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23:3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第一篇: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期刊文献

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林琳

刘艳杰

邓牡红

【摘要】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3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胃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前列地尔10 ug 1次/d,连用3 d。2个月后所有患者经血管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前列地尔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关键词】前列地尔;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血栓;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Tipherally inserted cemralcaiheter,PICC),是指通过肘前部静脉穿刺将导管末端放置于中心静脉,是近年来静脉输液技术的重要进步。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减轻化疗药物刺激血管的痛苦。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的患者可能在中心静脉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反流血液入肺循环,可造成肺微小动脉栓塞。如何预防PIcC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是探讨前列地尔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5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43例、结直肠癌56例、肺癌12例、肝癌l0例、乳腺癌6例、头颈部肿瘤5例、软组织肉瘤4例、恶性淋巴瘤l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94±12.75)岁;前列地尔组男36例,女35例,平均年龄(61.68±11.85)岁。2组性别、年龄、肿瘤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ICc管为美国美国巴德公司的三向瓣膜式CmoshongPICC导管,型号为4 F,导管长度60 cm。前列地尔化学名称:(1R、2R、3R)-3-羟基-2-[(E)-(3S)-3-羟基-l-辛烯基]-5-氧化环戊烷庚酸。

2.方法:2组患者在化疗前l d或化疗当日,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进行PICC置入术。鼓励术侧肢体活动,避免导管受压,用生理盐水20 ml脉冲式冲管,正压式封管,化疗间歇无静脉输注者,每7天更换敷料及冲管1次,静

期刊文献

脉输注者,输注前后冲管及封管。避免通过PICC管采血。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于置管当日开始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ug,1次/d,连用3d。

3.评价方法:2个月后所有患者给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

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所有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9/137),前列地尔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l。

讨论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化疗药物影响DNA、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常见的如长春新碱、诺维本、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氟脲密啶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静脉置管作为一种异物刺激,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痉挛,诱导血小板凝聚,使肿瘤患者的机体产生血栓可能性大大提高。研究认为置管时的损伤是引起血栓的主要因素。静脉血栓一理形成往往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预防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前列地尔是前列腺索El脂微球复合物,其生理作用:(1)扩张血管,对正常大鼠及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Lipo-PGE1显示出比PGEl粉针剂更强的血流增加作用,其作用对糖尿病大鼠更为显著。(2)抑郁血小板聚集,在仓鼠颊囊微小血管,用ADP诱发血栓形成,Lipo-PGE1比PGEl粉针剂有更强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并且药效的持续性要好于PGEl粉针剂。(3)血管内分布:电镜下观察到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中,脂微球附着于肠系膜小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在胸部有病变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脂微球附着于大动脉内皮细胞而被细胞内摄取,期刊文献

3H标记的Lipo-PGE1与3HPGEl相比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病变血管内有更高的放射性分布。本研究中2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均衡,经前列地尔干预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前列地尔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第二篇: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蓉梅 袁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肿瘤科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许多PICC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共置管544例,材料选择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Groshong PICC导管151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60cm;美国ARROW公司PICC穿刺包393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55cm。观察到3例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历1:男,48岁,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为OLF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六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2:女,42岁,乳腺癌。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肘正中静脉。化疗5个疗程,前4个疗程FAC方案,第5个疗程NP方案。置管后152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3:男,53岁,肺癌。入院第三天行PICC置管准备化疗,选择左肘正中静脉。置管后三天,未进行化疗,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腋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抬高患肢

2、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

(二)药物治疗

1、溶栓

(1)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天内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NS100ml快速静滴,BID,用2周。当PT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

(2)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BU+NS100ml,缓慢VD;而后隔日用一次,每次5BU。巴曲酶共使用3次,使用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一般3天测一次,当血FG<0.5g/1,停药。

2、抗凝

(1)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如克赛0.4ml/4000U,腹壁皮下注射,BID×7D(2)华法林:3mg,PO,QD,使用进口剂型,一般在停用克赛前两天就开始口服,长期口服,用前一定监测凝血三项,当PT延长超过5秒时,改半量口服。口服期间注意监测凝血三项,一般3天~5天测一次。

3、祛聚

(1)肠溶阿斯匹林:100mg,PO,QD,长期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VD,QD,一般使用两周。(3)丹参注射液:20ml,VD,QD。(4)脉络宁:20ml,VD,QD。

1.2.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其PICC导管均以拔除。心理支持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后,再出现此并发症,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治疗心里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1]。患肢制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肢循环[2]。同时避免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再加上制动,容易引起褥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防止患肢褥疮的发生。

注意出血倾向监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加隐血。特别应注意以下部位的出血:皮肤及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肉眼血尿,粪便是否带血,有无咯血;女性病人有无阴道出血;穿刺时针孔渗血;血压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用药期间严格卧床,停药后7天下床活动。

预防肺栓塞:DTV本身并不致病,但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美国每年有60万人因DTV而住院,每年有 二十万人死于肺栓塞,占常见死因的第三位[3]。我国虽无具体统计资料,但DTV及肺栓塞并不少见。DTV后1周~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DTV病人除了积极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外,急性期病人应卧床1周~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脱落。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3.结果

3例患者经拔出导管及溶栓和抗凝治疗后2-7天后,症状逐渐缓解。B超检查提示血栓消失。3例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没有发生肺栓塞和出血,情况稳定。

2病因分析 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4]。

2.1 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管有关。PICC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导管管壁不可避免的对深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没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由于留置PICC管,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隧道,成为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纤维蛋白隧道和少量的血栓形成,可无症状[5]。导管置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面沉积。细菌可以附着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由此形成血栓[6]。

2.2 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恶性肿瘤病人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7]。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血小板形成的机率愈高。三例病例中一例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血小板276×109/L正常范围内偏高,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8]。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因胃肠道反应重和疲乏无力等原因,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较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基于以上原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2.3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9],三例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盖诺、阿霉素类、环磷酰胺、顺铂、5-FU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3.预防措施

3.1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腺癌患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症及上腔静脉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行PICC,尤其要注意后两者的隐匿性。

3.2 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3 护士对血管解剖要有很深的了解,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10]。

3.4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1)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到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2)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 [11]缓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5 PICC置管后的观察。(1)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外贴或用喜疗妥外涂。(2)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12] 3.6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每次输液前后用25U/ml肝素液正压封管,PICC接头选用可来福01C-CL2000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4.体会

通过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置管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置管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血栓的警惕性。国外研究发现,初次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PICC的发生率为38.0%[13]与本文报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与我们对导管的选择,积极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对置管后出现一些隐匿症状的患者未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有关。虽然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不高,但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尽可能减少此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使PICC置管术能更好的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添玉,张振香.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护理研究,2005, 19(1): 165-166.[2] 辛兰芬,武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增刊):73.[3] Kakkar V.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m J Cadiol, 1996, 6(5):50.[4]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5] 徐归燕,计惠民.经中心静脉营养法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9): 403.[6] 杨宏宇.中央静脉导管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3): 103.[7] 潘月龙.恶性肿瘤病人凝血功能的研究.齐鲁肿瘤杂志,1997, 4(2): 98.[8] 贾玉琼,沈利,张芹,秦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致上腔静脉血栓1例.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4):319.[9] 曹亚红,魏娟,刘素平等.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和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8): 9-10.[10][11][12] 刁永书,李虹,许辉琼,汪秀云,易琼,袁灵.肿瘤患者PICC致静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4-5.[13] Anthony W, Allen MD, Jocelyn L, et al.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0, 11:1309-1314.

第三篇:PICC与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对比研究

PICC与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10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和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刺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也就是采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有1例发生严重感染,有一例发生血气胸,有2例有动脉损伤;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PICC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关键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肿瘤;临床研究

肿瘤患者要长期使用抗癌药物。而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使用在细胞代谢周期各阶。它,影响蛋白质和DNA的合成,并且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在肿瘤患者治疗中,是大剂量使用抗癌药物进行综合化疗,同时反复多次静脉穿刺。这样极易损伤血管,并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浓度的药物引发的化学性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材料应用于临床。在肿瘤患者的化疗治疗中,有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两种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从锁骨下静脉穿刺把导管头部送人上腔静脉的方法。在静脉穿刺中,穿刺其静脉解剖位置复杂,也易发生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从上肢静脉穿刺,把导管头部送人到上腔静脉的方法。我科在对肿瘤患者静脉化疗过程中,分别采取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留置两种途径输注并进行了观察比较。观察结果作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直肠癌、肺癌、结肠癌、子宫癌等。根据患者选择的输液途径分为两组,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为观察组,接受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输注者为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5~85岁,平均45岁;置管时间15~312d,平均113d。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5岁,平均42岁;置管时间20~185d,平均115d。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化疗方案上比较,差异克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置管方法 观察组由研究人员一人操作,对照组需一名护士配合。观察组采用美国公司生产长度为50cm,管腔容积为0.5Mlr PICC穿刺包。患者平卧,穿刺手臂外展与躯干成直角,选择好肘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即管长,进行常规消毒皮肤,铺下无菌洞巾,沿静脉走向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所量长度,移去导丝,连接可来福接头,穿刺点用无菌下敷料覆盖,无用菌透明贴膜固定。穿刺结束后,摄正位X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对照组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静脉导管1套,另备静脉切开包,无菌手套,1%利多卡因5-10 ml。患者去枕平卧,头部向左偏侧,上肢垂于体侧略外展,锁骨稍向前,锁肋间隙张开。右侧肱骨大结节向内2cm与锁骨下1.5~2cm的连线为穿刺进针点。穿刺针指向锁骨中内1~3处。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置管,用皮肤缝线缝合固定在皮肤上。覆盖无菌敷料。摄正位X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1.2.2 导管维护 两组化疗期间每周换药两次,肝素帽每周更换一次。每天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20mL行脉冲式冲管,再用肝素生理盐水5mL行正压封管。

1.2.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成功是指一针穿刺成功或是3次以下的皮下探测血管;二次置管成功是指另选穿刺点穿刺,三次置管成功是指选择三次穿刺点。导管留置时间是从当日至拔管或带管出院当日计算。穿刺异常与不良反应,穿刺异常是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导管误入动脉。不良反应指置管过程中发生血气胸、静脉炎、局部感染、穿刺口渗漏等。血气胸是指穿刺后患者感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经过透视确诊;局部感染是指穿刺中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穿刺中渗漏指有少量淡黄色组织液体从穿刺口漏出。2 结果

2.1.1 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49例一次置管成功,1例二次置管成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3例,25例二次或两次以上置管成功,2例因伤局部动脉而停止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0%。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2.2 两组主要并发症比较:观察组,PICC置管50例,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导管感染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异位1例。对照组,置管50例,两例因局部损伤放弃置管。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感染4例、导管堵塞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

2.2.3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113.2±3.1,其中最长为214天,最短也有58天;对照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82.5±2.3其中最长为125天,最短为20天。两组在留置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 讨论

肿瘤患者要长期使用抗癌药物。而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使用在细胞代谢周期各阶。它影响蛋白质和DNA的合成,并且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大剂量使用抗癌药物进行综合化疗,同时反复多次静脉穿刺。这样极易损伤血管,并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浓度的药物引发的化学性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预防化疗所致的静脉炎的主要方法就是从中心静脉给药。肿瘤患者长期患病,长期治疗,身体抵抗力下降,营养状况差,加之反复住院所需医疗费用高额。这些都困扰着肿瘤病患者。为此,国肿瘤化疗患者选择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严重并发症少、费用少的静脉化疗工具那极为重要。

3.1 PICC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观察组,使用PICC置管,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而对照组,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0%,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分析原因,PICC是一种从肘中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首选的静脉是肉眼所能看见的,可以直接触及,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因此成功率高。锁骨下静脉位置深,周围解剖复杂,体表定位困难,故一次置管成功率低。

3.2 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肿瘤患者的血管保护尤其重要,化疗护理中保护血管是护理中重要护理措施之一。肿瘤患者病程长,化疗药物种类也在增加,使用剂量也在不断增加,疗程间隔时间缩短,保护血管更是越来越重要。置管后的PICC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中心静脉,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便低,组织外渗性损伤要小,同时使用PICC也能消除了每次化疗的静脉穿刺的痛苦,而且PICC导管还可为部分血液检查提供标本,它能减少对患者静脉的破坏,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疼痛,同时也减少了局部感染机率,患者紧张心理也能减轻。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大大提高。PICC导管虽然也易于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但无严重并发症,也能经过短期治疗即可痊愈。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PICC组,包括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及导管渗漏等,造成早期被迫拔管,从而缩短了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

3.3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高:锁骨下静脉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位置深,周围解剖复杂,体表定位困难,不利于护理操作,每次输液完毕后需用肝素盐水封管,反复操作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PICC则由于穿刺点的位置表浅,护理操作简单可行,这样感染的发生率也就较小。锁骨下静脉置管,动脉损伤也是并发症这一。对照组有2例,而而观察组则无此类并发症发生。,分析原因是就锁骨下静脉位置较深,与动脉并行,穿刺不当易误入锁骨下动脉,而PICC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发生动脉损伤的几率相对较小。血气胸也是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对照组有一例血气胸症,观察组则没有发生此类并发症。究其原因是因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静脉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不当,就易导致血气胸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锁骨下静脉置管与PICC置管各有其优点及不足。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在对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让患者躯体和心理都处于较舒适、较满意的状态。病情严重的患者即使不能治愈,也要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在护理过程中预防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因为癌症治疗中的副作用引起的症状,往往超过癌症本身所致的症状。相比较而言,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置管时不需要麻醉及缝合,留置时间相对要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患者痛苦要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留管影响,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长期留置,也降低了患者经费的压力。总之,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参考文献 [1]李宁宁,刘星伟,欧春红.《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2(12):35-37.[2]胡歆蕾,金敏,《超高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比较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38-4039.[3] 赵春玲,叶利军,周纪妹。《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的观察与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4] 王晶波,王丽辉.《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5] 谭海梅,伍美娟,陈秀强,等.《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9,15(11):317-318.[6] 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中华护理杂志,2008,38(1):31-33.[7]张莉,闫廷容,周家梅等.《PICC与CVC置管在胸心血管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期刊论文] ,护士进修杂志2009(19).[8]覃芳红,韦柳青。《 颈外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ICU中应用对比研究》 [期刊论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马琳玉,廖敏,邓作勇,张世群.《 急性白血病患儿使用两种长效深静脉通路的效果比较》,[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11(13).[10]李云霞,袁媛,罗伟萍。《 休克病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7例经验介绍》,[期刊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5).

第四篇:水肿患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的研究

水肿患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的研究

贾虹1常久静2王丽梅3

作者单位1.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五病区,河北 唐山 063000; 2.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 儿科 河北 唐山063000 ;3.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三病区,河北 唐山 063000

作者简介贾虹(1978年-),女,主管护师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送软管法提高水肿患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降低穿刺次数,降低穿刺费用。方法: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采用直接送软管法,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方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和穿刺费用。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1),观察组的穿刺次数(1.18±0.51)低于对照组(1.57±0.81)(P<0.05),观察组的穿刺费用(55.68±21.86)低于对照组(72.57±34.65)(P<0.05)。结论:对于水肿患者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放置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穿刺费用。[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水肿患者 ; 医疗费用

Edema of the limbs of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piration catheter

method

JIA Hong 1, CHANG Jiu-jing2,WANG Li –mei3,(1.The five ward., Tangshan City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Tangshan Hebei 063000;

2.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Tangshan City Xiehe Hospital ,Tangshan Hebei 063000;

3.The three ward., Tangshan City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ent directly to the hose method to improve the limbs of edema i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piration catheter success rate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puncture, puncture reduce costs.Methods: 112 pati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56 cases sent directly to the hos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of 56 patients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theter success rate, number of puncture and puncture cost.Results: The first catheter success rate 87.50% 62.50%(P <0.01)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umber of punct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1.18 ± 0.51)than the control group(1.57 ± 0.81)(P <0.05), the observedpuncture cost of the group(55.68 ± 21.86)than the control group(72.57 ± 34.65)(P <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edema sent directly to the hose law placed intravenous catheter,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uncture, puncture reduce costs.[Key words] Intravenous catheter;Edema;Medical expenses

目前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选择一种有效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为抢救赢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临床工作中护士对于血管条件比较好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比较熟练,穿刺成功率也比较高,但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水肿患者,由于组织体液积聚过多,静脉显露不明显,皮肤肿胀,血管位置较深,从皮肤表面不易触及,从而增加了穿刺难度,穿刺成功率比较低。为了提高水肿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我们将直接送软管法应用到临床置管操作中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降低投诉率,保护了血管,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作报道。

1.1 一般资料 20010年6月~2011年2月我科112例住院水肿患者,男78例,女74例,年龄45岁至75岁,平均58岁,均选用外周静脉,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置管前穿刺血管未被穿刺过。疾病种类为为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全身Ⅲ度指凹性水肿,无循环不良的表现。1.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年龄、性别、水肿程度,穿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材料 除一般静脉输液所需用物外,另备苏州林华的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24G)和3 M透明敷料,无菌辅料。

1.2.3 穿刺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穿刺:先将静脉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好,排尽空气,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让助手固定穿刺部位肢体和血管,同时要绷紧皮肤,选择穿刺部位的血管,由于组织水肿遮盖了血管,使护士不易掌握血管的深浅,甚至看不到血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悉体表浅静脉的解剖位置〔1〕,操作者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将穿刺部位的过多体液向四周推开并固定,这时血管显露或能触及〔2〕,此时仍不断按压穿刺部位的皮肤待见到血管后沿着血管向心的方向继续按压,反复按压该处血管使此处形成一凹陷,血管在凹陷处隐约可见,用75%酒精消毒2次,消毒面积要大于辅料面积,用无菌的辅料 迅速覆盖凹陷处,双手按压辅料带酒精干后左手按压辅料,右手持针,然后迅速取下辅料,操作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并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5°至30°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沿血管前进1至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拇指及食指将留置针外套管送入静脉内,然后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留置针外套管,右手将针芯退出。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用胶布固定。观察回血是否畅通,点滴进入是否顺利,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确认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在血管内后,调整滴速开始输液.观察组采用直接送软管法:输液前准备和血管选择及消毒同对照组,操作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并穿刺, 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后 ,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依据血管而定,见回血后保持右手不动,角度不变,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外套管有针芯支撑可顺利通过血管,然后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留置针外套管,右手将针芯退出,松开止血带,透明敷料或胶布固定。观察回血是否畅通,点滴进入是否顺利,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确认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在血管内后,调整滴速开始输液。静脉留置针外套管是由特殊材料制成,质地软而且柔韧性好,不会刺伤血管,且触及血管壁后可以沿管壁前行,进针时直刺血管,减少皮下穿行距离,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可使外套管最大限度留置于血管中,避免套管打折[3,4]。

1.3评估方法:①如穿刺后输注通畅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初步成功;有回血但穿刺局部青紫或外渗,无回血且滴注不畅为失败。同时,还需在半小时内评价无穿刺并发症(有无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形成等)发生,如无上述情况发生将视为一次性穿刺成功[5],2次成功:进行2次套管针穿刺后成功,3次成功:进行3次套管针穿刺后成功。②血管保护:穿刺的次数增加,多根血管遭到穿刺破坏的次数。③穿刺费用:统计每位患者每次成功穿刺后输液用物费用作为此次穿刺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1)(见表 一),观察组的穿刺次数(1.18±0.51)低于对照组(1.57±0.81)(P<0.05),观察组的穿刺费用(55.68±21.86)低于对照组(72.57±34.65)(P<0.05)(见表二)

表1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分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合计 n 56 56 112

1次成功

35(62.50)49(87.50)84(75.00)

2次成功 10 4

3次成功 11 3

 9.33

2p P<0.01

表2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穿刺次数和穿刺费用比较

分组 对照组 观察组

穿刺次数

1.57±0.81 1.18±0.51

3.05

穿刺费用 72.57±34.65 55.68±21.86

3.09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t p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临床静脉穿刺由于护士技术水平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者在抢救中由于没有成功的建立静脉通路而延误治疗。本文观察组所采用的直接送软管法在水肿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统方法,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穿刺费用也低于对照组,即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又保护了的血管,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采用传统方法放置静脉留置针,水肿患者由于静脉看不清、摸不着 ,影响患者浅静脉包埋于水肿液下 ,血液流速减慢 ,血管处于收缩状 态 ,静脉充盈度低 ,皮肤菲薄 ,血管弹性差 ,易破裂。再加上血管暴露时间短 ,就直接送软管法和传统方法比较来说直接送软管法见回血后直接送软管避免了见回血后静脉留置针再在血管内潜行同时外套管又有针芯支撑可顺利被送入血管,穿刺置 管成功率较高,有效的避免了针头在血管内潜行针芯穿透血管壁,导致置管失败。传统方法虽然见回血后,静脉留置针再沿血管前进1至2mm但由于水肿液体迅速又积聚血管周围包绕住血管,导致看不到血管,此时再进针非常容易刺穿血管壁,传统方法见回血后降低进针的角度,由于看不到血管也很容易在降低进针角度的时候针头穿透血管壁。直接送软管法的操作方法简便、快捷、节约时间、易于护士掌握。传统方法操作方法相对于直接送软管法过于复杂、精细、操作时间长。在水肿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中直接送软管法以其简便、快捷、节约时间和有效避免针头在血管内潜行穿透血管壁的优点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水肿患者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放置静脉留置针,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参考文献】

1.白顺爱.几种特殊情况下的静脉穿刺技术 〔J〕.吉林医学,2008,29(22):2131~2132 2.夏利.周围静脉穿刺技巧与体会 〔J〕.西部医学,2008,20(60):1312~1313 3.马建英.一种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12-13.4.王春花.安全留置针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9B):50-51.5.郝守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74~275.作者:贾虹

性别:女

出生年:1978

籍贯:河北

最高学历:本科

职务:护士长

职称: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危重症护理

详细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开平区唐钱路76号

五病区

电话号码:*** 电子信箱:a29822542982254@163.com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邮编:063000

第五篇:外周不同静脉穿刺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PICC)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外周不同静脉穿刺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PICC)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01-01

PICC是由外周静脉插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P ICC技术的安全性高于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感染率低,可由护士独立完成,留置时间可达数月至1年,可应用于多种疾病患者,满足各种输液要求,不受年龄限制,具有安全、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1]。本院2008年共应用PICC技术25例,观察不同静脉穿刺临床效果,并总结分析其护理要点。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者均为化疗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4岁。留置时间28~246天,平均135 天。本组病例中均为右上肢置管,其中贵要静脉8例,肘正中静脉10例,头静脉7例。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措施,分析置管的难易程度、患者的舒适度、留置导管的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等情况。

2结果

2.1 患者留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组导管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2.2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现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置管难度略低于头静脉组,置观后经临床观察各个患者均有轻度不适感觉,经护理指导及处理后不适感均消失,除一例发生感染外无特殊临床表现。讨论

3.1 护理措施

3.1.1 基础护理:

输液护理:用PICC管输液前后都应以2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取足量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入,并做到正压封管。使用10ml及以上的注射器给药。输入高黏滞性药物先冲洗干净导管后再接其他输液,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推。经常观察用PICC导管输液的速度,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日常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应及时请护士更换。置管一侧手臂不可提过重物品。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1.2 并发症护理:

静脉炎护理:包括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2小时内,主要由于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所致。女性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病人。因为女性静脉管腔比男性静脉管腔窄,导管与静脉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大,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就高。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首先应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导管,并在置管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静脉管壁造成损伤;指导病人限制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幅度。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发红,可给予抬高手臂并制动,局部湿热敷、远红外线照射、外用消炎止痛膏、局部包扎,一般2~3 天症状消失。如症状仍未见改善,应先拔管,待症状消失后另选静脉穿刺。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很少。当导管和静脉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就可诊断为感染性静脉炎[2]。发生感染性静脉炎后可用抗生素予以治疗,严重者可考虑拔管。患有血栓性静脉炎时,沿着前臂静脉走行出现红色索状线,远端会出现水肿,手、前臂、肩膀、锁骨上部、颈部等穿刺部位渗出、肩痛、耳痛等表现。建议血小板计数大于300xl09/L的病人避免行PICC,以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本组观察患者中2例为机械性静脉炎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为血栓性静脉炎,经治疗无效,给予拔除静脉导管。

感染的护理:病人穿刺部位皮肤菌群污染导管装置:操作者在操作时污染导管装置;病人皮肤菌群迁移;来自病人其他部位的感染,其中以前两种途径最常见。在置管过程中最大化地使用无菌防护措施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每月做1次导管人口处皮肤创口棉拭子细菌、霉菌培养;保持敷料干燥清洁,为避免敷料潮湿,出汗多的病人应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2天更换一次注射帽,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原性感染的发生率。输液管道每天更换1次,血制品及高渗性药物使用专用管道。对局部发生感染的患者,给予庆大霉素80 000 U加生理盐水20 毫升湿敷。体温是PICC导管置管护理过程中监测感染发生的重要体征。当病人突然出现高热,临床又查不出其他的原因,应考虑导管感染,这时应果断拔管,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0.5~1.0 厘米做细菌培养,同时做血培养,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导管堵塞的护理: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液体经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应达80滴/分以上,滴速少于50滴/分,提示导管阻塞。根据导管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导管阻塞和部分性导管阻塞。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压封管、定时冲管和更换正压肝素帽。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再用肝素盐水3~5 ml封管,浓度为每毫升盐水100 U肝素。当肝素盐水注入3 毫升时,要边退针边推封管液,直至针头退出。当导管出现输液不畅时,先排除导管是否打折以及体位压迫等原因。再立即注入5~10毫升(125 U/m1)肝素钠稀释,夹管20 分钟进行溶栓。亦可用10 毫升注射器轻轻地回抽,尽可能将血凝块从管内抽出,如回抽不成功,可试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导管堵塞应在6小时内处理,复通机会较大。小结

安全有效长时间留置导管是PICC的最大优点,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常用的三条静脉中,各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静脉炎发生率各组均发生一例,差异无显著性。加强置管后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罗飞燕,李健鸿,梁洁珍.癌症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3

[2] 吴红娟,陈雪峰.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下载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