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5篇

时间:2019-05-14 22: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

第一篇: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

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但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从工作的目标导向上、制度措施上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理解、爱护和激励,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各级党委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长岭村“三送”活动工作组对如何建立健全我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课题进行了走访了解。我们认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已成为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很多基层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确实需要关怀、需要激励、需要帮扶,只有切实地关心帮助,才能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才能使所有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进而增强全党的凝聚力。

一、长岭村基本情况

村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4人、困难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6人,外出流动党员3人,三年来发展党员4人,2010年发展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其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大专学历以上3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1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大专以上学历2人,平均年龄38岁。

从长岭村的上述党员基本情况看,老党员、低学历党员所占比例较大,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限制,农村党员干部文化层次低,对于新时期的发展形势接受能力相对落后,因此,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近年来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的现状近年来,长岭村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长岭为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关爱激励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善党内考评激励机制,营造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一是实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完善了村、组两级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全村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促进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二是实行村干部效绩考评机制。为体现凭实绩论英雄,我村对村干部实行季度考评制度,对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并做到考评“四公开”,即考评内容公开、考评办法公开、考评过程公开、考评结果公开,考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办事处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评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村每年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表彰活动,对表彰的先进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树立典型。四是开展党建不定期检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表彰和激励,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党内关怀措施得力,关怀力度和范围更大更广。

第一、加大培训力度,关心基层干部的成长成才。每年,都从县、镇涉农部门等邀请专家开展大量的培训活动,并在培训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培训重点村干部、党员和实用(专业)人才;通过实施党员电教和电视上网等远程教育工程,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基本上能实现党员干部连续教育的目标。

第二、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建立了镇、村联系点制度。采取镇村干部结对、党员结对的方式,在农村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解决困难党员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党内的和谐发展。同时,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要求村两委干部要带头致富,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将农村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发展为党员,村党组织帮助想发展、想创业的党员干部联系协调贷款,给予资金帮扶。

(三)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逐步扩大关怀范围。

一是坚持定期走访看望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和召开民主生活会。每年集中在“七•一”和“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大量的走访慰问活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有力促进我村支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广大党员的生活状况。二是建立农村、低保发放向困难党员的倾斜机制。将3名困难党员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发放保障金。三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因灾造成党员重大损失和生产生活困难的,其他党员主动结队帮助,使受困党员度过难关,让贫困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增加了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贫困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党性观念。四是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关怀机制。切实关心外出务工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党员返乡时机,组织他们过组织生活,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为他们外出务工提供维权的法律知识,体现村党组的关爱。

(四)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党员的正当权益。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党员的政治权利充分行使是关键。为使每名党员都能行使《党章》规定的民主权利,我们实行了党组织决策重大事项征求党员意见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村级组织换届“两推一选”制度,建立了党员议事制度,激发了广大党员参执、现政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虽然我们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党员老龄化、贫困化现状凸显,部分农民集体主义和公德意识下降,村级组织关怀措施不多,范围不广,机制不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构成了一抹不和谐的因素。从长岭村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从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来看,农村党员老龄化、贫困化凸显,需关怀的人群逐渐增加。

在20名党员队伍中,困难党员达3人,占15%,60岁以上党员6人,占30%,情况十分明显。长岭村党员出现贫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老体弱因病致贫。部分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党员本人或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同时由于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生活缺少保障,医疗负担沉重。无法承受因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生活十分困难。二是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有的老龄党员子女经济收入较低,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三是突遇重大灾难。少数困难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大病、自然灾害等,给家庭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于贫困。四是生产条件差。部分农户生产条件差,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另外,还有少数党员因生产和就业观念落后、子女就学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急需予以救助。五是思想观念陈旧。少数党员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致富,缺少创新意识,懒惰思想严重,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变成“留守党员”致贫;部分精神空虚,怨声载道,对社会的不满,精神生活低俗化,抱有“破罐子破摔”等思想,失去党员的先进性。

(二)从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党员意识形态来看,党员管理和资源分配上的差别,导致党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组织和阶层不断出现,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党员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是新经济阶层党建制度不健全。一些党组织对其所属的党员教育管理松弛,致使一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或长期在外经商的党员游历于党组织之外,甚至成为“都不管”的党员。二是一些党员意识形态出现偏差。部分党员思想上散漫,一味求经济效益,不讲政治原则,对党内或社会上明显违反党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的人和事,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不过组织生活,只在缴纳党费时才想到党员身份。还有一部分党员个人利益当先,党的宗旨观念落后,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愿当人梯,只想当“人杰”。

(三)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在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一是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欠发达,又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经费,帮扶经费普遍不足。另外,由于最基层的村一级党组织自我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总数偏大,困难也随之加大。因为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一般是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即宣传的多,投入的少。而且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帮扶也是些物质上的帮扶,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每当到这个时期,好多困难党员都在等、靠,甚至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有关部门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二是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理想重复帮扶的对象较多。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系统的分类,困难党员的认定多数有村党组织按其家庭贫困情况认定,致使帮扶时,困难党员“老面孔”比较多。三是帮扶的方式和措施单一。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困难产生的具体原因,从长计议,缺乏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激励和帮扶,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很难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使其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等、越等越穷。四是在帮扶意识上存在偏差。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只注重于帮扶困难党员,忽视了对思想落后、党性不强党员的带动,忽视了及时建立后进党组织的整改、帮扶机制。

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索及思考

近年来,长岭村虽然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面对新形势,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一)要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加快困难党员脱贫的步伐。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现状看,目前,集体经济空白,村级所有开展工作经费全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民交纳的部分“一事一议”款项,正常性工作开展经费捉襟见肘,其他建设和帮扶性投入几乎是空谈。我们认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最根本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只有经济基础筑牢了,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不断地实现上水平、上台阶。

1、要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各级组织和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加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亮绿灯、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切实帮助村集体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并从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解决自身关怀的能力。要建立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上级要加大财政投入,解决“空壳村”问题,为村干部营造能干事的环境,真正将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落到实处。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我们才有钱办事,有资金作为帮扶工作的后盾。

2、要开展引导性创业服务。要以县或乡镇成立党员创业服务中心,或将创业服务纳入各级服务中心,村委会成立代办点,为自主创业的党员、困难党员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为其办理相关证件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在选择项目和资金扶持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照顾。

3、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外出流动党员回乡,结合本村果业园区和养殖基地建设,对有创业愿望、创业意向、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党员,提供项目支持、跟踪扶持等形成长效机制“一条龙”服务,激发党员外出返乡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4、建立党员脱贫示范基地。继续加强党员“双培双带”工程的推进力度,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的扶持机制,县级组织部门或乡镇党委要定期对示范基地进行资金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让示范基地能够长久存在并不断发展,真正能够挂牌一处成功一处,建立一个基地发挥一个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二)要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使其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活动,并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建“五大载体”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党员“素质工程”的提升速度,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起到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加强干部激励机制的建设。积极探索吸引并留住能人进入村级组织的干部报酬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工作活力和主动性;完善村干部考核绩效机制,让他们感到劳有所得的工作激情,切实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建立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干部及党员表彰制度,加大综合性表彰力度,以荣誉激励党员干部工作的信心。

三是加强党员干部示范引导。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把扶贫帮困作为己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三)要在健全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各级党委要在建立和健全帮扶机制上下功夫,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要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贫困党员。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要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界定好帮扶标准,要按照实际情况和党员困难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建立好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原因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扶。

二要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建议以县级为单位设立困难党员长期性扶助基金,在通过个人申请、组织调查、党内公示的方式,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同时各级党委要抓好帮扶配套措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对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并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年龄较大且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子女不赡养和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和申请助学贷款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三要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对信教党员要重点进行思想帮扶,使其早日回到党组织怀抱,并鼓励士气,振作精神,重新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党员的荣誉感;要继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使党员发展向30岁以下、高中文化水平以上,并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优秀分子倾斜,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四要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订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要及时出台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农村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要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要对想创业的党员在资金上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养殖、种植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生产项目,努力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帮、带联合发展模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五是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完善好社会扶助体系。积极引导和整合社会帮扶资源,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各级党委要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期定人、定点帮扶,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四)要在大力实施党员学习教育上下功夫,强化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是强化党员素质工程建设。各级党委要在“双培双带”的基础上建立好农民党员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通过“三会一课”学习和送学、寄学、远程教育、电视党课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二是强化对贫困党员进行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要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通过开展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班,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的电视上网工程和送科技下乡等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普通党员致富技能。三是强化信息沟通与扶助。要以乡镇党委或村党组织为单位建立党员信息帮扶中心,组建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他们的创业信息员技术指导员,利用宣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四是强化思想教育与帮带。对有学习困难的党员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进行联系帮带;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实行支部指定专人送学上门。对流动党员,要定期寄学或促学;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学习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和范围,在针对村干部提升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扩大到普通党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五)要在增强党内互动上下功夫, 营造一种良好的关怀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薄弱的党组织不愿与上级党组织沟通,一些党员因外出流动、随子女生活、贫病卧床等原因,与党组织联系较少或不愿与党组织联系,成了名副其实的“党费党员”,或者“都不管”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和改善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促进党组织、党员间的交流互动,建立党内信息沟通机制,是创新服务党员的一种方式,在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中尤为重要。

1、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上下联动。要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无人做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情况,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互助。一是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物质资源和智力支撑。在领导体制上,党建工作重心要下移至村。在工作力量上,要从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工作方式上,要加强党组织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和支持每个“五好”党支部帮扶一个后进党支部,使面貌发生明显改变。

2、体现组织对党员之间的关怀机制。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和党员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党组织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适合不同个体需求的党内关怀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建立 “党员之家”,为党组织关怀党员的重要载体,实行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制度,使党员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要充分利用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活动的载体,激励村无职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引导他们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实行困难党员的动态管理,对党员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排队,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科学合理制定帮扶帮助标准,切实解决党员面临的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完善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动。要加强结对帮扶的工作力度,乡镇机关党员要以驻点村为依托,对村里党员进行调查排摸,确定帮扶对象,动员村级已经致富的党员对贫困党员进行帮扶,要通过党员帮扶,为贫困党员找出一条致富创业的路子来,对能够致富的党员,在思想上要解决好“不干不想干”的问题;在行动上要解决好“想干不敢干”的问题;在方法上要解决好“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在资金上要解决好“会干不能干”的问题;在政策和支持是要解决好“能干不能长干”的问题;在效果上要达到带领大家共同干,共同致富的目的。总之,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发展,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增强党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站走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现实的意义,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

王建亮

长岭村“三送”工作组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摘要:本文结合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实例,深入分析了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同时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现状条件及自身优势,并由此提出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解决对策。

1.小城镇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受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产业多为传统农作物及其产品,深加工比例相对较低,新产品和特色品种较少,这种状况必然导致高产出低收入,最终导致竞争力弱;其次,第二产业门类不齐,工业化程度低,支柱产业力量薄弱,从而难以形成规模;再者,第三产业的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服务设施缺乏。

汉寿县位于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湖南省北部,沅澧水尾闾,洞庭湖西滨,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水域辽阔,湖泊棋布,沃野平畴,耕地连片,土宜稻棉,泽足鱼蒲。规划组于2002年8月受汉寿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对全县的产业发展现状做了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觉得汉寿县城是我国中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典型代表之一。

1.1农业生产力落后,竞争力弱

汉寿县的农业生产尚未充分走向市场,产品种类单调,以传统农产品居多,新产品和特色品种少,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低,生产、加 工、销售环节割裂,效益比较低;农户以分散经营为主,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仍占相当比重,生产效率低。

1.2工业化程度低,支柱产业力量薄弱

汉寿县工业门类不齐,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分布较散,既影响环境,又难以形成规模,全县除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以外,其他工业如化纤、生物制药、陶瓷、玻璃等均只有1~2家生产企业,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全县一、二、三产业比37.8:19.7:42.5,农业在经济中比重偏大,第二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1.3科技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汉寿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14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和教育部门。全县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98.3人,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105.7人);全县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以及各种技 术专家,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汉寿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1.4城镇规模小,城市首位度低

汉寿县城作为全县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够强,人口集聚程度低。目前,县城的首位度为2.3,工农业总产值与蒋家嘴、太子庙两个建制镇基本持平,导致县城的辐射力减弱,区域竞争实力不强,不能充分体现中心城市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除县城和蒋家嘴镇以外,汉寿县其他乡镇的非农业人口基本上均在3500人以下,各乡镇的规模过小,经济总量有限,小城镇建设资金分散,造成城镇内面貌陈旧,吸引力不足,严重影响城镇化进程。

1.5乡镇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服务设施奇缺

除319国道和S205省道以外,汉寿县的各级公路特别是乡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大部分为砂石路面,且缺乏维护,交通设施落 后,通达性差;各乡镇普遍缺乏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化服务设施,乡镇的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2.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

2.1交通区位分析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会长沙170km,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与石长开发带的交汇点,常德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长沙市,居湖南省第二,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与机场形成了常德市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作为湘西北一个重要城市,湖南经济北进的理想突破口,常德市的发展潜力巨大,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也相当明显。

汉寿紧邻常德市鼎城区,又与益阳的桃江、沅江、资阳相连,区位条件优越。作为常德市域的二级中心城市,汉寿距常德市区仅 20多km,离省城长沙仅120km,县城距常德桃花源机场约80km,是常德至省会长沙的必经之地。长常高速公路的开通,境内设有太子庙、军山铺、聂家桥三个出入口,还有319国道和石长铁路的快速连接,大大加强汉寿与常德以及周边市县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提高汉寿县的整体经济实力。

2.2自然资源分析

汉寿县土地总面积为2034km2,农用地1275.8 km2,其中耕地56577.5hm2,林地38975.0hm2,园地5838.5hm2,养殖水面18666.6hm2,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94.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水域和耕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05%,土地垦殖率28.03%。从土地利用类型看,中北部平原区以耕地、园地为主;南部山地区则是以林地为主。

据调查,汉寿境内有乔木68科、162属、305种,属珍稀、濒危的有银杏、楠木、梓木、花榈木、南方红豆杉、黄心夜合等;有水生维管植物67种,隶属2门、3纲、27科、44属,常风优势种群有芦、野莲、菖蒲、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马来眼子菜、茨藻、黄丝草、浮萍、紫背萍、风眼莲、菱等。县境陆栖野生动物种类不多,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境内水面辽阔,共有鱼类124种,隶属24科、78属。全县已知矿点、矿化点29处,矿种有黄金、锑、铅、锌、铁、粘土矿、草炭、钾矿、天然气、石煤、花岗岩、石英砂等。境内旅游资源也已初具规模,沅水、澧水横贯境内,江东市水库、柳溪水库、清水坝水库风景宜人;五宝山、蔺家山、金牛山、冷铺山山势连绵、巍峨秀丽;鹿溪森林旅游区、目平湖自然保护区已初具规模,并已向游人开放;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开发潜力巨大。

2.3自身优势分析

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自 然也存在着某些特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3.1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丰富的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对坚实的物质基础;

2.3.2国家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发电站等)的大力建设,拉近了城乡距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和运输条件;

2.3.3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涌入小城镇谋求发展,为该地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主要的人力资源;

2.3.4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发达地区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也为小城镇生态高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5我国近几年大力推行的重点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潮都为小城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3.解决小城镇产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分析

3.1汉寿县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3.1.1产业结构目标:继续优化经济结构,根据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巩固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与第一产业相关的第二产业,并利用前两者的带动作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第一、二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使三者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02年汉寿县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7.8:19.7:42.5,根据近十年汉寿县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参考全省发展水平,预计至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5:30:45;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5:35:50。

3.1.2根据现状城镇产业特点及资源分布状况,依据县域城镇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兼顾行政区界完整性,按产业分工协作方式,将县域划分为三个经济区,依托3条发展带动轴。

①中部中心经济区规划以城关镇为核心,以太子庙为次中心,将围堤湖与西竺山纳入县城的发展,并且带动、吸引蒋家嘴、军山铺等乡镇的发展,形成中心城镇群,发挥其全县领导核心作用。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条件好,有较强的生产加工及科研开发技术基础。

中心区将以第三产业为重点,大力提升文化、信息功能;以第二产业为动力。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强化化纤、纺织、绿色食 品加工及配套服务建设;组织好城郊农副产业生产,形成生态农业基地,并利用沅水、目平湖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假日旅游。

②北部高效农业区

该区域包括罐头嘴中心镇,以及洲口、酉港、坡头等乡镇,该区域拥有S205省道及沅水等交通设施,劳动力充足;该区域规划为农业基地,着力开发特色农产

品,建立绿色食品基地;走深加工、产供销“一条龙”道路,带动农业相关的加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区域性的农贸交易中心。

③南部特色产业基地

该区域以丰家铺为中心,包括朱家铺、崔家桥等乡镇,该区域有鹿溪森林旅游区、江东市水库、金牛山等自然景观以及金牛山金矿等矿产资源;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丰富,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山林水库资源,以鹿溪森林旅游区为中心,结合生态农业,开发旅游链,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产业发展带动轴

采取点轴发展模式,以轴带点,以轴及面,以区域性交通线为轴,以临近交通线的城镇为点,带动全县发展,完善发展,完善汉寿县县域城镇产业体系。

发展轴线一:呈南北走向,沿S205省道,北至鼎城区方向,南至桃江方向。带动罐头嘴、县城、太子庙、丰家铺的发展,其中太子庙为县域次中心;罐头嘴作为北部农业经济区的中心镇,规划为区域性农贸交易中心;丰家铺为南部经济区的中心镇。

发展轴线二:呈东西走向,沿沅水流域,东至汉寿蒋家嘴(中心镇),西到沧港。加强沧港、县城、岩汪湖、周文庙、蒋家嘴的联系,通过县城的辐射力带动东西两翼的发展。

发展轴线三:呈东西走向,沿319国道,西至聂家桥,东至军山铺。太子庙作为全县的次中心城镇,位于轴线中心;将带动崔家桥、毛家滩等乡镇的发展,强化聂家桥、军山铺的地区优势,使其影响辐射至邻县。

3.2小城镇产业发展困境的解决对策

坚持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的改革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推动城乡产业来发展一体化进程。首先,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提高农业效益,增强竞争力;二是实施以中心城市工业园区为核心的集中工业化战略;三是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四是促进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的交流融合,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当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需要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作保证。

3.2.1乡村的基本功能是农业生产,不能因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而由非农产业取代农业。因此,乡村工业发展的规模和位置必须受到限制,非农产业发展集中到乡镇,每个乡镇非农产业发展只能集中到1~2个点,由乡镇统一组织实施。村一级不准发展非农产业,以保护耕地和防止工业污染的四面扩散。

3.2.2乡镇的发展要制定规划,规划要划定农田保护区、工业发展区和商住发展区,特别要明确农田保护区的面积、范围。现代农业的发展需大量的投入,明确了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后,一方面可保护农田,另一方面可使经营者放心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3.2.3乡镇的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移到提高企业效益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防止乡镇的非农产业总是停留在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的阶

段。因此,必须对乡村非农用地的规模作出限定,建议以户籍人口为依据,规定每个村民非农用地的总量和每年可开发的量。每个乡镇定额用完后,如果还要发展非农产业,则由镇区统一规划发展;如果乡镇继续在区内征用农田发展非农产业,则要向政府缴纳“超额使用农田费”。

3.2.4成立农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荒地的开垦,资金来源一是政府财政;二是“超额使用农田费”。这样,经济较落后的乡镇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可能。

3.2.5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证,但沿线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往往对交通干线的交通功能造成冲击,也影响公路两旁的景观。因此,对国道、省道、市道两侧的城镇发展进行规划控制,对干道的断面形式,两侧的建设形式进行硬性规定,做到既要保证交通干线的交通功能,又要兼顾到乡村的使用。

3.2.6乡村不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发展工、商业,都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改变农民素质不高的局面。

3.2.7乡村具有与城镇完全不同的景观和环境,随着乡村设施的逐步现代化,未来它将成为都市区的居民假日度假的良好场所, 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优势。因此,乡村的建设必须注重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文物和景点,建设的规模和尺度也应与乡村环境相适应,防止在“城镇化”的思潮影响下,照抄照搬大城市的建设形式。

总之,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产业状况各有不同,但其主要问题所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要我们能够客观地面对现状,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现代化为目标,规划为龙头,合理地规划,科学地管理,努力完善并提高地区的硬件和软件,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的飞跃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07.[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8.[3]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4]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成果(2003-2020).汉寿县建设局.2003.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第三篇: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研究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研究 人和镇纪委

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注重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和制约机制,促进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但应该看到,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方面仍然存在滞后、不到位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地位、作用和承担的繁重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更加自觉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此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一、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工作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

1、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一些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以工作制度的方式把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组织特邀监察员和政风行风评议员开展专项检查、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以及受理群 1 众投诉举报、解答群众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和办公电话以及网络反映和咨询有关问题等方面,没有走出门去联系群众以及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2、协调交流工作的机制不完备。一是纪检监察机关除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实行个别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之外,各内设机构大多没有制定有关业务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与其他部门在工作的协作配合方面还存在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工作方面的学习交流机制不完善。目前全区纪检监察系统的学习交流,主要以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开展专项检查、印发信息简报等方式为主,但这种学习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而且缺乏直观性和互动性。三是各地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之间横向学习交流经验的工作机制仍然是空白,这种格局不利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3、督查工作机制参差不齐。多年来,尽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工作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但是这种督查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对常项工作安排和要求较多,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指导较少,有的督促检查指导仅限于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没有真正做到跟踪问效,一抓到底。

4、激励机制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一是没有制定培养选拔干部的计划、措施和办法,有关工作职能大多由纪委办 公室与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共同承担,干部管理工作较为被动。二是未建立系统内部工作激励机制,推行内设机构领导岗位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不大,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干部有序流动的渠道不畅。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交流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不完善,往往是老同志出不去,新同志进不来,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方面的主要问题

1、有关工作制度不健全。纪检监察工作的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和措施亟待建立健全和深入推行。在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地区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平时不注重总结工作经验,不善于分析把握和运用纪检监察工作规律,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在要求、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预测,采取“干着看、看着干”的简单方式,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少了几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 时,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担心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从而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面对“上面数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格局,每个岗位因必须同时承担多项任务而陷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不仅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深入落实,而且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三者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联系群众缺乏广泛性,依靠群众缺少有效载体,服务群众局限于一般事项,工作机制不完善,在察民情、访民意、解难事方面工作不够深入。

2、协调机制不完备,协调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不明确。没有把调整工作关系、推进各项工作作为协调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往往把同各部门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协 商工作作为协调工作关系的主要方式,没有站在更高层次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

3、督促检查缺乏有效手段,运用考核结果乏力。长期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督查工作的主要方式局限于专项检查,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督促检查,这种督查方式涉及的工作面窄,不利于从整体上推进工作。另外,由于对督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仅限于整改和通报,没有建立运用检查考核结果实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督促检查缺乏刚性。

4、未建立和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激励机制、培养选拔机制、使用交流机制、考核督促机制,干部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缺乏系统性。这是纪检监察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使用工作不适应发展新要求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新旧工作制度处于更迭变化之际,各项新的工作制度还处于酝酿探讨和制定阶段,尤其是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和措施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发展。

2、不注重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作措施的局限性。这是在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盲目性的 关键所在。没有研究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困难及实际问题这是造成工作被动应付的内在原因

三、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1、健全党员群众监督制约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要健全规范的党员群众意见反馈渠道。通过党员群众的日常反映和民主评议,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完善措施,促进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健全完善联系群众机制,巩固反腐倡廉的工作基础。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服务广大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是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广泛联系群众、主动依靠群众、积极服务群众,才能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而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健全完善联系群众机制作为巩固反腐倡廉工作基础的有效措施,使联系群众成为一种制度和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主动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意愿,征求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问计于民的有效方法着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保证反腐倡廉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健全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要定期 或不定期的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及时整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时要自觉的接受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对于反映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突出问题,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调查处理。健全严格的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执行制度关键在于落实问责。要把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纳入年终考核的内容,把执行制度规定情况与对各室和干部个人的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与奖惩挂起钩来,确保执行制度有压力、有动力;要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机关党委(纪委)、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协助委局领导班子抓好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按照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年终考评。对于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负责人,对监督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责任人要问责,督促其整改提高。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于在执行制度方面的监督执行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的、不按制度规定程序办事的,必须进行责任追究;对无视制度规定,明知故犯、违反纪律的,严肃处理;对违反制度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纪律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纪律责任。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和事,可采取通报批评、年终考核降低等次、给予纪律处分等办法来进行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力,确保纪检监察权力的正确行使。

3、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不断巩固反腐倡廉的工作成果。督查考核是贯彻落实决策、推进工作进程、确保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责任追究为要点的督查考核机制,明确督查内容、督查方式、督查措施、督查程序、整改时限、结果报备等必备要件,在加大督促、检查、考核、指导工作力度的同时,以落实责任追究为抓手,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有成果、见实效。

4、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表彰奖励工作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激励机制。通过实施激励,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促进纪检监察干部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自觉奉献。健全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特点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要加强平时考核和考核,重视考察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坚持德才兼备德为先的原则。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提拔重用,委于重任;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待遇、政治待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二)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重点,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开展

1、总体谋划,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主线,进一步明确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纠风等各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方法措施和目标要求,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确保各重点环节的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尤其要注重解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薄弱的问题,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为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按照《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明确的任务,抓紧修订、完善和制定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为进一步发挥制度的治本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要尽快制定纪检监察工作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规定和具体措施,加大对各类制度和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考核,把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的根本要求转化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觉行动,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3、按照《工作规划》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前瞻性。要对照《工作规划》明确的主要任务,认真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正确把握规律的同时,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在要求、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等进行 综合判断和预测,及时摒弃与《工作规划》不适应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消除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影响,进一步拓宽新思路、拓展新领域、创造新方法,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扎实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学号_ 08150802

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研究

院(系)名 称: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物流管理

学 生 姓 名:宋春妹

指 导 教 师:杨明明

二○一○

年 十二月

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工商业都不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域,地理区位差,工业程度低,城市弱小,资金技术严重缺乏,赖以生存的农业经济特点是投入大,产效低,生产周期长和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19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企业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27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后发优势,发展势头好、后劲足、速度快。但在发展过程中物流相对落后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3欠发达地区的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其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主要依靠的是简单的运输以及配送等物流业务,其提供也只是低增值服务为主,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6在现代化大生产快速发展的今天, 物流作为一种产业已成为现代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加快城市经济循环, 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22

1.2选题意义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具有世界性,同时也使流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15。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千方百计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19。

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物流不仅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也是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杠杆,在促进城市协调发展、提高社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现代物流业对欠发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物流意义重大。9

2国内外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研究现状

2.1国外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28

在国外的欠发达地区,比如非洲的欠发达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基础差,使得非洲是世界上运输最昂贵的地区之一,额外的时间和金钱的损失是多达几十亿美元。在公路,铁路和港口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几十年以来,非洲的贸易情况,现在有了真正的改善迹象。整个非洲大陆,过时的港口码头正在扩大化和现代化,而各种私人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者正在开发新的终端。

2.2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业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产业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意识淡薄,使得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现代物流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规模偏小,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由于资金短缺,物流企业往往投资乏力,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难以满足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的现代物流要求。

缺乏成规模的龙头骨干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也培植了一些龙头物流企业,但由于龙头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术水平较低,起不到对外开拓市场、对内引导行业的带动作用。

集成性较差,对区域外的辐射能力有限。物流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息不通畅,相互之间各自孤立和分离,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小。

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现有经济现状和物流业水平难以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情况下,决不能照抄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必须在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区域经济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物流

发展之路。20

3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21

3.1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

3.1.1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工业比较薄弱,财政比较困难。农业虽大但不富不强,缺少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3.1.2物流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分滞后,市场信息不灵,产品物流不畅,大大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3.1.3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大特点就是,缺少发达的工业产业,主要是以农副产品为主体。欠发达地区物流的发展决不能照抄发达地区的物流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必须在借鉴发达地区物流发展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和特色并加以充分利用,以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物流发展之路。

3.2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21

3.2.1欠发达地区物流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薄弱2

我国物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不足,现有技术落后,限制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在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的西部地区,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设备、运输技术都相对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率低,运输中损耗大,技术含量低;运输线路里程少,运力紧张,交通通讯设施不足;现有的物流企业内部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物流冷藏保鲜、包装加工技术落后、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落后。

3.2.2受地区经济发展局限21

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发展水平的制约,仍停留在传统的发展结构模式当中。由于缺少大中型工商企业,因而物流业务单一,仓储、货运、批发、配送并未高效整合,仍属分体经营,不具备现代信息管理能力,规模小、水平低。

3.2.3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大量缺乏。当前,物流企业的易名已经是一种时尚,各类运输和仓储等公司均改名为物流公司,在欠发达地区也是如此。但是,欠发达地区物流企业现有的能够通晓现代物流运作,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仅在少数,特别是持有物流师资格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少之又少,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问题明显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缺乏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员工的业务素质保持在普遍较低的水平,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失去缺乏主动性,失去了—定的市场竞争能力。6

3.2.4缺少规模经营,总体布局16

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基本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相对零散,未能具有规模效益,无法形成大型配送中心、即时配送、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等这些经营方式。缺乏统一布局指挥,规划和控制,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不能做到各种运输体系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未形成一体化的高效物流运输体系,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多方需要。

3.2.5物流信息不畅.系统建设滞后1

一方面是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手段落后,大多企业未建立诸如物流信息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和货物跟踪系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大流最物流数据,信息交换与处理的客观要求,因而难以融入现代电子商务介入的物流运作体系;另一方面是缺乏能满足全社会需要的物流信息平台,需求与服务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4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模式20

4.1现代物流与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的发展无不以需求为根本的推动力,物流产业也不例外。现代物流在经济发达地区获得较快发展,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现实需求的推动。没有物流需求

和必要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有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而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小、需求相对不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既培育市场又促进资源的整合。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物流,可以采取一种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相集成的发展模式。利用物流与商贸集成运行的综合效应,不断向周边区域进行商品的扩散和渗透,进一步开拓和扩大市场,以此拉动物流需求,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商贸的繁荣,从而实现跨产业、跨行业的横向联合,整体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商贸辐射力为导向的、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功能格局。

4.1.1为了促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优势,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以一个综合性物流园区为核心、一个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一系列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网络节点为拓展,构成“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网络节点”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强辐射的新型物流网络,并通过网络扩散效应对周边区域市场产生联动辐射,逐步形成立足本区域,面向全国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4.1.2系统的运行模式为了有效支持系统的运行,系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物流商贸整体联动”的运行模式。通过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协调,采取官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模式,对区域内现有的各种物流、商贸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和吸引区域内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运用专业化运作理念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把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纳入统一发展序列,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构筑具有品牌性、专业性、规模性和集约性等特点的区域物流系统,并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实现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结合,扩大交易规模和辐射范围,推动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的共同发展。

4.2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因素

4.2.1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系统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着眼于整个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打破以企业为单位的信息孤岛格局,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商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的状况,系统采取基于ASP的模式进行信息平台的开发。在平台开发过程中,通过动态集成区域内各种技术资源并吸纳区域外资源,形成资源库,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以及人才培l等;ASP服务提供商则负责平台的运行维护及提供应用支持。这样区域内广大物流、商贸企业不必投入大量的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只需通过lnlemet或区域宽带网即可在平台的支持下与合作伙伴、区域内外资源之间建立从信息交互、电子商务到企业联盟的广泛协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4.2.2合作机制的建立。区域内进行合作的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为了保证整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在相互信任和诚实的基础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来实现企业问的良好合作关系。

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是单个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多个企业的集成,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针对合作中的各个企业的激励机制,促使合作伙伴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而主动实现成本、服务等全方面的革新。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各合作方的利益和责任的合理分配,以提高合作的运作效率及稳定性,降低由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多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育频打破格局,发挥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关于张家口发展现 代物流产业的思考中国商贸2009(13)

[2] 张春颖,王秀云,李娜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及物流中心的现状与对 策分析物流科技2010,33(8)

[3] 廖远兵,周芳,邓文博,吴春尚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缺陷与解决措施——以广东省河源市物流现状调研为例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4)

[4] 蒙微我国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国商贸2010(17)

[5] 金廷芳欠发达地区物流体系对策的构建——以清远物流为例市场论坛2011(4)

[6] 金廷芳关于欠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4)

[7] 张滨丽欠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8] 赵昌辉加速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腹地物流业发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

[9] 田润芙,杨旭现代物流业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张家口为例 中国集体经济2009(25)

[10] 蒋凯,杨开忠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商贸2011(17)

[11] 石亮明,王青荣对欠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五篇: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存在的整体性问题,对其农村金融体系的需求供给进行界定,讨论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安全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体系政策路径。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的面貌和农业的发展伴随着城乡经济不断融合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国家在强力推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其中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缺乏是摆在决策者和实践者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据有关部门的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左右,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而欠发达由于经济总量较小,相对于社会金融资本几乎没有吸引力。

1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整体性问题。

1.1 农村金融改革严重滞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是城市先于农村,作为我国城市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已完成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海内外上市,并逐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相对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远远还不健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风险突出,业务单一,管理粗放,改革明显滞后。

1.2 农村信贷对象缺乏抵押物,以及与金融机构要求的财产资格存有差距。金融机构向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信贷一般要求后者提供财产抵押,但长期以来的政策限制和农户自身财产的状况使得其无法提供符合政策和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财产。

1.3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与金融资本的安全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农业由于受到气候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弱质性,而金融资本由于其对资金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的考虑,一般会主动回避农村特质风险使得农业融资成本加大,机会减少。

2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需求供给的界定

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配备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形式多样的经营结构,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内涵基本包括以下三个核心特征,即功能完备、高效安全和结构合理。

2.1功能完备

是指参与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各经营主体不但要具备传统意义的吸储和放贷功能,同时要兼顾现代金融中的抵押、担保、保险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功能。

2.2结构完善

是指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应该以构建主体完备,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体系,同时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有效的监管体系,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2.3高效安全

是指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属于国家扶持发展阶段,但并不能因此违规发展,必须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保障中国整体的金融安全,控制金融风险。既要提供高效便捷和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要提高经营效率,形成高效有序的竞争格局,注重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建设。

3浅析构建欠发达地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路径

3.1 必须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由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政策予以地区和区域倾斜,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鼓励多种所有制的组织形式的金融企业深入欠发达地区,同时明确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地方信合、担保、抵押和保险等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共同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协调好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之间的资金往来,突出市场化竞争倾向,同时处理好政策扶持和市场发育之间的关系。

3.2 尝试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尝试农村银行的试点建设。因为股改和上市的需要,商业银行需要重组优势资产,淘汰历史包袱,从农村市场纷纷撤出经营网点,这一现象随着国家取消原来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村合作基金会之后变得更加严重,市场主体呈现出单一主体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放宽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调低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和收购,设立

村镇银行、资金合作社以及贷款公司,并且在内蒙、甘肃、青海等地开展试点,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主体多元化和竞争格局,鼓励成立新型农村服务机构。

3.3加强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创新,拓宽金融服务供给渠道。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金融产品少并且单一,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的金融需求,要构建现代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加强产品创新,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有甚,必须根据地区特点和产业特点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对普通农户可根据其滩涂、林业、山体等资源广泛开展质押贷款,根据其养老金等开展质押业务,对农业企业尤其是龙头农业企业,可根据产业优势和企业上下游开展订单农业贷款和票据贴现等业务,同时在建立金融体系的同时,必须要开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抵押和保险功能体系建设,建立现代金融平台保障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惟有加大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才是使金融业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1、乔宇,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思考[J],发展,2007,(6)

2、王家传,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创新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5,(3)

3、危朝安,跨越和重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7)

下载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