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0]9号 【发布日期】2000-03-01 【生效日期】2000-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0]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环境效益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全面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城市管理水平,使首都以整洁、清新、优美的城市容貌进入新世纪。
二、工作目标
本市的环境综合整治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巩固中心城区和近郊建成区已取得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下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改变这些地区的环境面貌,使其逐步纳入城市化管理的轨道。同时,综合整治要向远郊区辐射,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郊区环境建设。
2000年本市要拆除30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撤销四环路以内的60个占路市场及城市河道两侧的集贸市场,彻底整治15处脏乱问题严重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同时,建设100条环境优美街、50个环境优美居民小区,建成8处1万平方米以上的绿地,进一步完善四环路以内环卫基础设施。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巩固、扩大城市建成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坚决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其中重点拆除城近郊区规划道路两侧、公共绿地、居住小区、校园内外、铁路干线两侧隔离地区、河道两侧隔离地区、街巷胡同内和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范围内以及城乡结合部、城市规划绿化隔离地区内的各类违法建设。坚决禁止新建违法建设,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建设。
撤销四环路以内的占路市场及城近郊区河道两侧的集贸市场,取缔无证摊群。要加强监控,严禁占道经营。继续推进退路进厅工作,规划建设50个室内菜市场;调整市场的经营结构,加强市场内部管理;整顿、规范早市,使其不占道、不扰民、不破坏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击各种面向学生的非法经营活动。维护校园及周边交通和治安秩序,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根据城市容貌要求,整修、装饰重点场所周边和主要道路两侧各类建筑物,按照整洁、亮丽、美观的要求,加快建成区环境建设,做好净化环境、铺装道路、扩大绿化、美化市容工作。
逐级建立城市环境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标准,划定责任区域,制定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门前三包”责任制。
(二)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脏乱问题是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难点,是制约城市环境水平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必须下大力解决。整治城乡结合部要把拆除违法建设、撤销占路市场、清理征而未用土地和收容遣送“三无”人员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的脏乱问题。整治城乡结合部工作要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及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责任制的建立、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具体组织应分步实施、由内向外有序进行。2000年首先解决四环路以内和石景山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问题。上述地区要按照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外来人口比例适度、清扫保洁责任落实的标准,实现城市化管理。
按照城市化管理的标准,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要配置足够的垃圾密闭收集设施,改进垃圾清运方式,解决垃圾积存和消纳问题,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城市市容环卫管理范围。按照城市化管理的标准和属地原则,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制度。以街乡行政辖区为单位,建立区域清扫保洁队伍,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各街乡要对本辖区清扫保洁和环境管理全面负责。
全面清理出租房屋,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对违反规定非法出租房屋的,依据房屋租赁管理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全面清理城乡结合部“三无”人员,减少外来人口数量,力争把外来人口与当地常住人口的比例控制在1:2以下。继续扩大外来人口居住区建设试点工作,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分别选择一处外来人口居住集中的地区,建造造价较低的外来人口居住房,对外来人口实行集中管理。
全面清理城乡结合部征而未建用地。今年重点清理15处,其中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各5处。对于征而未建用地,有条件开发建设的要尽快开发建设;暂无条件开发建设的,由所在街乡会同开发单位加强日常管理,并设置必要的环卫设施。对超过征地期限未进行开发建设的,要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处理,包括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大力整治影响城市环境水平的“痼疾顽症”。
严格控制“白色污染”。依法加大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和非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做好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回收利用工作,回收率力争保持在60%以上。逐步扩大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禁用范围,同时推广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一次性餐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替代工作。
加大查处无照经营力度。各区、各街道要逐一列出本辖区无照经营易发地点,落实区域管理责任制,严格管理。要督促检查社会单位切实履行“门前三包”责任,防止责任区内出现无照经营行为。执法部门对无照经营易发地点要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巡查,加大对查处无照游商的力度。
全面清理各类非法广告、招牌。依照《北京市城市容貌标准》,对城近郊区内的各类广告、招牌进行全面清理,坚决清除各类非法广告、招牌。对于虽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在设置中存在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要求的广告、招牌,要按照城市容貌标准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要予以清理。要依法查处非法张贴各类小广告的当事人,及时清除各类非法张贴物。
(四)继续抓好远郊区县环境综合整治。
远郊区县环境综合整治要以治脏治乱、绿化美化为重点,巩固成果,推广典型,规范制度,提高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以治理干线公路、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以及中心集镇的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净化美化活动。每个远郊区县要确定1至2条干线公路,公路两边500米以内的乡村、景点、居民区内的环境状况都要达标,彻底清除“白色污染”、积存垃圾、违法建设和非法广告。旅游景区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服务。加强对景区的餐饮服务、市场、车辆运输及一些危险性项目的监督检查。中心集镇的农贸市场实现规范入市,建立必要的卫生保洁设施和保洁措施,严禁占道经营。二是抓示范、抓样板、抓重点,提高郊区环境建设水平。每个区县要确定一批环境综合整治的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精心指导,使之成为各具特色,能代表地区最高水平的样板。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以点带面,建立和培育有一定规模、标准较高的示范区。三是结合村镇规划建设,开展以“拆违拆旧,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争再有100个村和30个乡镇的环境达标,使远郊区县村级环境达标率达到60%,乡镇环境达标率达到40%。
(五)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市第二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下放财权、事权,进一步理顺市和区、县关系。继续推进街道层面的改革,实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管理新格局。
适当下放市政管理权,环卫、园林、房管、市政、户外广告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及相关作业、养护职能从市级下移到区级,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现作业、养护的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
进一步强化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环境管理等城市管理基本职能,使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全面负责,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上,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
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城市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分不同类型调整街道与乡的建制,改革城乡结合部街乡管理体制,赋予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区街乡城市管理职能和责任,使其切实承担起对辖区范围内城市管理、社区管理责任。
本着有利于方便居民、便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对居委会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六)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城市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二是扩大和强化城管监察综合执法队伍。要加强对城管监察执法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健全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规范执法责任和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对城市环境实施有效管理,依法严厉查处各种破坏城市环境的违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全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努力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七)建立城市环境管理的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责任制度。
要制定科学、系统、实用的城市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城市容貌标准、整治工作、执法水准、作业规范程度、管理权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确定量化指标,明确考评程序,并以此作为组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考核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依据。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明确具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责任制。各项任务指标要分解落实到街道、单位和大街、小区、胡同。明确责任人,建立台帐。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于整治任务按时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好、环境日常维护质量高的单位,给予专门奖励;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日常管理不到位的地区,要提出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级监察机关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专门的行政效能监察,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并按照行政效能监察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对不能尽职尽责的干部提出批评或行政处理意见。
(八)大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护环境、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党团员、机关工作人员、学生、部队官兵为骨干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清洁环境行动。吸引和发动广大群众参加社区环境治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动员社会力量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多种形式的环境卫生责任制,形成全社会共建、协作局面。
各区、县政府要继续开办群众热线电话,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和参与意识。
市属新闻单位要围绕全年各项整治任务,宣传本市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各类群众性活动。同时,要做好对群众具有引导意义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常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声势。
(九)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证环境综合整治所需经费。
建立街道财力保障和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税制体制。随着管理重心的下移,将用于街道环卫、绿化、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管理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按期足额拨付街道办事处,专项用于街道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居(家)委会的办公经费,所需经费由区财政负担。
市、区两级财政根据拆除违法建设、绿化美化建设示范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需要,按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投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9-20
【发布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南府办〔2009〕94号 【发布日期】2009-04-21 【生效日期】2009-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宁市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
(南府办〔2009〕9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市区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9-2010年)》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五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工作方案
市编办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总体目标,着眼于解决我市政务环境中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好以“四整治、四构建”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根据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并办发[2011]19号)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我办“围绕一个主题,抓好三大目标,树立四大标杆,细化分解29条责任”的工作思路,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着力点,以整顿干部队伍作风、完善工作制度和提升服务水平为重要抓手,对照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努力打造机关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的政务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努力清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四个转变,逐步建成公开公平、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1)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在管理理念上向法治理念和服务理念转变。着力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做好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工作。一是研究政府职能转变方向、重点、途径;二是研究各层级政府的功能定位,明确各层级政府职责重点和权限;三是研究理顺各层级政府之间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四是研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问题;五是研究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工作作风。(机关处、县区处、政策法规处)
(2)积极推进行政决策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完善决策程序,修订政府工作规则,推行专家咨询制度,积极推进政务运行公开和重大事项社会公开制度等,探索建立行政问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机关处、县区处、综合处、政策法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3)积极推进政府由管理审批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以制约和监督行政审批权力为核心,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不符合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原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或其他方式运作的项目;对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就可以达到管理目的,而不必设立审批的项目;对多个部门或环节重复交叉审批,增加行政成本和管理相对人负担的项目等,要本着“应减必减”、“该放 就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职能,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及政府对社会和市场的干预。(机关处、政策法规处、县区处、事业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4)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向人本文明转变。重点理顺各层级政府行政执法间关系,合理划分事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执法机构和队伍,积极推行综合执法改革及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关处、县区处、政策法规处、事业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成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事业机构。
(5)明确改革目标,抓住改革关键。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政府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动力为关键。一是着力解决事业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顺,制约社会事业发展和有效提供公益服务问题;二是着力解决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直接具体管理,造成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事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问题;三是着力解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僵化落后,小团体利益膨胀和趋行政化明显等问题。(事业处、机关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政策法规处)
(6)积极推进绩效管理,管理手段向多元化转变,管理队伍向精干优化转变。一是引入绩效评估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政社分离,率先改革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在大部分转企中介类、服务类事业机构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实现 公共服务多元化。二是推行事业机构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实现民间化和自治性。三是抓好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载体优化干部结构。(事业处、机关处、县区处、监督处、政策法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7)强化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一是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准确把握事业机构发展方向和我市事业机构状况,加强工作经验交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实施绩效管理和目标考核,强化社会公益作用,逐步实现事业机构设置科学、名称规范、职能清晰、经费适宜、编制合理、内设精干、分类准确、效益明显。三是研究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的鼓励措施,以放宽准入、财税优惠、特许经营、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事业处、县区处、政策法规处)
(8)加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和实践,推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试点,探索符合不同事业单位特点的法人治理模式,最终形成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事业机构现代运行新模式。(事业处、县区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政策法规处)
(9)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标准化管理研究,分行业、分类型出台部分标准。(事业处、县区处、政策法规处)
(二)继续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优化执政资源配置,着 力解决严格控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
遵循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立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立足“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16个字,改革思维定势,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效能化、法制化迈进。
1.加强机构编制管理问题研究。
(10)开展宏观管理研究。一是建立管政策、管标准、管总量、管结构的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及与财政配套与组织、人事衔接的制约机制。二是建立长效评估机制,根据部门“三定”和事业单位职责,采取跟踪督导、职能审核、法人年检、群众测评等方法,探索建立对部门或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评估体系。三是根据评估情况,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严格审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对机构编制进行合理调剂,实现机构编制五年内不突破。(事业处、监督处、综合处、政策法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11)加强“实名制”管理。以黑龙江省为标杆,实现机构编制监督关口前置,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完善“实名制”管理程序和手段,逐步建立以机构编制管理证、个人编制证、实名制信息数据库、机构编制台账为载体 “四位一体”的数据详实、信息全面、功能多样、管理科学、上下联动的机构编制实名 制网络化管理体系,使我市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监督处、综合处)
(12)完善编制使用核准制度。在管住的基础上,率先实行结构化管理,严格按照核定的结构比例,审核用编计划,提高编制使用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创同行业一流业绩。同时进一步改进编制使用审核工作流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监督处)
3.强化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3)一是实行全程化监督管理,严格审批前后监督检查。建立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综合协调制约机制,重点解决超限额设立机构、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擅自提高规格及混编、混岗、条条干预等问题;二是研究制定事后纠错和事先预防教育机制及责任追究办法;三是完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以“12310”电话举报、网络举报、传真举报、来信来访举报等“五位一体”的社会监督平台。(监督处、综合处、事业处、机关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14)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大督查机制,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及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例查处一例,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监督处、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15)建立各开发区、园区的编制管理定期备案制度。各开发区、园区每季度按要求上报其所属机构编制使用情况及人员实名制变动情况。(监督处)(16)建立健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机构编制责任追究制和业绩考核制度。明确县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机构编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并把抓机构编制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县区处)
4.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17)树立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要求办事,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5.积极探索标准化管理体系。
(18)积极探索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研究制定各类机构编制设置标准,实现用标准核定机构编制的目标。一是进行要素研究,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单位的经济规模、财政收入、人口数量、地域面积、交通状况、社会治安、行政层级、改革力度、办公自动化程度等多种因素,逐步研究和制定机构编制的标准。二是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摸清国内情况,逐步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机构编制标准。三是通过深入细致研究和开展试点活动,对现行机构编制标准逐步进行合理修改完善。(事业处、机关处、监督处、政策法规处、综合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6.强化行政机构及事业单位台帐管理。
(19)做好太原市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台账更新、补充、完善工作,做到底子清楚、基础扎实,为日常机构编制工作提供精 准依据。(机关处、事业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三)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
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机构编制法制体系,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
(20)重视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治编、执法为民、服务大局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政策法规处、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1)制定和完善机构编制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特别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程序性规定。以南通市等为标杆,拟定切合我市实际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办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等,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政策法规处、监督处、事业处、机关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2)进一步完善“三定”规定,逐步研究以立法形式,对各部门的性质、法律地位、职责权限、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以及领导职数做出明确规定和规范。(机关处、县区处)
(23)跟踪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条例》、《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执行实施情况,适时提出修改和完善 的建议意见。(政策法规处、监督处、机关处、事业处、县区处)
(24)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机构编制决策事项,在发文前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审核,列入日常机构编制日常审批工作程序。(政策法规处、综合处)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流机关。
(25)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倡导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集中培训等制度,形成学习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升党性修养。(机关党支部、综合处)
(26)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完善各级编办的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本单位职能配置、内部职责分工和机构设置。二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综合处、机关党支部)
(27)切实加强业务建设。努力学习业务,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维,摆布好各项工作。(综合处、各处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8)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一是细化“三定”规定,健全审批民主决策、内外部分工协调和公文处理办法等规定。二是完善 内部工作规则,细化财务管理、安全保密、人事管理、廉政建设等制度规定。三是健全工作责任制,探索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内部督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四是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通过网站、报纸、期刊等多种途径,将机构编制办事制度、办事程序等公开公示,拓宽民主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综合处、机关党支部、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9)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做到工作勤奋务实,服务热情主动,自觉廉洁从政。(综合处、机关党支部、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与自查自纠阶段(4月)
1、做好思想发动。召开全办“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切实把干部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2、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订我办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方案,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分解到岗,责任到人。
3、开展自查自纠。查摆制约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环境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工作对象、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结合本单位实际,着重开展“四查四看”活 动。
(二)集中治理阶段(5-11月)
1、各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要从最迫切、最关键的环节入手,开展层级“对标”、阶梯“对标”和专题“对标”。层级“对标”,就是从处室职责、工作岗位、办事程序、目标任务逐级展开“对标”,形成纵向到底的“对标”格局。阶梯“对标”,就是通过查找差距、制定计划,不断达标、超标,逐步缩短与四大标杆的差距,争创行业领先标准。
2、制定新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符合效能政府建设的绩效考核体系。并结合机构编制工作特点和实际,针对工作流程变化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
1、总结工作。对集中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巩固活动成果。对活动中存在的成效和不足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成功经验要制度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
2、建章立制。进一步建设健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环境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发展环境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和长期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此项活动落实到位,成立市编办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处。组 长:雷金根 市编办主任 副组长:张静南 市编办副主任
寇国瑷 市编办副主任 范振会 市编办副主任 冯寅卯 市编办副调研员 吴春福 市编办副调研员
成 员:毛丽民 市编办综合处处长
庞英杰 市编办机关处处长 郝全成 市编办事业处处长 王海鹰 市编办县区处处长 王建功 市编办监督处处长 陈新奇 市编办政策法规处处长 褚润丽 市编办机关党支部书记 贾瑞琦 市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 冀晓军 市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名单如下: 主 任:毛丽民 副主任:徐 艳
惠艳民 刘 鹏
(二)强化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机制。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工作,切实负起抓 班子、带队伍、抓落实、提效能的领导责任,严抓狠管,对发生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效能低下、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查严办、主动追究,决不袒护迁就,确保活动深入开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强化舆论氛围。要结合贯彻全市“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动员大会精神,充分运用会议、党课、板报、网络、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形式,持续深入地进行发展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群众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0一一年九月十日
第四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河东市将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城市形象迎接“文化节”盛会,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拟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扩大会议精神,以迎接“文化节”盛会和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核心任务和重要抓手,举市动员,全民参与,条块联动,开展大
规模、超强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清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和整治市容市貌“破、旧、乱”现象,干成一批平时想干不好干、干不好的难事,解决一批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攻克一批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让老百姓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身边市容环境的明显变化,实现城市面貌的显著改观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紧紧围绕“迎创”任务,以“文化节”为节点,高起点筹划、大力度整治、超常规整合、跨越式提升。突出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整改,显著提升环境卫生质量;突出秩序整顿和强化管理,显著提升长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市容市貌的整合出新,显著提升河东的城市形象。通过八个月的环境集中整治和景观突击建设,实现“四优一金”的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即环境优美、管
理优化、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夺取市容市貌“金牌”。
三、整治内容
重点抓好十大专项整治工作:
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全面整治103公里铁路沿线脏、乱、差,完善铁路沿线各类垃圾收集和清运环节,落实沿线环境改造出新、绿化建设措施,进一步明确铁路部门与区之间的职能和职责,加强对铁路沿线及两侧环境责任区范围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市容法规的行为严格处罚,全面达到“四无一有”标准,努力打造铁路沿线“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窗口形象。
道路整治。重点建设6条城市景观道路,整修出新和亮化一批跨外河桥梁,整治城市道路积水淹水片区,实施市区照度不达标道路的路灯建设。开展主城
区城市道路交叉口路面、道路窨井盖和道路路名牌专项整治,实施隧道维修工程,整修一批跨河桥梁、立交桥和人行天桥,提升城市道路总体水平。
房屋出新整治。加强对全市重点地区房屋整修出新,围绕16个“文化节”主要场馆和中山东路、中央路等11条主干道以及55个宾馆、饭店,对800幢房屋进行平改坡或立面出新、屋顶整修,重点解决房屋陈旧破损,影响市容观瞻问题。通过房屋整治,拆除屋顶违法建筑,实施屋面及立面的整修出新,达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广告招牌专项整治。清除各类非法设置和低档次户外广告和标志,出新破损陈旧招牌和门头装璜,整治横幅布幔和残损、废弃、停用的各类广告牌,彻底清除“广告楼”。在此基础上,抓紧对主次干道及繁华地段广告、店招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力求设置形式新颖独特、美观、艺术和多样化,全面提升我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的档次和水平。在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对一些条件成熟的路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包装,为下一步广告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打下基础。要强化管理,重视道路两侧文化围墙建设,各区都要选择一些路段,因地制宜,高标准地建设出新一批围墙、护栏,确保道路景观明显提升。
工地环境和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规范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房屋拆迁工地和堆场的管理,施工现场做到定时洒水降尘,无粉尘蔓延,进出口地表要实施硬化,按规定设置冲洗台和冲洗设施,确保净车出场。加强建筑渣土运输全过程的管理,实行密闭运输,防止抛撒滴漏,对违法运输车辆一律从严处罚。环卫作业要加大湿式作业的推进力度,实行定时清扫。主城区现有工厂企业等单位烟囱无黑烟,对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实施必要的监控,同时要加强对“文化节”
场馆及运
动员住地周围和活动场所附近的24小时噪音控制。
进出城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城市进出口道路做到路面平整,无挖掘占用,无违章搭建,秩序良好。公路两侧路牙整齐无缺损,排水管道畅通,路牌、广告、店招规范整洁无污损。沿线无垃圾及堆放点,无残破建筑,无占道经营,无“三乱”现象。建筑物要粉刷一新,路坡整洁,路沟疏浚平整,道路清扫及时,绿化带整齐,消除黄土裸露现象。
环境卫生整治。要以“清洁河东”为主题,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整治环境,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各区县政府要组织对辖区内建筑工地、城郊结合部、区际交界处、新老居民区、沿河两岸等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加强对各类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部队营区、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内外环境的卫生大清理,清除卫生死角和散存垃圾,做好预防性消杀;加大对拆迁工地的环境整治,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杜绝生活垃圾随意混堆现象;清理各类建筑物屋顶堆积杂物和散在垃圾,做好临街楼宇等建筑物立面清洗;及时处理居住区下水道堵塞、污水及化粪池漫溢、低洼积水等问题,做好清掏和消毒工作;大力开展除四害工作,落实虫害防制措施;继续抓好主城区及文化节场馆、运动员驻地等重点地段的拆违工作,确保城区新搭违建零目标。
城市“三乱”专项整治。继续加强对全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各类建筑物及设施设备上的乱贴乱画、乱喷乱涂、乱刻乱写等影响市容环境的“牛皮癣”的清理,进一步明确各责任单位之间的职责,扩大和深化市场化运作步伐,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
占道经营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开展占道经营、夜市排档、自发马路市场、瓜果摊、违规书报摊、修旧摊点等整治活动。取缔各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和出摊出场经营活动,对占道影响交通、市容和老百姓出行的要严肃查处。重点打击沿街占道的无证游商浮贩以及污染环境的占道烧烤、大排档等。建立健全各项督查、巡查制度,不间断地取缔和打击倚门开店、占道经营行为,实现长效管理。
车容车貌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城区范围内各类交通客货运营、公交、出租、建筑及市政工程、环境卫生、旅游等行业,以及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车辆的车容车貌,在开展集中整治,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以行业管理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本行业及本线路、站点车辆车容车貌的管理,强化落实责
任和监督机制,确保不清洁车辆不出场、不上路、不进城区。同时,严格市区各车辆清洗站点的规范管理。
四、组织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区县分别成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蒋宏任总指挥,徐正、戴宁、吕庆任副总指挥。成员有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法制办、信访、计委、建委、规划、市容、环保、房产、国土、市政公用、园林、交通、水利、公安、司法、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地铁指挥部、河东警备区、河东铁路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区区长。
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魏竹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市容管理局、市建委、市规划
局、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市房产局负责人兼任,办公室由若干工作小组组成。
市指挥部主要职能:制定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政策,综合协调各区县整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分解下达整治项目,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五、方法步骤
根据工作性质、任务的需要,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先硬件建设、后易于突击工作的顺序,分四个阶段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时序节点,高标准完成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同时,要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并注意树立好的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迅速
推进。
第一阶段:2月1日至2月中旬,为调查摸底阶段。由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普查摸底,制定整治方案,确立整治重点,制定各项政策和各种预案,建立健全指挥和管理网络,筹措整治经费,做好整治启动前各项筹备工作。
第二阶段:2月中旬至2月底,为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开展宣传动员,出台相关政策,由市政府发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通告》和《致市民一封信》,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各区县、各部门要深入整治现场进行动员,发放宣传品,使广大市民明确专项整治的意义和工作目标,支持并参与专项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3月1日至8月31日,为集中整治阶段。全面落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各项任务,按分区、分项,由责任单位、区县组织具体整治工作,着重解决一批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对整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强制整治。
第四阶段:9月1日至12月底,为巩固完善和会期保障阶段。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巩固、完善、保持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确保“文化节”期间各项市容保障工作高标准落实到位。
六、工作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迎接“文化节”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清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综合整治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东风,联系实际,真抓实干,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专抓专管。区县政府要担负主战和督战之责,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采取
超常规措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实施、人大政协加强监督、单位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全面改善市容环境面貌。
2、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保证整治有序展开。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分解目标责任,细化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保证综合整治有条不紊地展开。各区县是综合整治的具体组织者,街1 2 下一页
第五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20xx年20xx年,河东市将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城市形象迎接“文化节”盛会,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拟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扩大会议精神,以迎接“文化节”盛会和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核心任务和重要抓手,举市动员,全民参与,条块联动,开展大规模、超强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清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和整治市容市貌“破、旧、乱”现象,干成一批平时想干不好干、干不好的难事,解决一批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攻克一批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让老百姓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身边市容环境的明显变化,实现城市面貌的显著改观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紧紧围绕“迎创”任务,以“文化节”为节点,高起点筹划、大力度整治、超常规整合、跨越式提升。突出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整改,显著提升环境卫生质量;突出秩序整顿和强化管理,显著提升长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市容市貌的整合出新,显著提升河东的城市形象。通过八个月的环境集中整治和景观突击建设,实现“四优一金”的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即环境优美、管理优化、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夺取市容市貌“金牌”。
三、整治内容重点抓好十大专项整治工作:
(一)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全面整治103公里铁路沿线脏、乱、差,完善铁路沿线各类垃圾收集和清运环节,落实沿线环境改造出新、绿化建设措施,进一步明确铁路部门与区之间的职能和职责,加强对铁路沿线及两侧环境责任区范围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市容法规的行为严格处罚,全面达到“四无一有”标准(即:无暴露垃圾、无残墙破房、无粪坑旱厕、无废品杂物;有绿化隔离带或隔离墙,推广主体绿化),努力打造铁路沿线“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窗口形象。
(二)道路整治。重点建设6条城市景观道路,整修出新和亮化一批跨外河桥梁,整治城市道路积水淹水片区,实施市区照度不达标道路的路灯建设。开展主城区城市道路交叉口路面、道路窨井盖和道路路名牌专项整治,实施隧道维修工程,整修一批跨河桥梁、立交桥和人行天桥,提升城市道路总体水平。
(三)房屋出新整治。加强对全市重点地区房屋整修出新,围绕16个“文化节”主要场馆和中山东路、中央路等11条主干道以及55个宾馆、饭店,对800幢房屋进行平改坡或立面出新、屋顶整修,重点解决房屋陈旧破损,影响市容观瞻问题。通过房屋整治,拆除屋顶违法建筑,实施屋面及立面的整修出新,达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广告招牌专项整治。清除各类非法设置和低档次户外广告和标志,出新破损陈旧招牌和门头装璜,整治横(条)幅布幔和残损、废弃、停用的各类广告牌,彻底清除“广告楼”。在此基础上,抓紧对主次干道及繁华地段广告、店招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力求设置形式新颖独特、美观、艺术和多样化,全面提升我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的档次和水平。在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对一些条件成熟的路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包装,为下一步广告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打下基础。要强化管理,重视道路两侧文化围墙建设,各区都要选择一些路段,因地制宜,高标准地建设出新一批围墙、护栏,确保道路景观明显提升。
(五)工地环境和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规范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房屋拆迁工地和堆场的管理,施工现场做到定时洒水降尘,无粉尘蔓延,进出口地表要实施硬化,按规定设置冲洗台和冲洗设施,确保净车出场。加强建筑渣土运输全过程的管理,实行密闭运输,防止抛撒滴漏,对违法运输车辆一律从严处罚。环卫作业要加大湿式作业的推进力度,实行定时清扫。主城区现有工厂企业等单位烟囱无黑烟,对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实施必要的监控,同时要加强对“文化节”场馆及运动员住地周围和活动场所附近的24小时噪音控制。
(六)进出城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城市进出口道路做到路面平整,无挖掘占用,无违章搭建,秩序良好。公路两侧路牙整齐无缺损,排水管道畅通,路牌、广告、店招规范整洁无污损。沿线无垃圾及堆放点,无残破建筑,无占道经营,无“三乱”现象。建筑物(围档)要粉刷一新,路坡整洁,路沟疏浚平整,道路清扫及时,绿化带整齐,消除黄土裸露现象。
(七)环境卫生整治。要以“清洁河东”为主题,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整治环境,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卫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