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辉煌十一五 国土最给力
辉煌十一五 国土最给力 展望十二五 任重而道远
——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梁园分局“十一五”工作回眸
“十一五”的五年,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汇共融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梁园国土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努力破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两难”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耕地保护更加有效
“十一五”期间,梁园国土分局坚持最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按照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万公顷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4万公顷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通过严格执行“占一补一”政策,2006—2010年间梁园区共补充耕地821.69公顷,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2007年,梁园国土分局在粘土砖瓦窑厂治理工作中,克难攻坚,全部拆除了梁园区范围内的126座粘土砖瓦窑厂,复耕土地7883亩,被省政府命名为“治理粘土砖瓦窑厂先进单位”,同时奖励梁园区建设用地指标280亩、现金100万元。
保障发展更加有力
“十一五”期间,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给土地供应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梁园国土分局严格执行参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规范建设用地管理,从产业政策、规划用途、用地规模、用地定额等方面,强化对建设用地的控制,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没有落实用地计划,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一律不批,并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既定指标,确保了梁园区重点项目的落实。2006—2010年,共报批土地24批次,总面积为489.9195公顷,其中乡镇批次12批,面积175.9759公顷;城市批次11批,面积202.4426公顷;单独选址1批次,面积115.501公顷,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基础工作更加夯实
“十一五”期间,梁园国土分局按照上级部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结合梁园区经济建设发展布局,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以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梁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0年5月,梁园区14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经批准,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空间。同时,2009年5月又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并结合“二调”成果,对梁园区各乡(镇)村委会所属自然村制作了地籍导图,做好了梁园区全部街坊图,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执法监察成果更加显现
“十一五”初期,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程度不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普遍超标,闲置、浪费土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梁园国土分局以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土地卫片执法专项检查为契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执法监察,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高发态势。2008年,梁园区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基础上又集中开展了“双违”专项整治行动,极大地打击和震摄了全区范围内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梁园国土分局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了辖区内所有卫星监测图斑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底数,对清查出来的违法违规用地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拆除复耕标准,对违法用地实行逐宗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62000平方米,将全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降为6.55%,顺利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和济南督察局的验收评估。
队伍建设更加活力
为打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2008年,梁园国土分局在区监察局、区人事局监督下,开展了全系统范围内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通过个人申请,组织笔试,公开答辩,民主测评,聘干公示等程序,使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梁园国土分局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的工作力度,同时组织副所级以上同志远赴新乡市八里沟进行野外拓展训练,在艰苦的环境中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梁园国土分局精神文明建设又取得了丰硕成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过去的“十一五”,梁园国土分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了一个个丰厚的成果和喜悦,展望“十二五”,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困难摆在梁园国土人面前,但相信他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一切挑战,当好国家的“土地卫士”,守护好国家的每一片土地,让我们共同祝愿梁园国土分局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辉煌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2011年,我们告别了“十一五”,迈进了“十二五”的门槛。过去这五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还有怎样的不足,我们的未来将走向哪里?这些问题也即将揭晓。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际,现回顾下我们辉煌的“十一五”。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90%以上的目标都实现了或者超额实现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取得高增长,非常不简单。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的对比——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年均增长7.5%,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此刻,回望“十一五”,就前四年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而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又取得了11.1%的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不低于9.5%,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将超额实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高速增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以及国内一连串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取得的。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令经济运行一次次承受严峻的考验。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一度跌至6.1%。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接连不断的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台并实施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8.7%的增幅,超额完成“保8”目标。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的五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进入2010年,这一格局再次被重写: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从而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面对挑战和考验,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的跨越,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提升的五年:节能减排力度前所未有,四大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有望全部实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粗放式发展也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并明确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目标之具体、约束性之强在以往10个五年规划中不曾有过。这些指标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也对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有了硬性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由量到质的科学发展模式的追求。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就“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惠民的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发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篇:浅谈:激励,怎样才能最给力?
浅谈:激励,怎样才能最给力?
员工激励是企业的永恒话题,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在市场竞争日益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将企业的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去努力、去创造、去革新,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但如何激励才能给力呢? 通过这次外出学习和交流,更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这里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在一个企业里,员工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强,则企业兴;员工弱,则企业败。然而仅有好的员工,企业就一定能兴盛发达吗?也不见得。从我们一开始的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我们现阶段的心本管理,无不都在阐述一个观点,“人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潜力”;“好员工是夸出来的”。很多企业家认为,企业为员工支付薪水,员工为企业效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还谈什么激励员工?问题在于,企业雇佣的不是一双手,而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工作中是否足够积极主动,给企业的产生的绩效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激励大有必要!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下属给予适时的表扬和激励,会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要善于经常适时、适度地表扬下属。这种“零成本”激励往往会“夸”出很多为你效劳的好下属。
“改变一个人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激励一个人有时候也许只需要一句话”。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知道,要调动下属员工的积极性,必须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但激励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管理者在激励下属时,一定要区别对待。最好在激励下属之前,要搞清被激励者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最忌讳什么?尽可能“投其所好”,如何与聚,怎样勿施?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史记》载:汉楚相争之初,项羽用兵40余万,4倍于刘邦,曾经政由己出,号令天下,威震一时,然而,由于他贤愚不分,奖罚不明,“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奖,拔城而不得其封”,“虽有奇士不能用”。所以程平、韩信等部下都“择良木而栖,择贤主而事”,相继离开了他。由于项羽不谙激励之道,奖罚不明,不会用人,使得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最终不免演了一幕“别姬”的悲剧。所以说,如果想
企业更上一层楼,又或者来个彻底振兴,除了与决策正确,组织管理得法外,提升员工的士
气与斗志的激励也相当重要。
说起来,还是《亮剑》的李云龙来的实在——李云龙为了让战士们练兵,叫人杀了猪让
炊事班煮了,热气腾腾的,在当时那个吃饭都不饱的年代,那才叫诱惑。让人扔手榴弹,谁
能扔到那个筐里就可以吃肉,当然还有其它强项的也可以吃肉,达不到的怎么办?对不起,到一边闻味去。于是,李云龙手下的兵,个个军事技术过硬!
以上古今典故,,由此可见如何激励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
面介绍有关激励的相关内容,愿给百忙中工作的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效激励的作用
1、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激励的目标必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激励员工的动机就是要设法使员工
看到自己的需要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动
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实现企业目标。
2、留住企业优秀人才
激励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又都体现员工的价值,让员工感
到下一步还有新的机会。当员工技术发展到顶尖,企业可扩大他的工作范畴。加大工作量,让他的工作具有挑战性,让员工觉得他在酒店是海阔天空的,能学到东西,永远没有尽头,还可让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担任行政职务或特级专业技术职务,既让他们感觉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也给他们以事业施展的平台。因此适合的激励,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有效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1、基础性工作必须完善
若没有科学健全的岗位规划和岗位分析,很难保证对不同岗位的人的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很难建立客观的绩效考核制度。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对员工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相反,绩效考核设置不当,将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2、精神激励不容忽视
很多管理者不理解精神激励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经常疏于去做,认为当下属了解我的真
心时,形式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事实并非如此。还有多数的管理者认为员工做好、做对是天
经地义的,何须费神去表扬呢?至于做错或做不好是不可原谅的,必须要立刻批评或责骂他
们。要知道,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赞美,任何人得到合适的赞美都会受到激励。不要让时间悄
悄流逝,而要抓住任何一个立即传达的赞扬能带来积极影响的机会。
3、激励不等于奖励
很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约束和处罚措施。从完整意义上说,激励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和处罚是对立统一的。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罚款、降职、降薪甚至淘汰等。
4、奖励失败也是激励
容许失败是积极向上和富于创新精神环境的典型特征之一。管理者应让一切具有创业精神,但因遭受挫折而感到沮丧的员工都知道,只要他的理由、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即使结果失败,也是值得鼓励的。
三、如何进行有效激励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诚对待员工
托马斯·彼德斯曾说:出色的经营离不开人,要用感人、纯朴而且美好的价值观念去激发人们的热情。管理者应以员工为中心,满足员工对归属的愿望,成就的需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抱怨,通过让他们参与对企业发展、工作条件和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使他们感到自尊和尊重的满足,意识到他们有潜力不断进步比制定目标更为重要,那么员工才能以组织事业为中心,同时组织的士气一定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
2、了解员工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你的企业,只有了解他的需求才能有效地调动他的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归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帮助员工满足这些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员工的主导需要。否则,激励就是纸上谈兵,无的放矢。
3、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一定要体现公正的原则。公平理论指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看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出台制度之前,要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4、科学分析企业的工作岗位
岗位分析是企业薪酬管理的基础,每个员工的工资都是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紧密相连的,岗位所承载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要求等是与其价值相匹配的。这个价值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作分析得来的,它能够从基本上保证薪酬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是破除平均主义的必要手段。并且还可安排岗位轮换来解决员工长期做一种工作可能产生的工作厌烦症,这样新的岗位、新的业务可以激发他们新的工作热情。
5、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绩效,获得绩效的过程。企业应重视绩效管理,认真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流程,科学地认识绩效管理并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自己组织里的实施。让绩效说话,将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统一到绩效上来,发挥绩效管理的能动性作用,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总之,激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更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激励的手段,真正建立起适应我们酒店特色、适合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的热情,以此来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我们引用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要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激发员工士气,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高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于2011.8.13
第四篇:免费最给力0602总结
,.s , , ,大教研组工作总结(2006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组的建设、教研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力求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不断拓展教研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在本学期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对“高结构活动的设计”、“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生活、探索的环境”来进行研讨的:
一、现场观摩实况,进行学思评改
我们把研究放在教研活动的首位,在本学期中我们比较多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摩活动:观摩各班环境创设情况、观摩教学实践活动、观摩各年级组教研活动等等,通过观摩我们挖掘亮点、相互学习、合作反思、不断改进、共同提高。比如在“高结构活动设计”这一问题的研讨中,我们主要以“一课多研”的方式,来提升教研的深度,因为“一课多研”的方式不仅通过多次的研讨改进了活动的设计,另外对老师教育智慧的提升、对活动现场的把握都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进作用。从老师们地讨论中也可发现她们已意识到:年轻老师虽然缺乏经验,但她们年轻有朝气、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对待她们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应该循循善诱,让她们智慧地火花在反思与对话中迸发,而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沉稳但往往摈弃不了传统观念地束缚。经过一学期“一课多研”案例地研讨,我们积累了十多个优秀案例,如《我的经验我留下》、《词语接龙》、《种豆豆》、《有趣地公共汽车》、《小小配音员》等等,为我们优质地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又如,各班环境创设地观摩中,我们请各班老师根据本班环境创设和主题进展情况,结合理论和实践与观摩老师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大家在看到表象的同时更进一步的了解到行为背后的理念,观摩的同时,相互的置疑和建议又给了大家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环境交流观摩完毕,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因为在相互的观摩大家的建议下,老师们对自己班级的环境将重新审视和调整。在调整介绍中,老师们详细的介绍了在调整前和调整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上的变化、调整原因以及调整后的效果,在互动交流、反思调整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熟悉的生活化的环境能诱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追随幼儿原有经验的同时,应即使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
在观摩研究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研究过程的共同反思。要求被观摩的教师拿出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以便大家调动各自的经验进行前期的评析。活动前的集体研讨突现了已有经验的整合,也减轻了被观摩老师的心理压力。在观摩活动中,被观摩教师是当然的主角,而观摩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为活动后的反思积累了翔实的第一手的资料。观摩活动结束后,录象和记录帮助执教老师回顾和再现了当时的教育情景,而同为观摩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反思和分析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大家开始围绕教学目标、关注教学细节、活动内容选择上的适宜性、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乃至一句指导用语,都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就是在这样以小见大的研究中,体现出我们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注重在研讨现场解决了许多实践性的问题,教研内容的选择只有贴近现实,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工作,才能使教师“有言可发”、“有感可发”。所以我们十分关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问题的来源也途径广泛:有的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直接反映;有的来自于各年级组;有的是园领导在平时的观摩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还定期将这些困惑和问题进行汇总并展开分析,分别从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不同层面出发,组织深入的专题学习和研究。比如:在本学期的教学研讨周活动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师幼互动”、“分享交流”等过程和环节的处理和把握比较困难,于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我们的教研计划,组织教师结合教学案例进行相关的研讨,使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研讨主题,使每一次教研都达到实现解决某个教学问题的目的。由此,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观念在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在转变。
二、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多种培训
作为管理者,我们承认并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同时,注重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采取不同的学习培训方式:参加专家讲座、培训班、互动式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自我反思等。互动式学习可以可以启发智慧,共享思想和经验,激发教师的洞察能力,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中,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搭建互动平台,如“每次教研时,总留出一些时间,让大家自主交流与学习——说说教学小故事;每次教研活动前,总留出两三分钟时间,进行关于《纲要》《指南》理论知识的测试——三分钟冲浪,花落谁家,在欢娱的同时让大家又所获。
三、教研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1、高结构活动的设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如何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如何把握高低结构的转换关系等都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研讨的话题。
2、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撰写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对此的整理和对外交流。
第五篇:免费最给力2010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s , , ,2010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本,我校信息中心工作以市电教馆及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给合本校具体情况,进一步做好了学校信息化工作,以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为重点,继续实施课堂信息化工程,开展了电子白板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方法研究,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效益。继续做好了信息技术校本研究和培训工作,加强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促进了教育资源应用和网络应用,使我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强化信息化环境建设。本学年,我校借创建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的东风,继续实施“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规范管理”的策略,以用促建,以建为用,加强现有设备及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了信息化设备效益。
1.继续加强了校园网的建设。以学校网站为基础,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延伸与整合。通过增加栏目,强化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开发校园网的使用功能,加快更新、丰富网站内容,提高老师、学生对网站的支持和热情,使校园网站能真正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工具,对外宣传的互联平台,提高使用水平。本中,我校门户网站获常熟市中小学网站评比二等奖。
2.加强了专题网站建设。本中,我校十分重视特色专题网站的建设,其中图书馆网站获苏州市三等奖,植物探究网站被市电教馆推荐参加省网站评比。
3.规范了网络专用教室的管理。对照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我校进一步规范网络教室的管理,做好设备的登记、发放工作,责任到人,确保日常教学能够顺利使用。对电子阅览室,做到有时间安排,有教师辅导,有电子阅览使用记录,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建设特色书香校园服务。
4.加强了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网络交换机10台,使各办公室每位教师都拥有一个上网端口。
(二)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1.在进一步丰富校园网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全面引导教师积极的使用市教育资源网。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组织教师将自己的优秀课件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建设本校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库。每学期末,每位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向学校资源库至少上传2篇优秀教案、2个优秀课件、2篇教学心得和1篇教育教学论文。
2.继续加强了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一方面加强校园网与Internet的监控力度,保证全体师生既能方便地使用Internet和校园网资源,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另一方面做到定时杀毒备份,做好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工作,确保校园网24小时畅通。
(三)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学校软硬件管理。本学年,我校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信息技术学科人员积极性,强化学校各室硬件管理维护,学科网站及师生个人网站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味。
1.加强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加强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工作管理。加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做好了机房卫生环境、安全用机、文明用机等方面管理。
2.做好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地维修、保养工作。对于校内教师、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软件和硬件的使用制定明确的规定,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保证了这些设备最大限度的正常运行。为更好地做好设备维修服务,本我校还启用了学校设备报修系统,使设备维修更及时、更到位。
3.建好信息设备账册,做好了各类信息设备和软件资料的登记、保管、发放等工作,严格执行损坏赔偿制度,做到账物相符,合理使用,妥善保管。
(四)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要求,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和示范作用。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除了平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外,利用暑期对全体中青年教师进行了20学时的信息技术(Office操作、网页、课件、电子白板等)校本培训,鼓励广大教师参加苏州电教馆举办的信息技术远程培训。通过定期培训学习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相互学习、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质。
2.以点带面,培养信息技术水较高的教师。为更好地服务教师,每个办公室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水平较高的教师,协助信息组解决办公室计算机出现的一些常见故障或问题。
3.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堂整合实践课,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今年下半年,学校还开设了电子白板展示课,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五)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积极推进创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关系。
1.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积极有效地参与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好教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七认真”,认真备好每堂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好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有比较多的动手时间,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开展好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比赛。3.努力多样化地拓展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拓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运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一个全新概念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