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2: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篇:××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规范信息的收集、报送、分析和公布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等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信息,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在食品及其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和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管过程中获得的涉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信息,以及为保障食品安全所采取的工作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条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在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食安委)统一指导下,由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品安全办)具体组织实施。

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和综合公布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对各有关监管部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各有关监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相关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报送、通报和日常监督管理信息的公布工作。

第四条 各级食品安全办和有关监管部门应明确食品安全

信息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并确定一名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负责本辖区、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送等工作。

第五条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真实的原则,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客观和公正。

第六条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维护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章 信息收集及报送

第七条 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报送的范围:

(一)反映全市或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总体情况的信息;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警示信息;

(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抽检结果信息;

(四)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五)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六)专项食品安全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七)食品安全地方性规章、规范性文件信息;

(八)其他应当收集和报送的食品安全信息。第八条 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的时限要求:

(一)各有关部门收集到的上述信息要及时报送同级食品安全办和上级主管部门,由各级食品安全办和上级主管部门按2

照有关要求逐级上报。

市食品安全办对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分析后,按规定报送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并及时通报市级有关部门及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二)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措施、重大整治方案及实施情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及结果等信息要及时报送。食品安全工作统计报表及市食品安全办要求上报的有关情况,按规定时限报送。

(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按照《××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的内容、时限和程序进行报送。

第九条 市食品安全办及市级有关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采集国内外学术刊物、文献资料、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网站等披露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等信息。

市食品安全办应当与国家、省及兄弟市州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科研院校及其他有关机构建立信息交流协作制度,收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食品行业协会及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应主动向辖区食品安全办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食品安全信息。

第三章 信息分析、评估与通报

第十条 市食品安全办负责对全市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和评估,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食品安全办和有关监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的分析、评估和处理。

第十一条 对真实性、科学性难以确定的重要信息,以及复杂、矛盾信息的分析和评估,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

第十二条 对与本市食品安全工作关系重大的信息,市食品安全办或市级有关部门应当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情况、研讨对策。

第十三条 市食品安全办应当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信息的批示以及专题会议形成的决议等,及时转交给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按规定期限进行办理,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药监、卫生、公安、教育、住建、城管、林业、粮食、盐业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建立信息通报的工作机制,明确信息通报形式、通报渠道和责任部门,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接到信息通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对食品安全信息依据职责分工进行处理。对食品安全事故等紧急信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进行处理。

各有关部门要将食品安全重要信息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办,食品安全办要将综合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重要信息,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凡有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行政许可等监管信息的,原则上每季度通报一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和重大食品安全投诉案件信息应及时通报。

第四章 信息公布

第十六条 食品安全信息分为各级食品安全办统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各有关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市食品安全办负责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布的综合协调工作。各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向同级食品安全办及时提供需要食品安全办统一公布的相关信息。

(一)下列信息由市、县级食品安全办统一公布:

1、本辖区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2、影响限于本辖区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包括对食品存在或潜在的有毒有害因素进行预警的信息;具有较高安全风险食品的风险警示信息及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有关建议。

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III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IV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4、当地政府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

(二)县级以上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药监、卫生、公安、教育、住建、城管、林业、粮食、盐业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公布以下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1、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

2、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录。

3、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情况。

4、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前款规定的信息涉及两个以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的,由相关部门联合公布。

(三)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政府或有关部门授权,不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第十七条 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包括来源、分析评价依据、结论等基本内容,其中公布食品监督抽检信息还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以及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项目等内容。公布的检验检测结果必须是经法定检验检测机构得出的真实结论。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药监、卫生、公安、教育、住建、城管、林业、粮食、盐业以及6

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在各自职责范围公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形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采取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所有公布的信息应同时在同级食品安全信息网上公布。

第十九条 严格信息发布审批程序。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须经同级食安委主要领导审批,影响特别重大的食品安全信息应报请同级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公布。各级食安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由各级食品安全办组织实施,有关监管部门参加公布,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公布工作。各级食安委发布的综合性信息,须经同级食安委主要领导审批;各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须经同级主要领导审批。各级食品安全办和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准确公布食品安全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不实传闻。

第二十条 有关监管部门应在公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时将公布内容报送同级食品安全办备案。公布的信息涉及其他部门的,公布单位应在信息公布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征求意见。其他部门应及时研究并予以反馈,并对反馈意见负责。

对涉及多部门交叉管理、重复或内容冲突的信息以及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信息,市食品安全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一致后,由相关部门联合公布。对于公布内容难以协

调一致的信息,市食品安全办可建议有关部门暂不公布。

第二十一条 发生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后,市食品安全办会同有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拟定信息发布方案,由市食品安全办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公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和处置措施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滚动公布相关信息。对涉及事故的各种谣言、传言,应当迅速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道,畅通与新闻媒体信息交流渠道,为采访报道提供相关便利,不得封锁消息、干涉舆论监督。

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有关部门咨询和了解有关情况,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各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日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的咨询、查询方式,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持有异议的,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应当对异议信息予以核实处理。经核实确属不当的,应当在原公布范围内予以更正,并告知持有异议者。

第二十四条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实行“谁公布、谁负责”的原则,信息公布单位对公布的信息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涉外食品安全信息,按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公布。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制定本地区、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七条 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公布的信息承担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立即整改,消除不良影响。

第二十八条 各级食品安全办和有关监管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定期对本地区、本系统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上报和通报情况进行考核和评议,提出整改措施,考核和评议结果抄报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纠正下级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并重新公布有关食品安全信息。

第二十九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食安委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应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报送食品安全信息的;

(二)应通报而未通报重要食品安全信息的;

(三)瞒报或漏报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

(四)报送或公布的信息严重失实的;

(五)违规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市食品安全办印发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制度的通知》(常食安办〔2007〕2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桂东县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

桂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桂食安办发[2010] 15号

桂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桂东县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

通知

卫生局、农业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畜牧水产局、商务局: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公布行为,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桂东县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桂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桂东县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公布行为,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信息,是指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监管部门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知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以及进出口等环节的有关信息。

第三条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应当准确、及时、客观,维护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食品安全信息分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的食

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信息。

第五条县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商务行政、畜牧水产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并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第六条县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行政、畜牧水产监管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通报的工作机制,明确信息通报的形式、通报渠道和责任部门。接到信息通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对食品安全信息依据职责分工进行处理。对食品安全事故等紧急信息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立即进行处理。

第七条县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行政以及畜牧水产部门应当依法公布相关信息。日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涉及两个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由相关部门联合公布。各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日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的咨询、查询方式,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拟定信息发布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公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和处置措施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滚动公布相关信息,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涉及事故的各种谣言、传言,应当迅速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第九条各相关部门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前,可以组织专家对信息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科学意见和建议。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时,应当组织专家解释和澄清食品安全信息中的科学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条县级食品安全各监督管理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必要时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同时将会商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各食品安全

监管部门对于获知涉及其监管职责,但无法判定是否属于应当统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可以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属于统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应当书面反馈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依照本办法负有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通报、会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报告、通报和会商食品安全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

第十二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定期对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报告和通报情况进行考核和评议。必要时可以纠正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并重新发布有关食品安全信息。

第十三条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道,畅通与新闻媒体信息交流渠道,为采访报道提供相关便利,不得封锁消息、干涉舆论监督。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权威部门向新闻媒体公布,并适时通报事件进展情况及处理结果,同时注意做好舆情收集和分析。对于新闻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通过适当方式公开处理结果,对不实和错误报道,要及时予以澄清。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咨询和了解有关情况,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政府或有关部门授权,不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第十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持有异议的,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应当对异议信息予以核实处理。经核实确属不当的,应当在原公布范围内予以更正,并告知持有异议者。

第十六条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对公布的信息承担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违法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立即整改,消除不良影响。

第十七 第十七条 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 订本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制度。第十八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XX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信用XX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科学监管观到位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信用监管是指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信息为基础,以各职能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为组成,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信用征集、信用监管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公示等方式,对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经营情况进行信用监管等级评定,并依此指导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的管理制度。

建立政府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方便,为部门监管企业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XX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企业信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企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企业信用的具体实施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XX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

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企业信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负责全市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评价、使用和管理,承担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资源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为各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客观、公正、准确、效能的原则。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

第二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的商业信用记录以及对判断企业信用状况有影响的客观信息。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与企业信用行为及能力相关的记录和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两大类。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是指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汇总、整理、储存和维护,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库的活动。凡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基础信用信息、管理素质信息、交易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经营者信用信息和信用能力信息,都是本办法规定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内容。第八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采取政府部门报送与企业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条 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一、企业基础数据信息:企业在各部门登记的基础信息。

二、企业资质资格信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质等级证书及其它前置许可内容等信息。

三、企业经营状况信息:主要包括年检、年审情况,企业财务情况,以及信贷、抵押情况、注册商标情况等。

四、企业荣誉信息:企业获得的各类荣誉信息。

五、企业违法违规信息:企业违反各类法律法规受到处罚或警示的信息。

六、企业经营者信用信息: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

七、企业其他与信用监管评价及统计分析有关的信息。第十条 由两个以上部门共同作出的有关企业信用奖励信息,由主办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同一企业的失信行为触犯不同法律受到几个行政部门管辖时,该条信息由最终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

第十一条 信息提供单位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相关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信用信息客观、真实、准确。

第十二条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工商部门向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申报信用信息,并对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负责。有关荣誉、表彰信息应当提供相关合法有效的书面依据。其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包括:

(一)企业资质等级情况;

(二)企业产品质量及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三)企业商标注册及认定情况;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产品获得的荣誉;

(五)其它请求记录的情况。

第十三条 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在每月10日前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报送一次。已上报并公示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原报送单位必须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送修改或删除意见。

第十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接到报送的书面信息后,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第十五条 企业信用信息一经录入,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应保障企业信用信息的安全,并作为永久信息长期保存。

第十六条 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企业应及时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申报。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信息有效期届满未重新确认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应予删除。

第十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录入、更改、删除,必须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

第十八条 企业信用信息中心与各有关部门之间应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各部门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 通过专用网络传输。

第十九条 企业基础数据,实行共享。政府及各提供信息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可通过工商局门户网站或XX市企业信用资源网,查询企业基础数据。

第三章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政府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依据和组成部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指标、统一数据,由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实施。

第二十一条 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授权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开发和修改相应评价应用软件。

第二十二条 按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对全市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外地企业设在我市的分支机构,参加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本地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进行评价。

第二十三条 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的结果称为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分为A、B、C、D四等和AAA、AA、A、B、C、D六级。AAA级表示信用优异,AA级表示信用良好,A级表示信用稳定,以上三级用绿色表示;B级表示信用波动,有轻微失信行为,用蓝色表示;C级表示信用较差,有较严重的失信行为,用黄色表示;D级表示信用很差,有严重失信行为,用黑色表示。

第二十四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每年11月30日前。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由计算机从企业信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根据信用监管评价标准,自动形成评价结果。

第二十五条 在当年信用监管等级评定后,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发现企业有下列影响信用监管等级情形的,需重新作个案评价:

(一)被评价企业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确属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有差错,企业需重新提供同期有效的信用数据,经有关监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准确性后,予以重新评价。

(二)发现有未记录或者未申报的违法行为或者严重失信行为的;

(三)企业发生足以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情形,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在获取有效证据后,按照信用监管评价的规定程序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重新评定。

第二十六条 企业申报不实信用信息或者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仿造信用等级证明,冒用较高信用等级从事经营活动的,由相关职能部门按严重不良行为予以记录,并将记录报送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相应调低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等形式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企业失信行为。投诉举 报企业的失信行为经有关监管部门查实后,记入该企业的信用档案,并依此修正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

第二十八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向各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政府部门开放。对企业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信用约束和行政监管,应当依据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四章 信用公示、查询和反馈

第二十九条 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或其他媒介,利用分类披露、个案披露等方式,公开特定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条 下列企业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披露:

(一)企业基础信息:企业名称(字号)、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税务登记证号、社会保障编码、经营范围、成立日期、登记机关、注册资本、住所(经营场所)、电话、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企业专项许可记录、认证记录,行政机关依法掌握的其他基础性记录;

(二)企业诚信信息:驰名或著名商标记录、知名商号、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记录、守合同重信用记录、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记录、诚信企业记录、金融重点支持记录、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受表彰记录及其他荣誉记录;

(三)企业警示信息:行政机关依法认定的违反工商管 理、纳税、信贷、财务、合同、质量、劳动保护、环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事实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和刑事责任追究记录。

(四)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

(五)其他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第三十一条 除企业自愿公开外,下列企业信用信息为非公开发布信息:

(一)企业资产、财务等经营信息;

(二)企业信贷信息(不含信贷等级);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投资、经营信息;

(四)其他不宜公开发布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二条 查询企业的非公开发布信息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并经身份认定:

(一)企业可以查询本企业的信用信息;

(二)经被查询企业同意可以查询该企业的信用信息;

(三)公、检、法、国安、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凭有效书证,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

(四)有关行政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凭有效书证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

(五)律师凭法院立案证明和律师证件,可以查询指定企业的信用信息;

(六)符合规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经市企业信用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可以按规定查询指定企业的信用信息;

有关单位及个人查询非公开信息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第三十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发布的期限:

(一)基本信息(含变更的基本信息),至企业终结为止;

(二)诚信信息、警示信息期限一般为三年;

(三)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至企业要求终止公开止;

(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规定的期限执行。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可通过因特网查询XX市企业信用资源网上公布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五条 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可以口头形式或制作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向被评价的企业反馈。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由计算机自动形成,包含企业信用得分、信用监管等级、信用激励、信用约束、建议等内容,告知企业的信用状况,提示企业可以获得的优惠政策和待遇,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第五章 信用提示

第三十六条 依据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和其他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系统自动产生针对特定企业的信用监管提示,提示行政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对相关企业予以关注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十七条 对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企业信用监管系统自动发出关注提示:

(一)有轻微违法失信行为被行政监管部门告诫的;

(二)企业获得的行政许可等资格有效期满的;

(三)一年内被行政处罚的;

(四)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B级及以下的;

(五)信用监管等级降低的;

(六)有关部门提请关注的;

(七)有其他特定行为需要关注的。

第三十八条 对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信用监管系统自动发出协助提示:

(一)按有关规定可以享受激励政策,需要有关部门落实的;

(二)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C级及以下的,需要有关部门按规定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的;

(三)企业获得的行政许可等资格已到期的;

(四)按法律法规到期应办理相应手续的;

(五)有其他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协助的。

第三十九条 对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信用监管系统自动发出限制提示:

(一)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情形;

(二)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B级及以下的企业申请参与各类信用资产评审的;

(三)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以限制的。

第四十条 行政监管部门要按照信用监管提示的内容,依法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有关注提示的,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应予以注意或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重点审查。

有协助提示的,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要根据情况,采取巡查、告知、告诫、立案、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或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等具体措施,并将处理情况予以记录。

有限制提示的,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要在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严格的限制,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

第六章 信用激励、惩戒和教育

第四十一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作为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开展各类荣誉评选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 信用监管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具有参加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类荣誉评选的资格。

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大力扶持促进信用监管等 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发展做大。获得AAA、AA级信用监管等级的企业为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享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各种扶持政策。

在认定或推荐“

五、十、百”企业、上市企业、投标企业、政府采购供货企业时,应从信用监管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中确定。

鼓励对获得信用监管等级A级以上的企业,实行优先信贷;获得AA级以上的企业,可成为金融部门的黄金客户,获得重点授信、高额授信。

第四十三条 信用监管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因非主观故意因素,造成企业信用监管等级降低,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建企业信用的,可以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提出信用修复的申请,以消除原指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第四十四条 信用监管等级为C、D级企业,按照其违法失信的程度,由各职能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警示。

第四十五条 已获永久性或未到期的综合或单项荣誉称号的企业,如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C级或D级的,应当由荣誉授予单位取消其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

第四十六条 政府及职能部门应通过各种企业信用教育,提升企业讲信用,重信用的氛围,优化发展环境。

各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应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加强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道德、行业自律意识教育。各类新闻媒体应大力弘扬企业诚信守法典型,曝光D、C级企业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促进企业守法文明经营。

第七章 督查和责任

第四十七条 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工作进行督查,定期督查通报各信用信息提供单位输送信用信息工作情况。

各部门的企业信用工作列入市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第四十八条 各职能部门应重视企业信用工作。对消极对待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不落实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的各项措施和制度的相关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属于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的,由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报经市政府批准,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企业信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五十条 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X年X月X日

第四篇:食品安全信息

小学食品安全信息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大比拼

以提高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宗旨,前车小学近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少先队各中队纷纷召开了“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故事、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二、各班利用业余时间在班级里进行知识交流,把“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全校学生开展了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大比拼,学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通过活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关注食品安全氛围,影响和提升了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不乱吃不卫生的食品。

第五篇: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福建省政府令2017年第198号 【发布日期】2017-12-29 【生效日期】2018-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98号

《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2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于伟国 2017年12月29日

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消费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在生产(含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含销售、贮存、运输)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实施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前款所称一品一码,指同一品种批次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按照规定的追溯编码规则,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

第三条以下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施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以下称追溯食品):

(一)粮食及其制品;

(二)畜产品及其制品;

(三)禽产品及其制品;

(四)蔬菜;

(五)水果;

(六)水产品;

(七)豆制品;

(八)乳品;

(九)食用油;

(十)食盐;

(十一)经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地方特色食品、其他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

追溯食品的具体类别品种及其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时间,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本省建立统一的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汇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追溯系统信息,通过编码识别、身份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和验证管理实现追溯食品和生产经营者等信息的共享。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健全追溯管理协调机制,落实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督促和检查生产经营者实施一品一码源头赋码和追溯记录管理。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一)牵头建设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

(二)预包装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三)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和食用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健全并落实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源头环节准出制度,确保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时赋有追溯码,统一产地准出凭证格式;

(二)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牲畜屠宰环节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三)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初级加工和牲畜屠宰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健全并落实食用水产品源头环节准出制度,确保食用水产品产地准出时赋有追溯码,统一产地准出凭证格式;

(二)食用水产品养殖环节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三)对食用水产品养殖、初级加工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粮食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二)对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和原粮、政策性粮食销售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十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下列职责:

(一)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负责提供辖区进口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相关追溯信息;

(二)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根据需要组织制定食品安全追溯码规则、追溯数据传输格式与接口规范等地方标准。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发改、财政、商务、林业、经信、工商、卫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

第十三条下列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上传准确、规范、完整的电子化信息:

(一)食品生产企业;

(二)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企业:包括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牲畜屠宰厂(场);

(三)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

(四)食品批发经营者:包括食品进口商、食品批发销售者和兼营食品批发业务的贮存、运输服务企业;

(五)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包括大型食品零售企业、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销售企业;

(六)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

前款第六项规定实施信息上传的餐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范围和实施时间,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确定。

第十四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落实进货索证索票查验与保存责任,建立电子记录台账,如实采集记录追溯食品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召回、处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实现追溯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采集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资质证明材料信息,建立生产经营者电子档案。

前款规定信息发生变动的,相关生产经营者应当自变动之日起24小时内,更新上传电子档案的相关内容。

第十六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源头赋码管理:

(一)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出厂前赋予追溯码;

(二)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上市前赋予追溯码;

(三)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在粮食出库前赋予追溯码;

(四)食品进口商或批发经营者对境外、省外产品在本省上市前赋予追溯码。

追溯码可以印刷或粘贴在产品包装、容器或附随标签标识上,追溯码记载信息应当与货物相符合。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品牌、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出厂销售食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第十八条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牲畜屠宰厂(场)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品牌、来源、用法、用量和药品的使用、停用日期;

(二)收获、屠宰或捕捞的日期;

(三)上市销售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四)上市销售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准出合格证、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十九条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上传原粮、政策性粮食追溯码、粮食品种、数量、生产地、进货日期、销售(出库)日期、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条食品批发经营者、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食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规格、数量、进货日期、销售日期,以及供货者和购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食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保质期;

(三)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准出合格证、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采购的食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保质期、数量、进货日期或配送日期,以及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直接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购的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准出合格证、动物检疫等信息。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还应当上传订餐者、配送门店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配送食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如实记录网络订餐的订单信息、送餐人员基本信息,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第二十三条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追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实施进货查验和记录,并上传相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食品生产、交付后的24小时内,按照规定上传相关信息。

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授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应信息系统直接提取信息。

第二十五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上传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上传虚假信息。

生产经营者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相关有效电子凭证,可以作为已经履行同一批次追溯食品进货查验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随货提供销售票据或电子记录卡,做到货票(卡)相符、票(卡)账一致。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接追溯管理系统、上传信息提供指导、培训等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激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信息追溯工作的政策措施。

第二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障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可靠运行,确保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安全、便捷、批量上传追溯信息,并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实时共享数据资源。

第二十九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食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并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对接。

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作为评价要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在管理工作中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第三十条消费者有权向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或通过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终端查询设备(工具)了解追溯食品的来源与质量安全信息。

消费者发现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提供的追溯食品不可溯源的,可以通过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或其他食品安全投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核实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纳入监督管理计划,通过随机抽查、全链条核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对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的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其信用档案。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电子台账,及时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依照《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查处。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追溯食品未按照规定赋码并销售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上传虚假信息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提供销售票据或电子记录卡,货票(卡)不符或票(卡)账不一致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未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职责的;

(二)未履行有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或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职责的;

(三)未按规定及时核实处理投诉举报,或未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的。

第三十四条食品添加剂、集中消毒的餐具饮具参照本办法规定实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其他食品相关产品可以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根据本办法暂未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其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食品可追溯。

第三十六条大型食品零售企业,是指实际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零售企业。

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是指从事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和原粮、政策性粮食销售等活动的企业。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我......

    市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长春市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2010年4月)第一条 为加强长春市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管理,保证上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

    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

    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监督管理,形成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追溯和质量标识体系,规范追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落实食......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农业(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商务厅(局),工商局......

    食品安全信息(九)

    食品安全信息(九) 我们接到区卫生局《关于做好“一会两节”期间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后,为保证我镇节日期间的繁荣稳定,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广大群......

    常山食品安全信息

    常山食品安全信息第 四 期(总第30期)常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常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6月12日 我县召开200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6月8日上午,县政府在二楼会议室......

    余杭食品安全信息.

    余杭食品安全信息 第三十八期 (总第一百二十五期) 余杭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编 二○○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临平·东湖街道召开创建杭州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工作会议 ▲临平·......

    食品安全宣传信息

    三方面活动进行“3.15” 食品安全宣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切实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文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以“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