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4 23:5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篇: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倪洁、姒怡冰

【摘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护理管理的效能,而护理管理效能必须以安全管理为保证。我院自2010年1月通过JCI认证,本文将总结我院基于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重症患者的安全管理;患者身份识别;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安全用药管理及安全转运等方面。

【关键词】JCI标准;国际病人安全目标;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不仅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的准则,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护理管理的效能,而护理管理效能必须以安全管理为保证。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重症监护病房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和转归及抢救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我院于2010年1月通过JCI认证,(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以下简称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分支机构。JCI标准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规范医院管理,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服务。JCI提出国际病人安全目标,本文将总结我院基于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重症患者的安全管理;患者身份识别;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安全用药管理及安全转运等方面。我院通过对以上病人安全目标的管理,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跟踪使用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患者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一)以国际病人安全为目标启用客观质量指标进行质量分析和跟踪:如基础护理合格率、分级护理符合率、口腔护理清洁合格率、半卧位执行率、导管管理合格率等。另外定期召开科内质量分析会议,充分利用P-D-C-A的质量改进方法,分析、整改并针对性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二)增加每周护士长安全管理专项督察:重点针对监护病房薄弱环节:气道管理、管道管理、约束管理、跌倒管理等,每周随机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迄今已杜绝导管滑脱、压

[3][2][1]疮管理问题、院感防控问题等多项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卧位舒适与安全:根据情况调节气垫床充气软硬程度及时协助患者变换卧位;对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病人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等;如果没有特殊禁忌症,应予抬高床头30-45度;处功能位,以增加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2.管道安全护理:对于可在X线下显像的鼻肠管,PICC等,有结合X线判断其位置是否正确;各种管道固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每班有记录管道(如气管插管,鼻胃管等)外露刻度;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示,注明管道名称和日期;留置引流管时,保持整个引流系统密闭性;正确使用约束护理单;烦躁患者作好保护性约束,防止意外拔除管道;护士有定时巡视各种管道接头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并每班有记录。

3.预防与减少危重症患者压疮:护士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单》;护士能根据压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相应的预防措施;3度以上的压疮有会诊记录及会诊措施;根据压疮分级情况及处理措施的效果,及时申请压疮护理会诊;有压疮风险及上报制度;有设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及各科室的联络护士。

4.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有向家属解释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必要性、方法及约束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与家属签订《约束患者知情同意书》;护士能正确使用《约束护理单》;护士能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及约束方法;使用约束带时,能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使用约束带时,有定时放松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及记录。

5.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每位患者入院时得到即时的跌倒评估,评估包括跌倒/坠床史、用药情况、饮酒史、检查步态和平衡能力,患者是否用支具等。如有跌倒/坠床风险,会于患者床旁做好鲜明的“防跌倒”标识,另外采用护栏,健康宣教等方式防止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伤害的发生。

(三)建立护士长行政查房制度和记录:对危重症患者护嘱观察要点或记录各类问题:包括人力配置、优质护理实施等问题,长期意义深远。

二、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一)口头医嘱和危机值:有效的交流是及时、正确、完整、不含糊并使接收者明白,这可以减少医疗差错并能促进患者安全。医院要共同制定制度和程序,如规范口头医嘱,即非抢救状态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如抢救状态下口头医嘱,要求护士接到医生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的确认,方可执行,且在6小时之内必须补足口头医嘱及所有抢救记录。另外危机值制度要求办公室人员、医生或护士接到危机值传报电话,先记录危机检查结果的内容,然后读出记录的内容,由通知人员确认记录正确无误后及时转告患者的主管医生或患者本人。接电话的人员应在专用记录本上记录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及住院号(病历号)、检查醒目及结果,报告者的姓名或工号,记录至少保存2年。(二)患者身份识别:每位入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以在任何情况下确认患者身份,JCI要求患者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方法: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手腕条形码等。(三)查对环节:危重症患者治疗多,抢救用药多,为减少差错的发生,我们采用两人核对,双人签字的方法,同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医嘱查对制度、护理操作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及检验查对制度等。

(四)交接班环节:护士长每天组织床旁交接班,对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难点给予指导。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搭配人员,合理分工,发挥每位护士的能力和潜能,积极参与科室管理,有利于提高责任心。

三、国际病人安全目标: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如重症监护室重点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VAP);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等。

(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有专业的静脉治疗小组对导管插入和保护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医护人员掌握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掌握置管和局部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剂选择合适,消毒范围大于10*10CM,消毒后让消毒剂自然风干;掌握敷料的选择及更换的相关知识;护士掌握导管使用过程中,保持系统密闭性;中心静脉导管一旦不需要或感染应立即拔除,并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

(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士对于抬高床头的依从性高;掌握抬高床头的禁忌症;患者口腔清洁,护士能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和工具;护士掌握按需吸痰的概念,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能通过各种指标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掌握人工气囊压力25CMH2O-30CMH2O的作用;呼吸机螺纹管更换符合要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处理得当;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正确记录呼吸机使用参数和各项监测指标;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机械通气患者湿化及加湿合理。保持口腔清洁:责任护士每天有评估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能正确实施口腔护理;能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漱口液;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无异味。

(三)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掌握正确留置尿管技术,无菌操作;掌握导尿管置入术的使用指正;维持持续的密闭、无菌、通畅的引流系统;尿标本的采集正确;留置尿管的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不应住同一房间或相邻床位;不建议每日2次用消毒液或肥皂和水清洁尿道口。

(四)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规范隔离:安排工作人员(护士、医生、护理员)等工作人员的隔离预防知识、培训和考核。合理安排床旁隔离患者的人力配置;物品专用;启用密闭式吸痰装置;落实定期监测和培养:如工作人员手的培养;空气培养;设备、床单位及物品表面的培养等。空气消毒方面:在传统自然通风、紫外灯消毒和太空鸟臭氧消毒的基础上,引进空气消毒净化机,对监护室相对封闭的医疗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四、国际病人安全目标:规范安全用药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一)促进高危药物的安全管理:当新员工还不熟悉病房情况,或合同护士没有经过适当的岗前培训,或发生紧急情况时,都容易导致高浓度电解质错误使用。防止和减少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普通病房中不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将其存到药房。重症监护室存放有高浓度电解质(氯化钾、氯化钠、硫酸镁),要求单柜定点放置、上锁管理、定量供应、专人清点、准确记录。

(二)口服用药发药到口,做好给药前的宣教和指导;对于静脉用药,要求及时、准确,且药物分类入柜、上锁、专人管理。

(三)常备药物规范的清点和储存,设计专用清点单,每班落实护士清点和检查,每月由药师上门服务,再次复测、清点和药物的审核。

(四)须冷藏的药物,用专用冰箱分类储存,严格控制温度,分类放置并配有鲜明标识,包括姓名、住院号、开启时间、失效时间等,每天冰箱要进行温度检测,根据医院的药物冰箱管理制度,使用专用温度流线型记录单,每天由治疗班护士进行温度复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冷藏药物的安全、有效。

(五)抢救车药物上锁管理,使用一次性功能锁,在每次清点和使用后,对监护室的抢救车进行上锁管理,设计抢救车示意图,使护士对车内药物及物品布局一目了然,且不同药物放置进行不同颜色归类放置,如心三联药物用红色标志归类放置,安全、有效。(六)精麻类药物管理:如吗啡、强痛定等药物双人双锁管理,运用五专管理方法: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每班清点时,必须在登记本上记录清点的日期、时间并签名。

(七)血管活性药物的管理: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高危药物,高浓度补钾,高渗溶液等,应从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禁止从外周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有高危药物标示;血管活性药独立输液道路,不应从血管活性药物通道推住其他药物;床边应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示,护士能安全使用这些药物,有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出现药物外渗时使用专科护理记录单;护士定时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药物外渗并作出相应处理;有密切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实时记录。(八)其他药物管理:对一些临床试验用药、类似药物的储存采用警示标签和分柜放置,以利于安全。

五、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安全转运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一)医院/科室制定有关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指引,实施安全转运;有使用《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记录单》,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

(二)转运前有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必要时签注知情同意书;确定转入科室是否作好迎接准备。

(三)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接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观察病情,具备紧急救治能力;转运前保持气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管道,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气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运转和检查过程中,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各管道安全固定及药物安全输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求医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及医疗风险意识,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性化服务理念,以JCI为标准,以国际病人安全为目标开展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健全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成翼娟,岳树锦,谷波,等,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18-22 2.王秀英,陈怀敏.谈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研究,2006,3(31):143-144 3.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 America.Chicago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M].America, 2007(3):11-13.通信作者:倪洁 职称:主管护师;职务:中心ICU护士长;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乌鲁木齐中路12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邮政编码;200040; e-mail:nijie30@hotmail.com

第二篇: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20%甘露醇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的常用药物,除人们熟知的脱水降颅压作用外,其在ICU危重病患者救治中发挥着多种功效。本文总结甘露醇在ICU中的使用情况,提出临床应用中的一些误区、临床应用体会及新进展。甘露醇ICU适应症

1·1 颅脑创伤 在很多医院的急诊科,遇到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患者,用的第一部液体往往就是甘露醇,目的是脱水降颅压,这其实对部分患者来说是有害无益的。脑挫裂伤患者的血脑屏障处于破坏和开放状态,血中甘露醇进入该组织间隙,造成局部高渗,导致脑挫裂伤局部水肿加重。颅内压(ICP)是判断何时使用甘露醇的一个指标, ICP<2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局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患者,不应使用甘露醇,当ICP>20 mm Hg,甚至>25 mm Hg,才可以使用[1]。当无ICP检测时,通过动态CT根据脑池形态、中线移位情况来判断ICP状态。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出现脑占位效应甚至脑疝时,应该使用甘露醇。使用时应间歇快速给药,与速尿、白蛋白联合应用脱水效果更佳。每次0.5~1.0 g/kg体重,间隔时间6~8h。1·2 脑出血 以往的观点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20~30 min,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代写论文而患者症状和体征加重,是由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所致。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动态观察已证实某些脑出血患者出血持续时间约为6~24 h[2],这也已被脑血管造影所证实。甘露醇造成继续出血的原因可能为:①颅内压降低导致压力止血作用下降[3];②甘露醇使血肿外脑组织脱水,脑组织对血肿支撑力下降,从而使血肿扩大[4];③体积分数为20%的甘露醇为渗透性脱水剂,在静脉注射的早期可使血容量短暂性增加,血压上升,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甘露醇的应用时机:出血量>50 ml的大量脑出血,病情凶险,占位效应明显,易引起脑疝而危及生命,首选20%甘露醇静脉注射,对防治脑疝、抢救或者延长患者的生命,争取进一步治疗时机,具有重要意义。该药虽有诱发或加重继续出血的危险,但大量脑出血的患者,机体处于过度应激状态,血压和颅内压均极度增高,因此,应用甘露醇后对继续出血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小量脑出血,发病相对缓慢,机体的缓冲代偿机制可得以发挥,颅内压增高可不明显,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早期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继续出血。尽管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在24 h内可有水肿发生,但突出矛盾为继续出血,继续出血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恶化的重要因素,甘露醇应在24 h后应用为妥;但如为丘脑或幕下出血,患者病情凶险,意识障碍明显,尽管出血量少,也应积极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的药物。有报道[5]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使脑水肿和病情加重。因此,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应慎重[6],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出血时间和出血部位等具体情况,慎重应用,以免血肿扩大,加重病情。甘露醇每次125 m,l 6~8 h一次,可延长颅压降低持续的时间,增强降颅压的效果,并可减少肾功能的损害,降低死亡率,临床值得提倡[7]。

1·3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时,自由基损害是其核心病理环节之一,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组织内钙超载参与缺血神经元的损害,故清除自由基,切断自由基链,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环节。甘露醇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具有缩小半暗区,改善血黏度、促进微循环的作用,还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功能作用[8]。另一方面,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细胞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导致颅高压,甘露醇亦可发挥降颅压作用。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使用时,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剂量要小,滴速要慢,血压低于正常和入量不足时不用,否则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程度与年龄、病变部位、范围大小没有关系[9]。

1·4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时腹腔内大量液体渗出,渗出液中含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炎性介质、多种酶的代谢产物和细菌毒素,对周围组织有严重腐蚀作用,可刺激腹膜后腹腔神经丛,引起严重的麻痹性肠淤张[10],大量体液丢失,肠黏膜灌注不足,造成肠黏膜缺氧而致肠黏膜屏障破坏。甘露醇具有很强的脱水、利尿作用,可通过高渗透压减轻胰腺及周围组织水肿,减少胰周渗液,能促进炎症产生的毒性物质的排泄,防治肺水肿及肾衰[11]。胃管注入甘露醇,不被胃肠道吸收,可以通过高渗导泻,清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其他有毒物质,防止细菌易位,减少感染机会,还可以吸收肠道管壁组织中的水分,减轻管壁炎症水肿,有利于其功能恢复。此外许多研究发现,氧自由基在胰腺炎组织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甘露醇亦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静脉应用,每次250 ml静滴, 12 h一次;胃管注入,每次125 m,l 6 h一次。1·5 休克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微循环障碍而致的急性循环衰竭,伴有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重要生命器官机能及代谢障碍。甘露醇静滴后使组织间液迅速回收到血管内,血容量骤增、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增高,重要器官得到灌注[12]。甘露醇可以减轻休克时的细胞水肿,有利于静脉回流。甘露醇还能降低血液粘滞度、清除自由基,有利于改善微循环、恢复组织细胞功能。在病因及补液治疗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 1~2次/d。

1·6 急性中毒 误服农药、药物及毒蕈中毒患者,在彻底洗胃后,口服甘露醇溶液不被胃肠道吸收,在肠内利用其渗透压作用起容积性导泻作用。效果好,方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对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能减少阿托品用量,有效遏制反跳现象,降低病死率[13]。用量一次口服20%甘露醇250~500 m,l同时再给口服生理盐水或清水1 000 ml。

1·7 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高碳酸血症及脑缺氧所致的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症。病理改变是脑细胞间质水肿,大量自由基形成。因此,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甘露醇,可降低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增加脑供氧,更有利于消除自由基,保护受损脑细胞。观察球结膜水肿可作为早期使用甘露醇的指征,每次0.5~1.0 g/kg体重,每8 h一次。胡茂荣等[14]报道小剂量甘露醇和小剂量速尿联合应用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甘露醇和速尿的副作用。

1·8 心肌梗死 心梗后由于心肌组织细胞血流灌注不足,致缺血、缺氧、代谢紊乱,最终衰竭。甘露醇具有改善上述功能作用,特别对氧自由基有酶性解毒和生物抑制作用,因此能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心律功能的恢复。甘露醇可使心室肌合成和分泌心房利钠肽增加,有利于心衰的治疗[15]。在卧床休息、溶栓、极化液等治疗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0.5~1.0g/kg,以每分钟15~20滴的速度滴注, 1次/d, 10 d为一疗程。1·9 胃肠功能衰竭 危重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及卧床少动,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较高。胃肠道功能衰竭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胃肠道表现,防治胃肠道功能衰竭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16]。口服甘露醇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清除肠道内毒素和细菌,改善胃肠功能。口服或胃管注入每次80 m,l 3次/d,连续应用3~5 d。

1·10 其他疾病 据甘露醇的一般性能及作用机理,应用较为广泛。据报道用于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顽固性胸水、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顽固性超高热等,亦能取得较满意疗效。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2·1 内环境紊乱 甘露醇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有关项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用药。切勿将严重内环境紊乱导致的脑功能恶化,误认为脱水不足而继续使用甘露醇,造成严重后果。

2·2 肾功能损害 国内外均有关于甘露醇损伤肾功能的报道[17],故对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非必要时用量切勿过大,使用时间切勿过长。输入甘露醇4 h内如尿量少于250 m,l要慎用或停用甘露醇,并立即检测肾脏情况[18],一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首选血液透析治疗。

2·3 静脉炎 多见于经外周静脉给药患者,经深静脉置管给药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9]。

2·4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少见,偶见哮喘、皮疹,甚至致死。

2·5 其他不良反应 当给药速度过快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心律失常、畏寒、视物模糊和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伴有心功能不全者易诱发心衰。应避免药物外渗,以防止局部组织坏死。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小儿应用甘露醇是更应谨慎

[20]。甘露醇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使用剂量 甘露醇虽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目前就使用剂量尚缺乏大量前瞻性研究资料,各家学者见解不同。美国颅脑创伤救治指南指出甘露醇的有效剂量为每次0.25~1.00g/kg,间隔时间4~12 h。以此计算成人24 h用量(按体重60kg)为30~360 g,可见甘露醇在使用剂量上有很大伸缩性。我们认为,临床上应灵活应用甘露醇,每次0.5~1.0 g/kg, 24 h不超过200 g,为安全有效剂量。一般应用5~7 d。

3·2 滴速 作为脱水剂使用,并非滴速越快越好,输入速度以10~15 ml/min为宜,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可引起心衰、肺水肿、急性肾衰等并发症。

3·3 禁忌人群 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全身性水肿患者及孕妇禁用。

第三篇: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护理2

在开放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护理工作的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外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管理模式。方法 根据专科要求,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感染防控培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与法律意识教育,增强团队凝聚力。结果 进入SICU的患者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无一起投诉事件发生,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基础合格率为100%。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SICU管理模式能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管理;开放式SICU管理模式 正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大手术不断革新,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术后立即实行精心而系统的监护尤其必要,建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有助于挽救了众多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1]。在临床将护理管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也方便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

1.1 SICU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外科系统各专科疾病和扎实的ICU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规急救技术、治疗仪器等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纤维支气管镜,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了解一些危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等[2];仔细观察患者,高度警觉各种意外,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1.2国内外综合性ICU患者的医疗管理

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3种模式[3]。开放式:患者的加强医疗由专科医师或科室负责,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她们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兼职医师只负责对患者监测。

1.2.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2.1.1 增强护士职业道德感与责任心

SICU护士对患者在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还要进行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耐心、细心、爱心、体贴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是最基本准则。

1.2.1.2 注重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包括系统的专科培训,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水电解质数值报告、血气分析报告、呼吸机的使用等。提高护士专科理论与操作能力,积极订阅与护理相关的杂志、刊物,及时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

1.2.2 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流程决定效率。本科制定的护理流程包括:各项操作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不同疾病的护理重点及护理记录、呼吸机管道消毒流程、职业防护、应急预案等。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让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1.2.3 制定严格的院内感染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高危患者集中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高发的部门,在各家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中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通常为普通病房的好几倍[4]。1.2.3.1 进入SICU病房前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换鞋。

1.2.3.2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5]。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进行无菌操作前,处理污物后,进入或离开SICU时,均应认真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1.2.3.3 每天开窗通风,空气净化机净化空气,专用拖把拖地,用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抹布擦拭床单,75%酒精擦拭各种仪器,每天更换吸引瓶、湿化瓶、引流袋。保持病房内温度在22~26℃,湿度为50%~60%。

1.2.3.4 严格探视时间及规定,可轮流探视,探视时要求家属做好隔离消毒措施。1.2.4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6]。1.2.4.1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SICU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7]。

1.2.4.2 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不定期抽查,加强业务能力。要求每一位SICU护士熟练掌握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做到抢救时不慌乱。

1.2.4.3 每班检查抢救车物品是否齐全、抢救仪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备抢救时能争分夺秒。加强晚间护士人力,实行双班制,每班配备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与责任心强的护士和一名新护士。SICU护士工作年限越长,责任心越强,对病情变化分析与判断越准确,消毒隔离意识与无菌观念也更强,抢救技术也更熟练,这些都是SICU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8]。保证患者病情观察和各项治疗、护理的进行。1.2.5 提高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了解护理人员思想动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她们参与到管理中来,极大地调动每一位护士的积极性。重症监护室是无家属陪护病房,对患者病情观察、监测、抢救是一个整体的团队工作,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己任。工作中实施有效的合作能力,对患者的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

2.1.1 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

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收治对象多为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科室行大手术或术前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围术期发生并发症需行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支持的重危患者,这一收治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管理SICU具有很多长处。

2.1.2 可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重症监护ICU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场所,ICU护士工作于危重病学科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前沿,目的使危重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护理人员在管理SICU中,将一改其长期以来以临床工作为辅的局面,对其知识结构、临床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学习及实践,努力提高认识来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带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SICU中掌握的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大有帮助。

2.1.3 可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

不仅可节省人力,而且可使外科系统重危患者得到及时的监管与救治,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ICU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危重医学的实践基地。由于外科系统重危患者的复杂性,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人员不可忽缺作用,加强了各科室对SICU的理解、合作和支持,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

2.2 该管理模式的不利因素

2.2.1 SICU难以协调与其他各科的关系

SICU创建阶段,就希望得到其他科室的充分信任与了解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时间,需要SICU医护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加强SICU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勇于承担相应职责,取得各科室信任和支持,才能逐步打开局面。因此,SICU医护人员应与各专科保持密切联系,以保障专科问题的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在这个空缺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3.1非封闭式SICU医师、护理人员是否需要专业化

通常当外科系统患者度过重危阶段后即从SICU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因此SICU只是重危患者的中转站,是重危患者阶段性护理治疗的重要枢纽。护理工作的管理是S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SICU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和专业化的护理队伍,要求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监护技术,熟悉各种ICU医疗设备的使用等。妥善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尤其要协调好与各专科医护关系。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及众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亦相当重要,故不断提高交流技巧与沟通能力也是SICU医师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总之,SICU是一个很特殊的临床科室,如何使其高效运作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 萧正伦,重症监护病房的进展与危重症监护医学.新医学,2000,31(5):305.[2] 肖正伦,覃铁和,黎毅敏.危重病监护医学与ICU.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32-33.[3] 周春发,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展望[J].重庆医学,2009,38(20):2521-2522.[4] 袁晓宁,杨雪松,马谢民.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47-49.[5] 戚小敏,赵贵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6]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9.[7] 钱书清,何茵.ICU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2):186-188.[8] 王君华,刘淑霞,刘方.N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31-232.

第四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其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选取在我院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进行分析调查,统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ICU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统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人员在沟通能力方面、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责任心方面等有很大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护患纠纷减少,有在医疗机构推广的价值。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ICU

ICU属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的科室,说明在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同时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ICU病房发生护患关系不和的事件多有发生。风险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应对措施的,比如医院通过科学挂你的方式,将存在的风险问题认识和衡量,通过安全有效的办法,将医院的成本降低到最低。目前,在ICU病房比普通病房里发生的风险事件的概率要大,若事件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或许会失去生命。然而ICU病房是禁止患者家属进入的,但是其家属往往愤怒暴躁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那么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护理风险事件,完善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把娃抵抗风险的基本能力,才能将护理质量提高。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还有在我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且有了好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在我院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这30名护理人员有14例女性,年龄处于20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28.62.4)岁;工作时间在0---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是(6.83.3)年;16例女性,年龄处于20岁到42岁之间,平均年龄(27.62.3)岁;工作时间在1---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是(7.01.2)年。这些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是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3名、8名、9名、10名。这些护理人员中,护士长、护士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2名、7名、10名、11名。这些护理人员愿意配合此次分析全程的护理工程,并且愿意参与此次风险会管理工作。而30例患者中,有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处于2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1.22.8)岁。1.2 方法

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之前,将30名护理人员整合成一个小组,护士长任命为小组组长,将药疗小组、质量控制、护理文书、仪器维护、消毒隔离小组进行划分,并且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小组的工作检查情况由本组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检查时间频率是每个周两次以上,并且每月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大会,主要是将工作中发生的纠纷事件和事件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点和存在风险及时在大会上咨询并且整改,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力度[1]。其次,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每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并且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行为。对于一些特殊重症患者,在比较重要的时间段,组长应进行相关工作质量的监督,并及时进行调整,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改正[2]。再次,对护理记录开展严格管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中没有详实的工作记录以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组长应及时告知并且整改。原因是若发生了护患纠纷,这些工作记录将会是医院的法律参照依据。ICU病房患者属于重病患者,护理人员就应该进行全力的救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和反馈才是硬道理[3]。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和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态度、熟练程度、应急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采用问卷的形式让患者评价护理的满意度,设立总分为100分。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护理人员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的对比,其态度、熟练程度、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大大进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对此(分)

时间 风险护理后 风险护理前讨论 熟练程度 91.226.12 78.226.44

态度 97.467.44 82.147.22

沟通能力 94.256.31 80.214.35

责任心 92.456.77 81.254.57

应急能力 93.446.57 83.456.44 随着目前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ICU病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护理人员就得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包括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质量没有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也没有技术更新,那么无疑使护理工作出现风险事件,由此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还有在我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开展研究。护理人员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其态度、熟练程度、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大大进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于ICU病房护理工作,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护患纠纷减少,有在医疗机构推广的价值。参考文献

[1]王双,l刘宁,墓恩.灰关联法用于I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446-448.[2]刘珊珊,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2):98-99.[3]张晴.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91-92.

第五篇: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病房管理中,以提升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2016年我科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近一年以来,采用每月一次护理部质量检查及客服部患者满意度调查,将护理质量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家属对疾病宣教知识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及对护士的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护士三基专科考试合格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与2015年同期进行比较。结果 各项管理指标均较实施前有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1)。结论 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价值,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使得医护沟通更密切,实现无缝隙全程、全面、连续护理,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体位疗法;腹部按摩;胃食管反流;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7-0161-03 Application of Human Centered Holistic Nursing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Neonatal Ward

HUANG Wang-j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Guilin,Guilin 541001,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human centered”holistic nursing model in neonatal ward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rd care.Methods Since 2016,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 holistic nursing for nearly a year,once a month by the nursing department and customer service department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survey,the nursing quality indexes including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nursing quality examination qualified rate and the assessment index of nurses including nurses three college examination rate,doctors satisfaction to nurses,occupation satisfaction of nurses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2015.Results All the management indexes were improved and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1).Conclusion Carry out standard holistic nursing to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hich embodies the value of nurse,nurse standardized behavior,make medical communication more closely,to achieve a seamless whole,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ous care,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Key words:Postural therapy;Abdominal massage;Gastroesophageal reflux;Neonate

自2010年原?l生部“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始,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的主流。去年我院在张中南教授的指导下,全院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新模式,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不仅仅是关心患者生物医学上的“病”,更要高度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新生儿病房实行的是无陪护病房,NICU病室多为危急重症抢救的患儿,病情变化快,且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只能通过肢体活动或啼哭来表达不良信息[1]。人本位的核心就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新生儿护士高度的关注患儿,熟练的运用专科知识技能准确地观察判断处理疾病的反应,尽量满足和缓解疾病治疗过程中给患儿在情感、生理、功能等整体方面带来个性化的需求和改变[2]。现将我科在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管理中的体会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980例,每月客服部针对出院患者发放《出院患者调查问卷》,现场收回并统计,计算出每月住院患者最满意率和总满意率。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组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家属健康教育宣教知晓率、三基三严考核,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同期比较。科室医护发放互评表,由科室小组统计,内容有该护士对病情观察到位程度、抢救配合、病情处理及时、反馈病情等给予综合评价。

2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

2.1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服务意识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张中南教授《唤醒护理》一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2.2改革护理服务模式,实行扁平化护理责任制

2.2.1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行分组责任制护理,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例患儿,责任组长在做好自己所管床位患儿的护理的同时,负责本组工作的落实和督导。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遵循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3],护士对患儿进行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全程、连续、全面护理,以满足患者需要,保障护理安全。

2.2.2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注重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医护团队合作和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规范、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2.3加强护理队伍管理和专业素质管理

2.3.1科学人员管理 为了使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提高护理质量,应选择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熟悉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和有良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好的护士在新生儿病房工作。按照普通新生儿病房床护比1:0.6及危重新生儿床护比1:2.5,合理配备责任护士,足够的人力应对高强度、难度大的护理工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弹性派班,实行老中青搭配,同时在中午、夜间、节假日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派班,设立机动班、二线班、三线班,对患儿实施连续、系统的整体护理。

2.3.2 组织管理 护理工作时效性强,分工严密。为此我科制定了护理规章制度、各项技术标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度等,以达到各级护士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依章管理的目的。

2.3.3 业务技术管理 根据新生儿病房危重患者多、病情急、急救仪器设备多等特点,科室重点培训护士的急救技术,提高急救成功率。内容包括吸痰的护理、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气囊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简易 CPAP 的使用、氧气疗法、各种监护仪的应用及数据评价等,培训合格率100%。实践证明,全科护士在新生儿急救时表现出的主动、从容、冷静、有条不紊,为患儿的急救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其次根据专科特点及需要,由护师及以上人员,轮流每月进行一次小讲课,要求全科护理人员都参加,内容包括: 危重新生儿的呼吸管理、早产儿营养管理、新生儿换血术的护理、各种疾病相关知识及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等。

2.4 完善护理制度和流程,细化护理规范

根据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了工作职责的重新修订、细化工作流程、改变健康教育指导时间及方式,将医护同组分管患者同组查房常态化等,重新制定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见病的护理规范,对患儿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给予了细致的要求,同时规范护士行为,如晨会交接班规范、床边交接班规范、急诊转科交接规范、患者转入转出规范等,对护士的工作做了流程化的要求,使护士工作更加有序开展,备药、配药流程、出入院流程等使护理工作从简单的任务完成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多方面、全方位、全程的护理[4]。

2.5加强新生儿安全风险管理,强化护士责任意识

2.5.1启用入院评估单,关注患儿的需求,更好的给予患儿个性化的护理。

2.5.2 更细致的查对制度,完善出入院交接流程、手腕带使用与管理、外出检查及探视,严格双人核对患者,入院时将患儿足印印在患儿身份确认书上,并?⒒颊叽埠拧⑿彰?、性别、体重、入院日期等写在手圈和床头牌上,以便查对,特别是双胞胎、多胞胎或同时入院几个患者时,严格双人核对。给患者沐浴、给药、哺喂、外出检查、出院时都要严格查对。

2.5.3实行不良事件网络上报,提高护士责任意识,防止新生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新生儿护理中必须加强责任感,新生儿喂养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喂养不当可造成窒息,要求喂奶时将患者头部略抬高,喂奶后头侧卧位,注意观察,以防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护理中注重个性化安全护理,科室针对照蓝光的患儿制作实用安全的护脚套、使用保护透明贴等措施,防止患儿皮肤擦伤,保障患儿安全。

2.6注重护患沟通

让患者满意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5],本科室针对人本位护理要求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沟通内容、方式、语气、仪表、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不同病种有不同的沟通内容,同时采用现场模拟、实际场景示范等方式展开比赛,很好的提高沟通效果,患儿家属对无陪护管理模式认可,对患儿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以及出院宣教等知晓率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护士积极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将医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服务,收到家属的认可。

2.7细化的绩效考核方案

体现护理人员价值,将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能力、以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团队协作精神、护士之间的满意度、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等综合评定护士,更多地倾向于一线,更注重培养优质护士,体现多劳多得,充分地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使护士有成就感和归属感,更好的利于护士身心健康。

3实施效果

我科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近一年以来,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及客服部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质量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家属对疾病宣教知识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及对护士的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护士三基专科考试合格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均得到改善,病房满意度调查由原来的90.20%提高到现在94.50%,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后的护理投诉和纠纷为0,见表1。

4讨论

4.1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开展,规范了护理流程

各项护理工作实施流程化管理,使各项护理工作在细节上有更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例如入院接待新生儿需要精细到“首问”如何问,2 min观察面色,5 min全身查体,核对性别,如何称体重都一一作了规范的要求。同时这些流程列入护士日常工作,作为常态化、常规化进行,从而避免了护理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

4.2增强护士责任意识

使责任护士明确自己的责任,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促进护士对分管患者的观察和治疗。使得护士更多的关注患者,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流程化的护理模式,使得新入科护士能够更容易掌握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大大缩短适应期,减少了由于带教水平的差异导致到护士工作能力不均。

4.3人本位整体护理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

实行医护互评,使得护士在查房中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开拓视野。医生是护士最好的老师,查房中不懂的,也可以在医护一体化查房中得到提升和掌握,查房后遇到护理疑难问题,促使护士翻阅最新护理书籍,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为患儿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疗效。

4.4加强医护沟通

使得医疗和护理密切结合,护士运用沟通技巧,以专业的能力分析、观察、汇报病情,使患儿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救治,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中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得到了提升,体现了护士价值,护士在医生的治疗水平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我科医护互评实施后,护士为了得到医生的认可,更加认真的做好各项工作,无形中约束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

4.5人本位整体护理

要求护士对所管的患儿病情、治疗处置、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各方面深入了解,保证治疗上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了患儿家属的就医体验,使患者满意度有原来的90.20%提高到94.50%,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了护理纠纷。

?C上所述,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病房满意度,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规范了护士行为,提高了护士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利于科室的学科建设,和谐了医、护、患三方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对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和开创了新的格局,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代小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69-70.[2]张中南.唤醒医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2.[3]王正英,刘晓芳.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11):7-9.[4]黄惠根,黄红友,贺冬梅,等.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打造优质护理服务品牌[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28-29.[5]杨维.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19-1121.编辑/雷华

下载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JCI标准下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以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以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 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要求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7 刘艳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 湖北航天医院外一科刘艳 杨玲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

    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护理安全管理;另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