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2:5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共)》。

第一篇: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共)

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 既要坚决抵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

一、阳奉阴违的“伪忠诚”,也要防止口头上把忠诚叫得震天响,心底却不认同,对违纪的人和事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遇到阻力和挫折就动摇的“亚忠诚”。

纪检监察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戒尺,衡量规范自己的言行,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聚焦忠诚度,在对党忠诚、坚定信仰上说到做到。既要坚决抵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

一、阳奉阴违的“伪忠诚”,也要防止口头上把忠诚叫得震天响,心底却不认同,对违纪的人和事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遇到阻力和挫折就动摇的“亚忠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对党忠诚的纯度。

聚焦纪律性,在严守规矩、秉公用权上说到做到。党和国家赋予我们重任,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人民群众寄予我们厚望,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瑕疵。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做到“四个先严于”,即纪检监察机关先严于其他党政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先严于其他党员干部;纪检监察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先严于其他纪检监察党员干部;省纪委监察厅干部先严于下级纪检监察干部。

聚焦自控力,在廉洁干净、以身作则上说到做到。做到防止“五个渗透”,即防止市场主体对监督执纪权力的渗透、市场规则对从政道德的渗透、江湖习气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渗透、干部亲属对干部履职的渗透、“下套”和“围猎”人群对干部队伍的渗透,净化生活圈和朋友圈。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台上台下一个样、公开场合与私下一个样、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一个样,要扛得住压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涵养静气,增强定力,心中无悔,执着坚韧。

聚焦战斗力,在敢于担当、履职尽责上说到做到。要锻造纪检监察干部的党的忠诚卫士舍生取义的豪气、无所畏惧的虎气、惩腐除恶的正气、担当使命的锐气,提升胜任本职的能力素质,整理行装再出发。

第二篇:说和做教案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重点

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难点

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1.文献法。查阅并整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2.朗读法。3.研讨探究法。4.语感品读法。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音频、《七子之歌》的歌曲。

2课时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歌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他将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说和做》,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代表诗作有《老马》《有的人》等。

1.写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殴打屠杀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2.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闻一多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学生运动。他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好心人的劝阻,参加并主持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会上,李夫人报告了李先生的殉难经过。党中央为了民主人士的安全,曾经指示昆明地下党组织,不安排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公开演讲。但由于会场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先生就拍案而起,发表了讲演,群情为之振奋,特务们没敢在会场上轻举妄动。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了。

1.听课文录音,积累词语,整体了解全文大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3.“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6.“‘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7.“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8.“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9.“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正如闻一多先生自己所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不动声响,无声无闻,闻一多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不仅“做”而且也去“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闻一多先生的“说”。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说”。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一方面的特点?

(1)起稿政治传单;(2)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3)参加游行示威。3.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4.文章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部分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

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现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段描绘出了闻先生“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说”的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叩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5.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文章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7.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

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他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却形象丰满,孜孜治学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8.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这篇文章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语言富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四句十六个字,内容丰富,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又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地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再如“他‘说’了。”“他‘说’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深意赅。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结构,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8~20自然段):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

作者所选的材料讲究典型性。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一多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典型事件,就把闻一多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了出来。

2.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1、2两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两段是第二部分叙述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个性化阅读。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的要踊跃,并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看法,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说和做》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

课题:《说和做》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新生的生平事迹。

3、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线

5、精读课文,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能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名1.作者简介

姓 1)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创作生涯 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人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 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订 2)闻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表现出深沉的爱 级 班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诗人:新诗集《 》(1923)、《 》(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 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 》、《 》、《 》、《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 装 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 民党特务刺杀身亡。2.给画线字注音

校地壳()仰之 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学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3.解词。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衰微: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兀兀穷年:

二、初读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三、精读课文,研读品味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

我从(句子或词语)看出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4.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6.“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5.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7.“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

我从(句子或词语)看出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4.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合作研讨,品读赏析下列语句。

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2.“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5.“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8、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二、迁移拓展

1、遣词造句,用下列词语造句。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2、读一读下列四字短语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诗兴不作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形式紧张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

运用四字短语

3、读一读下列句子,在文中是否能找到相似的句子。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3)不动不响,无声无闻。(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对偶句 读起来

4、补充资料

解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

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

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 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第四篇:2、《说和做》教案(共)

第2课 《说和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写法。

4、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在本文中的作用、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情感态度:学习闻一多严谨治学、敢说敢做、与敌人坚决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过程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点 :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归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本课朗读磁带,学生预习课文,对生字词注音释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这个人是闻一多。今天我们就去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闻一多先生简介——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二、介绍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成名作《老马》。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澎湃 pài

小楷 kăi

群蚁排衙 yá 地壳 qiào

校补 jiào

赫然hè 函寄 hán

漂白 piǎo

衰微 shuāi 卓越 zhuó

深宵 xiāo

钻探zuān 锲而不舍 qiè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潜心贯注 qián

迥乎不同 jiǒng

慷慨淋漓kǎi

气冲斗牛 dǒu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kuī

仰之弥高 mí

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lì 勾划理解词语:锲而不舍、望闻问切、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补充解释: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四、朗读课文:学生听示范朗读录音,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

五、通读课文,整体把握

1、从标题看,文章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把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写了“说”和“做”两个方面。

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有刻苦、一丝不苟、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写作《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一(1—7)学者 写作《楚辞校补》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写作《古典新义》 路而潜心钻研学术

闻一多(7)“仅……一个方面……”(总承上文)关联紧密、脉络

(8)“还……另外一个方面……”(总起下文)清楚、过渡自然

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投身于

二、(8—18)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民主运动,敢为人民

参加游行示威 讲话,面对敌人不畏惧

三、(19-20)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总结全文,高度评价)

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4.第一部分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5、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何变化?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篇文章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文后练习一)

六、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第二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七、课外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写作手法

(一)夹叙夹议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第1、2段,总领第一部分

第7段,总结第一部分 第8、9段,总领第二部分

第19、20段,总结第二部分及全文

第7段,第8、9段,由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过渡。

2、夹叙夹议的结构作用:

使文章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即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

(二)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语言描写: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三)遣词造句

1、多用四字词语: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诗兴不作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形式紧张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运用四字短语的优点: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2、多用对偶句。如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对偶句的好处: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二、揣摩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文后练习三)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 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诗中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作者借此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意思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6、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7、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三、讨论:

我们应学习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他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死水》、《红烛》,臧克家的《老马》、《有的人》。

完成《基础训练》题。

第五篇:说和做导学案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一、知识链接:

1、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里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佳话。

3、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学习。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往东北。1930年考入山东大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1932年发表新诗,并连续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明月刊》,1949年自香港回到北京工作。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记、《诗刊》主编等职。主要作品还有《有的人》《老哥哥》等。

二、预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地壳()校补()赫然()函寄()漂白()..衰微()卓越()深宵()钻探()锲而不舍()兀兀穷年()警报迭起()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炯炯目光()沥尽心血()

第一课时

导 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2.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3.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下载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说的和做的精准对表(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和做第二课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2、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设计: 一、 复......

    闻一多说和做》教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贵州要在扶贫开发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贵州在深化精准扶贫、提......

    关于说和做的个人感想

    春天的时候,看大地重焕生机,柳叶发出嫩芽,鸟儿唧唧喳喳,心里也欢喜很多,春天来了,寒冬也过去了,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所以,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想着我一定能完成的,一年的时间......

    说和做教学教案[大全五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先来看题目。从题目里面,你能读到反映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吗? (预计学生回答:关键词应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结构的严谨和选材的精当。 2.感受文章诗化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的热情赞美。 教学时数:1课......

    2说和做教学设计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

    说和做 教学设计(最终版)

    说和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