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22: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第一篇:《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201121080101 学号 黄文珏 摘 要: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民生新闻;创新;建议

Abstract: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as the starting point.In aTV news form of civilian perspective and humanistic narrative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people life, survival, life, livelihood and other content.Civilian perspective, people's livelihood content, narrative is the fundamental and core of humanism.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and then to Hunan TV city channel's “city for a time” progra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nd now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Finally, put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innovation;suggestion

1.绪

1.1 引言:

近年来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都市一时间》是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自办知名栏目。自2001年5月18日开播伊始,就率先明确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业界和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曾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人本思想的复苏,个人主体意识的提升,公众话语权的张扬,这些都促使媒体在角色定位、功能认识和传播方式上做出转变。国内外学者对民生新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范漠雨总结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几种错误倾向,指出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时统宇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对民生新闻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凌引迪,刘国强等人同样对《都市一时间》节目进行了研究。指出民生新闻发展应当找准市场定位,做足民生文章;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打造栏目核心竞争力;注重整合营销,着力塑造品牌。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提高、新闻信息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增强媒体的服务意识,真正帮助普通民众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发挥媒介的社会功能。

2.正

2.1 民生新闻的概念

“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在受到业界和学界重视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民生新闻是以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为内容,又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是一种大众视角的新闻。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类别中的部分内容组成的,是追求把民生新闻作为栏目这样一个目标所形成的结果。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关乎新闻体裁样式的概念,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民生新闻不仅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生新闻的核心。

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通常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的新闻。而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思想、疑难问题。

从表达方式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方式。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形成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述,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为了反映“民意”,采用短信或热线电话的方式,在节目播出的同时进行民调,并动态地播出民调结果[1]。

除了内容和表达上的特殊性之外,民生新闻更在宗旨和终极目标上有特殊性的定位。以关切的目光关注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也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民生新闻寻求的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与受众收视率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正是将此类新闻命名为民生新闻的立意所在。2.2 民生新闻都市一时间特点 2.2.1 关爱民生

这是民生新闻的立足点。《都市一时间》把镜头对准市民,通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细节,全面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的新闻,虽然看起来不像时政新闻那么重要,却更真实地记录了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动细节,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2]。

《动态报道》注重“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集中地体现了有鲜活现场的民生新闻。但这毕竟是一个常规性的新闻板块,相对来说,《Call in 到你家》更能体现栏目反映民生的独特视角。这个节目每天现场抽取一个报名观众留下的电话号码,然后派出记者深入其家庭,讲述温馨的亲情故事。这种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所展现市民生活的原生状态,与生活本身的偶然性、零碎化状态相契合,同时还具有竞猜式的游戏特点,虽然这种随机抽取的方式可能在典型性上略有不足,但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2.2.2 体恤民情

做民生新闻不能只站在媒体的角度来反映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与民众相互交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服务功能,而是一种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把新闻人性化、人情化,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观众和相关部门,从而使民生新闻相对于其它新闻节目更具公益性和慈善色彩。最有代表性的是《市民问政》。由普通市民提出问题,相关部门来解决市民的问题,此栏目非常有特色。比如“单独二孩”政策很多人理解为二胎,记者就通过市民的提问来让相关部门解答问题。什么样的家庭是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为什么单独二孩不等同于二胎等等。这些栏目都实实在在地接近普通市民,为市民办实事 [4]。2.2.3 传递民意

这是民生新闻在内容深度上的进一步表现。民众不仅仅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随着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民众意见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民众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力,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市一时间》敏锐地把握这一变化,迅速转换传统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在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受者之间搭建平台,传递民意民愿,引导社会舆论,实施舆论监督,从而以民生新闻的形式建造了一个意见的公共空间。在板块设臵上,《百姓说话》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征。这个板块帮助百姓维权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也反映他们的呼声,有相当一部分建言献策的内容。其中“百姓语录”小板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百姓呼声,标题则冠之以“我投诉”、“我高兴”、“我气愤”、“我建议”等,直接而富于情感冲击力。2.2.4 民众参与

民众参与是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双重体现,通过观众参与节目,可以让新闻由原来的你说我听变成双方平等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沟通状态。同时,“公共事务,公众参与”,这也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在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应起的作用。《都市一时间》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以观众参与互动为基础设立富有创意的小板块。如“现场短信调查”等全新创意环节。其中,利用手机短信开展现场新闻调查的环节属于国内首家推出,事关民生的重大事件在直播现场即可实时展开民意调查,在没有任何奖品刺激的情况下,参与调查的日常观众往往突破3000人,一些重大事件报道的参与调查人数甚至突破万人大关,以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新闻与民意的实时互动[5]。2.3 民生新闻所面临的问题 2.3.1内容琐碎,新闻含金量低

目前,许多电视民生节目将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混淆起来。在许多地方台,民生类新闻节目演变为广泛关注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的琐事台,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失去本应有的高度与品位,与民生建设的宏观目标越走越远。许多新闻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批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琐碎而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对日常生活有闻必录式的原生态表达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表现。采制者强调本色表达社会生活,致使新闻报道中充斥大量原生态镜头、事件过程和同期声。这种所谓客观真实、有闻必录式的原生态,成了部分民生新闻节目展示社会负面现象、琐碎小事的依据。让观众在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展示中满足好奇心甚至窥私欲,又使部分民生新闻闯入私人生活空间、指涉个人隐私,损害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和意义[6]。2.3.2形式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

很多民生节目在模式和内容上的雷同,造成了表象民生新闻非常繁荣,但是却从繁荣之中透露出形式单一的本质。你有热线,我就有新闻眼;你有FLASH动画,我就有真人秀;扎堆追逐名人婚礼、为追星事件推波助澜等。这种互相模仿的电视台间的同城大战,共同抢夺新闻资源的现象,值得媒体反省。同质化的竞争,同题材的重复报道,一方面造成新闻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大量定位、内容、风格雷同的民生新闻在同一时段内争夺受众、分摊广告,也有可能导致电视新闻传播市场的结构性失调。与此同时,同一民生新闻报道题材内容狭窄,也容易对受众产生模式化影响,弱化观众的收视期待[7]。2.3.3流于世俗,偏于娱乐化

当前,许多民生类电视节目从新闻采访到编辑、制作、播出,都存在着“戏说”、“喜说”的滥用娱乐元素的趋势。比如,滑稽音效或者花哨字幕特技的使用等等,往往使新闻内容更显表浅、包装更显矫饰,使得民生新闻渐渐偏离了其正常轨道,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第一,过分夸大和渲染了民生新闻的娱乐色彩,使民生疾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真人娱乐秀,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电视观众的看客心态。第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批判意识的缺失,削弱了电视新闻的理性力量;同时,在这些经过娱乐化修饰的民生新闻中,观众往往会被节目外在的娱乐化符号所影响,注意力停留在新闻事件的娱乐化表层,消减了探究新闻内在价值的意愿。第三,娱乐化方式助长了民生新闻的情绪化传播,削弱了新闻对社会真实记录的客观性和诚意性,在客观上将新闻传播中真实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末倒臵[8]。2.4 民生新闻发展建议 2.4.1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在报道题材的选择上从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出发,在反映民生民情的同时注意解读政策、引导舆论,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强调平民意识、平民视角的同时,不应忽视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感,要把“民生”报道提高到“国计”的高度上来,积极介入和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及公共意识,以达到提高公众面对社会问题的行动能力与缓解冲突、化解矛盾的目的。立足于认真体现电视民生新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在提炼主题、角度表现上多下工夫,力求使民生新闻内容摆脱琐碎和平庸,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在节目形式上,应放弃传统新闻的全能全知式的视角,转变为第二人称式的采访式叙述,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通过开放、平等的对话形式体现民生新闻的真实、客观的立场[9]。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叙述手法上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同时,还要发挥电视新闻快、短、新的特色,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同期声、电话连线、字幕、画面、解说词、漫画、Flash、图表等,使表现形式多样化,牢牢地吸引住受众关注的目光。

2.4.2加强媒体间资源共享,搭建多媒体平台

目前,设在广州电视台的“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已经日益完善。随着画面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各城市台回传技术的普及,城市台之间新闻交换的速度大大加快,一个城市的突发性事件当天或隔天就能送达各城市台,本地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来自外埠最鲜活的消息,时效性甚至超过中央台。多个类型相近的栏目组成新闻资源互换、共享平台,对于精彩新闻的传播、本地节目资源紧缺时的备用、垫播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面对新兴媒体的勃起,传统媒体要走共融之道,取新媒体之长。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借助网络,火眼金睛,取新兴媒体之所长,补己所短,实现融合发展。民生新闻节目可在门户网站为节目建立官方网站、微博,每天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由于网络的多维互动性,网友可以即时点评新闻,让节目组提升制作水准[10]。

3.结

民生新闻在疏导民意,关注困难群众,揭露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报道上,许多地方的民生新闻节目介入,以平民视角来报道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让它也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民生新闻节目都开通了两会热线和网络论坛,第一时间把老百姓的意见摆在公共平台上进行交流,民众能够通过媒体发表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不仅使社会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更小,而且对老百姓的话语权和知情权给予了应有的尊重,显示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

4.参考文献

[1] 范漠雨.民生新闻现象浅析[J].广电时空.2008(01)[2] 时统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J].创新与发展.2006(04)[3] 凌引迪.倡民生新闻 做精品节目[J].声屏世界.2006(05)[4] 程前,陈杭.会诊电视民生新闻[J].中国电视, 2005,(2).[5] 周小普.民生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2).[6] 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6).[7] 朱天.2004年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变革观察[J].电视研究, 2005,(3).[8] 杨琴.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态势分析[J].新闻研究, 2009,(6).[9] 周欢.端正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10] 任中峰.民生新闻与农民话语[J].青年记者, 2005,(6).5.致

本文是在导师李滨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从选题、收集资料、加工整理、撰写指导做后的定稿,李滨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李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良多,他给予我的教诲令我永生难忘,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他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另外,我还要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是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顺利而充实地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要感谢和我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让我用于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最后衷心地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评阅论文和答辩的老师们。

第二篇: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封面

目录

摘要.............................................................................................................1 1.正文..........................................................................................................3 1.1目前民生新闻报道角度存在的误区............................................3 1.1.1对“三个贴近”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确................................3 1.1.2过多的负面报道,误导民众...............................................4 1.1.3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4 1.1.4重视城市居民,忽略农村群众...........................................4 1.2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4 1.2.1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加以选择...........................................4 1.2.2民生新闻的报道面较窄.......................................................5 1.2.3报道民生新闻本末倒置,对价值的判断缺乏...................5 2.总结..........................................................................................................6 参考文献.....................................................................................................6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民生新闻中要重点体现“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理念,用民众的角度看生活,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称为民生新闻,由于民生新闻是反应民众心声和关注民众生活的,因此民生新闻必须站在民众的视角看问题,为报道而报道的新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闻。针对产生民生新闻的问题,从民生报道的现状、成功的原因、存在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了解决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希望对解决民生新闻问题和保持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生新闻;问题;解决措施;报道角度

1.正文

民生新闻自古有之,然而民生新闻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一些新闻都市晚报上的社会类新闻,城市新闻是民生新闻的早期形态,注重民生体验民意是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同时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民众这三种贴近的具体表现。类似于国内一些新闻节目成功的案例,民生新闻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同时都有较好的口碑,民生新闻这类节目由此受到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民生新闻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及各新闻媒体的追捧,究其实际原因,是因为它接近群众的实际生活,想民众所想,一切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为民众说话,用民众的话语展现新闻,给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关注。民生新闻的成功不是偶然二是必然,这是由它真实的报道所产生的吸引力所决定的,而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不是生活琐事,而是奇闻趣事,这是民生新闻被民众所关注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这类栏目是最近几年广泛受到关注的新闻栏目类型,它符合民众的广泛需求,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汇集了大量民众的意愿,成为影响舆论凝聚力的关键载体。

1.1目前民生新闻报道角度存在的误区 1.1.1对“三个贴近”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确

“三个贴近”的具体的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民众。目前媒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只停留在报道民众生活琐事的层次中。虽然这些新闻素材来源与民众的实际生活,但是内容浅显,意义不深,噱头不高,没有可看性,无法引起社会关注。1.1.2过多的负面报道,误导民众

一些晚报、小报在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通常是报忧,不报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舆论有督促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甚小。大量的反面报道不仅民众心情,引发民众不满,还对相关部门造成误解或抵抗,时间久了,只曝光社会的阴暗面,只曝光不帮忙,相关政府当作耳旁风,媒体的监督作用不灵了,民众有问题也不会想到你。1.1.3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某些媒体为了引起社会轰动,吸引民众眼球,抢某种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对调查不做深入展开,对民众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反应、曝光,没有选择性的拿来报道。这种只听一面之词,而不听取另一方的说辞的报道,严重违反了民生新闻的真实性,更容易引发矛盾,引起不必要的新闻诉讼。

1.1.4重视城市居民,忽略农村群众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本身和民众生活为报道内容的新闻,民生新闻的题材要结合市民和农民不同的生活状态。从新闻的题材、内容、报道角度等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上,依然是注重城市忽略农村。即便有涉及农村和农民的新闻题材,多数也是发生在农村的恶性事件或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教育问题等反面新闻报道、新闻媒体对农村居民的长期不重视,引发民生新闻的农村题材长期缺乏,导致了民生新闻与市井新闻的混乱。1.2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1.2.1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加以选择

记者对新闻题材的追求,有时可能追求短平快,盲目的对新闻事件进行单纯的还原,只将表面上东西反应给群众,不去关注新闻的内在、意义、背景、民众意见等方面,使原本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素材被浪费。由于民众新闻是注重民生体察民众生活的民众新闻,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题材都符合民众新闻的关注焦点,如果对新闻题材不能有效地选择,那么将严重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对民生新闻的题材不加以选择的状况比比皆是,对民生的素材不进行选择,会使新闻给人一种琐碎的感觉,缺少新闻的内在价值,这种状况出现的时间越长,越易使民众产生审美疲劳,这对民生新闻的发展与生存有严重的危害。1.2.2民生新闻的报道面较窄

目前的新闻题材主要依靠新闻热线,同样一类的民生问题经常出现,由于民生新闻报道的题材相似,因此题目出现雷同现象,同时各种表现方法与表现形式基本相同,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使民众在短时间内有新鲜感,时间一长民众将不会感兴趣,这不利于民生新闻的发展,使民生新闻的报道刚从传统的新闻题材、说教方式、跟风问题等方面中摆脱出来,又进入到一种竞争狭小的空间内,让报道内容给民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情况如果长久下去,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有严重影响,在民众心中也难以长久的保持良好形象,也不利于树立稳定的口碑。1.2.3报道民生新闻本末倒置,对价值的判断缺乏

对民生新闻报道素材的选取,大部分题材粗糙,并提停步于,只 讲述事实,不探讨问题原因和将会产生的后果。对于栏目中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并没有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对于社会中产生的不良风气,并没有做到新闻媒体应具有的批评监督作用。民生新闻如果不能肩负起社会责任,对民众所产生的问题缺少关怀,将民众新闻只看做获得高收视率的手段,那么将会使民众对民生新闻产生反感。

2.总结

民生新闻的关注重点在于关注民生,注意新闻的内在意义,找准新闻价值。电视栏目类的民生新闻将镜头对准基层民众,用崭新的手法和理念记载民众的生活形态、感情困扰等,真实而亲切。由于民生新闻的理论落后,使民生新闻在多数情况下处在一种朦胧、缺乏激情的状态。依据唯物主义认知的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将散乱、模糊的认知升华到理性的认知,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知知道实践,这是由认知的宗旨及任务决定的,认识世界的宗旨是改变世界,现阶段我们对民生新闻的认知还处于感想认知阶段,因此民生新闻要向理性认知过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民生新闻概论》朱寿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2]《电视民生新闻概念新定位》.揭明玥.学术百家.2009.8.[3]《解读民生新闻》.白小易.2004.1.[4]《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戚姚云,陈滢潇.

第三篇: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

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全面的蓬勃的发展,财经新闻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关注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公众越来越青睐英语股市新闻报道。英语股市新闻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彰显着时代的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世界性、专业性、热点性。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分支,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是一个多角度的综合体,形成了固有的语言风格,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多个国家,新闻报道表现为主体复杂性与角度多样化。因此本文作者从语言风格、新闻内容的角度对英语股市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股市新闻报道的启示,增强我国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准确性、客观性。

英语股市新闻报道以及时传递、全面掌握股市的信息为主要目的。英语股市新闻报道不仅具有财经的专业性,也有着鲜明个性化的特征。在复杂数据的报道、词语的选择、数据篇章结构等方面英语股市新闻报道都将即时、客观、准确完美糅合在一起。

一、语言风格特点分析

(一)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具体,不采用抽象的概念。

语言表达的具体与否、抽象概念的如何转化对于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是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但是观众往往对报道所涉及的股市专业性概念知之甚少。如果语言抽象,许多观众对于股市新闻内容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甚至不知所云,新闻报道因此弱化了其传媒的作用,同时使观众陷入困惑苦恼之中。相反,个性化具体的语言在表现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方面更能够帮助人们读懂股市新闻。如何提升股市新闻的收视率,主要是吸引观众的兴趣,把股市新闻题材融于观众生活,抵消其抽象感,提升股市新闻与观众之间的契合度。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改变财经报道“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窘境,赋予英语股市新闻报道如同社会新闻大众化的特性,新闻语言具体,不采用抽象的概念,报道覆盖多个知识层面的观众。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特色优势是专注于实现语言具体,便于理解。

(二)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精确。

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语言精确就是对股市新闻题材的性质的定义,空间、时间的表述精准无误,不含糊其词,不模棱两可,绝不改变股市事件的客观性。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用真实、准确、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股市题材,把时间交代得准确无误,给观众如临其境、如睹其事的感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抽象概念的语言,会使读者不得要领,甚至造成错误的印象。所以,新闻报道的语言,都是具体精确的。股市新闻报道精确度直接决定了新闻的可信程度的高低。英语股市新闻报道中遣词造句的精确性,不但增强报道公信度,便于公众更好理解股市的变动,而且其准确性、客观性的报道易于赢得观众的信任。任何英语股市新闻报道中一词一句的含糊,观众对报道事实的客观性就会出现怀疑。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精确对于全球股市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意义重大,关系着股市新闻报道的可信性。英语股市新闻的报道前所未有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情况下,重视对英语股市新闻语言准确性,对于股市新闻报道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新闻传播实践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简练。

时效性强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最大的特点,实现从新闻事件发生到报道时间最小化,这就对报道迅速及时提出了高标准。坚持新闻事件真实性客观的前提下,语言要精准,简练,明晰。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由于在财经报道中的版面有限,时间有限,因此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必须摈除冗余使其精短凝练。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既有报刊英语的精准简练的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灵活使用约估性词语。英语股市新闻报道强调精准,简练,明晰。其中的核心是精准,保证股市新闻报道其公信度与有效性的实现。但是英语股市新闻报道往往涉及大量复杂统计数字,即时多变的股市信息,这些信息的复杂度高,内容详尽,如果单纯追求精确的股市统计数据的报道,股市新闻报道难免产生堆砌之感,新闻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为此,英语股市新闻报道采取数据先化整为零的方法,实现了股市新闻语言上的转变。

二、内容特点分析

(一)报道要素全面

英语股市新闻报道抓人眼球的标题以及引人入胜的导语和正文构成了报道的三要素。环球行情及各股市场,两部分是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核心板块。新闻报道多以评论分析为主要特色,敏锐洞察股市变动,涉及多个主要行业,全方位观测全球经济走势。常规性的报道题材是英语股市新闻报道内容的核心,充分抓住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本质的,并且深入市场进行报道,观众可以清晰的看出当前资本市场中各股所占比重。英语股市新闻报道要素根据风险投资市场中的主体进行深入全方位的采集。风险投资市场上深受民众关心的理财市场也是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报道立足于投资者的切身权益,对于观众如何进行投资也进行了专业化指导,与观众形成了空间上的互动。金融体系的资产证券化和股市监管政策不断革新为核心的报道使股市的发展趋于清晰化。英语股市新闻的报道要素全面,更加有助于观众从宏观上把握股市新闻报道的主旨和脉络,从而进一步了解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特点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新闻内容。

(二)善于抓热点问题

英语股市新闻采用全方位的视角报道,内容涵盖全球主要行业,密切关注各国经济动态,利用国际背景形成突出热点新闻报道的模式。伴随着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全球股市的发展,英语股市新闻报道从历史角度究进行了纵向的分析,迅速转换新闻报道重点,从宏观的独特的视角对股市市场进行连续报道。在此次金融危机事件报道中全方位报道角度,涉及经济热点内容广泛,除了对华尔街投资银行,欧盟财务紧缩,各国的救援政策等方面的全方位报道,英语股市新闻报道还从理论以及社会民众的角度进行了剖新,例如经济学理论的历史局限,资本市场产生的贫富差距,企业与劳工关系等诸多方面。英语股市新闻报道以华尔街的危机为报道的中心进而辐射出各个区域的股市状况,对全球股市情况进行了客观的报道,深度解析了巨头公司的破产,亚洲和欧洲的股市状况也是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重点,对于各国政要、企业代表,以及普通投资者的采访最大化的抓住了观众的视线。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取材范围多为综合热点财经事件,该类题材涉及范围广泛,但报道角度多样化。根据财经新闻的重要特点对重大经济事件的连续跟踪报道,对读者所迫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避免了大多数股市报道连续性差的缺陷。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着力从重大经济事件入手,深度解析和连续跟踪热点报道的模式逐步趋于完善,在观众的连续性上取得了突破。

三 英文股市新闻报道对我国股市新闻报道的启示

(一)具备全球化视野,引导人们面向世界

我国的股市新闻报道应当基于西方新闻报道的成功理念上有中国化处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新闻报道。我国股市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对股市状况的传达,更要给观众的生活带来影响。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团队对股市新闻题材的处理,由知识层级、思维角度等因素决定,所带来的社会反响自然也不同。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应该逐步转换区域视角,将全球股市报道逐步进行深入,抓住时代脉搏,实现我国与全球股市报道的有机联合,将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最大化,逐步加深股市报道的思想深度。区域股市问题要放在全球和国家的背景下,抓住新闻的背后的本质,反映股市事件背后的经济形态,着重体现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股市报道的全局性影响。观众对股市新闻报道的关注,深层次原因是观众的生活与股市息息相关。我国的股市新闻报道体系要随着新闻事件的变化进行重新思考,最根本的是依据观众的关注,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加以重新定位。

(二)从社会角度扩展财经新闻的感性化,便于受众接受

善于从复杂多变的财经事件抓取热点事件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吸引大众眼球的利器。这就要求股市新闻报道中的热点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观众共鸣。诸如: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市场中短长走势分析,美股港股变动等等问题。我国的股市新闻报道应该加深热点背后的新闻脉搏的解读,是专业化的财经问题走向观众,实现其社会化、大众化。从社会化的角度来报道股市新闻,把人文化、社会化融于股市新闻中,使观众读股市新闻不再是面对单纯的数字,而是如同在与人交流,在感性的氛围中感受股市报道传达的财经信息。国际股市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不再是把新闻视角局限于股市变动,将财经新闻融于社会角度的处理手法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应遵循把探索财经规律的科学理性与社会化相互结合的思路,这样我国股市新闻报道才能走向国际化、深度化。

(三)处理好财经新闻通俗化与专业化的关系

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对于股市题材的处理应采用大众化的语言。在面临股市新闻题材的,以财经人员的视角评断,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丰富的经济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经济概念的要义、经济命题的内涵。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应注重语言特色在词汇运用上,多使用与外来词和通俗语,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便于观众理解,善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深刻揭示背后的规律并进行通俗化的转换。内容清晰、语言通俗的股市新闻报道往往更受观众的青睐。如果股市新闻报道表述晦涩生硬、抽象难懂,观众会敬而远之,导致股市报道观众的缺失。因而以大众化表现形式面对观众,实现从精深到易懂的逐步转换显得尤为重要。简明、清晰又不失财经信息的大众化语言是我国股市新闻报道改革目标,实现把专业化的财经问题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出来对于我国股市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股市新闻报道应采用国际化视野,保持对世界股市的敏感度并深度分析股市变动状况,注重培养国际化意识而不是拘泥于地域性的狭隘眼光。我国股市新闻报道的发展旨在挖掘股市新闻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不断借鉴国外股市新闻报道的经验,形成具有区域特的报道,在满足国内外观众的股市需求的前提下规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新闻报道模式。虽然英语股市新闻报道并不能代表全球股市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但对于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发展之路仍具有典型的借鉴学习意义。我国股市新闻报道在注重自身特色的同时引进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精髓,必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媒体报道文化。

参考文献

[1]曾尼;新闻英语语言特点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05期

[2]张健;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周军,楚军;新闻报道英语与社论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5期

[4] 端木义万;传媒英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56.

第四篇:都市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

都市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

一、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

二、都市农业的特点

1、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其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4、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三、都市农业的主要类型

1、农业公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利用农业生产基地来吸引市民游览,主要是供观赏和旅游,面积比较大。一般选择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农产品种类而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农业公园分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2、观光农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开放农业园地,让市民观赏,采摘或购置。有的主要是供观尝农村景观或生产过程,有的可以购买新鲜产品(如花卉),有的还可以参加采摘果实。有的农户开放自家的花卉种植温室,有的观光农园集中区建立了展览室,让游人在观赏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3、市民农园。这种类型特点是,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农地,直接参与农业植栽,亲身体验农业劳动过程。市民家园一般设在市区较近、交通、停车都便利的地方。农园经营者把整个园地划分若干块,分别租给不同的市民,供他们进行耕作体验,有的可以解决一些吃菜或就业问题。

4、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区,以吸引旅客住宿为特点。农场以生产果、菜、茶等农作物为主,经过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农场原有的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动物、昆虫,引进一些游乐项目,开发为休闲农场(或度假农庄),把市民的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钦和娱乐等多种活动结合在一起,适应他们度假游乐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 — 1 —

农场”,澳大利亚的“度假休闲农场”。

5、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农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北京的少儿农庄。

6、高科技农业园区。这是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功能等于一体,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这些园区有的可以对外开放,接受游人的观尝,有的属于封闭型,不接待游客。

7、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在适当位置建设狩猎场、游泳池、垂钧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署、科学孝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8、民俗观光园。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稍加整修提供可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居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9、民宿农庄。主要是为已退休或将退休的城里人租住农村房屋,迁居农家。这些人中有教授、导演、设计师、工程师等,他们在城里均有较好的楼房,但非常向往农村的风光,游览田园景观,希望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挑园式生活。

部分城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通州区:

1、加强政策扶持。一是扶持设施农业。对连片集群式的设施农业基地、唯一性的农产品设施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专业村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原有合作组织进行整合,建立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区级行业协会,加以扶持、规范、完善,同时分区域、分行业建立行业分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能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三是扶持农产品品牌及认证。培育和引导生产加工单位树立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重点在农产品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和认证方面给予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为带动,采取“公司+农户+商标”和“合作组织+农户+商标”的方式,吸纳农民成为品牌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降低农民市场风险。四是扶持都市农业走廊建设。重点扶持设施农业产业群、观光休闲区、农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农田治理等。五是扶持籽种产业。对种植、养殖的品种进行改良换代,重 — 2 —

点是蔬菜育苗、小麦良种繁育、乌鸡、祖代种猪、优质肉羊种羊、观赏鱼的引进等。六是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采摘、观赏、垂钓等园区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七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银农合作、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重点扶持现有和新进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观光农业等类型的龙头企业。

2、搭建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为整合农业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条件,搭建了由政府主管区长牵头,农委统筹协调,发改委、财政局、科委、水务局、林业局、种植中心、养殖中心、农机中心、经管站等涉农部门参与的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平台主要负责设施农业使用菌类生产,中低产田改造,农业节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村新能源开发,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等12项重点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分别确定了负责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同时明确了工作任务。

3、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全区推行以大额资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在村级设置基本账户,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单独开设一个“集体大额资金专储账户”,对集体资金实行转户储存,规范管理。

成都市温江区:

(一)推进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1、突出抓好策划规划工作。编制了《温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策划规划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城、现代花卉产业基地、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等功能区。依托四川农大研究生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集中发展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导的泛农业总部经济;依托“鱼凫田园”项目,挖掘成都平原大田风光、川西林盘景观和古蜀鱼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都平原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基地”;依托花卉基地,打造以花卉生产、展示、交易以及花卉文化为基础的花卉景观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重点建设4A级农业旅游景区。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多元,建设园区道路、渠系、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同时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搞好门前景观绿化。

(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注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层次的农业市场主体。目前,该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61家,成功培育了四川华侨凤凰集团、成都统一企业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成都万花公司、成都艾文博花卉世界有限公司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128个,其中省级示范专合组织2家。

1、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实施土地租赁和规模经营的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制度,以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负责人进修学习的奖励补贴制度,对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在 — 3 —

项目建设用地、税费减免、财政奖励、信贷、技术推广和品牌认证等方面进行扶持。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在推行大树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农村产权的抵押担保贷款。

2、做大做强专合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引导和推动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培育在生产、加工、流通、信息型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发展瓶颈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该区实施了 “两股一改”,即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和以转变农民身份为主体的村改居,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科学合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推动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1、多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支持业主与农户采取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土地流转和其他产权转移提供服务。目前,该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9.76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57.61%。

2、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和合理利用。坚持产业规划与建设规划、规模利用与节约资源相结合,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辖区农业投资公司参与,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发展保障

1、加强项目投资服务。主要引进充分体现温江本土文化特色和花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都市生态农业体验旅游项目、以中高端家庭市场和高端商务客户为目标的旅游项目以及针对专项市场的顶级乡村度假旅游项目。同时,建立现代农业投资服务中心,制定入驻项目流程图,对入园项目审批程序、在建项目管理办法、项目退出机制等做出了相应规定,并按规定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农信通”短信平台,并依托短信平台建立了全区信息互通及信息服务联动体系。在整合各类协会的信息资源基础上,建成了网上虚拟市场,以虚拟市场促进实体市场交易。2009年,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带动全区农产品销售达2亿多元。

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借助市场、交通、信息等优势,对农业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等资源进行聚集发展,在全区统筹建设5个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并依托区农业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服务中心,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同时,按“1+13”的标准配套建设文体、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设施,促进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济南市历城区:

(一)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长期以来,历城区坚持用旅游的理念来包装和提升农业,围绕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消费需求,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等方面的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旅游度假型农业。

1、围绕“好看”,按照“点上求突破,面上成景观”的要求,着力打造局部看点,营造整体景观。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突出“先观后用”,每年引进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观赏性高、适销对路的农业新品种近百个;在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大力建设农业生态园、大樱桃观光采摘园、百菜观光园、草莓文化科技园等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在大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上,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利用“四荒”、森林等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综合开发力度,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先后建成红叶谷、九顶塔、九如山瀑布群、卧虎山国际滑雪场等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19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十佳”旅游景区6个。

2、围绕“好玩”,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全年农家乐”的要求,策划推出特色游乐项目,构建四季旅游大格局。依托各大景区景点、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场所,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举办形式各异、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近两年,该区先后推出了桃花节、梨花节、果品采摘节、草莓文化节及休闲垂钓等特色旅游项目50余项。2009年该区仅举办果品采摘活动,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采销农产品2000多万公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

3、围绕“好吃”,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为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包装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产品由商品向礼品化转变,努力达到“寓销于游、游中促销”的效果。

(二)经营生态,夯实基础

1、以“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为目标,实施了绿山治水工程。在山区,搞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旱作农业项目;在平原地区,建设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2、为解决农村环境面貌较差问题,该区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规范“农家乐”饭店,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养畜区粪便治污项目。

(三)健全机制,强化支撑

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区镇两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体系。在社会宣传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平台,对农业园区、节庆活动、特色产品等进行宣传,每逢“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来临,都要举办“旅游暨绿色农产品展 — 5 —

示招商会”,对全区上千种特色农副产品和19大景区景点进行集中展示,对旅游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项目进行集中招商。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持续加大政府投入。2008年以来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净增1000多万元。另一方面,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同时,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对区直各部门对上争取的扶持资金,在不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捆绑使用。

淄博市张店区:

1、围绕生态宜居、体验参与和休闲娱乐三大功能,重点规划建设“四个片区”:一是优质粮食生产片区。主要发展精准农业生产,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挖掘山区独有的资源潜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培育、山区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是生态经济林果带。重点发展经济林、林果等产业,积极引导规划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四是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设绿色通道防护林带以及环企、环村生态林,大力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果,提高森林覆盖率。

2、为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该区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发展都市农业。在“点”上,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各类都市农业园区,建设都市农业园区。在“线”上,以政府投资为主,大规模实施沿路、沿河绿化,以及河沿岸生态经济林带、公路沿线经济林带、花卉苗木带等工程建设,构筑绿色生态长廊。在“面”上,围绕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同时建设历史文化、休闲体验等项目,打造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3、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企主办、社会参与”的都市农业发展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出台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股份合作制的相关政策,举办培训班,指导农民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引导农民将土地向资本和技术雄厚的企业和经营大户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发展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配套齐全的品牌农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三是与科研院所联系,引入先进的科技项目,带动都市农业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4、制定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相关扶持政策,每年投入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扶持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对长期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镇村,给予每亩每年300元补助,连续补助3年,同时每亩给予300—500元的苗木补助;对进行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镇村,按照其投资额的5—10%予以补助。此外,积极鼓励支持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都市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需的土地指标,优先予以安排。— 6 —

第五篇:了解新闻报道特点 把握新闻报道规律 (精选)

了解新闻报道特点 把握新闻报道规律

做新形势下合格的基层通讯员

各位领导,各位通讯员:

上午好!首先感谢孟镇长的关心、器重和帮助,给予了我今天与大家共同学习的的机会。感谢霞阳镇党政领导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说实话,由于我本人能力有限,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新闻宣传工作,我确实做得很不够,还有很多地方得向大家学习,还得继续向我的师傅孟镇长学习,所以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讲课的,是来学习的。下面,结合我自己近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基层单位通讯员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对之处,请孟镇长和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

今天,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一是我想与大家一起简单地谈谈新闻的定义及特点,二是想与大家一起谈谈,怎样写好新闻稿件;三是想与大家一起谈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一、新闻的含义及特点: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就是新消息;指刚发生的事件。不妨查查字典,便可发现新闻的定义是,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件或过去不为人所知的信息。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新近发现,“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这一话语。现代新闻报道的对象未必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的时候,它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这样的事件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美军击落,一些详情细节直到80年代才被报刊披露。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副总统戈尔正努力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时,美国报刊突然披露“戈尔年轻时嗜大麻”,把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抖搂出来了。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为了粉饰太平,只报喜不报忧,2000年初还有报纸载文报道其详情。这些事件差不多算是“旧闻”了,但由于是刚刚发现的,仍能给人以新鲜感,所以新闻报道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

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一是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各级媒体的首要职责,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是缺了存在的价值,最终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淘汰和唾弃。

二是新鲜。“新鲜”的事实要具备两个基本因素: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它是人们欲知的事实。

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二、怎样写好新闻稿件

写作新闻稿有别于普通的文体,它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形式,即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在前面。先是新闻标题,然后是导语,然后才是事件的叙述。

因此,在新闻稿之前,要抓住这个新闻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把它浓缩成一个标题,并且要设法让这个标题容易吸引人。然后把这个新闻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写成导语,之后才铺开写事件。

一、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必须将此次新闻主题简单扼要地说明出来,才能吸引记者的注意,不至于成为垃圾桶内的废纸。比如,我去年就写了一篇旅游方面的文章。这个题材不好写因为以前县里在旅游方面发的稿子真的确实很多。那么标题就更难拟

了。开始我想了一个这样的标题:炎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后来想想,觉得没新颖,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于是改成:全党参与 全民动员,炎陵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后来又改成:炎陵县依托“古红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最后想想:精心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后花园”—— 炎陵县依托“古红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又如:炎陵做好发展“加减法”。刚开始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写炎陵如何保护好生态,做到工业、生态同步发展,于是起了一个“炎陵发展工业不忘保护生态”的标题,后来想想,太普遍了,于是换成“发展中的炎陵做好生态文章”,炎陵发展极力作好生态文章,最好改成“炎陵做好发展加减法”

二、导语。开始,我就说了,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倒三角形的“倒金字塔式”。也就是越重要的越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当然要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个字。一份报纸厚厚的好几十版,每天见报的新闻上百则,读者不可一一看完,因此必须以最简短的方式让读者立即明了最重要的内容,如果读者有兴趣就继续阅读,否则即可就此打住。比如:我在写“炎陵三绝冲刺省遗”一报道中的导语就是这样写的:昨日,从炎陵县文化体育局获悉,该县正在整理炎帝陵传说、客家山歌、红色歌谣相关信息,近日将向有关部门递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此前,该县“炎帝陵祭典”、“炎陵三人龙”分别入选“国遗”、“省遗”。用了70多个字就把文中要写的主要内容写出来了。

三、正文。关键是内容要充实,要有事实,要有说服力。新闻作品不能材料化、散文化,不能像写汇报材料一样,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十分空洞,一定要有具体的数字,具体的人,具体的做法,具体的事例。比如,我在写“炎陵做好发展加减法”一文中,就有2006年广东一电子器件厂到我县投产被拒之门外的事例,有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拒之门外的企业的个数103家,关闭了30多家企业,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做好发展加减法的措施,从而得出我县保护生态的决心。如果没有这些数字,那就真的显得很空洞,有可能就是纯粹的喊口号了。

举例:《炎陵客家山歌对起来》

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照倒金字塔格式写成的新闻稿; 这篇稿子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标题,并且标题很容易抓住人。

它的导语给出了一个基本事实,突出了它的新闻着眼点。

它的新闻稿在一开始就很明白地回答了新闻的五个w.(什么事情what,谁举办的who,什么时间举办when;什么地方where;什么举办why)

在叙述完基本事实以后,记者没有就此停步,而是向深度发展,给出了几个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把一个简单的小新闻做成了一个有深度的报道,使读者从中间了解到了很多背景信息。

三、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一,必须具备新闻敏感,善于运用“新闻眼”去发现和捕捉新闻

新闻敏感性是作为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著名报人穆青曾经说过:“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要不断地努力”,新闻界的老同志把它归纳为“五多”: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作为从事基层新闻宣传的人员,要时刻不忘政治理论学习,注重业务钻研,争作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通讯员。正如俞柏鸿老师说的:“发现新闻要用脑子,写好新闻要讲政治”。

举发现刘朝华这一重大典型的例子。

二、平时要有“四心” 一是要有热心。要有这个热情。二是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是要细心。(举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采访刘朝华的事情)。四是要有信心。其实我们平时的新闻素材很多,可以宣传县里、镇里单位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效、新举措、新风尚;可以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挖掘、发现先进典型。去年县里就发现了刘朝华这一重大典型,镇里前年就发现和推介了山垄邱厚福这一典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

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平时要多问、多听、多看、多动脑,多动手,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人,多留心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新闻敏感就会一触即发,闪闪发光,从而写出篇篇生动感人的新闻作品。

下载《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