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1: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

第一篇: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

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策略与建议

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农业大市,在沿海大开发中,将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推动全市生态、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本质和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形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以及“剪刀差”经济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现代化进程中污染问题的加重,一方面是由于发展方式不当:过于注重经济目标,因此在农业集约化生产、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基本不考虑环境约束;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与社会未能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而农村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制度缺失,导致农村极易“小污成大污”和“小污成大害”,导致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现状

2.1 化肥污染

根据2007年农业普查情况测算,全市种植业共使用肥料82257.83t,分别是氮肥58696.42t、磷肥23561.4t。肥料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流失的氮、磷肥量分别是总氮4005.92t、氨氮159.17t、总磷166.82t。

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

[2]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仅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从“九五”开始,连云港市大部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年平均下降1.9%;除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回升外,土壤速效钾含量、毛管隙度、耕作层厚度等均呈现下降态势。这是由于近年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用量减少,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酸度增加,岗岭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性增强,影响到耕地保水保肥性能。东部的低洼土壤,由于排灌系统不配套,洗盐效率低,地下水位不能降低到安全返盐水位以下,土体盐分随水位上升而聚于表层,造成次生盐渍化的大面积发生。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吸收所需要的氮、磷、钾(N:P2O5:K2O)的比例一般为0.4:0.18:0.24,目前三种肥料的施用比例为1:0.22:0.06,说明连云港市氮、磷、钾的使用比例失调较重,氮磷肥的使用比例,特别是氮肥的使用比例明显偏高,这种比例失调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长期不合理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

也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2.2 农药污染

根据2007年农业普查情况测算,全市常用农药的施用量,分别是:毒死蜱施用量41518.48kg;阿特拉津施用量12768.98 kg;2,4-D丁脂施用量12316.82 kg;丁草胺施用量25905.95 kg;乙草胺施用量284320.23 kg;涕灭威施用量725.88 kg;氟虫腈施用量860.61 kg;克百威施用量6249.63 kg;吡虫啉施用量12072.98 kg。据对农药的施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施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个品种,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施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由于农药的利用较率低,导致大量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2.3 农膜污染

近年来,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连云港市2007年农膜使用量高达2597.97t,残留农膜465.53t,近20%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农膜的推广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白色污染”。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即使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残存的农膜碎片日益积累,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溪边、树上,随处可见,影响村容村貌,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一般情况下,地膜的使用寿命为1-2年。废弃的聚氯乙烯地膜在农田土壤里不易分解,大量的地膜碎片长期残留在土壤里,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影响较大,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水、吸肥能力,污染农田土壤环境。近年来,连云港市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目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已达到地膜使用总量的30%以上。2.4 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每年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连云港市2007年畜禽粪便产生量为63.68万t,尿液产生量29.02万t;各种污染物产排量分别为:COD产生量124818.16t、排放量26563.88t,削减量98254.278t;总氮产生量5887.88t、排放量1984.3t,削减量3903.5737t;氨氮产生量424.19t、排放量228.32t,削减量195.87t;总磷产生量1684.43t、排放量325.89t,削减量1358.55t;铜产生量25430.87kg、排放量5137.38 kg,削减量20293.5 kg;锌产生量63988.85 kg、排放量13884.09 kg,削减量50104.76 kg。

近五年来,连云港市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持续增产,连云港市的养殖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影响:

一是大量畜禽粪便进入农村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质变劣。经测算,畜禽粪便的流失率按系数0.121计算(家禽量按1600万只),2007年全市农村养殖业流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为26563.88t,总氮为1984.3t,总磷为1684.43t,导致水体氮磷超标

较严重。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地表水,大量致病菌给农村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村民饮用受污染的水,肝炎、肠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病率将大为增加。

二是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养殖户向水体中投放大量的饵料、粪便和化肥用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其中约有30%的投放物无法被利用,使得水体中氨氮、硫化氰含量大增,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并因水体交换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特别是网箱养殖污染尤为严重。此外,养殖品种自身的排泄物,经过大量沉积,也易引发各种养殖病害。由于养殖塘是连片共用同一进出水道,当其中一个养殖塘发生病害时,极易使其他养殖塘产生连锁病害反应,不仅污染了整片水域,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策略的经济分析

面源污染是环境问题中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难点问题,甚至在发达国家,与对于点源

[4]污染控制的政策措施研究相比,面源污染问题研究还是相当有限和薄弱的(DECD,1991),这是因为面源污染的特征使得应对面源的经济政策措施变得复杂化。在欧盟各国家的地表水体中,农业排磷所占的污染负荷比约为24%~71%,硝态氮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流失是水体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自80年代末以来,各国流域逐步实施农业投入氮、磷总量控制,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下降了大约30%和50%。连续20年氮、磷化肥用量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农业农药、化肥及畜禽废水等排污量大大减少,农田环境及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由于欧盟成员国在大幅度减少氮、磷化肥用量的同时,通过农业政策的落实,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氮、磷化肥和农业系统中有机氮、磷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产水平下物质投入在生产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因此,虽然耕地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不断下降,但其耕地产出率和作物产量逐年上升,粮食总产和单产分别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57% 和80%。欧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措施。欧盟形成以来,不断在政策中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致力于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并将农业政策与欧盟的总政策结合在一起发展农村地区,确保其社会和经济的生命力。1992年6月,欧盟部长会议正式采纳了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农业政策中支持的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有关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引进、农业用地中的造林项目和农民早期退休计划等。1993年欧盟出台了结构政策的环境标准。在化肥和农药的管理上,一些欧盟国家根据农药和化肥的毒性、用量和使用方法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加强管理并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2000年以来,欧盟水体系指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硝酸盐指令(91/676)、控制杀虫剂最大使用量的杀虫剂法(91/414/EEC)、限制水中杀虫剂残留的措施及为保护鱼种、贝类安全而制定的水清洁的共同体措施等,已成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制定了合理的经济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开展,惩罚违反农业环境法规的情况。

二是技术措施。欧洲国家(政府每年对每公顷农田实施的环境政策补贴可达50~1 000欧元),如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农田养分收支平衡记录单模型法,自80年代末以来经过科研部门的不断摸索、改进,目前在欧盟国家已经成为农户进行农田养分管理的一项实用技术被广泛采用。在欧洲通常规定生态农业不允许使用氮素化肥和农药,对磷素化肥的种类和用量也有严格的限制,因而生态农业是水源保护地允许采用的主要农田利用类型之一。

三是采用其他措施来治理。在财政支持方面,欧盟不断加大用于减少农田氮、磷养分总用量、提高农田养分利用率的费用,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财政预算和投入。近年来相关投资每年已达1 700亿欧元,为欧盟财政预算总支出的80%以上,各欧盟国家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各自的相应投入。

在加强机构管理方面,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原来的农业部的基础上,设立了农业与环

境保护部,将减少污染、维护生态环境作为农业部门的职能之一,农业环境法规的监督和执行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委托地方农科院、地方农协等相应机构进行,赋予现代农业以新的内涵。从研究和政府推动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见与建议

随着连云港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预计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将进一步加剧,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工农业的继续发展,有可能形成城市污染转嫁农村,农村污染又反馈城市,最终出现农村、城市共同受害的局面,因此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连云港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发展清洁能源沼气工程

到2010年,连云港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万余户,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00处,每年可直接为近14万农户提供80%以上的生活用能。每年不但处理10余万多户所产生的人畜粪便,而且可为30多万亩耕地提供优质沼肥,直接为农户节支增收1.5亿元以上。清洁能源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沼气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和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沼肥代替化肥还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沼气发酵积造的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远高于一般堆沤方法制取的有机肥。沼液和沼渣是发展生态农业不可缺少的有机肥料,其中氮、磷、钾的回收率高达90%以上。沼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微生物代谢过程也需要消耗一定的养分,但其数量很少,而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能分解一些植物不易吸收利用的养分,吸收固定游离氮,合成富含多种养分的可溶性活性物质。长期施用沼肥不仅可节约大量的农业投入,还有利于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

4.2 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实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鼓励多施用有机肥,推广应用长效缓释肥;采用平衡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要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科学确定使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用最少的农药争取最大的防治效果;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抗病、抗虫农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及利用秸秆沼气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作发酵原料制取优质洁净能源沼气,供农户使用。在秸秆过腹还田方面,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牛、羊等食草家畜,促进食草家畜的发展,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率。在秸秆直接还田方面,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留茬还田技术和覆盖还田技术,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实行废料还田等技术。大力开展农业秸秆收储运体系,目前连云港市已建设收储点30余处,年秸秆收集量达60余万吨,在减少秸秆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已初见成效。

4.3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加强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只有实行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将农村环境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是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群众只有先了解、认识环保,才能积极地投身于环保,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这项民心工程。而群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环境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新闻媒体对群众进行环保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在电视、电台节目中设立环保专题节目,在互联网上开辟农业环境

保护网站,并通过这些媒体对地方环境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剖析这些环境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让公众能够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从而自觉地用行动去保护环境。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源上可认为是环境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是防治污染的有效措施。4.4 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施用有机肥和豆科植物轮作,化肥只作为辅助能源;强调利用生物控制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有机肥加工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是农业面源污染减控的基础和手段。连云港市可按照布局区域化、检测现代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同时,积极研发、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议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二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农药、化肥尤其是氮肥以及农膜的超量使用、秸秆焚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按照县政协专题协商工作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水体功能、土壤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县建设。为此,县乡政府和涉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各级政府要利用现有人员和机构,制定防控目标,落实责任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对懒政怠政、管控不利者,要严格追究责任,同时要积极探索管用有效的防控办法,在尊重农民生产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二、树立精品农业观念,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一是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着力围绕“三精(精致的种植养殖业、精深的加工保鲜业、精美的休闲观光业)、三品(品种优异、品质优良、品牌优秀)、三增(农业增效、农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一是要切实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生态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大力提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促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鼓励农户使用低残留农药,全面实施节约型施药技术,以综合防治为主,从科学合理用药和提高农药利用率入手,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的应用。逐步普及灭虫灯、诱捕器、防虫网等杀虫设备。三是加强对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多用乡村智慧开展农村环保工作,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避免二次污染。

五、注重宣传教育,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营造良好氛围 要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电台、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增强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对乡镇村屯、田间地头随意丢弃农药瓶、化肥袋等农业废弃物行为,要定期曝光纠错,在全社会营造控制环境污染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2005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种植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衰退。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还引起经济方面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纯收入,二是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导致了经济损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面临很大的挑战,恰当的控制政策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农业气候、耕作制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省区需要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此,建议重点针对15个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的省、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在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政策方面:建立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在法规方面: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法规。在技术方面: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中国农业在短短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沿海发达省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跨越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农业发展中走过的历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2002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N2O气体逸失量约占世界的1/3)作为温室气体影响了气候变化。此外,过量施肥和施用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的净收益。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的1/3);过量灌溉引起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广泛使用的肥料品种易于形成面源污染;施肥技术落后,施肥不平衡;化肥和农药包装没有使用说明或者说明不恰当;缺乏推广服务,农民缺乏相关的施肥知识;公众尤其是农民缺乏环境意识。

由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正逐渐限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目前正在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措施。然而,除非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全面的控制措施,由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和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将成为水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农业种植业导致的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是完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强化推广机构建设,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控制和治理中要贯彻4个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综合规划、管理农村地区的环境;在农村规划体系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估的观念;对农业采用循环经济的观念。在政策方面:

(a)建立恰当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促进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到粮食安全、面源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控制方案应该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减少环境压力。同时进行农

艺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论证,考虑将国家粮食增产的重点恰当转移到中西部中产地区,如山西、江西、广西。

(b)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c)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d)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环境立法方面,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规,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体系。

(a)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拟定新的化肥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i)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ii)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针对作物确定化肥、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b)建立我国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有效控制城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时,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在技术体系方面:

(a)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i)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15个省、直辖市)建立监测站,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ii)开展污染高风险区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iii)在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b)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i)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ii)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并采用改良的施肥方法;(iii)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缓冲带和生态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农药损失。

(c)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包括:(i)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如经销化肥和农药)分离;(ii)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iii)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iv)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v)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d)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规划面源污染

控制政策,设立执行部门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流域的综合管理中,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第四篇: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近年来,苏州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根据“苏州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十五’规划”,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使我市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些意见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实施意见;苏州市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苏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意见;阳澄湖湿地恢复和保护规划、苏州市‘十五’农村绿化建设规划、农业生态环境。

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采取各种行政措施,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曼延。同时加强了农机、农技、农艺等秸秆还田技术的配套和创新,提高了秸秆还田数量和还田质量,保证秸秆还田的顺利进行。2004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占应还面积的90%以上,还田量达到4045公斤/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9%,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市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大量的畜禽粪便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农业污染源。2001年起我们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第一批得到整治的是在太湖、阳澄湖周边27家畜禽场。农业与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办法,有针对性对开展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一些条件十分简陋、设施很差、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的养殖场进行关停。这些企业采用了干湿分离,速造化粪池,尿液过滤还田等办法,基本杜绝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常熟、吴江市等市鼓励发展有机肥料厂,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商品化生产。全市已建成投产有机肥料厂4家。

4、努力控制大水面网围养殖。针对当前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大量非渔民农民挖塘养鱼、入湖围养高潮的再次兴起,我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水域环境、维护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在湖泊网围养殖方面,坚持走“科学规模、合理布局、品种调优、总量控制”的生态养殖道路,并积极加于指导、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对阳澄湖网围养殖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管,实施了阳澄湖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对阳澄湖渔业由市统一管理。通过“减、挂、拆、调”等具体措施,有效遏制了盲目发展的势头。

三、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苏州市在实施《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2004年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22111.72公顷。全市已经获得各类认证农产品4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7个,绿色食品123个,有机食品11个。

第五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建于1978年,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之一,属于国家二级站。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九五”以来,通过开展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环境监测站”、“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现有内设机构8个,分别为:办公室、业务技术室(综合信息室)、质量管理室、行政财务室、现场监测室、中心分析室、生态监测室、自动监测室。人员编制116人,在岗员工116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23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专业门类覆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生物生态、大气物理、自动控制、声学、信息技术等20多个学科领域。

二、装备和技术能力

现有一幢4325平方米的监测大楼,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间隔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GPC凝胶色谱、荧光PCR仪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等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以及空气自动监测车、环境应急移动监测车、现场监测仪器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总资产超过7000万元。目前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包括空气灰霾监测超级站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3个,省级托管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噪声自动监测单元15个,一体化移动应急监测车2辆,监测艇3艘。初步建成了覆盖水、气、声的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网络构架,基本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发布及预警。

199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考核,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1999年12月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标准环境监测站”;2003年2月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率先、省内第一批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L)”,使环境监测数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目前共获得认可的监测能力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固体废物、生物及生物体残留、噪声和振动、辐射、汽车排气污染物7大类189项。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负责苏州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各类专项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全市环境监测网络业务管理工作,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考核、总量减排考核、“蓝天工程”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等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发展目标

将发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精神,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努力争当环境监测工作的排头兵,为环境决策、污染减排、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以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目标,紧扣“说清苏州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主线,着力提升“说得清”和“测得准”的能力,在“服务政府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环境管理、推动总量减排,服务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服务百姓需求、推动民生工程”中,为“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下载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定稿)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巾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荐)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导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回顾了模型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调整景观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_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近年来,XX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

    2015年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2015年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可持......

    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2010年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和畜禽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从非特定区域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 市能源办 路辉 摘 要:从发达地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策略的经济方法入手,对有效的面源管理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测算出连云港市面源......

    农业面源污染251

    目录 1.定义...................................................... 1 2.污染现状.................................................. 1 3.污染类型及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面源污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