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优良传统流失当高度警惕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当高度警惕
如果我们漠视甚至容忍局部范围的这种‚油水关系‛、‚蛙水关系‛不断腐蚀甚至恶化我们鱼水般的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完全可能出现‚水可载舟、水亦覆舟‛的局面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如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能想想:我们党有哪些优良传统?如何保持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我以为这是对党的生日的一种非常好的纪念。今天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应鲜明提出:要警惕党的优良传统的流失。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局部范围已经出现了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的情况。所谓流失是指在不知不觉或在丧失警惕性的情况下丢失了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很多,本文仅围绕密切干群关系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蛙水关系”恶化鱼水般的干群关系优良传统
我们经常讲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这两者联系密切又有区别。党群关系是通过干群关系来体现并依靠干群关系来保证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正因为如此,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非常重视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密切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我们把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是鱼和水、种子和大地、水和舟的关系。而且认为这个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和克敌致胜的重要法宝。我们经常说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群众愿望、根据他们的创造搞起来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深入延安考察后,把延安干部和群众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精神称之为‚东方魔力‛。
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在干群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个别地方或单位还是相当严重的。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工作层面的原因时指出,一些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有的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与民争利、侵犯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笔者认为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性的,但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蝼蚁之穴可破千里之堤。
有些群众,把由于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飘浮、不深入群众、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毛病而造成的扭曲的干群关系称为是‚油水关系‛。有些群众把当地或单位的干群关系称为是‚蛙水关系‛,严厉批评一些领导干部平时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遇到了困难或问题时才像青蛙一样被迫跳入水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从总体上看,当前党的自身状况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但是党内也还存在着六个方面不适应的地方(即六个‚一些‛)。其中就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等。如果我们漠视甚至容忍局部范围的这种‚油水关系‛、‚蛙水关系‛不断腐蚀甚至恶化我们鱼水般的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完全可能出现‚水可载舟、水亦覆舟‛的局面。这决不是耸人听闻的预言。二、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今天回过头来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苏共党员干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苏联解体前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很能说明问题:1990年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等的却占85%(《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6年第70期)。一个被人民群众认为并不代表他们利益的党,不管它以往的历史多么辉煌,它的最终垮台也是在必然之中的了。
今天为什么要鲜明地提出‚警惕党的优良传统的流失‛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们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地位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两个转变、四大考验来概括。两个转变是指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四大考验是指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
这些变化一方面使我们党能运用更多的手段和资源来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党员干部面临着脱离群众甚至经不起权力利益诱惑而蜕化变质的危险。正如党的十六大指出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也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群众工作和联系群众的形式、方法和机制等也要相应发生变化。积极探索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但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密切干群关系的优良传统决不能变。
三、要从选人用人上制定对策
在找出并剖析了一些地方或单位出现干群关系疏离甚至对立的原因之后,我们就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加以克服和防范。当然这些对策应该是多项的,而不是单项的。比如,需要制定思想理论、体制机制、选人用人和作风意识等方面的对策。在这些多项对策中选人用人即选拔干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对策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江泽民认为,对于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他还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上述高屋建瓴的论述,都是从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尤其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得出的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结论,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美国学者大卫〃科兹提供的这份资料发人深省:1991年,美国有一社会调查机构对苏共政治局成员和苏联精英阶层做了一次关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卷调查,结果有77%的人完全支持搞资本主义。大卫〃科兹在研究苏联解体过程后得出结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来自苏联领导层。
芳林新叶推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自然界里的规律,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规律。我们又将面临新一轮整体性的新老干部交替。仅2011年,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先后要进行四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各级党委应有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政权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做好选人用人即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
总之,提出要警惕党的优良传统流失这个令人警醒的命题,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要有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忧患意识,进而对党的建设状况的忧患意识。这样的精神状态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极端重要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说忧党,首先要严肃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从而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把党建设好。
第二篇:高度警惕意识形态“变态”
高度警惕意识形态“变态”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其存在式样无不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存在式样。古往今来,任何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莫不与意识形态的向背离合密切相关。利用意识形态颠覆或夺取政权,放任意识形态的自由发展而丧失政权,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前苏联和东欧地区,就已经得到最突出的表现。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是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综合体现,起着凝聚人民意志、抵御腐朽没落思想侵蚀和反“和平演变”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在夺取政权以后,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大力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以共产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显著标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加快发展、巩固政权已经和正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有过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有弱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惨痛教训。一个时期以来,体现我党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维系国家政权基础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度呈现出危险的扭曲和“变态”。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淡化”乃至被抛弃,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小团体主义被强化乃至成为某类人群的意识主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和严峻挑战;一些人的美丑观念混淆,价值观念倒置,金钱至上、物欲私欲膨胀……由此导致的“黄赌毒”等旧社会沉渣余孽的泛滥,又加剧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恶化。由于多种原因,这种意识形态的“演变”问题至今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依然存在,并且呈恶性蔓延态势,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一、意识形态“演变”的主要表现
1、从“心理演变”到“行为演变”,党的干部队伍受到分化和削弱。一是理想信念动摇,心理发生严重倾斜。认为“理想是虚的,目标是空的,金钱是实的”。成都市委组织部在1999年组织的“领导干部心态”调查中,发现64.1%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持否定或“不赞成也不反对”态度,87%的人的价值观念取向发生严重倾斜,傍大款、交结有钱人、热衷于编织个人关系网成为时尚。二是精神颓废,行为怪异反常。一些领导干部生活方式腐朽,工作萎靡不振,“八小时以外”沉溺于灯红酒绿的消费娱乐场所,包养情妇、嫖娼、赌博等现象一度成为某些领导干部的“时尚”。三是大局观念淡薄,小团体意识膨胀。一些领导干部对待中央和上级的决策,口头上讲执行,工作中却以“本地实际”等种种借口加以拒之,将个人和团体利益凌驾于党和国家利益之上;有的领导干部染上资产阶级政客行为和市侩作风,拉帮结派,搞地区、部门“专制王国”,导致正常的党内思想斗争难以开展;有些领导干部甚至“说人话行鬼事”,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甚至阳奉阴违,成为“黑道”势力的“后台老板”。
2、从“信仰危机”到“信仰易位”,党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出现“精神坍塌”。在工人阶级队伍中,不信仰甚至鄙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转而对某种宗教笃信不疑的现象,不仅在普通职工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一部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职工中表现明显。这种发生在领导阶级队伍中的意识形态的重大而危险的变化,早在1982年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工人阶级状况调查中就被发现,但却至今也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在农民阶级队伍中,“信仰易位”的现象也明显存在。农村中的党组织不断老化和萎缩,而宗教组织却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扩张,这种状况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表现得相当突出。1996年,湖北通城县委组织部在对1200名农村青年入党意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入党要求的只有15人,仅占总数的1.25%。而在同一年,河南省的一个中等规模山区县嵩山县,信教人数高达4.8万人,是全县党员总数的3.14倍,其发展教徒速度是当地发展党员速度的13倍!
3、从民族自尊意识淡化到人格丧失,党的后备力量正在发生实质性蜕化。年轻的一代尤其是享受高等教育的大专院校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主力,也是党履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历史使命、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人才保障。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已被形形色色的思想迷雾所侵蚀。时下年轻人中有5种典型病态:一是“麻痹症”。盲目迷信西方的“民主”;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对祖国、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淡忘,等等,正在逐步取代着民族自尊意识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据报道,《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一书的作者方军去大学演讲,发现大学生对祖国屈辱历史不再有热血上涌的民族正义,竟认为日本侵华推动了中国历史文明进展。有的学生甚至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上当场向作者发问:“你是否觉得你的作品被政府当局利用了?”在另一所大学,方军演讲不到5分钟,几百名大学生就坐立不安。是演讲水平欠佳?非也。原来这些大学生急着要去跳迪斯科!对此,演讲者迷惑了:这所大学的学生怎么能忘了“九一八”呢?勿须讳言,现在的青少年不乏大批情操高尚、思想健康的姣姣者,但却不能回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思想麻木问题。二是“癫狂症”。沉迷于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行为癫狂怪异,是时下一些年轻人的通病。媒体报道的武汉“摇头水”走俏、“摆头疯”舞通宵达旦亦是突出的表现。三是“迷外症”。沉迷于自我编织的西方生活梦幻而不能自拔,把嫁娶“老外”乃至出国定居变为外国人作为人生追求。四是“追星症”。痴迷于歌星、影星、大腕、富姐、富婆,其崇拜程度大大超过乃至取代了对领袖、英雄人物的崇拜,把人生理想定格于当“明星”,做“富婆”。五是“无耻症”。为了获取金钱和肉欲,可以出卖肉体和灵魂,什么“人格”、“国格”全抛在脑后。
4、从“逆反心理”到“逆向思维”,党的社会基础发生异化。如果说,从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社会某类人群的意识形态尚处于“信念淡化”状态的话,那么,到了九十年后期,这种“淡化”状态则逐渐演变为某种“逆反心理”乃至“逆向思维”。“逆反心理”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鄙视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而“逆向思维”则是这种逆反心理的定型,即不管什么都从反的方面看,用通俗的比喻就是“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社会上任何正面的、先进的事物,在有“逆向思维”的人看来都是虚伪和丑恶的。这种善恶不分、美丑倒置的思维模式,近几年来已成为社会某类人群的心理特征,从而在社会上构成了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意识形态,极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和煽动,引发社会动荡。具有这种极端化思维定势的人群,不仅多发于相对贫困阶层,甚至在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群中也明显存在。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私营业主偷税漏税和暴力抗税案,可略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暴力抗税分子居然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大的煽动功能。河南长葛市卷烟制假分子暴力抗法,竟有3000多名群众跟着起哄、围攻、殴打国家执法人员,致使10名执法者被打伤,9辆执法车被损坏。
从上述种种反常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某种“演变”和“失控”征兆。这是一种与苏联解体前夕社会意识形态极其相似的“变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肆批判“斯大林主义”,形成否定历史、否定苏共、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同时在广泛的“民主”的旗号下,放弃正确的思想引导,放任自流,使否定和污蔑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书籍、报刊和言论到处泛滥,色情、暴力作品和“美国化”的作品泛滥成灾,并成为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影响人们的视野和是非观念,扭曲了整个社会心理,从而导致全民族意识形态的演变,终使国家解体。这是一种易被“感染”的“演变”。一遇某种社会病菌即可引发“疫情”。一度蔓延全国的“法轮功”亦可为证。这又是一种难以矫正的“演变”。“演变”一旦发生,则形成“抗体”,正面教育往往难以奏效。它还是一种必然导致社会混乱,并往往被敌人利用的“演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国内非法民间组织政治色彩明显加重,并呈快速发展态势。早在10多年前,仅首都地区就有非法民间组织80个,相对上年的增长率是42%。这些非法组织传播封建迷信,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成为可供境外反华势力利用的工具。“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袁腾飞对党和国家、对开国领袖、对社会主义等等污蔑诽谤,是当下社会意识形式变态的一个标本。
二、意识形态“演变”的根源分析
导致意识形态发生“演变”现象,具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从未停止过的、以思想和文化渗透为重点的“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变种”——“西化”、“分化”政治图谋。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导致“演变”的根本和主要原因是“内污”,是来自我们阵营内部某些领域、某种形式的“倒戈”。
(一)理论研究中的“自由化”倾向,客观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形成了误导。
在我国政治、经济等理论研究领域,时至今日,仍有“自由化”的阴风鬼火乃至狂妄叫嚣。其中最具迷惑力、危害最大的有下述几种论调:
1、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自由化”论调。有的“学者”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生活水平优于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断定”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而存在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特别是苏东剧变,更为这种“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一些“权威人士”直到现在还“断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共难以把经济搞上去,“不可避免”地要交出政权,“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一些人则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张放弃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极右论调虽经驳斥,并且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对此从正反两个方面予以否定,但至今仍有存在的市场。据《光明日报》报道,一位“学者”在大学演讲时,竭力推崇个人主义,把集体主义社会称作“封闭社会”、“人治社会”、“乌托邦社会”、“坏的社会”。把大公无私和集体主义说成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陈腐意识”,极力贬低和丑化雷锋,把雷锋精神说成是奴性思想,是个人崇拜的现代迷信,是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道德观,是封建君主要求臣民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虚无人生,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会造成懒汉,等等。由此可见,某些“理论权威”、“学者”急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意识,已经是十分顽固和赤裸裸的了。
2、否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自由化”论调。一是“二元论”。就是哄抬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未必永远是补充”,主张非公有制经济应该与公有制经济平起平坐,平分秋色,不分主次。有人甚至公然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提出挑战,叫嚷“主体不是自封的,谁有本事谁就应该是主体”,“既然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分清谁是主体,谁是补充”。二是“代替论”。认为在我国条件下私营企业的性质已经变了,私营企业主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发展的趋势将是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多地代替公有制经济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三是“根源论”。认为国有经济是旧体制的核心和基础,贡献少,耗源多,是当前困扰国内“很多经济问题”的“根源”;把“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帐都算在国有经济的头上,把国家工商业创新活力不足等原因归结为“国有经济没有得到根本改造”和“非国有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种以经济体制为研究对象的“自由化”论调,相对于那种赤裸裸地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狂妄叫嚣,则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因而也就更受西方的青睐。90年代以来,西方敌对势力认为,完全可以利用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机会来推行私有化战略,进而使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政权同时丧失存在的基础。而来自我阵营内部的这种私有化论调,竟与敌人的图谋如出一辙!
(二)社会实践中的“逆左思维”,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扭曲变形。
党在夺取政权以后,为了彻底粉碎美蒋反动派和国内敌对分子的颠覆和破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为重点的、并自始至终有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教育运动,使社会主义政权不断得到巩固。但遗憾的是,到了六十年代末,党犯了“左倾”错误,加之林彪、“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的推波助澜,导致肃反扩大化,酿成了大批冤假错案,使一大批老同志蒙受不白之冤。党在粉碎“四人帮”后,对“左倾”风进行了及时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但是,就在我们抱着正本清源、有利于党和国家健康发展的良好愿望而大力反“左”的时候,一股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右倾”暗流却在聚集着力量,蓄势待发。一是一小撮过去被我镇压的反动分子的后代、遭到沉重打击的极右派分子和地主阶级残余,纷纷以“反左”的面目跳了出来,攻击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这为西方敌对势力极力丑化我党领袖、借以毁掉中国人民的崇拜偶像和精神支柱的政治图谋,提供了“社会”基础,发挥了“内应”作用。而国内外敌人的这种险恶政治企图,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在,仍然存在着宽松的环境。他们不再担心其造谣污蔑的言论会被追究。二是一些同志对党批判“个人崇拜”产生了错误理解:把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对党的领袖的高度认同和崇敬心理,错误和粗暴地斥之为“个人迷信”和“愚忠”,从而使党丧失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凝聚人民意志的精神核心,也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向带来了一个极不确定的潜在的负面因素。正是在这种一哄而上的“反左”背景下,一种“逆左思维”模式开始生成,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形成危害,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社会意识形态“演变”。
“逆左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无论是观察、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还是制定、执行具体的政策法规,总是有意无意地逆“左”而动,偏“右”而行。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天天讲、月月讲”式的“阶级斗争为纲”,而我们的媒体包括某些党报党刊,则对“阶级斗争”之类的论题“犯忌”,甚至连其字眼也极力回避,给公众的感觉是我国不再存在什么阶级斗争了。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可以并存,而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就在发展私有经济上寻求“突破”与“创新”,竞相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竞相为私营业主“办实事”。中西部地区的三个百强县之一——安徽省宁国市早在十多年前就做出决定,采取“平稳破产、整体出售、剥离分立、无偿转让、先售后改”等形式,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国有集体企业全部消失。该市的做法作为“经验”在宣城地区所属县市全面推广。到现在,全国县域公有经济面临“整体消失”的可能。党提出“开放搞活”加快经济发展,就有人忙着开发“红灯区”,不惜以牺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代价,公开为色情业撑腰壮胆当“后台老板”。在这种“逆左思维”的作用下,“红灯区”迅速发展,卖淫、嫖娼、赌博之风愈演愈烈,并由沿海向内地蔓延扩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逆左思维”甚至还会影响到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如我国刑法的修改,为追求与国际司法“接轨”,一方面弱化对被害人群的权益保护,另一方面强化对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致使法律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存在明显差异,定刑量罪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难以对犯罪分子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导致民愤不能通过法律的正常途径得以渲泄,而被演化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不满与怀疑。媒体曾报道了一个侵吞2.3亿元巨额公款的犯罪分子邓宝驹,司法机关依照新刑法却只对其判处15年有期徒刑;辽宁丹东民营企业永立集团董事长张一立,侵吞国家资产1亿多元,而执法者却“依照法律有关条款”,宣告张一立“无罪”,使国家亿元损失无法挽回。如果照此执法,“依法治国”将只能是一句永不过时的空口号而已。
“逆左思维”的本质首先是一种不讲政治的表现。某些学者、某些干部,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畸变心理,置党的纲领、宗旨、信念于不顾,有意曲解中央精神,以泄私愤,忘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忘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对这种人,党应予以高度警惕。其次是一种不讲正气的表现。一些干部在执行政策上所以“逆左而动”、“敢于右倾”,是他们以掮客式的阴暗心理窥测风向,见风使舵,认为党的某些高层领导在“文革”中受过迫害,一定在“个人感情上”不接受“毛泽东的那一套”,因此,他们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与“那一套”对着干,“敢于”甩卖国企制约公有制,“敢于”推进私有化让私企“坐正席”,“敢于”开“口子”搞“色情业开发”,企图以此取悦于上,受到提拔重用。对这种人,党应予以重点教育和整顿。再次是一种不讲学习的表现。一些干部所以“只怕左、不怕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理论上分不清什么是“左”,什么是“右”。他们往往把“左右”的界线放在一个肤浅的层次上,很少有人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从党的宗旨、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高度上去审视“左”和“右”的问题,不能历史地、辩证地去“防左”和“反左”,执行政策缺乏发展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这种情形,恐怕在一些“学者”、“经济学家”乃至党的领导干部身上,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搞经济理论研究的同志,不懂得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忽视意识形态对所有制也会提出最起码的比例要求,忽视“黄赌毒”现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负面影响,忽视意识形态对于巩固政权的重大作用,以为党允许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是允许政治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就可以抛开社会效益抓经济效益,就可以抛开精神文明抓物质文明,就可以不择手段地发展经济。存在这些糊涂认识,说明有些干部理论学习严重滞后。对这些同志,党应加强教育,及时纠偏。
(三)文化市场的“黄流黑祸”,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严重腐蚀。
1、非法出版物的毒害和侵蚀。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文化市场管理严重失控,宣扬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各种书刊公然摆上了书摊,“花花绿绿”的杂志充塞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腐蚀的对象从天真的小学生到成年人。值得警惕的是,一批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反动书刊,居然进入书刊流通领域,公开传播反书内容的现象司空见惯。这样“交叉感染”,导致干部群众对党的高层产生鄙视乃至逆反心理,严重动摇了对党的政治信念。
2、音像场所的浊流污染。据《湖北日报》报道,在武汉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名叫“马张村”的地方,影视业发达,但传播的却是腐朽没落的文化垃圾,村旁一所学校的学生,看黄色录相不思学习。录相厅的老板不仅掏空了学生们衣袋里的钞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掏出了孩子们脑袋里纯洁的灵魂,出色地充当了国外敌对势力实施“和平演变”的内应。这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极具破坏力的“马张村”现象,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出现了,并蔓延于全国各地城乡,对人们的灵魂造成了大范围的深度腐蚀,并逐渐侵入社会各个领域,派生出“发廊”、“艳舞场”等五花八门的色情“开发业”。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丑恶现象虽然受到了“重拳打击”,却是“野火烧不尽”,屡禁不绝。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早在十多年前就对重庆、云南、海南等地的娱乐场所进行调查,发现色情陪侍活动大量存在,卖淫嫖娼相当猖獗。在这些色情场所的背后,公安机关及其它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不法经营者充当“保护伞”,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势力也渗入其中。这种受到“红黑”两道保护的色情“开发”,可导致全民心理“变态”,危及国家民族生存。值得注意的是,混迹于“黄流”中的“黑流”早已潜入到了我国的音像市场。全国各地在“扫黄”、“打非”所缴获的大批非法制品中,“黑色”的反动制品数量惊人。
3、新闻媒体的明显误导。追求“卖点”而不讲社会良知,这已成为时下某些媒体的通病。某些报刊尤其是那些自费发行的、占全国报纸总量40%的“小报小刊”,或惯于抓住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反复炒作,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或热衷于登载品位低下、格调庸俗的东西,诸如暴力、恐怖、两性关系等等,对某些“名人”、“明星”的隐私更是趋之若鹜,以至美丑不分,不讲社会公德,败坏社会风气。这种“追求卖点”的行为甚至在党的重要新闻媒体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党报对大款、大腕、明星乃至所谓的“追星族”的宣传,往往不惜版面,连篇累版,精心炮制;而对劳动模范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宣传却是“惜版如金”。此外,有偿新闻之风愈演愈烈,假新闻形成“气候”,严重损害了媒体形象,使党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信誉。
4、文学题材的危险“突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文学界、影视界相继出现了“两黄”现象。所谓“两黄”,就是低级庸俗的“性爱”题材和“帝王”题材。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文化领域曾出现了“破爱情禁区”的浪潮。应当承认,这种“破”,对于拔乱反正、解放思想是有好处的,也是及时的和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并非很难冲破的“爱情禁区”,被一些人“破”来“破”去,逐渐演变为一种误导。“儿童不宜看”的电影、电视剧越来越多。1988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158部,其中五分之一的影片竟有裸体镜头或“床上戏”。有人预言,中国的下一代影星将会出现“脱星”。在文学作品里,庸俗下流的性描写更是随处可见。有篇名为《焦大轮子》的获奖小说,写几个劳动者从车上下煤,却偏偏要写上劳动者的男性生殖器官随着挥动的手臂来回摆动的细节。类似于这种“性”描写的作品,连年来竟频频得奖,可见文化领域审美意识的变态!时下少年人群的性早熟现象、中小学生的早恋现象,与这种文化污风的长期薰染有着必然联系。
(四)腐败、贫富悬殊和邪恶势力猖獗等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恶性演化。
腐败问题是当代的一个世界性问题。这种原本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封建社会上层的社会毒瘤,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尤为剧烈。这是因为腐败现象是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损害,为群众最痛恨。只要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一把手”的腐朽问题存在,则必然导致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在那里难以贯彻执行,则必然导致国家和集体利益受到根本损害,则必然导致那里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如果腐败问题一旦成为某个地方的突出问题,那么,任何正面的思想教育都无济于事,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任何“爱民工程”、“爱民行动”都无济于事,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河北省张家口下花园煤矿所属26个单位的3000多名工人卧轨京包线14小时,一个直接和重要的诱因就是煤矿领导腐败。而危及我国稳定的一大棘手的难题---“下岗职工”问题,同样也由腐败问题所致。一项调查资料显示,70%的国有企业亏损倒闭源于“人祸”,而决非一些人讲的设备老化、人员包袱沉重等原因。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群众越级上访告状、阻碍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恶性事件,莫不由腐败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引发。
贫富悬殊问题是引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恶性演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体制转型中存在双轨、多轨乃至无轨运行等弊端,一些人钻“政策”空子,或以极低的交易成本获取巨额利润,成为暴发户;或利用稀缺资源和资源短缺获利,如在土地等的买卖和交易中获取暴利;或以行业垄断非法获利;或通过投资资本中介机构,利用秩序不规范、发育不平衡的市场体系操纵市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等等,从而形成了以侵吞国企资产的“富方丈”、政界的贪官污吏、文艺界和金融领域的非法高额获利者为核心的“暴富群体”。暴富群体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形成巨大冲击,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而且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使党群关系不断疏远、冷漠和恶化。
社会邪恶势力猖獗是引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恶性演化的又一重要原因。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黑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各种犯罪团伙频频“出手”;车匪路霸气焰嚣张,特别是那些“南霸天”、“北霸天”式的地痞恶棍把持基层政权,形成“国中之国”,引起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近几年,社会邪恶势力虽被打击,但仍有存在和发展的市场,有些地方的邪恶势力甚至还很猖獗。河北省涿江市码头村十几名党员,因本村恶霸长期作乱至今且受到当地个别领导和执法部门的庇护,而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对党严重丧失信心,集体申请退党。邪恶势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削弱党和国家的权威,动摇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政治信念,而且还为敌对势力在我境内发展地下武装提供了可用“兵源”,直接威胁到国家政权。
第三篇:高度警惕 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高度警惕
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双基堡小学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为有效防范非法集资风险,依法从严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校辖区经济金融秩序稳定,按照宝鸡高新区文化教育局《关于印发宝鸡高新区教育系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复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宝高新文教发〔2015〕66号)文件要求,根据镇教育组安排,我校开展了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复查活动,现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直接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有效防范为有效防范非法集资风险,依法从严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校辖区经济金融秩序稳定,我校特成立以校长张振江同志为组长,副校长毛建怀、教导主任罗涛同志为成员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此项工作。
二、广泛动员,及时宣传
接到上级文件,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宝鸡高新区文化教育局《关于印发宝鸡高新区教育系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复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宝高新文教发〔2015〕66号)文件,积极领会文件精神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对非法集资的认识,认清了非法集资的危害性。从思想上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并在校园橱窗和醒目处张贴相关宣传资料,及时由学校领导和教师签订责任书、向学生家长印发宣传资料宣传上级排查精神,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好氛围。
三、周密安排,认真排查
1、我校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领导小组先后对所有教职员工进行了摸底排查。做到“三不”——收入索源不遗漏,调查了解不虚晃,责任承诺不马虎,确保“四清”——政策清、责任清、底子清、处置清。
2、此次排查对各部门在此次活动的职责做了具体分工排查小组组织成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了解等情况动员了各方面参与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了应查尽查,不留死角。
3、设立了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对被举报人情况一经查实立即上报处理。
在此次专项非法集资排查中,未发现我校员工有涉及社会融资行为。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工作,用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确保公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此次排查虽然已结束,但是在今后工作中我校会继续保持对非法集资的高度警惕,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重点监控、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从源头上杜绝非法集资现象的发生,为学校今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四篇: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容极为丰富,最主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实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苦奋斗,独立自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同样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三、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一)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毋庸质疑在指导思想上具有先进性,正因为党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于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作为如党积极分子,要持之以恒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相信我们的党一定能自己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的核心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事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三)加强修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能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党。我们重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多从主观上去找原因,找差距,认真改正,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虚心去接受,也许有些意见不好听,但想到别人是为自己好,还是应该虚心去接受意见,这是一个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创造要注重实际,不能盲目的无目的的去创新。
(五)狠抓实效,求真务实
抓落实,是推动工作的关键。这是关系上级组织决策部署能否有效落实的问题。要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有一种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事业心、责任感,抛弃一切个人私心杂念,对工作一抓到底,锲而不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是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二、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三、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要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才能自觉、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东西,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容极为丰富,最主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实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苦奋斗,独立自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同样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
一、正确履行党员义务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既是党员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更是党员全面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党员只有认真学习,提高素质,才能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当前要特别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2、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共产党员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忠实地、五条件地、始终如一地履行党员义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屉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深化改革;就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其次,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看得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再次,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到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请教;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勇于同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当前特别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取信于民。
3、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
增强组织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既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党员全面忠实地履行党员义务的重要保证。
共产党员只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帮助和监督,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保证自己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和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一样,都是一个合格党员必须做到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行使党员权利问题上,还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主要表现在:有的误认为党员只要尽义务就行了,似乎这才是党性强的表现;有的则超越党员权利,把党员权利看成是一种特权;有的不敢行使党员权利,怕打击报复;有的不善于行使党员权利,行使权利时不分范围和场合,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共产党员要在党的教育和监督下,一切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
1、要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到:
第一,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积极为党的工作和决策进言献策。
第二,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2、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辩明是非,认清本质。行使党员权利,既要有正确的动机和出发点,又要有明晰的是非观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求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新的形势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共产党员要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就要特别注意。3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党员行使权利一定要在党的纪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违纪的行为。党员对党的政策和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充分发表,但一定要在党的会议上或向上级党组织提出,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与党的决议相反的言论,一旦党员自己意见未被采纳,个人可以保留,但不得散布不满情绪,搞非法活动。党员有权对任何党员和任何组织提出批评,但要以事实为根据,不能不顾事实,或者夸大事实,更不能诬陷他人
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个人利益应毫不犹豫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二、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党员要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人更好地做事和做人。
三、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作出更多的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采取正确的入党行为的前提。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经受党组织考验的基石。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当合格党员的起点。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必须要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表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呢?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头脑。只有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的端正入党动机。只有不断学习毛泽东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到新的高度。第二、要不断参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到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我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得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第三、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的思想活动是复杂动态过程。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既有正确的成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杂念。在就要求入党的通知主动靠拢组织,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第四、端正入党动机,不是一时的事。入党后更应该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自己,时刻学习,保持自己思想的先进性,活到老,学到老。第五、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关心身边的同学,爱护班集体,在班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带动他人。
总之,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思想上的觉悟提高,行动上才能做的更好,才能更早的加入党组织。
一、要端正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入党的内在愿望和真实目的,即为什么入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其入党动机应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相一致的。
(二)端正入党动机的途径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实践和修养锻炼,逐步形成的。
1、勤奋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自然生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需要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努力学习,政治上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醒,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学习先进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将理论贯彻到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持之以恒地投身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实践出真知,实践的体验可以使要求入党的同志不断地调整和升华入党动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积极投身这一伟大事业,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才干和情操,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检验一下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是光听其口头上如何如何,唯一的、靠得住的是看他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每一个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以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为楷模,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慎微”、“慎独”,过好金钱观、权力观,端正入党动机,为党的形象添光增彩,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积极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严格培养和教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长期的、艰苦的奋斗,在奋斗过程中,艰难和曲折是难免的,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会影响我们,因此,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树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注意人生观的改造,就会发生动摇。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自我反省,经常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周恩来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履行到老。这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写照。另外,人的思想活动是复杂的,难免存在这样那样不正确或不纯洁的入党动机。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定期自觉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和培训学习,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的熏陶,加强党性修养,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践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克服不正确、不纯洁的入党动机,树立和巩固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要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是我们青年人的崇高理想和政治追求,也是青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信仰上进步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渴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然而,把渴望变成现实,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更应该在实践中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靠近党组织,自觉接受考察,加强党性锻炼,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
党组织吸收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发展一名新党员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到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阶段;二是从被党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到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求入党人和党组织必须履行的一整套严格的程序。
要求入党的同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必须牢记,一个人组织上入了党,是自己政治生活新的开端。新入党的同志,要把入党做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用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词,使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第五篇: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世界观的本质表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风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所谓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或者说是党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世界观、党的性质和特点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践行动中的体现。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宗旨。党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党风的本质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的党风同该党所坚持的世界观、思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政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世界观决定了党风,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组织、党员个人应有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作风。反之,一定的党风又是一定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党风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党风和世界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属于观念范畴,表明的是该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的行动;而党风则是属于行为、实践的范畴,表明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运用理论、观念去执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完成党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党风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一个政党的一级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党风的存在状态都反映了该政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反映了该政党的先进与落后,反映了该政党同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一个政党表现出来的党风对该社会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努力方向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所以,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党风既关系到该政党的自身形象,又会给整个社会以示范作用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聚散。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的作风都有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以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为根本基础,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党风,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特质,实现了在党风问题上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早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前提下,要树立一种区别于一切旧政党的新作风,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纠正了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新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概括了党风的内容,指出了党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党风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明确。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它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学风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真正学好理论和政策,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问题。最根本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鲜明地体现着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优良的学风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其实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教条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外国经验;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拘泥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必然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离,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是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起到了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全体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最高标准,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达到健康发展的作风。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党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就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员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我们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更需要坚持开展和自我批评,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几十年来,我们党依靠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了建设和改革事业。在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重提“艰苦奋斗”,这就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1980年11月提出的著名论断。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所以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作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始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的宗旨,表明我们党在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拥护、赞成与否为取舍标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过建党80多年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法宝,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各种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所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容易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第二、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威信和战斗力
执政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控制力,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威信和权威。而党的权威、威信、战斗力等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自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说到底,还是受党的作风状况的影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并不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质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800多万名。说明我们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着坚实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果党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有效的好转,党员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最终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
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就是说,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党的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人心向着党,人民拥护党,党就有力量,就有生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失去了人心,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会毫无生机,党的事业就会面临严重的危险。就一个政党来说,影响人心向背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大的方面讲,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总是听其言、察其行的,根据党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来认识和评价党,并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如果党风好,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实,深刻说明了人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深刻记取。第四、党的作风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的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纪律性。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然而无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党的作风始终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党的作风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地推向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在新形势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作风。这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世界观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实现新的建设目标。所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党要经受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考验,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特别是要经受住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考验,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党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们必须把总要求同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党风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和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它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按主观意志做事情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新经验,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新的发展阶段就是: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不断深入认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危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们都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其次,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再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努力造就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清舒畅的政治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始终坚持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最后,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全党全国必须统一。
第五,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其次,要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再次,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表示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最后,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第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为什么入党、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党的民主监督程序和制度。再次,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健全举报制度,发扬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再次,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第八,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的公示制和任职试用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干部奋发向上,能上能下。要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这是做到干部选贤任能的关键。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再次,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的人,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最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循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期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人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对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任务、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党的根本大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风建设切实抓紧抓好。第二,要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党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建设,去加强。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党纪党规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党风建设“有法可依”,使党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但是,党风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搞好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广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来说,就是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学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学习好党纪党规,从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时刻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率先垂范,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第三,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我做起,带头端正党风。作为一个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一方面要自觉继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更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在作风建设中带好头。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克服在建设党风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如要克服党风建设与己无关论,克服以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克服反腐败无用论,认为自己反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作用;要克服反腐败等待论,认为只有等大家都做好了,自己也会做好;要克服害怕报复论,认为党内有专门的反腐败部门和人员,用不着自己出头露面,自己检举揭发腐败问题又有可能被打击报复,踩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上述这些观点和态度都是要不得的,作为一个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在党风建设的问题上都应当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世界观的本质表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风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所谓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或者说是党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世界观、党的性质和特点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践行动中的体现。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宗旨。党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党风的本质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的党风同该党所坚持的世界观、思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政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世界观决定了党风,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组织、党员个人应有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作风。反之,一定的党风又是一定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党风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党风和世界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属于观念范畴,表明的是该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的行动;而党风则是属于行为、实践的范畴,表明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运用理论、观念去执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完成党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党风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一个政党的一级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党风的存在状态都反映了该政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反映了该政党的先进与落后,反映了该政党同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一个政党表现出来的党风对该社会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努力方向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所以,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党风既关系到该政党的自身形象,又会给整个社会以示范作用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聚散。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的作风都有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以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为根本基础,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党风,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特质,实现了在党风问题上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早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前提下,要树立一种区别于一切旧政党的新作风,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纠正了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新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概括了党风的内容,指出了党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党风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明确。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它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学风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真正学好理论和政策,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问题。最根本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鲜明地体现着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优良的学风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其实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教条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外国经验;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拘泥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必然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离,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是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起到了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全体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最高标准,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达到健康发展的作风。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党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就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员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我们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更需要坚持开展和自我批评,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几十年来,我们党依靠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了建设和改革事业。在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重提“艰苦奋斗”,这就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1980年11月提出的著名论断。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所以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作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始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的宗旨,表明我们党在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拥护、赞成与否为取舍标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过建党80多年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法宝,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各种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所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容易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第二、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威信和战斗力
执政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控制力,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威信和权威。而党的权威、威信、战斗力等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自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说到底,还是受党的作风状况的影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并不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质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800多万名。说明我们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着坚实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果党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有效的好转,党员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最终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
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就是说,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党的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人心向着党,人民拥护党,党就有力量,就有生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失去了人心,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会毫无生机,党的事业就会面临严重的危险。就一个政党来说,影响人心向背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大的方面讲,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总是听其言、察其行的,根据党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来认识和评价党,并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如果党风好,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实,深刻说明了人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深刻记取。第四、党的作风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的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纪律性。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然而无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党的作风始终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党的作风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地推向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在新形势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作风。这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世界观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实现新的建设目标。所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党要经受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考验,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特别是要经受住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考验,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党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们必须把总要求同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党风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和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它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按主观意志做事情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新经验,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新的发展阶段就是: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不断深入认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危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们都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其次,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再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努力造就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清舒畅的政治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始终坚持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最后,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全党全国必须统一。
第五,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其次,要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再次,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表示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最后,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第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为什么入党、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党的民主监督程序和制度。再次,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健全举报制度,发扬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再次,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第八,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的公示制和任职试用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干部奋发向上,能上能下。要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这是做到干部选贤任能的关键。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再次,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的人,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最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循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期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人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对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任务、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党的根本大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风建设切实抓紧抓好。第二,要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党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建设,去加强。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党纪党规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党风建设“有法可依”,使党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但是,党风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搞好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广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来说,就是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学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学习好党纪党规,从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时刻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率先垂范,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第三,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我做起,带头端正党风。作为一个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一方面要自觉继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更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在作风建设中带好头。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克服在建设党风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如要克服党风建设与己无关论,克服以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克服反腐败无用论,认为自己反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作用;要克服反腐败等待论,认为只有等大家都做好了,自己也会做好;要克服害怕报复论,认为党内有专门的反腐败部门和人员,用不着自己出头露面,自己检举揭发腐败问题又有可能被打击报复,踩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上述这些观点和态度都是要不得的,作为一个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在党风建设的问题上都应当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