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0:3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第一篇: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监督管理,形成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追溯和质量标识体系,规范追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以下统称为食品)的生产(含种植、养殖)、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记录、报送、归集、共享、查询、公布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以及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食品类别与品种目录)

本市对下列类别的食品实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一)粮食及制品;

(二)畜肉及制品;

(三)禽类;

(四)蔬菜;

(五)乳品;

(六)食用油;

(七)水产品;

(八)酒类;

(九)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它类别的食品。

前款规定的食品类别的具体品种目录由市商务委会同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负责编制,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食品来源及流向、供应商资质、检验检测结果等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方式上传至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确保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第五条(政府职责)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能力建设,为追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对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当加强本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各类资源的信息整合,统一规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上传的技术标准,并进行信息归集处理,为食品安全监管、数据监测分析、信息共享、公众查询提供保障。具体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

第六条(部门职责)

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市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使用信息追溯系统。

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本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与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对接。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指导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使用信息追溯系统,对辖区内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实施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对辖区内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生产经营者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实施监督管理。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本市进口食品经营企业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信息化管理、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共享与公布)

商务、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共享共用,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追溯信息查询,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产销对接)

本市推行食品产销对接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优先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场采购食用农产品,以确保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从其他渠道采购的,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场名单由市农委、市商务委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信用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情况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严重违反本规定的,应当纳入食品安全严重失信企业和有关责任人员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管理活动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规定的,应当及时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

第十条(行业引导)

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生产经营者开展信息追溯工作,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知识。

第十一条(舆论宣传)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各类新媒体等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知识的公益宣传,增强企业对信息追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市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第十二条(政府指导与服务)

商务、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为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追溯系统和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十三条(基本信息)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向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报送下列基本信息:

(一)食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或经营日期)、数量;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名称、联系方式、资质证明材料或者身份证号;

(三)供货者的名称、联系方式、资质证明材料或者身份证号;

(四)食品检验检测报告等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信息。

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批发的,还应当报送购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

从事畜肉和禽类生产经营的,还应当报送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从事进口食品经营的,还应当报送进口食品合格证明。

从事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经营的,报送的本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信息应当为全项目检验合格报告。

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无需报送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信息。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

从事生产经营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类别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加工场、进口食品企业、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大卖场、中型以上食品店、食品储运配送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追溯信息电子档案,配备管理人员,做好追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二)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出证明等,并做好进销货台账等追溯信息电子档案;

(三)培训本单位从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人员,并建立培训档案;

(四)记录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使用追溯系统,上传追溯信息;

(五)向食品购货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凭证。

第十五条(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义务)

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除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外,还应当向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并接受监管部门的查验。

第十六条(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经营管理者的义务)

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的经营管理者除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外,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应当对场内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督促场内经营者使用信息追溯卡等电子技术载体,记录追溯信息,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

(二)配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信息上传和下载端口,供上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追溯信息对接;

(三)提供信息追溯系统的查询端口,供经营者和消费者查询,确保设备完好运行;

(四)查验场内经营者的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等。

第十七条(向消费者提供追溯单据和追溯码标信息的义务)

菜市场的场内经营者、超市、大卖场、食品店经营者应当将其经营的食品追溯信息上传至追溯平台、系统,打印每笔交易食品的追溯单据,供消费者查询,并确保打印设备完好运行。

超市、大卖场、食品店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出示具有追溯码的食品货架标签。

第十八条(统一配送企业的义务)

实行集中统一配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和追溯信息电子档案,并将食品信息上传追溯系统。

第十九条(鼓励查询追溯信息)

鼓励消费者通过追溯系统查询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可以向统一举报电话投诉举报,也可以凭有效单据向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十条(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把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监管工作纳入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监管工作。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采取实地检查、电子巡查和网上巡查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监督检查,落实监督管理责任。

第二十一条(指引条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未建立做好追溯信息电子档案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二)项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加工厂、进口食品企业、食品流通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建立并做好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未按规定传递追溯信息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四)、(五)项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加工厂、食品进口企业、食品流通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向追溯系统上传追溯信息或者履行其他传递追溯信息管理义务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违反追溯管理义务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并做好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的,由市或者区县农业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向追溯系统上传追溯信息、履行其他传递追溯信息管理义务,或者未向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市或者区县农业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经营管理者违反追溯管理义务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未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的,或者未查验场内经营者的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未打印追溯单据、出示追溯码信息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菜市场的场内经营者、超市、大卖场、中型以上食品店经营者未能向消费者提供可查询追溯信息的销售单据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超市、大卖场、中型以上食品店经营者未向消费者出示具有追溯码的食品货架标签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用语含义)

中型以上饭店,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上的饭店。

中型以上食品店,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米以上的食品商店。

第二篇: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福建省政府令2017年第198号 【发布日期】2017-12-29 【生效日期】2018-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98号

《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2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于伟国 2017年12月29日

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消费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在生产(含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含销售、贮存、运输)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实施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前款所称一品一码,指同一品种批次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按照规定的追溯编码规则,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

第三条以下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施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以下称追溯食品):

(一)粮食及其制品;

(二)畜产品及其制品;

(三)禽产品及其制品;

(四)蔬菜;

(五)水果;

(六)水产品;

(七)豆制品;

(八)乳品;

(九)食用油;

(十)食盐;

(十一)经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地方特色食品、其他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

追溯食品的具体类别品种及其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时间,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本省建立统一的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汇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追溯系统信息,通过编码识别、身份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和验证管理实现追溯食品和生产经营者等信息的共享。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健全追溯管理协调机制,落实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督促和检查生产经营者实施一品一码源头赋码和追溯记录管理。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一)牵头建设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

(二)预包装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三)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和食用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健全并落实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源头环节准出制度,确保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时赋有追溯码,统一产地准出凭证格式;

(二)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牲畜屠宰环节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三)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初级加工和牲畜屠宰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健全并落实食用水产品源头环节准出制度,确保食用水产品产地准出时赋有追溯码,统一产地准出凭证格式;

(二)食用水产品养殖环节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三)对食用水产品养殖、初级加工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粮食信息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并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

(二)对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和原粮、政策性粮食销售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十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下列职责:

(一)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负责提供辖区进口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相关追溯信息;

(二)做好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根据需要组织制定食品安全追溯码规则、追溯数据传输格式与接口规范等地方标准。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发改、财政、商务、林业、经信、工商、卫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

第十三条下列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上传准确、规范、完整的电子化信息:

(一)食品生产企业;

(二)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企业:包括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牲畜屠宰厂(场);

(三)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

(四)食品批发经营者:包括食品进口商、食品批发销售者和兼营食品批发业务的贮存、运输服务企业;

(五)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包括大型食品零售企业、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销售企业;

(六)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

前款第六项规定实施信息上传的餐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范围和实施时间,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确定。

第十四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落实进货索证索票查验与保存责任,建立电子记录台账,如实采集记录追溯食品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召回、处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实现追溯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采集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资质证明材料信息,建立生产经营者电子档案。

前款规定信息发生变动的,相关生产经营者应当自变动之日起24小时内,更新上传电子档案的相关内容。

第十六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源头赋码管理:

(一)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出厂前赋予追溯码;

(二)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上市前赋予追溯码;

(三)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在粮食出库前赋予追溯码;

(四)食品进口商或批发经营者对境外、省外产品在本省上市前赋予追溯码。

追溯码可以印刷或粘贴在产品包装、容器或附随标签标识上,追溯码记载信息应当与货物相符合。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品牌、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出厂销售食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第十八条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牲畜屠宰厂(场)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品牌、来源、用法、用量和药品的使用、停用日期;

(二)收获、屠宰或捕捞的日期;

(三)上市销售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四)上市销售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准出合格证、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十九条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上传原粮、政策性粮食追溯码、粮食品种、数量、生产地、进货日期、销售(出库)日期、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条食品批发经营者、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食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规格、数量、进货日期、销售日期,以及供货者和购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食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保质期;

(三)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准出合格证、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上传下列信息:

(一)采购的食品的追溯码、名称、品牌、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保质期、数量、进货日期或配送日期,以及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直接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购的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准出合格证、动物检疫等信息。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还应当上传订餐者、配送门店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配送食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如实记录网络订餐的订单信息、送餐人员基本信息,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第二十三条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追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实施进货查验和记录,并上传相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食品生产、交付后的24小时内,按照规定上传相关信息。

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授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应信息系统直接提取信息。

第二十五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上传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上传虚假信息。

生产经营者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相关有效电子凭证,可以作为已经履行同一批次追溯食品进货查验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随货提供销售票据或电子记录卡,做到货票(卡)相符、票(卡)账一致。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接追溯管理系统、上传信息提供指导、培训等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激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信息追溯工作的政策措施。

第二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障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可靠运行,确保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安全、便捷、批量上传追溯信息,并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实时共享数据资源。

第二十九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食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并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对接。

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作为评价要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在管理工作中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第三十条消费者有权向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或通过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终端查询设备(工具)了解追溯食品的来源与质量安全信息。

消费者发现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提供的追溯食品不可溯源的,可以通过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或其他食品安全投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核实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纳入监督管理计划,通过随机抽查、全链条核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对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的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其信用档案。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电子台账,及时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依照《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查处。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追溯食品未按照规定赋码并销售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上传虚假信息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提供销售票据或电子记录卡,货票(卡)不符或票(卡)账不一致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海洋与渔业、粮食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未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职责的;

(二)未履行有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或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职责的;

(三)未按规定及时核实处理投诉举报,或未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的。

第三十四条食品添加剂、集中消毒的餐具饮具参照本办法规定实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其他食品相关产品可以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根据本办法暂未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其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食品可追溯。

第三十六条大型食品零售企业,是指实际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零售企业。

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是指从事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和原粮、政策性粮食销售等活动的企业。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上海豆制品行业协会

上海市人们政府令

第33号

《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6日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杨雄

2015年7月27日

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2015年7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3号公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消费知情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追溯类别与品种)

本市对下列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含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含销售、贮存、运输)以及餐饮服务环节实施信息追溯管理:

(一)粮食及其制品;

(二)畜产品及其制品;

(三)禽及其产品、制品;

(四)蔬菜;

(五)水果;

(六)水产品;

(七)豆制品;

(八)乳品;

(九)食用油;

(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农业、商务、卫生计生等部门确定前款规定的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类别的具体品种(以下称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及其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时间,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生产经营者责任)

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履行相应的信息追溯义务,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本办法所称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包括从事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屠宰厂(场)、批发经营企业、批发市场、兼营批发业务的储运配送企业、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中型以上食品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及连锁餐饮企业等。

鼓励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其他生产经营者参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相应的信息追溯义务。

第四条(政府职责)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对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第五条(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一)在整合有关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以下简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二)负责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环节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

(三)会同相关部门拟订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相关技术标准;

(四)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和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追溯,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六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负责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环节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

(二)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环节和畜禽屠宰环节的信息追溯,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

第七条(市商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市商务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负责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畜禽屠宰环节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

(二)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生产经营者履行信息追溯义务,进行指导、督促。

第八条(区县相关部门的职责)

区(县)市场监管、农业、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辖区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的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以及有关信息追溯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配合提供进口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信息化、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

第十条(系统与平台的对接)

市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商务部门负责建设的信息追溯系统应当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进行对接。

鼓励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建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并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进行对接。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农业、商务等部门制定政府部门、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信息追溯系统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接的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行业引导)

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餐饮服务等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信息追溯系统和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工作,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信息追溯义务。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者电子档案)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生产经营许可等资质证明材料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形成生产经营者电子档案。

前款规定信息发生变动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自变动之日起2日内,更新电子档案的相关内容。

第十三条(追溯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上传义务)追溯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将下列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一)采购的追溯食品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出厂销售的追溯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第十四条(追溯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等的信息上传义务)

追溯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屠宰厂(场)应当将下列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二)动物疫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四)上市销售的追溯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五)上市销售的追溯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测、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十五条(批发经营者的信息上传义务)

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批发经营企业、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者以及兼营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业务的储运配送企业应当将下列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一)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销售日期,以及供货者和购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追溯食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

(三)追溯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测、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十六条(零售经营者的信息上传义务)

标准化菜市场的经营管理者、连锁超市、中型以上食品店应当将下列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一)经营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销售日期,以及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经营的追溯食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

(三)经营的追溯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测、动物检疫等信息。

第十七条(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信息上传义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及连锁餐饮企业应当将下列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一)采购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配送日期,以及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采购的追溯食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

(三)直接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购的追溯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测、动物检疫等信息。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还应当将收货者或者配送门店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第十八条(信息上传要求与方式)

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在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交付后的24小时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将相关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上传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接的信息追溯系统上传信息,或者直接向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上传信息。

第十九条(信息传递)

批发经营企业、批发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兼营批发业务的储运配送企业、连锁超市等已经纳入本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递。

前款规定以外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需要实施信息传递的,由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市农业、商务等部门制定具体方案,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其他规定)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的场内经营者应当配合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履行相应的信息追溯义务。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实施进货查验,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第二十一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

消费者有权通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专用查询设备等,查询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来源信息。

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向其提供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来源信息。

鼓励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场所或者企业网站上主动向消费者公示追溯食品与食用农产品的供货者名称与资质证明材料、检验检测结果等信息,接受消费者监督。

消费者发现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可以通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或者食品安全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核实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二十二条(政府服务)

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商务等部门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相关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为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上传信息、信息传递以及追溯系统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对接等,提供指导、培训等服务。

第二十三条(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纳入监督管理计划,通过定期核查、监督抽查等方式,加强对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的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其信用档案。

第二十四条(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违反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上传其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生产经营许可等资质证明材料,或者在信息发生变动后未及时更新电子档案相关内容的;

(二)未按照规定及时向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上传相关信息的。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故意上传虚假信息的,由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拒绝向消费者提供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来源信息的,由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二十五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农业、商务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未履行有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平台建设或者运行、维护职责;

(二)未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职责;

(三)未核实处理投诉举报,或者未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二十六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中型以上食品店,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商店。

本办法所称的中型以上饭店,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上的饭店。

本办法所称的标准化菜市场,是指符合本市有关菜市场设置和管理规范,专业从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

第二十七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追溯管理办法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

农办垦[2008]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垦、热作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规范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强化追溯项目目标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部组织制定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旨在强化项目责任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条 项目管理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择优扶强、示范带动,分级管理、逐步推进,突出公益、兼顾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项目的管理部门和承担单位。]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项目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农业部农垦局、省级主管部门及项目承担单位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项目的建设。

第六条 农业部农垦局为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规划、制度建设、审批监管、总体验收等组织实施工作。主要承担:

(一)统筹管理项目,制定追溯工作规划和计划。

(二)组织制定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标准等。

(三)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下达项目预算,汇总、上报项目决算。

(四)指导项目建设,组织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总结验收。

第七条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负责项目追溯系统建设、信息管理、技术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主要承担:

(一)开发项目软件,建设部级数据中心。

(二)管理追溯信息,保障追溯系统正常运转和数据安全。

(三)开展项目技术培训,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建设追溯系统。

(四)对项目进行宣传推广。

第八条 省级主管部门为项目分管机构,负责本省项目的组织申报、指导实施、日常监管、考核验收等工作。主要承担:

(一)组织对本省项目进行初审、上报。

(二)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协调工作,在交流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对本省项目的实施进度、运行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

(四)建设省级数据中心,对本省项目数据进行管理。

(五)受农业部农垦局委托,对本省项目进行考核和检查验收。

第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本单位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等工作。主要承担:

(一)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开展业务培训。

(二)及时采集、上报追溯信息,规范使用追溯标签,确保追溯系统正常有效运转。

(三)开展自检或委托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对追溯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测。

(四)总结项目建设情况,宣传推广追溯成果。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独立法人资格,诚信守法,近两年内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记录。

(二)组织化程度高,具备较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体系。

(三)标准体系健全,实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应用率达到95%以上。

(四)产业链完整,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五)产品规模化生产,商品率达到90%以上。

(六)市场化运作,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单件独立包装,主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或国际市场。

(七)有信息化工作基础,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十一条 申报程序

(一)省级主管部门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填写项目申报书,经初审后提出推荐意见,于每年3月15日前报农业部农垦局,经论证后进入项目库。

(二)农业部农垦局根据质量追溯工作发展需要和预算规模,结合项目库情况,于每年4月底前印发下项目申报指南。

(三)省级主管部门依据项目申报指南,组织单位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于每年5月底前上报农业部农垦局。

(四)农业部农垦局组织专家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每年6月底前研究编报下一项目预算。

(五)农业部农垦局根据预算编报要求,研究确定下一项目承担单位,于12月底前通报省级主管部门。

(六)省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于下2月底之前将项目实施方案报农业部农垦局审批,并附报项目合同文本。

(七)农业部农垦局在收到预算批复后,及时将预算批复到省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并与省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二条 制定制度

(一)农业部农垦局组织制定项目管理、信息管理、标识管理等制度。

(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导则和相关产品质量追溯操作规程。

(三)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追溯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建立配套制度。

第十三条 建立系统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包括网络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

(一)网络系统。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建设项目数据中心(简称“数据中心”);省级主管部门依托数据中心,建立省级分中心;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本单位追溯产品物流管理和质量监管需要,建立企业级追溯网络系统。

(二)信息采集系统。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开发信息采集软件;项目承担单位明确信息采集内容、流程,完成软件初始化设置,建立信息采集系统。

(三)信息查询系统。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按照分级管理、授权共享的原则,开发建设追溯产品信息查询系统,为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提供短信、语音、网络查询平台。

第十四条 试运行

(一)项目承担单位搭建完成企业级追溯网络系统后,选择三批以上来自不同生产场所的产品进行追溯信息系统试运行。采集、上传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流通等方面信息,测试信息系统可追溯性。

(二)测试期间,项目承担单位应不断优化追溯系统,以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和可追溯性。

(三)项目承担单位完成追溯系统测试后,向省级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设期验收申请,经省级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农业部农垦局。

(四)农业部农垦局接到省级主管部门申请后,依据相关管理办法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建设期验收。

第十五条 正式运行

(一)对通过项目建设期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由农业部农垦局统一向社会公布其质量追溯系统建成,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二)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的项目承担单位启用追溯标签、标识和编码,按照项目合同规定,保障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第五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是中央财政专项用于支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的补贴资金,要严格执行预算,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

(一)制度建设。用于与本项目相关的制度、办法、标准的制定等。

(二)软件开发、数据采集与维护。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软件开发、信息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库建设和运转维护等。

(三)设备购置。用于项目所需的信息采集、标签制作、标签粘贴、查询终端等设备的购置。

(四)标签补贴。用于追溯标签的制作和使用等。

(五)人员培训。用于项目相关制度、系统维护及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六)质量监测。用于追溯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等。

(七)宣传推广。用于宣传资料的制作、新闻媒体推介和市场推广等。

(八)调查研究。用于对质量追溯体系的评估,跟踪研究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先进经验等。

第十八条 资金管理与监督

(一)资金拨付。根据农业部批复的项目预算和项目计划,农业部农垦局、省级主管部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二)资金使用。本项目资金要按照国家有关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账,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项目安排的工程、设备和服务项目的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实行政府采购。

(三)资金监管。每年12月底前,各省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须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报农业部农垦局、财务司。农业部农垦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章 项目检查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在单位自查、省级主管部门检查的基础上,由农业部农垦局组织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依据《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采取建设期验收、考核、项目总结验收方式进行。项目试运行结束时进行建设期验收;每年12月底前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项目完成后,实行项目总结验收。

第二十一条 对考核合格的单位,列入次年项目计划。对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停止安排其他项目;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收回项目资金。

第二十二条 对不履行项目合同,擅自变更建设性质、建设内容,违反财务规定以及有其他严重问题的项目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停止安排其他项目、收回项目资金等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追溯产品包括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垦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试行。

第五篇: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履行《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职责,将电子追溯和传统追溯手段相结合,实现食品(含食用农产品、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下同)从农产品市场准入到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全链条可追溯监管。

第三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主体(含食品总经销、总代理、食品进口商、配送中心和批零兼营等经营主体)、商场和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含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及各类食堂)、食品市场开办方、冷库存贮经营企业、展销会举办方、柜台出租者、现场制售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以下统称“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追溯的主体,承担索证索票和向电子追溯平台录入、维护所采集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为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查询服务,有条件的应当在其经营场所设立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终端设备,为公众查询食品安全信息提供条件。公众通过查询终端,可对食品信息查询和参与监督。

第二章电子追溯平台建设

第五条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电子追溯平台)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规划、设计,与社会第三方共同开发。全省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共同使用,构建完整追溯体系。

第六条 电子追溯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研发和建设,全省集中安装部署。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互联网登录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门户网站,进入电子追溯平台。

第七条 电子追溯平台由“外网”(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电子管理系统、食品流通经营电子管理系统、餐饮服务电子管理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和“内网”(包括综合执法监管系统、安全追溯指挥调度系统、基础支持系统和数据中心)组成。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登录“外网”系统,扫描、上传、录入索证索票和食品相关信息,建立进货和销货台账。通过信息备案,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电子档案,实现食品生产经营者“一户一档”的要求。

第九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登录“内网”系统,在授权范围内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环节食品安全信息实施现场和网上监督管理,对问题食品实现“快速锁定,精准打击”,确保食品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责任可究。

第三章食品生产经营者追溯责任和义务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是追溯平台的应用对象。通过对食品信息备案,构建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基础数据库。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应用电子追溯平台,其录入和上传的数据实行全省共享、集中管理。

食品信息备案,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将生产经营食品的品种、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生产(供货)商资质(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分销商资质(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质检报告、清真食品的生产或经营许可、进口食品的报关单及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等信息扫描、上传、录入到电子追溯平台的过程,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食品信息一经备案,全省范围内经营该种类食品的经营者,可从电子追溯平台共享信息,不再索取纸质“五证”(生产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食品的检测报告),其备案信息实现“一家备案,全省共享”。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食品信息的备案工作。食品信息备案工作实行“谁备案谁负责”的原则,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伪造信息,虚假备案,并对其备案信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大型商场超市、中型以上餐馆和单位食堂应具备互联网上网条件,配备电脑(或POS机)、打印机、扫描枪、数码相机等设备。要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信息管理员,负责食品信息备案,建立进(销)货台账及不合格食品管理(下架、退货、召回、销毁、无害化处理);负责通过电子追溯平台对照查验供货商相关资质和质量检验报告的合法性,对信息不完整有错误,证照过期或与主体信息不一致、图片不完整、不清晰的,催促供货商及时更新备案资料;负责备案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批发食用农产品,必须向供货商索取下列六项相关证明材料原件之一,并将证明材料原件扫描、上传至电子追溯平台。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产地准出证明。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三)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合格证明。

(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和标示标志。

(五)进口食用农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

(六)村民委员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出具的自产自销证明和销售者身份证明。

对没有检验合格证明的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将食用农产品的抽检信息上传至电子追溯平台。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使用电子追溯平台。要按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的要求,对原(辅)料和供货商、产品、分销商信息备案。

对原(辅)料的使用做好登记,建立原(辅)料使用台账。

对加工生产的产品,必须先按批次将食品的相关信息,通过条码、二维码或追溯卡(散装食品生产企业按产品品种采取“自编码”)等形式进行集成,并录入、扫描、上传到电子追溯平台,建立库存登记后,才可进行销售。

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销货台账,并向收货方出具“电子一票通”,做到货单同行、货单信息一致。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面应用“甘肃省乳制品企业溯源与监管系统”,并按生产批次录入上传质量检验报告,实现与甘肃省电子追溯平台互联互通。

第十五条食品批发主体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追溯平台。安排专职信息管理人员,按照“先备案、再入库、后销售”的原则,对生产(供货)商、商品信息进行备案管理。

进货时,应当索取“电子一票通”,按月装订成册,建立电子进货台账;对外省不能提供“电子一票通”的生产(供货)商,应当索取生产(供货)商提供的“五证”原件,并将按不同主体分别建立生产(供货)商档案,同时扫描、上传到电子追溯平台,建立进货台账。

销货时,向收货方出具“电子一票通”,建立电子销货台账。

第十六条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应全面建立电子进货台账,鼓励有条件的小型餐饮单位加快建立和运用电子追溯平台。

供货商登记。由专人负责索取所采购食品原(辅)料、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供货商有效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明或购货凭证原件,扫描、上传到电子追溯平台。

餐用具消毒和餐厨废弃物回收企业登记。索取、扫描、上传餐用具集中消毒企业、一次性餐用具消毒企业、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回收单位及个人的有效资质证明原件,录入相关信息。自行洗消的应如实录入操作及执行人的健康证明等相关信息。

建立进货台账。进货时,按照原料类别分别录入相关信息。有“电子一票通”的,按月将“电子一票通”装订成册,形成进货台账;不能提供“电子一票通”的,索取生产(供货)商提供的“五证”原件,扫描、上传到电子追溯平台。食用农产品按照本细则第十三条规定索取、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建立进货台账。将索取到的“五证”按不同主体分别建立生产(供货)商档案,以备查询。

建立添加剂使用台账。将添加剂的库存、使用数量,按照批次、品种类别建立使用台账,及时掌握添加剂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大型商场和超市应当使用电子追溯平台,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食品信息管理工作。

建立进销货台账。索取供货商出具的“电子一票通”,现场进货检查验收并核实网上相关信息,建立电子进货台账;“电子一票通”按月装订成册,以备监管部门检查。不能提供“电子一票通”的,不得进货。对已经统一使用POS进销存系统的单位,必须建立数据接口,每周将POS系统的商品信息库中可公开的食品信息(条形码、食品名称、规格、单位等)及销售情况导入电子追溯平台,实现食品可追溯管理。

要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安装电子追溯信息查询终端设备,为公众提供食品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八条具备使用电子追溯平台条件的食品小商店、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要纳入电子追溯平台进行监管,不具备使用电子追溯平台条件的,应向供货商索取“电子一票通”,建立进货台账。

供货商不能提供“电子一票通”的,不得进货。

第十九条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方、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展销会的举办方,督促入场销售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负责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并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索证索票情况进行检查;对入场销售食用农产品的经营者,不能提供检测报告的,要进行抽检,检测不合格的不得销售。

第二十条散装食品经营者采购散装食品须向供货商索取“电子一票通”。销售散装食品必须落实标签标牌公示制,如实标示食品名称、自编码、食品添加剂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联系电话、合格证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记录食品生产、经营信息,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食品生产者、批发者必须将索取的纸质资质证件、进销货台账、“电子一票通”保存2年以上。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食品安全追溯由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具体实施。各级成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领导小组,指定本机关负责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为系统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的内设机构工作人员为督查员,各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确定市场巡查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组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开展本区域内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严格落实监管巡查责任制,根据本地实际,采取日常巡查、电子巡查、网上巡查的方法,定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检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应按照网格化监管的要求,在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由市场巡查员对食品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以日常巡查、电子巡查为主,以网上巡查为辅,主要履行以下监管职责:

(一)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实地检查生产经营和食品备案情况,对备案单位索证索票的书式资料分类建档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和依法处理相关问题。

(二)对食品生产经营情况实施电子巡查。对生产经营者的原(辅)料、成品、添加剂、经营食品工或“电子一票通”进行抽查,通过条码、二维码或追溯卡(散装食品的“自编码”)等形式进行追溯检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追溯责任和义务。

(三)对食品备案信息进行网上巡查工作。主要检查备案食品证照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要求上传、录入食品相关信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电子追溯平台及时提出“警示”,并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予以处置。

(四)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备案设备的使用,遇到问题及时向上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每月巡查1-2次。在备案系统建立初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巡查时间和频次。

(六)如实填写巡查记录表。详细记录巡查时间、对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日常巡查应提交经巡查对象签字确认的纸质巡查记录,并录入到电子追溯平台,做到“谁巡查、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建立日常巡查档案。

(七)发现未备案食品或进销货台账登记不全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发现生产经营者存在违法问题的,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督查员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督查员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食品安全追溯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以网上巡查为主,以日常巡查、电子巡查为辅,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食品安全追溯工作实施“飞行检查”,飞行检查以实地检查和电子巡查为主要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和依法处理存在问题。

(二)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网上监督抽查。重点查看生产经营者是否按要求使用电子追溯平台,录入、上传的信息是否完整无误,条形码、食品名称、类型、生产商名称、规格、批次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信息不完整有错误,证照过期或与主体信息不一致,图片不完整、不清晰等情况,通过电子追溯平台及时提出“警示”,并通知所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巡查员予以处理。开展网上巡查,县级局每月不少于2次,市州局每月不少于1次,省局每季度不少于1次。

(三)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备案信息的审核和管理。

(四)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信息管理员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市场巡查员的业务指导工作,对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和上报。

(五)应用电子追溯平台,迅速锁定问题食品,实施准确打击。

第二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系统管理员职责:

(一)对下级系统管理员和市场巡查员登记授权,及时告知其登录用户名、密码。

(二)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工作,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进行反馈,根据上级系统管理员指导解决问题。

(三)组织对备案单位信息录入员和市场巡查员的软件操作指导培训。

(四)省级系统管理员与软件开发第三方进行沟通协调,解决电子追溯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系统功能的升级完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由执法人员实施追溯,迅速查明不合格食品当前所在位置、供货商、生产商等情况,并对问题食品进行锁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当事人负责召回、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依法处置。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者未尽到检查核对责任,备案证照失去法律效力,但仍在经营该证照所标明的食品,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在巡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录入、上传虚假信息,或有未备案食品的,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未履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有违反本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督查员、系统管理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市场巡查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试行)》进行问责。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细则由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追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追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上海市实施办法》、《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上海市标准化菜市......

    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

    智慧的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 合肥中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力研发了智慧的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采用成熟先进的电子标签等数据采集技术,并通过充分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的食品......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等,加强食品企业内部的追溯监管,保证食品原材料来源安全,明确食品生产加工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范本篇一 一、供应部做好送羊户调查管理工作,对养殖户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养殖户的饲养规模、饲养条件、出栏情况制定收购计划......

    甘肃出台《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甘肃出台《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日前,甘肃省食药监局出台《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追溯的主体,承担索证索票和向......

    ××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规范信息的收集、报送、分析和公布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追溯(traceability)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关键环节中,对食品、饲料以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溯源或追踪能力。追溯对企业和政府都......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2014.04五篇范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等,以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确定食品的类别及安全状态,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