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
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全文
(2017年1月10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如实记录检查情况;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八)依法组织参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九)组织安全生产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矿山、金属冶炼、船舶修造、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全员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的岗前、在岗、转(返)岗等全程培训,并确保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的落实。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时间,应当计入劳动时间,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将其统一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开展安全综合分析,编制书面报告;
(二)初步设计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编制安全设施设计;
(三)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四)试生产(运行)阶段,由建设单位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竣工验收阶段,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六)投产使用阶段,由建设单位保持安全设施的完好有效。
第二十三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其他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并监督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具体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措施: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登记建档,对运行安全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二)定期检测、评价重大危险源有关设施、设备、场地的安全状态;
(三)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
(四)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牌;
(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评估演练结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在重大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应当立即报告。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登记档案监控制度,设立隐患登记台账,实时登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明确日常排查、岗位排查和专业排查的内容、范围和责任,定期组织开展生产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与生产经营单位联网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行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自改与政府监督检查并网衔接,并建立健全线下配套监督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组织排除;对不能及时排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危及人员安全的,应当暂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破产、转让等情形时,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首先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重大危险源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监控治理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的安全出口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安全出口标志明显、保持畅通并符合紧急疏散和救援要求。发现占用、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隐患,应当立即整改。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国家规定的危险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作业内容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施作业前风险分析;
(二)制定作业方案,重点明确安全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处置,消除或者降低作业风险;
(三)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现场指挥、作业和安全监护;
(四)确定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五)负责作业批准的相关人员应当到作业现场审核作业票证,重点检查确认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六)在作业现场采取照明、通风、检测、通信、监测和设立安全标志等措施;
(七)正确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
(八)确保应急疏散通道畅通;
(九)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的其他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和报废等管理制度,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并如实记录。
禁止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的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出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承包、承租。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前款规定将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发包方或者出租方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检查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应当包括下列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一)双方安全生产职责、各自管理的区域范围;
(二)发包项目、出租场所及相关设备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要求;
(三)在安全生产方面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四)对安全生产管理奖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赔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约定;
(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配合事故调查处理的约定;
(六)其他应当约定的内容。
第三十三条 同一建筑物内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共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进行管理的,由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依照委托协议承担其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实施对协作单位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选择的协作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三十五条 歌舞厅、影剧院、体育场(馆)、宾馆、饭店、商(市)场、旅游区(点)、网吧、养老院、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的主体和承重结构未改变;
(二)设置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符合疏散要求的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
(三)按照规定配备应急广播和指挥系统、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器材,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并确保完好、有效;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五)经营场所实际容纳的人员不得超过规定的容纳人数;
(六)有关责任人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广播和指挥系统,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
(七)从业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知晓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八)法律、法规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第三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对市、县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体系、依法治理、体制机制、安全预防、基础建设和事故防控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三十八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部门职责,坚持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监管范围,并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合力;制定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
第三十九条 县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拟订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具体工作;
(三)组织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四)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综合监管,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组织、应急平台、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等工作;
(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授权,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条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制定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二)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实施审批;
(三)负责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四)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检查;
(五)指导监督制定分管行业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六)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
(七)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监督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学校、机构(基地)的安全生产教学、培训工作。
第四十二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和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工作方案,重点对以下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一)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船舶修造、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生产经营单位;
(二)存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以及事故风险较高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有安全生产不良记录以及被举报、投诉和事故风险较高的生产经营单位;
(四)近三年内曾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
(五)其他纳入国家重点监管调度范围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
第四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包括下列重点事项:
(一)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情况;
(二)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
(三)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聘用安全技术人员情况;
(四)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情况;
(五)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及档案管理情况;
(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照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情况;
(七)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情况;
(八)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专项预案情况;
(九)劳动防护用品购置、配备和使用情况;
(十)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检查与协调情况;
(十一)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协调、管理情况;
(十二)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以及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情况;
(十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情况;
(十四)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十五)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四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在城镇人口密集区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工厂、仓库。已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建成的上述项目,应当纳入改造规划,逐步迁出或者转产。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重大危险源、铁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危险物品输送管道等安全距离范围内,不得批准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距离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没有规定的,应当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或者依法拆除。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他负责人、相关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五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分管业务以外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综合监管、协调指导的责任。
第六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内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 省、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
公安、交通、港口口岸、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海洋渔业、质量技术监督、商务、农业、林业、水利、旅游、文化、教育、卫生、民防等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接监督管理责任。
中央垂直管理的电力、气象、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对本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的监督管理,加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文化、安全常识普及和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本单位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督促和指导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新闻媒体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等的宣传教育,有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的义务;应当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第十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
(四)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奖励;
(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所需的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将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全额保障范围。
第十一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二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如实并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妥 当处置突发事件、参加抢险救护或者研究、推广和应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生产经营全过程。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得违章指挥或者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不得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或者定员进行生产;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十六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船舶修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第四十五条 县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建安全生产专家组,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聘用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咨询、技术、管理等服务。
第四十六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工伤预防的投入,完善工伤预防、救治和康复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年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咨询服务等。
第四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分类管理,建立激励和惩戒制度,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在经营、投融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进出口、出入境、资质审核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止。具体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八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对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未按时完成重要安全生产任务,或者辖区内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四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对受理的举报应当及时组织核查,依法处理,并为举报者保密。
第五十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应当尽到下列职责:
(一)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二)按照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受理的举报及时组织核查,依法处理,并为举报者保密;
(四)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并在整改期满后进行验收;
(五)发现不属于本部门管辖权限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
第四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五十一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加强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第五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完善风险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加强风险预控管理。
第五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根据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等因素制定并及时修订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预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有关人员应当掌握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第五十四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船舶修造、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职应急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矿山、金属冶炼、船舶修造、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第五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县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
第五十六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与生产安全事故相关的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及时发布事故权威信息。
第五十七条 特别重大事故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调查。特别重大以下等级的事故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调查:
(一)重大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较大事故,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授权事故发生地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一般事故,由县人民政府授权事故发生地的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其中,中央驻辽和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一般事故,县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果应当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省、市、县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组织调查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调查的事故。法律、行政法规对事故调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八条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性质和事故责任者处理建议未能达成一致时,事故调查组组长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进一步协调;经协调仍不能统一意见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五十九条 事故调查报告经有关人民政府批复后,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将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的处理结果以及落实防范措施情况向全体职工公开,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负责查处事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事故结案一年后及时组织专项督查和评估,专项督查和评估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六十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并支付医疗和护理费用、事故救援、善后处理、险情处置等费用,并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的。
第六十二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船舶修造、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与专职应急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的;
(二)未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的。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照其规定予以处罚。
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分工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请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2007年9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的《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2014年修正)
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7年9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1月9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增加支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支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第六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照管理职权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1—
第八条 工会依法履行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四)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奖励;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得违章指挥和强迫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不得强令从业人员超规定工作时间、超规定劳动强度作业;不得安排从业人员从事禁止工种作业。对拒绝实施上述行为的从业人员不得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解决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投入等问题,落实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
第十二条 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资格的安全生
—2—
产中介服务机构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
(二)检查本单位生产、作业的安全条件,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及整改效果;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
(三)监督本单位职业卫生以及劳动防护措施、保健措施的执行;
(四)检查本单位全员培训、持证上岗的落实;
(五)检查本单位应急预案的落实;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力。
第十四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及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具备从事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要条件的机构进行培训,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由安全培训机构发给相应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全员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的岗前、在岗、转(返)岗等全程培训,并确保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的落实。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时间,应当计入劳动时间,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监督各工矿商贸、建筑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学校、机构(基地)的安全生产教学、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矿山、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取得项目立项(审批)、安全设施设计、投入生产(使用)等阶段相应的安全许可。
其他实行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依法接受安全生
—3—
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凡未按国家、行业规定标准实施“三同时”的,一律不得建设、生产(使用)。具体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工会有权对涉及建设项目 “三同时”的设计审查、设施施工、竣工投入生产(使用)前验收等活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十八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场所的建设项目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与居民区、学校、集贸市场及其他公众聚集场所等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规定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在重大危险源、高压输电线、输油(气)管道、尾矿库及矿山塌陷区等场所和设施的安全距离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建筑物、构筑物。
已建成的不符合前两款规定的建设项目、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整改;需要拆除、搬迁、关停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重大危险源等进行安全评价,其评价结果应依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措施: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登记建档,对运行安全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二)定期检测、评价重大危险源有关设施、设备、场地的安全状态;
(三)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对运行安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二)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立即停止使用;
—4—
(三)制定应急预案,并确保有效实施。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评估、报告,实现有效治理。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破产、转让等情形时,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首先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重大危险源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监控治理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大型设备(构件)吊装、拆卸等危险作业以及在密闭空间作业,应当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指定现场作业统一指挥人员和有现场作业经验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挥、管理,确保作业方案、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单位销售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当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第二十七条 从事社会公用事业和公共场所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和场所的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有关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安全防护效果,确保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并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应当按照国家或者省有关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
从事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存储、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前两款规定提取,存储资金,负有管理职责的财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金的提取和存
—5—
储。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煤矿企业必须为煤矿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其缴纳保险费;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其缴纳保险费。
第三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监管执法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督查体系,支持、督促各辖区、各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鼓励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相关措施,按其职责分工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抽查,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并进行整改监督;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应依法立即采取强制措施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检查或者抽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情况;
(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情况;
(三)设施、设备、器材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情况;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五)安全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六)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经营情况;
(七)安全费用、风险抵押金的提取、存储和使用情况;
(八)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情况;
(九)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和处理情况;
(十)职业危害的防治情况;
(十一)其他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情况。
—6—
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应当主动配合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上报监督检查部门。
第三十三条 颁发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查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和咨询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活动,依法承担与服务相关的责任、义务。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依规定立即上报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逐级上报,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履行相关职权。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监督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将伤亡赔偿金按时、足额支付给受到事故伤害的员工或者其家属。
第四章 煤矿安全生产
第三十六条 煤矿的安全生产除了应当遵守本条例其他章相关规定外,还应当遵守本章规定。
第三十七条 县以上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规定的职责分工,与国家设在省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密切配合,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产煤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职能部门依法严格规范煤矿企业的生产行为,取缔非法煤矿。
产煤地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加强对违法、违规开采小煤矿关停整顿的治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煤矿的通风、通讯、防瓦斯、防突出、防水、防火、防煤
—7—
尘、防冒顶、防冲击地压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煤矿必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严格执行瓦斯治理责任制和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检查等管理制度,落实瓦斯抽放规定;建立监测系统和防突出措施,确保治理资金,控制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
煤矿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措施,遵守水害防治工作的相关规定。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构必须及时查处煤矿企业违反本条规定的行为,认真监督管理、监察煤矿企业有关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
第四十条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制度,带班人员应与当班职工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并建立下井登记档案。
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下井负有下列职责:
(一)掌握当班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检查;
(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三)发现危及职工安全的情况时,立即采取停产、撤人等紧急处理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一条 煤矿存在法律、法规、规章中责令停产整顿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者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立即责令停止生产,排除隐患,并暂扣相关证照。
煤矿接到责令停产整顿通知后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资金和安全措施。整改方案应当包括整改项目、目标、时限、作业范围、作业人数以及整改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停产整顿煤矿的监督检查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停产整顿报告制度,严禁煤矿在被责令停产整顿期间以任何理由进行生产。
第四十二条 煤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予以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的;
—8—
(二)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
(三)被责令停产整顿擅自进行生产或者停产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四)超层越界开采拒不退回的;
(五)采用鱼刺式巷道开采,存在重大通风、瓦斯隐患的;
(六)存在较大的瓦斯、火灾、水灾等隐患,又没有建立相应的防治系统的;
(七)1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八)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应当关闭的其他煤矿企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违章指挥或者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或者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限期改正,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处本人上一年收入30%以上80%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未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及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规定如实告之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9—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爆破、大型设备(构件)吊装、拆卸等危险作业以及在密闭空间作业未指定现场作业统一指挥人员和有现场作业经验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挥、管理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单位销售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或者未按照规定存储和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四十八条 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包括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对依法应当责令停产整顿、取缔或者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未责令停产整顿、取缔或者关闭的;
(三)对依法应当制止和处理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未予以制止和处理的;
(四)未履行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职责的;
(五)未依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立即组织救援、及时如实报告、严肃调查处理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条 对煤矿企业实施的行政处罚,由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0—
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实施关闭的行政处罚,依法报请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对煤矿企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请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11—
第三篇:辽宁省电力公司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会
辽宁省电力公司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会
8月27日下午,辽宁公司召开1至7月份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会,辽宁省电力公司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会。该公司总经理燕福龙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据介绍,1至7月份辽宁公司通过严格实施“四全”管理,深入开展“百问百查”、“反违章”等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同业对标中安全管理指标均获并列第一名,成功举行了全省联动应急演练。公司奥运保电工作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电监会和国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工作总结《辽宁省电力公司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会》。整个辽宁电网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
会议对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后四个月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开展输电线路走廊清理整顿工作,防止外力破坏;二是加强设备的维护,防止设备事故引发电网事故;三是加强设备的安装、验收质量的安全监督。加强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四全”管理,落实全过程安全监督,加强设备监造,提高调试质量,加强新投运设备交接试验和技术监督,实现零缺陷移交生产;四是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努力提高电源送出能力和电网输电能力,避免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加强对二次系统的安全监督工作,不定期地进行二次系统专项监督检查,防止二次系统引发电网事故。
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不断增强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的关系,认真履行安全责任制,加大安全费用的投入力度,深入基层和班组,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隐患,组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两票三制”,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危机意识,进一步搞好应急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加大管理力度,遏制外力破坏;全面检查特种车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认真;加强外包队伍入网作业管理。
辽宁公司副总经理刘劲松、王建群、工会主席张建生、副总工程师王芝茗、熊幼京出席会议,并对当前公司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后四个月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
该公司安监部、调通部、生产部、基建部、农电部在会上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专题发言。保卫部、综合产业部、电建分公司、信通公司等单位主任、副主任等参加了会议。(傅长儒
第四篇:辽宁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工程安全管理资料考试题
辽宁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工程安全管理资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后,__验收。A.由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 B.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C.由专门管理矿山企业的部门 D.由管理矿山企业的协管部门
2、《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__小时。A.1 B.2 C.3 D.4
3、OHSAS 18001的运行模式在__后进行管理评审。A.检查与纠正措施 B.评价
C.实施与运行 D.改进措施
4、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__。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电压在__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主要有:保护接地网、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连接导线与接地导线。A.127 B.72 C.36 D.24
6、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__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A.10 B.15 C.30 D.60
7、__的目的是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绩效基准。A.学习与培训 B.体系策划 C.文件编写 D.初始评审
8、__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A.接地 B.接零 C.绝缘
D.中性点直接接地
9、__适用于挖掘湿度小的黏性土及挖土深度小于3m的基坑支护。A.间断式水平支撑 B.断续式水平支撑 C.锚拉支撑
D.地下连续墙支护
10、行政处罚的目的是__。
A.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建设
B.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C.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D.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11、某单位采暖锅炉发生爆炸,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可能,一是炉膛爆炸Xl、二是超压爆炸x2、三是锅炉严重缺水突然加水爆炸X3。该起锅炉爆炸事故的结构函数是__。A.T=X1.X2.X1 B.T=X1+X2+X3 C.r= X1.X2+X3 D.r= X1+X2.X3
12、根据国标GB 14648—1993《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的规定,机上人员失踪39人时,属于__。A.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B.重大飞行事故 C.一般飞行事故 D.轻微飞行事故
13、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__项。A.18 B.19 C.20 D.21
14、检验检测机构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检验检测遵循__原则。A.真实、诚信 B.公正、公平C.公平、诚信 D.公正、合理
15、重大事故由__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A.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16、《矿山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企业工会发现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__。A.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B.无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C.可以强行提出解决的建议 D.继续工作
17、油浸式变压器所用油的闪点在__之间,属于可燃液体。A.100~135℃ B.135~160℃ C.160~195℃ D.195~220℃
18、__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A.分级响应 B.法制基础 C.保障制度 D.安全理念
19、下面没有应用危险指数方法的选项是__。A.危险度评价法 B.预先危险分析法 C.爆炸危险指数法
D.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 20、《职业病防治法》第17条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__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A.资格认证 B.安全认证 C.卫生认证 D.资质认证
21、采用__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 B.密闭 C.通风 D.吸附
2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和准备是__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A.文件审核 B.现场审核 C.纠正错误 D.监督审核
23、安全验收评价,需要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不久或补偿措施,以促进__。A.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B.本质安全的实现 C.降低事故风险 D.效益的提高
24、系统中包含许多能消除、预防、减弱初始事件影响的__。A.安全技术 B.安全功能 C.安全措施 D.安全提示
25、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总计5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__。A.限期改正,予以处罚 B.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C.限期清退,不予处罚 D.限期改正,适当处罚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事故应急救援具有__等特点。A.不确定性 B.间断性 C.突发性
D.后果易放大性 E.持续时间长
2、冲压作业的安全措施范围很广,包括__等。A.改进冲压作业方式 B.改进冲模结构
C.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D.实现隔离保护装置 E.冲压作业机械化装置
3、下列电源中可用做安全电源的是__。A.自耦变压器 B.分压器 C.蓄电池
D.安全隔离变压器 E.电力变压器
4、实现冲压机械安全保护的根本途径是__。
A.采用复合膜、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模具 B.提高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C.履行安全人机原则
D.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 E.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5、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在注册工作中,工作人员有下列__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A.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B.在工作中态度不好的
C.对发现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注册的 D.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注册的 E.工作中要求过于严格的
6、属于特种设备的有电梯、锅炉、压力容器、______等。A.厂内运输车辆 B.车床 C.起重机械 D.数控机床 E.配电设备
7、在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中,工作难度最大的是__。A.指挥部 B.综合组
C.技术分析组 D.管理调查组 E.善后处理组
8、厂内干道在进入厂区门口处和某些危险路段,需设置__。A.限速牌 B.指示牌 C.警示牌 D.红绿灯 E.停车牌
9、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是__。A.经验检查法 B.常规检查法 C.安全检查表法 D.仪器检查法 E.事故树分析法
10、职业病危害项日申报程序有__。A.用人单位安排职工进行上岗前的检查
B.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核实
C.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D.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E.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
11、注册安全工程师有__情形之一的,不予续期注册。A.无业绩考核证明
B.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C.在执业活动中弄虚作假的
D.受过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不满7年的 E.同时在两个(含两个)以上单位执业的
12、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__。A.人员伤亡 B.环境破坏 C.技术改进 D.财产损失 E.精神损失
13、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__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A.定期 B.不定期 C.巡视 D.旁站 E.专项
14、某单位储存有0.5t氰化氢化学品及150t的电石危险物质(氰化氢和电石的重大危险源临界量分别是1t和100t),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将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__。A.公安部门备案
B.负责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备案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D.消防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E.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5、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管理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有__。A.企业必须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B.烟花爆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C.配备专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D.厂区周边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E.企业要进行安全评价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B.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C.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D.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必每年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E.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的时间是相同的
17、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__和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A.检修装置 B.防护装置 C.工作装置 D.润滑系统 E.制动装置
18、依据《消防法》的规定,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违反消防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分别给予__的行政处罚。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D.开除 E.拘留
19、操作人员上下通行时,不得采用__的方式。A.随起吊模板上下 B.乘施工电梯
C.利用拉杆或支撑 D.攀登非规定通道 E.利用吊车臂架攀登
20、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的__等计划同时编制。A.生产 B.技术 C.财务 D.供销 E.项目
21、车间合理的机器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安全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有__。A.空间 B.照明
C.管、线布置 D.人员流动
E.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22、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__。A.负责调查 B.认定火灾原因 C.核定火灾损失
D.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E.提出处罚建议及隐患整改建议
23、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为实现管理评审的目标,管理评审应主要考虑的是__。
A.事故、事件和符合的调查结果 B.绩效测量和监测结果 C.审核活动的结果
D.生产经营单位内外部变化的影响 E.应急预案和演练的效果
2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包括__。A.现场消防安全 B.地下管线管理
C.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D.施工人员安全生产义务 E.安全防护用具管理
25、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后,有下列__情形的,由所在单位向注册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注册。
A.脱离全工作岗位连续满半年 B.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受行政处罚
D.严重违反职业道德
E.同时在两个以上法人单位执业
第五篇: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省安全生产监管局负责编制、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十一五”重要专项规划。该规划自实施以来,在强化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基础建设,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保障《规划》进一步有效实施,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依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刚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发改规划【2008】425号)精神,决定对其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开展中期评估是“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必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安全生产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使规划更大程度实施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积累经验、以资借鉴。
对《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遵循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进行。评估期为2007年1月—2008年6月。鉴于该规划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中期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报告作为评估结果的总 汇,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规划落实情况的评估;二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建议和措施。
一、规划落实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较好地完成了《规划》中期预定目标,为全面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安全生产指标
1.总体指标:2007年底,全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4.1,分别比2005年下降40.7%和30.2%,高于《规划》提出的比2005年下降35%和25%的目标。
2.重点行业和领域指标:
煤矿:2007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2,比《规划》提出的指标2.77低0.57;
非煤矿山:2007年非煤矿山事故死亡138人,比2005年上升21.1%;
危险化学品:2007年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18人,比2005年下降11.1%,高于《规划》提出的比2005下降10%的目标;
烟花爆竹:2007年烟花爆竹事故死亡4人,比2005年下降20.0%,高于《规划》提出的比2005下降10%的目标;
建筑施工: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117人,比2005年下降4.9%,低于《规划》提出的比2005下降10%的目标;
特种设备:2007年全省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1.35,比《规划》提出的指标0.8人高0.55人;
火灾:2007年火灾百万人死亡率2.4,比《规划》提出的指标4.2低1.8;
道路交通:2007年机动车万车死亡率6.38,比《规划》提出的指标10.0低3.62;
铁路交通(含路外):2007年铁路交通(含路外)事故死亡222人,比2005年下降51.1%,高于《规划》提出的比2005下降10%的目标;
民航飞行:2007年民航运输飞行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0,比《规划》提出的指标0.3低0.3;
水上交通:“十一五”前两年运输船舶重大事故率为67%,比“十五”期间重大事故率上升了109.4%;
农用机械:2007年农用机械事故死亡49人,比2005年下降26.9%,高于《规划》提出的比2005下降10%的目标。
渔业船舶:2007年万吨水产品死亡人数0.15人,比《规划》提出的指标0.8人低0.65人。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在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7年2月5日,省政府颁布实施了《辽宁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2007年11月30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了《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辽宁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列入了2008年立法计划,年底将由省政府颁布实施;《辽宁省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已完成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即将上报省法制办和省人大;根据国家《矿山安全法》修改进程,将适时修订《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执法队伍不断充实,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断加强。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省14个市、100个县(区、市)全部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省局组建了执法监察处,12个市、86个县(区、市)组建了执法队伍,1175个重点乡镇(街道)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部分行业主管部门补充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行业安全监管力量显著增强。
3.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督管理
煤矿: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加强煤矿瓦斯、自燃发火、煤尘、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十一五”期间,国家、省和企业 投入了21亿元,安排了460个煤矿安全生产改造项目,用于煤矿生产、通风系统及主要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改造,补充完善了瓦斯监测、抽放和防火系统,提升了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有效地预防了煤矿重特大事故;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两个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举办培训班94期,培训各类人员2.4万余人;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大排查,加大了煤矿监察力度,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煤矿300余家,圆满完成了煤矿关闭任务。
非煤矿山: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各市局和省直相关部门开展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1571家,规范了矿山开采秩序;组织开展了安全标准化活动。制定了《辽宁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企业考评办法》和《辽宁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企业考评工作细则》,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了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其中12家企业获得国家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616家获得了省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称号;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两年来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6378 个,撤销 223 个。
危险化学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设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程序、标准颁发许可证。目前,全省125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12720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取得经营许可证,依法关闭不合格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41家;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和隐患大排查。制发了《辽宁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实施方案》和《辽宁省化工、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了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范围、重点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据初步统计,仅去年全省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和化工、烟花爆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共发现各类事故隐患9515项,其中8431项已经整改完毕,投入整改资金1.22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烟花爆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完成了93家经营单位销售许可证审查和换发工作;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单位产品质量抽检工作,销毁了部分不合格产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秩序,依法关闭不合格生产企业2家,注销29家,其余30家,将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年底前全部退出。
民用爆破器材: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优化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制定了重组整合方案,组织召开了整合工作会议,引导企业在平等、自愿、互利条件下实现整合。经过优化重组,生产企业由原来的35家整合成9家,关闭16家;强化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督促指导企业建立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 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组织开展了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建档、申报工作,对生产、储存、运输、配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的地方采取重点监控,有效地预防了各类事故。
建筑施工:完善了建筑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先后颁布实施了《辽宁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辽宁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辽宁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辽宁省起重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建立了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了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活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合格率和施工现场优良率稳步提高。强化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了违法违规行为。
特种设备:强化了特种设备监管制度建设,提高了现场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两年来,培训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20万人左右,提高了公众特种设备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消除一般事故隐患2303个、重大事故隐患512个,处罚特种设备非法制造21起、非法安装108起、非法使用872起,确保了特别设备安全运行。
电力:积极开展隐患治理与排查工作。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组织企业开展了隐患治理排查工作,已排查出各类隐患6570项,整改4511项,其余已列入治理计划,挂牌督办,跟踪治理,有力地推动了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了电力突发 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组织部分电力企业和用户开展了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演练;大力推进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组织召开了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会议,完成了17家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工作。
消防安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省消防工作委员会,与市、县(区、市)、乡(镇)政府层层签订了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完善的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体系;积极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定了《全省推行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和12类单位场所建设标准,明确了“三规范”、“四完善”、“四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组织召开了全省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全省有5000余家单位实施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层次和水平;深入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为重点,实施不间断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有效减少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火灾事故;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紧紧抓住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五大阵地,利用春防、冬防、“六一”、寒暑假、119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广泛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
道路交通: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两年来,深入运输企业、学校、乡村,组织开展集中宣传8.9万余场次,提高了公民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两年来,查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552.6万次,全省道路交通行车秩序明显好转;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有7个县(市)达到优秀管理等级,16个县(市)达到先进管理等级,3个市被评为全国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成绩突出的100个县区。
铁路运输:强化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铁路运输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铁路运输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管理与监控,提高了铁路运输安全综合防范能力;加快了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安全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工程,无人监护道口改有人监护道口。两年来,新建平改立道口42处,无人监护道口改有人监护道口72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事故隐患超前防范。
民航飞行:完善了民用航空安全监管制度。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和《航空隐患监控实施办法》;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了安全管理由“局部到整体、个人到系统、事后到事前、开放到闭环”的转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按照民航总局统一部署,针对机场控制区秩序混乱、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薄弱、违规运输危险品、飞行冲突等问题,采取了跟踪监督、督促整改的办法,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了隐患监控档案,组织开展了隐患治理工作,其中大连机场投入750万元安装了飞行区安全防范系统,解决了机场围界高度不符合民航技术标准问 题。
水上交通:完善了法规体系建设,颁布实施了《辽宁省渡口渡船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水上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逐步建立了水上安全长效机制,促进了全省水上运输健康发展;强化了搜救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了水上交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了性能优良、具有水上快速救助能力应急救助船舶,提高了应急反应效能和水平。
农业机械:分解量化了农机安全指标,与14个市签订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建立了农机安全目标管理体系,落实了农机安全管理责任;配合省法制办完成了《辽宁省农用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起草、调研和征求意见;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重点检查了农机登记、检验、无证驾驶,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
渔业船舶:完善了渔业船舶安全监管制度。先后印发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对中小型渔船作业人数实行安全定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了渔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新建了培训基地,添臵了培训仪器、设备,每年培训职务船员1万余人、普通船员8000余人;强化了船编队生产组织形式。目前,已组织渔船编队生产2000余组,参与编队渔船20000余艘,提高了渔船防范海上事故和自救能力;加强了渔业船舶及其船用产品、渔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提高了渔业船舶安全保障能力。
4.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在省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下,投资2200万元购买了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原商学院7660平方米教学楼用于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业务用房,并申请了房屋整体装修改造资金915万元,用于房屋整体装修改造,满足中心工作需要。组建了省局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成了特种设备标准安全技术和化学危害分析与处理技术两个重点实验室建设。非矿山和职业危害两个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实验室将按照国家总局统一部署如期建设到位。
各市局、部分县(区、市)局组建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配备了相应人员和设备。全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有25个甲、乙级安全评价机构,3家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31家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满足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5.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建立了全省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组织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完成了4752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督促指导企业建立了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对重大危险源运行情况开展全过程动态监控,定期检测、评价重大危险源有关设施、设备,设臵安全警示标志,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高了事故防范和处臵能力。
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了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工作。投入10.2亿元,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消防等行业和领域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尾矿库、采空区、仓储区、公路危险路段、铁路道口、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治理。对尚未得到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予以公示,并按地区、行业领域进行分类,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明确工作分工、责任到人,限期治理完毕,彻底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要求制定隐患治理规划,做到责任、治理资金、保障措施、时限要求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6.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
向省财政厅申请了300万元建设资金,完成了省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两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两期工程共开发了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事故隐患管理、铁路道口管理、应急救援信息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职业危害信息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中介机构管理、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库、铁路道口GIS定位系统、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等15个模块。从系统投入运行情况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正组织制定三期工程建设方案,经沟通协调,省财政厅同意分两年追加850万元资金,建设网络平台子系统、指挥调度子系统、视频会 议子系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墙子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车通信系统等5个子模块。
7.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
强化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建设了2家一级培训机构、4家二级培训机构、25家3级培训机构,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共培训企业负责人39183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5101人、特种作业人员182059人、农民工147537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科技周”、安全普法、安全知识竞赛和创建安全社区等活动,有6个社区被命名为国家级安全社区。同时,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开办安全栏目,广泛普及安全知识。
8.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省、市和部分县(区、市)局组建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两家非煤矿山救护队和11家区域性煤矿救护队,配备了相应救援人员和设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
9.职业卫生
建立了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组织开展了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完成了8174户企业普查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我省职业危害现状;认真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强化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和验收工作,加大了职业危害源头治本力度;加强了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建设,全省有7个市局组建了职业卫生监管科(处)室,配备了相应工作人员和设备,给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创造了条件;组织开展了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加大了职业危害防治执法力度,重大职业危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10.安全科技
制发了《辽宁省安全生产科技“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科技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强了科技立项工作,有8项安全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3项安全科技项目被列入省、市政府科技发展计划,获得经费支持。完成了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了我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科技工作。大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重点在全省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推广了非煤露天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和HAN阻隔防爆技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指标完成进度与《规划》确定的指标还有差距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 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机动车万车死亡率等4项安全生产约束性指标提前两年实现了《规划》目标;重点行业和领域目标中,有 9项指标实现了《规划》目标,1项指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虽然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指标与《规划》设定的指标相比上升了109.4%,但实际每年发生事故总起数与“十五”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非煤矿山和特种设备2 项安全生产指标完成进度不够顺利,与《规划》确定的指标相比有一定差距,后两年面临较大压力。
2.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尚未完全适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需 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镇(街道)4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显著增强。但是,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县(区、市)、乡镇(街道)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不健全、经费不足、设施和设备落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与《规划》提出的“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到位” 还有差距,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和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监管需要。
3.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一是市局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受到建设资金制约,14个市局中只有沈阳和大连两市局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大连市局投入2800万元建设了市级安监 大厦和事故应急指挥平台,组建了集事故调查分析、培训教育、安全评价、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大连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其他市局仅组建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规划》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平衡。“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了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两期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期建设稳步推进。省级节点将按照国家总局部署安排如期建设到位。但是,省安全生产监管局与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内网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全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重点监控对象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数据库、调度与统计数据库等数据库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于受到建设条件和资金制约,目前尚未启动;三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全省现代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培训基地和100个县(区、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受到资金和人员配备制约,目前尚不具备启动条件,预计“十一五”期间无法如期完成。
三、措施和建议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抓实、抓好、抓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指标能如期实现。
2.要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领导讲话精神,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加强 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规划》实施的契机,彻底解决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不健全、经费不足、设施和设备落后的问题,确保《规划》提出的“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到位”能够如期实现。
3.要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加快推进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工作任务,实现规划确定目标的重要保证。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从安全生产工作大局出发,认清肩负的责任,履行承担的职责,按照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带动规划的全面落实。
4.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经验教训,特别是对部分安全生产指标和重点工程项目确定过程中对其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导致部分安全生产指标和项目无法如期实现的责任部门要认真总结,以资借鉴,给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积累经验。其中,对于确实能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尚不具备建设条件和资金的重点工程项目,应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可考虑纳入到“十二五”规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