组长:李××
A小组:刘×× 韩×× 杜××
B小组:王×× 钱×× 孙××
6.审核日期
2001年6月24—2001年6月26日。公司HSE管理手册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重点是SY/T6276-1997标准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要素和重要的施工作业现场。7.审核日程安排
见表
编制人:(审核组长)批准人:(管理者代表)
2.组成审核组
在进行内审前,管理代表应指派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在选择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资格:必须是经过培训并由组织任命的内审员,特殊情况下,审核组成可吸收技术专家,但需要批准。
(2)业务范围:内审员应与受审部门无直接的责任关系,其专业最好与受审部门业务相适应,但也不强求要专业一致。
(3)经验与能力:审核组长要有较多审核经验,并有组织管理整个审核工作的能力。
(4)为受审部门所接受:管理者代表或审核组长在决定审核组成员以前应征得受审核部门的同意,当受审核部门不肯接受委派的内审员时,可考虑另选内审员。
审核组长的职责与活动包括:
(1)负责与管理者代表商定审核的范围。
(2)组建审核组,对人员的选用上,应对潜在的利益冲突因素予以考虑。
(3)获取实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背景材料。
(4)制定并传达审核计划,必要时与管理者代表、受审核部门和审核组成员磋商。
(5)协调工作文件(如检查表等)的制定,向审核组发布简要指令。
(6)及时发现审核目的的无法实现的情况,并向管理者代表方通报原因。
(7)在审核期间及其前后代表审核组与受核方商谈。
(8)及时向受审核方通知不符合的审核情况。
(9)及时向管理代表清晰、明确地通报审核情况。
(10)组织跟踪审核。
3.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 收集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程序文件,以标准、手册、合同及法律、法规为依据,审核程序文件的符合性,检查相关程序文件的接口是否明确、协调。审阅该部门重要的记录,如内外审核报告,不合格报告,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4.编制检查表
检查表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设计合适的表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例3为供参考示例)
[例3]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见表
(1)受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员。
(2)审核项目和要点:依据标准或文件,列出审核的内容,主要解决“查什么”的问题。
(3)审核方法:列出审核的步骤和具体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查”的问题。
(4)审核记录。
5.通知受审核部门并约定审核时间
虽然在体系内部审核计划中规定了对某部门或其要素的审核时间,但审核组长仍应在审核前3~5日与受审核部门接触,约定具体的审核时间,确定受审部门的发言人和陪同人员以及审核中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使审核能顺利进行。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4)
审核组在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以后,就可按预先约定的日期和时间到受审核方实施审核。实施审核的步骤和这个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
(2)进行现场审核;
(3)确定不符合项并编写不符合报告;
(4)汇总分析审核结果;
(5)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
(6)编写审核报告。
以下对这些工作内容逐项加以说明。
1.召开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由审核组长召开的一次会议,首次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组成员;
(2)评审审核范围、目的和计划,共同认可审核进度表;
(3)简要介绍审核中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4)在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之间建立正式联络渠道;
(5)确认已具备审核组所需的资源与设备;
(6)确认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7)审查审核组工作开展中的现场安全条件和应急程序。
这些也是审核组长应在首次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内部审核的首次会议无论在内容和召开形式上都可适当简化。受审核方的领导、受审部门人员及陪同人中应参加首次会议。如领导不能亲自参加,必须指定代表参加。
2.现场审核
首次会议后应立即入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审核员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是整个审核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要认真做好。在现场审核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控制审核进度、审核计划、气氛、纪律、客观性、审核结果。
(2)要科学地选择样本。选择样本时应考虑到部门HSE问题的复杂性。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重大风险因素及对风险削减的控制情况在审核中都应涉及到。在对文件、数据抽样时要体现随机过程。
(3)充分利用检查表。在准备阶段,审核员已经付出很多精力编制检查表,并且在编制检查表的过程中已经审阅了体系文件,已经有了针对性。因此在审核时应充分利用检查表,不要轻易偏离检查表提问题。当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信赖检查表,真正找出不符合的原因还需要进行跟踪提问。
(4)当发现不符合时,应追根溯源。有的不符合项问题比较复杂,不能光从表现现象判定,要从多方面取证。(5)受审核方共同确认事实。当发现不符合时,审核方应尽量征得受审核方的认可,并使受审核部门同意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受审核部门确实有真实的客观证据能够推翻某个不符合项,审核方应撤消该不符合。
(6)始终保护审核员应遵守的诫律。审核员在整个审核过程中都应保持客观、公正、认真、明确、有礼貌和为受核方保密。
3.确定不符合和编写不符合报告
HSE管理体系审核中的不符合是指那些违背审核准则的审核发现。对审核中收集的客观证据进行归纳、分析、比照约定的审核准则,即可确定不符合项,通过不符合项有以下几种情形。
(1)体系性不符合:HSE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完全达到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即文件的规定不符合标准。
(2)实施性不符合:HSE管理体系实施未按文件规定执行,即运行实施不符合文件规定。
(3)效果性不符合:体系运行结果未达到计划的目标、指标,即效果不符合所建立的目标。
(4)法规性不符合:体系运行的HSE行为未达到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规定,即HSE行为不符合法规要求。
根据审核结果与审核准则相偏离的严重程度,以及不采取措施带来的可能后果的严重性,可将不符合分为两类:严重不符合和一般(轻微)不符合。
编写不符合报告,是内审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4不符合示例,以供参考。
[例4] 不符合报告
见表
4.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有了若干份不符合报告,还不能在末次会议上对审核发表结论性意见,还应对审核的结果作一次汇总分析。汇总分析可以在末次会议前召开一次全体审核组成员会议上进行,以便以受审部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做一次总体评价。
汇总分析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发现的不符合项入手。分析不符合项的总数中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各有多少项。如果审核是按部门进行的,则列出其不符合项涉及哪些要素,其中哪些要素最多或最严重,有了这些数据,大致可以说明这个部门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了。
(2)从历史和趋势入手。将上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的总数及其构成与这次相比较来看体系是在持续改进不是退步。从对上次纠正措施完成的情况及有效性的分析也可看出管理进步和不足的情况。
在这些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呆以总结成整个体系的建立,实施上有哪些薄弱环节及其严重程度,从而得出整体性的结论性意见。
5.召开末次会议
在现场审核即收集证据及做出审核发现之后和编写审核报告之前,审核员应与企业的管理者和受审部门的负责人员举行末次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发现,能使他们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审核发现的事实根据。
末次会议的内容如下:
(1)与会者签到。审核组、受审核部门、与会者在表格上签名。
(2)重早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
(3)总结。审核组长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做出基本评价,提出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和不符合要点。
(4)宣读不符合报告。审核组长(也可以是审核员)宣读不符合报告,并提醒受审核部门是否理解不符合事实。
(5)说明抽样的局限性。审核组长应说明审核是一种抽样活动,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发现不符合项的部门未必是惟一的存在不符合的部门,其他存在不符合项的地方也可能未被查到,要求受审核方举一反三,改进HSE管理体系。但审核组应力求使审核结果公正、客观和准确。
(6)澄清。应让受审核部门有机会对于不符合项提出意见,包括某些措词修正。审核组在可能情况下应表现一定灵活性,考虑意见的接受。
(7)纠正措施要求。审核组长应提出对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纠正措施完成期限和追踪验证或监督审核方式的要求。
(8)领导表态。在末次会议上企业的领导可就审核结论和纠正措施要求和作简短表态,适当说明今后的打算。
(9)末次会议结束。当末次会议所有议程完成,受审核方没有任何异议时,审核组长可宣布末次会议结束。
在末次会议上审核组长应就整体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做了总体评价和结论。结论应全面总结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成绩和问题。
6.编写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或在审核组长的指导下审核组成员编写,审核组长对审核报告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负责。审核报告涉及的项目应为审核计划中所决定的,编写过程中如欲对此有所变动,应取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
审核报告应包括审核发现的概要,报告中包含下列内容:
(1)审核目的、范围和计划。
(2)审核组成员和受审部门。
(3)审核的持续时间和日期。
(4)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5)审核过程的简介,包括审核期间遇到障碍。
(6)不符合项目的数量、分布(将全部不符合项作为报告的附件)。
(7)审核结论,如:
①HSE管理体系对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
②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与保持;
③内部管理评审过程是否足以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与有效性。
(8)审核报告的分发清单
7.纠正措施及其跟踪
1)纠正措施及其跟踪的重要性
在内审中纠正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内审的重点在于发现体系的问题加以纠正,使体系得到不断改进,因此内部审核在现场审核完成及审核报告发表后,审核组和管理者代表仍要花许多精力促进纠正措施计划的有效实施。审核组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追踪,其重要性在于:
(1)使受审部门对已形成的不符合项进行清理和总结,彻底解决过去出现的问题,防止HSE管理体系运行受到影响。
(2)监控受审部门对现存在的不符合采取的措施,防止其滋生、蔓延或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3)最重要的督促受审部门认真分析原因,防止再发生,立足于改进HSE管理体系,为未来体系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2)纠正措施的跟踪原则
纠正措施的跟踪是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阶段,其原则是:
(1)所有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必须由受审部门切实采取纠正措施,内审员进行跟踪验证,形成闭环。
(2)根据不符合的性质或程序,可采用不同的纠正措施,跟踪验证方式:
①对受审部门再次组织部门要素的现场审核以检查纠正措施的效果,这适用于严重不符合项或只有到现场才能验证的轻微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跟踪。
②受审部门提交纠正措施的实施记录,审核员据此验证其是否已完成,这适用于一般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跟踪。
③在下次内部审核时再予复查,这适用于短期内无法完成而又制定了纠正措施计划的一般不符合项的跟踪验证。
3)纠正措施完成期限
(1)严重不符合项一般在三个月内完成,其中由相当数量同类性质的轻微不符合形成的严重不符合项完成时间可再短些。
(2)一般不符合项在一个月内完成。
(3)性质非常轻的轻微不符合项可在现场审核期间由受审核方立即完成整改,审核员及时进行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如确已完成,应在不符合项报告中注明。
第四篇: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概述(1)
受审核方如果具备认证审核条件,即可进入认证审核。认证审核在HSE管理体系审核中工作量很大,涉及的人员和部门最广泛,因而是最重要的审核活动。
1.目的
认证审核的目的是:判断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HSE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能否有效实现企业的HSE方针目标;判断受审核方是否遵守了HSE管理体系各项控制程序,实施了对重要危害因素的控制。通过认证审核,审核组对受审组核方的HSE管理体系能否通过现场审核做出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重大危害和影响因素是否受控并得于有效改善;
(2)法律法规是否现行有效,并已全部理解和贯彻执行;
(3)目标和方案是否按预定计划实现,有否进行监督和记录;
(4)职责是否有效传达并被相关人员理解和实施;
(5)培训是否全面实施,能力是否得到有效证实;
(6)对重要过程中否按文件操作,对紧急状态如何应急和预防;
(7)如何对HSE表现、运行控制、目标指标进行监测,其记录及结果如果不符合如何处理,纠正、预防措施是否实施并记录。
(8)信息交流渠道是否畅通,文件控制是否得力;
(9)结合现场继续对文件进行审核,考察其符合性、适宜性及可操作性等。
2.审核程序
认证审核按照下列规定程序进行:
(1)召开首次会议;
(2)现场审核,收集审核证据;
(3)评审和总结审核证据,确定不符合项,提出审核结果;
(4)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
(5)编写审核报告。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首次会议(2)
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开始,认证审核在爱审核方现场进行,审核过程将召开一系列会议;审核组准备会、首次会议、审核组内部会议、审核组与受审核方沟通会议、末次会议。在审核活动中如发现严重不符合,应及时召开临时沟通会、通报审核发现的重要信息。
会议是审核过程中受审核方与审核组成员之间交流的主要手段。不同会议有不同的目的,应由不同的人参加,如果要实现会议的目标,就需要认真安排好所有的会议,包括会前策划(目的、参加人、时间)、会议控制(时间、内容、气氛、排除干扰、坚持达到会议目标)。这些会议一般由审核组长或分组组长主持,其他审核组成员辅助进行。
1.首次会议的目的
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序幕,首次会议的召开表明现场审核的正式开始。首末会议是审核组与受审核方高层管理人员见面和介绍审核过程的第一次会议,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因此应抓住机会,以正确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开始审核活动。首次会议的目的包括:
(1)向受审核方中高级管理者介绍审核组成员;
(2)确认审核范围、目的和计划,共同认可审核进度表;
(3)简要介绍审核中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4)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建立正式的联络渠道;
(5)确认审核组所需的资源与条件已齐备;
(6)确认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7)促进受审核方的积极参与;
(8)向审核线介绍有关的现场安全和应急程序;
(9)参加人员为审核组全体人员、观察员,被审核方的管理者代表。各部门管理人员,双方见面应严肃活泼。
2.首次会议的程序
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诗,会议程序大致如下(在实施中有些步骤可按具体情况归并或简化):
(1)与会者签到:与会的审核组成员和受审核方人员分别在规定的记录上签到,并说明身份或行政职务。签到表是审核报告的正式资料。
(2)人员介绍:审核组长宣布开会,首先介绍审核组成员和资格,并说明受认证机构委托实施该项目审核,也可简单介绍所属认证机构的情况,以表明其权威性。然后,由受审核方介绍与会的各管理层代表。
(3)申明此次审核范围、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和审核计划,并由双方最终确认。如确有需要,可修改计划,但应双方协商,总的审核日程不应大变,要让每受审部门了解审核计划。
(4)审核方法及程序介绍:审核组长应说明审核的基本方法是抽样,审核结果以抽样检查为依据,有一定风险和局限性,审核组长应介绍审核的程序。
(5)审核结论的报告方式:审核组长应说明审核结论的种类,并说明审核组仅提供推荐性结论,最后须由认证机构决定并发布正式结论。
(6)确定联络、陪同人员和审核组办公条件:在首次会议上确定陪同人员,陪同人员的主要作用是联络、向导和见证,并与受审核方落实办公地点、时间、交通、安全防护条件及食宿安排等。陪同人员必需对审核的部门和项目有较全面的了解。
(7)强调审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审核的生命在于公正性和客观性,审核员将尊重客观事实,用客观证据说话,不听信道听途说,不提供咨询,并希望得到受审核方的配合和支持。
(8)保密承诺:审核组长应申明审核人员的保密守则,承诺保守受审核方的技术、管理诀窍和商业信息等秘密。
(9)明确限制条件:受审核方如有清洁区、危险区等限制条件和要求,包括特殊防护衣着的安排,应在会上予以明确。审核中如有某些不能涉及的区域或保密区域应予以说明。
(10)澄清疑问:对有疑问的问题应在会上予以澄清,并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
(11)由受审核方最高管理者简单致辞:扼要介绍实施HSE管理体系的过程和绩效,代表受审核方表态并要求各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审核组工作。通过受审核方讲话,初步营造轻松、和谐、融洽气氛。
最后,审核组长确认有关问题已全部明确或澄清,在表示谢意后,则可结束首次会议。
3.首次会议的注意事项(1)审核组长主持认证审核首次会议,会议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为此,主持者应预先做好准备,该讲的内容要讲到。
(2)受审核方的最高管理者和各门主要负责人(尤其是接受审核的负责人)应参加首次会议,有特殊情况应指定代表参加,审核组不应强求受审核方某一领导非参加不可。
(3)审核计划如有必要可作适当调整和修改。
(4)受审核方领导讲话应尽量简短。
(5)首次会议的形式显示了审核的“基调”和风格,会议开始前征求受审核方最高管理者会议开始,以达到开诚布公,气氛融洽而又坦率透明,力求守时、务实、讲究实效。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审核实施(3)
首次会议结束之后,就进入到现场审核阶段。
1.审核内容
HSE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必须对审核方实施SY/T6276—1997标准中的7大要素与26个子要素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内容包括:
(1)HSE承诺、方针是否已得到贯彻实施;
(2)HSE目标、指标是否正在按规定的管理方案和计划实施,以及其实现程度如何;
(3)重要的管理程序和过程控制程序是否已被严格遵守和执行;
(4)体系中规定的日常监控和监测内容是否已执行;
(5)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是否已按规定实施。
按照认证审核的内容,如何进行体系要素的审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审核员既具备审核技能,又有相应专业知识。
2.审核方式
审核方式是指总体上进行审核所采取的方式,概括起来有4种:按部门审核、按要素审核、顺向追踪和逆向追溯。根据经验,目前常用的主要是按部门审核和按要素审核两种,在这两种审核方式中根据审核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顺向追踪和逆向追溯的审核方式。在实际审核中,这4种审核并非单独或平行使用,往往是两两结合使用。例如,部门审核与顺向追踪方式;部门审核与逆向追溯的方式;要素审核与顺向追踪的方式;要素审核与逆向追溯的方式。在实际审核中根据不同的审核对象,采用交换审核方式的机构也是常见的。
下面介绍两种主要审核方式的内涵。
1)按部门审核
这种方式是以部门为中心进行的审核。一个部门往往承担若干要素的职能,因此审核时应以其主要HSE职能(即主要业务内容或其中之一)为主线针对与部门有关的要素进行审核。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个部门有关的所有要素都查到,但不能遗漏主要HSE职能。在按部门审核计划表中,审核日程、体现了以部门审核为主线,具体对各部门相关要素进行审核的思路。进行审核时可以运用顺向追踪,即按照HSE管理体系动作的顺序进行审核。
2)按要素审核
这种方式是以要素为中心进行的审核。在按要素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一个要素的审核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这需要到不同部门去审核才能了解该要素是否满足要求。在审核中可以运用逆向追溯也可以采用顺向跟踪。
不同审核方式中,最常用的部门审核,但这种方式往往由于一个部门具有多项职能,涉及到多种要素,在审核中需要捕捉或抽取一个部门多种HSE管理活动的样本。因此,审核员发表必须事先准备好审核检查表,避免忽略任何主要职能和HSE管理活动,并注意从多方面收集事实,做好记录。
此外,还有以危害因素为主线的审核方式,这种审核方式以某些重要危害因素作为审核线索,贯穿全部体系要素,通过审核危害因素的管理方案、控制程序、运行状况、控制状况及其结果,将危害因素与HSE管理体系各要素有机连接起来,最终综合审核发现,对HSE管理体系作出总体评价。
3.审核方法
HSE管理体系认证现场审核的方法通常有观察和测试。在应用这两种方法时应掌握如下技巧:
1)要善于提问和交谈
审核员在按检查表组织提问时,应组织得自然、和谐,切忌生硬刻板。在这方面审核员的耐心、礼貌和保持微笑有助于克服受审核方部门代表的畏惧和胆怯心理。审核员可以就同一问题提问不同人员,或与被提问者作简要交谈,获得客观的答案,或弄清答案不一致性的原因。
2)要注意倾听
审核员要注意听取谈话对象的回答,并做出适当的反应。首先必须对回答表现出兴趣,保持视线接触,用适当的口头认可的话语如:“啊,是的”,“我明白了”,来表明自己的理解。谈话时应注意观察回答者的表情。当受审核误解了问题或答非所问时,审核员应客气地加以引导,而不是粗暴打断。
3)要仔细观察和查阅
审核员要仔细观察现场安全设备的运行状况,查阅有关的记录,如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记录、法律法规识别和登记记录、目标指标与HSE管理方案实施与完成记录、过程控制记录、监控记录、培训记录、不符合与纠正措施记录、内审与管理评审记录。要善于从众多的记录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当发现问题时要进行深入检查以确定客观证据客观证据是指建立在通过观察、试验、测量或其他手段所获事实的基础上,证明是真实的信息。审核员获取客观证据,要通过反复求证弄清不符合事实,并作登记。
4)记录要证据确切
审核员必须“口问手写”,对调查获取的信息、证据做好记录。记录应全面,包括有效实施的记录和不符合记录。所作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实描述、凭证材料、涉及文件、各种标识。这些信息均庆准确具体、字迹清楚、易于再查。很显然,只有完整、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5)要善于追踪验证。
审核员必须善于比较、追踪不同来源所获取的对同一问题的信息,从差别中判断运行状况;必须善于追踪记录与文件,记录与现状的符合情况,并做出结论;必须善于追踪HSE管理体系某一组成部分的来龙去脉,发现问题,获取客观证据。而不是轻信口头答复。
另外,审核员应该具备HSE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在现场审核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审核员不了解某些知识,在现场审核中难以判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也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审核结果。
6)要注意安全
HSE管理体系审核可能涉及审核员人身安全,应高度重视。审核员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现场有安全程序,到现场之前应阅读,并遵照执行;
(2)现场审核应有熟悉现场和工艺人员陪同;
(3)如合适,在许可下方可操作安全设备;
(4)不要独自行动;
(5)不要用碰、闻、尝的方式检查未知物料;
(6)未弄清安全通道前不要进入受控区域;
(7)如遇事故,马上报告。
以上是审核员应遵循的较为细致的工作方法。审核员在审核中应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4.提问技巧
为了收集证据,必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提问技巧往往影响着审核的效果。一般来说,提问的基本方法有3种;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和澄清式提问,审核员可根据审核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1)开放式提问
需要通过说明、解释来展示答案的提问方法。通常可采用5W1H(Why,What,Who,Where,When,How)之类提问方式,它可引导出比“是”或“不”更多的回答内容,因而需要更多的回答时间。故采用这种提问时需要控制时间,否则会影响审核计划的完成。开放式提问应根据不同类型问题进行提问,归纳起来有如下7种类型问题:
(1)带主题的问题:提出问题之前有一明确的主题。
(2)扩展性问题:扩展性问题能拓宽谈话而造成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氛围,它表明审核员对受审核方谈到的问题很感兴趣,从而使受审核方受到鼓舞,就会把说明继续下去。例如“你为什么觉得有必要„„”“由此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性问题:讨论性问题有助于使受审核方摆脱公式化的答案,说出个人的思路、见解和感觉。“你认为对这种污染物最有效的治理方法是什么?„”“你将怎样着手(这项工作)„„?”
(4)调查性问题:审核员应少说多听,没有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时可用采调查性问题,例如“这项工作,你觉得应当做到什么程度?”“你对这方面有什么想法?”之类问题会使受审核方减少思想负担,使谈话气氛轻松自然。
(5)重复性问题:重复性问题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比如当受审核方说“我不认为需要一本作业指导书。”审核员问:“你不认为需要一本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受审核方就不得不回答问题。
(6)假设性问题:当要了解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应急事件如何处理时,可提出假设性问题,例如“假如出现火灾怎么办?”“如果污水站运行时出现停电怎么办?”
(7)验证性问题:受审核方口头上介绍了HSE管理动作的良好状况,审核员可要求其拿出证据,即“显示给我看”或“请拿出证据”。
除以上类型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类型问题。例如用形体语言表示的无声问题或信息惊讶、响应、不理解、共识等,都可以引起对方的交流从而使谈话继续下去。
2)封闭式提问
用简单的“是”或“否”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信息量较小。
3)澄清式提问
它可以用以获取得专门的信息,并节约时间将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结合起来,带有主观导向的含义,用以获得一个快速回答或审核员希望支持正确答案时使用的提问方法。例如“于是你就直接采取纠正措施,并在两周内返回纠正措施实施情况报告„„”。这种提问应慎重。
5.审核活动的控制
1)按审核计划实施审核
审核活动的控制首先是针对审核计划的控制,这是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的共同责任。
通常情况下,现场审核工作应按计划执行。但在审核过程中。也可能地遇到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例如突然停电、停水,这时应及时调整审核计划,将不受停电、停水影响的部门提前审核。
保证审核按计划实施的关键是要掌握每个部门的审核时间。审核员要注意掌握时间,不要偏离审核线索。一旦出现了对方回答问题时的超时现象,这时需要审核员有礼貌地加以提醒,并适时转入下一问题。
审核员控制审核计划的有效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审核检查表。这需要根据在该部门所应花费的总时间,掌握每个问题应占的时间长短。所制定的审核计划在实际审核中确实存在某些不周密、需要调整时,经过双方同意后做必要的调整也是允许的,但总的审核天数一般情况下不宜变更。
2)合理选择样本
虽然,HSE管理体系审核要覆盖7个一级要素(26个二级要素)和组织所有有关的部门,但绝非要求在每个部门都要审核7个要素,也不需要审核该部门的所有现场,更不能够要求检查所有有关记录。因此,为保证审核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通过合理的样本选择实施审核。
样本选择应注意以下要点:
(1)多现场抽样的代表性。当一个企业有几个相似的现场,对有相似的危害因素并在相同的行政管理机构控制下运行的现场可以进行抽样审核。这些现场应在共同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施了内部审核,并进行了统一的管理评审。审核时,确定有代表性的审核现场应考虑下列因素:
a)现场内部和整体HSE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和报告;
b)管理评审的结果;
c)管理体系的成熟性;
d)对组织的了解程度;
e)现场规模的差别;
f)现场的复杂性;
g)管理体系的复杂性;
h)敏感HSE问题的潜在相互作用;
i)不同法律法规要求;
j)分班工作情况;
k)工作作业的差别;
l)从事活动的差别;
m)职能的重复性;
n)组织人员在各个现场的分布情况;
o)危害因素的重要性及相关影响的程度;
p)相关方的意见。
在认证审核时,审核组按规定的现场抽样方案进行审核,如果有发现有严重不符合应适当增加现场审核样本量,扩大抽样审核范围,以便能综合判断所有现场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要做到随机抽样。核查这类现场的管理效果。选取哪个项目组成作业队、站去审核,不要事先通知受审核方,而应临时抽取,这样更有代表性。
(3)要合理策划尽量分布均匀。现场审核中需要审核的内容很多,难以面面俱到,只能把重点放在重要的HSE岗位和重要危害因素的现场。另外也不需要在每处现场都检查26个要素的实施情况。因此,审核员必须注意合理策划样本,做到:
①保证一定数量(通常应抽取2~8个样本),并根据受审核方的规模大小和审核时间而定。
②适度均衡,样本不可一个部门太多而另一个部门偏少。
③注意分层,做到分层抽样。
3)注重关键岗位和体系运行的主要问题
现场审核中,审核员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这种情况下,审核员一定要头脑清醒,集中精力把可能造成管理混乱、影响体系运行、有可能造成重大HSE影响的问题抓住。特别应注意关键岗位,它们往往是体系运行的关键所在。
此外,对于现场审核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要认真分析。将可能属于在体系实施运行中个别的、孤立的问题与可能是体系运行中重要缺陷的具体表现区别开来,以对这些问题在必要时进行追踪,从而判断体系策划或实施运行方面是否存在缺陷,从整体上审核其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注意收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应是现场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现场审核时不但要注意收集不符合的证据而且也要注意收集HSE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证据。例如: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方面的效果,能源、资源利用的效果等。通过体系运行前后各种有关数据进行的比较,来证明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5)要始终营造良好的审核气氛
始终营造良好的气氛,是保证审核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这是审核组长的责任,也是每个审核员的责任。为些,在现场审核中,审核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谦虚、谨慎,尊重受审核方,遵守职业守则,从自身作起,对没有搞清的问题注意不要轻易下结论。
另一方面,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也可能会受到来自受审核人员的各种干扰。如有的人态度冷淡,不重视审核;有的人对HSE管理体系审核有怨气;有的人有意,无意地转移审核员的视线等。对于这些情况,审核员要始终保持冷静、耐心和礼貌。现场审核中应避免与受审核方产生争论,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不符合项的确定与不符合报告的编写(4)
审核组收集到审核证据以后,要对全部证据进行评审。一方面用以确定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的方面。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审核准则的证据更要进行认真分析,以确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在审核报告中进行充分的描述,以便对体系的实施效果作出评价。
下面将重点讨论有关不符合的形成、不符合性质的判定和不符合报告等问题。
1.不符合
HSE管理体系审核中的不符合是指那些违背审核准则的审核发现。审核准则通常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SY/T6276—1997管理体系标准。
(2)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
(3)适用于受审核方的与HSE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上述审核准则中,SY/T6276—1997是审核员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的基本准则。
2.不符合项的确定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判定不符合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客观事实不能掺杂任何个人的主观考虑,也不能掺杂“推理”、“假设”或“想当然”的成分,客观证据包括:
(1)在文件、记录审阅以及现场观察中发现的客观事实。现场审核发现的不符合事实应请受审核方陪同人员确认。
(2)现场审核中受审核人员对审核员所提问题的回答,也可成为客观证据。对于通过面谈取得的信息,应当通过其他事实得以证实,避免受审核人员情绪紧张或口误造成回答失误,导致错判。例如:受审核人员不了解本身的职责,需更进一步核实的是受审者是否履行本人的职责。又如,受审核者说“所有目标指标已完成”,确切的证据应是涉及完成的记录和可见的有形证据。
2)必须以审核准则为依据
判定不符合时,一定要以审核准则为依据。不能够以审核员个人的任何意见、观点作依据。也就是说审核员开具的不符合项必须在审核准则中明确地找到所不符合的条款。
3)分析所有不符合原因,找出体系缺陷
HSE管理体系审核是一种体系审核,目的是判定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所以审核员不能仅满足于发现个别的不符合现象,还应对这些现象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找出体系上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正确判定不符合意图。
4)审核组内相互沟通,统一意见
HSE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常存在某些联系。所以在形成不符合前,需要审核组成员充分讨论,交流情况,互相补充印证。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受审核方体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审核组成员的充分讨论也有助于更准确、更全面地作出判断,避免由于审核员个人收集信息的局限所带来的片面性。审核发现最终是否形成不符合,由审核组长确定。
5)与审核方共同确认审核发现的事实
审核组应当与受审核方共同确认不符合的事实依据,审核员在现场审核的时间毕竟有限,所发现的事实有可能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所以要在形成不符合项前与受审核方共同确认这些事实。同时要听到受审核方对不符合判定的意见,以便查清楚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也有利于修正错误。
如果受审核方提出补充证据,证明审核员对不符合陈述有误,审核员经过补充调查核准,应勇于修正错误。
在其他情况下,当双方有争执时,审核方则应尽量耐心说服受审核方,并强调审核是针对体系而不是针对个人。
按照上述原则,对审核中收集的客观证据进行归纳、分析、比照约定的审核准则,即可确定不符合项,通常不符合项有以下几种情形:
(1)体系性不符合——HSE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完全达到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即文件的规定不符合标准;
(2)实施性不符合——HSE管理体系实施未按文件规定执行,即运行实施不符合文件规定;
(3)效果性不符合——体系运行效果未达到计划的目标、指标,即效果不符合所建立的目标;
(4)法律性不符合——体系运行的HSE行为未达到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规定,即HSE行为不符合法规要求。
3.不符合性质的判定 根据审核结果与审核准则相偏离的严重程度,以及不采取措施带来的可能后果的严重性,可将不符合分为两类:严重不符合和一般(轻微)不符合。
1)严重不符合
出现下情况之一,原则上可构成严重不符合项:
(1)体系出现系统性失效。如某一要素、某一关键过程重复出现失效现象,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消除,形成系统性失效。如受审核方安全处、生产处均出现了文件和资料控制方面的不符合,从而导致体系系统性失效。
(2)体系运行区域性失效。如某一部门现场所的全面失效现象,或者各层次、各部门出现失效。如公司内化学库出现了危害辨识、运行控制、培训、绩效测量与监测方面的不符合,造成该部门体系要素全面失效现象。
(3)造成严理的HSE危害,或潜在危害严重的HSE后果。
(4)企业违反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的HSE行为较严重。
(5)一般不符合项没有按期纠正且未意识到。
(6)目标指标未实现,且没有通过评审采取必要的措施。
(7)第二类不符合事项仍未改善,即上一次审核中发现的第二类不符合项,至今仍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的,即判为第一类不符合项。
(8)复评时,无持续改善HSE绩效证据。
2)一般(轻微)不符合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原则上可构成一般不符合项:
(1)对满足HSE管理体系要素或体系文件的要求而言,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性质轻微的不符合。
(2)对保证所审核范围的体系而言,是次要的问题。
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性质的判定,对审核结论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受审核方能否通过HSE管理体系认证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审核组在判定不符合性质时要特别谨慎,对于可能成为严重不符合项的审核发现,审核组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反复核实。
3)观察项 指系统或程序有潜在的不恰当,以及具有潜在的风险的事项,这些事项有变成不符合的趋势,只是审核员掌握的证据暂不足。这类问题可作为观察项处理,可以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受审核方提出。
对于观察项,一般不要求受审核方提出限期整改方案,与无需跟踪验证,只要求对方引起注意,对可能的风险所有准备并加以预防和纠正,观察项一般不计入审核报告和审核结论中。
如果某企业出现严重的不符合项,在受审核方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前,认证机构不应推荐注册。
对出现轻微不符合事项的企业,应不影响推荐注册、但对轻微不符合项,受审核方也要在认证机构规定时间内提出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并经认证机构跟踪确定符合后,才推荐注册。
对于观察事项,一般要求受审核方提出限期整改方案,审核无需跟踪验证,只要求对方引起关注,对可能的风险有所准备并加以预防和纠正。观察项,一般也不计入审核报告和审核结论中。
4.不符合报告的编写
编写不符合报告,是审核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不符合报告的内容
(1)受审核方名称及负责人;
(2)不符合事实描述;
(3)审核准则;
(4)不符合判据及条款号;
(5)不符合性质的判定;
(6)审核员姓名及开具日期;
(7)受审核方代表确认及签名;
(8)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及完成日期;
(9)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验证。2)对不符合事实的描述的要点
(1)准确地描述客观事实,证据充分确凿,依据清楚。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注明职务或职称,不提姓名)、何种情况等。
(2)写出必要的细节,使其具有可重查性和可追溯性。
(3)语言简明精练,概括不符合的核心问题。
(4)观点、结论要从描述的事实中自然流露,不要光写结论,不写事实。
(5)尽可能使用规范术语(如标准或体系文件术语)。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对HSE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5)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任务不是为了发现一些不符合,重要的是通过收集HSE管理体系实施的客观证据,来证实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从总体上评价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以提供HSE管理体系审核的总体结论。
对一个组织的HSE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可从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
1.体系有效性的评价
体系有效性的评价,可通过在审核过程中收集到的对重要危害因素有效控制的客观证据经归纳分析进行评价。体系有效性评价内容如下:
(1)体系能保证实现组织的承诺、方针和目标;
(2)对体系评价的重要危害因素能实施有效控制;
(3)通过体系的监测和测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的实施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的机制;
(4)员工通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HSE意识,并能够自觉地遵守与本岗位有关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2.体系实施效果的评价
企业建立和实施HSE体系,目的是根据企业的承诺与方针,改进其整体HSE绩效。因此,在HSE管理体系审核中,除了依据审核准则评价HSE管理体系本身外,还要注意运用收集到的管理体系实施成效的证据,来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审核员在审核中应着重就事故预防、污染防治、职业病防治、隐患整改、节能降耗方面以及通过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带来的HSE成效等方面评价HSE绩效。
由于企业的性质和情况不同,上述HSE绩效不一定会在一个组织中同时产生。但通过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总会在某些方面产生一定的效果。因此,认真总结审核证据对上述HSE绩效作出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证明体系的有效性。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末次会议(6)
末次会议是审核组向受审核方报告审核结果和审核结论的会议。使审核方了解HSE体系存在的问题,要求跟踪活动取得受审核方同意。在审核组与受审核方(通常是最高管理者和管理代表)举行沟通会并并确认不符合项之后,即可举行末次会议。末次会议仍由审核组长主持,出席会议人员与首次会议相同。
1.末次会议的目的
(1)向受审核方的最高管理层和负责人介绍审核情况;
(2)宣布审核结果和审核结论;
(3)提出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要求;
(4)介绍获证后监督审核的规定;
(5)宣布结束现场审核。
2.末次会议的容
末次会议的内容如下:
(1)与会者签到。审核组与受审核方与会者在表格签名。人员介绍:重点介绍来参加末次会议人员(如上级领导及观察员)。
(2)重申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虽然这些内容在首次会议已作了阐述,但末次会议具有总结性质,重新申明这些内容,有利于清楚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也可再次明确在现场审核过程中重新界定的审核范围。
(3)总结。审核组长对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作出基本评价,指出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和不符合要点。
(4)宣读不符合报告。审核组长(也可以是审核员)宣读不符合报告,并提醒受审核方是否理解不符合事实,确保受审核方对不符合项的认识。(5)说明抽样的局限性。审核组长说明审核是一种抽样活动,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发现不符合项部门末必是唯一存在不符合的部门,其他存在不符合项的地方也可能末被查到,要求受审核方举一反三,改进HSE管理体系。但审核组应力求使审核结果公正、客观和准确。
(6)遵守保密承诺。审核组长应再次对保密进行承诺,包括保守审核秘密。
(7)宣布审核结论。即推荐认证通过、推迟推荐认证通过和不推荐认证通过三种结论中的一种。
(8)纠正措施要求。审核胀砂提出对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纠正措施完成期限和追踪验证或监督审核方式的要求。
(9)证后监督要求。审核组长应说明证后监督的作用、实施要求,并要求正确使用证书。
(10)致谢。审核组长宣布末次会议开始,并代表审核组对受审核方在审核中的配合和支持使审核顺利完成表示感谢。
(11)受审核方领导表态。在末次会议上受审核方领导可就审核结论和纠正措施要求作简短表态,适当说明今后的打算。
(12)末次会议结束。当末次会议所有议程完成,受审核方没有任何异议时,审核组长可宣布末次会议结束。
上述末次会议的基本内容,各认证机构在具体做法上可能会有的差异,有些内容也可适当简化。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审核报告(7)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的主要成果,是HSE体系认证决策的依据,它提供了审核观察结果的可追溯性及审核中对依据标准条款所展开的信息。一般在审核组撤离审核现场后编写,也有的审核机构在审核现场形成报告,作法不尽统一。审核组在编写审核报告前,应认真分析体系文件、审核记录,进行汇总和整理,以此为据,完整、准确地对认证审核结果作出描述,对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或在审核组长的指导下由组成员编写,审核组长对审核报告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负责。
1.汇总审核文件
在编制审核报告前,审核组应收集、整理所有有关件文件记录。一方面这些文件和记录是编写审核报告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文件记录也应与审核报告一起归档。应汇总的文件记录包括:
(1)认证申请书;
(2)审核计划及审核报告;
(3)文件审核报告;
(4)审核检查表;
(5)不符合报告;
(6)不符合报告分布表;
(7)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
(8)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9)受审核方的资格及背景材料。
2.编制审核报告
(1)受审核方基本情况:包括受审核方名称、地址、主要产品、活动或服务的内容,企业的规模、危害和影响因素的特点。
(2)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概述:;包括体系建立与运行时间,文件结构及整体情况。
(3)审核概况:审核情况应包括。
①文件审核概述;
②审核概述;
③审核类型、目的、范围、依据、方式;
④审核日期、分工、日程安排及审核过程;
⑤认证机构及审核组成员(姓名、资格、审核工作职务);
⑥审核发现;
⑦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
(4)审核总结与评价:
①文件化体系与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即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符合SY/T6276—1997标准的情况;
②文件化体系的实施有效程度;
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④发现和改进体系运行问题的机制情况;
⑤体系存的主要问题。
⑥审核结论。
⑦推荐认证注册。审核发现若干一般不符合项,对所有不符合项可采取纠正措施,验证有效。
⑧推迟推荐认证注册。审核发现若干一般不符合项和个别严重不符合,在规定期限内可采取有效纠正措施,个别要素和部门需要现场跟踪审核。
⑨不推荐认证注册。发现多个严重不符合项,造成体系运行失效,并在短期内不能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签名,并提交认证机构作为认证决定评审的材料。评审后的审核报告正式发布,认证机构按计划分发。审核报告属秘密文件,审核员和收到审核报告的各方应为受审核方保守机密。
第五篇: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
HSE管理体系认证是依据审核准则,由获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对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实施认证及认证评定,确认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并颁发认证证书与认证标志的过程。
认证审核实施基本过程包括:申请及受理、预审核、认证审核、纠正措施的跟踪、审批发证与证后监督六个方面(图1)
图1 HSE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流程图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认证的申请及受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申请
符合HSE管理体系认证基本条件的企业如果需要认证,则应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
申请HSE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申请方需要具备独立的管理职能或为独立核算的实体;
(2)已按SY/T6276-1997标准含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HSE/OSH管理体系,实施运行至少三个月,并完成至少两次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
(3)当年无特大事故(工业、交通、火灾、污染、职业卫生),近两年内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达到考核标准,其他安全、环保和健康指标达标、符合国家和地方要求。
2.申请组织应提交的文件
申请组织应提交的文件
申请组织在拟申请认证审核前三个月,应向认证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以供认证机构评审申请组织是否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
(1)HSE/OSH认证书面申请书,申请认证范围;
(2)申请方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3)具备独立管理职能或独立核算实体的证明复印件(如:营业执照)及有关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4)主要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工艺流程图;
(5)HSE/OSH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含作业文件和记录清单)必要时,提交作业文件;
(6)健康、安全与环境初始评价报告(含主要危害和影响场所清单);
(7)已编制的项目HSE作业计划书、风险评价报告清单;
(8)近两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证明。
3.申请受理
认证机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并制定审核计划,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符合认证审核的条件。对未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通知企业进行补充、纠正;不具备条件的;认证机构签发不受理通知书;认证机构应说明不受理的理由。对于通过审查的组织,签发受理申请通知书。
4.合同评审
申请受理后,双方签订HSE管理体系认证合同。认证机构应就申请方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评审,确保:
(1)认证机构的各项要求规定明确,形成文件并得到理解;
(2)认证机构和申请组织在理解上的分歧已被消除;
(3)认证机构有能力在拟认证的范围和活动现场内实施认证并能满足申请方的其他具体要求(如申请组织使用的语言,申请方认证范围内所涉的专业等)。
5.认证各方的职责
在认证过程中,应对认证各方的职责加以明确。
1)审核组的责任
挑选审核组成员,保证审核组具备实施审核的经验与技能,应考虑到:
(1)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2)所需人数,小组成员的语言能力和技能;
(3)有待审核的组织、过程、活动或职能的类型;
(4)认证与认可机构的要求;
(5)小组成员与受审核方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2)认证机构的责任
(1)决定是否需要审核;
(2)与受审核方接触,取得充分合作并启动审核;
(3)确定审核目的;
(4)选派审核组长,对审核组的组成予以审批;
(5)与审核组长商定审核范围;
(6)提供开展审核所需要的权限与资源;
(7)批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8)批准审核计划;
(9)接受审核报告。
3)受审核的责任
受审核方的责任和活动应包括:
(1)视需要向员工传达审核的目的与范围;
(2)选派负责胜任的人员配合审核组的工作,担任现场向导,让审核员了解健康、安全及其他有关要求;
(3)向审核组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审核的有效进行;
(4)应审核员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接触设施、员工、有关信息和记录的便利条件;
(5)协助审核组实现审核目的;
(6)接受审核报告副本。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审核的策划与准备(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证机构在接受申请方的认证申请后,为保证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应做好审核前的策划与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与受审核方确定审核范围、组建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工作文件等。
1.确定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的确定应从受审核方的管理权限以及活动、产品或服务的领域等方面考虑,审核范围的最终确定应在预审时完成。
2.任命审核组长
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单位应组织专家组,对申请方建立的HSE管理体系及运行状况进行审核。专家组由相应资格的专家组成:HSE管理体系审核专家、现场管理专家、环保技术专家和职业安全专家。
认证机构根据受审核方的具体实际情况,指定有较高能力的审核员担任审核组长,并将文件审核等相关资料交给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代表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前的准备以及实施认证的各项工作。
审核组长根据从申请方获取的信息组建审核组,确定审核组成员的构成及审核组的规模,考虑是否需要聘请技术专家。
认证机构应将审核组成员以及审核组长的名单通知受审核方,以便得到他们的确认。
3.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组长根据文件审核以及初访得到的信息,制定审核计划,审核组应将审核计划尽早通知受审核方,在实施正式的现场审核前应与受审核方就存在的分岐进行协商。
4.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审核组应召开会议,进行审核分工,各个审核小组根据分工编制各自负责部门或要素的工作文件,以便于现场审核的顺利进行。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预审核(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预审核的目的
通过对受审核方的HSE承诺、方针目标、危害及影响因素,特别是受审核方对审核准备状况的了解,对有关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审,提出认证审核计划。
文件审核主要是为了确定被审核方是否建立了文件化的HSE管理体系,是否满足HSE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管理手册及支持文件是否符合要求等。如果体系文件出现重大问题,则应通知受审核方。受审核方应进行体系文件的修改或重新递交。体系文件若无重大的缺陷,则应开始准备预审。
预审是审核人员第一次到受审方现场了解情况,进行详细沟通的活动。是了解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预评估。
2.预审的重点内容
了解受审核方经营的性质、规模、HSE风险的特点及复杂性;了解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和影响因素;评价企业的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可信度;考察企业重大危害因素与HSE方针、目标、过程控制、应急管理、遵守法律法规的基本情况。
3.预审的程序
在预审过程中,首先进行文件审核,主要审查文件的结构和控制方法,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是否满足SY/T6276-1997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文件之间是否协调,应将文件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通知受审方,以进行文件的整改。
以文件审核为基础,着手进行预审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制预审计划、确定审核范围、确定重点审核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并将此计划通知受审核方加以确认。预审与认证审核(正式审核)的过程相似,包括首末次会议以及了解和收集客观证据的过程,预审发现的问题应形成“问题清单”,并与受审核方交换意见。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认证审核(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审核的目的
认证审核是判定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能否推荐认证注册,验证受审核方是否有效实施了其HSE方针和目标,是否遵守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程序;验证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审核组对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作出评价和结论。
2.审核的重点
认证审核是在预审的基础上对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审核。主要侧重于审核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持续改进的绩效证据。至少应包括以下重点:
(1)内审的评价。包括内审员素质:审核程序、方法、范围;内审的依据;内审资源;内审的组织和审核质量;纠正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评价和风险管理。应评价受审核方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程序、方法的合理性,及风险控制削减措施的有效性。
(3)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
(4)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
3.审核的程序
认证审核是从首次会议开始至末次会议结束,审核过程依据审核计划进行,在末次会议之前,审核组应对审核发现进行分析和整理,必要时要进行审核的追踪,并就审核发现与判断结果同受审核方的管理者代表及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认同。
在末次会议上,审核组长应对体系的整体运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明确表示是否推荐注册或继续保持注册。
4.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的重要成果,是HSE管理体系认证决策的依据,它提供:
(1)审核发现的可追溯性;
(2)审核中对依据标准条款展开的信息。
审核报告应在审核组长指导下编写,审核组长对审核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审核报告涉及的项目主要是审核计划中已经确定的,编写过程中若有变动,应与受审核方取得联系。审核组视具体情况建议是否对受审核方予以注册、推迟注册及暂缓注册。
认证机构根据专家组对管理体系文件,现场审核的结果及核实该企业有关近两年健康、安全与环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决定可否上报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一般包括受审核方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还应考虑是否提交给指导委员会等监督机构。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纠正措施的跟踪与批准注册(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
现场审核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发现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存在一定数量的不符合项。对这些不符合项,受审核方应根据审核方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制订纠正措施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加以实施和完成,审核方应对其纠正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依据不符合项的严重程度,跟踪方式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现场跟踪验证;
(2)实施记录的跟踪;
(3)实施方案的跟踪。
纠正措施的完成期限也因不符合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严重不符合项要求在三个月完成,轻微不符合项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对于性质极其轻微的不符合项,则可在受审核组离开之前立即完成纠正措施的落实。
2.认证评定及批准注册
对审核组推荐注册的企业,认证机构将企业认证评定后,报请技术委员会就是否能批准注册进行审定,如审定不能通过,认证机构向其发书面通知书,将审定结论通知受审核方。
认证的机构对申请认证的企业进行审核时,应书面通知集团公司HSE认证办公室和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上级部门认为有必要可派观察员参与HSE管理体系认证的工作。
审定通过的企业,认证机构将批准注册的审定意见,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认证办公室审批,认证机构依据批复结果签发HSE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获证企业在取得认证证书后,可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自己获得HSE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程序——证后监督与复评(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后监督是包括监督审核和管理,或在特殊条件下组织复审,对在监督审核、管理和复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其中的是验证获证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并在有效运行,从而确认能否继续持有和使用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监督审核和复审程序应与受审核方进行初次审核的程序一致。受审核方的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后,可以提出复评,申请再次认证。
1.监督审核
认证机构对获准认证的受审核方在证书有效期内(一般为三年)应定期实施监督审核,验证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是否持续地符合标准、体系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持续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方针和目标。
不同类型的企业因其本身风险的复杂性及其风险的大小不同,采取监督审核的时机、频次和深度均有所区别。一般说,获证后第一次监督审核从批准注册之日起不超过半年。以后两次例行监督审核之间的间隔不超过一年。对某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如建筑、化工、石油、煤矿等则应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2.复审(不定期监督审查)
当获证企业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出现以下特殊情况,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HSE风险时,由认证机构组织复审:
(1)获证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
(2)发生重大事故或公众投诉;
(3)获证企业发生了影响其认证基础的更改。
认证机构根据复审结果,作出换证或认证撤销的决定。
3.复评
认证证书的有效期限一般为三年,三年有效期满后,获证企业如申请继续保持认证注册,在证书期满前六个月,应提出复评申请,认证机构应在证书有效期终止前三个月对获证企业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保持情况进行审核。经复查审核后颁发新证。有效期满后,未重新认证的企业不得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复评的程序与初次认证审核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