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22: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

第一篇: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

一 立论

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必须警惕和避免的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而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反过来,不了解全国工作大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以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精神“唱反调”。

二是赶浪头,“凑热闹”,大轰大嗡,人云亦云;或者反过来,拖拖拉拉,松松垮垮,不讲究时效,缺乏预见性。

立论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文章立论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对症下药,予以诊治。应该说,立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事实表明,报纸宣传尤其是新闻评论唯有正视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生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

2、立论的前瞻性的具体表现

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1)、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它是一种富有前詹性的引导艺术。

(2)、洞察力: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

(3)、预见性: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镇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3、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1)、论题的新颖。

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2)、见解独到。

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作者调查研究和深刻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矛盾,在破与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思维和分析,深入开掘,方可从中引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了这个前提,孤立地追逐标新立异,就会滑向奇谈怪论,走向愿望的反面。(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一是注重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二是注重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三是注重追溯矛盾缘由。(5)、交锋中闪现亮点。

针对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论辩交锋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说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解。【例】

材料:3个壮劳力供不起一个大学生

青海师范大学由于扩招,导致贫困生绝对数不断增加。2004年青海师范大学在校生总人数6841名,贫困生人数4167名,占60%,贫困生中的特困生人数2908名。每个学生每年支出费用最低在7000元以上,包括学费3000元,最低生活费3000元,公寓费800元,书费400元。

青海师大一个学生每年最低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一个4口之家的西部农村贫困户家庭,即便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到外地就读的大学生每年最少花费1万元~1.5万元,其家庭经济状况更是苦不堪言。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是社会对现实的某种妥协和对教育的某种放弃。对于教育的千秋大业和人才的培养来说,如果只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的贫乏、每月生活费的低下那就太过简单了。“贫困生”是一把并不科学的标尺,如果拿这个尺子来衡量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大学生并不准确符合这把尺子的度量标准。

他们虽然也穷,但是他们自强不息;他们虽然生活费微薄,但却是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他们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扶助措施的意义,却更多地把压力和责任留给自己;他们忙于各种赚取生活费用的劳动,却并未影响自己的学业反而使两方面都得到促进;跨入校门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但走出校门时,他们已经自信地领会求知的话语、以昂扬的姿态和坚实的能力面对求才若渴的社会。“贫困生”概念是凭空杜撰的吗?

目前高校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已达240万左右;“特困生”为5%,约160万;从局部的个案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1998-2002年,“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贫困生比例从16%激增到41%,而月生活费低于90元的特困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6.2%增至12.3%。

对大学生的“关怀”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慈善”,但某种“慈善”事业总还是需要的,甚至是不可少的;“施加”一些“温暖”也是需要的,某种程度的“鞭策”也可说是“必须”的,只是请注意,切不可过分,应该以社会的“尺度”来衡量,并且以大学生们所能承受的能力为限。【点评】:

全国“贫困生”的比例为20%,已达240万左右;“特困生”为5%,约160万。西部农村家庭,即便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虽然许多同学乐观面对,但是对于有的同学一天只吃一顿饭的现实,我们能认为他们不贫困吗?精神上再富有的英雄汗,也会被一分钱难死呀,回家的几百元钱有些同学能省则省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社会提供些帮助有什么不好?

二 新闻评论中的三“论”——论点、论证、论据

1、论点的含义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论据的含义

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作为新闻评论,其思想、观点、论断的提出,唯有当它被有力而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

3、论证的含义

是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的过程,实质上正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也即积极思维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两个方面。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证伪则之相反,是用论据反驳并否定对立面的谬误论点。两个方面常常交叉运用共存于同一的论述过程之中。

4、论据的种类与运用

(1)论据的种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统计数字不是具体而是概括的事实,也不是单个的事例而是事实的总和。恰当的运用数据进行论证,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2)运用论据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5、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

首先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的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构思阶段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因此材料越充分越全面,所形成的论点才能更加准确、鲜明。表述阶段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6、论证的具体方法

(1)例证法(以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2)引证法(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

(3)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即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例】

材料:浙江大学开办“淑女”速成班

日前,来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各专业的40余位女生,经过自荐、推荐、考核等环节脱颖而出,成为“白领女性塑型班”的首批学员,这个班被大学生们形象地称为“淑女班”。据悉,像这样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培训班在浙江省高校还是首次。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领女性塑型班”就是专门为适应女大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而设置的一种非专业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女大学生希望借此使自己在婚姻恋爱方面更有竞争力。”

“淑女”培训班不开也罢

如果以前我们培养的女大学生不是“粗妇”,则以“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为培养目标的“淑女班”只是一个噱头。事实上,主办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经不起推敲的,就拿“学贯中西”来说,自古至今,学者万千,可真正能顶起这顶大帽子的有几人?一个短短的培训班就能让女生们“学贯中西”,这不是荒唐可笑么?再看进入“白领女性塑型班”的门槛,有“自荐、推荐、考核”等环节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肯定都是女生中的“精华”,即使不经过“培训”,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因此,我们很难说最后那些“淑女”到底是选出来的还是培训出来的。看所开课程,无非让女生们增加点文学艺术修养,懂点公关礼仪、化妆艺术,再不就是形体与舞蹈训练课上伸伸胳膊压压腿,并无什么高明之处。由此看来,“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培养目标有点言过其实了,顶多能满足一下“个别女大学生希望借此使自己在婚姻恋爱方面更有竞争力”的心理。如果真是这样,则这样的班不开也罢。就算真的要开,也请别给它戴这么大的帽子。

给“淑女教育”一点掌声

“淑女教育”就是现代文明素质教育的一种。根据主办方观点,这样的“淑女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显然,这样的培训和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社会对知识女性的要求的。其实,对女性来说,具有“淑女”气质,使她们的学识、修养都得到提升,使她们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都趋于高雅,使她们更具有才情,这实际上就是在提高她们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可见,这样的“淑女教育”,最终就会传达给学生一种高雅行为准则,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如何为社会培养出有着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举止的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这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试想,纵然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其行为举止粗鲁不堪,这样的“人才”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因为在一个文明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着眼点首先是对其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的评价,如果这样的基本素养都不过关,谁又会注意你的所谓学识和能力呢?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给那些旨在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的教育多一点掌声,不要简单粗暴将这样的“淑女教育”异化为“贵族教育”。从语言、举止、气质当作切入点,从一点一滴的细节进行培训和教育,让“淑女”的行为更趋于文明,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三 新闻评论的几种结构:

1、归纳式结构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在提出论题、摆出论据之后,运用材料依次说明和论证观点,再由分论点集合成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2、演绎式结构

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有利于突出评论的中心论点。

3、并列式结构

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与前两种以纵向展开为主的结构方式相比,它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使评论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内涵。

4、递进式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次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实质。

四 评论开头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门见山”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开头的形式有:

摆出结论 提出问题 亮出靶子 交待意图 借事入题等

五 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形式有:

呼应开头,作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等。

六 评论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地讲道理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讲真理,要尊重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真理是朴素的,只有朴素自然的论述,才能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态出来。实实在在的讲道理是一种朴素的文风。当然,朴素并不等于内容空洞,语言粗糙;更不能故作斯文,哗众取宠。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要尊重事实,不能感情用事,而要考虑社会效果。精粹的内容和长短适度的篇幅

2、新闻评论平易朴实的内容,一般都会用简练的篇幅和语言来表述。所以朴实的文风和简洁的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评论的内容要正确,语言又要很简洁,不说空话,不舞文弄墨,哗众取宠。当然,简练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更不能认为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同它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评论的内容要根据内容量体裁衣,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要尽量用短小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把评论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炼意、炼句、炼字,语言准确规范

3、新闻评论要写得简洁精粹,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古人说的,要“炼意”。其次还是“炼句”、“炼字”,就是要锤炼语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如果一篇评论中出现许多“浮词”、“累句”,不仅会使受众感到别扭,而且还会影响评论说理的逻辑力量。通俗而生动的群众语言

4、平易通俗的语言,是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受众,增强评论的效果。新闻评论的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反对艰深晦涩、矫揉造作;其次要生动活泼,接近群众,反对空话、套话和各种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而且有很多语言是生动而表现实际生活的,运用得恰当,可以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

5、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

新闻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受众。如果在评论的论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者使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就可以把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把评论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受众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和思想。

6、善于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讲的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为了使说理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画像”的方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化的笔法的运用,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形象,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就自然包括了作者或褒或贬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道理就可讲的生动而贴切。

7、诗文曲故形象的借用

巧妙而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以及古代诗文,也是形象说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评论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既有助于说理,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8、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它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受众,还要在感情上打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理与情常常是联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要入情入理,你讲的话人家乐于接受,你办的事也容易行得通,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义融的关系,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

【例】 材料:“哈佛女孩”是素质教育的胜利?

全亚洲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被哈佛提前录取了,并且她获得了哈佛大学最优厚的入学待遇——每年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资助。

以哈佛论成败是素质教育的噩梦

汤玫捷被哈佛提前录取昭示着素质教育的胜利,也预示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一些地方还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惟一指标时,汤玫捷的成功无疑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和启示意义。

“哈佛女孩”出了一个又一个,如果用这个“哈佛女孩”因“综合素质”高被提前录取来说明素质教育的胜利,那么,由于“哈佛”录取人数毕竟有限,是不是素质教育必然失败?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成功者的,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就是成功,就此而言,做一个好家庭主妇与考上哈佛之间有成败高低之分吗?

美国的大学是市场化经营。市场经济中,大家发愁的不是买不到东西,而是东西卖不动。结果顾客成了“上帝”,最名牌的产品也要主动推销,厂家恨不得对你“行贿”来卖给你东西。包括哈佛在内的美国名牌大学,拉学生常常主动出击,而且盯着一些优秀的高中,对能提供生源的高中老师也非常礼遇。所谓“最好的推荐信”,是对这些高中老师常用的客气话,老师也愿意把这话传给学生,让你意识到这个高中对你多么尽心,以鼓励其他的学生来读书。如果要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简言之,素质教育是培养成功者的,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而应试教育是培养失败者的,你考不上哈佛,你就失败了。将被哈佛录取视为素质教育的胜利,是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素质教育,不亦谬乎!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遵循每个孩子的天性,任由他们朝自己梦想的方向发展,并教给他们先做好人再做好事,教给他们达到梦想和做好人所需要的素质。对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的来说,做一个好家庭主妇与考上哈佛之间,并没有胜负之分。

第二篇:第三讲 基本应用题.

第三讲 基本应用题(归一问题)

【例题求解】

例一 汽车厂8名工人每天生产汽车零件48个。按照这样的速度,19名工人3天能生产多少个零件?如果要用5天的时间生产出300个零件,那么需要多少名工人?

例二 若干盏一样的台灯5小时要用40度电。如果把其中一半的台灯关掉,那么120度电可以用多少个小时?

例三 一艘远洋轮船上共有30名海员,船上的淡水可供全体船员用40天。轮船离港10天后在共海上救起15名遇难的国外海员。假如每人每天使用的淡水一样多,剩下的淡水可供船上的人再用多少天?

例四3只猴子3天吃了3个桃子,照这样计算,6只猴子6天能吃多少个桃子?9只猴子要吃9个桃子,需要多少天?

例五 9个人6天完成了12件作品,照这样的速度,3个人3天可以完成多少件作品?21个人12天可以完成多少件作品?

【学力训练】

1、30名同学去植树,每小时能挖60个树坑。照这样的速度,60名同学4小时能挖多少个树坑?如果要用3小时挖出600个坑,需要多少名学生?

2、若干只老鼠4天可以吃8吨粮食,如果老鼠的数量变成原来的两倍,那么120吨粮食够吃几天?

3、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35天完成。动工5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4、如果10只猫10天吃10条鱼,按照这样的速度,20只猫20天能吃多少条鱼?100只猫要吃100条鱼,需要多少天? 5、15个和尚10天挑了30吨水,照这样的速度,5个人5天可以挑多少吨?30人25天可以挑多少吨?

思考题

老李从批发市场以6元钱3千克的价钱买进一些柚子,然后以5元钱2千克的价钱卖出去,那么要想获利180元,需要买进多少千克柚子?

【课后作业】

1、张师傅5小时能加工200个零件,那么他6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他加工44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2、若干人在一起修公路,6天可以修720米,现在临时有任务,一半的人撤走了,那么剩下的人修900米,需要多少天?

3、6名工人8小时加工零件240个,如果增加2名工人,那么加工800

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

4、10辆卡车10趟可以运走沙石10吨,那么60辆卡车60趟可以运走沙

石多少吨?5辆卡车要运走20吨沙石,需要多少趟?

5、3名工人7天可以采摘15亩果园,那么13名工人21天可以采摘多少

亩果园?如果要完成200亩的采摘任务,10名工人需要工作多少天?

第三篇:第三讲如何讲新闻故事

第三讲 如何讲新闻故事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新闻故事化的内涵并掌握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哪些特质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述+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讲述新闻故事

学时安排:4学时(前2学时观看中央台三个不同栏目对2008年南方雪灾的不同报道,哪个对你来说更有吸引力?为什么?)教学内容:

大家都熟悉《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神灯阿拉丁、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相传阿拉伯一位国王山鲁亚尔每天娶一个妻子,过一夜就把她杀掉,大臣的女儿山鲁佐德主动要求进宫为妃,一到晚上,她就给国王讲故事。每到天亮,尚未结束的故事就戛然而止。国王为了知道故事的结果,只好特许她再活一天。就这样延续了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化了凶残的国王。那么?聪明的王妃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正是用故事延续了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根本无法设想如果没有故事,人类将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故事的价值,重要的还不是使死亡得以被成功延宕,而是使生活本身有了“意义”。它是人类构筑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人类正是通过故事来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故事呢?有人说故事就是关于过去的事的虚构。但是,故事真的是这么简单吗?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描述什么是故事时,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我们试着将“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置换一下:“公鸡死了,母鸡也死了。”尝试感觉一下,其中是否有某种根本的不同?确实,背后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叙述变得索然无味了。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其中没有了人。

再看一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设想的几种故事模式:主人公知道他是谁而杀死了他;主人公不知道他是谁而杀死了他,事后发现是自己的亲人;主人公企图杀死他,但没有杀。相比之下,最后一个故事模式明显索然无味。因为人物之间没有关系,因此也就没有冲突、悬念,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了命运感。因此,事实上,事件背后一定要有人,并且也因此才能够成为故事。而一切故事也都是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怀。

西方新闻采访中,常常把“story”用作“news”的代名词,把采写新闻叫做“to cover story”,西方许多名牌大报的总编辑要求记者“像写故事一样写新闻”。“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当前,一种始兴于西方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我国传媒界。新闻界前辈徐铸成先生说过,做记者好比作厨师,做新闻也是一门讲究“烹饪”的艺术,通过前期采访,我们有了好的原料,在后期编辑时还要精心选料、设计好菜谱。那么,现在什么样的菜式和特色最让观众喜欢呢?故事化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

一、新闻故事化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新闻故事化呢?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他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简言之,新闻故事化的要求,其一,内容必须是新闻,即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对大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一些事件的真相;其二,表现手法可借用文学的一些技巧,如对话引用、细节描写、场景衬托等。

比如对话引用。有全篇引用对话写的。如《海上对话》——

下面是一份真实的海上无线电通讯的副本,记录了1995年10月10日在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一艘美国军舰舰长和加拿大人的对话。

美方:为了避免相撞,请将你们的航向向北调整15度。完毕。

加方:为了避免相撞,我们要求你们将航向向南调整15度。完毕。

美方:这是一艘美国战舰的舰长在和你们通话。我再说一遍,请你们调整航向!

加方:重复,请你们调整航向。完毕。.美方:这里是航空母舰“林肯”号,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第二大舰只。另有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若干支援舰护航。请你们将航向向北调整15度,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手段,以保证“林肯”号的安全!

加方:这里是一座灯塔。完毕。

还要说什么多余的话吗?如此一问一答的记录,很真实地揭露了美军的骄横跋扈,也嘲讽了美军的蛮横无理。但,这是一篇试用了新形式的消息。

新闻对话法,也叫新闻直接引语的写法。在新闻中,像上篇这样全部直接引用当事人的对话,应该说比较罕见。而部分引用对话则较为普遍。直接引语的引用,显示了新闻事件中人物的人情味和人格化。

再如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要注意特色,活灵活现,彰显新闻的生动性。

麦尔文·曼切尔的观点是,“记者必须把这些事件带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在他的报道中加进一些人情味的东西”,“把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他认为,新闻故事化的要求是,“找出一个人,一个有代表性的人,他是受影响的,或者是被卷入的。把这个人作为某一情况,抑或是这一情况的原因或后果的例子来写。”

对此,有人引了获普利策奖长篇通讯《一小步,一大步——人类登陆月球记》中的一段——

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清晨时,地面控制人员将3名宇航员叩醒,谈完工作后聊起了当天的地球新闻。报告完新闻后,地面人员又趁兴讲了个故事。原话是: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有一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已经在月亮上住了4000年。她大概是因为偷吃了她丈夫的长生不老灵丹,才被赶到月亮上去的。你们不妨找她玩玩。此外,月亮上还有一只中国大兔子,应该不难看见,因为它前脚抬起,站在一株月桂树下。”

“好的,”阿姆斯特朗回答,“我们一定要找到那位姑娘和兔子。”

9个小时后,16时17分43秒,阿波罗11号成功地着陆于月球的“宁静海基地”。

想想吧,连星际航空这样的新闻都能写出如此饶有风趣的故事来,我们鲜活无比生机勃勃的地球生活的报道,不更要多花些苦工夫?

也许有人会说,新闻是传播信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讲故事”是一种文艺娱乐,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新闻,不仅缺乏信息量,而且还流于庸俗,这不是把新闻娱乐化了吗?对此,传播学者李幸教授说“他们不懂电视,也不是电视的受众”。因为电视是没有闲钱消费其他文化产品的人的娱乐方式。当受众是最朴实的老百姓时,它如何去承载太厚重的东西?即使是再严肃的主题,它也是做给广大普通百姓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报道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只不过这种新闻故事不同于文学、影视的虚构,它是一种真实的故事。

二、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中国的新闻类电视节目,这些年在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大量运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法治在线》、《讲述》、《社会记录》、《探索发现》、《财富故事会》等,这些新闻或专题类栏目着力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设置悬念、制造买点,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

新闻类节目要“讲好”故事,必须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首先,选题

电视可以看作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但是它并非百分之百地保真。它主要展示的是世界的一种框架、现实的一种翻版。这并不是存心要误导观众,原因仅在于无法找到唯一公正的、正确的方法来描述现实,这就好比是不同的人对窗外的情景各有所见一样。(请大家往窗外看,问几个同学各看到什么)。电视导演一旦开机,他们就势必要采取有选择性的表现形式。电视新闻记者不是毫无思想准备地走进外面的世界的。相反,他们是带着一组设想或框架出去的。他 们要借此来组织和筛选所获得的信息以供在节目中传播。

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记者从公共利益的某些方面出发,策划选择题目,实际上在选题之时,就基本决定了报道趋势和可能的社会影响。

故事性是《新闻调查》选题的标准之一,指选题本身要有戏剧情节,要有可供调查展现的张力,要有展现矛盾冲突的空间,要“把新闻当故事讲”,关键是选题本身得有故事化表现的元素。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也能激发受众继续关注的兴趣。《60分钟》的缔造者、执行制片人唐·休伊特认为:《60分钟》能够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继承了一种“叙述传统”,他说:"我敢打赌,如果我们能使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以《村官的价格》为例,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新闻事件,竞选一个村主任竟要花费将近两百万元,在高价竞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新闻故事?叙事过程中,对事件矛盾各方分别采访的交叉剪辑安排在节目中形成了交锋和冲突。

选题标准:新闻性、故事性、社会性。其次,生动而细腻地描绘故事的情节

福斯特关于“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曾这样说:“故事(story)是按其时序叙述一些事件,情节(plot)同样是叙述这些事件,但是重点落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于悲痛,则是个情节。时序依然保留着但是其中因果关系更为强烈„„如果是个故事,我们问:‘然后呢?’如果是个情节,我们就问‘为什么呢?’这是小说中故事与情节的基本差异。而且,只要逻辑顺序无限拓展,时间顺序就可以无限拓展。”这对我们电视新闻叙事也是有所启发的。按照托多罗夫的说法:“逻辑顺序在读者的眼里比时间顺序强大得多。如果两者并存的话,读者只看到逻辑顺序”。因此,“逻辑顺序”成为电视叙事的中心。正是它,使得“时间顺序”不断地延长。如《非常京广线》并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而是按照自己讲故事的逻辑顺序:

1、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按道理来讲,火车受天气影响非常小,即便是受天气影响,为什么北方年年下雪火车没事,南方今年下了一次大雪铁路竟然瘫痪?由这个问题开始入手讲述南方雪灾。原来是铁路线电网被冰雪压坏倒塌造成动力缺失,致使火车无法运行。

2、为了输导瘫痪的铁路,怎样用内燃机车输导无法运行的火车。

3、铁路疏通后,怎样输导滞留的80万旅客?这是整个节目的主要情节。为了使新闻故事更清晰,新闻发生时间顺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打乱。

将一个复杂的故事讲的井井有条又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的结构安排和剪辑。在基本的叙事主线之外增加必要的相关背景和推动事件发展原因的情节,可以把习以为常的时间链条加入逻辑的顺序,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清晰和紧张的状态。

第三,关注人物命运,撒播“爱”

故事中没有人物便不是故事。新闻故事亦是如此。对于受众来说,“人”总是新闻报道中最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事件由“人”引起,围绕“人”展开,最终对“人”产生影响。在电视屏幕上,新闻当事人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所经历的一切向观众演绎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场景。从如何讲新闻故事角度讲,《走进科学》栏目制作的《非常京广线》在三个节目当中可以说是略胜一筹。虽说短短20分钟的节目,但是涉及到的每个人物命运都是完整的。比如说过年回家的老徐夫妇究竟有没有安全到家、火车上发高烧的儿童是否得到救助?甚至开内燃机车的火车司机和打信号旗的车站调度长等,也都有最终的交代。

现代社会交通通讯工具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缩短了,但心理距离却拉大了。好像生活中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东西所剩无几。电视媒体恰恰可以利用媒介优势,以眼见为实的画面告诉观众,人间处处充满爱,要自然的流露、表达(总理火车站问候、贵州绿丝带活动、火车上的婚礼)注意不能煽情、导演摆布的拍摄。(警察父亲给一个多月女儿的一封信)

第四,悬念和冲突的挖掘

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认为:一个好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应该类似于戏剧表演,“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强调冲突的紧要性”;“时刻保持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电视新闻也要好看,“好看”是电视新闻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必须通过“讲故事”的特定方式。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因此我们在策划时就首先 要看其中有没有悬念、冲突,或者能不能形成悬念、冲突,也不妨通过设置矛盾、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手法,激化悬念与冲突,使得悬念一环套一环,冲突一个接一个,从而做到,不但找到了最为精彩的内容,而且最为精彩的把它“讲好”。例如,我们看一篇也许是世界上最短的短篇小说: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试问,你想不想继续看下去?肯定想看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有悬念,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怎么还会有人敲门呢?你肯定想知道。再看一个美国的案件报道:在美国密苏里州有位老兄抢起了商店,他抢了50美元拔腿就跑,一名店员冲上去,还抓住了强盗,这回可把店员吓着了。他不光扯下了强盗的裤子,还把他的一条腿给拽了下来。店员一楞神,那个抢钱的老兄竟然穿着裤权一蹦一跳地逃上了汽车。‘店员这时才发现,自己拽下来的是条假腿。抢钱的这回可算是赔大了。据说那个假腿挺昂贵,远不止50美元,还外加一条裤子。“假腿”在这里就构成了引人瞩目的悬念与冲突,这使得整个“好故事”被讲得引人人胜、意趣盎然。

电视深度报道,作为对某一新闻事件纵向拉长延伸的报道,通常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详细深入的剖析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新闻调查》的选题原则通常是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故事性。要把新闻当故事讲,便涉及到了文学创作中的戏剧冲突,不同的是作者戏剧冲突拔高了社会矛盾,新闻节目恪守新闻真实,不可虚构。戏剧中之所以会有高潮这样一个组成部分,正在于它是凝结冲突或者是冲突发展至极将要破茧而出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随着剧情的发展解答心中疑问。新闻故事与戏剧相似的是,作为一个叙述事实的过程,新闻故事也要考虑选取何种切入点,采用何种叙述方式,从何种角度制造冲突,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其中主动参与思考。

一个优秀的叙述者,他的每一个逼近事实核心的追问,每一个剥笋式的分析,每一个蛛丝马迹的发现,都会被摄像机记录下来,这些过程就是节目的亮点。事实上,悬念满足的是受众的好奇心理,新闻故事中,适度交代新闻背景,叙述人物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巧妙地埋伏几次问号,吸引受众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看下去。不仅如此,悬念的设置还能加强受众和节目的互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与报道本身的发展进行比较,直到彻底的解释疑惑。

《非常京广线》也是用一环套一环的悬念在吸引人继续看下去:

1、小孩突然高烧,在那种危机的情况下怎么办?

2、没有动力的火车怎么走出黑暗?

3、怎样像走华容道一样把被堵的火车牵引出来?

4、怎样安全地输导聚集的80万旅客?

5、站着睡着的士兵究竟是谁,怎样寻找他们?悬念揭开了,故事也就讲完了。

第五,细节的挖掘

细节也是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电视新闻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尤其要注意抓住最本质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有一个记者曾经谈到:他拍过一个农民打赢官司的片子,可在准备回北京时突然觉得不过瘾,因为他没拍到那张判决书。他好奇地想:他把判决书放在哪了?一个农民第一次遭遇官司,第一次跟法律打交道,在打底官司后,他会把判决书放在什么地方?巨大的好奇心吸引着他第二天又跑了回去。结果,他终于拍到了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个细节:这个农民带着他从一楼到二楼,二楼到三楼,再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最里面一个房间是套间,进入最里面的屋子,这个屋子里面只有一张床,只见他从床下拿出一个大箱子,大箱子里面是一个藤箱,藤箱里面是纸箱,纸箱里面有一个小木箱。判决书就被放在这里。同时跟判决书放在一块的是:钱、他们家孩子的城市户口、他们家孩子的成绩册。试想,还有什么细节能够比这个细节更栩栩如生?《非常京广线》里的细节镜头也非常多:老方手机上粉红色的小饰品;广州火车站一大堆无人认领的行礼等等。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拥挤程度。

第六,适时利用音乐营造氛围 贝多芬曾经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引起受众的共鸣。(视频,《新闻调查——风雪年关》片头)

第四篇:新闻评论(模版)

第1篇:时事新闻评论范文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习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开篇即提出,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也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简而言之,活动虽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全篇讲话近12000字,全文总结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认识、积累的新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文本中“党”和“群众”频繁出现,其意蕴深刻。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党”一词的出现频率达287次。依笔者看,一是强调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国家今天的稳定繁荣。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二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情况,总书记在讲话中35次强调“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正如总书记所讲,“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三是强调增强党的“自我”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四风”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人民”、“群众”的出现频率达86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共产党人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关注群众期盼。一是坚持为民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强化服务功能,更要提高服务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屡提“党”和“人民”、“群众”,使我们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党员干部应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情系群众,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党的工作才能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梦圆。

第2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来一片热议。一些委员对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公务员薪酬高还是低?该怎么改革?围绕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杨士秋表示,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从2015年以来一直没有上涨,解决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杨士秋说,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作肯定受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近日获悉,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人社部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所谓调整工资结构,是指要把公务员工资收入中,过高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提高基本工资的占比;扩展晋升空间,是指打破现在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的局限,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据透露,建立比较机制,是要求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以此来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实施配套改革,则是指要将薪酬改革纳入到整个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甚至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当中。

上述专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了。“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倾斜。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据悉,在制定公务员薪酬改革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与中编办、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正在筹划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其中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目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预计在年内将会正式出台。

调整薪酬结构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经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也使得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上述专家说,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的依据是2015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高,相应级别就高,基本工资也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曾做过调查,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剩下的就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

近两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在中纪委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以及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都提到严禁政府官员违规领取工资之外的津贴补贴。

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jú长尹蔚民在一次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他还曾表示,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尹蔚民所说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有更明确的表述,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现在中央已经批准一些县市,开展公务员“职级并行制”试点。有关部门也已经拟定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有关专家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中央将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前述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也就是说,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该专家说,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一些职务不高,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也就说,一个副科级的公务员可能比科级公务员的工资高,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同样也可能比处长还高。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县和乡镇层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

涨工资呼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曾提交了一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何香久认为,国家应该大幅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其外,在提高公务员职务工资基数同时,要扩大职务之间工资的差距,以此体现不同职务公务员的责任风险和职务贡献。

何香久举例,一个正处级干部,从2015年至今的工资总涨幅约为37.2%,平均年增长4.7%,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74.8%。与企业职工相比,2015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是21001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提高至47593元,同比增长了127%,年平均增长15.8%。核算下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是公务员的3倍多。

但何香久的说法很快招致舆论的强烈反驳。反对者认为,何香久忽视了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基数偏低的事实,现在除了一些国企、外企职工的工资较高,民企、私企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而相对应的公务员工资中,津贴补贴部分,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公务员工资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灰色收入。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说,“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应该在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前提下,再提公务员涨工资。

据了解,2015年人社部已经就“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做了专题调研。尹蔚民在2015年年底的人社部工作会议上表示,人社部将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观察报最新了解的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今年6月初开始,就在陕西、湖南等地,就公务员工资收入、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在湖南常德调研期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表示,本次调研是为今后修改公务员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准备。

公务员分类改革

除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改革、制定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等方案,人社部年内全力推进的还有公务员分类改革(www.xiexiebang.com)。《公务员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据人社部专家介绍,目前除广东深圳、湖南株洲等极少数地区之外,公务员管理都采取的是“大一统”模式,也就是对公务员职位没有什么类别划分。

深圳和株洲,先后在2015年和2015年开始起步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据悉,目前人社部下属的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对去年起草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做最后修改,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深圳的改革经验。

深圳最初只是在公安系统实施职位分类改革,到2015年,经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全面启动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到目前为止,三类公务员队伍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占比最大,高达69%,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比居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数最少。

按照深圳的做法,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进入深圳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公务员全都实行聘任制,端的是“瓷饭碗”。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共分7个职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目前深圳总计有4万多名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占比约为10%。自实施公务员分类改革以来,深圳解聘掉了20名公务员。深圳市人社局一位官员说,公务员队伍都是千挑万选进来的精英,没有任何理由要通过改革,降低公务员的待遇。

第3篇:新闻评论范文

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这与那些以政府机关名义进行形象推介相比,简直是“最奢华的低调”,真让人感到很疑惑。(9月19日《大河报》)

奶店本是开在公共场合中,方便更多的人购买。此时此刻,我们看到奶店开到了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内,仿佛成了为特殊人群提供,难怪被当地老百姓冠以“最奢华的低调”,这与政府机关形成鲜明对比,其形象根本就不搭调,更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背驰。

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此报道一出,自然又把政府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无风不起浪,是谁同意牛奶店开在政府大楼内?这牛奶店难道又是“特供”牛奶?牛奶店与政府大楼形成鲜明对照,很扎眼,更让人浮想联翩,政府大楼开牛奶店,给谁喝?养白谁?补了谁?这简直就是一大黑色的冷笑话。

政府大楼开牛奶店,不管是“低调的奢华”还是“奢华的低调”在百姓看来都是一种腐败,只是换汤不换药,危害更大,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警惕。加大监督、惩治力度,现在这种变向的腐败已经摆在家门口,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针对新发现的“低调奢华”现象,更多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处罚的公开,让“低调奢华”如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绝不能“低调奢华”沦为腐败的新阵地。

第4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天,党委中心组学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参加中国记协、“三教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学习的体会。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也是最高的成就。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新闻观便是这一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性质:新闻媒介为耳目喉舌;新闻宣传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闻宣传工作是重要的政治手段,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新闻宣传的内容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舆论监督;传播典型经验,服务经济建设;育人、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相结合、与“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做到边学习边提高、边学习边改正、边学习边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重点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四风”问题。

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诠释中国梦。丰富内容:“一个梦想”的伟大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句诗的历史时空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的明天;认识上的三个逻辑关系: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帮;意识形态上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必须”的基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维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通过培训学习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开展培训的意义加深了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观点加深了认识;对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新闻观加深了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自豪感、幸福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政治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和政治纪律;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原则,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和改进新闻报道文风。要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透明度。要发挥好报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要使采编人员的思想得到充分提高,队伍建设出现新的气象,媒体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面对面大讲堂”听李斌主任报告

她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二是把握“两个重点”,即必须坚持以深化医改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三是构建“三大机制”,即构建统筹协调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技支撑机制;四是推进“四项建设”,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作风建设和机关建设。

第5篇:第十一周新闻评论

最近,lā dēng事件很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大到国际上,还是小到我们的身边。“lā dēng死了”,这条新闻一出来,很多人都笑了,不管是玩笑还是实意。国际上响当当的恐怖分子死了,还是引发了很多评论的。有的是从铲除lā dēng后看美国内权利斗争;有的是挖出lā dēng多少年来制造的恐怖事件;有的则是在惋惜他的才智。

lā dēng事件的结束,其实也代表着美国权利的最后归属。由此看来,并不是我们说一个国家哪好就是好的,它里面的有些故事我们可能永远读不到,也有可能永远理解不到。lā dēng事件仅是一个恐怖事件?仅是给大众造成恐慌,带去不便?不是的,就如新闻报道的,这也是一种权利的最后竞争果。所以说,lā dēng也可以说是了结这方面的功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看到很浅的一面,因为我们无法深究,我们也就不必去深究了。“911”事件,谁会想到纽约的世贸中心就这么被毁了,有谁又会想到火车坐着坐着就爆炸了呢?等等突然的恐怖事件,又会让谁心里不难受呢?很多人都死不瞑目,可是lā dēng在死后会告诉地下的他们吗?一条条命,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没了,lā dēng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思想呢?在这,我只能看不起他了,大程度上应该是恨的那种感觉吧。再说说他的才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按说防御系统也算顶尖的,在第一个恐怖事件发生后,后面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应该不只是防御这单方面的问题。在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智慧,一份稳重吧!只可惜,很让人心疼,这份这么好的才智,没有被利用在善意的一面,最后终沦为一份被人看不起的恐慌感。

第6篇:新闻评论范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昨日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随后,他来到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总书记,自己已决心全职回国工作,并将带领团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习近平说,很好!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了,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实验室出来,习近平沿着校园小路步入静园草坪,这里正在举行北大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习近平走到他们中间,同大家一起欣赏师生们充满激情地朗诵毛泽东同志词作《沁园春·长沙》。

10时40分,习近平参加师生座谈会。北大社会学系2015级本科生曾格有幸参加了这场座谈会,他告诉记者,校方早就通知他们五四期间会有一场座谈会,但不知道***要来,直到前一天才确认是***要参加座谈会,“现场没有特意排座位,同学们都是随机坐的”。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12点30分左右,座谈会结束,习近平告别北大,门外聚集了数百名慕名前来守候的北大学生。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潘林程告诉记者,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见***机会难得,他在风中等候了3个小时,最终得偿所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学生岳俊也很兴奋,他不仅见到了***,还跟他握了手,“他给人的感觉和电视上没有区别,本人比电视上更帅!”

第五篇: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如何写作

一、注意导向性。不断强化导向意识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强化导向意识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党报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二、注意指导性。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注意时效性。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四、注意理论性。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五、注意艺术性。一篇评论要有好的论点,好的论据,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得稳、站得牢,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这是评论的灵魂和基石,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评论。同时,也要注意评论的艺术性,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祥,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六勤:

1、脑勤(勤于思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

2、眼勤(勤于观察,能迅速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

3、嘴勤(不耻下问,善于打听);

4、耳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5、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脚勤(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有现场感)。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魅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魅力。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比如,马克思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下载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评论

    习近平名言析读十七则 2013/9/2 21:46:06 [稿源:红网] [作者:刘细云] [编辑:叶鹏] 红网官方微博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我党集体智慧的......

    新闻评论

    7839《新闻评论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①现实的针对性②强烈的时效......

    关于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各位评论员,大家好!最近,大家的投稿热情比较高涨,但可能由于大部分是新评论员,刚接触新闻评论写作,投上来的稿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学

    一.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力求反应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 《中国青年报》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11-01 姓名:温超航 学号:541107040142 《时代,你病了》 《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2 版)“微博体” 时代......

    2011新闻评论范文大全

    2011年即兴评述热门考题指南 即兴评述—作为每年编导考试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一直是困扰着学生的最大难题。很多学生在进行即兴评述的时候都会面临不知道、不会说、不敢说的......

    新闻评论

    审计署自曝“家丑”勇气嘉 但不能一“曝”了之 朱海滔 2013年06月25日11:0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6月24日, 审计署公布了本部门20......

    新闻评论

    放开非公医疗价格能带来什么? □剑客 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