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点

时间:2019-05-14 22: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点》。

第一篇: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点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要点

1.审核

企业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每三年进行一次第三方审核,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

1)审核的内容。

a)EHS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活动是否与计划安排相一致.是否被有效实施;

b)在履行EHS方针、实现EHS目标和EHS量化指标过程中,EHS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c)EHS管理体系与有关法规的符合性。2)审核的程序。a)进行审核前的准备; b)建立审核准则; c)明确审核重点;

d)确定审核组织和参加审核人员的要求; e)制定审核方法和步骤; f)审核记录的管理; g)审核结果的通报; h)不符合情况及纠正措施。)审核的实施。公司EHS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 a)内部审核 由企业自主组织进行;

b)第三方审核 企业作为受审方,由取得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EHS体系审核。

2.评审)评审的内容。评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EHS承诺的实现程度;

b)EHS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c)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无改进的必要; d)针对事故、重复事故和其他单位事故的分析,来改进EHS管理体系;

e)对EHS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高层管理者是否大力支持和提供;

f)关键过程或装置的风险控制情况; g)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评审程序。EHS评审的程序主要有:

a)评审的准备,如制定评审计划、收集有关文件资料等; b)评审的实施,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和现场评审两种方式;

c)编制评审报告,其内容主要有评审概况(日期、单位和评审人员等)、评审内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评审结论、评审后的工作打算和要求等;

d)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人员。3 .持续改进。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论和建议,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完善EHS管理体系,实现动态循环。

第二篇:等级医院评审持续改进细则

等级医院评审推进会

一、评审专家分组评审流程:

1、综合管理组

2、医疗1组

3、医疗2组

4、护理感控组

5、社会评价组(安排6名非医务人员完成门诊100份、住院部100份满意度调查,本院20-30名职工满意度调查)

二、评审流程:

1、30%查阅资料,70%现场检查。

2、开展个案追踪、系统追踪。

3、人员访谈(重点:科主任、护士长)

4、现场检查,包括病历质量、交接班内容、专科诊疗指南急危重症处置流程,专科技术操作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医疗质量控制内容及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

二、迎接评审注意事项、策略:

1、通过宣传栏、标语、电子大屏等宣传方式营造创建等级医院氛围。

2、全院职工仪容仪表整齐、简洁、大方、干净,文明礼貌用语

3、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信息员全程陪同专家检查

4、任何人不得打断专家点评

5、积极现场整改

6、有意向性引导专家进行检查

7、科主任、护士长做好访谈准备工作

8、其他人员帮助补充

三、临床科室检查内容

1.早交班:(1)站立式交班、交班程序(科主任宣布交班开始-护士交班-医师交班-护士长讲话-科主任讲话总结)(必须普通话交班);(2)交班要完整,交本班有无危急值、有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无多重耐药菌病例、有无死亡病例、有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有无住院超30天、有无投诉、有无输血、有无急会诊、急救仪器是否完好等(科主任、护士长要注意重点病人的重点治疗及护理要点);(3)交班结束时科主任组织段时间业务学习或结合目前病区患者情况学习;2.抽查与专科有关的疾病诊疗指南:常见疾病概念、病因、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并发症等(按诊疗指南回答);

3.临床路径、单病种登记:入组率、符合率、临床路径效果评价表

4.手术安全核查表的签名:三次签名应有主次

麻醉开始前---麻醉师为主

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为主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为主。

5.危急值定义、报告、处置流程、时限,范围要动态管理,适当加减。危急值报告单要具体到分钟,加盖危急值红色印章。无论复查几次只要是危急值必须每次都报告、记录,危急值记录要规范。

6.出院病人随访记录、预约登记完成情况。出院病人随访:医院随访,由行风纪检办公室随机抽查出院病人做相关医德医风、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等调查。科室随访,由科室抽查出院病人做相关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满意度等调查,同时可以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等。

7.7.非计划重返入院(管理分析、讨论)

8.出院小结要详细记录住院经过、手术经过包括非计划二次手术经过,治疗经过,出院医嘱要具体(如异烟肼片

0.3 Qd)

9.病案首页填写完整无漏项,(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

10.医院内会诊单要详细写明。

11.授权委托书上委托人与受委托人必须一致,原受委托人不在时重新下委托书。

12.手术同意书中要有手术替代方案

13..病程记录要详细,重要时间位点、关键环节的的病程要详细、沟通记录要详细、重要辅助检查要详细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重要治疗手段要详细记录。

14.不识字病人直接按手印,医师注明xxx x手指印(如:李XX,右手大拇指手印)

四、医务人员重点掌握内容:

(1)基本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培训,急救设备使用培训;

(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十五项核心制度;

(3)掌握应知应会手册内容,(院训、宗旨、三重一大、三好一满意、各类应急预案等内容);(4)手卫生概念、内容及正确率;(5)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6)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处理流程;

(7)临床科室加强处方、病历书写规范;科室加大病历质控力度,(重点是输血病历、死亡病历、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非计划二次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病历、超30天病历、危重病历),关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和病程记录、出院小结和各种知情同意制度落实和医患沟通记录的落实(时间位点要高度关注)。

(8)各科室医师熟练掌握相应急危重症及八大重点疾病急救处置流程,排前五位疾病诊疗指南。(9)危急值内容、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10)多重耐药菌管理、防控措施;

(11)手术科室重点: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手术风险评估及院感风险评估、手术前准备、术前小结、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病情观察、非计划二次手术、手术知情同意书(特别是手术替代方案)、委托授权书、医患沟通记录、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13)医务人员掌握各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的

规范使用(科室内要统一、同病同治)

(14)临床医生掌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内容(如: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术前预防用药及特殊类抗菌药物的申请、审批,激素的管理等),杜绝超说明书用药。

(15)要规范使用:病情告知书、住院告知书、特别声明书、授权委托书、医患沟通记录等

(16)医技人员每月一次大型设备阳性率分析结果。(17)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五、病历检查

选择20份归档病历,涵盖:疑难危重病历、死亡病历、输血病历、临床路径、单病种病历、非计划再次手术病历、住院超30天病历等。

1、手术患者病历:部位标识、手术安全核查、术前准备、术后2小时必须有病程记录、手术授权委托书、术后医嘱要详细写明观察项目及注意事项,手术同意书中要有替代方案并交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输血患者病历:(1)要有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输血病程记录、无指征输血要特别注明;(2)输血同意书每次输血必须签;(3)输血前检查必须做(4)要及时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

3、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填报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必须

有科室或医务部对原因的分析、讨论、评价,明确是否为医源性或非医源性所导致,做好总结及下一步整改措施等,分析原因及内容不附在病历中,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必须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再次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4、住院超30天的患者,科室必须有大查房记录或阶段小结,全科查房记录及讨论(分析客观原因),评价分析表上交(分析主观原因)。

5、死亡病历必须有(1)抢救记录(2)死亡讨论(另立专页)(3)死亡记录(4)死亡证明(死亡证明必须盖医务部章)(5)尸检建议书,死亡原因不能填写:XX呼吸循环衰竭,要填写导致患者死亡的诊断,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

4、临床路径、单病种病历管理

六、新生儿科、ICU建设

1、流程布局要按标准设置

2、要有相关科室制度、岗位职责,发展规划等

3、设备配置:无创呼吸机等

4、科室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

七、要求临床科室使用各类知情同意书

1、内科系统:病情告知书、谈话记录(即医患沟通记录)、住院告知书、各种知情同意书(输血前评估表及输血后评价

表、有创检查、病危通知单、特殊治疗告知书、转科或转院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或特别声明书

2、外科系统:病情告知书、谈话记录(即医患沟通记录)、住院告知书、各种知情同意书(输血、有创检查、病危通知单、特殊治疗告知书、手术同意书、转科或转院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部位标识、手术风险评估、院感风险评估、授权委托书或特别声明书

八、科主任、护士长科室管理工作要点

(1)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每月统计并进行分析,在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本中详细记录(医护一起),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2)科室各种登记本要每月进行检查,督促医师及时记录。(3)认真组织科室内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培训要有签到、照片。

(4)科主任要掌握科室内重点病人,并认真组织查房。(5)组织好科室内例会,认真传达医院会议精神,将工作落到实处。

(6)科室内制定出内部管理办法,规范科室内管理。(7)及时上报工作质控数据。

(8)加强科室内诊疗指南的培训,以指南为准,规范科室内疾病的治疗。

(9)与护士长一起做好科室内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做好记

录。

(10)与护士长一起做好科室内感染控制工作,并做好感控工作记录。

八、各职能部门

1.定期对相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并进行质控分析,提出整改。

2.对医疗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准入、终止)、分级分类管理。

3.建立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进行应用追踪管理

4.做好各类医疗技术的相应授权,要有培训、有考核、有授权(包括:所有辅助检查、有创诊疗技术开展,各类医疗技术、抗菌药物、毒麻药品使用等)。

5.医疗队医务人员、有资质进修人员或临时到我院依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必须有我院的审核、授权、备案。

九、总务科

1、加强院内设备、水电、消防、安保等日常巡查,并做好记录

2、监控区域警示标示张贴

3、应急储备物资存放、管理等

沧源县人民医院 2013年10月15日

第三篇: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评审3.2.1.1

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院优质的服务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切实搞好我院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质量,不断强化、完善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保证我院在医疗、保健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一、坚持妇幼方针政策,贯彻《母婴保健法》 妇幼保健工作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保健为中心是这一方针的核心,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是这一方针的基础,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面向基层,面向群体体现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二、强化技术培训管理

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母婴保健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

(二)婚前医学检查;

(三)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

(四)助产技术;

(五)实施医学上需要的节育手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

(七)有关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2、母婴保健法第七条所称婚前卫生指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二)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三)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四)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五)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六)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3、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下列医疗保健服务:

(一)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二)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三)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随访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为孕产妇提供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五)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产妇科学喂养婴儿;

(六)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

(八)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

4、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5、婴儿保健

(一)国家推行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行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为住院分娩的产妇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条件。

(二)新生儿出生后,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新生儿建立保健卡,并定期对新生儿提供家庭访视,对婴幼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等服务。

(三)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医疗保健服务。

(四)妇幼保健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监测;托儿所、幼儿园应当按照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三、严格质量控制,加强考核机制

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依法从事母婴保健工作范围内的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等专项技术服务,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许可,并核发相应的许可证书;对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母婴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保健技术把关制度,如母婴保健技术、计生服务技术等。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五)保健科室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实行每月一质控、一总结、一分析。

(六)全院每月一次保健督导监督考核。

四、罚 则

1、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交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2、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依法给予处分。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4、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交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对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并处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第四篇:解读: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评审标准及要点 2

评审细则解读

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1.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C】

1.有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2.按照标准配臵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B】符合“C”,并

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A】符合“B”,并 护理管理体系惯性有效运行。本条需提供:

1、护理管理组织机构图;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2、护理管理目标:

3、护士长管理考核方案及实施情况;

【5.1.2.1】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C】

有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B】符合“C”,并

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有效运行。【A】符合“B”,并

1.与相关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至少每半年有一次联席会议或其他协调机制。

2.对开放床位大于300张的医院,应执行三级(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本条需提供:

1、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图;

2、护士长例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3、护士长考核结果;

【5.1.3.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

【C】

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工作方案与具体措施。

2.护士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3.有统一管理的护士分级管理档案。【B】符合“C”,并

1.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规范明示,并有效执行。2.科室能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反馈和整改意见。【A】符合“B”,并

1.有事实证明落实“护士岗位责任制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取得成效。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理部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2、护士分级管理档案;

3、科室、护理部有自查、分析、整改;

67【5.1.4.4】能提供体现适时修订并有修订标识的护理制度,修订部分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C】

1.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修订后的文件,有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有修订标识。

【B】符合“C”,并

1.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修订规定与程序。2.护士知晓修订后的相关制度。【A】符合“B”,并

对修订后制度的执行情况有追踪与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理部有修改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

3、对修定后文件的执行与落实有追踪与评价。

【5.2.1.1】有护士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

【C】

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人员资质与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各护理岗位人员符合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要求。

2.职能部门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A】符合“B”,并

对护士管理工作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对履职情况有检查、有评价、有记录;

4、有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案并定期考核。

【5.2.1.2.】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C】

1.有各级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并执行。2.相关人员知晓资质审核规定与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符合相关执业资质的要求。2 职能部门监管并执行。【A】符合“B”,并

对护士资质审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

2、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护理部有监管、有评价、有记录。

2【5.2.1.4】有全院护士的人员名册、薪酬、享有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落实同工同酬。

【C】

1.有保障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2.护士每年离职率≤10%。【B】符合“C”,并

落实不同用工形式的护士同工同酬、享有同等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待遇。

【A】符合“B”,并

1.护士对薪酬和福利待遇满意程度较高。2.护士每年离职率≤5%。本条需提供:

1、护理人员花名册;

2、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

【5.2.1.5】护士能够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

【C】

1.有护士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2.对在岗位上的意外伤害有处理的相关规定。3.护士均知晓。【B】符合“C”,并

对护士的保障上述制度和规定得到落实,做到可及。【A】符合“B”,并

对上述制度落实情况中存在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

本条需提供:

1、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

2、岗位意外伤害处理的相关规定;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

5【5.2.2.2】有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有执行的方案。

【C】

1.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或编制中有机动人员的规定,有执行方案。2.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B】符合“C”,并

1.有护士储备,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2.对储备人员有培训、考核。【A】符合“B”,并

1.有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调配演练,持续改进。2.机动护士占护士总数达到16.6%。本条需提供:

1、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718【5.2.4.1】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

【C】

1.有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绩效考核方案。

2.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应充分征求护士意见。【B】符合“C”,并

1.绩效考核方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方便护士查询,知晓率≥80%。2.绩效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A】符合“B”,并

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本条需提供:

绩效考核方案。(科室护士会议通过、有会议记录、方便查询)

0【5.2.5.2】落实专科护理培训要求,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C】

1.根据医院功能及需要,培养临床所需的专科护士。

2.有开展专科护士日常训练所需的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保障。3.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要求,有本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B】符合“C”,并

1.根据临床需要,恰当培养和使用专科护理人才。2.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价机制。

3.有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A】符合“B”,并

1.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效果良好。本条需提供:

1、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及再考核、再评价;

2、外出进修学习情况;

2【5.3.2.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C】

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2.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B】符合“C”,并

护理部应根据已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检查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有记录。【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规范护理行为进程中体现有持续改进事实。本条需提供:

1、《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

2、护理部定期对科室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检查,有评价、有改进、有记录。

4【5.3.4.1】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C】

1.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士工作中的责任制。

2.依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应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

【B】符合“C”,并

1.依据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护士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并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2.科室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3.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A】符合“B”,并

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本条需提供:

1、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ANP排班、岗位职责);

2、护理计划体现个体化、专业化;

3、科室、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整改措施,有记录。

【5.3.5.1】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C】

1.护士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臵能力等。2.护士经过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3.有针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4.护士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B】符合“C”,并

1.由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护士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2.职能部门有护士培训、训练的考核评价机制。【A】符合“B”,并

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抢救技能培训(内容、考核、评价),有记录;

3、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4、科室、护理部有检查、分析、考核评价机制,有整改措施。

7282930【5.3.9.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C】

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2.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B】符合“C”,并

1.护士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2.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A】符合“B”,并

1.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2.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措施,全部符合处理预案的要求。本条需提供:

1、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保养、使用制度与操作流程;

2、仪器故障(意外)处理应急预案及措施;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4、科室、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整改措施,有记录。

【5.3.10.1】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C】

1.有符合专业特点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方便护士使用。2.护士知晓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将上述内容传提供给患者。【B】符合“C”,并 1.对指导内容及时更新。

2.能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方式。3.对指导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有记录。【A】符合“B”,并

对在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专科相关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有效果分析、评价,有记录

【5.3.12.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

【C】

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2.护理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由相关护士审核签字。3.护士知晓并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B】符合“C”,并

护理管理部门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核记录。【A】符合“B”,并

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有质量评价、考核、改进措施,有记录。

435【5.4.2.1】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

【C】 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

2.有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3.有多种途径便于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B】符合“C”,并

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报告网络,统一管理。

2.护士对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90%。

【A】符合“B”,并

1.提高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本条需提供:

1、主动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2、免责、非惩罚性激励机制;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4、护理部有追踪、效果评价、改进措施,有记录。

738【5.4.6.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C】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2.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3.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B】符合“C”,并 1.应急预案有培训或演练。

2.护士配制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A】符合“B”,并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成效明显,并持续改进。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本条需提供: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处臵流程;

2、相关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有演练;

3、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改进措施,有记录。

【5.5.1.1】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C】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2.各工作区域功能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3.医务人员知晓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并有效执行。【B】符合“C”,并

1.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意见。【A】符合“B”,并

护理部、院感部门对改进成效有评价。本条需提供:

1、手术室布局、区域划分,其功能与实际工作一致性材料。

2、护理部、院感办有检查、评价及整改措施,有记录。

142【5.5.1.4】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建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有培训、考核及监督。

【C】

1.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2.定期对感染、空气质量、环境等进行监测,有记录。3.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4.手术室自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有标识及有效日期,使用者知其含义。5.手术室工作区域,每2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6.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7.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8.护士知晓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9.对制度的执行有监管,感染控制制度与手卫生的执行率≥85%,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B】符合“C”,并

1.医疗废物处理符合规范,有交接记录。2.手卫生执行率≥90%。3.认真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处理相关物品及器械时,应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具,防护措施落实到位。4.定期对消毒及感控工作开展监测评价。【A】符合“B”,并

1.利用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消毒及感控工作,效果良好。2.手卫生执行率达到100%。本条需提供: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相关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与相关培训

2、院感相关检测记录,消毒隔离登记表;

3、科室有检查、有评价、有分析、有整改、有记录。

【5.5.2.1】建筑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C】

1.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2.内部环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分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等)明确并有间隔。3.配有基本消毒灭菌设备设施。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4.污染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污染物品有污物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物品通道。5.护士知晓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2.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臵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符合规范要求。3.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有实际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4.上述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有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A】符合“B”,并

1.对科室落实感染控制制度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2.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本条需提供:

1、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职责、流程;

2、有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与感染办有监管、有评价、有改进、有记录;

5【5.5.2.3】建立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

【C】

1.科室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2.有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相关制度。【B】符合“C”,并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健全,具有专科特色。2.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3.定期征求临床意见,改进工作 【A】符合“B”,并

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及时修订、完善,体现持续改进 本条需提供: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体现专科特色;

2、相关培训(计划、内容、考核);

7【5.5.2.5】建立工作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C】

有岗位培训计划,体现消毒供应工作特点。【B】符合“C”,并

对岗位培训有考核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

对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有评价与监督,体现持续改进,有记录。本条需提供:

1、岗位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

第五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点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1、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3、建工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二、全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1、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2、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职工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3、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遵循诊疗常规.4、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5、完善各类会诊制度,医师外出会诊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三、医疗技术管理

1、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的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

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4、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四、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②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③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④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⑤有危重患者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⑥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⑦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2、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②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③加强围术期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证、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④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⑤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⑥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⑦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⑧有危重患者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⑨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门诊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②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③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④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⑤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⑥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⑦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4、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独立设置急诊科,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②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③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④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⑤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 72 小时.⑥急诊抢救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完整.⑦医患沟通充分.5、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保障诊疗工作需要.②建立健全的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③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④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 MRSA 等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⑥加强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感染性疾病科管理

①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符合规定,严格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制度.②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③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④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7、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②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③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④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⑤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⑥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⑦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不使用未经批准的设备与试剂.8)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8、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②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节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③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④提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病理切片、蜡块保存符合规定.⑤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⑥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9、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②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查服务.③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④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⑤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⑥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10、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②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③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④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⑤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⑥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⑦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⑧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⑨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11、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②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③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血.④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⑤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2、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队院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③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④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⑤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⑥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⑦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⑧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⑨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协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管理.⑾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职工安全.13、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②医疗文书书写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③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病历质量.④建立病案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病案保存时限符合规定.⑤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制度,按规定保护患者隐私.14、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严格执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依法取得相应资质.②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诊疗服务.③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④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⑤建立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不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⑥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15、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②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③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④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⑤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下载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持续改进报告

    花生车间持续改进报告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年度里,花生车间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针对车间各个工作程序存在的短板,通过自我探索研究及交流学习,将车间内部生产上的困难和可......

    持续改进整改措施

    持续改进整改措施 为更好地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药剂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每季度统计、分析门......

    质量持续改进

    神经内一科质量持续改进 时间:2012年10月20日 地点:神内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xxx主任医师、xxx副主任医师、xxx主治医师、xxx、xxxx、xxxx住院医师 主持人:xxx主任医师 记......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1目的 规定持续改进活动的程序,使得改进活动卓有成效 2范围 适用于围绕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持续改进涉及公司的所有领域、过程和活动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持......

    质量持续改进[推荐]

    质量持续改进在标本采集留取和送检中的应用 住院患者标本采集、留取和送检,及时得到检验数据,是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一个重要环节。标本采集、留取、送检要求准确,及时。以往对......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计划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持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现有如下持续改进计划: 一、购置设备:为检验科增添一些安全防护设施,如酶标仪、生物安全柜等。 二、加强做好室......

    持续改进工作计划

    七、加大力度,持续改进 通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辖区整体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安全社区”理念普遍推广,居民安全文化素质明显提升。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职能......

    持续改进措施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