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22:1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

第一篇: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

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摘要】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要考好高考,就一定要知道高考要考些什么。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第一,从认识上看,要认识到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明确以人为本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认识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第二,从知识来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够健全,又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尤其需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起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道德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从方法论来看,思考一系列有关的经济现象要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如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国家怎么做、企业怎么做、消费者怎么做。

一、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表现是什么

市场秩序混乱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实行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的情况屡屡发生;假冒伪劣商品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泛滥成灾;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社会信用紊乱,欠债不还,不守合同等各种违背商业道德的现象十分普遍,商业贿赂和欺诈盛行;财务失真,明目张胆地编造假账、假数据,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相当严重;建筑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不少工程质量低劣;一些犯罪分子暴力抗拒执法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还不健全;一些人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道德素养不高,国家意识、集体意识薄弱,崇尚金钱,却有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对假冒伪劣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打击不力;有些地方政府搞地方保护主义。

三、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哪些重要意义

市场秩序混乱,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所以,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有:(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公平竞争规则,强化法治,注重社会信用建设,各方面都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办事,才能在我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加入了WTO,WTO的目标是促进贸易自由化,WTO的主要规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我国经济秩序混乱也违反WTO的有关规则,这样会严重损害我国改革开放形象和国际声誉,破坏投资环境;假冒伪劣商品出口,还会败坏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导致一些国家不愿进口我国商品甚至采取歧视性措施,影响出口的扩大。不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外开放就不可能迈出大的步伐。

(3)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国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对市场商品质量信得过,增强消费意愿。如果任凭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就不会有消费意愿,扩大内需就没有基础。同时,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挤占了市场,也会严重影响守法经营企业的生产和合格、优质产品的销售。不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4)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到处搞地区经济封锁,一方面割裂全国统一市场,妨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关不了,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难以成长起来。这种状况不改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就难以提高,中国经济就会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5)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秩序混乱,不仅破坏生产力发展,而且毒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公德,滋生消极腐败,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四、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经济常识的角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已经包括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两个方面。

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是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当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改革的任务并未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需要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五个统筹”实际上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国家运用经济、法律、道德、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①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有建立健全而且能得到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社会保障法律和制裁犯罪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严格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这就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等,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否则就会破坏经济秩序,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只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康发展。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和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要通过教育,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使全体人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要采取法律、制度和舆论等多种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

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要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举报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同时,要把学好法律知识当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学会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3.生产者经营者。

(1)企业要有市场意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包括WTO的各项规则。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信誉和形象。

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必须进行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3)市场交易的原则。

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它们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盗版盗印等都是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4)企业经营者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开展打击走私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活动,使公民增强法制观念,明确纳税义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建设一个温暖和安全的社会保障网。从就业和再就业的关系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工作,要立足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这样的国情,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资本双密集型制造产业,走充分就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在城市中要放开各行业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把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提高他们的收入,从政策上落到实处。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对外开放。当前,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和国际化。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该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真正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这是实现民族自强的可靠保证。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地区垄断和封锁等行为,违背国际贸易关系的公平交易原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二篇:市场经济秩序

如何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对于如何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合理、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体系。它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主权和独立,反对国际剥削、掠夺和控制,促进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而提出的目标。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还并不是很完整,有些不法的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和百姓的信任赚些昧良心的钱,他们造假产品,卖假产品,控制市场的商品价格。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公,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执法部门与商家的勾结这种情况是有的。

现阶段市场经济秩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主体秩序:

1.特权进入市场。我们都知道,主体秩序政府市场机关判定的是谁在买卖,谁在交易,谁有资格进入买卖、进入市场。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封建主义的传统。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的市场经济的交易主体里,现在掺杂相当一批具有特权背景的经济单位。它们一旦进入市场,就表明从一开始这个市场竞争就是不公正的、不公平的。

2.没有责任能力的企业混在市场上,退不出来。也就是事实上已经破产了,却不敢清出市场。它们已经没有竞争能力了,谁和他们做生意,谁就会倒霉。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秩序的破坏。如果要将它们清出来的成本却太大。因为有很多的债务不能偿还和很多的人员会失业。

3.垄断厂商的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市场,只要有垄断存在,它的市场秩序就很难保证。事实上,许多市场秩序混乱就是因为垄断。比如电信市场服务差,网线常出问题,但总是不给解决;铁路服务差,人流量大,场面混乱,不给帮忙;邮政服务差,态度生硬,都是因为垄断主体的存在。更何况,我国垄断与西方的垄断也不一样,西方的经济垄断,凭的是经济实力和市场份额。但是我们凭的是行政特权来垄断,这就更可怕。垄断破坏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旦垄断就可以随意的加价,可以转移成本,可以保护低效率和落后。

4.非法企业进入市场。有一些人没有得到批文的企业,其实就是个空壳,骗取国家或者公民的财务。如果不清理整顿,那市场秩序就不可能好,市场秩序混乱最深刻的原因首先就是企业主体秩序混乱。一个现代的市场体制必须要弄清主体秩序,不该进入市场的,一律不能进入,应该退出市场的尽快退出。否则市场秩序将不堪设想。

第二,交易秩序:

1.普遍的价格歧视。古语云:童叟无欺。市场经济就应该公平竞争,价格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价格歧视就是指价格面前人人不平等。同样的商品在同样的市场上,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价格,这就比较麻烦了。如果这是作为企业的促销行为,是可以的,作为制度规定就有问题了。比如,一商家搞的数量折扣,这就是价格歧视。对购买数量不同的消费者给的价格不一样,这是价格面前不平等。作为企业微观行为可以,但也要对其采取一定的管制和约

束。如果作为社会有普遍的制度规定,价格歧视就成了对市场公平竞争、公平买卖秩序的破坏。

2.第三方付款。简单来说就是报销。一旦报销普遍了,这个价格秩序就混乱了。按照这个价格把资源引导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旦价格低了,就会有人从中撤出资源,哪儿价格高就会吸引投资,这就是供求矛盾。这么做最大的危害就是把价格搞乱了,我们可以看到,什么领域的公款消费多,什么领域的价格就乱。如果不是按照供求双方的要求来定价,而是按照财政可报销的标准来定价。那么买卖双方都不还价,最终达成的价格就不真实。

3.垄断定价。有垄断行为,就会有垄断价格。现在老百姓真正有意见的并不是随着市场波动随行就市的价格上涨,比如,冬天在武汉买西瓜,一般四、五十块钱,但是没有什么人会说:冬天西瓜这么贵,太不象话,大家知道物以稀为贵。这里面还有囤积居奇、强买强卖这种局部垄断的情况出现。普通老百姓真正有意见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政府垄断定价,老百姓作为消费者没有办法改变,没有竞争无法改变价格的事物。所以说,垄断的定价行为本身就是对公平交易的否定。

第三,法制秩序。

1.无法可依。经济生活的变化相当快,目不暇接,但是法律原则上都是保守主义的,因为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能这么快,法本身就要有它的稳定性,这就必然有它的滞后性。其中所制定的法大都是针对老百姓的,那立法、执法者是不是遵守法律,对这些人的权利使用有多少法律监督和约束?这是一个社会是不是民主法制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2.有法不依。这个更可怕。这是对法律权威的嘲弄。启蒙主义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可以有法律,但未必是法制。我觉得这句话的道理非常深刻。法律是人制定的,一个社会有法律,但是否是法制社会,差别就很大。所以什么叫“法制社会”,什么叫“法制精神”,就是这个社会的公众,绝大多数人要自觉地遵法守法,对法律要有自觉性。法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有真正的权威。依法治国成本就低。否则,老百姓一个个随时都想违法,把法律看成外在的强制,而不是内在自我需要,随时想违法,之所以不违法是不敢,一旦监督不到就违法,以违法为快乐,为自豪、为骄傲。

第四,道德秩序:

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是一种人类文明,一定有它的精神支持。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也就是它所需要的最本质的道德是什么东西。恩格斯更有一句名言:在资本主义摩天大楼的旁边是道德的堕落。所以我们就认为资本主义的道德是不好的。资本主义在取得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是堕落的。很长时间以来我就很纳闷,人类文明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怎么可以想象资本主义在取得物质文明科技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摩天大楼、繁华的都市建设的同时,人类的精神道德却在一天天地堕落呢?这是怪胎吧!所以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研究是什么?我觉得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不是欺诈,而是守信。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商品买卖、借贷等所有制度工具、制度手段都是信用经济。存在决定意识,客观要求信用经济,精神上就弘扬信任。

所以我们说这一系列的问题: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问题、法制秩序问题、交易秩序问题、主体秩序问题,至少这四方面检讨下来,这四个方面在我国的市场秩序建设方面任重道远,但是毕竟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个伟大的历程。我们才刚刚开始。相关的建议

对于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用外力的选择,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1.政府的执法机关加大执法力度,立法机关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加大执法监督职能,即是对企业的监督也是对执法人员的监督,还要加大执法的透明度和加强法制宣传。

2加强社会舆论,对于一些不法竞争的行为要严厉的谴责,加大媒体的曝光度,把暗地里肮脏的交易揪出来公布于众。有时候法律的手段不能覆盖的地方时候,道德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不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不是死的,它是活的,他可以进行自我的调节。达到市场的平衡,市场交易的公开化。营造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经济秩序,各级政府机关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高度 的自觉性,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高中政治知识点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1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4、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15、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17、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内容(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8、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所用。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有阻碍作用,所以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20、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1、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3、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应该随着过程的推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33、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指导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一定场合下,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转化。

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方法论: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次要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含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出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四篇: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例

人民法院将重点打击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商业贿赂犯罪

作者:田雨 吴俊发布时间:2006-05-26 10:09:58

记者25日从正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人民法院将对发生在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依法予以严惩。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强调,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犯罪行为,特别是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插手商业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受贿犯罪和为获取交易机会向国家工作人员、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贿的犯罪,要依法予以严惩,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

姜兴长说,最高人民法院已向全国法院发出通知,对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对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商业贿赂案件,依法及时审判。

姜兴长指出,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注意区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违纪违规的界限,区分犯罪与正常的商业活动的界限,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新华社

第五篇: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

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

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

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

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按劳分配(公有制)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生产要素分配 4)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

3、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完善分配政策,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2))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

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

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

富帮后富。

4、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5、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8、公民如何做到依法纳税?

(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 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

10、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12、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 国家经济安全。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3、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①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A、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B、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4)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评议会等)

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第二单元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4、我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的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6、政府的权利行使三个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下载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一:经济生活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经济生活》模块总结。下面是关于高中政治会考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生活版块中的考点。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最基本的经济会......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 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汇总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力脑力的消耗,可......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编)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框题一: (1)国家的本质: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合集]

    政治文化是最早来自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它做为一个概念出现是在18世纪末。当时德国的文艺理论家、狂飚运动的理论指导者约·赫尔德第一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

    201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包括供给影响......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确保执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今年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了三期培训班,......

    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委、镇府在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努力,我镇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事业都取得较显著的成绩。但是,镇府也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