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和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公路水路运输、公路建设与养护、客货运场站等)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许可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监督到位、奖惩严明、装备经费有保障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推广研究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者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五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监管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
(三)依法对本行业、本领域交通运输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交通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定期分析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1 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并定期向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伤统计等相关信息;(五)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
(六)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落实事故处理的有关决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以下各单位除履行以上职责外,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公路及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路标、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的科学设置、维护与管理,以及事故多发路段和桥梁的改造,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负责对公路建设施工、养护单位的安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对从事经营运输的企业、车辆、人员和汽车客运站、货运站、汽车维修行业、驾驶员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资质进行审查,并实施监督管理。
(三)航务海事管理机构。审查水运企业、船舶的安全资质,依法组织实施对营运船舶登记;负责监督航道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合理设置、维护与管理;负责港口安全生产、水运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四)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考核。
(五)交通运输部门所属其他单位安全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做好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第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部门负责安全工作,配备与安全工作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应有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交通工具等办公设备;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单位财务预算。
第七条
交通运输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 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要把分管工作同安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第八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联系企业制度,每季度到联系的县(市、区)、企业检查指导安全工作不少于一次。
第九条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
第十条
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例会应做到“四有”:有分管领导参加、有会议议题、有工作部署、有参加人员签名。
第十一条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安全检查主要内容为查管理、查制度、查落实、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
定期检查: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3~5个工作日;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2~3个工作日;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1~2个工作日。
重点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根据上级要求或视情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之前和期间组织安全检查。
第十二条
安全检查要有方案、有内容、有记录、有总结。检查中分析的安全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落实情况要跟踪检查。
第十三条
要督促企业开展经常性安全隐患排查,监督检查企业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具有行政审批职责的部门要严格审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
第十五条
实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逐级考核。安全工作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
对完成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及考核合格的单位要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
安全生产考核按《河南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考核标准》执行。考核实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为优秀,900分至800分为合格,80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六条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等安全活动,做到组织领导落实、活动方案具体、保障措施得力,活动效果明显。
第十七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重视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报送各种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包括:安全工作总结(春运、黄金周、重大活动、安全生产月、专项治理等)、事故报表、安全教育培训、典型材料、简报等。
第十八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并实行专人管理。安全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情况、安全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情况、安全会议情况、安全活动情况、安全奖惩情况、安全文件、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等资料。
第三章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责任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各级、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包括全体从业人员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下列责任:
(一)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
(四)依法为本单位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
(五)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抢险,配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不得擅离职守;
(八)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二十一条
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
(二)安全生产例会;
(三)安全生产奖惩;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
(五)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
(六)安全生产检查;
(七)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整改;
(八)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九)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十)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 道路运输危险品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一人。
其他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二人;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一名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 5 产管理人员。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决策;
(二)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三)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四)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六)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七)参与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发放、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八)参与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
(九)按规定上报并协助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四条
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制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客货运场站、渡口、码头、服务区在重点时段要加强巡查,确保安全。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质量标准。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安全生产 6 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客运船舶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企业要建立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车辆、船舶运行情况。
第二十七条
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应有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档案。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对调换工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第二十九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企业不得违章指挥或者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交通运输企业的从业人员,有权限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
第三十一条
交通运输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交通运输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方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五章
举报与奖励
第三十二条
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交通运输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要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人的举报。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受理举报时应将举报事项、时间、地点、可能存在的危害和举报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清楚。
第三十三条
群众举报的事项,要及时核实和处理,核实和处理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被举报单位要认真整改举报事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查处部门。
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在受理举报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第三十四条
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要严格保密,不得向被举报单位和社会泄露举报人情况。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单位或人员,由交通主管部门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举报范围包括:
(一)不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未取得相应资质资格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
(三)新建、改建、扩建交通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依法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
(四)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排上岗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的;
(五)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事故单位或者有关人员破坏、伪造事故现场,瞒报、谎报、拖延不报的;
(六)其他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
对举报的事项经调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奖励。
第三十七条
举报事项调查属实的,应及时通知举报人领取举报奖金。
举报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指定部门领取奖金;委托他人代领奖金,代领人应出示本人和举报者的有效证件。领取奖励的期限为一个月,逾期不领的,按无人领取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领取的,须出具相关证明。
对同一事项的举报只奖励一次,奖励对象为首先举报者。
第六章
事故报告与处理
第三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交通运输部门接到较大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用电话向上级报告,每一级的报告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后续书面报告。发生事故后不得瞒报、迟报、漏报和谎报。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第三十九条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有关人员应赶赴现场,调查事故情况,汲取事故教训,制定预防事故措施。
第四十条
要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汲取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查处事故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四十一条
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省厅将组织人员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所属行业管理机构)和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公路水路运输、公路建设与养护、客货运场站、港口码头、渡口等)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属地管理和落实“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管许可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监督到位、奖惩严明、装备经费有保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
第二章 交通运输部门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监管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依法对交通运输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交通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并定期向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等相关信息;
(四)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
(五)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落实事故处理的有关决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以下各单位除履行以上职责外,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公路及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路标、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的科学设置、维护与管理,以及事故多发路段和危桥的改造,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负责对公路建设施工、养护单位的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对从事经营运输的企业、车辆、人员和汽车客运站、货运站、汽车维修行业、驾驶员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资质进行审查,并实施监督管理。
(三)航务海事管理机构。审查水运企业、船舶的安全资质,依法组织实施对营运船舶登记;负责监督航道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合理设置、维护与管理;负责港口安全生产、水运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四)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考核。
(五)交通运输部门所属其他单位安全工作职责。做好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第五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督促各有关行业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部门负责安全工作,配备与安全工作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应有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交通工具等办公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及安全奖励经费纳入单位财务预算。
第七条 交通运输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分管领导要把分管工作同 2 安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第八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推广研究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者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例会应做到“五有”:有分管领导参加、有会议议题、有工作部署、有参加人员签名、有会议记录。
第十条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安全检查主要内容为查管理、查制度、查落实、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每次检查后要填写检查记录(格式见附件一)。
定期检查: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3~5个工作日;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2~3个工作日;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1~2个工作日。
重点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根据上级要求或视情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之前和期间组织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 安全检查要有方案、有内容、有记录、有总结。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格式见附件二),整改落实情况要跟踪检查。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部门对涉及企业的许可事项时,应当严格审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对不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许可。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建立安全工作考核制度,逐级考核。安全工作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
对完成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及考核合格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做到组织 3 领导落实、活动方案具体、保障措施得力,活动效果明显。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重视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报送各种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包括:重点时段(春运、黄金周、重大活动、安全生产月、专项行动等)工作总结、事故报告、典型材料、简报等。
第十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资料档案,并实行专人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工作会议记录、重要时段工作总结、安全检查记录、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项预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
第三章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各级、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包括全体从业人员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
(二)安全生产例会;
(三)安全生产奖惩;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
(五)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
(六)安全生产检查;
(七)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整改;
(八)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九)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十)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内容。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下列责任:
(一)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
(四)依法为本单位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
(五)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抢险,配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不得擅离职守;
(八)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二十条 道路水路旅客运输、危险品运输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一人。
汽车客运站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级客运站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三人;二级、三级客运站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二人;四级以下汽车客运站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二人;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一名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一条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鼓励采用安全统筹行业互助形式,提高企业安全工作和抗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二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本单 5 位安全生产决策;
(二)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三)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四)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六)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七)参与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发放、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八)参与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
(九)按规定上报并协助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制度。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重要时段,应当加强对客货运场站、渡口、码头、服务区、施工现场的巡查,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应有技术决策和指挥权,设备、设施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不得组织生产。
第二十五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质量标准。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交通运输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 6 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客运船舶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重型载货汽车应当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企业要建立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车辆、船舶运行情况。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企业班组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已在岗的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班组其他员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档案。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对调换工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第二十九条 道路水路客运企业应当严把驾驶员、船员的聘用关,严格审查驾驶员、船员的相关证件和驾驶经历,并与符合条件的驾驶员、船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交通运输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方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四章 举报与奖励
第三十一条 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交通运输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要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人的举报。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受理举报时应将举报事项、时间、地点、可能存在的危害和举报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清楚。
第三十二条 群众举报的事项,要及时核实和处理,核实和处理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被举报单位要认真整改举报事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查处部门。
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在受理举报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第三十三条 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要严格保密,不得向被举报单位和社会泄露举报人情况。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单位或人员,由交通主管部门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举报范围包括:
(一)不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未取得相应资质资格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
(三)新建、改建、扩建交通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依法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
(四)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排上岗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的;
(五)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事故单位或者有关人员破坏、伪造事故现场,瞒报、谎报、拖延不报的;
(六)其他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对举报的事项经调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奖励。
第三十六条
举报事项调查属实的,应及时通知举报人领取举报奖金。举报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指定部门领取奖金;委托他人代领奖金,代领人应出示本人和举报者的有效证件。领取奖励的期限为一个月,逾期不领的,按无人领取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领取的,须出具相关证明。
对同一事项的举报只奖励一次,奖励对象为首先举报者。
第五章 事故报告与处理
第三十七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8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单位所在地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交通运输部门接到较大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用电话向上级报告,每一级的报告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后续书面报告。发生事故后不得瞒报、迟报、漏报和谎报。
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第三十八条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有关人员应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并调查事故情况,汲取事故教训,制定预防事故措施。
第三十九条 发生事故企业应当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汲取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查处事故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四十条 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省厅将组织人员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对监管不到位、许可审查把关不严的人员将进行问责。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河南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通知
豫交安监〔2011〕12号
各省辖市交通运输局(委)、扩权县(市)交通局,厅直属各单位,交通投资集团:
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省厅制定了《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所属行业管理机构)和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公路水路运输、公路建设与养护、客货运场站、港口码头、渡口等)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属地管理和落实“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管许可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监督到位、奖惩严明、装备经费有保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第二章
交通运输部门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监管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依法对交通运输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交通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并定期向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等相关信息;
(四)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
(五)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落实事故处理的有关决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以下各单位除履行以上职责外,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公路及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路标、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的科学设置、维护与管理,以及事故多发路段和危桥的改造,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负责对公路建设施工、养护单位的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对从事经营运输的企业、车辆、人员和汽车客运站、货运站、汽车维修行业、驾驶员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资质进行审查,并实施监督管理。
(三)航务海事管理机构。审查水运企业、船舶的安全资质,依法组织实施对营运船舶登记;负责监督航道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合理设置、维护与管理;负责港口安全生产、水运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四)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考核。
(五)交通运输部门所属其他单位安全工作职责。做好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第五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督促各有关行业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部门负责安全工作,配备与安全工作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应有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交通工具等办公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及安全奖励经费纳入单位财务预算。
第七条 交通运输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分管领导要把分管工作同安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第八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推广研究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者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例会应做到“五有”:有分管领导参加、有会议议题、有工作部署、有参加人员签名、有会议记录。
第十条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安全检查主要内容为查管理、查制度、查落实、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每次检查后要填写检查记录(格式见附件一)。
定期检查: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3~5个工作日;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2~3个工作日;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次检查不低于1~2个工作日。
重点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根据上级要求或视情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之前和期间组织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 安全检查要有方案、有内容、有记录、有总结。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格式见附件二),整改落实情况要跟踪检查。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部门对涉及企业的许可事项时,应当严格审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对不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许可。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建立安全工作考核制度,逐级考核。安全工作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
对完成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及考核合格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做到组织领导落实、活动方案具体、保障措施得力,活动效果明显。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重视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报送各种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包括:重点时段(春运、黄金周、重大活动、安全生产月、专项行动等)工作总结、事故报告、典型材料、简报等。
第十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资料档案,并实行专人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工作会议记录、重要时段工作总结、安全检查记录、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项预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第三章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各级、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包括全体从业人员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
(二)安全生产例会;
(三)安全生产奖惩;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
(五)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
(六)安全生产检查;
(七)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整改;
(八)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九)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十)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内容。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下列责任:
(一)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
(四)依法为本单位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
(五)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抢险,配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不得擅离职守;
(八)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二十条 道路水路旅客运输、危险品运输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一人。
汽车客运站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级客运站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三人;二级、三级客运站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二人;四级以下汽车客运站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二人;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一名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一条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鼓励采用安全统筹行业互助形式,提高企业安全工作和抗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二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决策;
(二)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三)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四)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
(六)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七)参与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发放、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八)参与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
(九)按规定上报并协助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制度。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重要时段,应当加强对客货运场站、渡口、码头、服务区、施工现场的巡查,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应有技术决策和指挥权,设备、设施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不得组织生产。
第二十五条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质量标准。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交通运输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客运船舶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重型载货汽车应当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企业要建立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车辆、船舶运行情况。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企业班组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已在岗的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班组其他员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档案。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对调换工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九条 道路水路客运企业应当严把驾驶员、船员的聘用关,严格审查驾驶员、船员的相关证件和驾驶经历,并与符合条件的驾驶员、船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交通运输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方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第四章
举报与奖励
第三十一条 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交通运输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要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人的举报。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受理举报时应将举报事项、时间、地点、可能存在的危害和举报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清楚。
第三十二条 群众举报的事项,要及时核实和处理,核实和处理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被举报单位要认真整改举报事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查处部门。
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在受理举报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三十三条 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要严格保密,不得向被举报单位和社会泄露举报人情况。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单位或人员,由交通主管部门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举报范围包括:
(一)不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未取得相应资质资格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
(三)新建、改建、扩建交通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依法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
(四)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排上岗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的;
(五)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事故单位或者有关人员破坏、伪造事故现场,瞒报、谎报、拖延不报的;
(六)其他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对举报的事项经调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奖励。
第三十六条 举报事项调查属实的,应及时通知举报人领取举报奖金。
举报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指定部门领取奖金;委托他人代领奖金,代领人应出示本人和举报者的有效证件。领取奖励的期限为一个月,逾期不领的,按无人领取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领取的,须出具相关证明。
对同一事项的举报只奖励一次,奖励对象为首先举报者。第五章
事故报告与处理
第三十七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单位所在地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交通运输部门接到较大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用电话向上级报告,每一级的报告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后续书面报告。发生事故后不得瞒报、迟报、漏报和谎报。
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第三十八条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有关人员应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并调查事故情况,汲取事故教训,制定预防事故措施。
第三十九条 发生事故企业应当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汲取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查处事故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四十条 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省厅将组织人员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对监管不到位、许可审查把关不严的人员将进行问责。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河南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2015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一、总则
1、为全面贯彻《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指令、文件精神等,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司属各项目部及其在岗职工。
3、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线,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秩序;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规范领导干部安全履职行为,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和现场管理水平,为公司强基拓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4、司属各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兑现,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1、根据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状况,制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总体目标。
2、将安全生产经营总体目标逐级分解,落实责任。
3、总经理对安全生产经营目标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负管理责任。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部安全生产经营、安全目标全面责任,生产(安全)副经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4、全公司上下加强安全教育,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以及奖励,在工作中失职造成安全事故者给予严格考核及处罚。
三、安全办公会制度
1、由总经理主持(项目部安全办公会由项目部经理主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副总会计师以及安全生产部、经营管理部、党群部、财务部、党政办公室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2、安全办公会的任务: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规定、指示及集团公司总经理安全办公会纪要、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安全办公会纪要等,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意见,检查上月安全办公会安排事项落实情况,总结上月安全工作情况,部署当月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及安全管控重点,研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安全工作中人、财、物等问题,讨论决定安全生产奖的发放、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事宜。
3、每次安全办公会议,由安全生产部做好记录,形成会议纪要,由总经理签发后下发到有关单位执行。项目部安全办公会纪要报安全生产技术部备案。
四、安全质量奖惩规定
1、奖惩原则: 好中选优,奖优罚劣。
2、奖励:
①对采取果断措施,给予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500-5000元的嘉奖。
②公司实现安全年,根据公司效益情况,经公司研究发放安全效益奖。
3、处罚:
在公司日常安全监督检查中,对项目部的生产场所每发现一条主要隐患,罚款1000元,每发现一条重大隐患,罚款5000元,同时分别给予项目部负责人100元、500元的罚款。特别重大隐患,如井下电气设备失爆、积尘超标、通风设施不完好等,罚款10000元,并给予项目部负责人1000元处罚。
4、各项目部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月度内单个职工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一般处罚合计总额不应超过2000元。
5、安全质量奖励基金管理 ①安全管理基金来源:
a、依公司产值按一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管理基金; b、集团公司的各类嘉奖; c、公司的各类罚款; d、公司特批的安全奖励;
以上资金来源建立单独台帐,专款专用。
②安全奖励的发放程序:由安全生产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提出方案,报公司研究审批后发放。
五、事故处理制度
1、生产场所发生事故时,现场施工负责人或最先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事故性质、工伤情况等内容向项目部值班人员汇报,并保护好现场。项目部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向项目部负责人汇报。
事故报告的时限:自工伤事故、生产事故发生之时起,1小时内,向公司调度室报告,2小时内,由项目部负责人上报事故的基本情况,即:伤者信息、伤情、事故原因;8小时内形成事故报告,即: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等(生产事故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上报)。
2、重伤、二级非伤亡及以上事故报告程序:发生重伤、二级非伤亡及以上事故时,项目部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汇报,项目部负责人在接到二级非伤亡及以上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甲方和公司总部报告;同时,需向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局汇报的,应立即汇报。
3、事故座谈程序:
①轻伤事故和三级生产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调查处理,形成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上报安全生产部审查备案。
②重伤、二级非伤亡及以上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处理,项目部协助。③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座谈分析,对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座谈分析,讨论制订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要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④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4、事故处理:
①项目部每发生工亡一人的,扣减当月应提工资总额的5%~15%。每发生重伤1 人的,扣减当月应提工资总额的3%,当月发生重伤2 人及以上的,最多扣减应提工资总额的6%。每发生轻伤1 人的,扣减当月应提工资总额的1%,当月发生轻伤2 人及以上的,最多扣减应提工资总额的2%。另对相关责任人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因工死亡1 起1 人的,除对直接责任人追查处理外,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写出书面检查,并罚款5000 元,安全副经理、跟班干部各罚款5000 元;责任区队负责人罚款10000元,并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因工重伤1 起1 人的,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安全副经理及带班干部各罚款2000 元,责任区队负责人罚款4000 元;因重伤1 起2 人及以上的,按工亡考核,并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因工轻伤1 起1 人的,给予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安全副经理、带班干部各罚款500 元,给予责任区队负责人罚款1000元;因轻伤1 起2 人及以上的,按重伤考核,并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②瞒报重伤事故一起,经查实的,给予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及安全副经理各罚款5000 元;瞒报轻伤事故一起,经查实的,给予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及安全副经理各罚款1000 元,并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③对项目部管理副职,按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的80%处罚,并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其他管理人员按其职责,参照以上条款分别给予相应处罚。
④一级、二级、三级生产事故分别参照工亡、重伤、轻伤处罚条款处理。⑤以上处罚累计考核。
六、职工安全教育制度
1、安全教育活动:
①各项目部按照自身情况,每周确定一天为安全教育活动日。②安全教育活动要有组织、有规划、有内容、有效果。
③安全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对职工安全思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典型事故案例、公司及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文件等进行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④安全教育活动由项目部负责人或区队长主持,活动要备课、到会人员签字,有记录可查。
⑤区队由项目部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教育活动情况,公司采用巡查和大检查的方式检查安全教育活动情况。项目部检查不按规定活动的罚工区区长100元/次;公司检查时,不按规定活动的,给予项目部经理、书记各罚款200元/次,给予责任人罚款100元/次。
⑥所有的干部职工都必须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对无故不参加的罚款20元/次。
2、班前安全教育制度
①各班次至少提前三十分钟,组织召开班前会,并进行班前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不得低于10分钟。
②班前会由值班干部主持,本班次带班干部、工人必须全部参加。对不参加班前会的人员,严禁入井工作。
③带班干部在班前会上传达上级的指示、规程措施等,布置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④带班干部要做好班前会记录,无记录视为未召开班前会。
⑤未按规定组织班前会的,每次给予项目部经理、书记各罚款100元,副职、技术主管各罚款80元。
七、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1、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组织。项目部每旬至少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由项目部负责人负责。
2、基层区队由行政主管组织本单位管理人员对本单位所辖范围进行自查自纠,查出的问题要现场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公司汇报。
3、班组长要在每班开工前,对工作地点的人、机、物、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处理隐患,确认已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方可开工生产。对当班查出的隐患,现场不能整改的,必须及时向项目部及单位汇报,并做好交班工作,同时,做好现场记录,填写好班隐患排查表。
4、班组长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下井,对途经路线检查内容必须按下列内容向项目部汇报,并作为下井考勤及考核的依据,项目部值班人员必
须对汇报内容认真做好记录,汇报内容如下:
①生产环境状况:生产作业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相关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和正常使用。
②路道生产系统:包括通防、生产、设备、运输等生产系统是否完好。③人员情况:排查人员出勤情况,职工是否持证上岗,分工是否科学合理,符合规程、措施要求。
④物料情况:使用工具是否完好,材料是否齐全合格。
5、现场查出的问题,能现场整改的立即责令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间,检查情况要认真做好记录,详细、准确的描述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检查情况应及时通知基层区队值班干部、现场带班干部及兼职安全员。
6、项目部应将安全检查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备查,每天的检查、复查情况必须存档备查。
7、发现未组织安全检查的,缺一次给予项目部经理、书记各罚款500元,副职、技术主管各罚款400元,累计考核。
八、度信息管理规定
1、项目部必须建立网络、电话、传真等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做到随时与公司保持网络、传真、电话联系,保证联系畅通,并通过网络平台将有关资料和数据传输到公司安全生产部。
2、各项目部每天14-16时,由项目部负责人向公司安全生产部汇报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项目部负责人外出或不能及时汇报时,必须指定专人代其汇报,并将汇报内容做好记录备查。对迟报、误报、瞒报或不报以及没有汇报内容记录的,给予项目部负责人每次罚款100元,副职、技术主管各罚款80元,累计考核,造成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每月23日前,项目部必须以书面或电子档的形式向安全生产部汇报本月的安全生产情况,下月的安全生产工作打算和安全工作重点以及需公司总部协调解决的问题,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职工队伍稳定情况等,对项目部开发、重点工程必须每天汇报其进度。
4、设立职工信息站:所有员工均有向公司反映问题、情况的权利和义
务,可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等形式直接向公司反映。电话:0516-82369917,电子邮箱:xzkyscb@163.com。
九、现场交接班制度
1、项目部必须建立现场交接班制度。
2、区队长、班长、放炮员、瓦检员及其他所有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井下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在班前会上接受生产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后及时入井接班,交班人必须留工作现场等待接班人接班,交待好工作面的情况后方准离开,并填写交接班记录备查。
3、交接班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交接班,必须做到工作面情况交待不清不交接、安全隐患处理不清不交接、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交接、工作安排不到位不交接。
4、对于井下交接班,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并督促执行,发现有人不按规定交接班的,要按制度严肃处理。
5、对未进行交接班的,从严处罚。
6、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接班人员可以拒绝接班,上报给主管领导或值班人员处理。
7、交接班要做到“交接班手拉手,你不来我不走”,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实处,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十、附则
1、本规定未尽事宜,由公司办公会研究决定。
2、本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主管部门属安全生产技术部,解释权属徐州矿业有限公司。
3、本规定适用于司属各单位,各单位必须根据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报公司审查后执行。
第五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第三条 各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建立、运行、保持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 各单位应切实保障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权利,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环境,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工具。员工应履行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义务,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落实岗位责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条 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各单位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 各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职业健康等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任组长,其他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审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
(二)监督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组织、协调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协调重大隐患整改;
(四)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安全生产信息交流和典型经验推广,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五)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汇总和上报工作,通报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
(六)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审查验收工作;
(七)审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决定表彰事宜;
(八)讨论决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第九条 各单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提出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建议;
(二)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并组织实施;
(四)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五)督促、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制定与实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七)掌握安全生产动态,通报安全信息,遇重大问题,及时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
(八)负责各类事故的报告以及员工伤亡、火灾、交通事故报表的汇总上报;
(九)完成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第十条 职工的安全职责。
(一)职工必须履行安全职责,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正确使用生产设备、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
(二)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反对冒险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漠视职工安全健康的领导者,有权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设置相对独立的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第十二条 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调动。因工作需要变动岗位,应先征得上级安全部门同意。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制定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覆盖本企业所有组织和人员,做到“一职一责,一岗一责”。
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简练、实用,符合岗位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五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和部门必须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奖惩。
第四章 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采取各种途径,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未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 各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十九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临时雇用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以及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并记录备案。
第二十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进行复审。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使用新设备前,要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和操作。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要加强安全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 安全措施与保障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的机械电气设备应当符合以下安全生产规定:
(一)机械、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和改造,必须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禁止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超期限和带故障运行。
(二)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和电气线路绝缘必须良好,并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三)潮湿和产生粉尘、蒸汽、腐蚀性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当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
(四)作业场所需用临时性的电气线路,应当由电气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铺设和使用,使用完毕,应当及时拆除。
(五)各种机械的外露传动、转动和施压等部位,应当有安全防护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
(六)机械设备的检修、故障排除、清理等作业,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停机并切断电源,悬挂警示标志。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场所应当符合以下安全生产规定:
(一)作业场所保持整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码放稳固,废料废物及时清除。
(二)作业区过道畅通、平坦;拐弯、交叉口和险要作业地段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志。管、线、栈桥的架设和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三)生产需要的坑、口、壕、池必须加盖或者设置围栏。施工挖掘的坑、沟应当设置护栏,在夜间和能见度差的天气应当设置警示灯。
(四)在架空输电线路下,禁止起重机械作业;在架空输电线路两侧起重吊装或者从事其他作业的,必须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采取防止触电措施。
(五)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设施的布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便于从业人员安全操作。
(六)禁止使用屋架或者屋面梁作为起重梁架。
(七)在空气不畅、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可能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的房屋、洞室、井坑、管道、容器等场所进行作业,应当采取检测、通风、排气、专人监护等防护措施,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具。
(八)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第二十五条 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以下安全生产规定:
(一)设备、设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保持完好,防止泄漏。
(二)禁止穿戴和使用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鞋帽和工具。
(三)易爆作业场所应当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设施。
(四)易燃易爆的场所、设备、设施应当装设仪表信号、超限报警、防爆泄压、保险控制以及防静电等安全监控系统,并保证其灵敏可靠。
(五)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动火批准制度。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施工应当符合以下安全生产规定:
(一)工程施工前,必须对现场环境和地下设施进行勘察,按照施工程序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多个单位在同一现场施工时,由总包单位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实施。
(二)建筑工程的各类预留口,必须用栏杆、盖板等加以防护。
(三)吊装作业应当划定危险区域,明确指挥人员和指挥信号。
(四)拆除和改建工程必须对建筑物现状进行勘察鉴定,制定拆、改方案,并有专人指挥。
(五)基坑、涵洞、深井等土石方工程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定,设置安全边坡或者护壁支架;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式。
(六)建筑施工工程必须按规定架设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网。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该项目概算。
第二十八条 重大建设项目或者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性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竣工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以下统称危险物品),以及导致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较多、易燃易爆特种设备较多等事故风险,还有机械伤害、触电、高空坠落、中毒等。若管理不善,就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各单位要针对上述特点,积极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依法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条 各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存放场所、易燃易爆特种设备以及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物品使用和存放场所,应安装安全防护监测报警技术措施。
第三十二条 安全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各单位必须对设备安全装置及电器线路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处于良好状态。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应按规定对在役生产装置、重要和特种设备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和评估,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改造、修理等,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使特种设备带病运行。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易燃易爆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三十六条 需进行水上、海上和空中作业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 各单位进行爆破、吊装和高空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以及在设备改造、电器安装等维修工作时,要确保遵守操作规程和落实安全措施。
第三十九条 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第四十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安装、环保项目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四十二条 各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四十三条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企业负责人接到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报告,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各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四十五条 各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对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各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