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时间:2019-05-13 04: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第一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建于1978年,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之一,属于国家二级站。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九五”以来,通过开展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环境监测站”、“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现有内设机构8个,分别为:办公室、业务技术室(综合信息室)、质量管理室、行政财务室、现场监测室、中心分析室、生态监测室、自动监测室。人员编制116人,在岗员工116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23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专业门类覆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生物生态、大气物理、自动控制、声学、信息技术等20多个学科领域。

二、装备和技术能力

现有一幢4325平方米的监测大楼,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间隔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GPC凝胶色谱、荧光PCR仪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等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以及空气自动监测车、环境应急移动监测车、现场监测仪器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总资产超过7000万元。目前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包括空气灰霾监测超级站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3个,省级托管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噪声自动监测单元15个,一体化移动应急监测车2辆,监测艇3艘。初步建成了覆盖水、气、声的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网络构架,基本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发布及预警。

199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考核,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1999年12月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标准环境监测站”;2003年2月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率先、省内第一批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L)”,使环境监测数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目前共获得认可的监测能力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固体废物、生物及生物体残留、噪声和振动、辐射、汽车排气污染物7大类189项。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负责苏州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各类专项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全市环境监测网络业务管理工作,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考核、总量减排考核、“蓝天工程”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等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发展目标

将发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精神,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努力争当环境监测工作的排头兵,为环境决策、污染减排、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以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目标,紧扣“说清苏州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主线,着力提升“说得清”和“测得准”的能力,在“服务政府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环境管理、推动总量减排,服务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服务百姓需求、推动民生工程”中,为“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汇报

2008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苏州市农林局 2009年3月

苏州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更是江苏省和苏州市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为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完成国家、省、市确定的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任务,2008年6月,我们成立了苏州市农林局“十一五”暨2008年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日常工作机构和各职能处(站)工作,提出了近二年的具体工作目标。8月,我们召开了苏州市农林局“十一五”暨2008年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动员推进会议,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同各市、区签订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在省农林厅的具体指导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农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围网养殖整治、环两湖绿化造林、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规模养殖治理等作为太湖水污染防治和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业在保护生态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项目推动,面源污染治理规范操作。2008年,我市循环水池养殖、围网拆除、大型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生态防护林建设、农村分散农户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湿地建设工程等33个项目被列入2008年太湖治理第一期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共争取资金35749万元。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我局下发了《关于加快2008年太湖水环境治理第一期省级专项资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进度的通知》,就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督查考核、做好生态效益评估提出了要求。太湖水环境治理省级专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既是一项基本性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工作的有效监控,2009年3月,我们又下发了《关于规范2008年太湖水环境治理省级专项资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工作的通知》。就项目申报程序、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督查考核、组织验收、专项审计、监察提出了规范性操作意见。目前,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按时间进度有序推进。

二、坚持点面结合,面源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一是制定标准,推进治理工作规范操作。为规范苏州市农业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塘系统构建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2008年,我们分别制定了《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和《中小规模猪场粪便的综合处理技术规范》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指导全市的生态沟渠塘建设和养殖场治理工作。二是抓好生态沟渠塘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对照一期省级专项资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生态沟渠塘和规模畜禽场进行了调研,指导开展了全市生态沟渠塘的布点建设,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 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完善环保设施、沼气工程、循环利用、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化养殖示范的治理方法。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2008年,全市完成255个规划保留农村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治理,建成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5个,太湖一级保护区完成67个规划保留农村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治理,阳澄湖水质保护区完成了18个规划保留农村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处理。

三、坚持上下联动,围网养殖整治取得实效。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局积极配合各市、区政府,对养殖水面进行重新规划,严格按照要求拆除超面积网围,积极落实补偿政策,做好渔农民生活安置,整个治理过程紧锣密鼓,有条不紊,成效显著。2008年,阳澄湖已按要求全部拆除了超面积网围,压缩至3.2万亩,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与养殖户签订经济补偿协议的覆盖面达到100%。

四、坚持建管并举,(环湖)绿化造林快速推进。2008年,我市确定绿化造林任务13万亩(省下达任务12万亩),其中建设环太湖1公里范围生态林2.35万亩,这是历年来造林任务最重的一年。全市围绕目标任务,坚持“四沿(沿水、沿路、沿村、沿城镇)、两点(企业、庭院)一区(大型片林示范区)”工作思路,以“两湖一江生态修复工程”等八大工程为抓手,抓住冬春植树造林有利时机,以环太湖市级机关千人义务植树为契机,一着不让抓好进度,不断掀起绿化造林新高潮。全市新增绿地、林地13万亩。

五、坚持标本兼治,化肥农药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在化肥使用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采集并检测土壤样品4624个,配方施肥推广数量共2.49万吨,配方肥应用面积82.34万亩,共设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2296个、面积39848亩,发放施肥建议卡393906张,入户率平均为98.6%,调减了碳铵等氮肥的投入,增加了复合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的施用,推广节肥高产杂交水稻20万亩,化肥使用强度比上年下降了6%以上。在农药使用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农药使用强度比上年下降了5%以上,生物农药使用比例上升到28%,同时注重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防技术,农业综合防治面积达597万亩次,推广抗耐病虫品种面积达250多万亩次,采用灯光诱杀杨树害虫等物理防治技术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次。

六、坚持双管齐下,农产品安全生产稳步提高。积极抓好“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截止到去年底,全市通过认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有501个,涉及粮油、蔬菜、茶果、畜禽、水产五大类;面积达到24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5%;认定通过“三品”总量累计达到1304只,列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首位。在全国首家开展了农产品产地环境初步“体检”,对农田土壤、农用水、农区大气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了全面监测,共采集土壤样品2319个,灌溉水样品608个,渔业水样品144个,共计样品3071个,建立了基础数据库。2008年,在全市范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源普查,完成了污染源的普查和数据录入,摸清了农业污染“家底”,接受了国家污染源普查办的督查,目前正在编写普查技术报告。

七、坚持生态优先,各市全面建成生态农业市。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的通知》,对照江苏省生态农业县(市)18项验收指标,把生态农业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基础环节,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维护农产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最佳模式。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注重农业生态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苏州所属5个县级市2008年全面通过生态农业市验收评估。

2009年,我们将根据省政府目标责任状要求和这次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细化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单位,加大项目争取,规范项目操作,争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第三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定稿)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巾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给我市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随处可见,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一、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肥的连年施用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15.2万吨。其中氮、磷、钾的比例平均为1:0.5:0.5。我们仅以氮肥的利用为例,氮肥施用为7.6万吨,而平均利用率仅约35%,剩余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和灌溉进入水体,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 在环境中,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全市农药使用总量达504.4吨,利用率仅为10%一20%,而80%一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各环境要素中循环,并重新分布,污染范围极大且易扩散,从而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这些残留的农药不但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而且由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严重的甚至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三)地膜覆盖中农膜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我市干旱少雨,节水滴灌成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耕作方式,由此地膜覆盖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地膜的连年使用,而且人工清除率较低,因此造成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但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和作物根系伸展,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还会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并且农膜残片很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而死亡。

(四)畜禽粪便不合理排放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因此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断增加,我市的畜禽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有的乡镇村屯畜禽粪便处理 不当,直接排入水系或农田,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使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五)秸秆大量焚烧废弃带来的污染。近几年阜新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均在200万吨以上,除去一部分作为饲料、还田和作为食用菌基质用于再生产外,每年都有约30%被焚烧或废弃。这些被焚烧的秸秆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不但污染大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由此看来,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严重危害了农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首先要改变不利的生产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和强化保障措施,要做到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同步进行。因此,结合我市的农业生产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议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认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治意识,要加强对农民清洁生产的技术培训,逐步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扩大公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大家共同来减少污染,关爱家园。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因此,在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要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做到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此项工作。建议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分工上,环保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和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部门负责专业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组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畜牧部门负责专业指导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其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国土、卫生部门等均要各司其职,分工有序,全市上下形成紧密配合、协调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提倡和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近两年,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方面,我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一些着实有效的工作。在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4年,全市农业部门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94万亩,增施有机肥650万立方米。在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方面,我市组织实施了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除此之外,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作物秸秆处理上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影响。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把好“防”“控”两个关口。建议从生产过程入手,继续加大力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继续提倡秸秆还田、秸秆沼气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以减少秸秆焚烧废弃对环境的污染;在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上,尤其要加大力度,要做到科学规划设计,新建养殖小区要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将生活区、管理与技术等公用活动场远离小区,而且新建畜禽养殖场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做到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养殖场竣工需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沼气工程、生物发酵床、粪便干湿处理技术、有机肥生产等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在生活污染治理处理上,要 结合我市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在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池,配备户用垃圾桶,设立垃圾箱等方面,加大示范村的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做到生活垃圾处理和田间垃圾收集工程普及到每个村屯,从而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实现我市农村田园、家园、水源的清洁。

(四)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内容多,治理难度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整合农业开发、扶贫、科技等部门资源,给予相关部门立项,根据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同因素,分类、分地区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各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面污染的实际情况,规定实施具体内容和预期目标,明确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序有组织推进。通过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为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样板和经验。

(五)完善机构,夯实能力。建议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农村环保能力建设,有选择地在乡镇一级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建立村民环境自治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作用。

(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效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农业、环保、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还要有财政、发改、扶贫、开发等部门的财力和项目支持,体制上要有管理和监督,技术和资金上要有保障。建议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力量,落实责任制,制定责任目标,设立监督考核机制。在资金上,建议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建议政府资金实行奖励和补助相结合的投入方式,予以“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支持, 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涉及环保专项资金要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发动农民自愿筹资筹劳,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联合高校和科研部门,搞好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示范,全市上下协调配合,以保证这项工作健康持续、有序的开展下去。

各位领导、委员们,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美丽中国”在广大农村的实践就是建设美丽乡村。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控制农业面源 污染, 必定能够还我们大家一个宜居、宜业、文明的美丽乡村!

第四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一、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效

2019年7月我县成立XX县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负责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一主任由县政府副县长担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卫健委、县城管局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组成。2019年来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畜禽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按照《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制定了《XX县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划定方案》,重新明确禁养区的具体范围。

2017年以来完成禁养区内XXX家畜禽养殖场(其中规模猪场XX家、散养户XXX家)的关闭搬迁工作,非禁养区内目前XX个规模猪场均配套建设有粪污处理设施。全县共计关停面积93935.59平方米,其中拆除栏舍及管理房面积84215.49平方米,县财政据此拨付奖补资金1797.9万元。二是结合官方兽医巡查,进一步排查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养殖场(户)切实按照《XX县畜禽养殖场(户)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一场一策指导意见书》对粪污治理设施升级改造。三是积极鼓励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新建适度规模猪场。要求新建猪场必须建设标准化生产栏舍,并配套建设动物防疫设施、粪污处理设施、以及资源化利用林、果、蔬菜、鱼塘或稻、莲、烟田等。近几年,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猪-沼-果(林、菜)等农业综合利用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农业农村局组织县乡两级畜牧兽医人员对全县养殖场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一场一策指导”,对新建生猪养殖场严格要求按照标准化建设全漏缝地板,配套建设“二分”“三池”+农业综合利用消纳土地,有效促进了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目前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 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

XX县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较大的主要是养猪和养牛。我县肉牛养殖量不大,规模养殖场只有1家。羊场都是全漏缝地板栏舍结构,实施干清粪,粪便作肥料用,只有少量的羊尿和洗栏舍的污水需要处理。肉禽大部分放养在山坡、荒地,粪便基本可被植被自然消纳。蛋禽一般是笼养,实施干清粪,粪便作肥料出售,只有少量冲洗栏舍的污水需处理。我县畜禽粪污主要来源是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方式以“二分(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三池(集粪池、沼气池、贮液池)”+农业综合利用为主推模式。其中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和蛋禽养殖场栏舍建设全漏缝地板,配套刮粪机,集粪池,干湿分离机,储粪棚或发酵床,实施干湿分离清粪模式。我县48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干湿分离的有20个,占比41.66%。32个蛋禽养殖场3个实施干湿分离,占比9.4%;一些中小型生猪养殖场、蛋禽养殖户、牛羊养殖户以干清为主。我县48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干清粪的14个,占比29.17%。32个蛋禽养殖场实施干清粪的28个,占比87.5%。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1个,实施干清粪;存栏200只以上羊场1个,实施干清粪。小部分小散户采用水冲模式,进入集粪池、沼气池或化粪池处理。我县48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水冲粪的14个,占比29.17%。大部分养殖场固体粪便经堆沤发酵和液态污水经处理后就近就地后还田(果、蔬菜),部分打包出售或赠送给农户。个别养殖场无就近就地利用条件的经沼气池厌氧发酵等方式处理后进入氧化塘或直接排放。

(二)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全县天然河流实行全面禁渔禁捕

一是加强了对全县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摸排和整治工作。

进一步对全县水产养殖污染开展专项整治,特别是对全县9个鳗鱼养殖场的污水进行了治理,督促养殖场做好污水处理。同时在XX镇亨田村利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泥鳅养殖场实施尾水处理示范项目;2020年对未办理滩涂养殖使用证,水库投放有机、无机肥料饲养、随意排放养殖污染水体的养殖户进行了专项整治和整改。目前,全县水库养鱼投放有机、无机肥料的现象得到基本杜绝,全县水库养鱼基本做到了人放天养。二是以抓住现代渔业建设机遇,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化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推进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上半年充分利用XX白莲、水稻种植优势,大力推广“莲鱼工程”、“稻蛙、稻鱼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在XX镇长富种养专业合作社实施150亩“稻花鱼”养殖的示范基地,XX镇洋和村推广的100亩罗非鱼、桂鱼、鲤鱼稻鱼混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三是牵头抓好了县境内所有天然河流禁渔禁捕工作。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渔禁捕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县境内所有天然河流实行全面禁鱼渔禁捕的通告》,制定“XX县开展县境内天然河流禁渔禁捕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同时结合河长制护河行动,常态化开展对XX河及其它河流的监管与保护,截至8月底,悬挂禁捕横幅90余条,设立禁捕告示牌80余块,张贴全面禁捕公告1500余份,发放禁渔禁捕宣传单5000余份,入户宣讲3200余人次,出动流动宣传车520次。2020年出动执法人员130次进行65次渔政执法,处理非法捕捞案件5起,非法销售网具2起,查获渔获物15余斤,销毁电力捕鱼工具2台,非法渔网(具)526余(副),处罚金额1.4万元。县公安局查处非法捕渔案件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取保候审14人,移交检察院起诉9起10人,判决6人。

(三)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

控药方面:一是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在我县水稻、白莲、等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内,坚持每周两次田间病虫田间监测调查,并对监测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预判,制定编印《病虫情报》下发至各乡镇、村组及种植大户,指导农户适时开展科学防治。二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20 年,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在烟叶、水稻、白莲、油菜、大棚蔬菜等作物上创建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3 个,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 2000 亩。其中在XX镇友联村建立烟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示范面积 500 亩;在XX镇新富村建立大棚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示范面积 500 亩;在XX镇大畲村建立白莲、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示范面积 1000亩。示范区重点推广耕沤灭螟、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生物农药防治、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一是转发了《XX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指南》。三是在全县各农资店和集市人员密集处张贴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宣传画 300 份,发放宣传单 2000 份。四是举办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宣传培训11 期,培训人数共计 650 人,通过培训指导农民安全科学用药。

控肥方面:一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通过强化施肥建议卡上墙、培训班进田、示范片到村、配方肥下地、宣传指导到户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配方施肥综合信息服务上网等方式,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发放《XX县测土配方施肥手册》、《秸秆还田技术》、《绿肥种植技术知识》、XX县科学施肥建议卡、配方施肥建议卡等各种技术资料2500余份,有力的促进了农民施肥观念的转变,减少因盲目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对河流水体的污染,也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提高耕地肥力。二是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利用绿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通过宣传引导农民种植绿肥、结合秸秆禁烧措施提高秸秆还田率,2018年来年种植绿肥保持在5万亩左右;2019、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布达到95.86%和96.2%。三是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因地制宜采用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四)农用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一是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基础,依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类别划分技术指南》指导原则和相关标准,由第三方XX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列表制图入册,建立耕地分类清单,到现在完成质量类别划分。二是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清单,选择安全利用类耕地面积大且相对集中的XX镇开展1283亩安全利用治理,主要采取土壤酸碱调节、深翻耕、施用土壤调剂、水肥调控技术、等技术实现安全利用。项目已经由中标的第三方进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工作。

(五)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我县于2019年申报第二批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获批,该项目中央投资358万,2019年8月开始启动项目以来,实施围绕试点项目建设任务,一是在11个乡镇各选择1处150-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农田,以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等方式开展示范建设,2019-2020年示范面积8.1万亩;二是落实4家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分别完成XX、XX、XX、XX4个秸秆收储点和设施建设,并进行相关设备采购。2020年离田收储秸秆0.58万吨,其中用于生产生物颗粒燃料3800吨,牲畜饲料及有机肥生产约1500吨,外调原料约500吨。2020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6.2%。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畜禽养殖方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关建议

1.在畜禽养殖污粪资源化利用存在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固体粪污便于装袋运输,液体粪污主要靠就近还田(果园、蔬菜、渔塘)利用,远距离输送难度大。二是旺季需肥量较大,淡季需肥量下降,资源化利用量不完全。三是分散经营的小散种植业对配套田间贮液池和输送管道认知度不高,田间贮液池和输送管道配备相对落后。

建议:XX县属于畜禽养殖小县,养殖规模小,数量多,畜禽养殖场治污投入不足,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难于根治。建议:一是建议省级出台“非畜禽养殖大县”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意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治污模式,明确畜禽养殖场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以及政府的属地责任;二是增加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资金,保障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设备建设与运行资金。

(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关建议

大部分工厂化水产养殖场认为自己的水产养殖场规摸小,养殖污染也小,不需要做尾水处理设施,加上由于受场地限制(兴建水产养殖场时没有考虑到需要建尾水处理设施,导致没有规划到场所),所以无法做尾水处理设施,政府部门又没有补助资金,以上诸多原因导致整改困难。此外部分水库养殖户还存在饲料养鱼的现象,导致水库水质差,还未真正做到人放天养。

建议:一是上级建立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加大对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扶持力度;二是在水产禁养区实行禁止投放饲料,其他可养区、限养区的水库养鱼可以适当投放饲料养殖。三是要求环保部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从而确保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三)、农药化肥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关建议

种养户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意识仍需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绿肥和秸秆综合利用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有关技术培训力度。

建议: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进一步加大有关化肥科学施用、农药安全使用等技术宣传培训。

(四)、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关建议

从我县目前情况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储运体系建设上:我县有一定的牛羊规模养殖场(户)、也有相关生物有机肥等生产企业,对农作物秸秆有一定的需求,但养殖业主和相关企业与分散农户联系秸秆收购上有一定的困难。且作为中介服务的收储运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中所需设施设备投资大,收储运成本高,外销市场渠道不明,心存顾虑,信心不足,相关设备采购滞后,尚未形成规模。农民也因此对秸秆的收集出售缺乏积极性,秸秆利用上主要停留在直接还田上。此外,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仍需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加大对秸秆收储运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和对农户的宣传培训力度,消除收储运实施主体的顾虑和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打算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技术指导,积极推广粪污处理综合利用模式。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 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继续督促水产养殖企业做好环评和尾水处理,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生态养殖。引导水产养殖户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转向无污染、环保的水产养殖发展。继续加强渔政巡查,加大对禁渔禁捕、禁止电毒炸鱼网鱼的宣传和打击力度,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绿色发展。

农药化肥污染防治方面: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的宣传贯彻及落实;继续开展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监测,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户开展科学防治;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农民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同时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工作。

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抓好各乡镇粉碎还田秸秆示范点工作,指导各收储点完成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和釆购,做好秸秆“五料化”综合利用工作。

第五篇: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荐)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导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回顾了模型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调整景观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保护;景观生态学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面源污染现已逐渐成为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造成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近年,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活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供水安全的首要环节。本文对面源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过程与形式、影响因素、模型模拟,防治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一、关于农业面源污染 1.面源污染物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归纳为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和其他化肥营养元素的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最重要的部分,化肥使用存在量大、配比不合理和利用率低的特点。化肥使用量从1978年的884万t增至2006年的4800万t,目前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化肥使用安全上限。在肥料配比上,全国N:P:K比例为1:0.45:0.17。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偏低,重化肥、轻有机肥,造成了土壤酸化,地力下降。其中使用最多的氮肥平均利用率仅约35%,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农药是后果最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与化肥施用情况一样,我国农药使用也存在着量大、利用率不高和搭配不合理的特点。2006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129.6万t,同比增长20.2%。但只有30%一40%可以被作物吸收,大部分都流失了,其中不乏高毒农药。

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由于缺乏相关的处理和配套设施,目前我国每年牲畜排出的粪便多达25亿t,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倍多。畜禽养殖废弃物除造成同化肥农药一样的环境污染外,还极易传染和引发疾病。

其他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有害废弃物主要包括农膜、秸秆以及生活垃圾等固体污染物。目前我国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面积已超过1333万hm2。

截至2002年,农膜和地膜年消费量达到153.9万t,居世界之首。这些废弃物具有种类多、降解难和危害严重等特点。

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由于农业集约化程度、产业结构组成以及基础设施的差异,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如下特点。

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以太湖和巢湖为例,二者水质按COD指标评价已是三类水体,而且总氮、总磷浓度严重超标(见表1和表2)。国家环保局在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等流域的调查显示,工业废水对总氮、总磷的贡献率仅占10%~16%,农田的氮、磷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2]。

②农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同时,国内许多地区,特别是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氮肥用量大的地区,已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研究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是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的首要原因[3]。

③城乡结合部地区是产生面源污染的主要区域[4]。我国城乡结合部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城乡结合部大多处于近水域地带,人口及小型乡镇企业十分密集。由于农村地区原有基础设施较差,缺乏排水管网,且距离农区较远,难以通过农田施肥消解城镇生活、生产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因此,各大流域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均生活、生产排污量均超过基础设施好的城市地区。

④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4]。自60年代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而在畜禽存栏量成倍增长的同时,一方面,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建设占地使得可有效消纳畜禽粪便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产业带的发展模式造成养殖专业户集中于某些地区,使得农村一些村、镇本地的人畜禽粪便产生量大大超出当地农田的承载负荷,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3.迁移过程与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迁移与转化过程实质上是污染物从土壤圈向其他圈层尤其是水圈扩散的过程。迁移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在降水、农田灌溉及排水过程中,污染物随水分向深层地下水下渗;二是当产生地表径流时,污染物向地表径流传递,并随径流和泥沙迁移进入受纳水体。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污染物是通过径流导致的土壤流失,随泥沙迁移进入水体的。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主要是防止地表土壤流失。

二、模型研究

面源污染具有面广和过程复杂等特点,很难用有限的田间测试和实验手段来评估。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农业部首先开发了一系列面源污染模型。模型主要通过对整个流域系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帮助分析面源污染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识别其主要来源和迁移路径,预报污染产生的负荷及其对水体的影响,也可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以及不同管理与技术措施对面源污染负荷和水质的影响,为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完整的面源污染模型系统一般由4个子模型构成,即降雨径流模型、侵蚀和泥沙输移模型、污染物转化模型、受纳水体水质模型,整个模型化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经验模型、机理模型和功能模型。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开发的CREAMS模型就是一种功能模型,该模型的研发成为非点源模型发展的里程碑,它首次对非点源污染的水文、侵蚀和污染物迁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目前关于国际上较成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主要有CREAMS、AGNPS、ANSWERS和SWAT等模型。

G1S是集空间信息处理、数据库技术擞学计算、可视化等功能于一身的先进手段。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面源污染模型的模型质量和模拟精度。先后与AGNPsAVNIX3M和ANSWERS等模型耦合,较好地提高了模型的可视化水平和可操作性。

三、防治理论与技术

应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5],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理配置空间要素,尤其是障碍、通道和高异质性区域等,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善其整体功能。根据源和汇的理论,在面源污染形成的过程中,农田等景观起到“源”的作用,人工湿地和缓冲带等景观可以滞蓄污染物而起到“汇”的作用,同时地表径流等景观起到了传输的作用。如果流域中“源”“汇”景观在空间分布上达到了平衡状态。形成合理的分布格局,流域会产生较少的污染物输出;反之,如果流域景观格局分布不合理,并有较多的“源”集中分布,而缺乏“汇”的滞蓄作用,流域将会有较多的污染物输出产生。通过优化景观格局,在源头减少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进行拦截并促进其向无害形态的转化,是面源污染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进行阻截、吸收和转化。二是利用自然和人工湿地使污染物在其中沉淀、降解或被水生生物吸收。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是去污力强,尽可能合理设计位置和规模,以达到最佳的去污效果;二是节约费用,主要指的是占用土地面积要少;三是兼顾效益。在治理污染的同时,适当种植生产性作物,提高土地生产力。1.植物缓冲带

植物缓冲带指在河道与陆地交界的一定区域内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在陆地与河道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植被缓冲带主要通过以下过程截留和去除地表及地下径流中的污染物:①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并对其中的颗粒态污染物起过滤和拦截作用;②缓冲区的植物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3)缓冲区的土壤吸附溶解态的污染物;④促进氮的反硝化。缓冲带建设主要考虑因素是宽度和植物配置。国外研究成果发现,植被缓冲区的去污效果随着带宽的增加而提高,但3—5m的带宽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专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水质保护目的和目标所要求的缓冲区宽度,可以作为建立植被缓冲区的参考依据。至于植被选择,应该尽可能采用本土植物。同时需要注意,草本植物能够形成浓密的地表覆盖,有利于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和过滤其中的颗粒态污染物。选用高大乔木可以增加缓冲区的产出效益,且林木采伐可以同时将区内的养分等污染物带走,防止缓冲区因污染物饱和而失去净化能力。但应选择树冠较稀疏的树种,以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指模拟自然湿地,由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的处理。湿地中水体、基质、植物、微生物等4个基本要素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等。

人工湿地除氮过程:氮在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氨(可能是好氧的,也可能是厌氧的),氨在有氧环境中通过硝化细菌生产硝酸盐,硝酸盐去除机理有两个:①植物的摄取。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象和硝态氮,也包括一些小分子含氮有机物如尿素和氨基酸等。植物摄取氮的潜在速度受其净生产量和植物组织中氮浓度的限制。国内外学者对植物氮含量和去氮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湿地植物组织的氮浓度和储存量受植物类型、组织类型、进水浓度和季节的影响。(2)反硝化。反硝化被认为是长期的和主要的机制,影响反硝化的环境因素包括氧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湿度、温度、pH值、反硝化细菌、土壤类型、有机物质和有无存水等。不同条件,在异养微生物作用下将硝酸根还原,最终生成温室气体N20或者气态氮分子N,释放到空气中。

人工湿地除磷过程:磷常以磷酸盐(p043-、HP043ˉ、H2P04-)、聚磷酸盐和有机磷存在。磷的去除有很多途径:污水中一部分磷可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收割得以去除:一部分被基质通过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去除;一部分磷作为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要物质被磷细菌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利于植物吸收,还有一部分磷被聚磷菌过量聚磷作用去除。通常情况下,沉积、吸附、沉淀、微生物的吸收与积累是湿地中最主要的磷去向。

有机污染物则在好氧区被分解为C02和水,在厌氧区被分解为CO2和CH4,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C02、CH4和水、无机氮、无机磷。同时,湿地系统还可以通过机械过滤作用去除藻类,基质吸附与植物积累作用消除重金属污染等其他污染物。

湿地建设主要考虑因素是湿地规模和布局。研究者总结了一些地区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湿地面积比例。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标准,但研究发现占流域5%左右的湿地就可以有效截留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湿地的布局对其净化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主要靠设置沉淀池、湿地表面覆盖砂和砾石等材料来提高去污能力并减少护理成本。

四、结论与展望

面源污染是影响地表环境的主要污染方式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源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其形成主要由降雨径流、泥沙搬运、地表溶质溶出和土壤溶质渗漏等4个过程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前已经对污染物来源,迁移过程与形式。模型模拟和防治理论研究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相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和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方向是:①深入研究面源污染物运移过程。水土流失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生态过程之一,也是面源污染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具体的流失机理和过程并不明确,这是防治面源污染扩散的基础。②加强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面源污染防治、流域综合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随着GIS和遥感等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手段的进步,需要研制适合各类条件下的面源污染模型,并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3)调整景观格局。防止面源污染产生和扩散,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布局污染物“源”和“汇”的景观,减少污染物扩散。保护水源地。参考文献:

[1] 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屠清瑛,徐南妮.我国湖泊环境(第一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2] 李贵宝,尹澄清,周怀东.我国“三湖”的水环境问题和防治对策与管理[J].水问题论坛,2001,(3):36-39。

[3] Archer J.R,Marks M.J.Control of Nutrient Losses to Water from Agriculture in Europe.Proceeding of Fertilizer Society,1997,6(5)405-409。

[4]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我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5] 韦薇,张银龙.基于“源—汇”景观调控理论的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途径——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水源区保护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1年02期

下载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面源污染251

    目录 1.定义...................................................... 1 2.污染现状.................................................. 1 3.污染类型及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近年来,苏州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

    农业面源污染调研(精选合集)

    关于XX县农业面源污染的 调研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土壤、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

    农业面源污染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面源污染概念......

    XX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XX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结XX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XX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工作安排,......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国际经验及启示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国际经验及启示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无序的排放特征,在国际上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随着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源逐步得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将越来越得到重视......

    黔西南州农业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精选五篇)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及“黔西南州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暨环保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