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

时间:2019-05-14 23:2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一篇: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

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5-2-3 阅读:2680次

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

阿旗政府副旗长

吉日嘎拉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西缘,属大兴安岭山脉同科尔沁沙漠过渡地带,全旗总土地面积1427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5万亩,其中坡耕地达120万亩。草场总面积1831.6万亩,其中沙化、退化草场面积1193.9万亩。现有林地面积717.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5%。全旗辖23个苏木乡镇,245个嘎查村,总人口29.6万人。2002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50.3万头只,全旗国内生产总值8.7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53元,其中牧民人均纯收入1357元。

多年来,我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旗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禁牧舍饲工作,2001年9月份,阿旗政府发布了第5号令,12个农区乡镇、5个国营林场、1个护林站,从2002年4月1日起长期禁牧。坤都镇、罕苏木苏木、巴彦温都苏木封禁区;沙地综合治理封育区;麻黄草封育区、人工与飞播草地;境内铁路和国县(旗)乡三级公路两侧100米范围治理区,从2002年5月1日起实行长期禁牧。对植被覆盖率低于20%的未围封的天然山杏林和植被覆盖度15—35%的草牧场以及巴彦诺尔苏木、巴拉奇如德苏木、扎嘎斯台镇、坤都镇、道德镇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采种基地,实行阶段性禁牧。2003年旗人民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在牧区实行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决定》,牧区苏木镇牧业嘎查每年1月1日至6月20日禁止放牧山羊。划定为国家休牧还草试点工程的地区,绵羊和大畜每年3月20日至6月20日实行休牧。对苏木镇确定的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锦鸡儿、白柠条、沙蒿、沙打旺等采种基地,从每年3月20日至7月30日实行休牧。到2002年末,全旗草牧场长期禁牧面积达861.6万亩,阶段性禁牧面积达970万亩。长期禁牧舍饲牲畜达40万头只,阶段性禁牧舍饲牲畜达84.2万头只。2002—2003两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850万亩。

二、禁牧舍饲所取得成绩

(一)草原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禁牧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科尔沁草地水热同期的气候特点,通过大面积封禁,依靠自然的力量,辅之少量的工程措施,恢复植被。如扎嘎斯台60万亩长期禁牧区禁牧3年后,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牧草产量达120公斤/亩,草群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多年生牧草增多,植被出现正向演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牲畜舍饲半舍饲后,为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畜效益,农牧民自觉调整畜群结构,淘汰劣质畜。牲畜改良得到重视,改良率逐年提高,畜群中母畜比例逐渐提高,2003年6月末统计,大小畜良种及改良畜比例达84.8%,母畜比例达49%,大小畜仔畜繁殖率达69.3%。

(三)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不断提高,养畜效益稳步增长。如我旗巴彦花镇翟国林去年舍饲圈养山羊,建60平方米永久性棚圈,年末,存栏山羊75只,母畜比例达70%,平均每只产绒达到450克以上,同时,强化了饲养管理,做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饲草料储备充足、确保科学喂养、确保防疫驱虫密度、确保适时出栏。这种饲养方式,使山羊繁殖成活率达到100%,而且秸秆得到了充分利用,仅牧业一项人均收入达2000元。柴达木苏木朝格巴特尔积极响应禁牧政策,实行科学舍饲圈养,通过三年实践,每只羊平均产绒量1.1 斤,总收入达到6万元。

(四)种植结构得到转变,由粮经二元结构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据统计,2002年全旗种植饲料面积达45万亩。加大了基本草场和饲料基地建设力度,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块建设小草库伦和配套饲料基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轻天然草地压力,全旗有高标准配套小草库伦达5850处,面积 14.90万亩,每年可生产青贮饲料2亿公斤,精饲料4000万公斤,秸秆8000万公斤。农区以秸秆转化为重点,运用青贮、微贮等技术,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养畜,每年秸秆转化达2.6亿公斤,秸秆利用率达80%以上,为舍饲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

(五)草原建设力度加大。阿旗草原生态建设总规模每年都在90万亩以上,其中有围栏封育、人工种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飞播牧草、草场改良等项目。到2002年末,全旗累计完成围栏封育700万亩,人工种草保有面积70万亩,飞播牧草保有面积120万亩,草场改良面积50万亩。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禁牧舍饲工作认识。

旗委、旗人民政府在印发有关禁牧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出动宣传车、在嘎查村刷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禁牧政策的意义,做到禁牧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禁牧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储备,禁牧区划定后,旗人民政府又在禁牧区内设立了保护性标志,强化了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

2、健全组织,强化禁牧舍饲工作的领导。

旗委、旗人民政府成立了由旗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旗长为副组长,计划、财政、畜牧、粮食、审计及各苏木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禁牧舍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技术人员负责禁牧的具体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苏木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保证了禁牧工作的顺利实施。

3、完善制度,规范禁牧舍饲工作的管理。

旗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关于在农区、林区和牧区部分地区实行禁牧的决定》、《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关于在牧区实行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决定》、《阿鲁科尔沁旗生态建设管护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明确了禁牧、休牧区。为确保禁得住,旗畜牧部门的草原监理人员坚持常年巡回检查,配合苏木乡镇管护人员严格执行禁牧政策。建立了举报制度,对私自放牧的,依法给予处罚。旗政府还成立了由各苏木乡镇联系点单位牵头,畜牧、林业公安执法人员组成的督查组,随时下乡检查。各苏木乡镇都成立了由5—10人组成的禁牧管护队伍,负责宣传、执法、档案管理等工作,通过给农牧户发放“明白信”,与农牧户签订“禁牧合同”等形式,约束养畜户自觉遵守禁牧规定,确保禁牧措施落到实处。

4、加强服务和投入力度,为禁牧舍饲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了棚圈建设。我们在积极鼓励农牧民自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先后通过防灾基地、世行贷款、红十字援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途径,加大棚圈建设力度。2001年共建棚圈14700平方米,2002年共建棚圈58780平方米,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技术标准,确保了棚圈建设质量。二是加快了牲畜改良步伐,提高舍饲经济效益。加大了淘汰劣质种公畜工作力度,全面推行了黄牛冷配技术,2003年全旗基本实现无公牛冷配,共布设冷配站点194个,培训冷配技术人员达363人,目前,冷配母牛近2万头。积极引进优良畜种,如大尾肉羊、夏洛来肉羊、德美肉羊等优良品种。强化了养殖小区建设,采取典型突破、面上辐射的办法,促进本地舍饲养畜的发展,提高舍饲经济效益。

5、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强力推进家庭牧场建设。

为更好地落实禁牧舍饲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畜种结构和畜群结构,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质量,从2003年起,我旗强力推行了家庭牧场建设,旗人民政府印发了《阿鲁科尔沁旗2003年家庭牧场建设实施方案》(阿政办字[2003]11号),对家庭牧场建设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在11个牧区苏木镇39个嘎查村,选定建设户400户,目前,对各建设户的技术培训、合同签订、配套小草库伦种植青贮工作已经完成,调整畜种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在进行。

四、禁牧舍饲的一点体会

(一)农区发展舍饲畜牧业,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创造一个良好的舍饲环境。

(二)发展舍饲畜牧业,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科学饲养。首先要控制存栏数量,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第二要优化畜种结构,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出栏率;第三强化饲草料加工利用,提高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第四要科学喂养,搞好饲料搭配,注意营养平衡;第五饲养品种要专一,减少劳动投入,走专业化生产之路。

(三)发展舍饲畜牧业,必须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传统畜牧业是自然条件下,用最低成本创造产品,舍饲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改善农村牧区大部分农牧户基础设施薄弱、饲草料基地产量低、饲草料储备不足、饲喂设施落后等状况,确保每个羊单位0.7平方米的永久性棚圈,0.6立方米的青贮窖。

(四)发展舍饲畜牧业,要有充足的饲草料供应。必须大力推广青贮、微贮等适用技术,增加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每个羊单位保证0.5亩人工草地或0.5亩有水利条件的饲料地,0.1亩青贮地,形成种草养畜一体化。

(五)发展舍饲畜牧业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畜牧业技术人员要全方位地为农牧民进行服务,解决农牧民在种草、饲料加工、秸秆转化、防疫、改良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要加大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科技素质,这是发展舍饲畜牧业的关键。

第二篇:禁牧舍饲通告。doc

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舍饲工作的通告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以及《*****禁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实行全年禁牧政策。具体事宜通告如下:

一、禁牧时限及范围

从2012年3月20日起,全县辖区内的所有草场和林地。

二、责任及执法主体

(一)禁牧区实行乡镇属地负责,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二)县、乡、村委会、村民小组要建立四级禁牧监管网络。重点工程项目区配备专职管护员,负责本辖区的禁牧管护工作;各村委会成立禁牧管护小组;乡镇成立林草管护委员会,具体负责协调本地区禁牧管护工作。

(三)执法查处主体由森林公安局牵头,草原监理所、水政监察大队组成,负责全县范围内毁林、毁草违法案件的执法查处。

三、责任追究

(一)实行禁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负责全县禁牧工作的规划制定、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并对乡镇的禁牧工作开

-1-展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显著的,优先安排国家生态重点工程项目;对工作不力的,减少或取消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

(二)建立完善禁牧舍饲问责制。禁牧舍饲工作实行划区包片管理责任制度。县、乡、村各级干部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实施禁牧舍饲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制”。对舍饲禁牧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禁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各级新闻宣传媒体要多渠道、广领域,深入持久地做好禁牧宣传报道工作,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养殖模式,自觉主动地搞好舍饲禁牧工作。

(二)加快林草产权到户步伐,实现林草管护与补贴到户的利益联动机制,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供持久动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林草地全部落实到户,做到“山有主、林有权”,破解林草管护难题,形成群防群治管护局面。

(三)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广 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教育,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依托草畜平衡,调整畜种,大力推广舍饲圈养、集中育肥养殖模式,走现代畜牧业建设之路。

(四)加大综合扶持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舍饲养畜扶持力度,切实搞好现代养殖技术服务,并配套完善转移安置、就业创业、社保医保等保障措施。对发展现代舍饲养畜的棚圈、窖池、饲草料库、饲草料加工机具和优质牧草种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确保禁牧顺利实施。

(五)加强监督检查。县林业、畜牧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加大监管督查力度,设立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违规偷牧及禁牧工作人员执法不力、不公、渎职等事件。

(六)进一步加大非农人员占用草牧场清理力度。非农人员占用的草牧场自即日起一个月内必须退出。发现党员干部违反规定继续在草牧场放养牲畜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七)严格执行草畜平衡。按照畜牧部门测定的适宜载畜量,将牲畜数量从目前的80万绵羊单位减少到20万绵羊单位,实现草畜平衡,舍饲养殖。

五、各乡镇根据本通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发布公告。

六、本通告由县林业局、畜牧业局、水务局负责解释。

七、本通告自2012年3月20日起实施。

二O一二年三月九日

第三篇: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2011-202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存栏9.62万头;肉牛出栏0.15万头,存栏1.3万头;羊出栏0.1万头,存栏0.49万头;三鸟出栏521.5万羽,存栏132.8万羽。肉类总产量16214吨,其中猪肉8350吨,牛肉403吨,羊肉11吨,家禽肉7450吨,蜂蜜产量33吨。水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主养品种为四大家鱼,经济鱼类养殖较少,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不高,2010年水产品总量为

3100吨。目前,和平县养殖业已初步进入由传统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发展思路

和平县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域,要根据各镇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统筹全县、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布局。养殖业的发展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以生态优先,打响生态品牌,依靠科技,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布局配置、合理衔接、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协调运行,实现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源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土地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实行分区管理,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功能定位,确定“三大区域”,即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以确保珠三角和东深供水工程水源地的万绿湖和东江等水源保护区不受畜禽污染的滋扰。

(一)禁养区

该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含养殖户、散养殖户、下同),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迁移。主要包括:

1、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内和城市建成区,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及各工业集聚区块(包括园区内及区块的规划控制范围内)。

2、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陆区域,其他河流(浰源镇至东水镇、河明亮水电站至东水镇等浰江干流)两岸20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县有关职能部门划定为准)。

3、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各级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游览

区、生态景观控制区及休闲的区域范围。

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二)限养区

该区域实行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畜禽养殖存栏量超过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的,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由农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区域(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主要包括:

1、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侧1000-2000米范围内陆区域;

2、高速公路、国道、铁道(控制线范围外)以及东江支流两侧1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

3、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和城市建成区范围边界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500-1000米,其他风向500米(视环境状况而定)的区域;

4、各行政村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区外,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区域;

5、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留地带,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三)适养区

主要指除禁养区和限养区外的其它区域。畜禽适养区域内发展畜禽养殖,应当符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有关规定要求。

在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前提下,按照适度规模、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原则,鼓励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

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施清洁养殖,采取污水分流、粪尿干湿

分离和落实畜禽养殖场废渣、臭气、废水、畜禽尸体安全处置等措施。

现有的畜禽养殖场(户)要按照“规模养殖、综合治理”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重点发展产业与布局

(一)养猪业

1、产业基础:2008年以前和平县肉联厂屠宰的生猪60%以上来自外地,而目前全县生猪生产总量达已实现自给自足。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同比增加5.5%,存栏9.62万头,同比增加5.1%

;生猪规模养殖专业户达450户,同比增加120户;存栏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8户,同比增加4户;存栏500-1999头的养猪场32户,同比增加19户;存栏50-499头的养猪场410户,同比增加97户。

2、发展目标:要坚持以农民增收和建设循环农业产业为目标,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同时以市场为

导向,开发和引进生猪优良品种,实现品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至2016年,全县生猪出栏量将达到18.58万头,猪肉1.43万吨;至2021年,全县生猪出栏量为26.06万头,猪肉2.02万吨。

3、产业布局:

(1)规模化生态养猪区域:南部东水镇、贝墩镇、林寨镇;北部长塘镇、下车镇。

(2)适度发展区域:南部礼士镇、公白镇和古寨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建设良种猪苗繁育场2个。年出栏各1万头,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室、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池、猪舍及场区道路等。建设点分别位于东水镇和贝墩镇。

(2)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年出栏各0.5万头,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室、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池、猪舍及场区道路,重点做好种猪引进、产品认证和农户培训等。建设点分别位于礼士镇、长塘镇、贝墩镇、公白镇、下车镇、优胜镇、东水镇、林寨镇、古寨镇和彭寨镇。

(二)养鸡业

1、产业基础:2010年全县出栏三鸟521.5万羽,年末存栏132.8万羽,肉鸡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和平县的东南部,以温氏企业带动农户养殖为主,现在带动农户239户。

2、发展目标:至2016年,全县将发展425户中型生态养殖专业户,年出栏肉鸡771.22万羽;至2021年全县发展570户大中型规模养殖户,年出栏肉鸡1081.68万羽。

3、产业布局:南部东水镇;中部阳明镇(粮溪片区)和合水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项目5个,年出栏各100万羽,分别位于阳明镇(粮溪片区)、林寨镇、古寨镇、彭寨镇和合水镇。

(2)微生物有机肥厂4个,年产各20万吨,分别位于阳明镇、大坝镇、彭寨镇和合水镇;

(3)生物科技饲料厂2个,年产各10万吨,分别位于阳明镇和合水镇。

(三)草食牲畜(肉牛、羊)

1、产业基础:2010年,全县出栏肉牛0.15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出产牛肉403吨。其中,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彭寨镇。山羊年末存栏4900头,其中能繁殖母畜2600头。

2、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和规划,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养殖,适度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同时对草食动物的进行圈养,调整畜群结构,增加优质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重点

推行秸杆养牛羊和舍饲圈养,迅速增大牛羊的饲养规模。至2016年,全县肉牛出栏量将达到0.74万头、山羊0.72万头,牛肉产量1500吨,山羊肉88.49吨;至2021年,全县肉牛出栏量为1.09万头、山羊1.78万头,牛肉产量1900吨、山羊肉218.77吨。

3、产业布局:西部青州镇和浰源镇;南部林寨镇、彭寨镇、古寨镇、礼士镇和公白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肉牛养殖示范项目2个,年出栏量各4000头,分别位于林寨镇、青州镇。

(2)山羊养殖示范项目1个,年出栏量各3000头,位于上陵镇。

(四)水产养殖

1、产业基础: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100吨,产值为2700万元,其中优质鱼138吨,其它鱼类2962吨。养殖类型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集中于东水镇,其它镇养殖较分散。

2、发展目标:以加快特色水产良种繁育与推广为重点,鼓励发展生态养殖,稳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目标包括:①鼓励发展以桂花鱼、黄鳝、塘鲺、日本鳗鲡、泥鳅、倒剌鲃等优势特色水产

品为主的生态养殖,提高特色水产品的养殖比重;②进一步整合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基础;③扶持培育休闲渔业,结合全县旅游业发展布局和特点,积

极发展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扩大渔业经济发展空间。至2016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将达4500吨,产值4000万元;至202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000吨,产值5300万元.3、产业布局:南部贝墩镇、林寨镇、彭寨镇、公白镇、东水镇;北部长塘镇;中部阳明镇、合水镇。

4、重点建设项目

(1)优质水产养殖基地3个,年产量各1200吨,分别位于贝墩镇、彭寨镇和东水镇。

(2)休闲渔业养殖基地2个,年产量各500吨,分别位于阳明镇和热水镇。

第四篇:领导谈大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领导谈大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干部说干事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近年来,山西省从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入手,努力探索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

树立规模化集约化理念,推动畜牧业转型发展。传统畜牧业带有小生产的典型特征,“小而全”是主要经营方式。这种状况导致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分工分业难以发展,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风险无力回避。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山西省立足不同区域的不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初步形成了中南部肉牛、吕梁山区绒山羊、太行山区肉羊、朔州市和太原市奶业、盆地及城郊生猪和禽蛋等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畜牧专业村、“一村一品”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推动畜牧业安全发展。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畜产品安全出了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会打垮一个产业。事实证明,没有畜产品安全,就没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条件。因此,推动现

代畜牧业发展,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在这个问题上,山西省始终坚持政府主管部门突出抓好监管,包括抓好饲料、奶站监管,抓好畜禽养殖监管,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管,抓好市场流通监管等。树立绿色产业理念,推动畜牧业和谐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也是生物生长过程,直接依赖于土地资源、水资源、饲草饲料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畜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得好,就会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处理得不好,就会两败俱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必须树立绿色产业理念,探索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的途径。为此,山西省坚持通过充分利用秸秆养畜、狠抓草地保护养畜、大力实施种草养畜、发展循环经济养畜等,减少养殖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推动畜牧业和谐发展。树立积极扶持理念,推动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发展不仅受自然条件制约,而且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容易陷入“少了喊、多了砍、不多不少没人管”的怪圈,持续稳定发展难度大。这就要求建立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为破解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生猪供给不足、奶牛生产波动等难题,山西省先后出台了扶持生猪、奶牛和蛋鸡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规模化饲养、品种改良等择优扶持,对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实行税费减免和绿色通道政策,对良种推广、疫病防控等设立财政专户,并出台母猪、奶牛保险政策,初步形成了推动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框架。树立积极服务理念,形成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合力。畜牧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推动。为形成发展畜牧业的合力,山西省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积极探索属地负责、共同服务的有效途径。一是实行管理职能与技术服务相剥离。明确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由政府负责,而技术服务等交由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公司等承担。二是实行管理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属地管理责任制,主要由县级承担监管责任。同时,注重依靠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和村民委员会加强对辖区内畜产品质量、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的监督。三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11个市119个县设立了畜牧兽医管理机构,改扩建了112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村级防疫员2万多名。四是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由省政府出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养殖户遇到的难题。

第五篇:发展生态畜牧助推现代畜牧业结构升级.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生态畜牧助推现代畜牧业结构升级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10期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生态畜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准确分析山东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谋划,创新思路,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促进山东现代畜牧业强省建设进程。

一、指导思想

山东省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畜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目标,以畜牧资源高效转化、循环利用、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农牧结合为重点,以典型带动、科技支撑、政策扶持为抓手,全面促进畜禽污染治理、废物利用、良性循环,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健康养殖、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

二、发展重点

(一)合理调整布局,促进农牧结合。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规划是基础,农牧结合是关键。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山东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务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依据各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通盘考虑产业基础、农业资源、粪污处理和生态保护,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确定养殖品种、规模和总量,优化生态畜牧业布局,加强分类指导。其次,要强化农牧结合。围绕粪污处理利用,推进农牧结合。加快推广普及粪污处理、直接还田,生产沼气、渣液还田,生物养殖、垫料还田,综合利用、开发还田等粪污处理利用模式。根据养殖布局和养殖密度,多种形式推进农牧结合。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重点推广就地结合、就近利用模式;大型养殖场,重点推广粪污集中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模式;散养密集地区,重点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

(二)构筑循环产业,打造高端品牌。一是积极探索循环共生模式,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引导资金、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养殖场户,配套一定面积的农、林、渔业生产,建立畜禽-沼-果、畜禽-沼-菜、牛-食用菌、畜-蚯蚓、畜禽-蝇蛆、沼气发电等模式,发展生态畜产品、生态农副产品、生物蛋白和商品有机肥生产,发展产业循环,促进提质增效。同时,还要认真总结推广种草养畜模式,积极探索休闲娱乐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旅游。二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力量,加强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加快国内外有关新技术的引进,搞好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技术组装配套。要加强奶牛、生猪粪污的处理技术研究,特别是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加强投资少、效果好的分级沉淀与达标排放设施设备研制,解决现有沼气设备不能一年四季正常运转的问题;加快利用畜禽粪发展蚯蚓养殖、种植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等技术创新研发;加强生态饲料生产技术、洁净畜牧生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开辟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径。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种养户搞好农牧结合,为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畜牧业、构建循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打造生态畜牧业品牌。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建立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调动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出一批“叫得响”、“效益高”的生态畜牧业品牌。

(三)保护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效益。一是要注重资源配置。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科学制定生态养殖基地布局规划,加强养殖场区设计改造,使生态资源和畜牧业发展在时间、空间上达到最优配置,保持“畜牧养殖-农业种植-河流湖泊-土地-空气”间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二是要注重资源保护。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肥生产使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种植业对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强化养殖环境监测,科学测算养殖场区周围土地、水体的粪污消纳能力,合理确定粪污排放标准和规模,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注重资源科学利用。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新的资源,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态制剂。要以利用作物秸秆和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快牛羊等节粮型畜禽发展,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以加强草地草坡和荒山林地开发为重点,着重从高效特色养殖品种的开发入手,构建山草林牧一体化利用体系;以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生产效益为重点,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与饲料作物,实现草畜配套发展。

(四)加强环境控制,保障质量安全。把过程控制、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紧密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技术上、政策上控制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减轻治理压力,促进环境友好,保证畜产品质量。一要净化养殖环境。加强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养殖圈舍、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利用场所一体设计、同时施工、长期利用,科学规划养殖场区布局,实现功能分区、净污分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开展清洁养殖。按照减量化的原则,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配制饲料、应用绿色添加剂和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等手段,采取科学饲养方式,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利用效率,降低畜禽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开发和应用畜用防臭剂,减轻畜禽排泄物对空气的污染。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在自然养猪法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推广发酵床养鸡和养鸭模式,实现粪污零排放。三是完善配设施套。加强畜禽养殖场区畜禽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贮存设施的配套建设,并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通过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沉淀池沉淀、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处理、沼气利用等方式,达到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达到清洁排放要求,保障生态畜牧业发展质量。(冯继康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下载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实施禁牧舍饲 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