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安全事故与刑事犯罪案件
生产安全事故与刑事犯罪案件
01 说四起事故(案件)
一个摊主在小商品市场使用电器不当,引发火灾,烧死隔壁摊位4人。一个工人操作失误,错将氮气管阀门打开,容器内正在检修作业的4名工友窒息死亡。一个保姆在客厅玩火,想制造一点麻烦给主人看看,不料烧死了主人家4口。一个汉子在一片拆迁区域内摆弄火工品(炸药),一不小心引起爆炸4人死亡。
02
上述四起事故其中二起认定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二起认定为“刑事犯罪案件 ”“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国务院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事故调查系统展开,事故处理全面开花,事故赔偿水涨船高,生产安全事故重要的“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不放过、事故的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二起认定为“刑事犯罪案件”的事故处理走的是司法途径,公安机关调查、检察机关起诉、相关法院判决。这个“保姆”这个“汉子”行为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对被害者和整个社会有所交代。法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罪准确、程序合法。立即拉出去,“咔嚓”!03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了一大批责任单位和个人,调整了许多法规制度规定和管理运行机制,教育了行业领域的许多单位个人,赔偿了大量的费用给受害者。“刑事犯罪案件”处理则直接指向导致事故起因的“犯罪嫌疑人”,围绕“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最终给“犯罪嫌疑人”定罪就完事了。不需要处理责任单位和个人,不需要去调整许多法规制度规定和管理运行机制,不需要教育了行业领域的许多单位个人,不需要赔偿了大量的费用给受害者,如有赔偿也是通过民事诉讼指向“罪犯”。04 以上两种事故处理方式无所谓“正确”与否,各自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程序进行。但很明显的是,其产生的社会功效不尽相同。前者是注重社会运行系统治理,后者是惩治罪犯彰显正义之举。05近日有一律师在“保姆纵火案”辩护中,将“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部分内容借鉴到“刑事犯罪案件”辩护过程中,名曰“查清事故真相、厘出物业公司责任,排查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检查消防救援是否及时”“督促物业和消防完善救援制度,将千千万万个类似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个律师好像在干安全评价师的活,法院当然不答应,责令其回归“正道”,律师愤然摔门而出,搞得此事在社会上纷纷扬扬、一地鸡毛。06 通过以上过程分析将会得出一个隐性的结论,如果能将生产安全事故“转化”为刑事犯罪案件,那将会“省事得多”,也“和谐得多”、“稳定得多”„„
第二篇:红豆杉刑事犯罪案件分析及对策
当前林区非法采伐等严重毁坏红豆杉
刑事犯罪案件分析及对策
陆旭华 李小峰 李闽莉
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珍稀植物的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全县林业生态资源,保障“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近日,资溪县检察院对该院2010年以来受理的全县非法采伐、毁坏等涉及红豆杉的刑事犯罪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犯罪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
一、案件特点
2010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涉嫌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及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等涉及红豆杉刑事案件10件25人,批捕24人。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案件呈逐年增加,渐趋多发态势。从该院受理的案件来看,2010年受理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及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等涉及红豆杉刑事案件1件2人,2011年受理2件4人,2012年1-8月受理7件19人。非法采伐、非法收购红豆杉案件渐趋多发。
(二)犯罪主体单一,且文化程度低。在该院受理的10起25人,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的被告人中,农民22人,占犯罪人数的88%,另外个体劳动者2人,下岗后从事竹木生意的工人1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1 作者单位:资溪县人民检察院
其中初中学历12人,小学学历12人,文盲1人。在年龄构成方面,主要以30-50岁的中青年人为主,有21人,占犯罪人数的84%。
(三)作案方式单一,多为结伙作案。从办理的案件看,作案方式多为一人集结,大家参与,一般三至五人,多则七至十人。如今年该院受理的犯罪嫌疑人叶甲、叶乙等人非法收购、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中,叶甲为收购红豆杉树蔸用于制作根雕收藏,找来叶丙等人合伙,雇佣叶丁、宋某某等人采伐及找来司机运输,整个案件共同犯罪嫌疑人达8人,包含了收购、采伐、运输整个环节。
(四)犯罪动机单调,存在明显的逐性利。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大多出于对红豆杉的高收藏价值、高获利价值或高额工资回报追求的心理。如该院今年受理的兰某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中,兰某某等人非法采伐红豆杉一株,获利8万元。如叶丙、宋某某等人受每个树蔸3000元的高额砍伐工资和高额回报的诱惑,心里虽然害怕,但仍然实施了非法采伐犯罪。
(五)作案流程较为规律,存在相似性。犯罪嫌疑人大多采取白天上山踩点、采伐树木,采伐完后于晚上实施偷运的犯罪流程,大多有踩点、分工等较为缜密的作案计划。同时在作案时他们大都存在着认为山场偏僻,难以发现,难以查获的侥幸心理。
(六)发案方式相同,多为夜间被查获,案件存在发现难的困难。由于犯罪嫌疑人选择的作案地点多为红豆杉分布区内远离村庄的偏僻山场,加上一些村民的举报意识弱,造成采伐毁坏红豆杉发现难,很少有犯罪嫌疑人采伐过程中当场被查获的情况。该
院受理的10起案件中,有6件为犯罪嫌疑人在晚上将非法采伐的红豆杉偷运出县过程中,被森林公安机关主动设卡查获而发案,另有2件是查获后犯罪嫌疑人主动举报他人后发现的。
(七)外省外县人作案上升明显。今年该院受理的7件19人中,除李某某等3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一案外,其余均为外地人作案,其中纠集人多为与资溪相邻近的福建、浙江人。如黄某系福建福州人,叶甲系浙江松阳人,他们在慕名得知资溪境内有红豆杉树后,为收购红豆杉,雇用在资溪境内山场上工作的熟识人为实施非法采伐犯罪并进行收购。
二、原因分析
(一)受经济利益驱动。红豆杉是世界公认的珍稀濒危物种且其木质细密、色泽艳丽、香气独特。近年,红豆杉备受市场追捧,身价不菲。而资溪县地处武夷山脉西麓,境内有较广泛的红豆杉分布区,受利益驱动,不少犯罪嫌疑人瞄准红豆杉实施犯罪。
(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大部分群众只有小学文化,他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对法律的尊崇感、敬畏感没有完全建立。或虽然知道红豆杉不能随意采伐,但也有不少犯罪嫌疑人盗伐成功而获得丰厚暴利,故犯侥幸心理,把收购、盗伐红豆杉当做一条致富的快捷途径铤而走险。而一些当地村民对犯罪行为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对犯罪行为不敢管,害怕报复,不敢举报。
(三)监管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当前林业生态监管机制为林业部门进行监管,镇(乡)村在林业采伐许可证发放等方面进行协助。监管最主要任务在于林业部门,由于当前农村山林大多已承包到
户,而林业管理部门受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少先天性不足影响,往往1-2人要管理整个乡镇山场,显得力不从心,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监管意识弱的情况,依赖林业部门的监管无法实现对林业生态的全面监管。
(四)对打击涉林犯罪的力度不够。由于存在发现难,造成一些犯罪无法及时侦破,得不到有力打击,也使一些群众对非法采伐、毁坏红豆杉等存在侥幸心理。同时,非法采伐、毁坏及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红豆杉犯罪大多处刑低,此类犯罪所负出的代价较低。职能机关部门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对非法采伐、毁坏红豆杉犯罪的打击预防协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没有形成更大的打击犯罪合力,办案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三、防范对策
(一)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要积极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媒体,重点宣传“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结合查处办理的非法采伐、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典型案例,同时组织林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职能部门,深入乡镇基层对村民开展法制宣传,使守法意识深入民心,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林业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对犯罪行为及时举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积极构建起林业部门主管,镇(乡)村的协助监管的机制,建议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列入对乡镇的综治工作考评,增强镇(乡)村监管职责和义务,夯实林业监管的基层基础。对全县的红豆杉等珍稀特种开展调查,对直径20厘米以
上的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实行管护责任制,落实林业部门及镇(乡)村监管人员,对红豆杉木进行一对一监管。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管及加大对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有关部门责任人员的轮换力度,杜绝对砍伐林木不愿监管、不敢监管的现象。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强对林业刑事犯罪后面的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发现林业主管人员、林业公安侦查人员渎职、失职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立案处理。
(三)加强对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法院、检察院、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等职能机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联席会、定期通报、共同分析办案形势等协作机制,对重点典型个案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打击,形成打击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合力,强化打击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犯罪行为做到及时侦查,及时破案,及时批捕,及时起诉,及时判决,做到稳、准、狠打击犯罪,以办案的快节奏保持对犯罪的震慑力。检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监督,保障侦查活动的正确进行。审判机关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针对采伐毁坏红豆杉犯罪的逐利性,在刑期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对犯罪罚金惩处力度,进一步增强对犯罪的震慑力。
第三篇:幼儿园治安刑事犯罪案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治安刑事犯罪案件报告制度
为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增强安全事件信息通畅,确保幼儿园财产及师生的人身安全,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安全工作报告制度:
一、重大安全事故
1、重大安全事故包括:政治性案件(如邪教等)、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建筑质量事故、园内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重大火灾、园内意外伤亡事件、幼儿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等,出现以上重大安全事故,幼儿园应当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向120、110及相关单位求助,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的教职员工和幼儿,并通知受伤害者亲属或监护人,及时向区教委报告。
2、报告途径: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四小时),园领导向区教委各块分管领导报告。
3、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简单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区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事故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后,幼儿园应及时进行补报。事情紧急可先采取口头报告形式,但必须在24小时内及时呈送书面报告。二、一般性安全事故一般性安全事故:包括幼儿在园外受到“索钱”、“交通事故”、“斗殴伤害”则在24小时内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报告途径、内容同上。
三、安全隐患幼儿园发现园内建筑物安全隐患,由幼儿园直接向教委报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学校向教委分管领导书面报告。
四、组织幼儿集体外出活动要实行申报制度,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查阅相关证件、签订营运合同(含保险)。
焦村乡第二中心幼儿园
2016年2月
第四篇:学校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报告制度
学校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报告制度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增强安全事件信息通畅,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的人身安全,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安全工作报告制度:
一、重大安全事故
1、重大安全事故包括:政治性案件(如邪教等)、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建筑质量事故、校内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重大火灾、校内意外伤亡事件、学生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等,出现以上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应当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向120、110及相关单位求助,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并通知受伤害者亲属或监护人,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报告途径: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四小时),校领导向教育局各块分管领导报告。
3、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简单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区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事故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后,学校应及时进行补报。事情紧急可先采取口头报告形式,但必须在24小时内及时呈送书面报告。二、一般性安全事故
一般性安全事故:包括学生在校外受到“索钱”、“交通事故”、“斗殴伤害”则在24小时内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报告途径、内容同上。
三、安全隐患
学校发现校内建筑物安全隐患,由学校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学校逐级向上级部门书面报告。
四、学生外出活动报告制度
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含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公益劳动、义务劳动、参观访问等)要实行申报制度,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查阅相关证件、签订营运合同(含保险),要有安全应急预案。学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必须要由校领导带队,并配备充足的师资、医护人员,注意对活动进行全程组织和安全管理工作,由教育局局长审批。
五、责任追究
发现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不及时、不如实报告或者隐情不报,造成后果的,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刑事犯罪案件中盗窃罪相关法律知识总结(写写帮整理)
法律咨询,找河南振豫律师事务所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刑事犯罪案件中盗窃罪相关法律知识
1.法律条文中针对入户盗窃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认定“入户盗窃”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的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例如,农村小卖店,白天经营、晚上住人,如晚上入内盗窃,完全可以认定为入户。再如合租房子,每人一个房间,客厅卫生间公用,若潜入其中一个房间偷盗是否应认定为入户,须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如果被害人的房间上锁,只供个人起居用,行为人通过撬锁,可以认定为入户,反之,如果被害人对同租人很信任,房间不上锁,敞开式,则户的特征不明显即不宜认定为入户。对行为人将木头伸入房间勾出财物的情形,倾向性意见是看行为人身体是否全部进入房间,如果仅在窗外则不宜认定为入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盗窃等犯罪为目的。盗窃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盗窃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盗窃的,不属于“入户盗窃”。
2.入户盗窃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1997年刑法第一次将“入户”作为一种刑罚升格情节规定于抢劫罪(刑事犯罪)。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此时,“入户”的主观方面还明确地限定于“为了抢劫而入户”这一犯罪动机。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了“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其中的“等”字对刑法的适用进行了扩大解释,使入户的犯罪主观目的不再仅限于单一的抢劫犯罪,而拓展到其他刑事犯罪领域,即只要行为人以实施刑法条文中规定的犯罪为目的而入户实施犯罪,均可认定为“入户”而加重处罚。而今年发布的《解释》对入户盗窃规定为“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依文义解释来看,入户行为的主观心态已经完全摆脱入户之后实行犯罪行为的窠臼,要求行为人入户的初衷是为了实施违反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才认定为非法进入他人住所,从而认定为“入户”.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自己的法律底线,做一个守法且守信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