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第三章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管理制度、(一)按照医院要求,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促进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
(二)一般情况下,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特殊情况上报见各个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科室需要填写相应的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分科室存档。
(四)科室设立“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文件夹,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五)每月登记本“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件数,便于统计。
(六)需要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 1.护理差错(事故)报告表。2.护理投诉记录表。
3.医疗护理风险防范(堵漏)报告表。4.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5.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6.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7.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8.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表。
二
患者皮肤压疮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发现患者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科室均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电话报告,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时间顺延。
(二)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注意事项:
1.按照表中所列项目逐项填写,如表中未有列出的可补充说明。
2.在“压疮来源”一栏中,科外发生的要填写发生科室,科内发生的要填写发生日期。
(三)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早期恢复,并准确记录。
(四)经评估患者属于压疮危险人群,应按照要求填写“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患者已经发生压疮,但为了预防其他部位继续发生压疮,出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外,仍需填写“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
(五)患者转科时“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交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七)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三、患者跌倒(坠床)报告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填写“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
(二)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及时制度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四)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情况适当安排家属陪护。
(五)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1.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救助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科室按照规定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在“报告表”上填写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六)患者转科时“防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七)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四、患者管路滑脱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管路滑脱主要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
(二)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三)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四)护理人员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
(五)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情况做好家属陪护。
(六)如果发生管路滑脱,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1、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科室按照规定填写“患者管路滑脱报告表”,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七)发生患者管路滑脱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五、患者意外伤害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患者意外伤害主要包括自杀、走失、烫伤及意外受伤等。
(二)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意外伤害的危险。
(三)对精神异常、抑郁、烦躁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并要求家属24小时陪伴,提醒患者可能存在自杀隐患。
(四)对存在意外伤害危险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加强医护沟通,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相关记录。
(五)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重点交接班。
(六)如果发生意外伤害,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1.立即通知医生,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并保护现场。
2.值班护士要立即报告护士长,必要时向保卫科或者总值班报告。护士长及时了解情况、发生经过、患者情况及后果,填写“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发生意外事件要及时电话报告护理部,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七)发生患者意外事件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反馈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六 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一)凡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而发生的护理工作缺陷,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至护理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
(二)护理部设专人进行护理投诉,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并耐心安抚投诉者,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同时填写“护理投诉记录表”。
(三)护理部接到护理投诉后,及时向有关科室反馈,并调查核实,科内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四)投诉经核实后,护理部可根据事件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处理: 1.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
2.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在护理部备案。3.向投诉患者诚意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4.按照护理投诉和扣分标准扣科室月质控成绩。
(五)护理部定期组织投诉分析会分析、总结和预警,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七
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处理程序
1.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后,护理人员应在积极参与抢救和护理的同时,及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
2.科室应与患者加强沟通,积极协调解决纠纷,无效情况下应向院内医疗安全管理科或医务科、护理部汇报(如情节严重及时向院领导汇报)
3.如发生医疗护理事故,应立即向医务科和护理部汇报。
八 纠纷病历的管理
发生纠纷的病历,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有关规定及病历保存办法,以免增加纠纷的解决难度。
(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有关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印病历资料的相关申请。受理申请时,申请人应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1.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有效身份证明。
2.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代理人的有关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3.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的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4.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的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死亡患者的近亲属的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5/。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紧急封存病历程序:
1.患者家属提出申请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汇报医务科。若发生在节假日或夜间,直接通知总值班。
2.在各种证件齐全的情况下,有意愿专职管理人员(病案室人员)、患者家属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可封存复印件)
3.特殊情况时须有医务人员将原始病历送至病案室。护理人员不可直接将病历交致患者或家属。
(三)封存病历前护士应完善的工作:
1.完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要求记录表述相关内容与医疗记录一致,如患者病情变化及死亡时间等。
2.体温单、医嘱单是否完整,包括医生的口头医嘱是否及时记录等。3.病历封存后,有医务科指定专职人员保管。
(四)可复印病历资料:
门诊病历、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
九、护理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一)各类护理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护理安全相关内容的教育及培训,从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1.新护士及进修护士入院教育内容必须包含护理安全教育。
2.其他人员每年接受1~2次院内或科室组织的相关内容的教育或者培训。
(二)护士长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对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必须遵守相关的准入制度,并在科内护理人员中进行广泛培训后方可实施。
(三)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清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对违反护理工作要求、操作常规的现象及行为,要及时进行教育及纠正,清洁严重者从重处理。
(四)护理管理部门要及时将科室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反馈,督促整改,并追踪改进效果。定期进行护理缺陷分析,通过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五)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环境及护理用具深入考察及论证,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为不断完善环境建设、更新护理用具提出建议,为护患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治疗休养环境。
第二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范畴
凡患者在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压疮、给药错误、管道滑脱、与输血有关、与交接班有关、与检查治疗及化验有关、与医疗器械有关、与护士行为规范有关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一)采取无惩罚上报机制,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积极上报。
(二)使用全市统一“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网络上报至护理部。
(三)上报时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
(一)未引起不良后果的一般护理不良事件,7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二)引起不良后果的严重护理不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三)发生重大护理不良事件且情况紧急时,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口头上报护理部,随后及时网络上报护理质控中心。
(一)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
(二)科室每月组织召开安全讨论会,针对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有效整改及预防措施。
(三)院级护理安全委员会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整改措施。
(四)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由安全委员会成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匿名报告,全体讨论与交流,同时提出针对全院的防御措施。
(五)每季度向护理质控中心上报。
三、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方法
采取SHEL分析模式,对硬件、软件、环境、人员进行多因素分析。
(一)S—软件部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如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技术操作的能力、责任心等。
(二)H—硬件部分。指护士的工作场所、护士的资质、人员编制、工作环境、仪器设备等。
(三)E—临床环境。关键工作时段的控制、患者状况、工作制度及操作规范的落实。
(四)L—管理者。
(五)药物治疗方面的缺陷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作用等,确定其标准。
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营养药物等。(轻度)
治疗性药物:感冒药、止咳药、止泻药等(中度)
抗菌药、止血药、利尿药等(中度)
抗肿瘤药、麻醉药、抢救药等(重度)
四、护理不良事件分度
依照不良事件发生导致的影响结果进行分级,重度—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后果的;中度—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但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轻度—无不良影响/后果。
(一)重度
1.交接年班不清,未按照护理级别要求按时巡视病房,未按规定观察病情,致使病情发生变化,发现不及时,失去抢救时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2.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治疗措施执行中发生错误(如输血、注射、灌肠等),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后果。
3.护理不周造成严重烫伤,三期压疮,对昏迷躁动患者或小儿未采取安全措施致患者坠床等,导致严重后果。4.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后果。
5.执行医嘱差误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后果。
6.需做皮试的注射药物未做皮试或批号不符即行注射,产生药物反应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7.输液或静脉注射外漏,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
8.发放未消毒或超过消毒保存日期手术包等用品造成严重感染导致患者严重后果。9.因工作疏忽将新生儿错发给产妇。
(二)中度
1.交接班不清,未及时巡视病房,未规定观察病情,致使病情发生变化,发现不及时虽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但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2.指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治疗性的药物执行错误(感冒药、止咳药、止泻药;抗菌药、止血药、利尿药;抗肿瘤药、麻醉药、抢救药等),造成不良影响。
3.护理不周造成烫伤,二期压疮,对昏迷躁动患者或小儿未采取安全措施致患者坠床等,未造成严重后果。
4.因操作不当,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5.执行医嘱错误,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6.需做皮试的注射药物,未做皮试或批号不符即行注射,产生药物反应,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7.输液或静脉注射外漏,造成组织坏死。
8.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对诊断治疗有一定影响。
9.发放未消毒或超过消毒保存日期手术包等用品,未造成严重后果。
10.将新生儿胸(腕)牌挂错,错报新生儿喂母奶,经发现纠正。
(三)轻度
1.各种护理包括基础、重症、专科护理未达到标准要求但无不良后果。
2.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填写不齐全但无不良影响。3.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一般药物执行错误(维生素类、营养药物类等),无不良反应。
4.对昏迷躁动的患者及小儿未加床档,但未造成不良影响。5.标本留置不及时,但未影响及时诊断。6.执行医嘱有错漏之处,但无不良后果。
7.各种引流管不畅,未及时发现、处理,或因护理不当脱落重新插管,但无不良后果。
五、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方法
(一)实施无责罚报告制度,重点对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完善的制度进行修订,杜绝类似缺陷的再发生。
(二)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第三篇: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患者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1、用药错误 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执行治疗性医嘱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
2、非计划拔管 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或护理人员等因素发生的计划外的拔管行为。
3、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4、意外事件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自杀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二)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管理规定
1、责任护士需对新入、转入及病情突发变化的病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见附件2、3),当评估分值≥10分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意外风险的可能,需采取预防措施并在值班期间加强巡视及作为交班重点。
2、护士应将评估分值≥10分病人的安全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每班记录。护士长每天对高风险患者的安全情况及护士对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记录在护士长工作手册上,每周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记录。
3、如有不良事件发生,当班护士应及时赶到,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将损伤减少到最低。
4、上报程序:为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坚持主动报告、非处罚性的原则。发生不良事件后,由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表》(见附件1),填写完整后24小时内交护理部。遇重大、情况紧急事件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口头上报护理部。
5、处理方式: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题讨论,分析原因。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通报,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主动报告自己和他人发生的不良事件者,护理部将对报告者和当事人保密。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的缺点、一般差错不予追究,对隐瞒不报者、严重差错及事故视性质及程度由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研究后酌情处理。
(三)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1、加强对重点人员、时段的管理
(1)工作3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业务培训,并与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
(2)晨、午、晚、夜间的护理风险高于正常上班时间,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值班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
(3)危重症患者、老人及小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
(4)危急重症患者离开病房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活动存在较高风险,应合理安排转运工具、陪同人员、仪器设备等。
2、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 当提供治疗或执行任何技术性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使用至少两种辨识病人身份的方法。
(1)床号不能作为辨别病人身份的唯一方法,须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姓名而不能采用护士叫病人姓名的方法。
(2)志不清、精神异常、危重、手术、高龄、小儿等必须使用腕带标识。
3、提升医护沟通的有效性
执行口头或以电话报告重要的检查结果时,应以“重复复诵”的方式以确保讯息接受者收到正确的医嘱或检查结果的报告。
4、提升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他们所关心的安全问题、以及入院后风险评估的结果。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预防护理意外事件的必要性和方法。
5、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1)病房各种药品标签清楚、有药名、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无过期变质药品。
(2)药品原包装保存,特殊药品按要求保存(如需避光、冷藏等)、药品不得混装。
(3)药品定位放置:注射药、口服药、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标识清楚,严禁将外观相似或发音相似的药品摆放在相邻的位置。
(4)高浓度电解质、肌松剂、细胞毒性药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警示标识。
6、提升临床警示系统的有效性(1)确保呼唤器使用有效、各种监护仪和呼吸机报警系统性能良好。(2)正确使用警示标识。
7、避免手术部位错误、病人错误
在术前准备时护士必须为手术病人佩带腕带标识,接送病人时必须有病人相关信息确认过程并签字确认。手术部位必须标志清晰、术前准备和铺巾后仍清晰可辨,手术开始前如参与手术人员任何人有任何异议,均需立即暂停手术,只有当全体均无异议时方可开始手术。
8、减少病人因跌倒或坠床造成伤害的风险:跌倒、坠床评估分值≥10分的病人,在护理中需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的环境:保持病房光线充足、地面清洁干燥无障碍物,私人常用物品固定放置,便于病人拿取,夜间开启床头灯。
(2)健康教育:①对高危患者实行告知制度,加强指导,陪护人员离开时必须告诉护士。②嘱病人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③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和避免睡前大量的饮水。④做好特殊药物的宣教工作。⑤病人起床活动时不要以移动的家具作为支撑,坐椅时间不要太长。⑥70岁以上老年人必须留陪伴一人,陪伴年龄应小于70岁,并活动自如。如无陪伴,家属需在护理记录上签字。
(3)加强巡视和观察,适当给予生活照顾。患者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4)床、椅固定,高低适中,适当使用护栏和约束带。搬运患者时将平车固定,防止滑动,就位后拉好护栏。(5)患者床头应有防跌倒警示标识。(6)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指导其学习渐进式下床活动的方法,避免姿势快速转换。
9、加强管道护理,防止管道混淆产生不良后果以及非计划性拔管(1)管道标识清楚,值班者应清楚患者的各种管道的名称及护理要点。(2)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明确管道管理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医院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现管道脱落或有脱落的危险,立即告知值班人员。
(3)妥善固定管道,定时观察有无脱落。(4)根据病情给予肢体或身体约束。
10、避免其它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1)掌握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情绪异常及时通报家属及全科人员,防止患者自杀行为。
(2)为神志异常、70岁以上老人伴有精神障碍、无监护人的儿童床旁挂“防走失警示”。
(3)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压疮和烫伤。
(四)要求
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本制度建立的意义和做法,认识到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意识。据实上报,以促进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治疗护理的失误,及其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如坠床、跌倒、烫伤、冻伤、意外脱管、意外拔管、院内发生压疮、病人走失等。(2)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3)处置
①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
②发生重度或极重度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药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调换,相关标本须保留,以备鉴定。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③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护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均由带教者及安排者承担责任。④科室根据不良事件性质及时组织分析讨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做认真分析,查找根本原因,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时对病区的护理安全工作进行讨论,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4)上报程序
①一般不良事件(Ⅲ、Ⅳ级事件):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24-4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②严重不良事件(Ⅰ、Ⅱ级事件):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护士长应先电话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24小时内书面补报。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5)结果分析
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举一反三,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6)处罚及奖励
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及个人视情况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保护;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经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
1、各病室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登记已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经过、原因及后果,护士长应及时组织讨论。
2、发生不良事件后,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时由护士长立即口头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及院级,24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处理意见上交护理部,不得延误或隐瞒。
4、发生不良事件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5、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6、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和病房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高认识、汲取教训、改进工作,并根据情节轻重及对患者的影响,确定不良事件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7、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要求本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负责人应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目的。
8、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管理制度。
附: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一、护理差错的定义:
在医疗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不强,医德医风不良或因技术水平不高,发生护理上的错误,经采取补救措施尚未构成事故者,称护理差错,护理差错根据其发生的性质、情节及影响的大小不同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两种。
二、差错分级标准
1、一般差错: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或技术原因发生差错,但对病情无影响,未给病人造成痛苦者。
2、严重差错: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查对不严或技术水平低发生差错,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或经济损失,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虽无严重后果,但差错性质严重者。
三、差错的定性:
(一)一般差错
l、长期医嘱的护理、治疗、药物未按时给予,或应停而未停的,在常规时间内又未发现补给患者;特殊药物应即刻服用的,在一小时内未给服(含注射)者;临时紧急医嘱未立即执行者。
2、错打针或漏打针,错加液体、发错药或剂量不准,对病情无影响者。
3、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治疗、护理,造成病人暂时痛苦者,后果不严重,如各种注射、穿刺等,引起局部红肿、感染和不应有的损伤,但未化脓者。
4、各种特殊检查及治疗未按时准备而影响工作者。如乙状结肠镜检、胆囊造影、消化道钡餐、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未做灌肠。特殊检查未进食及急救药品的准备等。
5、未按时留送化验及特殊检查标本、采血不按要求而抽错、抽凝(不该凝的凝了)。错送、遗失、污染标本等(含手术标本).影响检验结果者。错收、漏取标本、错贴标签致检验结果不可靠者。
6、因护理不当病人坠床,但未致伤或不良后果者。
7、手术前未按时执行术前医嘱而影响正常工作者。如手术前备皮、禁食、术前用药,备皮剃破皮肤及皮肤不清洁而影响手术按期进行者。
8、热水袋烫伤病人致皮肤发红者。
9、遗漏或错误执行治疗性饮食、影响治疗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0、输液时对液体检查不详细,将沉淀、絮状物液体列入输液瓶组中后又及时发现或已输入少量,未致不良后果者,输液过程中,长时间不巡视致茂裴氏滴管液体流空,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未及时发现或病人自己拔出针头者。
11、各种药物的的临床试验,未及时观察和记录,造成影响治疗者。
12、重危病人不按级别进行护理,遗漏书面交班或护理记录不全者。
13、新病人人院后未测生命体征,24小时内未补记者。
14、氧气及氧气筒管理不善,但无严重后果者。
(二)严重差错
1、片面强调制度、手续、借故推诿、拒收、拒治危重病人,延误了治疗时机且有一定不良后果者。
2、擅离职守,危重病人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时无医护人员在场者或出诊、会诊超过规定时间无人处理造成病情恶化者。
3、在治疗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错用毒、麻、剧、限药品或其它关键性药物使病情加重者。
4、不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操作带来交叉感染或产生其它合并症,造成病人一定经济损失或影响病情转归者。
5、在治疗工作中因不负责任,发错药、注射错药、输错血及输错液,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6、由于护理措施不落实,造成危重病入坠床,但对原病情转归无影响或影确不大者。
7、因护理不当发生Ⅱ期压疮、Ⅱ度烫伤,经治疗短期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因护理不当发生重要引流管脱落影响愈后,但未造成不良后果。
9、凡按规定应做皮试的药物未做皮试(误注)即给病人注射发生了过敏反应,经及时抢救而未致不良后果者。
10、严密观察产程不够,接产时未做好会阴保护而致会阴Ⅱ度撕伤或宫颈撕伤者。
11、出院时抱错婴儿,但被发现纠正。
12、接错病人,安错手术时间或手术台,病人未受到创伤者。
13、指导病人饮食,发生原则性错误者。
14、重要标本损坏、丢失或未及时送检,影响诊断治疗或增加病人痛苦,但未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