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王宇
【摘要】 目的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皮肤隧道开口处的变化,正确使用导管,再配合良好的护理,可延长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的关键。方法 将本科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80岁。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进行上述护理与观察。结果 通过12例病例有效的护理与观察延长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结论 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以为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路,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患者乐于接受,而适当地护理是保证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正常使用的关键。
【关键词】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护理
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用软的硅胶材料制成,具有热塑性,在体温下变软,避免僵硬和不规则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减少血栓形成。它是带涤纶套的双腔管,涤纶套可确定导管长期留置皮下,不需要长期缝合,而双腔管的静脉端在动脉端下数厘米,这样可以减少血液的再循环并防止头在负压下吸附在血管壁上而引起血流量不足。长期性颈内静脉置管可以为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路,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患者乐于接受,而适当的护理是保证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正常使用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为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男7例,女5例;年龄40~80岁。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
1.2 置管方法 置管前做好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血生化等,置管在放射科介入室进行。患者取仰卧位,颈部置于正中位,以右胸锁乳突肌内缘环状软骨水平,颈内动脉搏动最显著之右侧旁开0.8cm处作穿刺点,局麻穿刺处及皮下隧道处,穿刺针探及静脉后将导丝从穿刺针芯关入,在导丝出口处做一个1.5cm长的皮肤切口,然后在同侧锁骨下3 ~4cm处做长1~2cm的皮肤切口,用隧道针在切口间做一皮下隧道,把双腔管从锁骨下隧道口放入,从另一隧道口拉出,管道涤纶套距隧道口2cm。扩张器从导丝处放入,扩张皮肤后把双腔管套在导丝外置于颈内静脉后,注入与导管容积相同的肝素钠原液,用肝素帽封闭管口,缝合皮下隧道口,上口予以无菌敷料覆盖。10天后可拆除缝线。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患者一般都经历过直接穿刺的痛苦,想寻求减轻痛苦的办法,因为血管的条件不好,做动静脉瘘效果差,而选择长期性颈内静脉置管。要告知患者长期性颈内静脉置管的优缺点、置管方法及成功例子,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在患者身体状况许可的条件下,预先洗头、沐浴、清洁皮肤。
2.2 术后护理
2.2.1 严格无菌操作 每次透析前后严格碘伏消毒,在装卸接头时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透析过程中接头处用无菌敷料保护,要准备多套无菌肝素帽,做到每次透析更换肝素帽,更换无菌敷料。透析结束后用无菌敷料保护导管并妥善固定。
2.2.2 保持导管通畅 每次透析前抽尽动静脉管腔内的肝素钠封管液及可能形成的血凝块,透析结束后根据导管所标示的容量用肝素钠封管,静脉端1.4ml,动脉端1.3ml。透析操作过程中避免导管扭曲或用力牵拉。
2.2.3 严密观察伤口情况 伤口有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局部按压,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干洁。每日换药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迹象。
2.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3.1 感染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1例发生导管口感染,经治疗后治愈。导管感染一般可分为导管出口处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液扩散性感染。导管出口感染时,导管口周围皮肤或隧道表面出现红、肿、热现象,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应予局部定时消毒,更换敷料或口服抗生素,炎症即消除。隧道感染时,出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临床上必须使用有效抗生素1~2周,严重者要按时拔管。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血液透析开始1h左右,出现畏寒,严重者全身随之发热,在排除其他病灶的前提下,应首先考虑是留置导管内的细菌致全身感染的可能性,一般先用抗生素治疗,治疗10~14天无效者必须拔管,必要时拔管后继续使用抗生素1周[2]。
2.3.2 血栓 本组有2例发生血栓,经对症处理后导管能正常使用。在留置导管期间,要合理使用肝素,避免管路扭曲,如在抽吸过程中如出现血流不畅,切忌向导管推注液体,以免血凝块脱落而引起栓塞。有血栓形成,可用尿激酶溶栓法,用尿激酶5~15U加生理盐水3~5ml注入管腔内,保留15~20min后,回抽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若一次无效,可反复进行,并持续每天皮下注射1支低分子肝素钠一段时间。
2.3.3 空气栓塞 本组病例未发生空气栓塞,为预防发生空气栓塞,每次上机连接静脉端时要排尽空气,下机时要全神贯注,及时关泵,关静脉夹,每次透析结束时立即关闭动静脉导管上的夹子,并拧紧肝素帽。
2.3.4 流量不佳 本组共发生5例,经处理后血流量能达到正常。流量不佳,常因体位造成双腔导管不畅而引起,可调整体位或关闭动脉端夹子,让动脉管路进一点空气后再连接重新开泵,利用回抽的力量使管路通畅,如还不通畅可将动静脉端交换使用。
2.3.5 留置导管的健康教育(1)与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教会每日导管处换药。(2)留置导管期间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如需淋浴,一定要将留置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伤口敷料贴密封,以免被淋湿而引起感染,淋浴后要立即换药。如置管处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应立即就诊,以防感染。(3)置管侧上肢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并妥善固定好,防止拔出。冬天时可将内衣剪一长20cm的开口并上拉链,以便透析时使用,避免着凉。(4)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一般不作其他用,如抽出、输液等。结果
通过12例病例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皮肤隧道开口处的变化,正确使用导管,再配合良好的护理,延长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讨论
(1)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永久性血管通路技术中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手术简单,患者痛苦少,易被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接受。在血液透析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中,应注意以下两点[3],首先,透析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按时换药。其次,患者自身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隧道的清洁和干燥,严防用手抓隧道口,从而避免引起导管污染,破坏导管的使用寿命,影响血液透析。(2)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和规范的护理可降低感染率。(3)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4)对需要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颈内静脉长期双腔导管的留置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目前主要的长期血管通路。只要正确地使用和良好地护理,是可以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使用的
【参考文献】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1.2 高燕红.血透患者颈内置双腔导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7(1):13.3 张浩东.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45-46.
第二篇: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燕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退出的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 对我科30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情况及护理中的问题作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及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下,导管感染率由2.07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到0.29例次/1000导管日;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7例次/1000导管日,本组病例没有因导管血栓形成而退出的患者。结论
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及执行严格的的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制度,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延长长期留置管寿命的关键。
[关键词]导管;血液透析; 护理;退出
血液透析通路是终末期肾衰患者长期透析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现将我科2005年1 月至2009年2月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情况及退出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84岁,平均年龄67.6±14.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4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置管原因有:内瘘堵塞22例、内瘘术后血流量不足4例、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4例。
1.2 材料及置管方法 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型号:14.5Fr /ch*19cm,动脉端管腔容量1.6ml,静脉管腔容量1.7ml。在局麻下经右颈内静脉插入,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或由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由导管静脉端插入导丝后改换长期留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及位置根据患者情况而定。1.3导管使用及退出情况
30例患者带管时间为60天~1080天,平均带管405.7±248.6天;7例因非导管因素死亡,3例肾移植后拔管,1例转外地失访,4例次因导管感染拔除,4例因导管出现破裂重新置管,2例次因导管涤纶环脱出而重新换管,1例次因血栓形成暂停使用,经多次溶栓及浓肝素封管后有效,现继续使用,1例在家中自行拨出,1例因反复出现导管位置不当而改换临时留置管,16例仍在使用。2
因导管原因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导管相关感染 感染是留置导管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出口处感染、皮下隧道感染、败血症等[1]。本组患者发生率为13.33%(4/30)。
2.1.1原因:导管感染途径考滤为导管入口受到物品或空气污染,或细菌经导管入皮肤创口处入侵[2],与空气污染、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患者自我护理不当及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有关。有文献报道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途经主要是技术人员在血液透析中的操作过程[3]。
2.1.2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①严格的入室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及患者入室均应更衣换鞋,医护人员操作过程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置管过程要求医护人员穿无菌隔离衣,作者单位: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
作者简介:李燕,女(1973~),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从事血液净化专业。邮箱:ly@fsyyy.com。
通讯地址:52800 佛山市岭南大道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电话:***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过程保持环境清洁,减少人员走动,限制陪护人员进入,中午采用 清场制度,在治疗区外更换被服,减少上下机治疗时的空气污染。②.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NKF-K/DOQI指南中有关血管通路的相关知识,要求医护人员必需经过系统的专科操作及理论知识培训方可进行留置导管的操作,强化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观念。③.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对新置管患者讲解并发放留置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宣传资料,要求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通风,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管道的自我护理,讲解预防管道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要保持穿刺局部皮肤清洁,淋浴时勿弄湿敷料及导管口。出现并发症(如管道脱出、伤口渗血、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情况的紧急处理并及时就诊。④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并严守操作规程:要求护士在每次透析前要仔细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及有无导管脱出及涤纶套外露等现象。每次透析时均要对伤口进行换药:我中心采用每个患者一个透析换药包,用0.2%的安尔碘消毒棉球彻底消毒穿刺口及皮下隧道处皮肤,要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消毒,然后外涂匹罗卡星软膏,无菌纱布敷盖,在伤口未愈合之前不提倡用一次性封闭的敷料;换药过程患者头偏对侧或戴口罩,减少说话、咳嗽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在透析开始接管及透析结束封管前要彻底做好管口的消毒,注意擦净管口的血迹。肝素帽一次性使用。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导管出口的暴露时间及次数。
2.2 导管破裂
发生率13.33%(4/30)。
2.2.1原因:与导管老化,管道过度弯曲打折及使用不当等有关。
2.2.2预防及护理:使用过程应观察导管情况,避免用安尔碘消毒液擦拭导管,避免管道弯曲打折,避免使用止血钳夹闭导管,一旦出现裂缝及时换管。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不要牵拉、弯曲导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2.3 导管脱出
发生率6.67%(2/30)。
2.3.1原因:与患者营养状况差;伤口愈合不良;过度牵拉;管道固定不当有关,置管的早期(6周内)隧道皮下组织未能完全将导管包裹固定,易致导管脱落或移位[1]。
2.3.2预防及护理:护士操作过程动作轻柔,伤口敷料及管道固守妥当,操作中勿过度牵拉。注意观察涤纶套有无脱出,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血糖,消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充分透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做好患者健康宣教,避免剧烈活动,穿宽松衣服,最好穿对襟的上衣,防止脱衣时将导管拔出。2.4 导管栓塞
发生率3.33%(1/30)。
2.4.1常风原因是肝素量不足、使用止血药、血液高凝状态、封管方法不当等。
2.4.2预防及护理: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减少血栓的形成。透析结束要彻底冲净管腔血液,注入准确的肝素封管液。一旦出现导管血栓形成,我们用尿激酶溶栓效果良好。方法:在向导管腔内注液有压力时勿强行注入,先将导管腔抽成“真空”,再用尿激酶1万U/ ml用负压的原理注入堵塞的管腔,30分钟~60分钟抽出管内液体,无效重复一次。对血液高凝等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肝素原液封管。3 小结
带涤纶环(CUFF)长期导管具有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需反复进行皮肤穿刺,与临时性留置导管相比,具低感染性,患者舒适性好,易于自我护理,血流量充足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成为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建立内瘘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良好替代手段之一。导管相关并发症是影响长期留置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涉及多个环节。我们在进一步规范了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及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下,导管感染率由2.07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到0.29例次/1000导管日;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7例次/1000导管日,尿激酶溶栓及肝素原液封管效果良好,本组病例没有因导管血栓形成而退出的患者。因此,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及执行严格的的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制度,是延长导管使用的关键,而导管相关并发症是可预防和处理的。
参考文献
[1] 黄艳,毛红,陈建平,等.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2B):447.[2]朱笑萍,符晓,吴鸿,等.血液透析用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治疗方法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67.[3] 卞维静,张凌,付芳婷等.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7,12(1):17.
第三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臵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臵。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12.对需要留臵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第四篇: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定义:指末端臵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擦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擦入到下腔静脉。
优点:液体易输注、对血管壁刺激性小、臵管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复通。具有外周静脉留臵和外周静脉切开无可比拟的优点。
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输血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即时调节补液量,控制体液平衡。
2.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症或心血管及其他而复杂的手术中和术后,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状况。
3.长期静脉输液、给药、行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4.肿瘤患行静脉化疗及脑部患者需频繁输脱水药时,减轻了对局部及血管的刺激,避免药物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引起的既不组织坏死。
护理要点
一.预防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cm内称之为局部感染。1.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一次,当敷料潮湿、松动、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出汗多时勤更换,以防穿刺点细菌沿导管逆行感染。
2.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时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液自然晾干。3.选用通气性能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
4.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肝素帽、中心静脉压监测管。5.每周在针眼处做细菌培养1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感染。
6.如穿刺部位由炎症或患者由不明原因的发热,应立即拔出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
二.保持管道通畅
1.在输注酸、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2.先输乳剂,再输非乳剂。
3.输注刺激性及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4.熟练掌握三通管的操作,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5.如患者能起床,要注意抬高输液瓶。
6.一般不通过导管留取血标本,以免影响化验数据准确性及引起导管堵塞,如从导管留取标本,抽血后必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
7.暂停输液时,需用肝素盐水封管,其浓度至少为10u/ml,每次用量5ml。也可用生理盐水封管。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肿瘤病人,由于患者发声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比生理盐水效果好。封管时使用正压封管(边冲洗导管,边推边退,然后夹住导管)。8.注意不要扭曲导管,防止机械性堵塞。
9.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或尿激酶溶液轻轻冲洗导管,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若抽吸无效,应拔出导管。
三.防止血栓形成
1.在穿刺或输送导管时术者动作要轻柔,尽量一次性成功,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2.臵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盐水,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3.每天输液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四.加强输液巡视
1.严格控制好滴速,防止输液太快。
2.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即时更换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
中心静脉臵管护理规范
1)严交班:要求班班床头交接:
1、中心静脉固定情况(缝线和管道位臵、三通开关是否正确、各管道衔接是否紧密);
2、中心静脉是否管道通畅(快速滴入液体1—2分钟/次)
3、中心静脉周围皮肤有无肿胀、压痛;
4、中心静脉的插入的长度(看刻度)
5、输注液体的性质、质量、速度 2)多巡视
1、护士按一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15-30分钟/次;
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看病人;
3、若病人行为失控,应适当约束,专人看护或使用镇静剂。3)防输空(脱管)
1、班班严格交接;
2、给病人及陪人做好宣教,解释插管的目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3、巡视病房重点检查管道衔接和液体滴注情况;
4、病人更换体位、更换床位、下床注意管道的位臵。4)防堵管
1、液体匀速滴入,必须时使用输液泵;
2、交接班时冲管1-2分钟,病人血液浓缩时,增加冲管次数;
3、先输注脂类液体,后输注非脂类液体;
4、输注高渗/粘附性液体/酸碱性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5、封管前若输注粘附性强的液体时,先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行肝素封管;
6、每12小时用肝素盐水3-5ML封管/次(肝素10U-100U/ML);
7、采用正压封管技术。5)防感染
1、病房保持洁净环境,病人插管部位干燥整洁;
2、须长期臵管者少选股静脉;
3、臵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或污染随时换;
4、输液管、三通管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换; 5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
6、每次推药或换管均要严格消毒;
7、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8、经常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6)严监控
1、凡是有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应作为交接班的重点;
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查看病人,每周监控换药情况1-2次;
3、交代主管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
4、中心静脉拔管后常规留臵管尖做培养;
5、定期讲评中心静脉护理质量。
中心静脉臵管的并发症
1)与中心静脉臵管有关的并发症:
1、感染:1)局部因素:主要来皮肤、导管接头;
2)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如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2、血栓形成或栓塞:长期臵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在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进入微循环,造成微小小动脉栓塞。
3、导管阻塞:输注高价营养时,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2)其他危险因素:
1、导管脱落:与外接管衔头不紧:1)高危因素:烦躁不安、一过性认识混乱、老年健忘症
者
2)长期卧床、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
2、血管侵蚀:导管尖端可因呼吸心跳、颈部活动而移动(3-10CM),伤及腔静脉薄壁(0.5-1MM),机械尖端与高渗化学刺激可侵蚀 甚至穿透血管壁,引发迟法性胸水。3)血肿
原因:反复穿刺损伤明显,误入动脉压力高,喷血不止;操作过程没有由效压迫。*在颈内静脉臵管时如果血肿不断增大,会压气管引起窒息,股静脉血肿可压迫下肢静脉回流,引起深静脉血栓。
处理:局部有效压迫止血,必要时局部冰敷。
预防:严密观察,对DIC肝素化,有出血倾向病人慎穿。4)气胸、血胸
多见于锁骨下静脉臵管。
原因:反复穿刺误伤,位臵偏低,患者伴有慢阻肺、肺气肿,肺尖位臵较高:穿刺点偏内;穿刺不中,未能从原处退针,而是横扫试穿,划伤了肺或大血管。
处理:穿刺后当天必须进行X光胸片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是否适当,有无血气胸、心包积液等,少于20%的血气胸,可不予处理,超过20%则要行胸腔闭式引流。预防:穿刺时熟悉解剖位臵手法正确。
*穿刺后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费力或血氧饱和度下降,要警惕张力性气胸 5)脱管
原因:导管臵入深度不够:固定不牢;接口旋扣不紧;有意识障碍者自行拔出。
预防:固定一定要牢靠,外用胶布加强,防止直接受力;有行为失控者,用束缚带约束双手。6)气栓
原因:一般不易,但是在插管、拔管、脱管时,剧咳后深呼吸时易发生大量气体进入血管,造成心腔气栓和肺动脉系统气栓。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大汗、低血压、心动过速等。诊断:
1、心前区有响亮搅拌性水泡声;
2、动脉血气显示低氧分压;
3、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
4、胸部X片显示肺动脉附近有大气泡
处理:
1、臵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垂头仰卧位,使气泡升至心尖部以恢复肺循环;
2、高浓度面罩吸氧并监测血气;
3、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效的补液;
预防:严禁脱落,注意观察液体不要走空,更换输液管或封管时气体要排净。7)感染
原因:
1、皮肤消毒不彻底,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
2、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3导管材料插入静脉时,人体抵抗异物,纤维蛋白包围导管形成鞘,细菌粘附于鞘上;
4、病人免疫力低下;
5、长期留管;
6、护理未严格按操作规程做。
表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血象增高;应想到有导管象管性感染的可能,应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并予抗炎治疗。预防:
1、尽量减少多腔静脉导管的使用;
2、插管前皮肤消毒要彻底,消毒皮肤至少两遍。
3、严格按操作规程插管和护理;臵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与污染随时换;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每次推药和换药均要严格消毒;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4、缩短中心静脉的留臵时间;
5、提高穿刺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及血肿的发生;消灭细菌繁殖的场所 8)栓子、栓塞
原因:输入液体过慢;静脉压偏高(心泵无力,肺气肿);利尿过度、高热、腹泻、呕吐、补液不足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之有血管内膜的损伤、粗糙或形成纤维蛋白鞘;导管尖端顶住血管壁或静脉瓣。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的护理原则
1、拔管前的护理
1)、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 2)、导管拔除时使患者屏住呼吸; 3)、当患者脱水时避免拔管。
2、拔管后的护理
1)、夹闭导管腔,用手指压在拔管后的皮肤切口上 2)、不要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
3)、拔管后外涂碘伏或抗生素软膏,密封切口12小时 4)、拔管后患者需静卧30min
第五篇: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定义:指末端置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擦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擦入到下腔静脉。
优点:液体易输注、对血管壁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复通。具有外周静脉留置和外周静脉切开无可比拟的优点。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输血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即时调节补液量,控制体液平衡。
2.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症或心血管及其他而复杂的手术中和术后,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状况。
3.长期静脉输液、给药、行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4.肿瘤患行静脉化疗及脑部患者需频繁输脱水药时,减轻了对局部及血管的刺激,避免药物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引起的既不组织坏死。护理要点
预防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cm内称之为局部感染。
1.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一次,当敷料潮湿、松动、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出汗多时勤更换,以防穿刺点细菌沿导管逆行感染。
2.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时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液自然晾干。3.选用通气性能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
4.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肝素帽、中心静脉压监测管。5.每周在针眼处做细菌培养1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感染。
6.如穿刺部位由炎症或患者由不明原因的发热,应立即拔出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二.保持管道通畅
1.在输注酸、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2.先输乳剂,再输非乳剂。
3.输注刺激性及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4.熟练掌握三通管的操作,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5.如患者能起床,要注意抬高输液瓶。
6.一般不通过导管留取血标本,以免影响化验数据准确性及引起导管堵塞,如从导管留取标本,抽血后必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
7.暂停输液时,需用肝素盐水封管,其浓度至少为10u/ml,每次用量5ml。也可用生理盐水封管。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肿瘤病人,由于患者发声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比生理盐水效果好。封管时使用正压封管(边冲洗导管,边推边退,然后夹住导管)。8.注意不要扭曲导管,防止机械性堵塞。
9.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或尿激酶溶液轻轻冲洗导管,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若抽吸无效,应拔出导管。三.防止血栓形成
1.在穿刺或输送导管时术者动作要轻柔,尽量一次性成功,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2.置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盐水,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3.每天输液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四.加强输液巡视
1.严格控制好滴速,防止输液太快。
2.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即时更换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1)严交班:要求班班床头交接:
1、中心静脉固定情况(缝线和管道位置、三通开关是否正确、各管道衔接是否紧密);
2、中心静脉是否管道通畅(快速滴入液体1—2分钟/次)
3、中心静脉周围皮肤有无肿胀、压痛;
4、中心静脉的插入的长度(看刻度)
5、输注液体的性质、质量、速度 2)多巡视
1、护士按一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15-30分钟/次;
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看病人;
3、若病人行为失控,应适当约束,专人看护或使用镇静剂。3)防输空(脱管)
1、班班严格交接;
2、给病人及陪人做好宣教,解释插管的目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3、巡视病房重点检查管道衔接和液体滴注情况;
4、病人更换体位、更换床位、下床注意管道的位置。4)防堵管
1、液体匀速滴入,必须时使用输液泵;
2、交接班时冲管1-2分钟,病人血液浓缩时,增加冲管次数;
3、先输注脂类液体,后输注非脂类液体;
4、输注高渗/粘附性液体/酸碱性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5、封管前若输注粘附性强的液体时,先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行肝素封管;
6、每12小时用肝素盐水3-5ML封管/次(肝素10U-100U/ML);
7、采用正压封管技术。5)防感染
1、病房保持洁净环境,病人插管部位干燥整洁;
2、须长期置管者少选股静脉;
3、置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或污染随时换;
4、输液管、三通管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换; 5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
6、每次推药或换管均要严格消毒;
7、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8、经常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6)严监控
1、凡是有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应作为交接班的重点;
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查看病人,每周监控换药情况1-2次;
3、交代主管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
4、中心静脉拔管后常规留置管尖做培养;
5、定期讲评中心静脉护理质量。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
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感染:1)局部因素:主要来皮肤、导管接头;
2)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如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2、血栓形成或栓塞: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在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进入微循环,造成微小小动脉栓塞。
3、导管阻塞:输注高价营养时,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2)其他危险因素:
1、导管脱落:与外接管衔头不紧:1)高危因素:烦躁不安、一过性认识混乱、老年健忘症 者
2)长期卧床、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
2、血管侵蚀:导管尖端可因呼吸心跳、颈部活动而移动(3-10CM),伤及腔静脉薄壁(0.5-1MM),机械尖端与高渗化学刺激可侵蚀甚至穿透血管壁,引发迟法性胸水。3)血肿
原因:反复穿刺损伤明显,误入动脉压力高,喷血不止;操作过程没有由效压迫。
*在颈内静脉置管时如果血肿不断增大,会压气管引起窒息,股静脉血肿可压迫下肢静脉回流,引起深静脉血栓。
处理:局部有效压迫止血,必要时局部冰敷。
预防:严密观察,对DIC肝素化,有出血倾向病人慎穿。4)气胸、血胸
多见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原因:反复穿刺误伤,位置偏低,患者伴有慢阻肺、肺气肿,肺尖位置较高:穿刺点偏内;穿刺不中,未能从原处退针,而是横扫试穿,划伤了肺或大血管。
处理:穿刺后当天必须进行X光胸片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是否适当,有无血气胸、心包积液等,少于20%的血气胸,可不予处理,超过20%则要行胸腔闭式引流。预防:穿刺时熟悉解剖位置手法正确。
*穿刺后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费力或血氧饱和度下降,要警惕张力性气胸 5)脱管
原因:导管置入深度不够:固定不牢;接口旋扣不紧;有意识障碍者自行拔出。预防:固定一定要牢靠,外用胶布加强,防止直接受力;有行为失控者,用束缚带约束双手。6)气栓
原因:一般不易,但是在插管、拔管、脱管时,剧咳后深呼吸时易发生大量气体进入血管,造成心腔气栓和肺动脉系统气栓。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大汗、低血压、心动过速等。诊断:
1、心前区有响亮搅拌性水泡声;
2、动脉血气显示低氧分压;
3、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
4、胸部X片显示肺动脉附近有大气泡
处理:
1、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垂头仰卧位,使气泡升至心尖部以恢复肺循环;
2、高浓度面罩吸氧并监测血气;
3、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效的补液;
预防:严禁脱落,注意观察液体不要走空,更换输液管或封管时气体要排净。7)感染
原因:
1、皮肤消毒不彻底,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
2、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3导管材料插入静脉时,人体抵抗异物,纤维蛋白包围导管形成鞘,细菌粘附于鞘上;
4、病人免疫力低下;
5、长期留管;
6、护理未严格按操作规程做。
表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血象增高;应想到有导管象管性感染的可能,应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并予抗炎治疗。预防:
1、尽量减少多腔静脉导管的使用;
2、插管前皮肤消毒要彻底,消毒皮肤至少两遍。
3、严格按操作规程插管和护理;置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与污染随时换;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每次推药和换药均要严格消毒;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4、缩短中心静脉的留置时间;
5、提高穿刺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及血肿的发生;消灭细菌繁殖的场所 8)栓子、栓塞
原因:输入液体过慢;静脉压偏高(心泵无力,肺气肿);利尿过度、高热、腹泻、呕吐、补液不足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之有血管内膜的损伤、粗糙或形成纤维蛋白鞘;导管尖端顶住血管壁或静脉瓣。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的护理原则 拔管前的护理 1)、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 2)、导管拔除时使患者屏住呼吸; 3)、当患者脱水时避免拔管。
2、拔管后的护理 1)、夹闭导管腔,用手指压在拔管后的皮肤切口上 2)、不要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 3)、拔管后外涂碘伏或抗生素软膏,密封切口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