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社会团体2005年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小编推荐]
四民发„2006‟4号
──────────────────────────────────────
关于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社会团体 2005年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各社会团体:
为适应全区民间组织发展的需要,提高民间组织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现将青岛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社会团体2005年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青民管[2006]36号)转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四方区民政局 二OO六年三月二日
青岛市民政局文件
青民管[2006]36号
─────────────────────────────────────
关于做好社会团体
2005年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市直社会团体:
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省民政厅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社会团体的活动,促进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市民政局决定对已登记的社会团体进行年度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依据,坚持周密组织、严格审查、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对社会团体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强化自律管理机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
二、年检范围
凡在2005年6月30日前,经登记管理机关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均应参加2005年年度检查。
三、年检内容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是否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是否服从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与业务指导,有无违法违规行为等。
(二)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能否积极开展活动,不断拓展业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是否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无违背章程、超越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行为;本年度开展重大活动以及涉外活动情况。
(三)组织机构设置和登记事项变动情况。是否按时进行换届选举,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分支机构是否依法进行了登记;社会团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是否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按规定履行手续。
(四)财务管理情况。是否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调整帐目。(该制度已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行。该制度相关内容可上因特网查询)。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票据使用是否规范,收入支出是否符合章程规定,有无违纪行为。
(五)领导干部兼职和党建情况。党政领导干部兼职是否经过批准,是否按规定落实了党建工作。
四、年检时间、方法和步骤
根据《条例》的规定,社会团体年检时间为2005年3月1日至5月30日。社会团体须于3月31日前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初审,5月30日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检查。
年检工作分三步进行,即社会团体自查、业务主管单位初审、登 记管理机关核查。
(一)社会团体依照《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自检,写出
自检报告,接受社会审计部门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的财务审计,并在财务审计报告上注明是否落实了该制度。(未落实该制度的社团应说明其原因)并认真填写《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报告书》(一式四份)。
(二)社会团体将由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报告书》及有关材料报送业务主管单位进行初审。业务主管单位主管社团数量较多的,登记管理机关将会同业务主管单位进行集中年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社会团体将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合格的《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报告书》、登记证书副本、(如证书已到期,应将正、副本同时报登记管理机关进行更换)财务审计报告及工作总结,报登记管理机关接受检查。
(四)登记管理机关在检查核实的基础上,做出年检结论,根据年检情况在其登记证书副本上签署“优秀”、“合格”或“不合格”的意见。对年检不合格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将责令限期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整改报告。
(五)通报年度检查情况。年检工作结束后,由登记管理机关对年度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五、年检的标准
(一)年检优秀的标准: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依照章程开展活动;
2、按要求对分支(代表)机构进行登记;
3、按规定建立健全党组织;
4、党政领导干部兼职符合规定;
5、依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及机构设置审批手续;
6、落实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有独立的财务帐号,经费收支合理,财务审计合格;
7、有规范的章程,坚持标准和条件发展会员,会员数量不少于《条例》规定的要求;
8、有20平方米以上固定的办公场所;
9、有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10、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年末资金余额不少于10万元;
11、社团的法定代表人不同时兼任其他社团的法定代表人;
12、依照《章程》积极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无违法违纪行为;全年组织开展的业务活动不少于5项;
13、有本协会的出版物并及时报送登记管理机关;
14、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社团举行会员大会(代表大会)、重大学术交流、涉外活动、接受捐赠等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报告。
(二)年检合格的标准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2、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3、有独立的财务帐户;
4、有专职的工作人员;
5、依照《章程》积极开展活动,无违法违纪行为;
6、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认真按照民主程序办事,能够正确行使职权;
7、及时办理社团变更登记、分支机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及办事机构设置备案手续;
8、年中有收入,财务制度健全,收入和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年末资金余额不少于3千元;
9、在规定的时限内按要求接受年检。
(三)年检不合格的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年检不合格社团:
1、有违法违纪现象,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2、违反章程规定开展活动;
3、法定代表人空缺1年以上;
4、内部矛盾严重,重大决策缺乏民主程序;
5、违反有关规定乱收会费;
6、无固定办公场所;
7、在规定的整改时间内未达到年检要求。
8、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六、年检工作的要求
(一)各区(市)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要结合本区(市)社会团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社会团体年检的具体措施,并上报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二)社会团体要提高参加年检的自觉性。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年检报告书,按时间报送年检材料。对年检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各社会团体应于3月1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领取年检材料。其中《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报告书》也可从“山东民间组织信息网”(网址: http://mjzz.sdmz.gov.cn)和“青岛民间组织网”(网址:/)下载。
(三)业务主管单位发生变化的社会团体,应在年检前抓紧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四)对已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将依法予以撤销。
(五)各区(市)登记管理机关在年检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社会团体的规范化建设,指导社团建立健全内部自律机制。年检结束后15日内,将年检工作情况书面报市民管局社团处。
通信地址:延安三路228号民政大厦13楼1305室 邮编:266071 联系人: 白青松 联系电话:82106029
二○○六年二月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做好2017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7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工作的通知(临
民函〔2018〕18号)
2018-02-28 10:00 审核人:
各县区委“两新”组织工委、民政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两新”组织工委、民政局,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两新”组织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两新”组织工委、民政局,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党群工作部、社会事务管理局,各市管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各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及《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做好
2017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2017
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引导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规范运作水平,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年检范围 2017年12月31日前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
2017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均应接受权限有关规定执行。
检查。相关工作按照登记管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认定为慈善组织的,按照《临沂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基金会2017报告和检查工作的通知》(临民函〔2018〕14号)有关规定提交年报材料。
三、年检内容和重点
年检内容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自身建设情况、党的建设情况、业务活动情况、财务制度情况、人员管理情况等,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情况。
(二)登记、备案、核准事项履行相关手续情况。
(三)自身建设情况。包括是否具备专职工作人员、固定的住所、独立银行账户、法定注册资金(开办资金、原始基金)等设立时的基本条件;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是否按照章程规定履行职权;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社会团体是否按有关规定要求和内部章程如期换届;社会团体分支机构是否按照规定设立和开展业务活动;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按规定具有有效的前置许可证等。
(四)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包括落实工作计划情况,社会团体落实《关于规范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山东省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以及乱评比、乱收费等情况。
(五)财务状况和资金来源使用情况。包括是否存在未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独立核算情形;资金来源及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有无抽逃注册资金(开办资金、原始基金)或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等违法情形等。社会团体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情况,以及分支(代表)机构财务管理执行《民政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财务管理的通知》(民发〔2014〕259号)情况。
(六)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情况。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会团体负责人是否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社会团体是否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相关人员在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兼职(任职)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办字〔2014〕45号)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关于规范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临组发〔2014〕23号)等文件精神,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辞去兼任的社会组织职务并履行法定代表人变更或负责人备案手续;是否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落实劳动用工制度等。
(七)作用发挥情况。包括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积极开展工作的情况;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情况;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扶贫攻坚、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援疆、援藏等方面的情况;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情况、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等。
(八)党建工作情况。包括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情况。已建立党组织的,要报送党建工作总结(包括党组织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等情况)。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尚未建立的,要说明未建原因。暂不符合建立党组织的,是否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及建立群团组织等。
四、年检时间
市管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时间为2018年3月1日至5月31日。逾期未报送年检材料的,视为未参加年检。
五、方法步骤
(一)网上填报。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录山东社会组织网(http://www.xiexiebang.com),在网站首页“办事大厅”栏目点击“登记年检在线申报”。用户名为
18位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单位名称全称(如临沂市**协会),初始密码为1。登录后,点击“管理”,在左侧栏目中分别点击“年检(报告)”“党建年检”,逐项填写
2017
《社会团体检查报告书》《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报告书》并上传审计报告和专项信息审核报告电子文档、《社会组织党建情况年报表》,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年检材料”。
(二)网上预审。市民政局受理网上年检材料,对填报信息进行预审,内容符合要求的,发送确认回执,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可登录系统查看预审结果。预审通过后,按要求及时报送纸质材料。
(三)报送纸质材料。1.市管社会团体报送以下纸质材料:《2017社会团体检查报告书》(一式2份)、《2017财务审计报告》(一式
1份)、《社会组织党建情况年报表》(一式1份)、2017工作总结和党组织开展活动等材料(各一式1份)。2.市管民办非企业单位报送以下纸质材料:《2017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报告书》(一式审计报告》(一式
12份)、《2017财务
份)、前置许可证原件(如需前置许可)、《社会组织党建情况年报表》(一式1份)、2017工作总结和党组织开展活动等材料(各一式1份)。
各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纸质材料按要求报送市民政局。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7〕5号)文件精神,除直接登记及已完成脱钩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外,年检材料须先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公益性社会团体拟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出具财务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应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17
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或具备三年以上(含三年)从事基金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审计工作经验,且注册会计师人数在300
10人以上,上一审计业务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中选择。审计报告和专项信息审核报告按照中国会计师协会印发《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要求出具。
(四)出具年检结论。市民政局受理年检纸质材料后出具年检结论。各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在年检结论作出后
20个工作日内,持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副本)到市民政局加盖检查结论印鉴。逾期未加盖年检印鉴的,不再出具年检结论。
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保证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网上填报信息应与纸质材料内容一致。填报内容不准确的,市民政局不予受理。
市民政局将按照《临沂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年检期间在官方网站实时推送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检查结果,并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抽调执法人员对部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并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财务抽查和审计,不断健全和完善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范化运作。
六、检查的审查形式、标准和结论
(一)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2017
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情况良好,内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开展活动,重大活动及时报备,按时参加检查的,检查结论确定为合格。
(二)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情节较轻的,检查结论确定为基本合格;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检查结论确定为不合格:
1.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社会团体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基本条件的;
2.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和重大事项备案手续的;
3.未按照章程规定时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 4.未按章程规定换届,或换届未履行事先报批手续的;
5.负责人超龄、超届任职的;
6.擅自修改章程或者未按规定申请章程核准的;
7.办理变更登记、备案、核准、报批手续时弄虚作假的;
8.违反证书、印章管理规定的;
9.违反或超出章程规定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
10.未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登记的名称开展活动的;
11.在2017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活动的;
12.向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办事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用的;
13.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的;
14.以各种形式设立“小金库”或存在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等财务管理问题的;
15.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的;
16.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或无偿占用企业人财物的,或者强制企业加入社会团体的;
17.违反规定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或者违反规定使用票据的;
18.违反规定开展或举办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或者向评选对象收取费用的; 19.行业协会商会有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兼任职务的,有关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辞去兼任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务和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内兼职未按要求进行调整,未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或负责人备案手续的;
20.工作报告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21.受到政府有关部门行政处罚、通报或约谈的;
22.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检查的;
23.行业协会商会因自身原因未按时完成脱钩任务的。
24.无正当理由,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而未建党组织的。
2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的行为。
七、年检结论运用
(一)连续2年年检合格,且组织机构健全、内部治理完善、服务作用发挥好、社会影响力高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申请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级评估获得买服务资格。
(二)对年检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市民政局将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查处。其中,对格的,给予警告;对
13A级以上等级的可以申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
年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年未开展活动的,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两年年检不合格的,予以撤销登记。对受到行政处罚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将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要求,通过临沂市民政局门户网站和临沂市社会组织创新孵化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公示。
(三)对在年检过程中发现存在多次失信或者严重失信造成严重后果,并受到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或司法机关刑事处罚的,将纳入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进行管理,登记管理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取消税收减免资格、降低评估等级、限制参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项目等措施,加大惩戒力度。
八、其他需要一并通知的事项
(一)市管行业协会商会应当按时完成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并及时办理相关登记事项变更手续。行业协会商会因自身原因未按时完成脱钩任务的,年检不合格。
(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于近日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作出了调整,省、市相关规定也将对应调整。拟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市管社会组织,可对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45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等文件要求进行自查,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于年检结论作出后及时提出申请。相关通知将在市民政局网站-通知公告发布。
(三)深入开展市管社会组织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市管社会组织应按照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材料,自查无问题的零报告,相关通知可在市民政局网站-通知公告(2018年1月5日发布)中查看。
(四)党建年检是社会组织年检的重要内容,市管社会组织在填报年检报告时,务必一并填报。达到组建条件的市管社会组织因自身原因造成应建未建党组织的,该社会组织年检结论不能确定为合格。
(五)市管社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独有优势,积极参与助力扶贫攻坚和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开展相关活动的计划方案要提前向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报备,活动实施情况和宣传报道情况及时报告。
(六)市管社会组织请到市民政局网站扫描首页右侧二维码关注“临沂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管理号”和“临沂市社会组织创新孵化园公众号”。市管社会组织联系人要相对固定,如有变动,请及时告知业务主管单位和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政务大厅窗口(联系电话:0539-8771680)。
九、有关要求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工作是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手段。各县区民政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对年检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市民政局将对各县区年检工作进行检查,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年检工作任务。各县区“两新”组织工委和民政部门要密切协作,健全完善党建与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的领导,切实了解和掌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员数量、活动开展、支部建设等情况,认真检查、及时督导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全面开展。
各县区可参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年检范围、检查重点,扎实组织开展工作。各县区的年检工作总结于
2017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
2018年10月31日前报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各县区的年检工作情况将作为县级民政工作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
市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材料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1.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市民政局511
室,地址:北城新区北京路
号,咨询电话:0539-7200932;
2.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网上年检系统技术咨询电话:0531-86913448。
中共临沂市委“两新”组织工委
临沂市民政局 2018年2月28日
第三篇:三门市民政局关于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三门市民政局关于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民政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工业园聚集区:
根据《省民政厅转发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关于印发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豫民文〔2010〕170号)要求,省民政厅、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将对市、县民政部门贯彻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情况等进行抽查。请你们对照《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豫民〔2009〕4号)和《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试行)》(豫民〔2009〕5号)(网上下载),对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做好迎接检查准备工作,并对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本单位作出的有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殡葬管理、城市低保、军人优待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案件数进行统计汇总,于2010年8月28日前连同自查报告一并报送市局办公室。附件:
1、河南省民政厅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关于印发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2、全市民政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表
3、豫民〔2009〕4号《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
4、豫民〔2009〕5号《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试行)》 联系人:赵慧利 联系电话:2182006 电子信箱:smxsmzj@yahoo.com.cn 三门峡市民政局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 附件
(一)河南省民政厅文件 豫民文〔2010〕170号
河南省民政厅转发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
省优化办关于印发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民政局,厅机关各有关处(室、局):
现将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关于印发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豫转提办〔2010]3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处(室、局)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监察厅河南省2010年“两转两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32号)、《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南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的通知》(豫民[2009]4号)和《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南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试行))等5个制度的通知》(豫民[2009]5号)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和政府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对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本系统本处(室、局)作出的有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殡葬管理、城市低保、军人优待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案件数进行统计汇总,于2010年8月31目前连同自查报告一并报送省厅办公室。在此基础上,省厅将按照豫转提办〔2010〕3号文件要求组织检查。附件:全省民政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表 联系人:童金玺 联系电话:65906256 电子邮箱:tongjinxi909@163.com 二0一O年八月五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两转两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豫转提办[2010]3号
关于印发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两转两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法制办(局)、优化办,省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两转两提办
河南省法制办
河南省优化办
二〇一〇年六月月九日
河南省2010年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全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促进《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7号)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和政府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监察厅河南省2010年“两转两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32号)的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行政执法单位,检查豫政[2008]57号和豫政办[2010]32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加强指导,纠正不执行、不当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和政府监督检查制度的问题,促进行政处罚合法、公平、公正实施,转变行政执法作风,推进依法行政。
二、检查内容
(一)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豫政[2008]57号和豫政办
[2010)32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情况。
(二)2009年9月1日以来,各级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是否体现了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责罚相当、同案同罚的要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三)各省辖市政府是否制定了监督检查制度,并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
三、检查方式
(一)部门自查和系统检查。省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对本部门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同时负责检查18个省辖市、18个省辖市三分之一县(市、区)的相关部门(应当开展自查和系统检查的单位名单见附件)。部门自查和系统检查完毕,由省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向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提交本系统的书面检查情况汇总报告。(二)省辖市政府检查。各省辖市政府负责检查所属各县
(市、区)制定和实施政府监督检查制度的情况,郑州市、洛阳市政府检查本市有关法规、规章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向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提交本地区的书面检查情况汇总报告。县(市、区)政府要参照省、市的做法,深入开展检查工作。
(三)抽查。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在全省范围内确定若干省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和市、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进行重点抽查。
上述自查、检查和抽查,按照下列方式进行:(1)听取被检查单位的汇报;(2)查阅行政处罚案卷。对每个被检查单位2009年9月1日以来所办案件,至少查阅20个(不足20个的要全查),并计算已经执行和未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比例(该比例要在上报的本系统的检查报告中汇总列出);(3)对检查的结果,要向被检查单位的上级部门、本级政府进行反馈,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
四、检查步骤
(一)2010年8月底之前,省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自查并按系统进行检查,省辖市政府、县(市、区)政府进行检查。
(二)2010年9月,省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省辖市政府进行汇总,并向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提交自查、检查情况汇总报告。
(三)2010年1O月,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联合进行抽查。
五、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对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和政府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是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保障,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务必按质、按时完成自查、检查任务。对于贯彻豫政[2008]57号和豫政办[2010]32号文件不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二)要加强领导。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联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省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省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省辖市政府要确定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及本地区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名单、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于6月底前报省两转两提办、省法制办、省优化办。
(三)要精心指导。各地各部门的检查组要配备对行政执法案卷审查认定有经验的人员,依法认定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促进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四)要认真汇总上报。各地各部门在计算数据、评估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内部制约制度和政府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时,要认真鉴别,科学归纳,确保数据、情况的真实性,防止敷衍马虎、弄虚作假。省两转两提办、省优化办联系人:刘明亚 赵德华
联系电话:0371—66363681 66397588 省法制办联系人:陈挺祥、李成瑞 联系电话:0371—65900504、65906271 附件:应当开展自查和系统检查的部门 应当开展自查和系统检查的部门(共5 1个)省发改委、省民委(省宗教局)、省计生委、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人防办、省烟草专卖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气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省档案局、省畜牧局、河南黄河河务局、省地震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省通信管理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盐务管理局、省测绘局、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省文物管理局、省公安消防总队、省知识产权局 主题词:“两转两提” 行政、处罚 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两转两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6月9日印发
(共印337份)附件
(二)全市民政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表县(市区)社团 民非 基金会 殡葬 城市 低保 军人、优待 界管 附件
(三)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的通知 豫民〔2009〕4号
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民政局:
现将《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OO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 行)第一章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一、处罚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1)轻微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责令能够立即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2、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1)轻微违法行为: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能够立即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3)严重违法行为: 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3、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1)一般违法行为: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或者以各种理由、借口阻挠,致使监督检查无法正常进行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或者阻挠监督检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4、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1)一般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5、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1)轻微违法行为: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责令能够立即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6、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1)轻微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2)一般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7、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1)轻微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1)轻微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一般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3)严重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第二章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一、处罚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二)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设立分支机构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1)轻微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责令能够立即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2、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1)轻微违法行为: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能够立即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3)严重违法行为: 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3、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1)一般违法行为: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或者以各种理由、借口阻挠,致使监督检查无法进行的。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或者阻挠监督检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4、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1)一般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5、设立分支机构的。
(1)轻微违法行为:设立分支机构,责令能够立即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设立分支机构,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设立分支机构,造成严重后果,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设立分支机构,造成严重后果,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6、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1)轻微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2)一般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7、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1)轻微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一般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1)轻微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一般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3)严重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行政处罚标准:限期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第三章 《基金会管理条例》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一、处罚依据: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一)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二)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的;
(三)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完成公益事业支出额度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接受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的;
(六)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的。
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前款所列行为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提请税务机关责令补交违法行为存续期间所享受的税收减免。”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1)一般违法行为: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
(2)严重违法行为: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活动。
(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2、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的。(1)一般违法行为: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责令期限(15日)内能够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活动。(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3、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1)一般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活动。(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4、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完成公益事业支出额度的。(1)一般违法行为: 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高于上一年总收入的50%(含5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高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5%(含5%)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50%,高于上一年总收入的30%(含3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5%,高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2%(含2%)的。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活动。(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3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2%。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5、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接受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的。(1)一般违法行为: 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接受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2)严重违法行为: 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接受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或者检查不合格的。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活动。(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接受检查,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或者连续两年检查不合格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
6、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的。
(1)一般违法行为: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责令期限(15日)内能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警告。
(2)严重违法行为: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责令期限(15日)内没有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活动。
(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责令期限(15日)内拒不改正的。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撤销登记。第四章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 > >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 > > > >
一、违反《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行政处罚 > >
(一)处罚依据 > > >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 > 《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轻微违法行为: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致使界桩棱角、文字遭到简单破环,但没有影响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实地位置和界桩桩体文字内容辨认的。
> > 处罚标准:处300元以下的罚款。> > > 2.一般违法行为: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致使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整体倾斜或倒在原地,可在原地重新树立的。> > > 处罚标准: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 > 3.严重违法行为: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致使界桩断裂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不易辨认或部分消失,不须重新测定原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具体位置,可在原地修复或原地重新树立的。> > 处罚标准:
> 处500元以上800元以下的罚款。> > >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致使界桩完全损坏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完全消失,须重新测定原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具体位置并重新树立的。
> > 处罚标准:8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 >
二、违反《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的行政处罚 > >
(一)处罚依据 > > >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轻微违法行为: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没有违法所得的。> > > 处罚标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 > > 2.一般违法行为: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下的。> > > 处罚标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 > 3.严重违法行为: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违法所得在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 > > 处罚标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的。> > > 处罚标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8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 第五章 《殡葬管理条例》 > >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 > > > >
一、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的行政处罚 > >
(一)处罚依据
> > > 《殡葬管理条例》第十八条:“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一般违法行为:未经批准的殡葬设施,对外销售额(营业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的罚款。> > >
2、严重违法行为:未经批准的殡葬设施,对外销售额(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 >
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未经批准的殡葬设施,对外销售额(或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 > > 行政处罚标准: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
二、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行政处罚 > >
(一)处罚依据 > > > 《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 > > 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一般违法行为:有10个以下墓穴占地面积超出标准,或墓穴占地面积超出标准1倍以上2倍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 > > 倍罚款。> > >
2、严重违法行为:有10个以上50个以下墓穴占地面积标准,或墓穴占地面积超出标准2倍以上6倍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 >
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有50个以上墓穴占地面积超出标准,或墓穴占地面积超出标准6倍以上的。> > >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
三、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行政处罚 > >
(一)处罚依据 > > > 《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 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 > > 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 > > ⑴一般违法行为: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制造、销售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的罚款。> > > ⑵严重违法行为: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制造、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 > ⑶特别严重违法行为: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制造、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 > > 行政处罚标准: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2、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 > > ⑴一般违法行为: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制造、销售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 > > 倍的罚款。> > > ⑵严重违法行为: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制造、销售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 >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2 > > 倍以下的罚款。> > > ⑶特别严重违法行为: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制造、销售额在5万元以上的。> > > 行政处罚标准:给予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2倍以上3 > > 倍以下的罚款。> > > > 第六章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 > 《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 > >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 >
> >
一、处罚依据 > > > 《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 > > >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 > >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一般违法行为: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超过3个月,尚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 > 处罚标准: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 > >
2、严重违法行为: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超过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或虽未超过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但造成不良后果的。> > > 处罚标准: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处罚冒领金额的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 >
3、特别严重违法行为:采取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或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及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超过6个月的。> > > 处罚标准: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处冒领低保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 > 第七章 河南省《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 > 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 >
> >
一、处罚依据 > >
> > >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四十六条:“负有军人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仍未履行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因不履行优待义务使抚恤优待对象受到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
二、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 > > 1.轻微违法行为:负有军人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10天仍未履行的。> > 处罚标准:处以2000元罚款。> > 2.> > > 一般违法行为:负有军人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20天仍未履行的。> > > 处罚标准: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 3.> > > 严重违法行为:负有军人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30天仍未履行的。> > > 处罚标准: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 > >
> > 附件
(四)> > > 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民政行政 > > 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试行)》 > > 等5个制度的通知 > >
> > 豫民〔2009〕5号
> > > >
> > 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民政局: > > > 现将《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预先法律审核制度》、《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告知制度》等5个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 > > >
> >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 > > >
> > 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适用规则 > >(试 行)> >
> >
第一条 > > > 为规范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促进行政处罚行为公平、公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7号)和《河南省民政部门依法行政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
第二条 > > >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指民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立法宗旨和原则对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等进行合理裁断、选择和适用的权力。> >
第三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遵循本规则。> >
第四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目的和宗旨,坚持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保障当事人权利等原则,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 第五条 > > > 实行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 > > 行政处罚作出前,应当经本部门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核。> >
第六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作出合乎立法目的合理裁判,对于情节、性质、事实和社会危害程度基本相同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基本相同的行政处罚。> >
第七条 > > >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有罚款幅度的,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分别划分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判断选择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实施不同标准的行政处罚。> >
第八条 > > >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具有羁束性的行政处罚种类,依照执行,不划分等级标准。> >
第九条 > > >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者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 第十条 > > > 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
第十一条 > > >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 >
(一)不满14 > > 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 >
> > >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 >
> > >
(三)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 >
> >
(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 >
> >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
> > >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 >
(一)已满14 周岁不满18 > > 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 >
> > >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
> >
(三)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 >
> > >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 >
> > >
(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
第十三条 > > >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 > >
> > >
(一)违法行为情节恶劣、危害后果较重的; > >
> > >
(二)违法行为被发现后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 >
> > >
(三)在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 >
> > >
(四)因违法一年内被民政部门处罚两次以上的; > >
> > >
(五)采取的行为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案件的; > >
(六)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
第十四条 > > >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法定量罚幅度内适用最高限的处罚标准: > >
> > >
(一)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 >
> > >
(二)胁迫、诱骗他人实施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 > >
> > >
(三)打击报复报案人、举报人、证人、鉴定人、执法人员的。> >
第十五条 > > >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除简易程序外,一般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 > >
(一)立案。民政部门有初步证据证明行政相对人有违法行为或违法嫌疑,尚在法定追究期限之内,且属本机关管辖范围,应当进行立案调查核实。> > >
(二)调查取证。按《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制作调查笔录或询问笔录,并向当事人宣读或让当事人自己阅读,经校对无误后,要由证人、当事人及其他人员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 >
(三)告知有关事由和权利,允许被处罚人申辩和质证。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三十二条的规定,民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向被处罚人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以及有关权利,并允许其申辩、听取其意见。对于较大的行政处罚,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还应当组织听证。> > >
(四)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的意见正确的,执法人员应采纳;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和理由不能成立的,执法人员应进行说明、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 >
(五)决定。民政部门在调查终结的基础上,应根据查证的事实,依法分别作出决定:对行为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违法,但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则决定不予处罚;当行政机关认定行为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时,应当撤销案件,并作出书面决定,及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 >
(六)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
第十六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处罚理由、裁量标准及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听证权和请求回避权等内容。> > 第十七条 > > > 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 >
> >(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二)> >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 > >(三)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 >
(四)不朔及既往原则,法律规范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和行为不适用; > > >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原则。> >
第十八条 > > > 裁量标准的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内容,除特别说明外,“不超过”、“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 第十九条
> > 本规则由河南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
第二十条
> >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 > 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 > >(试 行)> >
> >
第一条 > > > 为提高办案质量,明确行政执法责任,促进公平、公正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7号),制定本制度。> >
第二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查处民政行政违法案件,应当遵循本制度。> > 第三条 > > > 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是指民政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在2名以上行政执法办案人员中确定1名执法人员担任案件主办人员,由其对案件的调查处理进行组织协调,并对案件质量承担主要责任,但是民政部门和相关人员并不免除相应法律责任的制度。> >
第四条 > > > 民政部门对已经立案的案件,应当指派2名以上(含两名)执法人员负责办理,并指定其中1人为案件主办人。
> >
案件主办人为案件调查组组长。> >
第五条 > > > 民政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
> > >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强; > > > > >
(二)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 > > > >
(三)熟悉民政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办案实践经验丰富,行政执法水平高; > > > > >
(四)具有一定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 > > > >
(五)近两年承办的案件未被上级行政复议撤销,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 > > > >
(六)从事民政行政执法工作连续满2年以上。> >
> > > 尚在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期间或因健康原因等不适宜担任案件主办人的,不得担任案件主办人。> > 第六条
> 案件主办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 > >
(一)组织拟定案件调查方案,组织依法进行全面调查取证; > > > > >
(二)负责办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证据登记保存报批手续; > > > > >
(三)案件查证终结,负责组织撰写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提出具体处罚建议; > > > > >
(四)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连同案件材料按规定送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审核; > > >
(五)负责依法向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 > > > > >
(六)听取并如实记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 > > > >
(七)负责撰写、送审并送达与案件有关文书; > > > > >
(八)依法举行听证的,参加听证,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向当事人提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并进行质证、辩论; > > > > >
(九)督促、教育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 > > > >
(十)对当事人拒不履行政处罚决定的,负责在法定期限内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事项; > > >
(十一)负责所办案件执法文书的立卷; > > > > >
(十二)会同法制机构做好对主办案件的行政复议、应诉,接受质询及提供证据、材料等; > > > > >
(十三)领导交办的与主办案件相关的其它事项。> >
第七条 > > > 对案件主办人实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晋升、奖励的主要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各级民政部门自行制定。> >
第八条 > > > 案件主办人对案件办理质量负主要责任,但主管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并不免除相应法律责任。> > 第九条 > > > 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取消其案件主办人资格;情节严重的,除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及赔偿责任外,调离行政执法岗位;涉嫌的移送司法机关: > >
> > >
(一)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权限或者程序的,造成严重后果的; > > >
(二)以伪造、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或者隐瞒、销毁证据的; > > >
(三)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玩忽职守、野蛮执法、打击报复或者故意放纵违法当事人的; > > > > >
(四)因不文明执法被投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 > > > >
(五)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接受他人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 > > > >
(六)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或将罚没款物私分或据为己有的; > > >
(七)违法实施检查或执行措施,给当事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 > >
(八)违反保密性规定泄露案情,造成严重后果的; > > >
(九)在规定办案期限内,因办案不力未能完成调查任务的; > >
(十)行政执法业务考试不合格的; > > >
(十一)案件复议被撤销、诉讼败诉或上级执法检查被认定为错案的; > > >
(十二)有其他不适宜继续担任主办人情形的。> > 第十条
> 下列情形,主办人不承担责任: > > >
(一)所在民政部门未采纳主办人合法、合理的案件办理建议,导致案件被依法撤销的; > >
> > >
(二)认为上级的决定或命令有错误,向上级提出改正建议或意见,上级不改变决定或命令导致错案发生的; > > >
(三)其他非因主办人过错或者依法不承担责任的。> > 第十一条 > > > 主办人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可由本单位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 > >
(一)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 > >
(二)在法定期限内的案件办结率达100%; > > >
(三)案件质量较优,内主办案件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程序违法的; > > >
(四)及时总结办案经验,创新执法方式,其经验或建议被上级机关推广的; > > >
(五)案件调查组内部团结协作,严格遵守办案纪律的。> >
第十二条 > > >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案件主办人病休、辞职、调离或依法需要回避等事项时,应及时另行指定案件主办人。> >
第十三条
> > 本制度由河南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
第十四条
>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 > 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预先法律审核制度
> >(试 行)> >
> >
第一条 > > >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7号)和《河南省民政部门依法行政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
第二条 > > > 行政处罚预先法律审核,是指民政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须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对其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核,未经法律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 >
第三条 > > > 各级民政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调查终结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案件承办人员要及时制作《案件处理审批表》,将案件材料和相关情况送交本部门法制机构。> > > 法制机构在收到行政处罚案件和相关材料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签署意见。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经本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后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日。> >
第四条 > > > 行政处罚案件预先法律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 >
(一)本部门对案件是否有管辖权; > >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查清; > >
(三)被处罚当事人是否准确; > > > > >
(四)违法行为是否超过责任追究时效; > >
(五)执法人员是否具有执法资格; > > > > >
(六)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 > > > >
(七)案件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 > > > >
(八)处罚是否适当、合理(符合裁量标准); > >
>
(九)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 >
第五条 > > > 法制机构审核行政处罚案件,以书面审核为主。必要时可以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听取陈述申辩,还可以会同办案机构深入调查取证。> > 第六条 > > > 法制机构对案件进行审核后,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书面意见或建议: > > >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提出同意的意见。> > >
(二)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建议补充调查,并将案卷材料退回; > > > > >
(三)对违法行为不能成立的,提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建议,或者建议办案机构撤销案件。> > >
(四)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的,提出修正意见; > >
(五)对程序违法的,提出纠正意见; > > >
(七)对超出本部门管辖范围的,提出移送意见; > > >
(八)对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提出不予处罚意见; > > >
(九)对重大、复杂案件,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案件,较大数额罚款的案件,建议本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 > > > > >
(十)对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提出移送司法机关的建议。> >
第七条 > > > 法制机构审核完毕,应在《案件处理审批表》中签署意见或提出建议。案件承办机构根据法规部门法制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做出相应的处理后,将决定送本部门负责人审签。> >
第八条 > > > 案件承办机构对审核意见或者建议有异议的,可以向法制机构要求进行复核。法制机构对疑难、争议较大的问题,应当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上级民政部门咨询。> >
第九条 > > > 案件承办机构对复核意见仍有异议的,提交本部门负责人决定,本部门负责人应对案件承办机构和法制机构的审核意见及其它需要审查的内容进行全面审查,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意见。> >
第十条 > > > 行政处罚案件经法律审核、本部门领导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制作、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 第十一条 > > > 办案人员、审核人员、执法机关负责人的错案责任依照下列规定划分: > > >(一)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构成错案的,追究主办人和执法人员的责任。> > >(二)经审核、批准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由于案件承办人的过错导致审核人、批准人失误发生错案的,追究承办人的责任;由于审核人的过错导致批准人失误发生错案的,追究审核人的责任;由于批准人的过错发生错案的,追究批准人的责任;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均有过错发生的错案,同时追究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的责任。> > >(三)经集体讨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发生错案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负主要责任,主张错误意见的其他人员负次要责任,主张正确意见的人员不负责任。> > >(四)因非法干预导致错案发生的,追究干预者的责任。> > 第十二条 > > > 案件承办机构及其承办人员不按本制度报送案件进行法律审核,审批人未经法律审核程序予以审批,致使案件处理错误的,由办案人和审批人共同承担执法过错责任。> >
第十三条
> > 本制度由河南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
第十四条
>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 > 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 > >(试 行)> >
> >
第一条 > > > 为规范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加强对行政处罚工作的指导,促进行政处罚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 > > ] 57 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 第二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办理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行政处罚案件,参考省级民政部门的指导性案例。全省民政行政处罚指导案例由省民政厅通过案例汇编等形式予以公布。> > 第三条 > > > 本制度所称行政处罚案例指导,是指省民政部门对全省民政系统办结的典型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收集、分类,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指导性案例,作为本系统今后一个时期对同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参考。参考指导性案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在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程序等方面与指导性案例一致或基本一致,体现同案同罚。> >
第四条 > > > 指导性案例包括标题、案情介绍、处理结果(必要时可以阐述不同意见)、案例评析等内容。> >
> > 案例评析应当具有合法性和适当性。> > 第五条 > > > 各省辖市民政部门,应当将上已经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整理编辑,每年3月底前向省民政部门提交下列典型案例的电子文件: > >
> > >
(一)予以告诫,登记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例; > >
> > >
(二)减轻、从轻、从重行政处罚的案例; > >
> >
(五)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例; > >
> >
(六)新型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 > >
> > >
(七)当事人违法行为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例; > >
> > >
(八)涉外或者在本地区影响较大的案例; > >
> >
(九)与当事人争议较大的案例; > >
> >
(十)案情复杂难以区分的案例; > >
> > >
(十一)经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案例。> >
(十二)其他情形的案例。> >
第六条 > > > 省民政部门有关业务机构负责案例的搜集、审核等工作,法制机构负责案例的复核、公布、清理等工作。> >
第七条 > > > 省民政部门对于经审定后的指导性案例,通过网站公布等形式,供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参考。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可能有其他影响的,不得公开。> >
第八条 > > > 省民政部门建立指导性案例电子库,加强管理,保证案例库所存指导性案例的可用性,提高指导性案例的使用价值。> > 第九条 > > > 省民政部门适时对指导案例进行清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通过汇编更新或文件通知等方式予以清理、废止: > > > > >
(一)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的; > > > > >
(二)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公布,原指导性案例与之抵触的; > > > > >
(三)后指导性案例优于前指导性案例的; > >
(四)监督机关依法撤销、纠正的; > >
(五)其他法定事由应当废止的。> >
第十条 > > >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案件,参考指导性案例,但不应在行政处罚文书中直接引用。> >
第十一条
> > 本制度由河南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
第十一条
>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 > 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告知制度 > >(试 行)> >
> >
第一条 > > > 为规范民政行政处罚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7号),结合我省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 第二条 > > > 民政部门办理民政行政处罚案件时,在案件办理的环节凡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或者义务的行为,应当依法告知该行为的时间、地点、事实依据、法律依据以及行政相对人享有的权利等法定告知内容。> > > 告知原则上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口头告知的应当在告知后由被告知人在相应法律文书上签字确认。> > 第三条 > > > 民政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在实施检查、询问、文书送达等案件办理环节时,应当出示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
第四条 > > > 案件询问开始前,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或证人如实回答、依法作证的义务,以及故意隐瞒案件真实情况或作伪证、隐匿证据可能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 第五条 > > > 依法实施先行登记保存(就地封存)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应当载明先行登记保存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和具体条款。> > 第六条 > > > 民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 >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当告知当事人以下内容: > >
(一)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 >
> >
(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种类; > >
> > >
(三)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条文(包括定性依据和处罚依据)具体内容;
> >
(四)行政处罚裁量相关内容; > > >
(五)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申请听证(符合听证条件的)等权利及权利行使期限、地点。> > > > > 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民政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 第七条 > > >,民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 >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告知当事人以下内容: > > >
(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及证据; > >
> >
(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种类; > > > > >
(三)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条文(包括定性依据和处罚依据)具体内容; > > > > >
(四)裁量权行使的依据、裁量标准及处罚幅度、处罚档次; > > > > >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以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可能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 > > > > >
(六)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 > > > >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民政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 >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
第八条 > > > 依法实施当场处罚的,应当在当场处罚决定书中告知当事人以下内容: > > > > >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及依据; > >
(二)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 > >
(三)罚款数额;
> >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及期限; > > > > >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 > > > >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民政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 第九条 > > 对决定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被立案调查的当事人。
第十条
民政部门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的,不得作出行政处罚。未履行主要告知义务作出行政处罚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明示或按照法律规定以默示方式放弃上述权利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本制度由河南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开展社会团体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社会团体检查工作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0-12-27
信息来源:null
浏览次数:42次
各业务主管部门、各全市性社会团体:
2009社会团体检查工作,在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各社会团体的认真组织和积极参与下,圆满地完成。应检社团234个,实检218个,年检率93%。在已检社团中,合格173个,占79.4%;基本合格44个,占20.2%;不合格1个,占0.4%。对16个未参加年检的社团,在千山晚报进行公告,督促抓好落实。通过年检,基本达到了组织机构健全、日常活动规范、财务状况清楚、规章制度完善、职能作用突出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社团整体建设质量,决定对在2010年6月30日前经我局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进行2010检查。
一、年检方法
(一)提交材料 1、2010《社会团体检查报告书》一式2份(到市民政局领取,也可在网上下载,下载网址:www.xiexiebang.com。
二、几点要求
(一)要加大政会分开力度。各社会团体要严格按照鞍政发〔2005〕15号文件和鞍组通字〔2005〕3号文件要求,加快社团民间化进程。仍未能落实的社团,要写出书面情况及整改措施。期间暂停整改之外的一切活动。
(二)要加大财务管理力度。要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加强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民管函〔2006〕83号)精神,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检查账户的建立、会费收取及支出等情况,特别是按民间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设立会计制度情况。
(三)要加大换届选举力度。各社会团体要严格按照章程规定,按时换届。连续5年没有换届或未按规定换届的,必须换届,彻底解决内部管理混乱问题。
(四)要加大工作总结力度。各社会团体要认真总结2010年工作,全面回顾开展各类活动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整体建设质量的提高。
(五)要加大创先争优力度。把社会团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纳入年检重要内容,认真梳理活动成果。特别是开展公开承诺、设计活动载体、实施评比表彰等,要认真总结,及时上报。
(六)要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各社会团体要把党的组织建设纳入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要立即建立党的组织;不足3名的,可采取多种形式成立联合支部、依托业务主管部门或属地党委开展党建工作。
(七)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各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大对所属社团的监督管理力度,指导其依据章程开展活动。要做好所属社团年检的初审工作,并督促其到登记管理机关按时参加年检。同时,要帮助所属社团建立党组织,指导其开展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
各单位务于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年检工作。对不按时参加年检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记入未年检单位法定代表人诚信记录,向社会公告。
附件:《社会团体检查报告书》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件:
社会团体检查报告书.doc
第五篇:关于做好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汛前检查是确保安全度汛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县在去年遭遇百年一遇的旱情,绝大部分山塘和大部分水库、河道干涸,导致大坝、河堤出现险病情,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县防汛指挥部的部署,按照早检查、早发现、早解决的要求,元月10日起,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开展汛前检
查工作,将防洪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有备无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级领导要树立常备不懈的防汛意识,克服麻痹思想,要利用汛前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对本辖区、本系统进行拉网式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凡因组织不力、排查不细引发的问题,主要领导要负全面责任。
二、重点做好水库检查工作。我县大多数水库修建于五、六十年代,防洪标准偏低,隐患多,病险情况较为严重。水库所在乡镇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所管辖水库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看大坝有无沉陷、坍塌、裂缝、兽洞蚁穴,迎水面和背水面坡面是否平整,有无荆棘、灌木丛生现象;坝面护坡有无松动、塌陷、架空、滑坡等损坏;坝面有无渗水、剥蚀等现象;溢洪道、输水隧洞、闸门、起闭设施是否有坍塌、裂缝、漏水等损坏;遇超标准洪水有无应急措施,措施的可行性条件是否具备等。严禁在水库大坝背水面5o米保护范围内修筑鱼塘。
三、我县河道当前人为设障和淤积严重,并且河道大多都未治理,部分河段治理的标准也很低,要引起高度重视。河道主要检查堤防、护岸、挡水墙是否有松动、坍塌等现象;有无违章建筑、阻水桥梁墩台及堆积垃圾、废渣等;有无乱采乱挖,影响河势稳定现象;河道滩地上有无密集林木影响行洪。对围滩造地、植树、建筑鱼塘等开发行为要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凡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的,要限期改正。
四、城建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城县各项设施进行检查。重点是河道护岸工程是否有松动坍塌等现象;城县排水设施是否畅通;汛前不能完工的在建工程是否制定了度汛措施。汛前要组织一次排水沟渠的清淤。
五、有关部门及有山区的乡镇要加强山地检查,排查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地段,要加强监测,制定防范措施,切实做好滑坡、塌方的预警机制,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六、交通、通讯、电力、教育等部门要对本行业进行认真检查,学校、医院、商场、粮库、工矿企业等要重点检查,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制定安全度汛措施,保证行业防汛安全。
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工作,仔细排查,坚决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登记造册,详细记录,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限期解决。对汛前难以处理完毕的隐患,要研究制定应急度汛措施。对检查出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要写出专题报告,并填写汛前检查存在问题登记表于3月10日前一并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附:汛前检查存在问题登记表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〇〇八年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