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工程师:质量改进实施考试试题
质量工程师:质量改进实施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测量仪器的标称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的绝对值称为__。A.测量范围 B.标称范围 C.量程
D.计量规程
2、用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异常的工具是__。A.排列图 B.控制图 C.因果图 D.OC曲线
3、产品的可靠性可分为(),还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A.固有可靠性和设计可靠性 B.管理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C.软件可靠性和管理可靠性 D.使用可靠性和固有可靠性
4、对过程偏离稳态的程度进行评估时,过程相对稳定系数落在20%~50%内,则该过程的评价为______。A.接近稳定 B.不太稳定 C.不稳定 D.很不稳定
5、在解释Cp或CpK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__。A.CpK=Cp B.CpK≥Cp C.Cp+CpK=1 D.CpK≤Cp
6、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有__。A.战略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际技能 E.作业技能
7、故障率函数可用()进行工程计算。A.A B.B C.C D.D
8、下列各项中,__是确保选择顾客认为最关键的绩效指标的惟一途径,要倾听顾客怎么说。
A.顾客满意度评价 B.绩效指标的选择 C.特殊绩效指标 D.让顾客定义满意
9、下列属于质量管理体系特性的是______。
A.体系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缺少任一要素都可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B.就体系总体而言,系统的功能必须由系统的总体才能实现 C.组成体系的要求,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相关性
D.通过编制一个优化了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将实现体系目标的全过程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进行程序化
E.体系的状态和体系的结构在时间上的演化趋势
10、认证的定义是指______认证机构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的活动。A.第一方 B.第二方 C.第三方
D.A或B或C
1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末次会议应由__主持,并以受审核方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提出审核发现和结论,适当时,双方就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的时间表达成共识。A.审核组长 B.审核委托人
C.受审核方和审核机构共同 D.审核员选举产生的代表
12、__属于环境条件试验。A.湿热试验 B.负载试验 C.耐久性试验 D.霉菌试验 E.振动试验
13、产品实现过程中,分析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重要质量特性与产品适用性关系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过程因素的技术文件是()。A.检验指导书 B.检验手册 C.检验流程图
D.质量特性分析表
14、劣质成本由__构成。A.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B.不增值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以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C.不增值的预防成本以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D.鉴定成本以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15、产品验证是证实规定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认定,其“认定”的含义之一是()。A.认定产品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B.认定产品检验的工作程序、技术依据的符合性 C.认定产品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D.认定产品检验人员的适应性
16、已知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器和蓄电池的λL=λC=10-4/h,求电池系统的MTBF__。A.1×103h B.5×103h C.1×104h D.5×107h
17、从1到9这9个正整数中,每次取出两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10,共有______种不同的取法。A.16 B.20 C.15 D.10
18、在我国四级标准中,行业标准是对__的补充。A.企业标准 B.国家标准 C.地方标准 D.国际标准
19、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天内到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A.批准手续 B.审核手续 C.备案手续 D.登记手续
20、__是指组成产品的所有单元工作时,只要有一个单元不发生故障,产品就不会发生故障,也称为工作贮备模型。A.并联模型 B.串联模型 C.串并联模型 D.混联模型
21、在ISO 9001:2000版中规定,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对设计开发进行______。A.评审 B.确认 C.验证 D.变更
22、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组内平方和等于__。A.误差平方和 B.因子平方和 C.交互平方和 D.总平方和
23、按照1~2位有效位数,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数值进行修约时,一般要将最末位后面的数__。A.四舍五人 B.化整为零
C.都进位而不是舍去 D.都舍去而不是进位
24、下列是对质量手册和质量计划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__。A.质量计划应与质量手册保持一致
B.质量手册的内容应涉及产品实现全过程 C.质量计划可以引用质量手册的内容 D.编制质量手册的同时应编制质量计划
25、有效的管理幅度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有__。A.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B.管理者工作的内容 C.被管理者的工作性质 D.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E.管理的层次划分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散布图表最好可被描述为__。A.直方图 B.相关性分析 C.柏拉图分析 D.石川图
2、在顾客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中与产品有关的指标有__。A.经济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价格合理性 E.服务及时性
3、可靠度公式表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
4、组织应通过需求分析收集对过程控制和体系有效运行起作用的数据,至少应能提供__方面的信息。A.顾客满意度的评价 B.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C.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D.产品的符合性
E.纠正、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
5、对一个产品批来说,是否被接收,关键取决于生产方或使用方验收时对检验批的质量要求,在GB/T15239中规定了极限质量2Q,它是与____的接收概率相对应的质量水平,是____不希望的质量水平。A:稀有物品 B:一般产品 C:贵重物品 D:特殊产品
6、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关注的重点是__。A.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
B.组织产品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C.组织的综合绩效
D.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7、ISO 10015标准是关于______。A.业绩改进指南 B.审核指南 C.培训指南
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8、管理的主要职能有计划、__。A.组织 B.领导 C.沟通 D.控制 E.决策
9、对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明确的内容有______。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要求 C.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接收准则 D.需要的符合性记录 E.顾客要求
10、过程最终合格率与流通合格率的区别在于__。A.流通合格率旨在反映企业的“过程质量”能力 B.过程最终合格率充分考虑了过程中子过程的存在
C.在一个多工序的过程中,每个工序经过返工后的合格率可能都很高,但流通合格率可能却很低
D.过程最终合格率主要考虑全过程的进展情况
E.流通合格率能发现和揭示制造过程中的“隐蔽工厂”
11、一种电子元件的正常寿命服从λ=0.1的指数分布,则这个电子元件可用时间在100小时之内的概率为__。A.99.05% B.99.85% C.99.95% D.99.99%
12、下列关于总体的描述正确的是__。
A.我们关心的是研究对象的某个数量指标,每个具体的数量指标都可以看成是整体
B.总体不可以看成分布
C.从总体中可推断出样本性质 D.在一个统计问题中,称研究对象的全体为总体
13、监视和测量的内容包括______。A.顾客满意的监视 B.内部审核
C.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D.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E.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14、事件A=“随机抽取5件产品,至少有4件合格品”与事件B=“随机抽取5件产品,恰有1件不合格品”的关系是()。A.A包含B B.互相对立 C.互不相容 D.A包含于B
15、检验流程图和工艺流程图、生产流程图______。A.三者都是相同的 B.三者互不相干 C.互为因果关系 D.三者有关联
16、合格评定包括______。A.评审 B.审核 C.认可 D.认证
17、两随机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P(B)>0,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A.P(A)=P(B|A)B.P(A)=P(A|B)C.P(B)=P(B|A)D.P(AB)=P(A)P(B)E.P(B)=P(A|B)
18、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______。A.校准 B.鉴定 C.检定 D.监督
19、一般来说,认证机构将对获证组织实施之次监督审核,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并有效实施,从而确认获证组织是否继续保持其认证资格,两次监督审核的间隔不超过____个月。A:三 B:六 C:十二 D:十五
20、管理评审是为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其中有效性是指______。A.是否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 B.实施质量方针目标的程度 C.与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D.质量方针目标是否得到沟通和实施
21、GB/T2828.1中规定了______三种抽样方案类型。A.一次、二次、三次 B.一次、二次、四次 C.一次、二次、五次 D.一次、二次、三次
22、符合性的质量概念指的是符合______。A.现行标准的程度 B.顾客要求的程度 C.工艺参数的程度 D.技术文件的程度
23、《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是__。A.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手段 B.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
C.只能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对抽查结果予以公告 D.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规划和组织 E.有关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的制度
24、生产方风险σ和使用方风险β的含义分别是______。
A.好的质量被拒收时生产方所承担的风险,好的质量被拒收时使用方所承担的风险
B.坏的质量被拒收时生产方所承担的风险,好的质量被拒收时使用方所承担的风险
C.坏的质量被拒收时生产方所承担的风险,坏的质量被接收时使用方所承担的风险
D.好的质量被拒收时生产方所承担的风险,坏的质量被接收时使用方所承担的风险
25、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尚未找到之前,为消除该问题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是指__。
A.应急对策 B.永久对策
C.隔断因果关系 D.过程对策
第二篇: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毛组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是消除系统性问题。
2、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是消除偶发性问题。
3、质量改进与质量突破的关系:
(1)质量突破与质量改进的目的相同;
(2)质量突破是质量改进的结果;
(3)质量改进侧重过程,质量突破侧重结果。
4、质量改进的意义:
(1)质量改进具有最高的投资收益率。
(2)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3)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
(4)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5)通过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有利于发挥企业个部门的质量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利的保证。
5、持续开展质量改进要作好的工作:
(1)质量改进制度化;
(2)明确上层管理者不应下放的职权;
(3)检查;
(4)表彰;
(5)报酬;
(6)培训。
6、质量改进的七个步骤:
(1)明确问题
(2)掌握现状
(3)分析问题的原因
(4)拟定对策并实施
(5)确认效果
(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7)总结
7、质量改进步骤的活动内容:
明确问题的活动内容:
(1)明确所有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
(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
(3)将不尽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4)选定课题和目标值;
(5)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
(6)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
(7)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
掌握现状的活动内容:
(1)为抓住问题的特性,需要调查四个要点,即:时间、地点、种类、特征;
(2)为找出结果的波动,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
(3)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分析问题的原因的活动内容:
(1)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使用因果图)。
(2)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排列图、相关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日本质量管理专家谷津进对几个阶段的描述:提出问题→调查实情→整理原因→验证假说→制定对策。
拟定对策并实施:
(1)必须将现象的排除与将原因的排除严格区分开;
(2)采取措施后,尽量不要引起其他的质量问题,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搀假者都能接收的方案。
确认效果的的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将对策实施前后的不合格品率进行比较;
(2)将效果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
(3)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可列出来。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的活动内容: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的内容,即WHAT、WHY、WHO、WHERE、WHEN、HOW。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传达;
(3)实施教育培训;
(4)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
总结的活动内容:
(1)找出遗留问题;
(2)考虑解决这些问题下一不该怎么做;
(3)总结本次降低不合格品率的过程中,那些问题得到解决,那些问题尚未解决。
8、质量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制定质量改进方针
(2)参与质量改进,将工资及奖励制度与改进成绩挂钩;
(3)为质量改进团队提供资源;
(4)对主要的质量改进成绩进行评估,并给予公开认可。
9、质量改进组长的职责:
(1)保证会议准时开始结束;
(2)做好会议日程、备忘录、报告等准备工作和公布;
(3)与质量委员会保持联系;
(4)编制质量改进报告。
10、成员的职责:
(1)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建议;
(2)对其他团对成员提出的原因和纠正措施,提出建设性质疑;
(3)解决质量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4)将纠正和预防措施标准化;
(5)准时参加团队的各项活动。
11、质量改进的障碍:
(1)对质量水平错误的认识;
(2)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
(3)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错误的认识;
(4)对权利下放错误的理解
(5)员工的顾虑;
12、上层管理者不宜下放的职责:
(1)参与质量委员会的工作;
(2)批准质量方针和目标;
(3)提供资源;
(4)予以表彰;
(5)修改工资及奖励制度。
13、生产工人参与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1)质量改进本身的客观要求;
(2)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3)企业文化的要求;
(4)企业本身的要求。
14、头脑风暴法——又称畅谈法、集思法,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忌惮、畅所欲言的发表独自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5、头脑风暴法的用途:可以用来识别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还可以用来识别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画因果图、树图、亲和图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16、头脑风暴法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引发和产生创造思维阶段;整理阶段。
17、系统图——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系统展开,明确重点,找出最佳措施。
18、系统图的分类:一类是把组成事项的展开为目的——手段的关系,称为“构成因素展开型”;另一类是把解决问题和达到目的、目标和手段、措施加以系统的展开,称为“措施展开型”。
19、系统图的主要用途:
(1)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
(2)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对质量保证活动进行展开;
(3)与因果图结合使用;
(4)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5)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
(6)对解决企业有关质量、成本、交货期等问题的创意的展开。
20、绘制系统图的步骤:
(1)确定具体的目的或目标
(2)提出手段和措施
(3)进行评价
(4)绘制手段、措施卡片
(5)形成目标手段的系统展开图
(6)确认目标能否充分的实现
(7)制定实施计划
21、PDPC法——也称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是运筹学中的一种方法,其工具就是PDPC图。是指为完成某个任务和达到某个目标,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和结果,并相应的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
22、PDPC法的特征:
(1)PDPC法不是从局部,而是从全局、整体掌握系统的状态,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断;
(2)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掌握系统的进展情况;
(3)可密切注意系统进程的动向,能列出“非理想状态”,在追踪系统运转时,也能掌握产生非理想状态的原因;
(4)情况及时,计划措施可被不断的补充、修订。
23、使用PDPC法的步骤:
(1)召集所有有关的人员讨论所要解决的课题;
(2)从自由讨论中提出达到理想状态的手段、措施。
(3)对提出的手段和措施,要列举出预测的结果,以及提出的措施方案行不通或难以实施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案;
(4)将各研究措施按紧迫程度、所需工时、实施的可能行及易难程度进行分类,特别时对当前要着手的措施,应根据预测结果,明确应首先做什么,并用箭条向理想的状态方向连接起来;
(5)进而,决定各项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从一条线路得到的情报,要研究其对其他线路是否有影响;
(6)落实实施负责人及实施期限;
(7)不断修订PDPC图。
第三篇:质量改进
第一节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
质量改进是为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
(一)定义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二)实现手段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调整和配备必要的资源,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两者的联系
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
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控制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1)在我们使用的现有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2)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加对一系列因果关系的了解。(3)技术再先进,方法不当、程序不对也无法实现预期目的。
三、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1)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投资收益率。
(2)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3)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
(4)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5)通过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有利于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第二节质量改进的过程、步骤和内容
一、质量改进的应用范围
质量改进,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企业内部来看,质量改进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所有过程。
二、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一)PDCA循环的内容
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去执行。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成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阶段,即A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认真地总结。对于这次循环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
(二)PDCA循环的特点:(1)完整的循环(2)逐步上升的循环(3)大环套小环
三、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 四阶段、七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为:
(1)选择课题。(2)掌握现状。(3)分析问题原因。
(4)拟定对策并实施。(5)确认效果。(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7)总结。
(一)选择课题
1.活动内容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
(3)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示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4)选定课题和目标值。如果课题过大,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逐一改进解决。(5)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改进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6)如有必要,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7)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2.注意事项
(1)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作为课题,说明其理由。(2)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必须向有关人员说明清楚。(3)设定目标值的根据必须充分。
(4)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
(二)掌握现状
1.活动内容
(1)抓住问题的特征。(2)要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3)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注意事项
(1)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问题内部。
(2)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调查时间、地点、种类、特征这四个方面。
(3)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
(三)分析问题原因
1.活动内容:(1)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
(2)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2.注意事项:(1)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图中所有因素都被假设为问题的原因。(2)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取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
(四)拟定对策并实施
1.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
2.注意事项
(1)对策有两种,一种是去除现象(应急对策),另一种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永久对策)。
(2)采取对策后,常会引起别的问题。为此,必须从多种角度对措施、对策进行彻底而广泛的评价。
(3)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
(五)确认效果
1.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进行比较。
(2)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
2.注意事项
(1)本阶段应确认在何种程度上做到了防止质量问题的再发生。(2)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成金额是重要的。
(3)采取对策后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应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的对策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1.活动内容
(1)再次确认5W1H(人、机、料、法、测、环)。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
(3)实施教育培训。
(4)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2.注意事项
(1)没有标准,问题会再次发生。
(2)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
(七)总结
1.活动内容(1)找出遗留问题。
(2)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后下一步该怎么做。
(3)总结本次质量改进活动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哪些尚未解决。2.注意事项
(1)质量改进活动要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2)应制定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第三节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一、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这主要取决于改进项目的规模。表3.3-1说明了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实 例1.降低汽车故障率指导组织诊断组织正式的可靠性工程部正式的质量控制工程部工厂经理一名质量控制工程师QC小组正式的可靠性委员会经理加一名顾问的2.降低铸件废品损失正式会议3.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工厂经理4.改进地毯毛条重量的均匀部门经理加一名顾性问5.减少收音机的总装不合格QC小组
二、质量改进的组织:
(一)质量委员会
(二)质量改进团队
三、持续的质量改进
(一)使质量改进制度化
(二)上层管理者不宜下放的职责
(三)检查:1.检查结果2.检查的内容3.成绩评定
(四)表彰
(五)报酬
(六)培训
第四节质量改进活动的两种基本途径
一、企业跨部门人员参与的改进(1)确定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框架;
(2)对现有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认清变革的机会;(3)策划改进过程;(4)实施改进;
(5)对过程的改进进行验证和确认;(6)对已完成的改进做出评价。
二、由企业各部门内部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 第五节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一、因果图
(一)因果图的概念
所谓因果图,称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如图3.5-1所示。
(二)因果图的绘制
1.因果图示例
2.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质量特性(结果)。
第二步,将质量特性写在纸的右侧,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
第三步,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作为中骨;接着,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的原因,如此类推。
第四步,根据对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认为对质量特性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第五步,因果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3.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第一步,选题,确定质量特性。
第二步,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
第三步,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
第四步,根据对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第五步,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时应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
(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
2.使用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重要性。(2)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二、排列图
(1)排列图的概念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2)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 集数据。
第二步,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第三步,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第四步,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
第五步,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第六步,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左边总频数的刻度与右边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第七步,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
第八步,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累计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第九步,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
(三)排列图的分类 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这种排列图与以下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1.质量: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2.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3.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4.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这种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1)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以及个人本身因素;(2)机器: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3)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
(4)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作业方法。
(四)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制作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2.使用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五)排列图和因果图结合使用(1)选题
(2)分析和对策(3)改进的效果
图8.5-4 尺寸不合格的因果图
图8.5-4 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图8.5-6 改进前后不合格项目排列图比较
三、直方图
(一)直方图的概念
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
(二)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表8.5-3
原始数据x
第一步,收集数据 第二步,求极差R
在原始数据中找出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计算二者的差值。R=xmax-xmin
第三步,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
第四步,确定各组界限 第五步,制作频数分布表
第六步,画直方图
第七步,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数据的资料,如收集数据的时间、数据个数n、平均值、标准差s等等。
图8.5-7 直方图
(三)如何使用直方图
1.直方图的常见类型
图8.5-8 直方图的常见类型(1)标准型(对称型)。以平均值左右对称。
(2)锯齿型。分组过多,测量方法有问题或读错测量数据。(3)偏峰型。形状不对称,由于心理因素。(4)陡壁型。直方图不对称。工序能力不足。(5)平顶型。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
(6)双峰型。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时。(7)孤岛型。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2.直方图与公差限的比较
图8.5-9 直方图和公差限
(1)当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时:
(a)现在的状况不需要调整,因为直方图充分满足公差要求。
(b)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但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波动。
四、调查表
收集数据的根本点是数据要清楚地反映现状。收集数据时,方法要简单,数据处理要方便。
调查表是用来检查有关项目的表格,一般是事先印制好的(当然也可临时制作),用来收集数据。一是收集数据比较容易;二是数据使用、处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一)工序分布调查表
(二)不合格项调查表
(三)不合格位置调查表 表8.5-7
砂眼位置调查表
2.不合格位置矩阵
(四)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表8.5-8
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五、分层法
(一)分层法的概念
分层法是根据数据产生的特征(如:何人、何处、何种方法、何种设备等)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石川馨先生曾多次强调“不分层就不能搞质量管理。”
(二)分层法的作法
通过分层可以获得对整体进行剖析的有关信息。运用有关产品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分层。
所谓分层适当,是指数据分层以后,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差异能尽可能比较明显,否则,就起不到分层归类的作用。1.按操作者或作业方法分层 2.按机器设备分层 3.按原料分层 4.按时间分层
5.按作业环境状况分层
(三)分层法的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
(2)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分层标志;(3)分层;(4)按层归类;
(5)画分层直方图或其他统计图表,进一步分析。
(四)分层法实例
表8.5-9
画包重要记录表
直方图
变量:面包重量(克)样本数 160 最小值 194.1 最大值 221.8平均值 207.7 标准偏差 5.0
直方图
变量:面包重量(克)分层:机器 样本数 80平均值 204.9 标准偏差 4.6
样本数 80平均值 210.5 标准偏差 3.6 直方图
变量:面包重量(克)分层:烤箱
样本数 80平均值 208.0 标准偏差 4.8
样本数 80平均值 207.4 标准偏差 5.2六、散布图
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常常要分析研究两个相应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例如,产品加工前后的尺寸,产品的硬度和强度,热处理时的淬火温度与工作温度等都是对应的两个变量,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关系,可以用散布图来进行研究。散布图的作法就是把由实施或观测得到的统计资料用点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根据散布图,这可以为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散布图主要是通过点阵的排布,发现其中的排布规律或特征,从而,为把握质量问题的现状,设定改进目标,确定因果关系,验证改进的效果等若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七、控制图
控制图最早是由美国贝尔试验室的工程师W.A.休哈特于1924年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发现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异常波动,这种波动有别于由偶然因素引起的偶然波动。控制图是由一条中心线、两条控制限(位于中心线的上下方)和描在图上代表特性值的点组成。如果这些点在控制限以内,而且也没有异常的链,就认为过程受控,过程无异常波动。如果有点落在控制限以外,或点呈现异常的链,就可以判定为过程不受控,过程存在异常波动。第六节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一、QC小组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QC小组的概念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与行政班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1)组织的原则不同。(2)活动的目的不同。(3)活动的方式不同。
(二)QC小组的特点 QC小组有以下几个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2)广泛的群众性。(3)高度的民主性。(4)严密的科学性。
(三)QC小组的分类 1.现场型QC小组 2.攻关型QC小组 3.管理型QC小组 4.服务型QC小组
(四)QC小组活动的宗旨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二、QC小组活动的过程
(一)组成小组
(1)QC小组组长要由小组成员自 己选举,也可以轮流担当。
(2)小组成员要控制在10名以内。(3)给小组命名。
(二)选题
(1)QC小组开展的方法。(2)现场身边的问题。(3)现场感到困难的难题。(4)现场以外的问题。
(三)QC小组内部的例会
(四)QC小组选题的登记
(五)课题完成
(六)成果发表
第四篇: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
企业通过控制质量的六大因素,能够使产品质量稳定在合格水平,但并不能使其提高,质量的提高要靠慢性质量故障的控制,而质量改进主要解决企业的慢性质量故障。可以说,企业真正有进步、水平真正得以提高靠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方法
企业进行质量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人人坚持“五不走”。即员工下班时要做到:设备工装不擦洗保养好不走;材料、配件不堆放整齐不走;工具、吊具不清点摆好不走;原始记录不记好不走;地面环境不打扫干净不走。
地面平整、走道畅通。即做到:标志鲜明,窗明壁净,图表整齐,环境优美。
设施排列整齐。即做到:横平竖直、一视成线、井然有序;垃圾入箱、铁屑废油入桶;不准乱堆、乱摆、乱放。
质量改进的步骤
质量改进包括八大步骤: 步骤一,现状调查。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要分清主次,不能盲目乱抓。面对问题第一步要筛选,抓关键的少数,即数量很少但对整体影响的特别巨大的问题。
步骤二,原因分析。进行原因分析时,要分析到能采取对策措施为止。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要连问五个为什么,追根究底。
步骤三,确定主要原因。经过对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多个原因,之后要进一步抓住最主要的原因,通常为3~5个,集中力量把有效的人、财、物用到刀刃上。
步骤四,制定对策。主因确定后要制定对策,对策可用“5W1H”方法。“5W1H”方法是指谁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做等,应该成为管理者向下属布置工作命令、向上级提报方案时熟用的方法。
步骤五,实施对策。对策制定后,要将对策表上的每项、每步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进行具体实施。对策表只是计划,而实施却是行动,更具体、详细。比如,对策表上有培训全员的质量意识,实施过程中就要记录培训时间、老师、内容和对象和结果、成绩等。
步骤六,检查效果。对策实施一段时间后,首先要进行效果的检查。检查效果首先要与目标值对照,看目标是否实现。其次,全方位、多角度、广角地全方位检查,不仅包括目标的完成,还包括其他收获等。
步骤七,制定巩固措施。检查效果后要制定对策措施,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制度化、文件化。
步骤八,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
现场改进的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当问题发生时,要先去现场,先检查失误,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并将之排除,使之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富有人性化,是质量改进的翻版,用来处理现场管理更切实际。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当问题或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第二,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
第三,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第四,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第五,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第五篇: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模拟试题
1、工程发生的质量问题,不论是由于哪一单位的原因造成,通常都是先由()负责实施处理。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 D、监理单位
2、对于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监理工程师应当采用()方式进行制造质量监控。A、驻厂监造 B、巡回监控 C、设置质量控制点监控 D、批次监控
3、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的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A、施工方 B、业主 C、监理方 D、设计方
4、施工图审查过程中,由()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工图。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
5、资质管理部门对建筑企业检查的结论分为()。A、优、合格、不合格 B、良、合格、不合格 C、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D、优、良、合格、不合格
6、不属建设单位选择工程勘察单位的方式是()。A、公开竞选 B、邀请竞选 C、直接委托 D、直接指派
7、室外工程统一划分为一个()进行验收。A、单位工程 B、分项工程 C、分部工程 D、检验批
8、控制图中,中间的一条细实线CL表示()。A、上控制界限 B、下控制界限 C、质量特性值分布的中心位置 D、控制线
9、在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和验收中,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的抽样检验结果。
A、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B、保证项目和基本项目
C、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 D、主控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
10、在工程建设的()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A、施工 B、可行性研究 C、项目决策 D、勘察、设计
11、当单位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并经监理机构检查验收合格后,应由()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提出质量评估报告。A、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B、总监理工程师 C、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D、监理工程师
12、()是施工质量验收的最小单位,是质量验收的基础。A、检验批 B、分项工程 C、子分部工程 D、分部工程
13、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审查其()和年检情况。A、年检结论是否合格 B、注册证书的有效性 C、资金状况 D、有效期
14、见证取样的送检试验室,一般应是()。A、建设单位的试验室 B、施工单位指定的试验室 C、第三方试验室 D、监理指定的试验室
15、由于工程质量事故具有()的特点,因此,要求在初始阶段并不严重的问题应及时处理纠正。A、复杂性 B、突发性 C、可变性 D、隐蔽性
16、在工程质量控制中,()是典型动态分析法。A、排列图 B、直方图 C、因果分析图 D、控制图
17、发生屋面倒塌的工程质量事故,应由()归口管理。
A、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18、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审核的重点是()。
A、投资是否得到满足 B、进度是否得到满足 C、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D、是否满足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求
19、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A、予以验收 B、返工重做后才能验收 C、严禁验收 D、拒绝验收 20、GB/T 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中强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A、顾客的要求 B、领导 C、顾客
D、经济效益
2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是()和其他有关部门。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22、工程质量预控主要是针对(),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A、基础工程 B、主体工程 C、单位工程 D、质量控制点
23、工程勘察的最后结果是()。A、基础设计图纸 B、工程勘察图纸 C、工程勘察竣工验收书 D、工程勘察报告
24、在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中,排列图是用来()。A、分析并控制工序质量 B、分析影响质量的主次因素 C、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D、分析、掌握质量分布规律
25、进口材料的检查验收,应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会同()进行。
A、国务院质量检测机构 B、国家商检部门 C、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业主代表
26、施工过程中,()没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能报监理工程师。A、建设单位负责人
B、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C、项目技术负责人 D、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
27、建设工程质量的特点包括()。A、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B、产品的固定性 C、产品多样性 D、施工生产的流动性
28、()对承包单位在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进行监控。A、监理员 B、监理工程师 C、总监理工程师 D、质检员
29、监理工程师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的活动称为()。A、互检 B、独立检验 C、平行检验 D、交接检 30、在下列选项中,其中()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项关键措施,也是勘察设计质量事前控制的重点工作。A、勘察设计单位资质 B、勘察设计单位装备水平C、勘察设计单位人员数量
D、勘察设计单位资金数量
31、主控项目是建筑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起()作用的检验项目。A、关键性 B、决定性 C、重要性 D、基本性
32、监造人员直接进入设备制造厂的制造现场,成立相应的监造小组,编制监造规划,实施质量监控的方式是()。A、巡回监控 B、设置质量控制点监控 C、旁站监控 D、驻厂监控 多项选择题
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内容。
A、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D、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持续改进
2、工程变更的要求可能来自()。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施工单位 D、监理单位 E、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3、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图的主要内容有()。A、施工可行性 B、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 C、各专业设计的协调一致性
D、规划、环境、消防卫生等要求满足情况 E、使用功能和施工工艺要求满足程度
4、施工承包单位在编写质量问题调查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主要有()。A、原因分析与判断 B、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C、调查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D、与质量问题相关的工程情况
E、质量事故涉及的有关人员和责任情况
5、工程发生重大坍塌事故,监理工程师需立即采取的措施有()。A、下达停工令 B、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 C、要求施工单位逐级上报 D、组织事故调查 E、研究确定处理方案
6、若采用向生产厂家订购的设备采购方式,则订购前应做好厂商的评审和实地考查,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A、供货厂商的资质 B、设备供货能力 C、近年生产及管理现状 D、保修情况 E、服务态度
7、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有()。A、质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B、质量事故状况的描述 C、质量事故发展变化的情况 D、质量事故初步估计的损失 E、质量事故的观察记录、施工现场状态的照片或录像
8、监理工程师对设备基础检查验收时应注意()。A、基础表面的模板、地脚螺栓等必须拆除 B、模板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要求 C、预埋件的数量和位置的正确性 D、表面杂物应清除干净 E、钢筋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
9、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主要有()。A、质量手册
B、质量计划 C、规范、指南 D、程序、记录 E、施工组织设计
10、控制图中,如果生产过程处于隐定状态,则点子应符合以下()要求。A、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 B、连续35点中仅有1点超出控制界限 C、多次同侧 D、同期性变动 E、100点中不多于2点超出控制界限
11、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C、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基本完整 D、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有些不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E、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12、质量认证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质量认证包括()。
A、安全认证 B、合格认证 C、产品质量认证 D、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E、长城认证
13、分部工程的划分原则按()确定。A、主要工种 B、专业性质 C、设备类别 D、建筑部位 E、使用功能的差异
14、施工环境状态的控制包括()环境控制。A、施工作业 B、施工质量管理 C、现场自然 D、施工生产设备 E、施工人员
15、设备安装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规定 B、有质量保证书 C、有出厂合格证明
D、有使用手册
E、有安装单位自检结果
16、分部工程观感质量评价的结论为()。A、优良 B、好 C、不合格 D、一般 E、差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B| 3:B| 4:A| 5:C| 6:D| 7:D| 8:C| 9:A| 10:B| 11:B| 12:A| 13:D| 14:C| 15:C| 16:D| 17:C| 18:C| 19:A| 20:C| 21:D| 22:D| 23:D| 24:B| 25:B| 26:D| 27:A| 28:B| 29:C| 30:A| 31:B| 32:D|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C、E、| 2: A、B、C、| 3: A、C、D、| 4: A、C、D、E、| 5: A、B、C、| 6: A、B、C、| 7: A、B、C、| 8: A、C、D、| 9:A、B、C、D、| 10: A、B、E、| 11: A、B、C、E、| 12:C、D、| 13:B、D、| 14:A、B、C、| 15: A、C、E、| 16: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