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_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4 22: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_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_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

第一篇: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_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

关键词: 贫困农户/信贷权/国家调节

内容提要: 贫困农户信贷权是指贫困农户这一特殊主体为满足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依法获得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扶助性贷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活品质及参与经济发展机会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政策并没有确立贫困农户信贷权这一权利形态,因而,有关贫困农户信贷的制度设计也没能真正做到以贫困农户为中心。贫困农户信贷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对国家调节职能的依赖,决定了贫困农户信贷权的经济法权性质。我国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实现需要相关国家调节措施及其经济法规制的完善。以往法学界对农民贫困问题的研究多从社会保障法的视角展开,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如何解决贫困农民的生存问题。然而,农民的贫困问题既是一个生存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本文尝试从经济法的视角并具体通过贫困农户信贷权这一概念工具来分析贫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所要探讨的主要是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贫困农户信贷的制度缺失、贫困农户应否享有信贷权、贫困农户信贷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对于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实现、国家或者社会负有什么样的义务、实现贫困农户信贷权需要怎样的国家调节、经济法在这方面又应该如何规制等问题。

一、我国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施机制的缺失 我国当前有关贫困农户信贷的法律制度主要由两大块构成。一是规范贫困农户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之间信贷契约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民法通则》肯定了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基本经营主体地位,这是贫困农户自主缔结信贷契约关系的基础;《合同法》的平等、自由原则界定了贫困农户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之间信贷契约关系的平等和自治性质;《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则共同明确了贫困农户信贷契约关系的担保规则等。二是规范贫困农户、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与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信贷扶助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农业法》、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如2011年至2010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等。这些规范性文件主要明确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在贫困农户信贷法律关系中的扶助义务,包括:增加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投入义务、信贷贴息义务;对贫困妇女、残疾人等特定贫困农户的专项扶助贷款义务;帮助发展面向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的义务等。此外,各涉农金融服务机构自身颁布的规范各下属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开展涉及贫困农民信贷业务的内部规定,构成了贫困农户信贷的金融内部制度。如《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信贷业务基本规程(试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规程(试行)》等。它们对于贫困农户信贷产品的金额、农户资信状况、联保要求、项目选择、还款条件等均有明确的要求。应该说,上述规范性文件在将我国贫困农户信贷关系纳入市场化的契约关系之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政府对于贫困农户信贷的扶助义务,部分地解决了我国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问题。如在现行法律与政策框架下,各地的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甚至一些民间贷款机构等均进行了一些面向贫困农户的小额贷款实践。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的信贷扶贫政策使包括贫困妇女、残疾人户等在内的一些贫困农户获得了专项扶贫信贷资金的实际性支持。然而,当前我国贫困农户贷款难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表明我国现行贫困农户信贷制度一定存在某种问题。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讲,这一问题可以表述为我国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施机制的缺失。首先,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并没有明确规定贫困农户信贷权这一权利形态,这是我国贫困农户信贷制度设计没能真正做到以贫困农户为中心的根本原因。迄今为止,作为一种独立的不可或缺的权利形态,贫困农户信贷权在我国相关法律、政策中并未有明确的表述,无论是作为民事基本法律的《民法通则》、具有“三农”基本法律性质的《农业法》,还是带有纲领性文献性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均未见有关于贫困农户信贷权的表述。不仅如此,与贫困农户信贷利益相关的一些权利表述也不完整,如《农业法》第83条明确规定要保障贫困农民的生存权,但遗憾的是该法对贫困农民的发展权没有明确的表述,而贫困农民的发展权

与贫困农户的信贷利益诉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相关法律、政策没有明确贫困农户信贷权这一权利形态,其所对应的贫困农户信贷利益保护也就不可能得到特别的重视,这种基础性的贫困农户信贷权观念的缺失,必然无助于贫困农户信贷利益保护机制的真正建立。其次,农村金融服务的泛市场化改革,客观上排斥贫困农户的信贷利益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走的是一条泛市场化的改革之路,即不管是农村合作金融还是农村商业金融都以金融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为目标,在追求经营安全与效益的市场原则下,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同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一样,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普遍要求提供担保。而担保贷款,不管是物的担保贷款还是人的担保贷款,对于贫困农户而言都具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效应。就物的担保贷款而言,贫困农户本身就无多少财产可供担保,加上《担保法》、《物权法》等对于农户能够用于担保的财产又作了严格的限制,其结果是贫困农户所能提供的有效担保物严重不足,因而很难获得贷款。就各地推行的小额信用联保贷款而言,其对贫困农户也有一种排斥作用,这是由于联保贷款具有同类筛选效应,即富裕农户多不愿意选择贫困农户作为自己的联保对象,既然难以成为联保组织中的一员,贫困农户也就不大可能获得联保贷款。所以,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会无情地剥夺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这种过于宽泛的市场化改革及其内生的担保与借款人审查制度没有考虑到贫困农户的特殊生存状况,客观上造成了农村金融对贫困农户的排斥。再次,法律、政策上所规定的政府对于贫困农户的信贷支持义务因为实施机制的操作性问题,也多具有宣示的意义而没有能够落到实处。虽然《农业法》、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等法律、政策规定了多项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支持义务,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机制,这些支持义务在相当程度上没有能够落到实处。例如,一些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因为没有直接指向贫困农户而致国家的扶贫信贷利益为非贫困农户所挤占;又如,在国家对于贫困农户的信贷支持多实行市场运作、政府补贴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没有相应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的及时跟进,处于自主经营主体地位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多不愿开展成本高、风险大的贫困农户信贷业务,况且,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作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这样,由于可操作性的实施机制的缺失,国家对于贫困农户的各项信贷支持政策往往仅具有宣示性的意义,而没能产生实际的效果。由此可见,重新认识与彰显贫困农户信贷权,并在实施机制上予以具体落实,已是解决贫困农户信贷困难的当务之急。

二、贫困农户信贷权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贫困农户信贷权是贫困农户为满足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依法获得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扶助性贷款的权利。这一表述包含如下几层涵义。其一,贫困农户信贷权的权利主体是贫困农户,即家庭收入不能维持或者仅够维持全家人基本生存需要,因而处于不能维持温饱以及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存状态的农户,非贫困农户不能成为这一特殊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二,贫困农户信贷权的义务主体主要是具有经济调节职能的国家,也就是说,国家负有直接或者通过运用货币、财税工具等经济调节手段间接实现贫困农户信贷权的义务,而合作性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则在保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合作社章程而负有开展贫困农户信贷业务的补充义务,至于商业性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仅负有一般的信贷契约义务,并不负有对于贫困农户的信贷扶助义务。其三,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功能在于满足贫困农户基本的生存与发展资金需要,增进贫困农户的生活品质与实现其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从而使贫困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贫困农户信贷权概念的提出符合现代金融社会、贫困农民发展权以及各国贫困农户信贷利益保护实践发展的时代要求。首先,现代社会经济已进入金融时代这一基本事实必然要求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每一个市场主体享有基本的信贷权利。在经济社会中,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利用各种金融手段的机会和能力的竞争,没有机会运用或者不会运用金融手段发展自己的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以往的商业性金融基于安全与效益的考虑事实上剥夺了一些弱势地区、弱势行业、弱势群体等的信贷机会。这种状况不仅不公平,而且已经或正在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然要求法律赋予每一个市场主体基本的信贷权利。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又译

乡村银行)总裁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教授认为,每个人甚至乞丐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农民主体的贫弱性主要是指农民与城市居民和国外发达国家农民相比,经济上贫困、社会地位弱势。[11]所以,贫困农户信贷权的享有与实现,就是要保障金融社会中贫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信贷需要。其次,这一权利概念也是我国宪法及一些纲领性文件关于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弱势群体发展权的具体表达。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人权的范围又是广泛的,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显然,我国宪法上“人权”的规定是包括贫困农民的发展权在内的。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穷人,他说,我们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12]、“如果中国只有1000万人富裕了,10亿多人还是贫困的,那怎么能解决稳定问题?我们是允许存在差别的。像过去那样搞平均主义,也发展不了经济。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13]。进入新千年以后,我国有关纲领性文件和领导讲话开始更多地提及包括贫困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显然是包括实现贫困农民的小康生活在内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要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20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充满激情地说:“要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14]此外,在我国认可、通过的有关协调各国行动的国际人权文书中,也有关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表述。如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就提到了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等问题。再次,这一权利概念也是对一些国家实践并经联合国倡导的普惠性金融理念的实质性呼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贷款项目就开始了面向贫困农民的小额贷款实践,如今孟加拉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中95%以上是贫困妇女,甚至有超过17647个乞丐获得了贷款[15]。在尤努斯的影响下,面向穷人的小额贷款实践由孟加拉蔓延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泊尔、越南、南非等国,甚至美国等发达国家[16]。1997年小额贷款国际高峰会议召开,会议确立的目标是使世界上最穷的一亿个家庭能得到小额贷款与其他的金融服务。到2001年底,全世界有5400多万个家庭从小额贷款中受益,其中2680万是最穷的(即那些一天靠不到一美元生活的人)[17]。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广泛使用了“普惠性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建立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让广大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客户如农户、微型企业等相对贫困群体、产业和地区获得金融服务。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是一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理念,特别强调给弱势群体提供一种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认为只有将包括穷人在内的弱势群体列为金融服务的对象,向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每个人才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18]。尤努斯的主张以及联合国普惠性金融理念的价值取向以穷人的信贷利益为中心,实质性地保障了贫困农民等弱势群体的信贷权利。贫困农户信贷权概念的提出正是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便建立包括实现贫困农户等穷人信贷利益在内的更为包容的金融体系。

三、贫困农户信贷权的经济法权性质 作为一种具体的权利形态,贫困农户信贷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民商法权以及社会保障法上福利权的性质,但其本质上属于一种介于民商法权与社会保障法权之间,需要适当运用国家调节职能才能实现的经济法权。贫困农户信贷关系是一种有偿利益关系,并且往往通过自愿签订与履行合同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合同的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因而具有一定的民商法权性质。在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等开展以贫困农户为贷款对象的小额信贷服务金融机构那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并不免息,而是要收取一定利息,甚至利息还比较高,贫困农户贷款的目的不仅为了某种生活需要,而更多地是为了实现某种生产经营权的需要。这些都表明了贫困农户信贷权具有一定的民商法权性质。然而,尽

管贫困农户信贷利益关系是一种有偿合同利益关系,贫困农户信贷权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民商法权性质,但本质上不应作为民商法权来对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等以贫困农户为贷款对象的做法本身也具有非竞争性的一面。在这里,小额信贷关系的双方主体基本上都是限定的,即仅有这些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服务,并且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基本上又仅以服务贫困农户为己任,不开展对非贫困农户的贷款业务,这就排除了非贫困农户对贫困农户信贷利益的挤占。假使没有这一限制,任凭贫困农户、非贫困农户与商业金融机构自由交易,在金融资源有限、金融行为存在选择余地的情况下,由于贫困农户的弱势谈判地位、小额信贷的高成本、高风险[19],以及商业性金融机构逐利性的经营目的,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必然被商业性金融机构所排斥或者受到非贫困农户信贷利益的挤占。因此,把贫困农户信贷权完全当成民商法权来对待,从而任由市场调节及其法律表现形式的民商法来规范这种权利的实现,是十分有害的。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实现有赖于国家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提供的优惠,在这里,国家对于贫困农户给予了利益的无偿让渡,因而具有一定的国家福利供给性质,但它本质上不应被当成社会保障权来对待。因为,社会保障权本质上属于生存权的范畴,受惠者多属于社会赤贫者,它的实现有赖于福利主义原则的贯彻,表现出较强的国家义务与责任性。而贫困农户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并不属于社会赤贫者,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无偿救助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相反,贫困农户信贷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权利主体基本的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并且,它是建立在受惠者自身也有某种主动实现经济参与愿望的基础上的,因而,一般需要通过商业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义务与责任相对较轻。如果将贫困农户信贷权当成纯粹的社会保障性权利,无疑会大大加重国家的义务与责任,现代国家还没有哪一个能做到这一点。并且,没有还款压力的单方受惠很容易使受惠者不思进取,从而长久徘徊在需要国家提供福利保障才能生活下去的尴尬境地,其结果反而是使其长久居于贫困之中。我国以往实行的福利主义扶贫贷款多不成功[20]也说明了这一点。本质上,贫困农户信贷权是一种经济法权,因为:首先,在现代社会,贫困农户信贷权已具有一定的人权属性,即对于贫困农户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言,这种权利已不可或缺,这就给国家设定了一种保障这种权利实现的义务与责任。其次,贫困农户信贷服务是一种市场不愿提供的服务品,通过初次的市场分配难以得到满足,因而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再分配机制予以提供。再次,贫困农户信贷权又是一种提升贫困农户应有的生活品质与实现其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机会的权利,这种权利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生存保障意义,具有发展权的性质,因而,其对国家调节作用的依赖又是有限的。由于在这种信贷利益的获取过程中,国家调节因素及其法律表现形式的经济法规范的不可或缺性,贫困农户信贷权也就具备了经济法权的基本属性。只有把贫困农户信贷权看成是一种经济法权,才能既看到市场调节本身的缺陷不利于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实现,又能看到国家对贫困农户信贷市场的调节仅仅在于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合理界定国家的义务与责任。一方面,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实现依靠纯粹的市场力量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是难以达到的,国家应该负起保障贫困农户信贷权实现的义务与责任。这是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逐利市场,金融机构的营利目的与开展贫困农户的金融服务的高成本之间存在冲突,由于贫困农户信贷的小额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市场高成本、高风险的存在,金融机构对贫困农户信贷自然会有一种排斥。在这里,我们不能否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但是,金融机构的营利目的与经营机制如股份制等,造成了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界定在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的范围内也并不违背市场法则。因此,不能苛求市场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相反,国家应该看到贫困农户信贷服务品的公共产品属性,从而自觉担负起保障贫困农户信贷权实现的义务与责任[21],换言之,国家不能放任市场行为或者借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而置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于不顾。另一方面,国家保障贫困农户信贷权实现的义务与责任也不能太重,国家的义务与责任仅在于建立某种调节机制,以弥补贫困农户信贷市场调节的不足。换言之,这种国家调节机制不是要取代市场调节,而仅仅是对市场调节的补充,国家的义务与责任主要在于纠正、补充、完善市场服务的不足[22]。如在市场调节不足以使贫困农户获得信贷利益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培育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体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调节机制,来引导、激励农

村金融服务机构自愿向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或者直接投资贫困农户信贷市场,以负起市场所不愿承担的责任。当然,这种国家调节一定要适度,即国家调节不能排斥市场调节,而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如果国家调节排斥市场调节,不仅会大大加重国家的责任,而且也会被市场本身所否定,我国以前实行福利主义性质的小额扶贫贷款多不成功就是证明。总之,认识到贫困农户信贷权的经济法权性质有助于合理界定金融机构与国家的责任。

四、实现贫困农户信贷权的国家调节及其经济法规制 前文已述,我国现行法律、政策并没有关于贫困农户信贷权的明确表述,而这一权利形态的明确表述正是国家对贫困农户信贷利益予以保护的基础。因此,需要在相关法律、政策上明确贫困农户享有信贷权,并相应地规定国家为实现贫困农户信贷权所应尽的义务。具体而言,可以在有关纲领性文件上明确贫困农民享有发展权,在《农业法》、“金融法”等“三农”、“金融”基本法律中以及在有关“农民权益保障法”或者专门意义上的“贫困农户信贷利益保障法”中肯定贫困农户的信贷权。同时,在国家义务方面,除了继续在扶贫开发纲领性文件中明确国家对贫困农民的信贷扶助义务以外,还应该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国家发展纲领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国家应调动更多的资源加快贫困农户的发展责任。只有在完成上述基础性权利与义务概念的构建与表述以后,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农户信贷权实现国家调节的经济法规制。这种经济法规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育贫困农户信贷市场与完善市场规制法,促进贫困农户信贷市场要素建设。对不发达的市场进行规制主要是采取积极措施组建和培育市场,因此,对不发达的贫困农户信贷市场进行规制主要就是制订小额贷款市场培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明确国家培育市场的责任,包括培育贫困农户信贷市场组织、信贷品种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的责任等。如在市场主体建设方面,应明确国家负有加快建设专门性的面向贫困农户的村镇小型或微型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保险组织,以及加强对贫困农民培训的责任。建立专门意义上的面向贫困农户的信贷服务及保险机构,有助于防止非贫困农户挤占贫困农户的信贷利益,而对贫困农户经营能力与诚信品质的培训则有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与还款意识。在信贷品种建设方面,应设计面向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小额政府贴息贷款、小额保险补贴贷款品种等。当前农户联保贷款实践中对贫困农户信贷的排斥,表明农户联保贷款并不适用于贫困农户,需要予以改进,而抵押担保贷款因为涉及抵押物的选择、评估、保管、变现等一系列费用,交易成本高,不应作为贫困农户贷款品种。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应明确国家负有加强贫困农户信息、贫困农户金融需求信息、适合贫困农户的市场经营项目信息等信息网络建设的责任,这有助于降低贫困农户信贷市场交易费用与经营风险,从而增强贫困农户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完善国家投资经营法,促进国家对贫困农户信贷服务领域的投资经营。由于贫困农户信贷市场的微利性、高成本、高风险性特点,不仅商业性金融机构多不愿意进入,而且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也对此持谨慎态度。在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提供或较少提供针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服务的情况下,国家作为公共品的供给者就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而国家承担责任的方式之一就是直接投资经营面向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23]。为此,可通过制订国家小额信贷投资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明确国家在该领域的投资经营义务。如国家直接投资设立独资或者控股的面向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与保险服务;国家对从事小额信贷的商业性、合作性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其经营困难特别是发生危机时,采取股权购买或提供信用担保等国有化或信用增强措施进行保护等。第三,完善宏观调控法,构筑引导、激励合作性与商业性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开展贫困农户信贷服务的宏观支持法律体系。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高风险、高损失等需要国家运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支持政策予以弥补。贫困农户信贷服务供给具有二次产品再分配的性质,而加大二次产品再分配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适当运用;应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法的具体要求:在计划法方面,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应体现支持贫困农户信贷发展的原则,明确用于信贷扶贫的资金及其增长比例等;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大用于贫困地区发展信贷扶贫基础设置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贫困农户信贷、保险服务机构提供财政贴息,大幅度降低或者免除开展贫困农户信贷、保险服务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所得

税、营业税等;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应适当降低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存贷款利率,为经营小额信贷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再贷款服务,发行金融债券在公开市场直接融资以建立贫困农户信贷扶持基金等;在农业产业政策方面,国家应鼓励家庭农场的发展,为贫困农户选择经营项目提供免费信息服务,降低贫困农户经营的税收成本,以保护价购买贫困农户经营产品,以提高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的使用效益与还款能力,等等。注释: 本文所指的农民贫困是从绝对贫困的角度而言的,即指一个农民或农民家庭的收入不能维持或者仅够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那种生活状态。参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2001年10月15日。参见刘翠霄:《天大的事: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这些内部文件主要是规范各涉农金融服务网点开展贫困农户信贷的具体做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国家法律、政策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也可以将其作为规范性文件来理解。如茅于轼在山西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等开展的小额贷款实践等。参见张转方主编:《农村信用建设与小额贷款》,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241页。到2011年,中央政府累计投放的主要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信贷扶贫资金达到880亿元。参见前引《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参见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页、第435页、第442页、第443页、第458页、第469页;梁会平:《贫困农民“贷款难”问题应予重视》,《陕西日报》2008年11月05日。参见《商业银行法》第7条、第93条。参见《担保法》第37条第2款、《物权法》第184条第2款。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教授认为,如果某个规划将穷人与非穷人混在一起,除非一开始就设立一些保护性措施,否则,非穷人就会攫走所有那些以扶贫为名义所做努力中的实际利益。参见穆罕默德•尤努斯著:《穷人的银行家》,吴士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6页。、[15]、[16]、[17]参见穆罕默德•尤努斯著:《穷人的银行家》,吴士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18页、第227页,第235页,第134页、第152页,第229页。[11]单飞跃、范锐敏:《农民发展权探源——从制约农民发展的问题引入》,《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2]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6页。[13]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12页。[14]温家宝:《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多关注穷人等弱势群体》,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14日访问。[18]Brigit Helms,Access for all—Build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Published by CGAP,The WorldBank,2006.[19]参见岳意定:《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页。[20]参见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8期。[21]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的不良率是7.4%,工业贷款不良率是2.29%,大企业贷款不良率是1.15%,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是4.5%,说明涉农贷款的损失最大,这个损失不能光靠银行家对于农村的同情和怜悯来承担,而要靠国家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倾斜来弥补。摘自杨家才在2009年10月28日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的发言。[22]参见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23]美国、日本等在发展农业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成分都占有很大比重。参见熊德平:《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版,第192页、第211页。

第二篇:经济法案例分析小论文

浅谈长春盗车杀婴案

2011级经济学院金融数学班 卢晶 20110002000

4【摘要】现在的人们,无疑陷入了信仰缺失的危机,什么都不信,不信佛,不信上帝,不信因果报应,对什么都无所畏惧,做事也就毫无顾忌。试想,如果周喜军懂得佛教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含义,那他必然对生命充满敬畏,也许就不会对一个婴儿下此毒手;如果他信仰自己的祖先,也定不会做出偷车杀人如此对不起先祖的恶事„„诸如此类,在我们传统信仰中,有些封建迷信的糟粕应该被剔除,但关乎真善美的信仰一定要发扬光大,因为有了信仰,我们才有了前进的推力,才有了自律的准绳。本文通过对长春盗车杀婴案的分析唤醒大家的信仰,并希望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关键词: 刑事案件盗窃故意杀人案情回顾现状分析盗车杀婴道德底线

一、刑事案件

(一)、刑事案件

1.刑事案件的概念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

2.构成要素

作案时间要素、作案空间要素、案件相关人要素、案件相关行为要素、案件相关物要素

3.基本特点

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多数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

(二)盗窃罪与故意杀人罪

1.盗窃罪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

种。

二、案情回顾

以下是长春盗车杀婴案的时间表:2013-03-04 07:20

长春西环城路与隆化路交会处,吉AMM102越野车被盗,车内两个月大的婴儿随车失踪。

2013-03-04白天

吉林成立专案指挥部,长春市出动包括交警、巡警、特警在内的各警种近万名警力全城寻找,省公安厅指挥中心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布控、查找。长春、四平等地的数千私家车主、出租车司机都加入到寻找行列。

2013-03-04晚上

吉林省公安厅向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警方发出协查通报后,立即向公安部报告。公安部明确支持,必要时将动员其他省份协助工作,力争第一时间找到“304”案件随车丢失婴儿。

2013-03-05早上

经过公安机关昼夜奋战和全面摸排,多种侦查手段并用,广泛发动群众,3月5日早8时许,在四平地区公主岭市永发乡营城子小学附近,发现一辆银灰色RAV4丰田越野车,经确认,该车确系被盗车辆。车上未发现婴儿。

2013-03-05晚上

嫌犯自首,交代婴儿去向:已被其掐死埋于雪中。

2013-03-05 20:30

在长春市公安局绿园分局,几十名记者仍在等待。据未获证实的信息称,犯罪嫌疑人将会被带至分局。孩子的两名亲属还不知道孩子的死讯,得知信息后痛哭起来。2013-03-05 20:

41孩子家属还在分局楼上,两名亲友称,他们未被允许见孩子父母。

2013-03-05 21:18

母亲发病入院

孩子家属被担架抬出公安局。家属称,孩子妈妈得知消息后,突发心脏病送院。2013-5-28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处罚金50000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赔偿金)17098.5元。

三、长春盗车杀婴案探析

1.被告人周喜军因同时犯盗窃罪,按法律是需要处以罚金的,5万罚款没有问题。但1.7万元的赔偿金只是被害人及家属的直接经济损失,并不包括死亡赔偿金,即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最高法院关于新刑诉法的司法解释,第六章《附带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现在不能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而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两种情况才会含有这部分赔偿,一是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刑事案件产生的死亡赔偿金、伤残补助金等可以据此赔偿;另一个是,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达成和解的赔偿金,不管多少,法院都会支持。“如果被告人他不愿意签赔偿调解协议,法院也没有办法;如果被害人家属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索赔精神损害赔偿,也会被驳回。”

2.按照中国宪法,一般盗窃,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数量巨大的,可处十年徒刑;故意杀人的,可处20年以上、死缓,死刑等三种刑罚。另外宪法规定:有自首情节的,可减刑或减轻处罚。本案中,被告人周喜军属于双重犯罪,先盗窃,后杀人,而且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但周喜军有自首情节。所以,到底是该判死刑还是死缓,亦或者20年以上有期徒刑,各方有各方的说法,有的说是该判死刑,因为,他属于故意杀人,并且,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他的自首,是迫于警方和社会各界的压力,才自首的,不能认定其为自首,所以,应该判死刑。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法条上写的‘可以’,就是说,即使有自首情节,法院也不一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否从轻减轻,要看其罪行。不从轻,也符合法律规定。因此,被告人周喜军一审被判处死刑是合理的。

四、寻找措施,降低风险

1、父母和孩子

首先,父母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一人独处,更不能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或者把孩子放在车子里。

其次,父母在带孩子时一定多注意周围的环境,不管是熟悉的环境还是不注意的环境,因为,你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所以,带孩子情况下,要保持多一份警惕。

然后,父母有特殊情况,不能照顾孩子的情况下,第一选择是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把孩子交给直系亲属以外的人,现在这个社会,太复杂,人

性是你用肉眼无法辨别的。

最后,孩子就算在父母身边也要过段时间过问一下,不能让孩子长时间超出你的视线范围外,长时间不在视线内就会危险因素的存在。

2、民众自己

民众应该多学点法律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出了事,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也不会以讹传讹,跟风似的,不是别人说什么就什么,要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来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

3、警察

我们国家警察应该多借鉴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在美国有一个叫:“安珀紧急通告”,当警方发出 “安珀紧急通告”的时候,警方会把一切案件有关的材料通告民众,民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就会自动的全民参与,那样可以缩短时间,降低不确定因素,有助于警方在可控范围内侦破案件,另外,在美国民众心里,安珀紧急通告已经是个常识!像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类似于这样的“紧急通告”。

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为何不能建立这样的机制了。这次长春事件,虽然很短时间内,全民自动参与寻找孩子和罪犯,也有积极的效果,但是,民众都是在盲目的找,不知道怎么找,电话都打爆了,可就是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这反而会阻碍办案的进度,所以,一个好的机制存在,民众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指示方向,就会朝正确的方向去,而不是盲目到处乱找。也就避免了小皓博这类悲剧的发生。

第三篇: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其独特性,通过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卡特尔16PF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归纳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根据人格理论分析了贫困生人格的成因:生活状态落后。见识有限;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成熟动机强烈,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管理对策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为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来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大,其心理疾病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从而出现了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的“双困生”。由于心理能量不足,贫困生容易产生认知、情绪、意志行动等心理过程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学习生活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损等负性变化,严重影响了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经济上给予了贫困生很大的帮助,但在我们工作中仍能感受到贫困生精神状态的低落。因此针对贫困生的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而且要研究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精神扶贫,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精神压力。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笔者从九江市四所本、专科院校各个年级的学生中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400名贫困生(月个人消费总额低于九江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40O名非贫困生,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量表fl6PF1进行统一测试。发放问卷各400份,回收问卷贫困生368份和非贫困生392份,问卷有效性分别为92%和98%。数据统计采用W_I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和SPSS软件包。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人格因素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16PF值如图l所示

从图l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贫困生在有恒性(G)、忧虑性(O)、独立性(Q2)、自律性(Q3)四个方面分值高于非贫困生,而在聪慧性(B)、稳定性(C)、兴奋性(F)、敢为性(H)、世故性(N)、实验性(Q1)六个方面分值贫困生低于非贫困生。通过统计分析。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聪慧性(B)和敢为性(H)两个方面差异显著。其显著性小于0.05,而在兴奋性(F)方面显著性明显,其值小于0.01。表明贫困生较朴实,做事审慎、保守,甚至有退缩倾向。

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次级人格因素。比较卡特尔教授在研究人的l6种个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有4个次元素可以进一步诊断人格特点根据卡特尔的次级人格因素分数的计算公式。利用图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次级人格因素从图2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内向与外向方面与非贫困生差距明显,其显著性差异小于0。05,表现在贫困生相对较内向,在人际交往中不主动,甚至缺少自信。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成因

社会心理学理论表明。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或相似的生活环境中的人会形成相似的人格特点笔者采用访谈法结合人格理论分析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特点,归纳出影响其人格特点形成的几点因素:

(一)生活状态落后。见识有限

本研究贫困生群体中有3O5名来自于农村。其中164名来自于边远山区。这些地区信息不畅通。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人们生活状态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贫困生从小见识少,对有些新科技不了解,没掌握:另外,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相对落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所以进入大学后,贫困生在聪慧性方面与非贫困生有一定差距。同时,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兴奋状态较低。

(二)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本研究贫困生群体中有313名来自于多子女家庭,其中195名同学表示父母由于家庭压力较大。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致使他们从小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不自信。为了免受伤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封闭自己,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偏内向,极易产生自轻、自贱、自畏等自我意识的偏离,行为上也往往表现为退缩:还有65名同学表示习惯于用不平衡的心态面对一切,他们在交往中不能善待自己、宽容别人,叛逆的行为既伤害同学间的感情。又挫伤本人的自尊心。形成人际危机:另外。经济上的拮据也往往限制了贫困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客观上强化了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

(三)成就动机强烈

在访谈中有310名贫困生表示。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使他们更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更早产生了为父母分忧的想法。并有强烈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也就是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在高校里,贫困生在自立、自律、有恒性方面要好于一般同学,他们更能吃苦,更有韧劲。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对策

(一)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教育

“扶贫先扶志”,在努力加大对贫困生经济扶助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在充分了解掌握贫困生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要对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如笔者在此研究其间。吸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2名。参与成立本校以贫困生为主体的“自强社”。“自强社”在为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也通过社员们的自助、助人、服务社会等模式。将他们的个人需求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把当前的困难与远大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教育他们正确看待和认识贫困。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勇于面对现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够成熟的为自己定位,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二)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客观、勇敢地面对现实,恰当、全面地接受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外在劣势。又看到自己的内在长处笔者对学生进校后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筛查,并对其中有自卑感、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贫困生进行约谈,予以特别关注,让贫困生感觉到他们是备受关心的在学校层面通过点面结合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如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为了使贫困生打开心扉。笔者组织贫困生开展一些以他们自身为主角的活动,如“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资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为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的困难群体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使贫困生从内心融入社会群体。逐步消除孤独感。并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奉献才华,升华自我。

(三)开展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训练

笔者针对贫困生人际关系能力不高、乐群性分值低、较自闭等心理特点,尝试开展了一些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团体训练如在“肯定性团体训练”中。要求贫困生合理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寻找消极的自我意识。然后运用自我辩质训练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最后通过角色扮演法及各种社交技巧的训练。变通方式。实现认知重建一位同学在参加完“信任之旅”活动后表示。能信任别人是温暖幸福的。被人信任是自豪的。给别人一份信任。给自己一种责任。人与人之间相处就会更融洽可见。贫困生在团体训练中能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并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爱。进而提高了兴奋性。增强了信心。学会了与他人积极相处。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帮助贫困生从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尊和自信

从自身实践中增强自尊和自信。不仅在学习方面努力,而且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的意义不只在于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使贫困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克服困难。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笔者研究其问。尝试在学校勤工助学群体中组织开展“十佳服务标兵”、“意志坚强好青年”、“逆境中的英才”等评选活动,使贫困生认识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懂得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财富,自身具有的如坚韧、勤奋、吃苦耐劳等品德都是自己独有的美德:认识到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不要盲目通过追求成绩来满足自尊的需要。学习能力的获得、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等都是学有所成的体现。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笔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经常遇到贫困生因为老师一句伤害性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如“这个老师从来都不关心和过问我的学习”。“这个老师看不起我”等。因此笔者认为要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引导师生以平等的心态看待贫困生,不歧视、多理解、多帮助贫困生,减轻贫困生的贫困感和自卑意识,改善班级、寝室等小群体的人际关系对于贫困生来说。小群体密切的人际互动关系对他们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在小群体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并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来优化这种人际关系。这对于调适贫困生的自卑情绪、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增强其交往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发动师生扶助贫困生。形成全员助困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积极倡导爱心助困活动。从经济、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贫困生,唤起全校、全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

第四篇:中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状况发展探讨 ——以富阳市农户小额信贷调查分析为例

中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状况发展探讨

——以富阳市农户小额信贷调查分析为例

摘要: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自从2000年就开始全面试行、推广小额信贷,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了,本文是针对富阳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状况的调查所做的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了小额信贷的市场潜力、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农户 小额

信用贷款

问题 对策

一 前言

在强大的体制变革力量推动下,中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已大大提高,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理结构,金融市场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很不协调,表明金融二元结构增加的趋势是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发展极不协调: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财政资源的需求扩大,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系统内农村金融资金供给渠道继续退出,面向农村的资金不断减少,甚至农村资金“输血”的威胁。小额信贷作为一个贫困的扶贫活动和金融体系,为农民获得信贷市场提供平等机会,以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繁荣,减少贫困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中国的农村金融系统是有用的和必要的补充。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在1999年试点以来,在人民银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信用社的数量,贷款和贷款面的数量在上升。到2010年,中国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超过1万亿人民币,约8800万用户访问到小额信贷,覆盖面占约40%的所有农户,占有贷款需求农户的70%,或因此。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的农村,涉农金融机构为120万农户建立自己的信用文件,并同时信用评级8000多户农民获得信贷支持达到70亿,总的贷款金额超过295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2400亿元。

目前,中国显示的一些特点:首先,农民的小额贷款是小额贷款采取不同的信贷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抵押担保,并采取小额贷款,分期付款,这些都是用来为广大的贫苦农民。第二个是为低收入的农民,因为他们是较富裕的农民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再就是整体贷款金额太小,不要借钱需要他们。本文针对富阳市小额贷款,主要是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受访者的年龄调查

本次调查中共有50名受访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下,其中有19人年龄在25至35岁,有26人年龄在36至45岁,仅有5人年龄在46至50岁。具体情况如下:

受访者年龄分布表

年25 27 29 30 31 33 34 35 37 40 41 42 44 45 46 47 49 龄 人数2 1 1 1 3 4 3 4 2 4 5 7 5 3 2 2 1 /人

(二)受访者的职业、月收入调查

调查的50个受访者有以下几种职业:务农、教师、个体经营户、乡镇企业工人以及饭店服务员。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具体情况如下:

受访者月收入分布表 月收入额/元 人数/人 1000-1200 6 1200-1400 9

1400-1600 9

1600-1800 7

1800-2000 9

2000-2200 4

2200-2400 4

2400以上 2

三 富阳市农户小额信贷调查分析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市场潜力分析

根据对富阳市农户的小额信贷的调查情况,再结合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状况下,农户的小额信贷还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的。下面就其潜力作如下的具

体分析:

首先,从资金的供给方面来看,富阳市的一些农村信用社有着为数不少的不良资产,甚至有些信用社资不抵债,由此便削弱了资金的投放能力,这也是其他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而央行为了弥补信用社贷款资金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足,就采取了输血式的再贷款措施,但是资金规模仍然是不足的,并且这样的小额信贷还是新兴的金融产品,所以还有待进一步地向前发展。而从资金的需求方面来说,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的开展,是解除农村发展的需求型一抑制的最有力手段。这样,农户从金融机构借到资金不再遥不可及,而且,一些得益于农户小额信贷的农户也为当地的农民寻找致富之路作了引导。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寻求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帮助,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农户小额贷款将有着十分可观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农户的小额信贷是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因此将是未来许多农户的选择,小额贷款将获得更多的客户。在对富阳市农户的调查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有许多的农户,通过借入小额贷款来开展个人经营业务,并且将规模越做越大,还解决了全家的就业问题。这是因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民的贷款环境,并且降低了交易的各种成本。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村委会对于本村居民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一些农村信用社就与村委会进行合作,组成信用的特别评定小组,对于村里的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级,并且采取的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策略,这样就使得农户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可以随时取得需要的贷款,这对于农户来说是大大简化了手续,降低了成本,而对农村信用社来说,也是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或是逆向选择的问题。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就大大提高了农户通过小额贷款方式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因此,小额信贷是有着不小的市场潜力的,客户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从富阳市的调查实践中还可以了解到,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金融抑制,促进了富阳市各个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增加农户的收入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未来将有着更大的发展。

再者,农户小额信贷也是广大农村信用社和农户的现实选择。从市场营销的

角度来看,农户小额贷款是信用社进行贷款营销的很好的方式。贷款是其最主要的收益来源,而农村又是其主要市场,因此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是农村信用社很好的经营选择。而作为农户,大多是以家庭为作业单位,经营的规模比较小,资金的需求额度也不大,而且通常没有抵押物作为贷款的担保品,所以,这种小额的、分散的贷款形式,是对于农户来说最适宜的方式,由此来说,小额贷款就必将有着很大的市场,其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富阳市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再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也是在我国的其他农村地区极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下面就做具体的分析。

1.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尽管在富阳市服务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机构比较的多,但是真正向农户放贷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是,吸收存款最多的却恰恰不是这些信用社。所以,信用社不仅仅要向那些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同时,发放的贷款却无法通过吸收存款来弥补。而那些大量吸收存款的其他金融机构,比如说邮政储蓄和农行等等,却将收到的存款不断地用于城市,这就使得富阳市农村地区的资金存在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就没有充分将富裕的资金用于广大的农村建设当中去,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外流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地区,甚至还存在“存的进去,带不出来”的状况。2.潜在的优质贷款项目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从对富阳市农村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小额农户贷款存在一定程度的贷款艰难的问题,原因如下:农村市场的经营风险比较的大,收益却不够高,因此新业务的开展通常比较困难。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用社是有着“支农”的特殊任务的,而且与当地的村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经营。所以,挖掘那些优质的客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点还做的很不够。

3.小额信贷的期限与农业生产所需资金期限不匹配

受到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利益的驱动,以及支农再贷款期限所带来的限制,富阳市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发放的小额信贷的期限通常被控制在一年以下,可是这与农业的生产周期并不相适应,这将影响到贷款的农户到期以后的还款能

力,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农户贷款的积极性。4.农业生产风险高、信用环境差、贷款风险大

富阳市的小额贷款主要是用于小型的农村经济项目,与农业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但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很高,小额贷款的回收也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首先,农户的经营一般都比较分散,基础的设施也不是很健全,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的差,而且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这些小额的信贷所支持的农村经济项目遭受风险的概率也是十分大的,由此加大了小额贷款的风险。但是,农户小额信贷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其会存在于农业生产相关的高风险也是很正常的。其次,农业生产的周期通常比较长,达到一年以上,但是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却常常是半年到一年,这种回收期限上的矛盾也影响了贷款的顺利回收。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自发性,农户对于市场信息的了解通常不是很充分,受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同时,农村信用社是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各个农户的贷款档案,在对农户的信用评级过程中,对于农户的收入、还款能力的核查常常是停留在表面,监督力度也差,这也就影响了贷款的偿还率。5.内部管理不到位

富阳市的农村信用社的小额的贷款的模式比较的单一,基层的工作人员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人员的的分布也存在不均匀的状况。尽管实施了工资与绩效考核的机制,贷款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员工也有每年的培训,但是这些对于偏远的基层信贷员往往是不现实的。而且还存在着人员效率低下、机构冗杂的状况,降低了小额信贷的服务水平和宣传力度。另外,在富阳地区,这些小额的信贷业务还比较依赖核心领导,制约了信贷人员发挥其因地制宜的作用,使得小额信贷的科学性、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推动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1.改善小额信贷环境

应该来说,小额信贷的成功开展是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和支持的。农村信用社应该要多多争取小额信贷这方面的减免税政策,以及贴息贷款、央行再贷款等这些资金上的扶助。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与当地的政府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合作,争取党政干部和村领导的协助和支持。在农户的信用评级、清收盘活不良

贷款等方面挖潜增效,尽量营造比较良好的小额信贷环境。2.加快农信社电子化建设步伐,提升金融管理能力

由于农村信用社大多建立在农村,一直以来的单元制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模式,金融的电子化建设和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比有十分大的差距。农户的贷款周转快、笔数少、金额小,而且农村的交通不发达,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很难与农村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的要求相匹配。因此,加快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为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信用社以及信用站的网络系统实施小额贷款的发放和日常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建立农户的信息档案,将农户信用等级咨询系统上网运行,运用电子化的手段,扩大并存信用体系的建设范围。3.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合理分散风险

由于受到多种风险的影响,风险的分散将直接影响到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加快发展农村的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一次来分散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各种风险。同时,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信用社资本金的补充,完善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贷款发放后,信用社内部要建立台帐,严格实行包放、包收、包管理、包服务、包效益的“五包”责任制。4.加强小额信贷的管理和监督

为进一步防止农户的“道德风险”,农信社要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事后监督,不能因为笔数多、额度小、农户居住分散而麻痹大意,疏于管理,要经常深人农户掌握和了解其生活、生产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真正发挥其功效,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风险。

五 调查情况的总结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广大的农户带来了一定的金融服务上的便利,使得一部分农户通过小额信贷的帮助发家致富。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即将加入到这

个行列。对农村资金的供求分析可以知道,农户小额信贷还是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但是,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贷款的实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资金的外流、内部管理不到位、资金的期限不匹配等等,为此,广大的农村信用社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与对策,比如说加强小额信贷的管理与监督、构建风险保障机制、提升金融管理能力、改善信贷环境等等。只有这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才能健康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留念,邱宁.对农户小额贷款情况的调查报告[J].金融实务,2009(9):28-30.[2]李志华,李学军.关于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73-74.[3]刘卫红,胡亦夏.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6):205-207.[4]梁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矛盾和出路探析[J].财税金融,2011(8):74-75.[5]郭艳俊.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6]杨海英.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0(6):123.[7]陈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与出路[J].金融论苑,2007:138-140.[8]高泽金.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1(6):36-37.[9]孙文富.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J].经济研究.[10]杨峰.我国农村信用社拓展农户小额信贷的障碍与对策[J].财政与金融,2010(8):68-69.

第五篇:中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状况发展以富阳市农户小额信贷调查分析为例

中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状况发展探讨

——以富阳市农户小额信贷调查分析为例

摘要: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自从2000年就开始全面试行、推广小额信贷,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了,本文是针对富阳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状况的调查所做的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了小额信贷的市场潜力、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农户 小额

信用贷款

问题 对策

一 前言

在经济体制变革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与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市场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并且呈加剧之势,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从当前来看,我国农村金融资源供求发展极不协调: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内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渠道不断从农村退出,农村面临着资金不断减少甚至农村资金被“抽血”的威胁。而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活动和金融制度的结合,可以为农民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的机会,具有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繁荣、缓解贫困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有益且必要的补充。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小额信贷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风险。

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来看,自从1999年试点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和引导下,农户的小额信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信用社的数量、贷款的数量以及贷款面等等都在不断攀升。到2010年,我国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就超过了10000亿元,而取得小额信贷的用户约为8800万户,覆盖面占到了所有农户的40%左右,占有贷款的需要的农户的70%左右。截至2010年9月底,在全国的农村地区,涉农的金融机构为1.2亿的农户建立了各自的信用档案,并且还对其中的8000多户进行了信用评级,得到信贷支持的农户达到了7000多万户,总的贷款额超

过了2,95万亿元,贷款的余额也达到了1.24万亿元。

目前,我国的农户小额贷款主要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首先就是小额信贷采取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信贷方式,不需要抵押担保,而且采取的是小额贷款、分期还款,这些都是用于广大的贫困农户。其次就是主要面向低收入农户,因为他们比较富裕的农户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再就是贷款额度总体偏小,虽然做到了借的到、用得上、还得起,但是若考虑大额的生产性需要的话,又有些偏低了。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富阳市的农户小额信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 富阳市地区农户调查情况

(一)受访者的年龄调查

本次调查中共有50名受访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下,其中有19人年龄在25至35岁,有26人年龄在36至45岁,仅有5人年龄在46至50岁。具体情况如下:

受访者年龄分布表

年25 27 29 30 31 33 34 35 37 40 41 42 44 45 46 47 49 龄 人数2 1 1 1 3 4 3 4 2 4 5 7 5 3 2 2 1 /人

(二)受访者的职业、月收入调查

调查的50个受访者有以下几种职业:务农、教师、个体经营户、乡镇企业工人以及饭店服务员。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具体情况如下:

受访者月收入分布表

月收入额/元 人数/人 1000-1200 6 1200-1400 9

1400-1600 9

1600-1800 7

1800-2000 9

2000-2200 4

2200-2400 4

2400以上 2

三 富阳市农户小额信贷调查分析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市场潜力分析

根据对富阳市农户的小额信贷的调查情况,再结合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状况下,农户的小额信贷还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的。下面就其潜力作如下的具体分析:

首先,从资金的供给方面来看,富阳市的一些农村信用社有着为数不少的不良资产,甚至有些信用社资不抵债,由此便削弱了资金的投放能力,这也是其他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而央行为了弥补信用社贷款资金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足,就采取了输血式的再贷款措施,但是资金规模仍然是不足的,并且这样的小额信贷还是新兴的金融产品,所以还有待进一步地向前发展。而从资金的需求方面来说,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的开展,是解除农村发展的需求型一抑制的最有力手段。这样,农户从金融机构借到资金不再遥不可及,而且,一些得益于农户小额信贷的农户也为当地的农民寻找致富之路作了引导。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寻求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帮助,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农户小额贷款将有着十分可观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农户的小额信贷是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因此将是未来许多农户的选择,小额贷款将获得更多的客户。在对富阳市农户的调查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有许多的农户,通过借入小额贷款来开展个人经营业务,并且将规模越做越大,还解决了全家的就业问题。这是因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民的贷款环境,并且降低了交易的各种成本。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村委会对于本村居民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一些农村信用社就与村委会进行合作,组成信用的特别评定小组,对于村里的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级,并且采取的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策略,这样就使得农户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可以随时取得需要的贷款,这对于农户来说是大大简化了手续,降低了成本,而对农村信用社来说,也是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或是逆向选择的问题。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就大大提高了农户通过小额贷款方式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因此,小额信贷是有着不小的市场潜力的,客户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从富阳市的调查实践中还可以了解到,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金融抑制,促进了富阳

市各个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增加农户的收入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未来将有着更大的发展。

再者,农户小额信贷也是广大农村信用社和农户的现实选择。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农户小额贷款是信用社进行贷款营销的很好的方式。贷款是其最主要的收益来源,而农村又是其主要市场,因此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是农村信用社很好的经营选择。而作为农户,大多是以家庭为作业单位,经营的规模比较小,资金的需求额度也不大,而且通常没有抵押物作为贷款的担保品,所以,这种小额的、分散的贷款形式,是对于农户来说最适宜的方式,由此来说,小额贷款就必将有着很大的市场,其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富阳市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再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也是在我国的其他农村地区极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下面就做具体的分析。

1.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尽管在富阳市服务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机构比较的多,但是真正向农户放贷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是,吸收存款最多的却恰恰不是这些信用社。所以,信用社不仅仅要向那些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同时,发放的贷款却无法通过吸收存款来弥补。而那些大量吸收存款的其他金融机构,比如说邮政储蓄和农行等等,却将收到的存款不断地用于城市,这就使得富阳市农村地区的资金存在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就没有充分将富裕的资金用于广大的农村建设当中去,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外流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地区,甚至还存在“存的进去,带不出来”的状况。2.潜在的优质贷款项目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从对富阳市农村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小额农户贷款存在一定程度的贷款艰难的问题,原因如下:农村市场的经营风险比较的大,收益却不够高,因此新业务的开展通常比较困难。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用社是有着“支农”的特殊任务的,而且与当地的村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经营。所以,挖掘那些优质的客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点还做的很不够。

3.小额信贷的期限与农业生产所需资金期限不匹配

受到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利益的驱动,以及支农再贷款期限所带来的限制,富阳市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发放的小额信贷的期限通常被控制在一年以下,可是这与农业的生产周期并不相适应,这将影响到贷款的农户到期以后的还款能力,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农户贷款的积极性。4.农业生产风险高、信用环境差、贷款风险大

富阳市的小额贷款主要是用于小型的农村经济项目,与农业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但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很高,小额贷款的回收也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首先,农户的经营一般都比较分散,基础的设施也不是很健全,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的差,而且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这些小额的信贷所支持的农村经济项目遭受风险的概率也是十分大的,由此加大了小额贷款的风险。但是,农户小额信贷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其会存在于农业生产相关的高风险也是很正常的。其次,农业生产的周期通常比较长,达到一年以上,但是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却常常是半年到一年,这种回收期限上的矛盾也影响了贷款的顺利回收。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自发性,农户对于市场信息的了解通常不是很充分,受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同时,农村信用社是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各个农户的贷款档案,在对农户的信用评级过程中,对于农户的收入、还款能力的核查常常是停留在表面,监督力度也差,这也就影响了贷款的偿还率。5.内部管理不到位

富阳市的农村信用社的小额的贷款的模式比较的单一,基层的工作人员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人员的的分布也存在不均匀的状况。尽管实施了工资与绩效考核的机制,贷款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员工也有每年的培训,但是这些对于偏远的基层信贷员往往是不现实的。而且还存在着人员效率低下、机构冗杂的状况,降低了小额信贷的服务水平和宣传力度。另外,在富阳地区,这些小额的信贷业务还比较依赖核心领导,制约了信贷人员发挥其因地制宜的作用,使得小额信贷的科学性、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推动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1.改善小额信贷环境

应该来说,小额信贷的成功开展是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和支持的。农村信用社

应该要多多争取小额信贷这方面的减免税政策,以及贴息贷款、央行再贷款等这些资金上的扶助。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与当地的政府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合作,争取党政干部和村领导的协助和支持。在农户的信用评级、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等方面挖潜增效,尽量营造比较良好的小额信贷环境。2.加快农信社电子化建设步伐,提升金融管理能力

由于农村信用社大多建立在农村,一直以来的单元制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模式,金融的电子化建设和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比有十分大的差距。农户的贷款周转快、笔数少、金额小,而且农村的交通不发达,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很难与农村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的要求相匹配。因此,加快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为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信用社以及信用站的网络系统实施小额贷款的发放和日常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建立农户的信息档案,将农户信用等级咨询系统上网运行,运用电子化的手段,扩大并存信用体系的建设范围。3.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合理分散风险

由于受到多种风险的影响,风险的分散将直接影响到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加快发展农村的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一次来分散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各种风险。同时,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信用社资本金的补充,完善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贷款发放后,信用社内部要建立台帐,严格实行包放、包收、包管理、包服务、包效益的“五包”责任制。4.加强小额信贷的管理和监督

为进一步防止农户的“道德风险”,农信社要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事后监督,不能因为笔数多、额度小、农户居住分散而麻痹大意,疏于管理,要经常深人农户掌握和了解其生活、生产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真正发挥其功效,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风险。

五 调查情况的总结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广大的农户带来了一定的金融服务上的便利,使得一部分农户通过小额信贷的帮助发家致富。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即将加入到这个行列。对农村资金的供求分析可以知道,农户小额信贷还是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但是,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贷款的实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资金的外流、内部管理不到位、资金的期限不匹配等等,为此,广大的农村信用社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与对策,比如说加强小额信贷的管理与监督、构建风险保障机制、提升金融管理能力、改善信贷环境等等。只有这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才能健康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留念,邱宁.对农户小额贷款情况的调查报告[J].金融实务,2009(9):28-30.[2]李志华,李学军.关于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73-74.[3]刘卫红,胡亦夏.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6):205-207.[4]梁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矛盾和出路探析[J].财税金融,2011(8):74-75.[5]郭艳俊.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6]杨海英.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0(6):123.[7]陈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与出路[J].金融论苑,2007:138-140.[8]高泽金.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1(6):36-37.[9]孙文富.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J].经济研究.[10]杨峰.我国农村信用社拓展农户小额信贷的障碍与对策[J].财政与金融,2010(8):68-69.

下载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_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_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