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22: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篇: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信用XX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科学监管观到位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信用监管是指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信息为基础,以各职能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为组成,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信用征集、信用监管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公示等方式,对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经营情况进行信用监管等级评定,并依此指导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的管理制度。

建立政府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方便,为部门监管企业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XX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企业信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企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企业信用的具体实施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XX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

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企业信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负责全市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评价、使用和管理,承担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资源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为各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客观、公正、准确、效能的原则。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

第二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的商业信用记录以及对判断企业信用状况有影响的客观信息。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与企业信用行为及能力相关的记录和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两大类。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是指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汇总、整理、储存和维护,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库的活动。凡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基础信用信息、管理素质信息、交易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经营者信用信息和信用能力信息,都是本办法规定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内容。第八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采取政府部门报送与企业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条 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一、企业基础数据信息:企业在各部门登记的基础信息。

二、企业资质资格信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质等级证书及其它前置许可内容等信息。

三、企业经营状况信息:主要包括年检、年审情况,企业财务情况,以及信贷、抵押情况、注册商标情况等。

四、企业荣誉信息:企业获得的各类荣誉信息。

五、企业违法违规信息:企业违反各类法律法规受到处罚或警示的信息。

六、企业经营者信用信息: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

七、企业其他与信用监管评价及统计分析有关的信息。第十条 由两个以上部门共同作出的有关企业信用奖励信息,由主办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同一企业的失信行为触犯不同法律受到几个行政部门管辖时,该条信息由最终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

第十一条 信息提供单位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相关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信用信息客观、真实、准确。

第十二条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工商部门向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申报信用信息,并对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负责。有关荣誉、表彰信息应当提供相关合法有效的书面依据。其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包括:

(一)企业资质等级情况;

(二)企业产品质量及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三)企业商标注册及认定情况;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产品获得的荣誉;

(五)其它请求记录的情况。

第十三条 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在每月10日前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报送一次。已上报并公示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原报送单位必须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送修改或删除意见。

第十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接到报送的书面信息后,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第十五条 企业信用信息一经录入,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应保障企业信用信息的安全,并作为永久信息长期保存。

第十六条 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企业应及时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申报。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有效期届满未重新确认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应予删除。

第十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录入、更改、删除,必须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

第十八条 企业信用信息中心与各有关部门之间应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各部门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 通过专用网络传输。

第十九条 企业基础数据,实行共享。政府及各提供信息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可通过工商局门户网站或XX市企业信用资源网,查询企业基础数据。

第三章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政府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依据和组成部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指标、统一数据,由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实施。

第二十一条 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授权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开发和修改相应评价应用软件。

第二十二条 按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对全市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外地企业设在我市的分支机构,参加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本地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进行评价。

第二十三条 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的结果称为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分为A、B、C、D四等和AAA、AA、A、B、C、D六级。AAA级表示信用优异,AA级表示信用良好,A级表示信用稳定,以上三级用绿色表示;B级表示信用波动,有轻微失信行为,用蓝色表示;C级表示信用较差,有较严重的失信行为,用黄色表示;D级表示信用很差,有严重失信行为,用黑色表示。

第二十四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每年11月30日前。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由计算机从企业信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根据信用监管评价标准,自动形成评价结果。

第二十五条 在当年信用监管等级评定后,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发现企业有下列影响信用监管等级情形的,需重新作个案评价:

(一)被评价企业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确属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有差错,企业需重新提供同期有效的信用数据,经有关监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准确性后,予以重新评价。

(二)发现有未记录或者未申报的违法行为或者严重失信行为的;

(三)企业发生足以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情形,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获取有效证据后,按照信用监管评价的规定程序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重新评定。

第二十六条 企业申报不实信用信息或者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仿造信用等级证明,冒用较高信用等级从事经营活动的,由相关职能部门按严重不良行为予以记录,并将记录报送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相应调低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等形式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企业失信行为。投诉举 报企业的失信行为经有关监管部门查实后,记入该企业的信用档案,并依此修正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

第二十八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向各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政府部门开放。对企业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信用约束和行政监管,应当依据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四章 信用公示、查询和反馈

第二十九条 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或其他媒介,利用分类披露、个案披露等方式,公开特定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条 下列企业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披露:

(一)企业基础信息:企业名称(字号)、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税务登记证号、社会保障编码、经营范围、成立日期、登记机关、注册资本、住所(经营场所)、电话、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企业专项许可记录、认证记录,行政机关依法掌握的其他基础性记录;

(二)企业诚信信息:驰名或著名商标记录、知名商号、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记录、守合同重信用记录、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记录、诚信企业记录、金融重点支持记录、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受表彰记录及其他荣誉记录;

(三)企业警示信息:行政机关依法认定的违反工商管 理、纳税、信贷、财务、合同、质量、劳动保护、环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事实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和刑事责任追究记录。

(四)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

(五)其他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第三十一条 除企业自愿公开外,下列企业信用信息为非公开发布信息:

(一)企业资产、财务等经营信息;

(二)企业信贷信息(不含信贷等级);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投资、经营信息;

(四)其他不宜公开发布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二条 查询企业的非公开发布信息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并经身份认定:

(一)企业可以查询本企业的信用信息;

(二)经被查询企业同意可以查询该企业的信用信息;

(三)公、检、法、国安、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凭有效书证,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

(四)有关行政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凭有效书证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

(五)律师凭法院立案证明和律师证件,可以查询指定企业的信用信息;

(六)符合规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经市企业信用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可以按规定查询指定企业的信用信息;

有关单位及个人查询非公开信息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第三十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发布的期限:

(一)基本信息(含变更的基本信息),至企业终结为止;

(二)诚信信息、警示信息期限一般为三年;

(三)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至企业要求终止公开止;

(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规定的期限执行。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可通过因特网查询XX市企业信用资源网上公布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五条 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可以口头形式或制作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向被评价的企业反馈。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由计算机自动形成,包含企业信用得分、信用监管等级、信用激励、信用约束、建议等内容,告知企业的信用状况,提示企业可以获得的优惠政策和待遇,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第五章 信用提示

第三十六条 依据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和其他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系统自动产生针对特定企业的信用监管提示,提示行政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对相关企业予以关注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十七条 对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企业信用监管系统自动发出关注提示:

(一)有轻微违法失信行为被行政监管部门告诫的;

(二)企业获得的行政许可等资格有效期满的;

(三)一年内被行政处罚的;

(四)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B级及以下的;

(五)信用监管等级降低的;

(六)有关部门提请关注的;

(七)有其他特定行为需要关注的。

第三十八条 对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信用监管系统自动发出协助提示:

(一)按有关规定可以享受激励政策,需要有关部门落实的;

(二)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C级及以下的,需要有关部门按规定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的;

(三)企业获得的行政许可等资格已到期的;

(四)按法律法规到期应办理相应手续的;

(五)有其他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协助的。

第三十九条 对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信用监管系统自动发出限制提示:

(一)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情形;

(二)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B级及以下的企业申请参与各类信用资产评审的;

(三)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以限制的。

第四十条 行政监管部门要按照信用监管提示的内容,依法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有关注提示的,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应予以注意或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重点审查。

有协助提示的,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要根据情况,采取巡查、告知、告诫、立案、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或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等具体措施,并将处理情况予以记录。

有限制提示的,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要在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严格的限制,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

第六章 信用激励、惩戒和教育

第四十一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作为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开展各类荣誉评选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 信用监管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具有参加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类荣誉评选的资格。

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大力扶持促进信用监管等 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发展做大。获得AAA、AA级信用监管等级的企业为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享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各种扶持政策。

在认定或推荐“

五、十、百”企业、上市企业、投标企业、政府采购供货企业时,应从信用监管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中确定。

鼓励对获得信用监管等级A级以上的企业,实行优先信贷;获得AA级以上的企业,可成为金融部门的黄金客户,获得重点授信、高额授信。

第四十三条 信用监管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因非主观故意因素,造成企业信用监管等级降低,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建企业信用的,可以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提出信用修复的申请,以消除原指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第四十四条 信用监管等级为C、D级企业,按照其违法失信的程度,由各职能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警示。

第四十五条 已获永久性或未到期的综合或单项荣誉称号的企业,如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C级或D级的,应当由荣誉授予单位取消其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

第四十六条 政府及职能部门应通过各种企业信用教育,提升企业讲信用,重信用的氛围,优化发展环境。

各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应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加强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道德、行业自律意识教育。各类新闻媒体应大力弘扬企业诚信守法典型,曝光D、C级企业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促进企业守法文明经营。

第七章 督查和责任

第四十七条 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工作进行督查,定期督查通报各信用信息提供单位输送信用信息工作情况。

各部门的企业信用工作列入市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第四十八条 各职能部门应重视企业信用工作。对消极对待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不落实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的各项措施和制度的相关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属于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的,由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报经市政府批准,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五十条 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X年X月X日

第二篇: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1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使用,强化企业信用约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社会征信机构从事与企业有关的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的组织(以下统称各级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信息。

第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业对其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企业信用信息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工作,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使用工作。各级行政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行业、领域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是有关行业、领域内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提供、公示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第六条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督促企业履行信用信息公示义务,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第七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重庆市法人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公示和共享共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包括信用重庆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

市发展改革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分别负责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信用重庆网站和重庆市法人信息数据库、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的建设和维护。

第八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其他行政机关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数据交换标准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企业信用信息记于企业名下并归集到重庆市法人信息数据库。

第九条 各级行政机关采集、提供的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许可信息,包括许可名称、具体事项、许可时间、有效期限和延续、变更、撤回、撤销、注销等信息;

(二)行政登记信息,包括登记名称、具体事项、登记时间、有效期限和延续、变更、注销等信息;

(三)行政征收信息,包括征收名称、征收执行情况等信息;

(四)行政给付信息,包括给付名称、给付内容、给付形式等信息;

(五)行政命令信息,包括命令名称、命令内容、命令执行情况等信息;

(六)行政确认信息,包括确认名称、确认内容、确认时间等信息;

(七)行政奖励信息,包括奖励名称、奖励内容、奖励时间等信息;

(八)行政处罚信息,包括处罚的决定机关、违法行为名称、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种类、处罚数额、处罚日期、处罚决定书文号和生效日期,以及执行处罚决定等信息;

(九)行政强制执行信息,包括执行的实施机关、违法行为类型、违法事实、执行依据、执行种类、执行日期、执行决定书文号和生效日期,以及其他执行相关信息;

(十)其他依法应当归集的信息。

市发展改革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其他行政机关,按照前款规定的信息范围及内容编制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企业信用信息目录采集有关行业、领域的企业信用信息。

根据工作需要,市发展改革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其他行政机关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第十条 各级行政机关采集、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内容不包含过程性信息,不得附加信用评价意见。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不予归集的企业信用信息不得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目录。

第十一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建立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归集涉及企业信用的下列信息:

(一)企业及其投资人、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公司高管人员犯罪的信息;

(二)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被判决、裁定、裁决履行义务的信息;

(三)企业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裁决文书和调解书的信息;

(四)其他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十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自企业信用信息产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信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于20个工作日内(含各级行政机关归集信息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7个工作日)归集到重庆市法人信息数据库。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对归集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三条 各级行政机关采集、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分为主动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主动公开的信息是指依法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发布的信息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信息。前述以外的信息属于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第十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信息分类,注明信息类别。

对主动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自动加载予以公示。对依申请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各级行政机关不得公示。

主动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时间不超过5年。具体公示时间由各级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向社会公示企业报告。

企业报告内容包括:

(一)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二)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

(三)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

(四)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六)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七)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

前款第七项规定的信息由企业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自下列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向社会公示: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

(四)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

(五)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

(六)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第十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信息提供单位或者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维护单位提交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并答复申请人。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应当公布信息提供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为异议申请提供便利。

第十八条 信息提供单位确认或者发现企业信用信息错误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正,并将更正信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归集。

第十九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免费查询企业信用信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查询依申请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应当经信息提供单位同意;信息提供单位认为申请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应当征求相关方意见后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共享企业信用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对有条件共享或者不予共享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级行政机关通过共享方式获取的企业信用信息,只能用于本部门履行职责需要,不得直接或者以改变数据形式等方式提供给第三方,也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其他目的。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单位在下列工作中,应当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并将其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一)给予财政补贴;

(二)下达财政性资金项目;

(三)政府采购;

(四)国有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

(五)给予政策性扶持;

(六)出让国有土地;

(七)授予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

(八)授予荣誉称号;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守信行为的激励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依法采取限制或者禁入的惩戒措施。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具体制度由各级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依法制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三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重庆市法人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建设维护单位承担数据安全责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平台和数据库安全防护,保障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安全。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和使用过程中数据安全保障工作,落实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和使用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不按照规定采集、提供、归集、公示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二)篡改、虚构企业信用信息;

(三)违反规定披露或者泄露不应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

(四)不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更正;

(五)利用企业信用信息非法牟利;

(六)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企业未依照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公示企业信用信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履行,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各级行政机关有第二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获取企业信用信息,或者将获取的企业信用信息用于非法用途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在市外依法登记注册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各类企业,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淄博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淄博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2008年05月13日 16时03分127

主题分类: 工商行政

“企业信用”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淄政办发[2008]5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六日

淄博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促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以及社会化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推进诚信淄博建设,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准确、效能;

(二)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 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规办)负责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市经委经济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具体承担全市企业信用

信息的采集、数据库和企业信用资源网站的建立、维护、管理和信息服务工作。

第二章 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五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与企业信用行为及能力相关的信息和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

第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一)企业基础数据信息:企业在政府各部门登记的基础管理信息;

(二)企业审批许可信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格资质及其他审批许可等信息;

(三)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年检、年审、信贷、抵押以及其他经营状况等信息;

(四)企业荣誉信息:企业获得的各类荣誉信息;

(五)企业违法违规信息: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处罚的信息;

(六)企业经营者信用信息: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

(七)与信用评价及统计分析有关的其他信息。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采取政府部门网上传输与企业自行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信息提供单位负责有关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所提供的信用信息应当客观、真实、准确。

第八条 两个以上政府部门共同作出的有关企业信用奖励的信息,由主办单位负责传输;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负责传输。

第九条 企业通过互联网向信息中心自行申报信用信息,其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包括:

(一)企业资格资质等审批许可信息;

(二)企业产品质量及管理体系认证信息;

(三)企业商标注册及认定信息;

(四)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产品获得的荣誉;

(五)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六)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有关荣誉、表彰信息应当提供相关合法有效的证书及复印件。

第十条 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在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向信息中心传输企业该季度信用信息。已传输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原传输单位必须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15日内修改或删除。

第十一条 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企业应当在变更或失效之日起15日内向信息中心申请更正。

第十二条 信息中心收到报送的企业信用信息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第十三条 政府部门利用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 信息中心应当保障企业信用信息的安全。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

第十五条 信息中心应当将信息提供单位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后,按照信息公示的范围予以公示。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范围:

(一)企业名称(字号)、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税务登记证号、社会保障编码、经营范围、成立日期、登记机关、注册资本、住所(经营场所)、电话、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企业专项许可记录、认证记录,行政机关依法掌握的其他基础性记录;

(二)驰名或著名商标记录、知名商号、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记录、守合同重信用记录、诚信企业记录、金融重点支持记录、纳税信用等级记录、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受表彰记录及其他荣誉记录;

(三)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

(四)应当向社会公示的其他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信息中心征集的下列信息应当向企业作出提示:

(一)因违法行为受到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以及暂扣营业执照、许可证照等行政处罚的;

(二)申请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行政许可事项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三)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

(四)所生产的产品无相关执行标准的;

(五)环境行为被环保部门定为黄色等级的;

(六)欠缴规费的;

(七)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认为应当通报的企业其他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 信息中心征集到的下列信息应当向企业作出警示:

(一)因违法行为受行政机关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处罚的;

(二)被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两次以上或在两年内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再次受到罚款、没收等行政处罚的;

(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行政许可事项的;

(四)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企业环境行为被环保部门定为红色或黑色等级的;

(六)有拖欠职工工资、拒不参加社会保险或拖欠社会保险费、违规超时加班及使用童工等非法用工行为的;

(七)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文书的;

(八)其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提示、警示信息由信息中心整合后编入对应企业数据库供企业自行查询使用,不对外公示。

第二十条 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经企业书面申请,并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可以不记入提示信息。对因违法、失信行为已造成信用缺失的,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实质性整改措施进行信用修复。

第二十一条 除企业自愿公开外,下列信用信息不对外公示:

(一)企业资产、财务等经营信息;

(二)企业信贷信息(不含信贷等级);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投资、经营信息。

第二十二条 公示企业信用信息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公开的其他内容,不得公示。

第四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异议处理

第二十三条 企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公示的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信息中心或信息提供单位提出书面异议。

第二十四条 信息中心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核实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提供的原信息不一致的,应当予以更正;与提供的原信息一致的,应当书面告知异议人向信息提供单位提出异议申请,并同时抄告信息提供单位。

信息提供单位应当自收到异议申请书或者自收到信息中心抄告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书面答复申请人,同时抄告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应当按照信息提供单位的书面答复处理。

第二十五条 信用信息确有错误的,信息中心及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及时更正。

第五章 企业信用的评价

第二十六条 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由市整规办统一组织,每年进行一次,符合诚信企业评定标准并经社会公示无异议的,评定为诚信企业。

第二十七条 企业被评定为诚信企业后,信息中心将企业纳入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诚信企业推荐榜,向社会公布;企业连续三年被评定为诚信企业的,信息中心将企业升级纳入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诚信企业红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市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对企业开展各类荣誉评选的依据。

在推荐上市企业、投标企业、政府采购供货企业时,应当优先从诚信企业中确定。诚信企业可以优先信贷。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九条 市整规办应当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定期督查通报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信

用信息传输情况。

第三十条 政府部门应当重视企业信用信息工作,对不落实企业信用信息工作各项措施和制度的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企业申报信用信息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取消当诚信企业评定资格。

第三十二条 市整规办、信息中心和信息提供单位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规范物流企业市场行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推进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以及社会化服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物流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国境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其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物流企业的信用记录,以及物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信用有关的信息。

第四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负责对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

第五条联合会具体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管理工作,并承担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六条依据本办法建立的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整合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为物流企业信用评级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七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管理,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和规范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八条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是指联合会对物流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储存,形成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活动。

第九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包括信息提供单位提供和企业自行申报两种方式。信息提供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准确地向联合会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

物流企业可以自行向联合会申报关于本企业资质等级、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商标注册及认定、银行信用等级、企业或者产品获得的合法荣誉以及其他请求记录的信息。物流企业自行申报信用信息,应当向联合会提供原始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一)企业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企业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类型、登记注册机关、成立日期、经营期限、税务登记证号等;

(二)企业综合素质:领导层素质、业务人员素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年限、公司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等;

(三)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损益表、企业现金流量表、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

(四)企业管理指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危机管理等;

(五)竞争力指标: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发展规划及策略、自主品牌建设等;

(六)企业信用记录指标:诉讼记录、质检记录、劳保记录、工商信用等级、纳税记录、银行信用等级、海关信用等级、高管人员信用记录、企业相关公共记录、社会责任实施记录等;

(七)企业获得行政许可以及实施行政许可的相关信息;

(八)所有进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不良信用记录;

(九)企业同意披露或者法律、法规未禁止披露的其他信用信息;

(十)其他信息。

第十一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录入、更改、增加、删除,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

第十二条联合会不得擅自更改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章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

第十三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包括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和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

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是指联合会将信息提供单位所提供的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经过整合后,按照信用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重要信用信息予以公布的行为。

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是指社会公众可以按照信用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通过查询途径获取所需相关的企业信用信息的行为。

第十四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通过联合会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披露。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直接查阅公示信息,或者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通过联合会网站查询相关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五条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范围:

(一)企业信用等级记录;

(二)良好信用记录:重大奖励、“重合同守信用”资料、劳动保障信誉等级A级、法定代表人荣誉记录等;

(三)一定期限内的不良信用记录:被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偷逃骗抗税,恶意逃废债务,利用合同诈骗,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情况及受行政处罚情况;

(四)企业同意披露或者法律、法规未禁止披露的其他信用信息。

第十六条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范围包括身份信息、良好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第十七条身份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

(四)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检验的结果;

(五)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

第十八条良好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受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有关表彰的情况;

(二)被评为各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的;

(三)被金融机构评定为“AAA”信用等级的;

(四)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评定为劳动保障信誉等级A级的;

(五)被税务机关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的;

(六)行政机关认可在一定期限内免于行政检查的;

(七)联合会认为可以记入的企业信用的其他良好信息。

第十九条提示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以及暂扣营业执照、许可证行政处罚的;

(二)企业申请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行政许可事项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三)企业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

(四)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认为应当通报的企业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警示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受行政机关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处罚的;

(二)企业被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两次以上或在两年内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再次受到罚款、没收行政处罚的;

(三)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行政许可事项的;

(四)企业因违法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文书的;

(六)企业其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警示信息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下列内容:

(一)对本企业严重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的;

(三)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其他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以及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对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

(五)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能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属于依法限制企业有关注册登记、对外投资、行政许可以及资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公示期限为2年。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限制期限的,公示期限从其规定。公示期限届满,联合会将不再作为信用信息对外公布,但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查询获得相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对于企业非故意性的轻微违法行为,经企业书面申请,并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可以不记入提示信息。

对因违法、失信行为已造成信用缺失的,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实质性整改措施进行信用修复,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认可,联合会可以对其缩短网上发布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的期限,但提示信息最少不得少于6个月,警示信息最少不得少于1年。

第二十四条披露企业信用信息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公开的其他内容,不得披露。

第四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异议处理

第二十五条企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联合会披露的有关信用信息有差异的,可以书面形式向联合会提出异议,也可以直接向信息提供单位提出变更或者撤销记录的申请。

第二十六条联合会应当自收到异议申请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实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若与提供的原信息不一致的,应当立即予以更正;若与提供的原信息一致的,应当书面告知异议人向信息提供单位申请更正,并同时抄告信息提供单位。

信息提供单位应当自收到异议人更正申请书之日起或者自收到联合会抄告通知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书面答复申请人,同时抄告联合会。联合会按照信息提供单位的书面答复处理。

第二十七条对信息确有错误以及被决定或者裁决撤销记录的,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及时变更或者解除该记录。

第五章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八条联合会通过联合会网信息系统,为社会提供或者查询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信息提供单位使用企业信用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滥用。其他单位和个人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十九条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在日常监督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评定以及周期性检验和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应当按照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作为依法管理的依据。

第三十条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对没有任何提示信息、警示信息或者有多项良好信息记录的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对有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记录的企业,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必要时可以实施相关信用监督。

除前款规定外,法律、法规、规章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限制登记注册、对外投资、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申报信用信息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由联合会将该行为记入提示或者警示信息。

第三十三条联合会违反本办法,在采集、披露、使用和管理企业信用信息中出现差错或者失误,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或者损害的,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四条联合会、信息提供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联合会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开展的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等活动。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地址、备案/注册登记号等信息。

(二)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规等情况

(三)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情况。

(四)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国外通报、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五)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六)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对象,包括:

(一)出口企业、进口企业(如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境内进口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出口商、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及发货人等);

(二)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检疫处理单位;

(三)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场库、检验鉴定机构;

(四)其他需实施信用管理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对象。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依法实施、客观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形成的数据,共同构成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

第八条 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 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

第十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在企业办理备案/注册登记手续时采集;第(二)至

(五)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第(六)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征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核实媒体报道、社会公众举报投诉后,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

第十一条 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变更。企业其他信用信息发生变化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变化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经过审核批准的信息予以更新。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记录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企业相应信用等级的过程。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B、C、D五级。AA级企业:信用风险极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严格履行承诺,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稳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用示范引领作用。

A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严格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

B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较好履行承诺,具 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基本稳定。

C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履行承诺能力一般,产品或服务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危害或损失。

D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因企业产品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第二节 A、B、C、D级的评定

第十四条 A、B、C、D级的评定,一般以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因信用管理工作的需要,检验检疫机构也可按照企业类型、产品类型等属性对企业另行设置评定周期。

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的10月份完成企业当评定周期的信用评定。同一企业适用多个评定周期的,按照最短的评定周期参加信用评定。

有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本周期的评定:

(一)纳入信用管理的时间不足一个评定周期的;

(二)本评定周期内无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的。

第十五条 A、B、C、D级的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综合评定。

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初始信用分值是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周期开始时的分值,统一为100分。

第十六条 信用分值在89分以上,且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级)的,评为A级。

第十七条 信用分值在77分以上、89分以下的,评为B级。信用分值在89分以上,但不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级)的,评为B级。

第十八条 信用分值在65分以上、77分以下的,评为C级。第十九条 信用分值在65分以下的,评为D级。

存在信用等级评定规则(D级)规定情形的,直接评为D级。

第三节

AA级的评定

第二十条 信用AA级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当前信用等级为A级,且适用A级管理1年以上;

(二)积极支持配合检验检疫工作,进出口货物质量或服务长期稳定,连续3年内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索赔和争议;

(三)上一报检差错率1%以下;

(四)在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相关部门1年内没有失信或违法违规记录。

第二十一条 AA级企业的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统一对外公布。

第二十二条 AA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参加周期评定,并按以下规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材料:

(一)本评定周期内的产品、服务质量情况;

(二)本评定周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在周期评定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第二节的规定管理。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管理。对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企业,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即时取消相应资质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定期更新AA级企业名单。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公开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开展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AA级企业大力支持,在享受A级企业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可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报检、查验和放行手续;优先安排办理预约报检手续;优先办理备案、注册等手续;优先安排检验检疫优惠政策的先行先试。

(二)对A级企业积极鼓励,给予享受检验检疫鼓励政策,优先推荐实施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措施。

(三)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

(四)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较严格的管理措施。

(五)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新评定企业已取得的 相关资质。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管理需要的监管措施。

第二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公布履职过程形成的企业信用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下信息不得向社会公布和披露: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来源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且还未对社会公开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和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与地方政府以及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

第五章

动态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动态管理是指在评定周期内,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失信行为采取的即时管理措施。

动态管理的措施包括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等。

第二十八条 “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 计分累计12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

布控的期限应不少于30天、不多于90天。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具体的布控期限。企业在布控期限内未再次发生失信行为的,期满后布控措施自动取消,否则顺延。

第二十九条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24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并加严监管的措施。

被即时降级的企业应同时采取布控措施。

第三十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行政处罚计分累计36分以上的企业,采取向社会公布并加严监管的措施。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信用D级,同时采取布控措施。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实施动态管理的企业实施限制性的管理措施。

第二节

严重失信企业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企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严重失信企业的审核认定:

(一)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违法违规事实材料的收集。

(二)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前,应至少提前20日书面告知当事企业。

(三)企业如有异议,自接到书面告知材料之日起10日内,向告知的检验检疫机构提交书面申辩材料。

(四)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申辩材料进行评议,自受理申辩材料之日起10日内将评议意见告知企业。

(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进行审核,并于每月10日前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对外公布。

第三十三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整改并符合法定要求后,可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自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申请之日起,企业在6个月内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确认、经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后报国家质检总局,将其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但其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记录将永久保存。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因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影响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第三十六条 企业认为其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变更或撤销的申请。对信息确有错误的,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质检通函〔2009〕118号)同时废止。

下载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业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发布时间:2010-11-18 浏览次数:1485 京建发〔2010〕658号 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物......

    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市场行为,增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

    ××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规范信息的收集、报送、分析和公布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

    企业信用信息承诺书

    企业信用信息承诺书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我单位承诺不存在以下情形: (1)为招标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附属机构(单位); (2)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 (3)被......

    企业信用信息调查报告

    企业信用信息调查报告 企业进行信用信息方面的调查,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企业信用信息调查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企业信用信息调查报告......

    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 106 号 《 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 已经 2002 年 8 月 13 日市人民政府第 51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2 年 10 月......

    05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发布时间:2010-11-18 浏览次数:2224 京建发〔2010〕658号 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