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基本规范
山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基本规范
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师生高度集中的学习、活动场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规范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国家和我省中小学(幼儿园)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学校常规安全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全面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具体管理,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每月研究和部署一次学校的安全工作,学校要制订安全目标管理细则,细化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全面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要设立消除安全隐患专项经费,保证安全日常工作经费。
2、学校应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山西省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简称《日志》)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做到逐日规范填写,逐项认真整改,明确整改时限,责任落实到人。
(2)建立和实行严格的门卫、巡逻和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按规定配齐保卫、保安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卫设备。严格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准入制度,严格学生外出登记请假、销假制度和验证制度,禁止无业人员、精神病患者、闲杂人员、不明身份人员进入校园,严禁学生将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动物、管制刀具、棍棒及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带入学校,严禁学生擅自离校外出。
(3)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配齐配足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日常维护,保证能及时有效使用。
(4)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5)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用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保管和使用安全。
(6)建立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控体系,根据安全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学校每学期组织师生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演练主题覆盖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通过演练使学生熟悉疏散路线,养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卫、自救能力及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
(7)认真落实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组织开展好各模块的教学工作。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要针对师生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要结合地域特点,依托各类载体,内容涵盖交通、消防、溺水、防盗、人身防护、安全用电用水、实验用品、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学校校(园)长、教师、班主任、后勤服务、保安等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8)建立学校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学生及其监护人通报学校的作息时间、管理规定、学生缺课或者擅自离校情况、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学校要做好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学生的安全信息记录,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9)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协调机制,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处置工作。积极协助公安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排查整治,定期汇总上报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信息,坚决取缔校园周边的“黑出租”、“黑校车”、“黑网吧”,严厉打击校内外暴力侵害师生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稳步推进技防建设,在学校门口、学生宿舍楼的出入口、围墙周界及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和应急报警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要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10)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要立即启动预案,并按照国家及省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在规定时限内上报。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二、校舍安全管理
1、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远离有害气体、噪音、垃圾场(站)等污染源,避开易发生雷电、山洪、滑坡、泥石流、基础性塌陷等自然灾害地段和交通要道。无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易燃易爆设施、河道等穿越校园,校园内无无线电发射、传播等设施。
2、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及其他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达到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及《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3、按规定和有关标准设置教室、宿舍、食堂、餐厅、厕所、围墙、活动场地和各类专用教室、器材室,校园四周必须建有封闭式围墙。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寄宿学校设置学生澡塘。教室、宿舍及学生食堂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畅通,保持清洁卫生。
4、学校建筑及布局符合消防要求,按规定在教室、食堂、宿舍配齐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在楼梯显著位置安装上下楼或紧急疏散指示牌,设置应急照明设备,确保24小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5、学校建筑防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耐火等级楼房不低于二级,平房不低于三级。学校各类建筑执行《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安装有防雷装置。
6、建立校舍安全台账,定期排查校舍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使用D级危房和没有防护的C级危房。校舍维修、改造必须封闭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墙、警示牌等安全标识及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筑施工人员要建立用工档案,确认人员身份,确保规范用工。
三、学生宿舍管理
1、学生宿舍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不得把危房、地下室等作为学生宿舍。学生宿舍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每生一个床铺且床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小学低年级及幼儿园原则上不得使用双层高架床。
2、学生宿舍按男、女分区或分单元布置,有满足学生需要的盥洗室和厕所。宿舍设室外厕所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3、学生宿舍一般应采用暖气取暖,并保持通风良好。采取火炉取暖的要为每个宿舍安装煤气报警装置,采用电暖气取暖的要设置专用线路,并安排专人巡查。严禁私拉乱扯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蜡烛、燃油燃气灯等明火。
4、学校应建立寄宿生信息档案。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和生活辅导。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学生宿舍。
5、学生宿舍应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小学寄宿生必须安排生活管理人员夜间陪同住宿。学生宿舍内不得设置超市、饭店等经营性场所。
6、学校宿舍不得对外承包,不得由他人代为经营和管理。对租用校外学生宿舍的学校,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建立专项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
四、食堂卫生管理
1、学校应按照寄宿生每生不少于1.5㎡的标准设置餐厅,并配置一定数量的餐桌。食堂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
2、学校食堂不得对外承包,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且必须取得卫生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食堂的设施配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
3、食堂加工操作间及其装修符合有关标准,且安全、卫生、适用、实用,配备有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必须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副食品与调味品的贮藏分开、烹饪间与烧火间分开(使用煤气或天然气可不分开)。
4、学校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定并执行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采购验收制度和食品留样制度,食品样品留存时间必须保持24小时以上。
5、食堂应当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消毒、冷藏(冻)等设备。厨具、餐具等应定期定时消毒。采用化学消毒时,需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容器),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备混用。
6、校园内原则上不得开设商店、小卖部、饮食店,如确需开设的,要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对存在以上场所的学校,主管部门必须履行管理责任,规范其经营行为,严禁不合格产品、“三无”产品和过期产品进入校园。
7、供学校生活用水的自备井、二次供水的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自备水源必须远离污染源。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应取得有效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学生供水。学校须配置满足师生饮水需要且安全的开水房。
五、设施设备及药品管理
1、课桌凳、仪器柜、黑板、板书工具、多媒体电教设备、计算机等常规通用教学设备符合国家规格和要求,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安全、规范、适用。
2、电梯、锅炉等专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标准科学安装,定期复检,验收合格后方可供师生使用。
3、实验用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等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销毁等各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且有专门制度,保证其保管、使用的安全。
4、体育、艺术设施的设置及活动器材的配备符合国家规定,且有定期检查、维修、更新制度,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5、校园内高地、水池等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要设置警示标志。
六、楼道(梯)及厕所管理
1、楼梯和疏散通道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师生快速安全疏散,符合国家防火规范要求,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
2、校舍楼梯、通道、扶手、护栏等的设置应符合安全要求。学校应定期对校舍楼梯、扶手、护栏、楼梯间照明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上述设施安全和正常使用。学校应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紧急疏散通道通畅。
3、校园内、楼梯间应有警示、疏散指示标志。学生集中上下学、上下课、课间操及晚自习时间,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上下楼梯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并在校门口、楼梯门、楼内通道等重要部位安排专人定岗疏导,避免学生拥挤,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4、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应有顶、墙、门、窗和人工照明。学生厕所蹲位设置符合标准,蹲位不得建于蓄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蓄(化)粪池应加盖。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厘米。教工厕所与学生厕所宜分开设置。
5、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七、大型活动、学生离返校及校园交通管理
1、学校开展大型活动,须与公安、交通、医疗等部门先行研究确定活动安全保障方案,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严禁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开展集体活动。严禁未经审批擅自租用社会车辆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2、学校应建立学生上下学路队制度和寄宿生离返校接送制度。根据学区实际和学生档案注明的详细家庭住址,与家长联系合作,制订详细可行的接送方案,确保学生安全往返学校。要向学生、家长明确告知到校时间,值班教师要提前到位,引导组织学生随到随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及幼儿须严格实行上下学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校的学生和幼儿交与无关人员。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
3、学校应与公安、交通等部门配合,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查,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引导学生及时安全疏散。规模较大、治安情况复杂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要争取公安部门支持,在校园周边增设治安岗亭、报警点或在校园内设立警务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社区、村镇联系,在学生上下学必经水域、崖坡等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识。
4、学生离返校需乘坐校车及其它各类车辆的,学校应根据省公安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校车及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乘坐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经公安部门审验合格的车辆。对学校自有校车要按照公安、交管部门规定定期审验。严格校车驾驶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学生接送车辆和驾驶人员档案。
5、各种机动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学校。确需进入的,学校应做好校园内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施划专门的行驶线路及车辆停放位置,设立警示牌,严格车辆管理。严禁将校内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或从事其他非教学活动以及可能危及师生安全的活动,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6、学校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及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设立、更新和完善校门口的交通警示牌、减速带、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识。
八、其他安全管理
1、规范安全档案资料管理。做到安全工作资料及时收集和归档,妥善保管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隐患排查台账及安全文件等安全档案资料。
2、严格涉密文件和网络安全管理。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和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印和校园局域网的管理,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计算机网上建立涉密电子文档,存放内部文件和资料的计算机上网必须配置上网安全隔离设备。
3、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班容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中小学考试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擅自组织学生跨学校参加各类考试(另有规定的考试除外)。
4、根据不同季节学校疾病预防的重点,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奖惩机制,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要给予处分。
九、附则
本规范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举办的中小学(幼儿园),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渭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
渭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和维护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机构规范
第一条 中小学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校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校园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校长,园长及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安全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各中小学幼儿园必须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安全保卫工作机构和安全工作督查机构。500人以上规模的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专职人员不得少于4人,其它不少于2人。
二、制度规范
第二条 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应急演练机制,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事故处理和风险化解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等。
第三条 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门卫安全防范工作制度,“三防”体系建设制度,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和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学校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疾病防控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及奖惩制度,校内外大型活动审批制度,研学旅行安全预案及其审批制度,反恐怖、禁毒、反邪教等其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完善实施地震、消防、应急、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预案。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讨部署安全工作。
三、管理规范
第四条,学校安保。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应当熟悉学校安全管理、治安保卫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熟悉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特点及校园安全防范工作重点。落实门禁一问(情况)、二看(证件)、三联系(约见人)、四登记(出入手续)的标准化管理。学生上课期间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车辆,有毒有害,危险易爆物品出入学校,学生出入校园加强核查与登记。
学校安保人员倡导推行“保安公司派驻,教育部门管理”的专职安保队伍管理模式,年龄一般在50岁以内。学校专职保安员配备的数量应当按照不低于以下标准:学生规模在500人以内的学校,应当至少配备2名保安员;学生规模在500人至1000人的学校,应当至少配备3名保安员;学生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增加500名学生增配1名专职保安员。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在200人以内)至少再增配2名专职保安员,每增加300名寄宿生增配1名专职保安员。保安人员值勤时着保安服或佩戴学校保卫人员标识,携带橡胶警棍等相应的安全防卫器械和应急处置装备,并能熟练使用。
第五条 加强保安室警械的规范化建设,保安室内应当按执勤人数配备以下防卫器械:防暴头盔(1顶/人)、防护盾牌(1副/人)、防刺背心(1套/人)、防割手套(1副/人)、橡胶警棍(1支/人)、强光电筒(1支/人)、自卫喷雾剂(1支/人)、安全钢叉2套、长警棍3根和对讲机等。
第六条 设立校园报警电话,校园报警点和校园欺凌电话及监督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落实 24 小时校园值班、治安巡逻、巡查制度。值班,巡查日志要建立台账,有据可查。
四、工作规范
第七条 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三项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学校每季度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围墙、栏杆、防护网、楼体外贴面等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好整改记录并对安全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对新建或改建、扩建、改变用途等引起承载变化或超过设计年限的校舍,未经质检、消防、抗震等项目验收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八条 消防安全。学校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扑救初起火灾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定期检查配足配齐消防设施、器材、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并完好有效,保障学校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消防条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消防知识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全员消防演练,确保人人有消防意识,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第九条 食品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陕西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每个学校幼儿园必须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件,每年应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全食品采购追溯体系,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和消毒记录制度,严格规范食堂管理,做好防尘、防盗、防鼠、防蝇、防毒工作。
第十条 交通安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共同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禁止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的学生骑电动车上下学。
第十一条 地震安全。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利用“512”,“国际防震减灾月”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保证在校学生全员参与。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掌握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增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遵守学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及时报告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不得隐瞒安全隐患和事故,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三条 校园欺凌。定期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教育,设立校园安全责任区域,落实各时段,各区域安全责任人,定期开展教师家访,管控刀具及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阶段性安全形势,及时作出安全预判。
第十四条 信访稳定。建立信访维稳工作制度,落实责任人。多角度、多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对相关被维稳人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确保不发生非访、缠访闹访和组织煽动、越级上访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引导媒体不炒作。
第十五条 禁毒,反恐,反邪教。严格落实国家反恐怖、反邪教、禁毒工作的各项要求,成立反恐防爆、反邪教领导小组和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反恐防爆、反邪教工作预案,制定学校禁毒工作方案。定期进行校园反恐防暴演练,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隐患整改工作,落实重点人员稳控措施,抓好重要时段、特殊时期的反暴防恐、反邪教工作。
第十六条 公共卫生。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条件暂时不具备的要设立保健室,并积极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与有资质的的医院或诊所建立协作关系,确保学生就医方便。同时做好晨检和公共卫生检查,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第十七条 危化品。严格学校危化品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制度。有专门的危化品、放射物存放点。校园内严禁生产、储存、经营和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因教学、生活、工作所需的易燃易爆、放射、剧毒等危险物品,实行专人管控,并实行双人双锁。
第十八条 学生宿舍。建立健全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宿舍内部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落实学生就寝点名查铺、住宿学生请假登记、夜间安全巡查等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应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学校有住宿条件、能满足住宿需求的情况下,严禁学生在校外租住房屋。
第十九条 场所及设施设备。学校不得将房屋、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影响教学秩序及师生安全的任何经营活动,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对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教学实验器材、教学和公共场地的桌椅、门窗、护栏、宣传橱窗、照明设施、线路等实行周检查。对校园内的特种设备,电梯、锅炉等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检修,严防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
第二十条 活动安全。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活动或者其他危险性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火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年人从事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 大型活动审批。学校(幼儿园)组织500人以上大型活动必须报县(区)教育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做好安全预案。同时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第二十二条 溺水安全。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健全预防学生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学校校长与班主任要及时填写防溺水安全承诺书,学校要定期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要组织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和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重点水域管理,在事故多发水域设立安全警示标牌、隔离带、防护栏等。落实家长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落实好告家长书并做好回收建档工作。第二十三条 预防踩踏管理。加强学校预防踩踏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引导,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度,对人群密集场所的照明,通行路线安全要定期检查,对安全重点部位要专人管理,完善设施,落实制度。
第二十四条 校车安全。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陕西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陕西省校车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校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公安、交通、住建、运输、质监等部门进行校车的安全排查及检测,定期开展校车沿途线路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驾驶人员、随车照管人员的培训、管理、督查、检查,严格校车标牌和许可的发放以及校车驾驶员的资质管理,严格落实校车消防安全制度和随车照管员制度,制订校车安全事故防范预案。
第二十五条 网络安全。建立健全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规范校园网络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应用的检查、监督和有效防范,及时发现、果断处置有害信息的工作机制,杜绝各种有害信息、虚假信息在校园网上散布,中学生学生一律不允许参与校园网贷。
第二十六条 安全档案。学校安全管理档案实行分类备案,专人专管,建立安全隐患台账,详细记录学校安全工作、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除整治等工作。安全台账全面,信息传输和报送畅通,不迟报、漏报、误报、瞒报。
五、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规范
第二十七条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规管理,无乱办班、乱收费和使用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等行为。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底蕴深厚,师生遵守校纪校规,行为举止文明,无打架斗殴、赌博、酗酒、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校园内无违章建筑,绿化率达标,无残标、乱写、乱画、乱张贴现象,校园整洁卫生。有自行车、汽车停放区域,且停放整齐。
第二十八条 学校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交通、文化、市容、环境卫生等治理工作。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交通安全标志清晰,紧急疏散通道设计安全合理、畅通。积极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出租房屋,报刊点、音像摊点、娱乐场所、小卖部、不法饮食摊点等的管理。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
六、安全教育规范
第二十九条 安全教育。学校,幼儿园要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做到学校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要把安全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做到课程课时落实,人员设备落实。教育资料充分,针对性强,成效显著。
第三十条 法治教育。学校必须配备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学校,幼儿园要定期开展法治教育,每年三月和九月为全市法治教育宣传月,普法宣传教育要形象生动,效果明显。实行“校园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度。
本规范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市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
校。培训机构及其它教育机构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篇: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7‟20号
各市教育局: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我们拟定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规范》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贯彻执行《规范》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大事来抓。各地、各中小学校要根据《规范》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将《规范》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二、加强监督检查,形成落实《规范》要求的督导评估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落实《规范》的意见,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贯彻《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监督检查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选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教育强乡镇、验收规范化学校、个人评优以及职务升降结合起来。市、县(市、区)要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作为综合督导各地教育工作尤其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督导,并及时向社会公告评估督导结果。
三、加大处罚力度,及时制止各种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范》的各种行为,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学校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消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罚。对出现多个学校多次违反《规范》行为的县(市、区)、乡镇,要撤消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已经被评估认定为教育 工作示范县(市、区)的,建议省政府撤销其称号。对因违反《规范》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学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或建议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
一、办学方向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务管理
2.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学校。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让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
3.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涵盖学校全面工作、符合素质教育需要和学校实际的管理规章。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档案。
4.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大众的性质,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注重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行为,按规定收费。坚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举办实验班。
三、德育管理
5.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6.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7.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营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氛围,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四、教学管理
8.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9.高中学校要建立学生选课制度,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高中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不早于第二学年末,尊重、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不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
10.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睡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点,高中不晚于22点;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义务教育阶段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高中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00,上课时间不早于7:30。
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11.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 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12.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
13.实行校本教研制度,研究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建立各种业务档案,充分发挥业务档案材料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14.选用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用书目录规定的教材。学校开发课程不编写和使用教材。不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五、学生管理
15.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开展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一律实行划片招生,不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高中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招生行为的要求,不作违规招生宣传,不违规提前招生,不到规定区域外招收学生,不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高中不违背“三限”政策招生,不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不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16.认真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建立科学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注册学籍,并及时组织注册信息的核对、勘误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现学生辍学,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并做好有关工作。
17.高中实行日常班和教学班双重班级管理模式。日常班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学生基础素养评定等工作;教学班任课教师负责具体课程(模块)学习期间的学习管理。
18.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 人;高中日常班班额以5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6人;教学班参照日常班班额和教师、教学场所情况合理安排。
19.健全学生管理和学生自治组织,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支持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20.建立学生奖惩制度,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按规定处理和帮助犯错误的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义务教育阶段不开除学生学籍;高中不轻易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做出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决定。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和复议等工作制度。
21.认真执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救助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健全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救助档案。
六、教师管理
22.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向学生推荐任何教辅资料;不搞有偿家教。
23.执行教职员工职业(执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定并落实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促进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教育观念、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组织教师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
24.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不安排教师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上课,不安排教师辅导学生晚自习。
七、评价管理
2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初中学生实行以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初中实行学业考试制度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制度,学业考试成绩和基础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26.高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密组织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客观记录、严格管理、及时上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学建立诚信制度、监督举报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和复议制度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质量保障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严密组织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和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不断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认真处理违纪、舞弊、作弊工作人员和考生。
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27.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28.在客观分析学生情况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查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两个基本因素,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学校,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八、财务管理
29.认真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提供财务资料。认真编制学校预算,依法组织学校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学方针,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30.加强资产和校舍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按规定建帐、设卡,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帐、表、卡、实相符。按有关专业技术要求,对仪器、图书、设备等进行科学分类、编号、登记,定期定位存 放,完善相关防护、维修措施,确保各类仪器、图书、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建立健全校舍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保证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绘图规范。
31.加强校舍和校园环境管理。按规定进行校舍的建设和管理,未经批准不随意改动校舍结构和用途,不随意改建、扩建、拆除、出租、出借校舍。按规定、标准要求,对校舍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对校舍进行查勘鉴定,发现险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上级报告,争取尽快彻底解除险情。不使用D级危房。遵循校园绿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丰富校园园林景观,改善校园环境质量。
九、安全管理
32.根据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3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加强教学安全管理,确保教学安全;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要有安全措施;组织学生校外活动有安全保障计划。
34.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坍塌、防触电、防溺水、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35.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建立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使用校车法定手续完备,制定并严格执行校车管理制度。
十、卫生管理
36.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
37.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重点,全面推行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高学校饮食卫生自身管理水平,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8.制定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落实应 急措施,一旦发生群体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39.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计划,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学生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0.按照要求开展教学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学生食堂、宿舍、教室和其他生活、教学场所环境卫生,空气、光照和学生坐姿、用眼习惯等符合卫生要求。
第四篇: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
莱教发„2012‟47号
关于印发《莱芜市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
(试行)》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泰钢工业园,市直各幼儿园: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幼儿园的管理,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推动我市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莱芜市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莱芜市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
(试行)
为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莱芜市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试行)》。
一、幼儿园愿景管理
1、幼儿园愿景是师生家长共同形成的经过不懈努力可以实现的教育理想、工作愿望和目标。制定幼儿园愿景是幼儿园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要通过开发愿景、落实愿景、实现愿景的过程,增强幼儿园及其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执行力,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2、制定发展愿景要遵循科学导向、前瞻预测、民主管理、园本特色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综合分析幼儿园发展历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适宜本园实际的发展愿景。
3、愿景实施的管理。幼儿园要制定园所发展愿景、团队发展愿景、内部科室发展愿景、个人发展愿景,要根据发展愿景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
二、幼儿园文化管理
4、理念文化建设。归纳提炼富有幼儿园特色的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和园训、园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管理以及队伍管理都要
体现办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趋向。
5、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工作运行机制。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园级组织、部门机构、家委会等组织机构,完善园级制度、部门制度以及教职工岗位职责、教职工考核评价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教师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提高教师执行力,形成执行有标准、行动有考核、结果有奖惩的制度管理文化。
6、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校园环境布置要符合儿童年龄和季节特点,校园场地环境、廊厅环境、各类活动室环境、功能室环境设计要体现儿童化、教育化、生态化、特色化。人文环境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导班子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积极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改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文明、团结的和谐集体。
7、历史文化建设。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幼儿园独特的软实力。幼儿园要深挖城市历史文化和幼儿园发展历史,在幼儿园历史的积淀中,形成历史文化特色。
8、行为文化建设。幼儿园行为文化主要包括领导行为文化、教师行为文化、幼儿行为文化,还包括幼儿园园旗、园服、园歌、园诗、园徽、园誓词以及幼儿园特有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等,基于教育爱与责任和希望的交流与对话。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管理
9、按照《莱芜市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要求,落实好一日活动的九个环节:入园、盥洗、进餐点、饮水、入厕、户外活动、午睡、离园和集体教育活动。要研究学习每个活动环节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具体实施方法和操作要点并执行到位。
10、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大课程观,深入挖掘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核心发展价值,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教师将每个生活环节中潜在的、独特的教育价值进行开发、提炼,形成系统的生活课程,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整合生活和教育的能力。
四、幼儿园的常规管理
11、树立依法治教、依法办园、规范管理的理念,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法律法规,实施人本管理、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12、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做好幼儿园招生工作。严格按年龄分班并控制班额。托班(2至3周岁)20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至6周岁)35人。
13、要设立保教部门和教研组,定期召开保育和教育研究性活动,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要做幼儿园和各部门的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制定工作,定期检查并进行总结。
14、合理制定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儿一日活动的组
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15、幼儿园必须严格按照收费政策收费,建立收费公示制度。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本校财务管理,幼儿园经费账目清楚,收支规范。幼儿伙食账目单设,全部用于幼儿膳食,每月向家长公布。不得以培养幼儿某种专项技能为由另外收取费用。
16、严格园产管理制度,实行财产保管责任制。固定资产、帐薄设置规范,有关手续完备,产权明晰。
17、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如园务档案、保教人员档案、教育教学档案、卫生安全保健档案、幼儿档案、财务档案等。重视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专橱存放,分类科学,管理规范。
18、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并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幼儿接送制度、晨检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房屋设备防护检查制度、责任落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各类应急预案等安全制度。对师生及家长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定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安装配备安保、消防设施设备,并设有易于儿童识别的标识和意外事故紧急出口、通道。
五、幼儿园教育管理
19、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领域,在各领域实施教育时,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0、制定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计划,并要切实可行。每班有学期教育工作计划、月重点、周安排、一日活动计划等。活动组织紧凑、合理,注意动静结合及室内外活动结合。
21、使用山东省省编幼儿园活动材料,实行主题化教学。无小学化、成人化、学科化等倾向。为幼儿提供安全、丰富的活动材料并及时更新。每班创设的活动区域不少于4个。
22、建立科学的幼儿发展评估体系,教师能细心观察幼儿,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并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制定相适宜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23、建立家园联系制度,通过设立开放日、召开家长会议、设家教宣传栏、建立家园联系册等,与家长建立平等、互动的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六、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
24、认真贯彻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省市有关规定,制定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卫生消毒制度、安全制度、体弱儿童管理制度、营养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
25、幼儿园应设立保健室或卫生室,其设置应当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根据接收儿
童数量配备符合相关资质的卫生保健人员。工作人员持《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上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6、新入园幼儿须持有《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在园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
27、做好每日晨检、午检工作,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缺课儿童及时进行追踪,并做好详细记录。接受家长委托喂药时,应当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
28、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寒冷、炎热季节、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2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室内外环境、教玩具定期消毒,床单被褥要勤洗勤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30、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并取得《餐饮业卫生许可证》,厨房清洁卫生,布局合理。幼儿餐具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每餐消毒。用具生熟分开,食品实行48小时留样。严格按幼儿年龄和季节不同科学地制定代量食谱,每周更换。每月进行营养分析,保证幼儿进食量和营养量。
31、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每日进餐和睡眠时间。制订餐、点数,儿童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3~6岁儿童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以2~2.5小时/日为宜,3岁以下儿童可适当延长。
七、教师管理
32、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全面主持幼儿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法规、规章,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
33、加强管理和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保教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执行、监控机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园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4、认真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35、根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要求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严格执行一日作息制度,组织安排好一日活动;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36、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师德、卫生保建、教育教学、家长工作、教科研研究、获奖荣誉、参与幼儿园管理等方面,幼儿园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采取园长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
八、幼儿园课程管理
37、应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课程方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38、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兴趣,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幼儿园教研部门要定期分析、完善幼儿园的活动教材和课程内容,合理组织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研究有效地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容量与质量。
39、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社区、家长、社会、城市文化、传统节日等多种资源,精确把握价值取向、提炼文化精华,构建特色化、园本化、本土化的幼儿园课程。
40、幼儿园要开展幼儿园人力资源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幼儿园应加大对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资金投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加强和完善以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培训与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主题词:幼儿园 管理规范 通知
莱芜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9月25日印发
共印35份
第五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
学习体会
城阳第二十中学
郝宏
2009年2月29日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共有10个方面,40条。规范内容详细、全面,包括办学方向、校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及卫生管理。通过仔细学习,我对以下几个方面体会深刻。
一、关于师德建设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六项第22条指出: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关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要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确实如此,有些学生因家庭背景的原因就缺乏好的卫生习惯、好的言谈举止。作为老师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教养的人是何等艰难!我觉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利用开学前的规范教育月和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不够的。
三、关于教师、教学管理
在平常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中采取“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策略,这符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要求。提倡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开始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方向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总之,教学评价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学习《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后的一点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一定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