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

时间:2019-05-14 22: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

第一篇: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

本科学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2013级 环境科学 白杨 20133250 邹金龙

2015年 6月18日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摘要: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生态环境健康、良性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研究进展、监测评价模型及农业政策和经济等控制措施,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的现状,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策略、法律法规、政策和农业管理体系。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监测评估、技术支撑、行政管理和资金保障五大体系,这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

关键词: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源头控制,途径控制,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前言

水是地球和人类的生命之源,水污染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全球范围内,30%~50%的地球表面已受面源污染的影响,全世界内不同程度退化的12亿hm2耕地中,约12%是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多年以来,环境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农业生产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田间地表径流中的盐分、养分、农药、病原体及其它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和水生物,危害饮用水安全,损害人畜健康,影响经济发展。本文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体系,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监测、评估、法律法规、政策、控制措施等内容,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第一章 面源污染

1.1面源污染的定义

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定义很多,其中有3个定义很科学,下面分别从法律、环境和分类等角度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阐述。

1.1.1法规定义

农业面源污染是必须进行合理规范的,却是国家法律允许的。它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存在是法律许可的,不可能进行根除和禁止,但农业面源污染却是对人类生态环境有害的,必须进行规范和控制,把环境风险降到最小。这体现了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客观性,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存在而客观存在的。该定义不仅科学地描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法律含义,还明确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政策,显然不同于点源污段为主。

1.1.2分类定义

凡是通过特定的、连续的管网进行集中收集、统一排放的污染,称之为点源污染,反之,称为面源污染。也就是说,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水及地下水,称之为农业面源污染。这种定义明确指出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的分类依据,即污染源输移途径和环境受体的不同。点源污染具有特定的排污管道、排污地点和环境受体,末端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点源污染问题。但是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具有污染源的多样性、输移途径的非特定性、排放地点的地域性的特点,这些都决定我们无法将农业面源污染源进行集中收集、统一排放,末端控制措施也就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源头控制和途径控制就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首要举措。

1.1.3环境定义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经过地表径流、淋溶、渗漏等方式,从非特定区域进入受纳水体,形成的水环境问题。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其环境受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体是受纳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又分为淡水和海水,其中淡水的一般江、河、湖等地表径流。其次,农业面源污染源大多本身是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等)和可再生、再利用的农业资源(秸秆、粪便等),在农区内是可用的投入品,只有进入水环境时,造成水污染时,它们才是污染源,这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途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农业面源污染的“非特定区域”体现了污染量大面广、扩散性的特点。同时也意味着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简单的点位监测和评价并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农业面源污染的真实状况。因为在农业面源污染形成过程中,受到土壤类型、农业生产方式、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径流特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

1.2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

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打破了传统的农业部门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农业系统“高投入、高产出、高废物”的“三高”生产模式,导致大量废物产生,它们和过量投入一起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四类:①农田化肥污染。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业发展对化学品的依赖性还很大,农业产量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靠化肥等化学物品取得的。200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到了4 766.2万t,占全世界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化肥施用强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施用量过高,再加上施用结构不合理,加剧了日益严重的地表水富营养化趋势,还导致了地下水硝酸盐超标。②畜禽养殖污染。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但同时畜禽粪尿排泄量日益增多,2005年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倍,预计2015年达到60亿t。③农田固体废物污染。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生产量约为7亿t,而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还不足15%。农作物秸秆四处堆放现象非常普遍,更有甚者将堆放于沿河沿湖岸,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渗滤液排入水体,从而形成更直接、危害更大的面源污染。④农村生活污染。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并且居住分散,农村生活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和人粪尿流失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日益显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滇池、太湖和巢湖等淡水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敲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警钟。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进行分类监测和控制,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纳入国家“绿色支出”,坚持“源头控制”和“途径控制”的策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从生产源上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因此,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问题上,需要从农业面源产生、发生和发展的源头和过程着手,同时兼顾农业经济效益以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第二章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受到降雨影响,具有间歇性。污染强度受发生地点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异性。旱季径流少、雨季径流大,污水都无法集中收集处理,这些都决定了末端控制技术很难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只是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的发生机制,对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实行分类监测与控制达成了一致共识。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农田面源、畜禽养殖面源、农村生活面源、矿山面源等,不同类型面源污染形成机制不同,也需采用不同的控制技术和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分为政 策措施、农业措施和经济措施3大类。

2.1农业措施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一般采用源头控制和途径控制对策。首先,科学配置农业资源,规范农业行政管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新技术,整体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和生产废弃物产生。核心措施是研究和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替代原有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自愿或政府奖惩措施,推动农民采用新的替代技术,在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流域等农业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减少农田、畜禽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的流失。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欧盟的“良性畜禽养殖措施”、中国的平衡施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措施都属于源头控制措施。其次,完善农区水利设施,健全农区水土保持系统,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区植物缓冲带和生态湿地,减少农区水土流失,截留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削减废弃物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进入受纳水体。我国的生态果园、清洁小流域、乡村清洁工程、水土保护工程等都属于途径控制措施。

2.2政策措施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是涉及多地域、多部门、多学科的环境问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政府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法律法规体系,是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基础。在美国,控制地表水农业面源污染的法律有《清洁水法》、《海岸管理条例》《安全饮用水法》;控制地下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法律有《资源保护和可再生法》、《环境风险、赔偿和责任综合法》、《农药使用联邦法》。同时,各州颁布了很多相关的地方法规。在欧盟,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法律法规有《饮用水导则》和《农业环境条例》。

我国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专项立法,目前还是空白。但全国有22个省(市)出台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相关的地方法规,个别省份正在着手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促进办法》专项法规,这都将为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2.3经济措施

点源污染的控制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总量控制。但对面源污染控制经济措施分两大类。一类是奖励性经济措施,坚持“绿箱政策”,把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纳入政府的“绿色支出”。美国和欧盟部分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限定性农业生产措施和最佳管理措施的农场或农户进行财政补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类就是惩罚性经济措施,还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通过税收、排污费等经济杠杆控制农区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排放。荷兰通过对超量使用有机肥的农场收取排污费,瑞典通过农药使用税来减少农药的使用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国内,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还没有明确的经济措施,然而近年来,国家筹集大量的资金,推广普及农村户用沼气、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和平衡施肥等,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级的资金补偿。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的命运。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还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实施“绿箱政策”,把农业面源污染纳入国家的“绿色支出”,对农业生产进行生态补偿,提升农业生产力,不仅可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还可以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的日益显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滇池、太湖和巢湖等淡水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敲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警钟。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进行分类监测和控制,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纳入国家“绿色支出”,坚持“源头控制”和“途径控制”的策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从生产源上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这不仅顺应我国的国情,也符合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特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我们须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五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法律法规体系,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二是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体系,有章可循,科学评价;三是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管理体系,有人专管,真抓实干;四是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有技术可用,创新技术;五是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资金保障体系,有钱可投,保证工作开展。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兆良,David Norse,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 2003 年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4,7:3-17.[3] 杨林章、胡正义。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思路和技术[C]//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主办,1-7,2007 年 11 月 12-16日,南京。

[4] Van de Graf f A A,Kuenen J G.Anaerobic oxidation o f ammonium is a bio logically mediated process[J].Appl.Environ.Microbiol.1995.61(4):1246-1251.[5 夏立忠,杨林章,吴春加,等。太湖地区典型小城镇降雨径流 N、P 负荷空间分布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3):267-270。

Xia Lizhong, Yang Linzhang, Wu Chunjia, et al.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ads in runoff in a representative town in tailake region[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03,22(3):267-27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II。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26-1103。.[7] 杨林章,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863 项目“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第二子课题“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编号 2002AA601012)技术报告[Z],2005。

[8]朱兆良,诺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Zhu Zhaoliang,Norse,Sun Bo.AlleviatingStrategie of Agricultur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6.] [9]陈敏鹏,陈吉宁,等.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J].中国环境科学。2006,(6):751-755。[Chen Minpeng,ChenJining,et al.Inventory Analysi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Agricultural and Rural Pollution.[J]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6):751-755.] [10]赖斯芸,杜鹏飞,陈吉宁.基于单元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自然科学版,2004,44(9):1184-1187。[Lai Siyun,Du Pengfei,Chen Jining.Evaluation of Non-point SourcePollution Based on Unit Analysis[J],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44(9):1184-1187.]

第二篇: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控制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控制措施

摘 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该文分析了农业面源的成因,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92-03

The Cause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Su Junmei1 et al.(1Shenzhen Machinery Institut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Xi'an Company,Xi'an 710075,China)

Abstract:At present,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is the important pollution source of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it becomes the bottleneck of moderniz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control of non-point pollution in agricul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he essay,the reason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as illustrated,and suggestions for controlling non-point pollution in agriculture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Non-point Pollution;Controlling measure;Environment

前言

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面源。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点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因,对污染控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工业点源上。然而人们在长期对点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水环境质量状况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由此开始认识到面源污染的严重性[1]。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点源污染而提出的,主要指由农药、化肥、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是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环境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3],但与点源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相比,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研究还相当有限。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广泛,农业土壤类型、气候、管理措施和地形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污染负荷。降雨径流是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的主要驱动力,是面源污染负荷产生的动力和输移载体,下垫面地表污染物质类型及其积累数量是面源污染的物质基础[1]。中国农业整体上的科技水平不高,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2010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农业面源污染已超过点源污染,成为中国水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类。

2.1 农用化学品的滥用 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大量的化肥、农药被使用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然而我国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总体偏低。据统计,我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高达400kg,远高于发达国家每hm2播种面积施肥量225kg的环境安全上限[4]。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氮肥利用率为28.3%、28.2%和26.1%,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40%~60%的水平[5];中国农药年产量50万t,居世界第2位,年农药施用量在23万t左右,平均施用量2.33kg/hm2[6],而且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施用,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过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农作物低效率利用后,大量氮、磷养分在土壤中盈余并以各种形式流失到环境中,导致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2.2 禽畜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禽畜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禽畜养殖粪便和冲洗粪便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养殖废弃物防治和管理技术相对滞后,畜禽粪便及冲洗污水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携带了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源微生物和大量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周边土壤、空气,流向江河湖泊,导致了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据调查,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约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2.4倍,其中畜禽粪便COD排放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COD排放量之和[7]。2015年,国务院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推进农村污染防治的首要内容,纳入全国水环境污染防治计划,但是畜禽养殖污染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缺乏适合地区特点的实用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模式等,防治形势仍然严峻[8]。

2.3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 农业生产垃圾主要有残留农膜和农作物秸秆。近年来,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有近1/2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4]。由于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膜为不可降解地膜,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逐年积累,会污染土壤和水生态环境。据统计,2012年农村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t/a,所有行政村中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约占26%,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的约占10%[9]。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大部分尚未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农户随意堆放或倾倒于河道两侧,不仅占去了大片耕地,也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危害到农村生态安全。

2.4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既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载体和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10]。过度垦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还会造成河道、湖泊的淤塞。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带来的径流和泥沙本身就是一种面源污染物,其携带有机物、重金属、磷酸盐、氮等污染物,会给受纳水体水质带来严重影响[11]。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当地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近些年来,化肥、农药施用量及畜禽养殖的急剧增加,导致水土流失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0]。

2.5 污水灌溉污染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严重缺水,推广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行农业灌溉,长期的污水灌溉不仅会使土壤里的污染物不再被降解,而且不断积累,在下雨或灌溉时直接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土壤、农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已有研究表明:某些长期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增加,地下水硝酸盐、生物致病体增加,特别是部分污灌区深层地下水有机物含量高达60 种,带有致癌作用的有机物达数十种之多[12],给当地的土壤和水生态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3.1 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建议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成因,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让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对社会危害性和污染防治的重要性,逐步树立起农业资源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3.2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发展有机农业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其遵循自然和生态平衡规律,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和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采取作物秸秆、畜禽粪肥、绿肥和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符合国家关于污染控制与生态环保并重的环保战略要求,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根本措施。

3.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对中国的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其污染控制主要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来完成,一是对污染源系统的控制。通过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等表土稳定化措施或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等生物措施来减少污染源系统的通量[11]。二是对污染物运移途径和过程的控制。通过降低地面坡度,以渠道化手段分散径流或降低流速,减弱径流的侵蚀力,从而减少雨水在地面溢流的数量[3]。如拦沙坝、山塘、梯田等工程设施。

3.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我国自然生态条件复杂,面源污染类型多样,关于污染源和污染通量的研究较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土壤侵蚀、地表溶质溶出和土壤溶质渗漏4个过程组成[13],其产生、迁移过程和机制也非常复杂。模型化是我国面源污染研究的主要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建立了一些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经验统计模型,通过受纳水体水质分析计算汇水区农业面源污染输出量,目前已对三峡库区、西湖流域、千岛湖流域和汉江流域等进行了模型研究[13],然而由于各个区域的独特性和适用性,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建立特定的面源污染理论和控制理论。另外,在研究农业面源对地表水影响的同时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3.5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我国作为农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却明显滞后。建议加快农药化肥管理条例修订,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激励政策以鼓励和引导增施新型高效肥料,推广节肥增效技术,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等的奖励扶持政策[13];逐步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农药施用监管制度,引导和处罚相结合的施肥管理制度等[14]。

3.6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环保和农业产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绿色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施新型高效肥料,减少化肥的施用;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高产、抗病、固氮的农作物,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选用抗病虫农作物或通过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肥料等多渠道综合利用技术;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等。

参考文献

[1]柴世伟,裴晓梅,张亚雷,等.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192-195.[2]易志刚.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89-7590.[3]陶春,高明,徐畅,等.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土壤,2010,42(3):336-343.[4]王艳萍,高吉喜.有机农业生产在农业自身污染防治中的作用[C].//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388-390.[5]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6]李贵宝,王东胜,周怀东,等.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及其恶化成因[C].//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 集.2002:57-61.[7]张娥.浅谈甘肃农村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J].甘肃科技,2005,21(7):20-21,99.[8]盛瑜,周虹妤,史伯春,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6,52(6):68-70.[9]于锋,王淑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6):136-138.[10]胡宏祥,马友华.水土流失及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408-412.[11]莫明浩,方少文,涂安国,等.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防控研究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2012,(6):32-34.[12]韩学馨,郭秋卯,高森,等.探究工业污水灌溉影响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6,(3):91.[13]张伟天,王宝贞.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新思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0):33-35.[14]郭鸿鹏,徐北春,刘春霞,等.农药化肥规制:美国经验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5,43(21):64-69.(责编:徐焕斗)

第三篇:面源污染综述

我国面源污染的防治及治理情况

摘要:我国的面源污染一般分为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尤其是农业面源方面对我国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污染物来源、污染物种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治理污染的对策。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污染、集约化养殖污染、农田秸秆无序利用污染、农膜污染等方面阐述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从污染物的危害以及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等方面阐述城市面源污染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包括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方面的控制对策。关键词:面源污染;污染现状;污染防治;污染治理

点源及面源是地表水体污染的两大来源[l]。面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人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引起的水体污染[2]。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在于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水源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薄膜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钾的损失,以及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等。由于其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疏于治理,已给农业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亮起了红灯。城市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于城市地表雨水径流引起的水体污染,随着对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面源污染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影响表现得十分突出。

一、我国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现状

(一)农业面源污染

1、化肥污染。在过去十多年中,全国化肥的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中国化肥年使用量4124万吨,占全世界平均消费量的1/4,达400 kg/hm2,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化肥使用安全上限[3]。

2、农药污染。中国是世界生产和使用农药的第一大国[4],年农药使用量约为140万吨,每亩耕地年均施用农药有效成分约0.8kg,并且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仍占很大比例。全国农药喷施约有60%-70%进入环境中,仅有约30%被农作物吸收。[5]

3、畜禽粪便污染。我国的畜禽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饲养 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达14000多家,每年排放粪水及粪便总量超过l9亿吨[6]。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耗氧量(BOD)的流失量逐年增加,到2010年,COD的流失量将达到728.25万吨,BOD的流失量将达到498.83万吨[7]。

4、农膜污染。随着大棚农业的普及,农用地膜污染正在突显。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属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同时降解会产生有害物质。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用地膜缓慢降解产生的有害物质逐年累积造成了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8]。

由于农业活动的广泛性与普遍性,使其成为面源污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及其农村家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使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所引起的主要水体污染。目前,根据许多国家的资料已证实农业是主要的面源污染来源,从全球范围来看,30%~50%的地球表面已受到面源污染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农业面源污染引起1.44亿hm2 耕地不同程度退化[9]。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属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压力逐年加大,所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工作就更加艰难。据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水污染的大约各占1/3[10]。

(二)城市面源污染

在面源污染中,城市地表径流是仅次于农业面污染源的第二大面污染源[11]。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降雨对城市地表的冲刷,所以,城市地表沉积物是城市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城市地表沉积物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城市垃圾、动物粪便、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化学药品(草坪施用的化肥农药)、空气沉降物和车辆排放物等[1]。城市地表沉积物是城市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城市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城市地表沉积物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城市垃圾、动物粪便、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化学药品(草坪施用的化肥农药)、空气沉降物和车辆排放物等。具有不同土地使用功能的城市地表,其沉积物的来源不同。如,城市工业区的地表沉积与工业生产过程的原料、半成品材料等的扩散、沉积、遗漏等有关;城市路面沉积物与车辆交通流量等因素有关;城市居民区地表沉积物与生活垃圾及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商业区地表沉积物则与商业活动类型有关。

二、我国面源污染原因分析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农村居民无论从绝对意义上,还是从相对意义上,都还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压力。农民要提高收入。只能通过不断追加大量的不可更新的人工能量,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甚至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保证和提高产出。经济利益的驱动,农业生产的加剧,使农民无力顾及污染控制,难以顾及农业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效益。

2、农民环保意识不高。普遍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环境效益。表现在资源的投入不计成本、环境污染产生的外部费用没有内部化等方面,表面上产出水平高,实际上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在加剧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又严重制约着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相应的奖惩措施。有关部门和农民缺乏联系,对农民不规范的生产、经营行为缺乏指导和监督。另外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是农村面源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

4、农药化肥生产销售部分工作不到位。农民所购买的90%的化肥的包装上没有施肥指导说明;不少化肥和杀虫剂包装上的说明不充分、不恰当。使用不当的农药化肥品种也容易形成污染[12]。(二)城市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影响城市面源污染的因素包括: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如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城市道路等)、大气污染状况、地表清扫状[1]况等。降雨强度决定着淋洗地表污染物的能量的大小;降雨量决定着稀释污染物的水量,降雨历时既决定着污染物被冲刷的时间也决定着降雨期间的污染物向地表输送的时间;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决定着污染物的性质及累积速率;大气污染状况决定着降雨初期雨水中污染物含量;城市地表清扫的频率及效果影响着晴天时在地表累积的污染物数量。

三、目前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1、技术方面

虽然面源污染的危害严重,目前还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由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对面源污染的控制还停留在“点”上,仅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循环经济的尝试。因此,需要扩大防治面源污染的范围。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问题复杂,控制难度很大,控制种植业导致的面源污染要比控制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困难得多。

2、法律方面

我国没有对面源污染单行立法,有关预防和控制面源污染的条文散见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之中,而且这样的条文并不多见。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在某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评报告的编制。重点强调环评报告对实际环境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由于规划环评是战略层次的环评,导致报告的内容太空太泛,失去对实际的指导意义。

四、我国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不足

1、环保立法工作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13]。

2、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部分工协作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财政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3、缺乏对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许多农民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

4、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 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仍占主体, 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

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业标准化、资源化利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不大。

6、农村面源污染表现出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投入不足, 目前尚缺少适宜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农村生态研究和面源污染防治的科研攻关滞后, 使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14]。

五、我国面源污染的发展方向

1、城区面源

对于城区面源,核心问题是基础建设投资。在新形成的城区铺设排污管网,改造老城区超负荷、陈旧的排污管网。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末端控制工程建设的效率[1]。

2、农田面源

对农田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采用源头控制策略,一方面在全流域范围内大力推广农田最佳养分管理,杜绝农田氮、磷肥料的过量施用;另一方面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流域,从水源保护的需求出发,根据各大流域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农田土壤条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合理划定流域内不同级别水源保护区,在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有效减少农田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两种不同目标间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制定并试行水源涵养地、水源保护区的限定性农田生产技术标准,对各级保护区允许的农田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肥方式进行限定,依托流域管理部门和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健全相关的监控标准和机制。

3、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

应以在较低成本下促进畜禽粪便还田为目标。目前在中国各主要流域,对面源污染影响最大的为养猪场、养牛场,这些养殖场无论规模大小,通常为水冲式清厩方式,排放的流质厩肥体积庞大而养分含量低,既难以直接销售或加工后作为商品有机肥利用,又难于长距离运输[15]。应当通过对流域内不同级别水源保护区畜禽场农田最低配置、化粪池容量和密封性、清粪方式等技术标准的限定,通过对流质厩肥运输装备、施肥设备技术改造和规范农田施用技术,提高有机肥利用率,优化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使流域畜牧业和种植业、农村发展相互适应并相互促进,减少畜禽场氮、磷径流损失。

由于目前中国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尚无成熟的模板,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又关乎三农问题。以创新研究带动治理工程是事半功倍、提高工程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我国应该积极寻找新方法治理面源污染问题,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力求达到农业的绿色化,环境的绿色化。

参考文献

[1]赵剑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与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贺缠生,傅伯杰,陈利顶.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J].环境科学,1998,19(5):87-96.[3]Lee S I.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J].Fisheries,1979,(2):50-52.

[4]朱兆良,孙波,杨林章,张林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科技导报,2005(2). [5]王东胜,杜强.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及其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10(2):123-126. [6]董艳梅.实施原产地保护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4,(6):22-24.

[7]燕惠民,谭济才.新时期农业环境监督管理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1):36-38. [8]崔键,马友华,赵艳萍.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35-340. [9]Ennis L,Corwin.Non-point pollution modeling based Oil GIS[J].Soil&Water Conser,1998,(1):75—88.

[10]苑韶峰,吕军.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土壤通报,2004,35(4):507-511.

[11]Deletic A B,Maksimovic C T.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factors in storm runoff from paved areas[J].J of Envir Engrg,ASCE,1998,124(9):869—879. [12]洪大用.中国公众环境意识初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3]曹丽萍.非点源污染控制管理政策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14]牛瑞芹,何荣.浅谈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421-422. [15]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第四篇: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2005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种植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衰退。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还引起经济方面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纯收入,二是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导致了经济损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面临很大的挑战,恰当的控制政策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农业气候、耕作制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省区需要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此,建议重点针对15个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的省、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在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政策方面:建立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在法规方面: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法规。在技术方面: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中国农业在短短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沿海发达省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跨越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农业发展中走过的历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2002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N2O气体逸失量约占世界的1/3)作为温室气体影响了气候变化。此外,过量施肥和施用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的净收益。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的1/3);过量灌溉引起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广泛使用的肥料品种易于形成面源污染;施肥技术落后,施肥不平衡;化肥和农药包装没有使用说明或者说明不恰当;缺乏推广服务,农民缺乏相关的施肥知识;公众尤其是农民缺乏环境意识。

由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正逐渐限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目前正在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措施。然而,除非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全面的控制措施,由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和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将成为水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农业种植业导致的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是完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强化推广机构建设,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控制和治理中要贯彻4个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综合规划、管理农村地区的环境;在农村规划体系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估的观念;对农业采用循环经济的观念。在政策方面:

(a)建立恰当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促进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到粮食安全、面源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控制方案应该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减少环境压力。同时进行农

艺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论证,考虑将国家粮食增产的重点恰当转移到中西部中产地区,如山西、江西、广西。

(b)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c)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d)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环境立法方面,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规,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体系。

(a)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拟定新的化肥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i)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ii)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针对作物确定化肥、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b)建立我国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有效控制城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时,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在技术体系方面:

(a)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i)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15个省、直辖市)建立监测站,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ii)开展污染高风险区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iii)在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b)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i)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ii)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并采用改良的施肥方法;(iii)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缓冲带和生态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农药损失。

(c)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包括:(i)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如经销化肥和农药)分离;(ii)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iii)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iv)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v)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d)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规划面源污染

控制政策,设立执行部门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流域的综合管理中,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第五篇:农业面源污染251

目录

1.定义......................................................1 2.污染现状..................................................1 3.污染类型及危害............................................2

3.1化肥污染及危害......................................2 3.2农药污染及危害......................................2 3.3农膜污染及危害......................................3 3.4禽畜粪便污染及危害..................................3 4.治理措施..................................................4

4.1生物治理............................................4 4.2化学治理............................................4 4.3推行循环利用........................................4 4.4积极进行宣传教育....................................5

I

1.定义

广义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它是一种常见的面源污染。随着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农业中施肥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日益加剧。为了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恶化,许多有效的措施被应用。为了更好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必要对目前治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污染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都存在很多问题,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造成的污染很严重,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情况,总体上叫不容乐观,但是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在不同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就比较突出;在南方地区,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相对来讲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现在我国的化肥农药用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而若化肥过量使用就会造成土壤酸化,进而会诱发土壤重金属离子活性的提高。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

另外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污染类型及危害 3.1化肥污染及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近年来世界粮食翻了一番,化肥起了50%的作用。我国在1965~1988年间,化肥施用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达4.17%,对土地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达41.43%,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53.89%。而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使用量第一的国家。由于其增产作用明显、使用方便,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广泛而又大量的使用化肥,化肥用量不断上升,有机肥用量则随之锐减;而且我国生产力较低,化肥施用不够合理,利用率偏低,大量流失迁移,不仅不利于培肥土壤肥力,还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农业成本,而且严重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产品质量。

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3.2农药污染及危害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余个品种,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我国对农药的依赖性还特别强,其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

农药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绝大部分都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3.3农膜污染及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地发展,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残膜率达42%,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覆膜5年的农田每公顷农膜残留量可达78公斤,目前我国有670万公顷覆盖地膜的农田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进而对农作物也产生污染。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也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残存的农膜碎片日益积累,又没人收集处理,在农村地区随风飘扬,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3.4禽畜粪便污染及危害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种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尤其是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问题,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根据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显示,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逐年增多,其排放的固体废物数量也十分庞大,已经超过了工业的产生量,粪便污水的COD大大超过工业废水鱼生活污水的COD排放量之和。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源微生物和大量的氮、磷等进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更是我国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4.治理措施 4.1生物治理

在农村建立稳定塘,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主要通过菌藻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而且该方法投入少,运行成本低,适合在农村地区开发运用,并且对当地的环境也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4.2化学治理

该方法主要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的方式减少土壤中N、P的流失。改良剂主要包括硫酸亚铁、聚丙烯酰胺(PAM)和生物碳(biochar)等。但是化学措施是否会造成另外的污染还有待研究。

另外就是通过化学研究改善化肥的配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多渠开辟有机肥料;改善施肥技术。

4.3推行循环利用

国家应该加强管理,大力推行新型绿色种植,养殖模式;比如桑基鱼塘的养殖模式,“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稻田养鱼(鸭)”、“猪-沼-果(菜)”等新的模式,还可以技术推进规模经营,以便于对废弃物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这样做既

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

4.4积极进行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尤其强调对人体的危害,使之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从而自发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另外,现在网络较为发达,可以多选取一些农业面源污染的真实实例进行宣传,让人们有切身的感受;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教育,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面源污染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面源污染概念......

    面源污染文献总结[合集]

    面源污染 1、论面源污染控制在城市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上海面源污染现状及思考——洪克险 (1)面源污染的现状: ①汽车停车场:停车场的地表雨水径流直接进入雨水管网,并最终......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

    XX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打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战役,改善我乡农村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面源污染的现状大全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1化肥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化肥的广泛施用逐渐取代了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为了维持农田生产力,在下雨之前农民会加大对农田施肥的力度,这种恶性......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议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二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农药、化肥尤其是氮......

    污染控制措施5篇

    5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5.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分析 根据前几章对青岛市大气污染状况的分析以及模拟结果,针对研究区域煤烟型大气 污染的特征,结合目前国内控制技术,对燃煤......

    液压油的污染与控制措施

    液压油的污染 1.3.1液压油的污染原因 (1)潜藏在元件和管道内的污染物 1)液压元件、组合键在组装前零件未去毛刺或未经过严格清洗,组装时将铸造型砂、切屑、灰尘等杂物带入零件内部......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近年来,苏州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