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民生问题[范文模版]
民生问题
1、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体现哪些观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2、党和政府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②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④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弘扬顽强拼搏、同舟共济的抗灾精神;
⑥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为解决民生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战略国策有哪些?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自主创新、三步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4、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1)“新愚公移山”的三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成为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
这些“难事”的存在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基本国情?(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我国目前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解决这些“难事”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请你为解决这些“难事”开出药方。
①最根本的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这些困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实践保障制度。
③加大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3)“新三难”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问题将给我国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脱节问题)。
不利影响:
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③影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④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
(4)请你为解决“新三难”,提建议。
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②深化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战略;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五个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关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6、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有何意义?
①是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②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教育公平;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④有利于减轻人民经济负担,构建和谐社会。
7、(1)两会中从李总理的讲话,你看出了我国的发展思路有哪些?
①加强国家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②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2)李总理答记者问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请你列举近年来我国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改善民生?(三个方面即可)
原因:是由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财富创造的源泉。
举例:①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
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③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等。
(3)请从两个方面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
①做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②学会合作与竞争;③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祖国的发展;④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⑤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全球观念。
8、“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开辟“两会直通车”等,邀请两会代表、政协委员与网民面对面的交流,此举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为广大网民表述诉求、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提供一个迅速快捷的平台:②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充分有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科学执政、民主决策;④有利于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公平。
2014年中考思想政治时事热点剖析
10、党和政府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是党和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第二篇:关于民生问题的政治小论文
关于民生问题的政治小论文
我们党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同一高度来对待,改善民生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 民生问题,是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使全社会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新气象。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要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益,协调好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就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简而言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第三篇:民生问题
2013高考政治热点:逐渐解决民生问题
一、【热点综述】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今后几年,我国将继续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其中2011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末,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将达到20%以上。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指出,通过不懈努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2012年11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明确,2015年完成基本药物目录中固体口服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2015—2020年开展注射剂及其他剂型的质量一致性评价。仿制药是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
2012年11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公布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参加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员,可衔接转换养老保险。而只参加了一种保险制度,在跨地区转移时,依然按照各制度自身的规定转移接续。
2013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食安委成员单位的汇报和发言,审议了《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和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扎实推进稳定就业的工作部署。
(2)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现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集中体现了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收入分配的重要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因此,党的十八大强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关注社会公平。这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6)财政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抗震救灾、抗洪救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发挥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推进民生优先的社会建设,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政府积极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政府重视解决百姓的住房、就业、医疗和收入分配公平问题,重视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是由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2)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党和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这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充分体现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我国政府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正确处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政府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真正树立了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
(5)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考情分析】
1、关于经济生活民生问题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考查重点是第五课就业与自主创业和第七课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如2012年安徽高考第38题第一问的第(1)小问侧重考查分配公平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2012年天津天津高考第5题侧重考查关于社会保障的问题。
但从近年来各地高考看,考查中涉及的知识范围并不局限第五课和第七课,而是包括第三课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物价变动对人们购买力的影响、第六课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七课公平的收入分配、第八课关于财政的作用以及第十一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等等。
2、关于政治生活民生问题在《政治生活》模块中考查的知识点比较集中,主要是第三课政府的职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第六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等问题。
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8题主要考查政府的职能和宗旨问题,2012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问题和政府原则、职能,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37题主要考查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问题。
3、关于生活与哲学民生问题在《生活与哲学》模块中考查重点是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十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和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等。
如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8题的第2问主要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辩证的否定观,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40题第2问主要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12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第3问主要考查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文综政治第38题第2问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等。考查的要求主要是,对改善民生的具体事例和数据进行理论概括,对现实生活中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创新训练】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参加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员,可衔接转换养老保险。而只参加了一种保险制度,在跨地区转移时,依然按照各制度自身的规定转移接续。据此回答1—3题。1.上述举措:
①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②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③消除了再分配的差距 ④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上述规定的根本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我国是全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上述规定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任意两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4.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正性、适应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不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此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两大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并进行了经验交流。据此回答5—6题。
5.推行两大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6.养老保险工作提升了城乡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城乡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最根本的是:
A.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B.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C.促进就业,提高居民家庭收入
D.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7.温家宝同志指出,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政府:
A.民主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调控
C.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8.2012年烟台市政府创新大学生创业培训机制,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85%以上。上述材料说明:
A.政府在依据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就业方面的宏观调控
B.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解决就业成为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
C.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D.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应当全面安置就业与再就业
9.2012年8月14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要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扎实推进稳定就业的工作不输部署。温家宝总理的上述讲话的理论依据是: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我国政府是全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2年7月,我国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四川等地相继出现特大暴雨。专家指出,暴雨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季风活动有关。据此回答10—11题。
10.专家的话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C.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D.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1.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路的严重偏差。北京虽在北方,然而查看明清两代北京城市图,或许让人惊讶: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系既可以储存宝贵的雨水,也可排泄多余的雨水。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思路上应该坚持: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暴雨考验中国,2012年7月出现的特大暴雨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和感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政府部门灾害应急的决断力和行动力。这场暴雨更给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日益显现出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据此回答12—14题。12.加大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务之急是:
A.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B.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13.政府在解决城市和农村排水系统建设问题中所担当的角色是: A.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群众利益 B.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 C.组织文化建设,弘扬城市精神 D.组织经济建设,加强市场监管
14.经过暴雨的洗礼,公众的自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一时间,安全锤、急救包、逃生绳等都成了网上热销的商品。这表明:
A.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价格影响消费 D.收入影响消费
1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逐年增加,假如让你对此写一篇有关财政作用的新闻稿,你会选择的提纲要点有: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6.在近年的两会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的幸福感,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门话题。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你会选择:
①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②行使提案权,上交高质量的提案 ③行使审议权和决定权,通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 ④行使质询权,监督有关法律或规定的落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个税起征点。国家提高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A.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B.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C.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D.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18.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不断提高,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不断增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的形成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D.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19.改善民生,不仅要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要改善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 ①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②表明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 ③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是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近年来,一些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为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国家计划在 “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这说明: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具有指导作用
21.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全覆盖。我们要怀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做到:一要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二要继续完善政策体系;三要增强经办服务能力;四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的要求。
21.(1)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的同时,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解析】本题以社会保障为背景,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的要求。应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宗旨、原则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进行分析。
22.2012年12月15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2.(1)主要矛盾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善于抓重点。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民生工作,国家针对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政策,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
(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4)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解析】本题以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为背景,以做好民生工作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析。在解题中,先按着“唯物辩证法”的范围,确定其“相关知识”,然后对材料进行分层,找出每个“层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知识”,最后把“材料”和对应体现的“知识”结合起来。
23.材料一:阅读漫画《大学生就业难》 漫画反映出当今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什么问题?
23.(1)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待转变。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没有树立平等就业观。
材料二: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运用哲学生活,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
(2)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再就业人员要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以便顺利实现再就业。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既要探挖潜力,又要搞好配套服务。
材料三: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W省目前约有150万外出务工人员从省外返回。省政府应对当前形势,迅速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如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暂时离开就业岗位的农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能力。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W省政府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的理由。
(3)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政府应依法保护农民工平等享有就业、接受职业培训和获得社会保险的权利。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是其重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参考答案】
1.B。解析: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②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本身错误。正确答案为B。
2.D。解析:实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的国家性质,正确答案为D,AC不符合题意,B本身错误。3.C。解析:“办法”对“参加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员”和“只参加了一种保险制度”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了区别对待,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答案为C,AB不符合题意,D本身错误。4.B。解析: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
5.B。解析:试点工作是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从试点到推广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互相联结,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
6.B。解析:提升城乡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根本要求是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
7.C。解析: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正确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8.A。解析: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政府依据市场规律加强就业方面宏观调控的表现,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9.A。解析: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同时,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为A,④本身错误。
10.B。解析:题目中的两个“有关”,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11.A。解析: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启示我们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正确答案为A,③④不符合题意。
12.B。解析:加大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的体现,正确答案为B,AD不符合题意,C本身错误。
13.B。解析:政府在解决城市和农村排水系统建设问题中应该发挥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14.A。解析:公众的自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是有关商品网上热销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15.C。解析:新闻稿的主题是“有关财政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提纲要点应该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正确答案为C,①③不符合题意。16.B。解析: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要行使提案权,上交高质量的提案。还要行使质询权,监督有关法律或规定的落实。正确答案为B。人大代表不具有决定权,③本身错误。
17.B。解析: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增加了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了小微企业负担,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
18.D。解析: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正确答案为D,ABC本身错误。、19.C。解析: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答案为C,②④不符合题意。
20.C。解析:根据我国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际,确定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答案为C,BD不符合题意,A本身错误。
21.(1)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的同时,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解析】本题以社会保障为背景,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的要求。应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宗旨、原则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篇: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第五篇:民生问题
以民生为抓手 打造民生检察
——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民生问题点滴体会
党的报告是党的一份政治宣言,它表明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向。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始终把基层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时刻关注民生。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把民生问题作为一个章节单列出来,这在党的历届报告中尚属首次。报告强调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可见,我党是何等重视民生问题。因此,作为检察机关与群众接触最多最深,更应当义不容辞自觉担负起关注民生、呵护民生的重任,打造民生检察。
一、关注民生要在发展经济上找准落脚点
发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面对桥头实际,如何走出经济发展的低谷,实现财力的快速增长。眼下,我们只有高举发展大旗,同奏发展之曲,共绘发展蓝图。
二、关注民生要在维护稳定上找准结合点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反之,社会动荡,则民心不安。因此,稳定与民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维护稳定要从源头上抓起,处处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一要有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事件最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相反,只要我们组织有力,指挥得当,处理及时,就会很快控制局面,变不利因素为积极可利用的因素,减少或挽回不应该发生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将尽可能发生的环节考虑周全,力求方案科学合理。要改变工作作风,变事后调控为事前防控,变束手无策为应对有策。要强化责任追究,采取“谁主管谁负责,谁过错,谁承担”的办法,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有效建立为民负责,为民尽职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民生无小事,确保小事不当事,大事化小事,盛世保平安。
二要有效钝化各类矛盾发生。我们尽管生活在矛盾之中,但是要学会在处理矛盾中成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主宰矛盾的主人,不要成为被矛盾牵制的奴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人为因素而诱发不该发生的矛盾,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罪过将不可饶恕。用心要尽心,尽心才能更放心。处理矛盾要做到“三个不放”:一是苗头性问题不放过。二是倾向性问题不放松。三是突发性问题不放手。要及时成立调控指挥部,调动一切可利用力量,全力以赴,全面上阵,行动要快,措施要准,矛盾未钝化到位决不放手。
三要积极预防滋生腐败现象。腐败现象是社会敏感话题,最能引起民怨民愤。我们要从制度着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要围绕“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要求,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公信度。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自我约束力。要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三、关注民生要在构建和谐上找准共振点
和谐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体现关注民生的时代特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初衷,就是为了顾及民生这个社会问题。
一是构建社会和谐要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倡导公平,公平映衬社会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大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要建立积极的社会救济扶助机制,政治上享受同等待遇,生活上给予特殊关照,工作上提供政策保护,特别是残疾对象要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求学、就业机会,要克服和避免歧视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