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作者:张瑞娜 时间:2013.7.10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教学改革对今后的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新型人才。
一、转变角色,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翠鸟捉鱼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翠鸟捉鱼的高超技术?”这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翠鸟捉鱼的高超技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一思想仍然是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鼓励质疑,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可以做个试验,拿着撕破的本问一个同学:“是你撕破的?”学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此刻,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感叹号的特殊作用,就是为了加重语气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宁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号,说明了列宁的话是谎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于是就会积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骄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让他们放弃一种兴趣,也会激发他们一种潜能,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曾经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因为”和“所以”造句,有个小男孩积极地举起小手,回答道:“因为妈妈让我放学后写作业不让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兴。”从句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学生的认识有些偏差,所以老师不高兴地批评了他,然后很不客气地让那个孩子坐下。从这以后,这个孩子不仅再也没有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再也不喜欢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性格都变内向了,因为他的积极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并且自尊收到了伤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在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
五、设置情境,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让学生画出文中景象和让学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积极将准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课文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们能够在色彩或表演中收获意外的快乐,使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充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任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精美的词句都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情感。利用文本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最后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教学的结尾时,我提示学生:故事还没有结束,小树叶落下去以后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躲在树妈妈的身体里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学生用稚嫩的小手画出了许多画面。接着让学生描述一下后来发生的事,学生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没想到,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绘画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上的一场春风,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欣欣向荣,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小学新课程标准》[论文格式]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我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中心校 柳丽芳 【内容摘要】班集体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特色。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类跨入信息社会,我国加入WTO,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理念,使之成为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好自己原来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这场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 班主任 更新理念 重塑角色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改呼唤着班主任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管理之中。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指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的自省、内省能力,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
1、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班主任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2、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设者,更是因为教育能够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人”,真正的“人”。只有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加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充电”。若不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就不会走出传统迈向现代,就无法顺应现代教育。班主任应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未来的新社会培养新人。教育面向未来,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未来以及个体发展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培养适应变化快、自主能力强的“未来人”。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新理念促使班主任不断审视,转换自身角色
1、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的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
3、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娇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一位哲学家说。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4、班主任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而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上,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5、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6、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应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我们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潜移默化地起着巨大的作用。
7、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倾向于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并把它与外界隔绝开来,管理班级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在校的时候。结果往往导致“狭隘的集体本位主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首先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联结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的一个重要纽带,他主动联合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系统的整体功效。班主任应以“教育社会化”的新视角看待班主任工作,强调主动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争取更广泛的教育力量的支持。
教师的责任不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可能自由地发展才能和兴趣,特别是创造才能和创造兴趣;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切实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
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摘 要】班集体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特色。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类跨入信息社会,我国加入WTO,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理念,使之成为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好自己原来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这场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 更新理念 转换 重塑角色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改呼唤着班主任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管理之中。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指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的自省、内省能力,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
1、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班主任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和培养他人创新智慧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2、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设者,更是因为教育能够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人”,真正的“人”。只有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加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充电”。若不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就不会走出传统迈向现代,就无法顺应现代教育。班主任应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未来的新社会培养新人。教育面向未来,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未来以及个体发展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培养适应变化快、自主能力强的“未来人”。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新理念促使班主任不断审视,转换自身角色
1、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的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
3、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娇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 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一位哲学家说。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4、班主任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而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上,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5、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6、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应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我们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潜移默化地起着巨大的作用。
7、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倾向于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并把它与外界隔绝开来,管理班级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在校的时候。结果往往导致“狭隘的集体本位主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首先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联结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的一个重要纽带,他主动联合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系统的整体功效。班主任应以“教育社会化”的新视角看待班主任工作,强调主动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争取更广泛的教育力量的支持。
三、实施新课程,重塑班主任角色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活动组织者”、“班级管理者”、“模范公民”、“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倾听学生(listening to the leaner),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的与学生的想法共舞(dance with your ideas)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和道理。这样,班主任才能摆正位置,转变好角色,使班集体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1、设计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所谓“自主化”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班主任的这种设计师角色,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倡导多让学生自主管理。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一样,班主任就要设计针对性很强的远期、中期、近期培养目标。要设计规划班级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个星期的教育管理重点。
2、学习者
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凡事居高临下,班主任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此时的班主任,常会让学生有一种敬畏。而新课程的实施,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很多不足马上暴露出来了。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控制学生的方式方法上,都明显地感受到力不从心。学生已不在是班主任手中的一颗棋子,任由班主任摆布,他们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己见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仅仅满足于原有水平已不能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应重新学习,在课堂中、在学生中、在活动中、在教育生活中学习。
3、咨询者
青春年少是人最宝贵得黄金年代,是身心发育、励德睿智的关键时期。生命规律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便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饶。心理健康,如同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它与身体健康相比,更容易被成人世界忽视。一些成年人,包括班主任,往往简单化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成是人的“本性”、“品德”和“智力”方面的问题,而用南辕北辙的手段来对待;或者,嘴上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行动上却又往往摆花架子,走形式,结果于事无补。另外,学生的心理困饶,还算不上是心理问题,只要策略科学,学生就会摆脱心理困饶的。班主任不仅应该同所有教师一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首先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就心理发展而言,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主任应该通过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道德优秀、知智卓绝、体魄强健、美感丰富的一流人才。
4、组织者
在新课程中,班级教学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实践活动课根本不可能在教室里完成,而是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因此,班主任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形式能够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主体参与思想,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齐心协力,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产生参与探索、乐于质疑的动力和灵感,产生“1+1>2”的合作教学效果。合理的小组组合非常重要。如何分组?能不能真正地合作?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必须不断地提醒小组成员,小组一旦确定下来,小组成员应荣辱与共,告诉他们如何磨合,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在互相合作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同时通过班主任对小组的表扬或鼓励,促进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好地合作,取得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小组学习中,还应考虑如何处理小组间的矛盾。由于小组间的水平、能力不同,学生、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在小组之间表现出来。班主任应和学生一起分析状况,确定如何把学生的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促进大家共同发展。
5、研究者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研究是一种意识、态度,不是简单的方法,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前进,这期间不少人需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操作规程。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专家。
6、外交家 班主任作为课改宣传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接触的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各种管理人员、社会上的各种人士等等,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就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协调多方关系的外交家。
首先,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和学生的目光平视,将自己置身在班级集体之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相处,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
其次,班主任是联络其他课任教师的纽带。由于学科性质不一样,教学要求、授课方式、教学风格便不一致,课堂管理方式也不一样,班主任与各课老师之间便容易产生摩擦,甚至发生冲突。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
再次,班主任要协调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管理单位,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一致的,班主任只有深刻理解学校领导的意图,并与学校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还是沟通家校的桥梁。家长与班主任的心情一样,目的一样,都希望孩子好,但处于不同的立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不一致。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去协调和家长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拍。
最后,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班主任教育理念应该是一个大教育观念,要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只有把班集体融入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在了解、讨论、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思想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是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误区的最好方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摔打滚爬中成长,使思想得到不断地锤炼,才能改变空洞苍白的说教,使学生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这样说,今天的班集体是开放的,积极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容易接受的、富有意义的一种教育途径。
7、信息平台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信息源,更应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平台。教师的责任不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可能自由地发展才能和兴趣,特别是创造才能和创造兴趣;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切实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参考文献: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小编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摘 要】班集体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特色。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类跨入信息社会,我国加入WTO,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理念,使之成为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好自己原来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这场改革。【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 更新理念 转换 重塑角色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改呼唤着班主任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管理之中。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指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的自省、内省能力,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不断
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
1、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
学会学习的人。” 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班主任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和培养他人创新智慧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2、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设者,更是因为教育能够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人”,真正的“人”。只有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加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充电”。若不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就不会走出传统迈向现代,就无法顺应现代教育。班主任应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未来的新社会培养新人。教育面向未来,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未来以及个体发展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培养适应变化快、自主能力强的“未来人”。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新理念促使班主任不断审视,转换自身角色
1、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的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
3、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娇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一位哲学家说。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4、班主任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而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上,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5、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6、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应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我们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潜移默化地起着巨大的作用。
7、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倾向于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并把它与外界隔绝开来,管理班级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在校的时候。结果往往导致“狭隘的集体本位主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首先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联结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的一个重要纽带,他主动联合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系统的整体功效。班主任应以“教育社会化”的新视角看待班主任工作,强调主动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争取更广泛的教育力量的支持。
三、实施新课程,重塑班主任角色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活动组织者”、“班级管理者”、“模范公民”、“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倾听学生(listening to the leaner),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的与学生的想法共舞(dance with your ideas)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和道理。这样,班主任才能摆正位置,转变好角色,使班集体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1、设计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所谓“自主化”是
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班主任的这种设计师角色,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倡导多让学生自主管理。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一样,班主任就要设计针对性很强的远期、中期、近期培养目标。要设计规划班级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个星期的教育管理重点。
2、学习者
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凡事居高临下,班主任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此时的班主任,常会让学生有一种敬畏。而新课程的实施,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很多不足马上暴露出来了。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控制学生的方式方法上,都明显地感受到力不从心。学生已不在是班主任手中的一颗棋子,任由班主任摆布,他们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己见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仅仅满足于原有水平已不能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应重新学习,在课堂中、在学生中、在活动中、在教育生活中学习。
3、咨询者
青春年少是人最宝贵得黄金年代,是身心发育、励德睿智的关键时期。
生命规律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便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饶。心理健康,如同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它与身体健康相比,更容易被成人世界忽视。一些成年人,包括班主任,往往简单化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成是人的“本性”、“品德”和“智力”方面的问题,而用南辕北辙的手段来对待;或者,嘴上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行动上却又往往摆花架子,走形式,结果于事无补。另外,学生的心理困饶,还算不上是心理问题,只要策略科学,学生就会摆脱心理困饶的。班主任不仅应该同所有教师一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首先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就心理发展而言,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主任应该通过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道德优秀、知智卓绝、体魄强健、美感丰富的一流人才。
4、组织者
在新课程中,班级教学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实践活动课根本不可能在教室里完成,而是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因此,班主任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形式能够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主体参与思想,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齐心协力,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产生参与探索、乐于质疑的动力和灵感,产生“1+1>2”的合作教学效果。合理的小组组合非常重要。如何分组?能不能真正地合作?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必须不断地提醒小组成员,小组一旦确定下来,小组成员应荣辱与共,告诉他们如何磨合,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在互相合作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同时通过班主任对小组的表扬或鼓励,促进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好地合作,取得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小组学习中,还应考虑如何处理小组间的矛盾。由于小组间的水平、能力不同,学生、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在小组之间表现出来。班主任应和学生一起分析状况,确定如何把学生的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促进大家共同发展。
5、研究者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研究是一种意识、态度,不是简单的方法,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
前进,这期间不少人需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操作规程。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专家。
6、外交家
班主任作为课改宣传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接触的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各种管理人员、社会上的各种人士等等,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就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协调多方关系的外交家。
首先,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和学生的目光平视,将自己置身在班级集体之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相处,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
其次,班主任是联络其他课任教师的纽带。由于学科性质不一样,教学要求、授课方式、教学风格便不一致,课堂管理方式也不一样,班主任与各课老师之间便容易产生摩擦,甚至发生冲突。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
再次,班主任要协调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管理单位,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一致的,班主任只有深刻理解学校领导的意图,并与学校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还是沟通家校的桥梁。家长与班主任的心情一样,目的一样,都希望孩子好,但处于不同的立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不一致。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去协调和家长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拍。
最后,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班主任教育理念应该是一个大教育观念,要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只有把班集体融入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在了解、讨论、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思想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是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误区的最好方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摔打滚爬中成长,使思想得到不断地锤炼,才能改变空洞苍白的说教,使学生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这样说,今天的班集体是开放的,积极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容易接受的、富有意义的一种教育途径。
7、信息平台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信息源,更应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平台。教师的责任不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可能自由地发展才能和兴趣,特别是创造才能和创造兴趣;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切实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高明初中张君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主任角色渐渐呈现出它的局限与不足。比如:曾经的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管理的集权者,是学生犯错后所害怕的“敌人”。这一切现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新时代,所以班主任角色必须得已转换。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班主任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我们来简单的探讨一下:
一应作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的精神:改革是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学生心理的疏导者调查表明,当今有许多学生有心理疾病。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学生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情感的激励者,学生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按照课改的新理念,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个性的张扬者,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班主任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最重要的人。朱小曼教授说得好: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的展开。学生人格的保护者,学生的人格发展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也就意味着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己尊重学生;二是各科代课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的人格尊重。
二 应作为课程改革的推进者
班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基本单位,作为这一单位的“领导”,理所当然是改革的推进者。那么,班主任怎么才能推进课改呢?学习新课改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班主任都会觉得力不从心,仅仅满足于原有的水平,已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怎么办?努力学习,多充电,谢谢新课程理论的知识,获取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消息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研究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有许多新的理念,内容要求班主任熟悉,理解和研究。班主任也只有在研究中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并将其上升至理论层面。实践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热情投入,尤其是班主任的全心实践。创造新课程资源。班主任承担着课程改革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文本进行加工构建,还要承担开发学校必修课程,以及综合课程资源的任务,还应与其他科任老师协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 应为育人环境的营造者
环境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改的今天,班主任更要关注自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发展环境。一是让学生学习生活的硬环境;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软环境;三是熏陶学生建立完美的“内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当然,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要做到“一种米养育出十万众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班主任更加努力的学习各种人文知识,丰富自然内环境,修养自我情操,要有丰富的说服语言艺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各种条件丰富了,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是教育改革从胜利走向不断的胜利。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