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内村家畜家禽圈养管理办法
2011年苏内村家畜家禽圈养管理办法
为了彻底解决违规饲养家畜家禽污染环境等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根据《南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现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区域为禁止饲养区和圈养区。
禁止饲养区范围:菜市场。
圈养区范围:除菜市场范围以外的地区可圈养家畜家禽,但不能放养。
第二条 天然林管护区内严禁放牧。
第三条 村民所养的家畜家禽应当实行圈养,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畜牧小区建设,把养殖户集中起来,做到人畜分居和规模化养殖。养殖大户、畜牧小区要按照场(舍)标准化的要求,加强防疫、消毒、污染物处理及粪便处理,死亡畜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消毒,防止疫情传播。科学利用畜禽排泄物,严禁将粪便排入河流。
第四条 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支持与配合治理家畜家禽污染环境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家畜家禽圈养管理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五条 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向村民公布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投诉要做好记录,及时安排人员处理投诉问题,同时向投拆者反馈处理情况。
第六条 建立定期集中整治制度。菜市场附近要建立定期集中整治制度,即每季度末由责任人负责调查菜市场的饲养户并发放“整改通知书”,对逾期未整改者,由村委会商定处置措施,以此扩大影响,加大治理力度。
第七条 禁止当街屠宰家畜家禽。家畜家禽一律到定点屠宰场进行屠宰。
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饲养家畜家禽,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苏内村委会 2011年3月1日
第二篇:宠物、家禽和家畜饲养管理办法
宠物、家禽和家畜饲养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宠物饲养,加强宠物管理,建设良好村庄卫生环境,预防宠物疾患与人畜交叉感染危及村民身体健康,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依照《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并借鉴其他省、市和有关单位宠物管理经验,结合广大群众与本村居民的强烈要求以及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村辖区内宠物管理的职能部门为公安处,村两委协助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村内所有常住与暂住户以及工、商业,办法所称宠物包括宠物狗、猫等可供观赏、逗乐玩耍的小型动物;家禽和家畜包括猪、马、牛、羊、鸡、鸭、鹅、食用鸽及依法可食性野生动物等。
第四条村内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饲养宠物,个别有意饲养者,如宠物狗、猫每户限养一只,其他宠物不得超过—对(包括信鸽),并按政策去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宠物登记;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家禽、家畜等有碍村内居民人身安全、卫生的动物。
第五条 村内饲养宠物,必须办理如下登记:
(一)必须去宠物管理部门申领宠物登记证。
(二)每年由村委负责联系核准的宠物疫苗注射机构对登记的宠物进行免疫注射,费用自理;除宠物狗、猫外其他按规定应免疫的宠物也应定期注射疫苗,预防宠物疾患,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第六条 饲养宠物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携宠物出户时间限于每日19时至23时,宠物狗、猫出户时必须挂号牌、束链,并由有行为能力人牵领。
(二)严禁携带宠物进入村内公共绿地、餐馆、宾馆等公共场所。
(三)宠物在户外排泄粪便,饲主或牵领人应及时清理。
(四)饲养宠物不得干扰、妨碍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放任宠物恐吓他人,不得驱使宠物伤害他人。
(五)村内饲养宠物狗、猫等,应于室内圈养,不得在户外拴养、放养,不得随意遗弃。
(六)村内无人牵领的宠物狗、猫等,经公告两日内无人认领的,按无主宠物对待,由公安负责处置。
第七条禁止在庭院内放养鸡、鸭、狗、猪等家畜家禽,家畜家禽要实行圈养,卫生要符合爱卫标准,要定期进行消杀,气味、污水、粪便、噪声等不得扰民,如有投诉,经查实立即查处。
第八条 公安处、村委会定期组织人员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第九条 罚则
(一)凡饲养宠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一律不得给予低保申报并不得享受任何困难补助、补贴,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报经主管部门取消;
(二)凡在村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家禽家畜等有碍村庄卫生的动物,公安处、村两委及其他群众均可就地处置,经劝告后不及时改正或反复饲养的,两年内不得参加村内举行的各项评比活动,年终福利也要相应扣除;
(三)在村内不依本办法饲养宠物或不按规定对宠物进行防疫,职能部门有权责令其处理或补办相关手续,拒不处理或补办相关手续的,两年内不得参加村内举行的各项评比活动,年终福利也要相应扣除;
(四)凡在村内禁区、禁止时段携带宠物或对宠物在户外排泄粪便不及时清理的,一年内不得参加村内举行的各项评比活动,年终福利也要相应扣除;
(五)饲养宠物、家畜家禽干扰、妨碍他人正常生活,警告后不改或放任宠物恐吓他人,驱使宠物狗等伤害他人,受害人可向公安部门举报并有权请求所有人或管理人赔偿,或请求调解委员会调解,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村两委给予支持;
(六)宠物、家畜家禽等伤人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及时将受伤者送医疗部门救治,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外,一年内不得参加村内举行的各项评比活动,年终福利也要相应扣除;
第九条 本办法中不得参加村内举行的各项评比活动,适用于饲养户家庭共同生活的成员。
第十条 村两委提倡广大党员群众对饲养的宠物、家畜家禽进行有效监督,有权向职能部门反映并报告饲养户违反本办法的情况,职能部门应及时依本办法进行查处,对检举者给予必要的奖励。
第三篇:社区宠物家禽与家畜饲养管理办法
本文作者:黄永翔 好范文原创投稿
宠物、家禽与家畜饲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区内的宠物饲养与管理活动,建设良好社区环卫环境,预防宠物扰民、伤民及宠物疾患引起的人畜交叉感染而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省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借鉴其他省、市及单位社区管理经验,根据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反映与强烈要求,结合社区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内的宠物管理职能部门为物业管理部门,宣传、水电、房屋管理及社区委为协助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宠物,目前仅指:宠物狗、猫等可供观赏、逗乐玩耍的法律允许私人饲养的四肢小型动物;家禽、家畜包括猪、马、牛、羊、鸡、鸭、鹅、食用鸽等依法可食性动物。
第四条、本社区内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饲养宠物,个别执意饲养者需按地方政府有关宠物管理规定办理理相关手续并在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社区内禁养大型犬、烈性犬及家禽、家畜。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社区内所有常住户、暂住户及门面经营等工商业主。
第二章 分 则
第六条、本办法许可饲养的宠物必须在自家户内饲养,不得在户外饲养与遛、放,且出入社区区域不得着地。
第七条、饲养宠物者必须保持环境卫生,不得随意在社区内丢弃宠物与宠物粪便,不得扰民。
第八条、未办理宠物饲养手续并在物业登记的宠物一律不得进入社区,进入社区必须提供相应证件接受物业管理部门检查。
第九条、物业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违反本办法者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条、社区内流浪狗由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扑捉处置。
第十一条、饲养人或管理人每月需要向物业管理部门交纳垃圾清理费30元,交款期限为每月底前。
第三章 罚 则
第十二条、对宠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社区委不予低保评审申报并不给予任何困难补助、补贴,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由社区委报经主管部门予以取消。
第十三条、凡在社区内不按规定饲养或饲养禁养犬只、家禽家畜等,一经发现经劝告拒不改正的,对该户水电、物业等费用一律市场化收费并取消各种补贴;住房承租户违反规定的一律处罚住房出租户,同时由物业等部门对禁养犬只、家禽家畜强行清理,所有处理结果均在社区内张榜公示。
第十四条、确定市场化收费对象后,对其拒不交纳费用的,采取停水停电等措施。
第十五条、社区内鼓励、提倡居民对职能部门、饲养或管理的宠物进行监督,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职能部门接到举报后必须立即落实处理,并公布查处结果。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者,除给以上述处理外,取消其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评比、评选、奖励等活动资格(公司员工参照此执行),并载入不良记录名单。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ZZ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4年2月7日起执行,原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饲养家畜家禽整治方案
**县城区饲养家畜家禽专项整治工作
实施方案
为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营造洁净、优美、文明的现代生活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在县城区开展饲养家畜家禽集中整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根据有关管理规定,按照禁限结合、严格管理的原则,治理违规饲养家畜家禽的行为,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和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创建“文明、平安、和谐”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二、组织机构
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成立**县城区饲养家畜家禽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县市容环卫处、街道办、公安局、畜牧局、卫生局。
三、整治内容和职责分工
(一)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的时间、范围和种类 1.从 年 月 日起,在县城城区内(),禁止单位和个人饲养鸡、鸭、鹅、猪、羊、兔等家禽家畜。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的,须经县市容环卫处批准。
2.年 月 日前,县城城区内的现有养殖场或养殖户必须限期全部关停转迁。
3.居民个人经批准饲养犬只的,每户居民饲养数量仅限一只。经批准后居民个人饲养的犬类,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和他人正常生活。严禁在建成区内饲养烈性犬种、攻击性犬种。经批准饲养的各类犬只必须拴(圈)养,严禁放养。不得携禽畜进入机关、学校、医院、市场、商场(店)、公园等公共场所。
4.禁养区内,对犬只进行注册登记,实行狂犬病强制免疫,对流浪犬予以捕杀。对其他家畜家禽限期处置,对不按期处置的,依法予以处置。
(二)职责分工
政府有关部门在家畜家禽饲养等管理中应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其职责分工具体是:
1.对城区家犬、家畜、家禽及其他宠物的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单位家属院由单位保卫部门负责,小区由其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其余由所在辖区办事处负责。
2.公安部门负责养犬的审批、登记,发放养犬证和犬牌,查处无证养犬等违章行为,捕杀狂犬、野犬,组织开展养犬 秩序的集中整治;
3.畜牧兽医部门及其下属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兽用疫苗的供应,免疫接种、免疫证明的核发,各类疫情的监测,犬类及家畜家禽的检疫,动物诊疗服务机构资格审查和监管工作;
4.市容环卫处部门负责犬只在户外活动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家畜家禽饲养的审批和管理;
5.卫生部门负责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人用疫苗供应、接种和狂犬病人的诊治,以及人类狂犬病疫情的监测工作;
四、整治步骤
(一)宣传发动(月 日— 月 日)
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劝导家禽家畜饲养人按照要求配合做好整治工作。同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市区开展饲养家畜家禽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配合、支持整治活动。
(二)调查摸底(月 日— 月 日)
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展调查摸底,摸清管辖范围内的饲养犬只和家畜家禽的数量。
(三)限期整改(月 日— 月 日)
市容环卫处对未注册登记的犬只和其他家畜家禽向当事人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饲养人限期整改。
(四)集中整治(月 日— 月 日)
根据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组织市容环卫、公安、畜牧等部门,集中对在整改期限内未自行整改处置的家畜家禽依法予以强制处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切实加强对家畜家禽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好专项整治工作,周密部署,把整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做细、做实。
(二)加强配合。各单位按照分工要求切实把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于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沟通研究,共同抓好整治工作。
(三)明确责任。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城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第五篇:吉林省家畜家禽养殖买卖合同
吉林省家畜家禽养殖买卖合同
合同编号
出卖人 签订地点
买受人 签订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家畜家禽养殖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家畜家禽养殖买卖合同。
第一条:出卖人负责 的养殖生产管理。买受人负责 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销售。养殖的技术标准为。
第二条:出卖人承诺养殖的 为 只(头),按照买受人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养殖管理,并于约定日期 前足额向买受人交售符合质量标准和等级的 公斤(只、头)。
第三条:出卖人承诺在买受人未放弃收购权时,其养殖的 不向他人出售。
第四条:出卖人养殖的 应当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和等级,买受人承诺负责包销。每公斤(只、头)的收购价为。
第五条:买受人应做好养殖生产的信息和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出卖人科学养殖,预防畜禽疾病,提高养殖质量。
第六条:如果买受人需要统一向出卖人提供畜禽种苗及预防治疗用药的,应以当地的批发价格优惠供应,具体价格为 种苗 元(只、头)、预防治疗用药(瓶、支)元。
第七条:因买受人在出卖人养殖管理过程中,因其提供的技术指导出现失误,或因提供的畜禽种苗、畜禽用药等出现质量问题给出卖人造成损失的,买受人应当负责对出卖人的经济赔偿。
第八条:出卖人由于不按买受人提出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养殖的,造成的损失,由出卖人自行承担。
第九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和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 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本合同自 年 月 日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履行完毕后失效。
第十一条:双方当事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出卖人
出卖人: 签字
(盖章)
住所地址:
居民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邮编:
买受人
买受人: 签字
(盖章)
住所地址: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居民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
居民身份证号码: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联系电话 :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