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家庭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计划
四年级
(二)班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和理论创新,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积极落实河北省2012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我校组织班主任“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我班具体计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大家访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纽带。通过开展大家访活动,能有效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推进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家 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开展大家访活动要以改善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和谐师 生关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人观念为目标;通过大家访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关爱下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通过大家访活动,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 性,切实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渠道,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
二、目标任务
暑假期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和调研。(一)进一步促进班主任与家长、学校与家庭联系。家访时,班主任要与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 沟通,带去学校领导、老师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候;班主任要及时 通报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让学生、家长了解班主任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增进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确实使学生及其家长感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二)进一步增进班主任工作针对性,提高其工作水平。家访时,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感受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盼望,准确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稳定、不安全、不和谐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强大合力,将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
通过班主任的家访和调研活动,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切实改进班主任工作作风,锻炼班主任队伍,增强其德育工作、班级管理的实际能力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三)进一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促进家校携手育人。通过家访,班主任要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谈心,向学生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对教育政策进行面对面的解答,就育人策略、学校教学管理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征求学生及家长对班主任、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于 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实际措施,改进具体工作,并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访。通过家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家校携手育人。
三、工作重点。
大家访活动要重点关注六类学生家庭:一是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二是学习困难学生家庭;三是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 生家庭;四是留守儿童(含孤儿、单亲子女)家庭;五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六是残疾学生家庭。
四、家访内容。
一是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和 生活习惯等;二是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等;三是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模式及教育政策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四是宣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五是以六类家庭为重点,开展帮扶、辅导(包括心理 辅导和学习辅导)及其他助学活动;六是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 意见和建议,自我反思与评价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有效方法与途径。
五、力求取得实效。
认识家访的意义,了解的家访的内容,掌握家访的策略,要把大家访活动位为践行卿德、了解社会、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坚决反对在家长面前指责、训斥学生,或指责、训斥家长;要对学生家庭状况和校内外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措施,同时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共同培育学生健康成长;要注意收集整理家长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社会家庭育人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六、时间安排 1、2013年7月中下旬制定工作计划,准备调查 提纲,设计调查问卷;班主任要提前安排家访的学生对象,科学设计家访时间、行程、路线。2、2013年8月,按照预先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家访工作。3、2013年8月底,有关班主任、各中小学对家访活动进行总 结及表彰,并及时上报活动成果(活动计划、活动总结、调研报告等)。
第二篇:走进贫困学生家庭
走进贫困学生家庭
-----------五丰学校党支部“结对帮扶”小记
自2012年开始,五丰学校正式启动了“万名教师访万家”访贫问苦、结对帮扶活动,以经济贫困学生、留守儿、潜质儿童为重点,发起了“进万家访贫问苦,献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五丰学校7名党员、十几名教师参与了帮扶活动,帮扶对象276人。
一、一年共访学生276人
顶着冷风,冒着严寒,学校干部和教师们背着一袋袋米面,拿着自己购置的学习用具,走进一户户贫困学生家庭。。。一句句温暖心窝的话,一双双紧紧相牵的手,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帮扶助学故事。2012年美丽村小学五年级学生付玉苖的父亲因患急病刚刚去世,留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当年爷爷又因腰脊劳损住进了医院,借付了3万元的医疗费,继母不知去向,不到一年的时间,给付玉苖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和负担。五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起带着慰问品来到其家中看望,当董校长当场表示对付玉苗上学、生活的费用全包时,这位坚强的老人流泪了,并叫付玉苗跪下来谢恩,引得在座的老师们和左邻右舍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二、给留守儿童家的温暖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了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了失学、失管、失助等突出问题。为了让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馨,随州市开展了”万名老师访万家,学生和我是一家”活动。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建立了留守学生家庭联系卡,实行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之间的互动和联动制度,通过联系卡向其监护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推选“代管家长制”,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以学校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为重点,组成“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进行教育、管理和引导。
三、让潜质学生发挥潜能
“潜质学生”是指由于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在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为成功教育与转化这部分学生,在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争取家长支持的同时,随州市以“万名教师访万家”为载体,坚持师徒建设先行,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加强了对“潜质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一是强调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多地看到他们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其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获得进步。二是强化认知意识,培养学习兴趣。适时强化学生的认知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指导学习方法,注重心理矫治,使他们享受到取得好成绩的欢乐,一步步产生学习兴趣。
第三篇:走进家庭 计划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及时安排
8月初,我校组织教师对唐教政字[2012]7号文件《唐山市教育局转发河北
省教育工委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下发2012年暑假河北省中小学班主任“走进家
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方案的通知》进行了学习。广大教师明确认识到,在我校开展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它将对加强教育行风和师德师
风建设,促进家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推进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使我们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赢得家庭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与支持,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以改善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为出发点,以构
建和谐家校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群关系为目标,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
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
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教育学
生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了到
达此目的,学校对此项活动作了如下安排:
一、“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作为今后学校工作的常态化工作,对教师的家访活动开展的成效,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
二、教师尽可能对辖区学生采用登门家访,每次家访要以班主任为主,要与
学生和家长面对面交谈。
三、大家访不能走过场,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基本达到全员登门家访,并做
好家访登记。
四、大家访重点关注六类家庭:
1、经济困难家庭;
2、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
3、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家庭;
4、留守儿童家庭;
5、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家庭;
6、残疾学生家庭。
五、家访交谈中,禁忌告学生的状或责家长的不是;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秀品
质和闪光点,以正面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要与家长面对面探讨育人策略,倾听
家长心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愿望,征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有效的教
育途径和方法,实现家校携手育人。
六、对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表现以及学习波动变化情况,老师要了如指掌,及时向学生家长共商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确保每个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爱
下健康成长。
七、家访纪律要求:
1、言谈文明、仪表端庄、衣着整洁;
2、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
3、不准收受家长的任何馈赠财物;
4、不准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5、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消费娱乐活动。
第四篇:走进家庭深入课堂
走进家庭深入课堂
——熊河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进入第二阶段
经过了周密筹划、合理分配、激情动员、牛刀小试的起步阶段后,熊河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第二阶段。在本阶段活动的开展中,以教导处和政教处牵头的领导班子积极调控,老师们纷纷行动了起来。
为了将走访工作做到实处,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将校委会全体成员分散到各年级,对所有教师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包班分配,并规定每周五放学后和周六为全校家访日。为了扩大影响,政教处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们宣传“比教学、访万家”的意义及学校的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家访手记”征文活动,还专门成立了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将我校的活动进展向教育局网站投稿。
八小时外,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老师们走出了校园,走进了一个个学生的家庭;八小时内,作为比教学场地的阶梯教室一拨又一拨的师生络绎不绝。本阶段的教学比武活动是数学组唱主角,黄菊、杨华凤、江萍、熊礼兰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各显身手,精美的课件,从容的教态,精心准备的教案处处显示出她们深厚的功底与十足的信心。特别是熊礼兰老师的课
本阶段活动的开展已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逐步欣向高潮,相信师生们还会有更精彩地表现在等着我们。
第五篇:“走进家庭、携手育人”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 教师大家访心得体会
白云学校 黄岳云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下面谈谈教师家访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 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二、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
去年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他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表现不错,其他同学都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 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