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

时间:2019-05-14 23:1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

第一篇: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输液反应及预防 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药物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输液瓶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5)其他: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液速度过快;

(6)环境因素: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1]。本文报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69例输液反应,并就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3.1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1,2]。

3.2 预防

3.2.1 液体与药品质量过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2,3]。

3.2.2 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小时,每周用2%过氧乙酸8ml/m3煮沸熏蒸30min。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2.3 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3.2.4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输液四大不良反应

一,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它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三,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原因都会导致静脉炎。它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四,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专家提醒患者,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发现速度过快感觉不适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等症状时,要立即告诉医护人员。一般来说,输液反应处理及时,症状很快会缓解。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1.发热

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2.心力衰竭、肺水肿

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静脉炎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

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2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1 输液反应因素

(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3)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4)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5)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输液瓶已经打开应该一次用完。(6)根据病情尽量减少输液。避免同时加入多种药物,否则易增加毒性、降低药效以及增加输液中的微粒数,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可及时快速纠正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增加血容量,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而常见的输液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昏迷热危及生命。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

发热反应:多发生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体温可高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听诊时双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整齐

静脉炎: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空气栓塞:患者自觉胸部异常,或有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濒死感。听诊时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样改变。

2.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

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大多数由于输液瓶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效果不好或已经过期变质,保存管理不妥,输液器被污染或未严格消毒。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等引起,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致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也可因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所致。

因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使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空,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痕漏气;加压输液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换药或拔针等均可发生空气栓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品,输液器的质量及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空气排空,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结束时及时拔针,加压输液 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换药或拔针等均可发生空气栓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品,输液器的质量及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空气排空,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结束时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守护,并严密观察,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护理反应轻者应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并与医生联系,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热水袋;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做好记录,可将保留的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验,查找反应的原因 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荷;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溶液换成20%-30%乙醇溶液,从而改变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状态 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平喘和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对特殊人群的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控制,如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5 病情严重者必要时可行四肢轮扎术,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的袖带适当加压四肢,阻断静脉血流,以减少回心血量,但不可阻断动脉学供血,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带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解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液,应充分稀释后再输注,并且减慢输液速度,严防药液渗出血管外,注意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性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禁止在发生静脉炎的部位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超短波诊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合并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出现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将患者处于左侧位和头低足高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1 输液反应因素

(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3)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4)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5)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输液瓶已经打开应该一次用完。(6)根据病情尽量减少输液。避免同时加入多种药物,否则易增加毒性、降低药效以及增加输液中的微粒数,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输液反应。

第二篇: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及处理

一、输液反应的定义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二、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处理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原因:

1、药物方面因素

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1.3 热原累加 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处理:对症处理

2.热源反应(发热反应):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原因:1.液体污染2.输液操作因素(环境、无菌操作、反复多次针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等)

处理:(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3.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处理:(1)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2)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急性心衰、肺水肿: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处理:(1)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2)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3)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5.空气栓塞: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处理:(1)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2)氧气吸入

(3)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三、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1、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购进关,严格检查。

2、输液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配伍禁忌。

3、输液环境安全,无菌操作无菌观念要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认真,如配药前注意洗手,配药时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正确消毒等。

4、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

5、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静滴含K + ,Ca 2+ ,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6、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7、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8、加强输液巡视,多观察多询问。

四、应对输液反应四步曲

1、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输液反应,要立即放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2、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费时,费事,易错过抢救时机.3、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葡萄糖,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4、对症处理。

五、建议:

1、除药物过敏外,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应慎重,2、输液反应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如果过早,过多地使用镇静剂,反而会掩盖病情变化.六、急症病人应急处理五部曲

1、监测生命体征

2、吸氧

3、开放静脉通路

4、通知医生

5、对症处理

.;

第三篇:输液发热反应处理

关于输液发热返佣处理程序的规定

各科室:为提高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有效保证病院住院期间的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输液发热反应在临床治疗中的发生和和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护理部特别发出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程序,望各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一、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程序 一般输液发热反应

1、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封存送检

2、寒战者肌注非那根25-50mg或杜冷丁50mg,若症状不能缓解静注地米10-20mg,病理性发热继而静滴地米10-20mg.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h测一次T、R、P、BP,发热者头部冰枕,急查血培养。

二、严重输液发热反应(发生休克者)

1、急查肾功能、空气分析、导尿、记24h出入量,无尿者用速尿20-40mg静滴。

2、扩容:晶体:5%扩盐、平衡液、生理盐水等。

胶体:白蛋白、血浆、低右、贺斯等。

3、纠酸:5%SB125-250ml静滴。

4、钙剂: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20ml缓慢静推。

5、血管活性药:多巴胺40-80mg+阿拉明40-80mg静滴,严重时肾上腺素1-2mg静滴。

6、出现肺水肿用速尿20-40mg静推,0.25%氨茶碱0.25静推或西地兰0.2-0.4mg静推,至病情稳定后改用抗生素。

输液发热反应护理程序

(一)病院的护理

(1)立即停止原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皿及不同批号液体控制低速,并报告医生。

(2)对一般输液发热反应者,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2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寒战及度热着分别做好保暖及降温措施,直至病情稳定。

(3)发生严重输液发热反应者立即报告医生,应支走守护,立即給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直至病情稳定,及时严格执行医嘱进行抢救,并抽血标本送培养。

(二)输液用具的处理

(1)将剩余药液及输液皿,用无菌技术处理后,及时送检。

(2)将所用过的消毒碘伏、棉签、配药的注射器、安瓿一并送检。(3)随机抽取同一批号的输液器2-5具,液体1-2瓶送检。

(三)科室处理程序

(1)发生输液发热反应后,立即上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

(2)科室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并且认真讨论,查找原因,及时杜绝和减少不安全隐患。

第四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与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

1.原因

由于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已经过期、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l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及发热,轻症病人体温在38℃左右,可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严重病人寒战后,体温可高达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不适症状。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的标签、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2)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3)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棉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3)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4)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人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人,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给四肢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动脉血流保持通畅),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要求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当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解除止血带。

(7)做好心理护理:支持安慰病人,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前管内空气未排尽,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隙;连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添加药液或添加后未及时排尽空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专人在旁看守,均可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心脏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2.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发现药液输完及时拔针;当加压输液、输血时,应安排专人看守,并严密观察,不得擅自离开病人。

(2)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人口,并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困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用95的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4)超短波理疗。

(5)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第五篇:输液反应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五、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点滴系数(gtt/ml):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10、15、20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用的时间 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2、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用的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输液时间(分)

六、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拔出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顺利滴入血管,不疼、不滴、局部无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或在头皮针层部垫棉签等,直至点滴通畅

3、针头阻塞:检测方法为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 感觉感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 处理方法:更换针头,重新选择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所致。处理方法:适当调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

5、静脉痉挛:穿刺肢体暴露在温度过低环境中过长或输入的液体过凉 处理方法: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即可

2、侧壁无调节孔的滴管:取下输液瓶,倾斜输液瓶,保持针头露出液面,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时再将液体挂回到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1、侧壁有调节孔的滴管:先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面上升至1/2-2/3水平高度时再关闭调节孔,打开滴管下端输液管

2、侧壁无调节孔的滴管:可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力挤压滴管,待液面升至适当水平高度时,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衔接是否紧密,滴管有无漏气或缝隙,必要时更换输液管

七、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由于长时间大量或输入的液体不纯,输液管不洁以及多次反复穿刺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由于输液本身造成的反应,称为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fever reaction)(常见的输液反应)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引起。

输液瓶清洁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 输入液体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管不善变质; 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引起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周身不适等症状。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必须保证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及时通知医生。

②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作细菌培养,以查明原发热反应原因。③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circulatory overload reaction),即肺水肿

1、原因: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或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多见于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心律不齐。

3、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尤须注意,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

(2)处理:①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病情允许时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病人减轻心理紧张。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CAP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③按医嘱给以镇静剂、平喘药,强心、利尿、扩血管,以稳定患者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但动脉血流仍可通过,每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⑤慎用静脉放血200-300ml,贫血者禁忌采用。

(三)静脉炎(phlebitis)

1、原因: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充分稀释后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处理: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②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用TDP治疗器照射。

③中药治疗:用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能够清热、止痛、消肿。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air embolism)

1、原因: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②拔出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③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机理: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血液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被吸收,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内,使从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临床表现: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到管内空气。

②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添加药物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以防液体走空。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2)处理:①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收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被逐渐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血氧浓度,纠正患者缺氧状态。③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时及时对症处理。

八、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infusion particle)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加大微粒可达50-300微米。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一)输液微粒的来源

1、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混入异物与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

2、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玻璃瓶内壁和橡胶塞被药液浸泡时间过久,腐蚀剥脱形成输液微粒。

3、输液器与注射器不洁净。

4、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等,均可致微粒进入液体内,产生输液微粒污染。

(二)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微粒堵塞血管的部位、血流阻断的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肺、脑、肝、肾脏等

1、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5、微粒刺激组织产生炎症和形成肿块。

(三)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1、制剂生产方面:严把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环境卫生条件、制剂生产操作规程、选用优质材料、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检验技术等

2、输液操作方面

①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输液器以减少污染机会 ②输液前做好查对工作

③净化治疗室内空气,如超净工作台 ④在通气针头或通气管内放置空气过滤器 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药液现用现配防止污染 ⑥净化病室内空气:空气净化装置

九、输液泵的应用

输液泵(infusion pump)是指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适应症: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升压药物、抗律失常药物、脱水剂、静脉麻醉、婴幼儿输液等。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

(一)输液泵的分类及特点

1、活塞型注射泵

输注药液流速平稳、均衡、精确,体积小、充电系统好、便于携带,便于急救中使用。多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也用于注入需避光的或半衰期极短的药物。

2、蠕动滚压型输液泵

(1)容积控制型输液泵:只测定实际输入的液体量,不受溶液的浓度、粘度及导管内径的影响,输注剂量准确。

(2)滴数控制型输液泵:利用控制输液的滴数调整输入的液体量,可准确计算滴数。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

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

1、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按常规排出输液管的空气

4、打开泵门,将输液管“S”形放置在输液泵的管道槽内,关闭“泵门”

5、设定每毫升滴数和输液量限制

6、按常规穿刺静脉后,将输液泵和输液针连接

7、确定无误后,按“开始/停止”键,启动输液

8、当输液量接近预先设定的“输液量限制”时,“输液量显示”键闪烁,提示输液结束

9、终止输液:再次按压“开始/停止”键

10、按压“开关”键,关闭输液泵,打开泵门,取出输液管

(三)使用输液泵的注意事项

1、护士应了解输液泵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的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

3、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

①一旦输液泵出现报警,应及时打信号灯求助护士以便及时处理问题。②不能随意搬动输液泵,防止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③患者输液肢体不能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拉脱出。

④输液泵内有蓄电池,患者如需入厕,可打信号灯请护士帮忙暂时拔掉电源线,返回后再重新插好。

下载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

    输液反应

    输液如同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约占80%以上。一般认为,输液反应基本特征如下:(1)在输液的过程中,病儿突然畏寒或出现寒......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

    输液反应脚本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一、演练场景安排 1、演练时间:2017 年01 月 26日 16 时 30分 2、演练场所 :血液病区 3、演练人员:现场指挥------周薇薇护士长 现场记录------周丹......

    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滴速不畅或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角度或变换肢体位置至通畅。 (3)针......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消毒灭菌不严密,输入药物导致药液被污染,致热物质进入人体,体内均可引起输液......

    输液反应预防处理

    输液反应预防及处理护理规范 一、输液反应的预防: 1. 加强液体管理:一是减少药物贮存(一般备2-3天的量)。二是在使用上做到先领先用。三是护士长要每周检查科室液体、药品情况,确......

    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厚街兴隆医疗 ----------护理部 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 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输液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