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时间:2019-05-14 22:3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第一篇: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1.静脉输液技巧.................................................2 1.1如何配制液体............................................2 1.2如何排气................................................2 1.3如何选血管..............................................2 1.3.1老年人.............................................2 1.3.2小儿...............................................3 1.4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3 1.5如何控制滴速............................................3 1.6更换液体的技巧..........................................3 1.7拔针的技巧..............................................3 1.8心理护理................................................4 2注意事项.....................................................4 2.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4 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4 2.3预防空气栓塞............................................4 2.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4 2.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4 2.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4 参考文献.......................................................5 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摘要】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上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抢救病人给药的最好途径,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急性病,季节性高峰病的到来,每天病人输液人次逐渐增加,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基本操作,为了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选择合适的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成功,在临床工作中显的尤为重要,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是否到位是关系静脉输液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血管选择 技巧 注意事项 1.静脉输液技巧

1.1如何配制液体

配置液体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墨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墨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器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墨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机放下手中输液管,待墨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墨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在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行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墨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1.3如何选血管 1.3.1老年人

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多种患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因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段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3.2小儿

应根据病儿的年龄和病情来选择,1岁以上的病儿按常规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对脱水较严重,需快速补液处理患儿,可选择肘窝部的静脉或颈静脉;婴幼儿由于不合作易活动,不易固定,可选择头皮静脉。

1.4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度到30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容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度或接近45度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进及刺破血管下壁【1】。

1.5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由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

1.6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它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以及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1.7拔针的技巧

根据经验发现: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传统拔针法是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对血管壁产生的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无痛拔针法是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着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钟以上。

【2】。按压针眼切记边压边揉,反复揉压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分钟,最佳按压时间为3-6分钟;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 需按压15分1.8心理护理

在操做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 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2注意事项

2.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

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2.3预防空气栓塞

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2.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

针头有无滑落,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2.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抗生素类药物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2.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

(1)四肢静脉丛远端小筋脉开始,手足交替。(2)穿刺时掌握三个输液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3)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因在穿刺成功后在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在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3小结

为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有效,临床医护人员不仅应该重视输液中的操作技术,还应重视预防静脉输液故障的发生。当班护士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护理人员还应对病人家属进行输液方面的健康教育,防止和纠正病人家属自己动手调节输液速度的现象。嘱其不可不可 随意转动身体,患者排便,咳嗽,呕吐时应给予协助,保障液体输入畅通。

参考文献

【1】 黄红玉.黄娥娥.李小英.李春燕.贺棋.何永梅.《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护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2】 催焱,《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7-162.致 谢

我的毕业论文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的论文凝聚着老师无数心血和汗水,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段玲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第二篇: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静脉输注药品的一般原则:

(1)由于静脉注射给药起效迅速、作用强并且难以逆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应该遵循能够口服给药就不要注射给药的原则。

(2)只有当患者的疾病状况不宜口服药品,或者疾病的治疗需要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时,才可以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3)一般而言,静脉输液中只能加人一种药品,溶液必须稳定,无物理和化学的配伍禁忌。如果需要加入两种药品,应该先加浓度较高者到输液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配伍禁忌,再加入浓度较低的药品。

(4)不应该将药品加入到血液制品、甘露醇或者碳酸氢钠溶液中。只有特殊组分的药品(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方可加入脂肪乳或氨基酸溶液中使用。

(5)应用输液前应充分振摇混匀,并 且检查有无不溶性颗粒。

(6)绐药期间应严格保证药液无菌,配制好的药液通常应在24小时内使用。

(7)输液瓶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与剂量、给药日期与给药时间以及停药日期与停药时间。以上内容不应影响患者阅读输液瓶上的标签内容。尽可能将使用过的输液器材保存一段时间备查。

(8)在绐药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药液的状态,当出现浑浊、结晶、颜色改变或观 测到其他发生相互作用或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停药。2.静脉输液容易产生的问题 2.1 病原微生物污染

静脉输液有可能被偶然进入或后期滋生的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念珠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杆菌属等而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致死亡。静脉输液应该严格执行配制过程的无菌操作。

2.2 物理和化学配伍禁忌

物理配伍禁忌是指药物混合后,由于溶解度的变化,溶液PH的改变等,或者药物与容器间发生反应等原因引起的沉淀、浑浊、黏度变化,液体分层等现象,又称为外观配伍禁忌。化学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水解、光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药物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并且当含有一种以上药物时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物理或化学的配伍禁忌会使药效降低、毒性增加或由于微粒的形成产生严重不良事件,因而必须避免。

2.3 微粒污染

微粒污染是输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静脉输液的配制过程中,多次加药和穿刺会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当微粒进人肺微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生而导致肉芽肿,肺栓塞,也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微粒较大者,可直接导致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红细胞聚集在异物上可形成血栓;某些微粒还可引起变态反应。生物制品,尤其是血液制品,即使是正常配制操作也可能不完全溶解,输液配制过程稍有不慎,如振摇、消毒、温度等均可导致物不能完全溶解,产生肉眼可见或难以观察的不溶性物质。因此,从配制到输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

3.1 静脉炎

某些晶体溶液,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另外,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万古霉素、依替米星等物,如果输液配置浓度或输液速度不当也可刺激血管而导致静脉炎。3.2胃肠道反应

静脉滴注某些抗感染药物,如喹诺酮类、青霉素、红霉素等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3神经系统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静滴给药时,由于剂量过大和(或)滴速过快时,可对大脑皮质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出现“青霉素脑病”,主要表现为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严重反应。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对神经肌肉接头可产生阻滞作用。亚胺培南滴注速度过快使脑内血药浓度过高可出现的惊厥、癫痫发作等。喹诺酮类药物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诱发惊厥、抽搐和癫痫样发作。3.4 心血管系统反应

青霉素大剂量快速静滴偶可引起一过性心电图变化。咪康唑注射过快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万古霉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曾有报道静滴万古霉素过快,引起心搏骤停、呼吸衰竭死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引起心肌抑制、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呼吸衰竭等。两性霉素B滴速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的可能。林可霉素滴速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电图变化,甚至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而引起呼吸。心搏停止。3.5 肾功能损害

低分子和小分子量右旋糖苷:有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危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等药物,如果静脉输注过快,使单位时间内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致药物性肾损害。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而这类现象在小儿、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尤易发生。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阿糖胞苷、膦甲酸钠等静脉滴洼也宜缓慢。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过快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积,引起肾功能的损害。在使用两性霉素B疗程中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应注意选择适当剂量,缓慢静滴,必要时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3.6 其他不良反应及对策

所有药物静脉输液滴注过快均可引起血容量过高,致心脏负荷过重,发生肺水肿。静脉滴注含钾、钙、镁等离子的抗菌药物时,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右旋糖酐、明胶制剂和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溶液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等。3.6.1 局部封闭

化疗药物外渗,应用局部封闭,可阻止化疗药物扩散并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临床上多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因普鲁卡因有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3.6.2 局部使用血管张物

在输入刺激性大、浓度高的药物时,使用2%的山莨菪碱外敷局部静脉,扩张局部浅表血管后再给药,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3.6.3 静脉渗漏性损伤及其处理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诸多因素中主要的是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积极消除引起渗漏的危险因素,如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机械性损伤、根据不同药物掌握好其浓度和静脉输注速度、加强护理观察,尽量避免药物外漏。对已发生渗漏损伤者,应及时根据药物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适当选择热敷、冷敷、药敷或拮抗药注射等处理,若能早期治疗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静脉注射液外渗的处理

(1)一旦发生静脉注射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或更换注射部位.并且采取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消除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2)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的治疗。如肾上腺素、间羟胺、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溶液的外渗治疗。但是,部分高渗溶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超过24小时,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应该不加思考地只要是药物外渗就给病人热敷。

(3)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化疗药物外渗用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4)药物湿敷: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一日2次,一次20分钟。

(5)中药湿敷: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的药物,如氯化钾、红霉素、l 0%葡萄糖酸钙等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而引起的炎症症状,可以采取活血通络、舒筋利脉、温经散寒、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湿敷。

成人静脉输液的滴速

⒈ 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物(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液、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 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小时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小时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因为,倘若在2小时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小时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解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肝,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溶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

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棗肺瘀血现象。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

⒊ 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

⒋ 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有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液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为宜,例如去甲基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分,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分等。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

最后还要注意,要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要求快速输液时,针头要粗、固定要牢。危重病人应同时开放两条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小时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

抢救中急救药品用法用量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 氢化可的松200~400毫

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 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

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

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

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

3、扩容;

4、吸氧或高压给氧;

5、给予钙剂

及抗组织胺药物;

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措施:

1、0.1%肾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静注;

2、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静滴;

3、地塞

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静滴);

4、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

5、氨茶碱0.25 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

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静滴。

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

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

抢救:

1、吸氧或高压给氧;

2、选用血管扩张剂;

3、选用强心、利尿剂;

4、给激素药物;

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

1、吗啡10毫克,皮下注射;

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

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

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

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

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五、输液反应和防治

输液反应:

(一)反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 出现湿罗音。

防治:(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3)加压给氧,使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治:(1)置病有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输液反应谨慎处理

输液反应有危险,谨慎处理莫慌乱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㈣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㈤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二,防范

针对上述原因,对其防范应当不难。但在某市,以往每年都有因输液反应致死事件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生护士都很被动,为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少。所以,还必须强调:㈠,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㈡把好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㈢,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㈣,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㈤,输液速度要慢;㈥,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三,准确判断

简单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虽然二者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前驱表现,但前者发冷寒战更突出,约10--15分钟后面色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与后者相比相对较平稳;而后者的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前驱症状发生数秒、数十秒后即出现面色苍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瘫倒下去、呼吸浅促、脉博细速、频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骤然哀竭,其临床过程以秒计,与前者相比要急骤得多,无寒战高热过程。四,果断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㈠,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㈡,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㈢,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

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第三篇: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技巧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6、进针角度的选择: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为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一般病人穿刺可选择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选择超过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7、无痛注射穿刺方法: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个~200个,所以VP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经研究表明*近尺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而*近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减轻进针疼痛的方法还可以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时斜面略向左,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以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

8、逆行穿刺: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限制,不影响血流,可以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时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

9、固定方法:VP时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力学、美学原理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尖带进组织。

10、拔针方法: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拔针时应先将手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出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损伤、疼痛反应及血管周围淤血等。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VP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VP成功率的关键。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VP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第四篇:静脉输液操作与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药液(药名、浓度、剂量与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动瓶后对光检查药物质量,有无絮状物、沉淀、混浊、变色)填写输液卡。

2、将瓶上的铝盖中心部分启开,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时加药物,摇匀,并注意配伍禁忌,贴输液卡,套上网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将输液管与通气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4、携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便合作。嘱病人排尿,让病人取舒适位。准备3-4条胶布,放于适当之处。

5、挂输液瓶于架上,反通气管固定在网套上。

6、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

7、进行排气,用手指挤压茂菲管1/2处时,取下静脉针头的护帽,松开调节器,药液从静脉针流出,排尽茂菲滴管下段管内空气,再次关紧调节器,将静脉针头放入护帽内。

8、选择静脉,在其部位下垫小枕,扎上止血带,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9、取下针头上的护帽,再次对光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旋紧调节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少许,然后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见溶液点滴通畅后,一手扶住针头,一手用胶布固定,盖上无菌纱布,肢体放于舒适位。

10、调节点滴速度,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给病人盖好被子,注意保暖。

11、如连续输液且药物间无配伍禁忌时,认真核对后启开铝辣中心部分,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从第一瓶拔出输液管,插入第2瓶内,待输液通畅后方可离开。

12、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再次核对。

13、让病人休息,整理用物。

静脉输液的目的:

1.输入液体与药物以达解毒、治疗与控制感染的目的。2.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与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4.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查对制度

2、挂输液卡或倒转输液瓶,直接在瓶签上写姓名,床号与加入的药物

3、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液体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

针,严防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

4、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5、特殊药物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例如甘露醇、山梨醇、去甲肾上腺素、锑剂、可引起

组织坏死。应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才可加入或输入。

6、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输液效果。

7、需连续输液24h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

8、输液瓶内需加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与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9、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加强观察。

10、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病人,输液速度宜慢;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滴入速度宜慢。

11、一次性输液管不可重复使用。

12、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人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胶管有无扭曲、受压,溶液滴的快、慢及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

13、排气方法:针头剌入瓶,挤管负压升,滴管呈水平,猛倒慢下松。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穿刺成功后再加入液体内。

3.根据病情需要与治疗原则,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结果。

4.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与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外)。

5.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人应选择适当血管,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如滴速是否适宜,有无漏水或脱出,局部是否疼痛、肿胀等,如有上速情况须及时处理。7.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或添加溶液,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8.连续24小时以上输液者,须每天更换输液管。

皮试流程

神经外科皮试管理流程

医生开出皮试医嘱

携用物至病房;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皮试 主班护士审核

查看皮试结果,执行单、临时医嘱注明

查看人、时间

通知责任护士或连班护士 告知医生与主班护士皮试结果医嘱本登记,注明登记人

再次宣教,告知患者及主班护士看结果时间;执 行单、医嘱单签字,注明皮试人及时间

审核电子医嘱 核对患者过敏史 检查医嘱内容 打印执行单 核对床号、姓名;再次询问患者药敏史 告知皮 试的目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药物过敏,今后避免使用此药 返回治疗室,备齐皮试用物 主班护士核对,并转抄、执行医嘱 阳性 阴性 皮、床头、床尾卡、病历夹红色标记过敏药物,更换为红色腕带,医生开出医嘱 医嘱本登记,皮试结果,及用药情况.皮试操作流程

(1)操作前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

(2)检查核对:检查核对医嘱、药物,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质量 检查瓶口有

无松动、瓶口及瓶体有无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与有效期与药品 质量; 0.9%氯化钠溶液如果是

玻璃瓶装,按开启玻璃安瓿的方法开瓶,如果是塑料瓶装,则用酒精棉签消毒瓶颈后直接旋

开;

(3)开启瓶盖:常规开启青霉素钠铝盖中心部分;打开一瓶0.9%氯化钠溶液(4)消毒瓶口:用2%碘酊、70%乙醇常规消毒青霉素钠瓶口备用

(5)溶解药液:取5ml注射器,再次检查有效期、质量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抽吸0.9%氯化纳溶液4ml,注入青霉素钠瓶中,抽出4ml空气后拔针,摇匀溶解药液

(6)第一次稀释:开启0.9%氯化纳溶液,用1ml注射器抽取0.1ml青霉素钠溶液,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至1ml,摇匀 必要时再次消毒瓶口 ;

(7)第二次稀释:推出0.9ml药液,保留0.1ml于注射器内,再次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至1ml,摇匀

(8)第三次稀释:推出0.75ml药液,保留0.25ml于注射器内,再次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至1ml,摇匀

(9)标识备用:套上针帽,在胶布上标记配置日期、时间,贴于注射器上(10)备药与医嘱核对,打铅笔钩,端盘至床前,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有无过敏史,交待注意事项、取得病人配合(11)试验部位(前臂屈侧下段),生理盐水消毒皮肤,待干、持针、排气,绷紧皮肤,呈5°~10°角刺入皮内,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毫升,局部可见有半球形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拔针后勿按压

(12)守候观察20分钟,判断、记录结果(阴性皮肤周围无红肿、皮丘无改变,无自觉症状)

(13)

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皮试的目的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这些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被称为皮试药物.皮内注射(皮试)的注意事项

1.做皮试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及家族有无该药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可做试验。严格无菌操作与查对制度。

2.检查治疗盘内常规备好的1:1000盐酸肾上腺素、备一次性2ml 无菌注射器1具。

3.注射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不可立即离去,如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红疹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4.评估与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与血管。不能在局部 皮肤有损伤、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疾患处穿刺。5.在注射药物前再次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6.操作熟练,各种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皮试剂量准确,一次注射成功。进针时以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如进针过深可影响局部反应结果的观察与判断。

7.勿用碘酊消毒皮肤,酒精消毒后应自然晾干,注射后嘱患者勿揉 擦、手抓以及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8.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者,需做生理盐水对照,即在另一前臂相同注 射部位,注入0.1ml生理盐水,20min后,对照观察结果。确为阳性者应做好标记,并通知医生及患者,用红笔记录在病历及医嘱单上。9.为防止发生延迟反应,须在判定阴性结果后再继续观察 5~10min.肌肉注射流程

目的及适用人群:

1.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者.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一般

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

躯体资料:1.病情及治疗情况,询问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

2.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能力;

3.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组织状况

病人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疾病的认识与态度、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精神、行为及情绪的变化 物品准备:

治疗盘、无菌持物镊、碘伏、棉签、砂轮、2ml或5ml注射器(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与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与针头),注射药物(根据需要还需备急救药品),弯盘、注射卡.肌肉注射的目的

1、需达到药效与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能或不宜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1、肌注后用干棉签在针孔处用力按压片刻(不可揉按注射部位)。

2、注射某些刺激性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用热毛巾敷注射部位,以防止药物刺激产生的局部硬结(水温不可太高,以免发生烫伤)。

3、两次注射之间应间隔4—6h,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效能。

4、注射某些特殊性质的药物,在实际操作中受理化因素的限制,在注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药液泡沫、堵针等现象,希望您谅解并配合操作。

刮痧流程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淤紫斑,从而疏通驺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目的】

缓解、治疗夏秋之间的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症,以感冒、胸闷、头痛等。禁忌症:

病人形体过于消瘦,皮肤病变处、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病情主要症状。2.刮痧部位皮肤情况。3.个体差异,心理状态。【计划】

1.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痧板、治疗碗、刮痧油、纱布(抽纸)、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2.病人准备

介绍刮痧目的与方法。3.环境准备

环境整洁、舒适、温度20-40℃ 【实施】 操作步骤

1.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解释。根据刮痧部位,取适当体位。

协助病人松开衣着,充分暴漏刮痧部位,保暖。3.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1)头部:眉心、太阳穴。

(2)颈部: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两侧与颈后两侧。

(3)背部:两肩部、脊中线、脊椎旁两侧与肩胛内缘向下、向外处。(4)胸部:胸中线与胸骨两旁。(5)四肢:肘与下肢屈侧面。

4.选用边缘光滑而无缺损的刮具。以免划破皮肤。术着右手持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在所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朝单一方向刮动(不能来回的刮)。用力的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5.刮动数次后,当刮具感涩时,需要再蘸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6.如刮背部,应当向脊椎左右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状对称的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公分。

7.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局部皮肤颜色等变化。

8.刮痧完毕,协助病人穿衣,整理床单,安置舒适床位,休息20-30分钟。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评价】

1.操作方法正

确、熟练。2.患者对刮痧的满意度。3.注意与病人交流。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注意保暖避风,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部位与体位,选用合适的手法与刺激强度。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见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刮并报告医生。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避免发怒、烦躁、焦虑情绪。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瓜果及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清洁消毒处理后,擦干备用。

刮痧的目的

我们刮痧的目的,是通经络,因为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同样,按摩、拔罐的目的,也是通经络。针、灸、药、气功,也是通经络。因为,每一味药,都有归经,归到哪条经上,就是通哪条经络。因此,中医的治疗手段,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归结到通经络上,这正是殊途同归。

刮痧,相当于给你的表层皮肤腠理“松土”;拔罐,是给表层下一层的皮肤腠理“松土”,或者是,用刮痧不好操作的的表层“松土”;按摩,是既包括了给表层,又包括了给里层的皮肤腠理“松土”,它对刮痧拔罐的作用,既是一个归纳,也是一个补充。

刮痧注意事项

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释疑: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源援基介绍,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据介绍,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源援基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拔火罐

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罐的类型:玻璃罐、竹罐、陶罐 点火方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适用于阵痛治疗 ; 闪罐法,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刺血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min。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凝血功能情况)。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五、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

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部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的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一般10min。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与皮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8、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罐。

七、注意事项:

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2、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与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灌口是否光滑,有误裂痕。

4、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5、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处理,擦干后备用。

6、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再用注射器吸出液体,保持干燥,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拔火罐的目的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 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拔罐治疗五个注意事项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

二、注意身体状况。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三、小心不宜部位。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五、拔罐后正确处理。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艾灸的目的

做艾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艾灸调理疾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

虚弱的腑脏。这是按摩、放血、拔罐、导药等等方法不具备的,因为艾灸不仅调用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借用了艾草的药性与灸火的热性。人体的元阳之气如果损耗了,是不不能再生的,只能补充,而药性与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所以艾灸疗法很值得推崇.艾灸操作流程

前言:报告老师,我是针灸科护士XXX,我操作的项目是艾灸治疗,用物准备完毕,请求考试!核对医嘱(2人):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治疗项目

治疗部位

一、评估

1、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你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XX,请问你 叫什么名字,请让我看一下你的腕带,这些天你的右前臂有些疼是吗?今天遵医嘱要为你做艾灸治疗。

2、操作目的:请问你以前接受过这项治疗吗,那我简单的为你介绍一下,艾条灸就是将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上反复的熏烤,以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效果。

3、患者理解与配合:在艾灸的过程中,局部皮肤会有红晕、温热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你不用太紧张。

4、有无禁忌症:艾条点燃后啊会产生淡淡的中药味道,你对这种味道能 耐受吗?好的,我看一下你右前臂的皮肤情况好吗?皮肤完好,适合此项治疗,这项治疗大约需要20--30分钟,你需要去卫生间吗? 好的,请你稍等,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回来。

5、评估环境 :光线充足 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治疗。

二、核对物品

洗手

戴口罩

三、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

1、核对:XXX你好,请让我再看一下你的腕带,现在可以为你做治疗了吗?(关闭门窗,遮档床幔)

2、体位:你这样坐着舒适吗?(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3、定位:现在我为你选穴了,请问有没有酸麻胀痛的感觉?(铺治疗巾)

4、点灸施灸:XXX我要开始施灸了,请你不用紧张

(温与灸2--3厘米5--7分钟雀啄灸3--5厘米10分钟回旋灸3厘米20--30分钟)请问温度适宜吗?在施灸过程中,如果你的皮肤有热烫或烧灼的感觉,请你及时告诉我,我会随时调整距离的,以防烫伤,好吗

5、灸毕:(灸后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6、再次核对腕带:

XXX今天的艾灸治疗结束了,请让我再看一下你的腕带。

7、体位:你这样坐着舒适吗?(拉开床幔,开窗通风)

8、注意事项:

我向你讲解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第一,艾灸后三小时内请不要洗澡,以免外感风寒。第二,艾灸结束后要多饮水,有利于排毒。第三,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9、致谢:XXX,感谢你的配合,那你好好休息,如有不适请及时告诉我。

四、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脱口罩、记录

结束:报告老师,操作完毕.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与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与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与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与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与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五篇: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静脉输注药品的一般原则:

(1)由于静脉注射给药起效迅速、作用强并且难以逆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应该遵循能够口服给药就不要注射给药的原则。

(2)只有当患者的疾病状况不宜口服药品,或者疾病的治疗需要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时,才可以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3)一般而言,静脉输液中只能加人一种药品,溶液必须稳定,无物理和化学的配伍禁忌。如果需要加入两种药品,应该先加浓度较高者到输液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配伍禁忌,再加入浓度较低的药品。

(4)不应该将药品加入到血液制品、甘露醇或者碳酸氢钠溶液中。只有特殊组分的药品(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方可加入脂肪乳或氨基酸溶液中使用。

(5)应用输液前应充分振摇混匀,并 且检查有无不溶性颗粒。

(6)绐药期间应严格保证药液无菌,配制好的药液通常应在24小时内使用。

(7)输液瓶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与剂量、给药日期与给药时间以及停药日期与停药时间。以上内容不应影响患者阅读输液瓶上的标签内容。尽可能将使用过的输液器材保存一段时间备查。

(8)在绐药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药液的状态,当出现浑浊、结晶、颜色改变或观 测到其他发生相互作用或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停药。2.静脉输液容易产生的问题 2.1 病原微生物污染

静脉输液有可能被偶然进入或后期滋生的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念珠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杆菌属等而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致死亡。静脉输液应该严格执行配制过程的无菌操作。2.2 物理和化学配伍禁忌

物理配伍禁忌是指药物混合后,由于溶解度的变化,溶液PH的改变等,或者药物与容器间发生反应等原因引起的沉淀、浑浊、黏度变化,液体分层等现象,又称为外观配伍禁忌。化学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水解、光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药物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并且当含有一种以上药物时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物理或化学的配伍禁忌会使药效降低、毒性增加或由于微粒的形成产生严重不良事件,因而必须避免。

2.3 微粒污染

微粒污染是输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静脉输液的配制过程中,多次加药和穿刺会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当微粒进人肺微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生而导致肉芽肿,肺栓塞,也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微粒较大者,可直接导致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红细胞聚集在异物上可形成血栓;某些微粒还可引起变态反应。生物制品,尤其是血液制品,即使是正常配制操作也可能不完全溶解,输液配制过程稍有不慎,如振摇、消毒、温度等均可导致物不能完全溶解,产生肉眼可见或难以观察的不溶性物质。因此,从配制到输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 3.1 静脉炎

某些晶体溶液,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另外,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万古霉素、依替米星等物,如果输液配置浓度或输液速度不当也可刺激血管而导致静脉炎。3.2胃肠道反应

静脉滴注某些抗感染药物,如喹诺酮类、青霉素、红霉素等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3神经系统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静滴给药时,由于剂量过大和(或)滴速过快时,可对大脑皮质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出现“青霉素脑病”,主要表现为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严重反应。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对神经肌肉接头可产生阻滞作用。亚胺培南滴注速度过快使脑内血药浓度过高可出现的惊厥、癫痫发作等。喹诺酮类药物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诱发惊厥、抽搐和癫痫样发作。3.4 心血管系统反应

青霉素大剂量快速静滴偶可引起一过性心电图变化。咪康唑注射过快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万古霉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曾有报道静滴万古霉素过快,引起心搏骤停、呼吸衰竭死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引起心肌抑制、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呼吸衰竭等。两性霉素B滴速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的可能。林可霉素滴速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电图变化,甚至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而引起呼吸。心搏停止。3.5 肾功能损害

低分子和小分子量右旋糖苷:有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危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等药物,如果静脉输注过快,使单位时间内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致药物性肾损害。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而这类现象在小儿、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尤易发生。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阿糖胞苷、膦甲酸钠等静脉滴洼也宜缓慢。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过快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积,引起肾功能的损害。在使用两性霉素B疗程中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应注意选择适当剂量,缓慢静滴,必要时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3.6 其他不良反应及对策

所有药物静脉输液滴注过快均可引起血容量过高,致心脏负荷过重,发生肺水肿。静脉滴注含钾、钙、镁等离子的抗菌药物时,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右旋糖酐、明胶制剂和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溶液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等。3.6.1 局部封闭

化疗药物外渗,应用局部封闭,可阻止化疗药物扩散并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临床上多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因普鲁卡因有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3.6.2 局部使用血管张物

在输入刺激性大、浓度高的药物时,使用2%的山莨菪碱外敷局部静脉,扩张局部浅表血管后再给药,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3.6.3 静脉渗漏性损伤及其处理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诸多因素中主要的是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积极消除引起渗漏的危险因素,如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机械性损伤、根据不同药物掌握好其浓度和静脉输注速度、加强护理观察,尽量避免药物外漏。对已发生渗漏损伤者,应及时根据药物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适当选择热敷、冷敷、药敷或拮抗药注射等处理,若能早期治疗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静脉注射液外渗的处理

(1)一旦发生静脉注射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或更换注射部位.并且采取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消除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2)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的治疗。如肾上腺素、间羟胺、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溶液的外渗治疗。但是,部分高渗溶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超过24小时,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应该不加思考地只要是药物外渗就给病人热敷。

(3)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化疗药物外渗用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4)药物湿敷: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一日2次,一次20分钟。

(5)中药湿敷: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的药物,如氯化钾、红霉素、l 0%葡萄糖酸钙等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而引起的炎症症状,可以采取活血通络、舒筋利脉、温经散寒、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湿敷。、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静脉治疗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3、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药物。

4、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下载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输液目的和注意事项(大全5篇)

    静脉输液目的和注意事项 1.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的患者。......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考试试题 姓名: 1.静脉炎是由于(A ) A.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致热原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法师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

    小讲课资料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护理人员最基础、最重要的操作项目,不管内、外、儿、妇,或者是门急诊,也无论是治疗还是抢救病人生命过程中都起着至关......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各种无菌溶液和(或)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现如今,静脉输液已是一种普遍性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治疗方式。73%~90%的住院患者使用这种治......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1、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静脉输液法常用溶......

    静脉输液与输血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授课内容: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定义: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治疗方法。 一、临......

    静脉输液与输血[最终定稿]

    第十七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教 学 目 标 熟悉:1.静脉输液的原理。 2.常见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反应的原因。 掌握:1.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的概念、目的和原则。 2.静脉输液、静脉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