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号文件实施意见
中共金安区委 金安区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1]1号、皖发[2011]1号、市发[2011]1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治水安民、以水富民”理念,把水利作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进程中,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切实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主要目标。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完成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全面提升防洪能力,境内平原洼地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圩区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淠河、丰乐河堤防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到 2020年,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大幅度降低病险率;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全面改善灌区管理设施和条件,基本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泵站建设与更新改造;进一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水利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全面加强综合水利工程建设
(三)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切实制定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坚持按规划分年度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平原洼地地区要坚持旱涝兼防、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排涝抗旱标准;丘陵山区特别是江淮分水岭乡镇要以小水库、当家塘、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灌溉泵站新建与改扩建、坡耕地综合治理为重点,切实抓好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南部山区要加快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地质灾害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建设、水能开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按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定“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分年实施计划和方案。确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 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江淮分水岭等项目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项目,应服从《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奖补资金,乡镇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集中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灌区支渠以下(含支渠)主要输水渠道基本硬化。突出木南示范区、施桥示范片、孙岗示范片、城北翁墩示范片水利建设,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农田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
(四)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发展工程水利。重点实施和推进淠河、丰乐河、山源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今明两年重点对丰乐河及其支流进行彻底治理,对病险水库水闸加固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50座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1年实施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2座小
(一)型、3座重点小
(二)型和3座一般小
(二)型水库,2012年计划实施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一般小
(二)型水库6座和重点小
(二)型4座,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强乡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重点乡镇所在地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五)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着力解决21万农村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2011年解决9.4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4210万元,2012年计划解决7万人饮水不安 全问题,重点推进城北、马头等16处供水站扩建延伸,形成乡镇、村一体化供水,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基本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建立健全水质检验监测制度,保证饮用水水质达标。简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手续,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六)加速推进灌区节水灌溉续建配套工程。积极编制好金安区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分年度重点实施灌区节水灌溉和续建配套工程,其中2011年,组织实施瓦西干渠(K12+000—K15+000段)渠道除险加固工程、淠杭干渠长堰、罗丝岭滑坡治理工程,2012年,组织实施瓦西干渠三岔庙支渠节水改造工程、淠河总干渠淠伍支渠渠道除险加固工程,2013年组织实施瓦西干渠(K15+000—K27+500段)除险加固工程、双河分干渠除险加固工程任务,到2015年,我区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到2020年,全部完成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工程任务,全面提升灌区能力,切实解决我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充分发挥灌区效益。
(七)围绕生态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崩岗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加强南部山区、江淮分水岭乡镇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十二五”期间,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km2,坡耕地面积10000亩,2011年,重点治理丰乐源小流 域、荷叶塘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椿树镇瓦院墙波耕地治理续建,2012年,重点治理六舒岭综合治理工程、丰乐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续建工程和中店道班村坡耕地治理。大力开展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成立区水土保持委员会,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力度宣传新《水土保持法》,规范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行为,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规定开垦范围,保护和增加植被,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预防。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加快淠河、丰乐河等河流的水环境治理。加强中小河流、库塘生态调控能力建设。加强重要水源涵养区、湿地和小水库的保护。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系统和水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鼓励扶持发展小水电,2011-2012年计划对木厂发电站进行改造和增容,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八)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大力开展堤顶防汛道路改造;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高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能力,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区、乡、村三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建设整合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资源 管理、水土保持和灌区信息为一体的水利信息化系统,构建覆盖区、乡、村三级的水利信息网络,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九)加强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综合利用水土资源。重点加强灌区支渠以上渠道、中小河流、重点小水库和一些重要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充分利用好水土资源,使其更好地发挥效益。
三、加强水利投入和落实政策扶持
(十)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在前3年平均数基础上,每年安排水利建设投入与财政收入增幅同步增长,力争今后10年财政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自2011年起,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加大水利前期工作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持的同时,财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200万元前期经费投入。区级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运行维护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且年度投入总量与增幅要有大幅度提高。多渠道建立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维护经费给予足额补助,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水资源费、河道采砂管理费、临时滩地占用补偿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等水规费,全面开展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工作,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 格征收、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一)用足用活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的政策。利用财政贴息资金项目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财政对公益性中央和省水利建设贷款项目,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十二)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探索设立水利投资公司,搭建水利融资平台,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建立完善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水利项目。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力度,争取全区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奖补资金不少于45%。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鼓励企业投入资金用于乡镇中心段的中小河流治理,并给予政策优惠。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四、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十三)创新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健全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模式,进一步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招标投标、建设市场、质量安全等监管措施,建立水利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水利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责任,优化水利建设环境。明晰“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对跨乡镇的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或委托主要受益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同一乡镇的小型水利工程,由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组织,落实管护主体,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十四)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严格规范取水单位计量设施安装,2012年在全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用水效率监管名录。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乡镇用水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严格执行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和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方案按取用水监管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加强水源保护和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区水资源监控管理体系,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依据,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 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十五)强化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等制度。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建立健全专职水政监察大队,加强河道及其堤防管理,严禁在河道内非法采砂,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道水域,严禁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推广一批实用先进技术。
(十六)健全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全面改善基层水利的管理设施和条件,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站所,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理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
(十七)积极推进水价改革。核实有效灌溉面积。结合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调查摸清我区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和用水量。水利工程供水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 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按照促进节约用水、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降低农民水费支出,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灌溉工程良性运行。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制定从水闸控制的河道取水和水利工程非农业供水价格,稳步推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管、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水土保持、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水利建设和改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列入年度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建立行政领导任期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要把水利发展实绩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加强督查和考核,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十九)强化部门职责。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水利行业管理,担负起水利建设和改革的重任,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加强水利工程监督和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年度投资计划,并及时做好计划下达工作;财政部门要根 据当年预算资金的安排和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调度资金,保证工程用款;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水利工程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指导项目单位及时办理工程建设用地报批手续。宣传、公安、环保、交通、林业、审计、电力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水利建设,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二十)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培养和选拔大学专科以上各类水利人才。深化水利单位内部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强水利实用人才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十一)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工作。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篇:2006[108]号文件 文档
国办发〔2006〕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工商总局 环保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有效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各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要求,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同时,开展了以煤炭等重要矿种为重点的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做法不规范,只注重运用行政手段,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矿业权人合法权益;有的地区对整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
位,有畏难情绪,工作进展缓慢;有些违规矿山企业借整合之名拖延以至逃避关闭等。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山开发布局明显合理。按照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重新划分矿区范围,确定开采规模,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通过整合,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矿业权设置符合规划要求。
(二)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以优并劣,扶优扶强,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矿山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三)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共生、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废石、尾矿等矿业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开发。通过整合,使整合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高。
(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整合,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五)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整合,实施废弃物集中贮存、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重点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得到预防与控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工作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对有关矿产资源总量控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定,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整合工作应根据资源自然赋存状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企业重组、改制、改造,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山。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做好整合工作。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五)统筹兼顾,公开公正。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整合范围
(一)重要矿种。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矿种,以及其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
(二)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密集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
(三)其他矿山。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五、工作安排
整合工作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各省(区、市)要在2007年3月底前,完成整合总体方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3个以上重要矿种和5个以上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合工作。整合工作分为编制总体方案、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和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一)编制总体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整合范围,明确工作任务,编制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和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应包括整合目标、进度安排、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等内容。整合区域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相关省份协商编制总体方案;协商不一致的,由国土资源部商发展改革委根据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和地质条件协调确定。
(二)制订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依据省级整合总体方案组织国土资源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矿区整合实施方案。整合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整合实施方案应包括整合矿区矿产资源概况、已有矿业权设置情况、整合后拟设置矿业权方案、整合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方案实施。按照批准的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确定整合后的主体,明确拟设置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制矿山整合技术改造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换发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煤矿企业还应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实施矿山生产系统停产改造,经验收合格后,按整合后矿山生产技术
方案组织生产。生产技术方案要充分采用能够节约资源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检查验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整合工作进行自查,并向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部际联席会议提交自查报告。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全国的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整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省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加强通力协作,确保整合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整合后需重新办理的有关证照。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审查煤炭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划定矿区范围,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和注册登记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
审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改造后的煤矿依法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规范操作,依法推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整合工作,切实保护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够与大矿进行整合的,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国有矿山企业之间的整合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下,采用资产整体划拨的方式进行。整合矿山原则上不得扩大矿区范围,确需扩大的,必须列入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整合前矿业权未进行有偿处置的矿山,整合时要按规定进行处置。整合后矿山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得低于规定的开采规模要求。整合期间,整合区域及其毗邻地区暂停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按整合实施方案设置的采矿权审批工作要严格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被列为整合对象但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其有关证照到期后,相关部门不再为其办理证照延续、变更手续,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纳入整合范围。已列入关闭名单的矿山企业以及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以关闭的矿山企业,不参与整合,其资源
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组织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土资源部备案后,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四)健全制度,加强督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矿山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务的地区,暂停探矿权、采矿权等相关证照的审批。各地要加强政策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业权价款收益分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整合后矿山企业的监管,巩固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三篇:效能风暴实施意见文件
县委发〔2012〕39号
中共清水县委
清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在全县各级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
实 施 意 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及省市驻县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根据《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各级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实施意见》(市委发〔2012〕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各级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全省效能风暴行动“五个攻坚战”为统揽,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方面的“八项专项攻坚整治行动”,重点解决机关和干部作风效能方面的“十个突出问题”,使各级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为推动清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要坚持四项原则:
(二)阶段安排
全县效能风暴行动自2012年6月中旬开始,2013年1月上旬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6月19日—6月28日)。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工作,并于6月28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县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八项专项攻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并报县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查找问题阶段(6月29日—7月20日)。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深入查找作风、效能、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整改方案于7月20日前报县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3、工作推进阶段(7月21日—12月9日)。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落实今年重点任务和效能风暴行动整改方案。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同时聘请一批效能监督员,对效能风暴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开通效能风暴行动投诉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畅通群众反映渠道,推动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
4、工作评价阶段(2012年12月10日—2013年1月10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对落实
乱检查、乱评比、乱达标,“吃、拿、卡、要”等。
4、行政审批效率低问题。行政审批项目偏多、环节过繁、效率低下,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行为的。
5、政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政务财务不公开,制度不落实,办理事项、依据、时限、收费标准不公开、不透明;审批程序不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不严格,财务账目不清、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不按规定进行财务会审、财务制度不健全,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等。
6、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消极应付,遇事推诿、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中梗阻塞、政令不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落实时间和质量上打折扣,不遵章守纪按制度办事、散布不满言论、传播小道消息。
7、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问题。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重心不突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对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协调落实不到位,影响建设进程和工作开展等。
8、领导班子不团结、不进取问题。班子内部不团结、软弱涣散,把握大局、统筹协调、科学运作、突破难点的能力不足;对突出问题不敢抓、不敢管,回避矛盾、贻误工作等。
9、不能有效履职尽责,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问题。思想不解放,僵化保守,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政策,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导致决策失误;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疫情及其它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决策失
投标监管、工程质量监管、项目资金监管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五监管一查处”制度体系,做到“关口前移、重在预防,全程介入、严格监督”,确保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监督和顺利实施。(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协作单位:县监察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卫生局、县工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等有关单位)
3、开展规范政府集中采购行为专项攻坚整治行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科学设臵集中采购业务流程,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采购程序,降低采购成本,切实发挥好政府采购在节约型机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健全采购预算、招标投标、专家评审、供应商管理制度,按照省上要求积极筹建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实行政府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管,自觉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确保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运转顺畅、相互制衡、阳光操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协作单位:县监察局、县审计局等有关单位)
4、开展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行为专项攻坚整治行动。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制度,严格整治违反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规避“招拍挂”、违规设臵条件等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审批的行为。按照集中治乱、突出治散、注重治本的原则,采取联合执法、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动态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乱采滥挖、非法转让以及圈而不探等违法违规行为,
位:县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行政效能投诉监督中心等有关单位)
7、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专项攻坚整治行动。依法确定行政执法主体,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事项,加强对执法主体和人员的资质资格审查,明确其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问题。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运行规则,严格规范和细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基准、范围、种类和幅度,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避免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强化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责任,加强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和违纪违法问题,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协作单位:县政府法制办、县监察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及各行政执法单位)
8、开展各类专项资金清理清查专项攻坚整治行动。加强对重大项目实施及强农惠农、医保社保、退耕还林、教育、扶贫、民政等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加大“小金库”专项治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从政策制定、运行过程、使用效率到监督管理的各项监控机制和规章制度,坚决查处和纠正贪污、截留、挪用、克扣各类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各类专项资金安全使用、财经纪律执行规范有序。(牵头单位:县纪委、县监察局;协作单位: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人社局、县卫生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扶贫办等有关
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在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2、坚持将效能风暴行动与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将效能风暴行动与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相结合,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教育乡村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和服务群众的意识,做群众依赖、支持、拥护的干部,带领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4、坚持将效能风暴行动与行风评议和纠风治乱相结合,认真督促解决社会反响较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行业不正之风,带动和促进全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5、坚持将效能风暴行动与督办“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政风行风在线”上群众反映的问题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提高行政效率。
(三)确保实现“五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组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下设一室三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县效能风暴行动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驻县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这次集中整治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一级
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落实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
2、舆论宣传到位。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为全县效能风暴行动扎实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公开曝光明察暗访和群众投诉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公布问责情况和已经查处的典型案例,形成全社会参与效能风暴的良好社会环境。
3、工作落实到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全省效能风暴行动“五个攻坚战”、全县“八项专项攻坚整治行动”及重点解决的“十个突出问题”,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把效能风暴行动与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效能风暴行动推动转型跨越,在转型跨越中深化效能风暴。
4、督查指导到位。县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督查组要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走访座谈等方法,了解行动进展,总结推广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各口长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归口单位、下属部门效能风暴行动的指导,及时将工作动态上报县效能风暴行动办公室。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加强对分管行业及联系单位效能风暴行动的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
314
孟福荣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汪文亚
县交通运输局党总支书记 胡国祥
县卫生局局长
李国桢
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 赵志宏
县审计局局长 王建兴
县统计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查组、宣传组、责任追究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成接福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纪委办公室主任安文辉、县行政效能投诉监督中心副主任曹彬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活动日常工作。县委调研督查室主任毕德祥担任督查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崔中和担任宣传组组长,县纪委副书记杨德元担任责任追究组组长。工作人员从县委办、政府办、县委调研督查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县文广局抽调。
主题词:效能风暴 行动 实施意见
抄送:县人大,县政协。
中共清水县委办公室
2012年6月27日印发
第四篇: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市政府文件)(定稿)
宿迁市人民政府文件
宿政规发„2010‟4号
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现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地区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以较少道路资源运送较大量乘客、增强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交通集约发展的需要,是降低广大群众出行成本、节约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的需要,是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运输、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坚持百姓优先。建市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但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公交出行不便、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理念,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在公交规划、设施建设、政策扶持、运营体制、运力投放等方面,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二、进一步明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主要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策扶持、市场互动等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优化城乡运营结构,实现公共交通统一线网规划、统一场站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考核标准,尽快建立起与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二)工作目标。至“十二五”末,市区(含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下同)及各县初步建立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站场为依托,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线路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新格局,形成城市、县乡(镇)、乡(镇)村之间衔接有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与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5标台以上,各县14标台以上,公交运输能力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35%以上,各县25%以上,公共交通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100%;市区建城2-3条快速公交线路和公交服务示范线路,有条件的县开展试点工作;建设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公交IC卡、车载GPS监控系
统,并试点与公交场站、调度指挥中心之间信息联网,逐步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
三、进一步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规划修编和组织实施
在“十一五”公共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情况,优先修订完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维护公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组织实施。
(一)明确规划修订原则。一是科学规划、相互衔接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路网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一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原则。公共交通规划不仅要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公共交通现状,更要充分考虑宿迁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大突破对公共交通的发展需求,超前谋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公交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城乡统筹、线网一体原则。立足城乡客运一体,统筹布局公交线路,实现城乡对接,并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以及对外交通的协调衔接,实现零距离换乘。
(二)调整优化线网布局。根据公交规划,调整线路走向,优化线网结构,增加线网密度,不断提高公交覆盖率,减少公交盲区,实现路通车通目标。市区及三县城区内双向六车道以上的道路,符合条件的都要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等,合理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路权分配关系,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大力实施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上班车,允许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且实行公司化经营的公交车辆进入中心城区经营,确保农民居民单次出行直达乡镇,一次换乘到城区。
(三)科学设置场站设施。按照以人为本、经济实用、富有特色、体现形象的要求,建设公交场站设施。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居住小区、开发区、商业集中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客流集散地和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候车亭等设施,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公交保养场、调度中心、换乘枢纽,并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新建(改造)的城市道路,由交通运输部门提出配套场站设施规划和建设要求,经规划部门审定后,纳入当地道路建设改造计划,交建设单位实施。“十二五”期间,市区及三县都要配套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换乘枢纽、停车场、首末站以及加气站、充电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各开发区要预留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每个中心镇建有一个农村客运站,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招呼站或候车亭。
(四)合理调配运营结构。公共汽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各地应大力发展,将公共汽车作为公交主力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旅游景点、乡镇和农村等功能区延伸,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出租汽车作为补充形式,对非流向性、非时段性的城市客流运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合理确定运力规模。三轮车作为特定时期特定交通工具,应按照规范管理、总量控制、局部限制、逐步减少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启动建设轨道交通。
四、进一步创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运营体制和经营机制
在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提前下,引进市场机制,鼓励适度竞争,加快推进公共交通行业改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规范有序的大公交格局。
(一)实行股份运作,促进有序竞争。对国有公交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交通运输部门代表政府对公交企业持有一定股份,鼓励同城公交企业相互参股,引导符合条件的国有、集体、个人等多种资本投资参与公交建设和经营。允许和支持市区及三县以城市为单位,实行公交经营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并存的运行体制,按照统一管理标准和要求,加强行业监管。对现有公交企业兼营其他业务的,必须将其公交业务从公司综合业务中剥离出来,成立规范的股份制公交经营企业,明确企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产权属及相关权益关系,实行公交业务专业化,使公交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公平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二)推进公司化改造,采取多模式运营。以公司化、规范化、集约化为主导,加快现
行公交经营机制改革。对企业挂靠、承包的公交车辆在“十二五”期间分、按比例完成公司化改造,对新增(更新)的公交车辆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对市与县、县与县、县与乡(镇)之间的线路,鼓励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对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运营模式。
(三)规范市场行为,健全进出机制。公交经营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申请从事公交业务经营的,严格审查其经营资质、安全技术、服务质量等条件,采取招投标等方式,公开竞争、择优选择。对经营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考核不达标以及擅自转让公交线路、车辆、场站设施等经营权的经营者,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收回经营权。
五、进一步完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由于公交公益性强、覆盖面广、运营成本高,为保证公交正常运行,对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改造、经营亏损等,优先给予政策扶持。
(一)增加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将公共交通投入纳入市、县(区)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列入预算,以不低于省规定标准,逐年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经济补贴补偿机制,对新建(改造)的公交场站、企业新增(更新)符合标准要求且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车辆及其配备的智能化设施,由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对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线路补贴、公益负担(包括70岁以上老年人、学生、盲人、伤残警察、军人、市级以上劳模、高新技术人才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级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审核后,由同级政府给予专项补贴补偿。
(二)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服务)中心、换乘枢纽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按政府公益性用地供地方式优先供地;经营性公交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供应。对依法取得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三)规范公交票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票价之间的比价关系,鼓励有条件的线路推行公交一票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实行听证制度,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广大乘客和社会各界意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四)减免相关税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免收市权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地方征收的相关基金,涉及公交运营及社会各界捐赠赞助资产的相关税费,财政、物价、地税、住建、公安等部门给予减免支持。对不能直接减免的,按“先征后奖”方式予以支持。
(五)广告收益分配。公交站亭广告收益属政府非税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主要用于公交事业发展。对已有站亭,广告收益主体和支付渠道不变。需要提升改造的,如原实施主体愿意按政府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改造的,仍由原实施主体实施改造,广告经营权和收益权在原规定的期限内有效,期限到期及原实施主体不愿意改造的,政府收回广告经营权另行公开拍卖,并进行改造。对政府投资新建站亭,由政府明确实施主体,广告经营权属政府所有,公开拍卖。对公交企业自筹以及政府补贴购置的车辆,车辆广告经营权归公交企业所有;对企事业单位出资购车支持公交经营的,车辆广告经营权归购车单位所有。公交广告发布与设置按政府有关要求和规定统一管理,广告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
六、进一步加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行业创建和监管考核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行业监管考核体系,促进公交企业服务水平的行业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公交品牌建设。全面开展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文明车队、服务明星及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颁布实施公共交通文明公约,健全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重点加强安全行
车、准点运行、文明服务、职业道德等培训,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队伍素质、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打造公交服务品牌。
(二)加强公交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公交运营服务监管制度及其标准体系,全面推行等级服务评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交通、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要依法严查非法营运、破坏公共交通设施、扰乱公交运营秩序、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规范公交市场运营秩序。
(三)加强公交服务考核。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全面考核企业公司化率、经营行为、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车容车貌等。考核结果作为公交企业享受财政补贴、获取线路经营权的重要依据。
七、进一步强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有关责任单位要依据本意见精神,结合自身职能,抓紧研究制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具体方案,认真抓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各项任务的落实。公安、规划、财政、国土、住建、城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各项措施抓紧抓好,推动我市公共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各县依据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第五篇: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精简简报实施意见(工作方案)
关于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精简简报的
实施意见
为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会议频繁、文件过多、简报过滥的问题。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办法》,结合**“四风整治会战”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在精简会议上,将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召开的会议,如***常务会、**办公会等例会。
第二类是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主要领导参加的全**性会议。第三类是**政府领导提议召开的各类协调会、调度会等专项会议。
对于一、二类会议,年初作出全年会议计划,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时间。
对于第三类会议,总体采取6项措施进行精简。一是凡可由部门召开的全**专业性会议,不以**政府名义召开,确需提高规格,报两办,并经**委、**政府领导同意后,方可召开;二是对中央和省、市直接以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不再另行开会;三是保证会议质量,严控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四是不要求与会议无关或关联不大的领导陪会;五凡是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