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时间:2019-05-14 23: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篇: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建造、安装工程。工程项目具有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管理复杂,投资风险等特点。工程项目作为企业经济运行中的重大事项之一,始终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工程项目 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自2009年7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以来,如何切实履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规范,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把工程项目在立项、招标、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等控制水平准确反映出来,丰富和完善工程项目评价报告内容,为评价报告的相关使用方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支撑,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评价与项目相依托,实现责任“追本溯源”

从可见诸于公开媒体的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来看,内容更多的是企业介绍内部控制体系的施行情况,制度的建立情况,对评价年度内工程项目控制的具体情况,没有与工程项目有关应用指引的要求相对应,而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于脱离了具体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评价,显得过于宽泛的内部控制结果论述,很难得出企业对于如此重要的投资,是在有力、有效的管控中向着既定的建设目标推进的,报告使用人尤如“雾里看花”,得不到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具体信息,产生了“企业有保证,但不知保证了什么”的错觉,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施行内部控制的“心里预期”存在着较大差距。

工程项目因特殊性,企业应对工程项目采取更为审慎的风险应对策略。董事会在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应当根据本企业工程项目的审批、实施情况,结合全面性、重要性原则,以具体工程项目的评价为载体,就抽样测评结果对照审核,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取样评价,一方面,审查工程项目抽测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涵盖了评价年度内本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全方位;另一方面,对样本的具体评价结果按照内部控制应用规范,对评价风险点的抽查质量,以及反映出来的缺陷进行识别,确认,并决策整改措施。

因企业董事会承担着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的法定责任,故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要求报告人要旗帜鲜明地出具“本企业年度内实施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切实将董事会的责任和担当向社会予以公示,为企业因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失职、失效、造假等造成的责任追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撑,为社会各利益主体合理使用评价报告提供可靠的参照物。

二、评价与会计信息相关联,实现结论“相互印证”

根据规定,企业要定期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相关内容做出披露。可以说,该报告丰富了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信息量,拓展了企业相关利益方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渠道,制衡了工程项目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

例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要分项披露在建工程项目期初、期末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和减值准备等明细情况,以及披露在建工程增减变动情况,包括工程名称、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转入固定资产、本期其他减少、期末数和资金来源等。如本文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所述,可以将财务报告的有关工程项目信息,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对照、关联,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中有关工程项目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企业自我“背书”。

以严格的内部评价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管理“保驾护航”。对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清单,剩余工程物资,待摊投资费用等事项,必须按照评价规范,实施严格的评价,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督促责任部门实施完工项目后评估,进一步强化企业董事会决策层对于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真实性的责任界定,给有关信息的使用者以强烈的“保证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而这种关联性,无具体工程项目的依托是建立不起来的。

三、施行项目全过程监控,实现评价“有始有终”

工程建设项目因其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额度大,建设过程专业性强,内部控制不确定性风险大等特点,就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来看,有项目的审批、建设过程监控,投资控制,竣工验收等环节,而这些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上一环节的内部控制质量,决定了下一环节的工作进程和效果。我们难以想象,一个违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如果不在工程项目前期,通过内部控制程序有效识别和加以制止,这样的项目会在招投标中取得好的效果,工程投资会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会得以保证!也可以说,在工程项目中投资失控,合同外事项众多,工程造价纠纷不断的现象,就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失效的确凿证据。

要做好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就是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性,遵循“持续跟进,突出重点,全程评价”的原则,从立项审批到最终的竣工验收,带着项目评,做到“言之有物”,同一项目,上一阶段评价,经得起下一阶段的检验,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结论的审批者,都要对曾经的历史评价负责。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的标准化强制要求。在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评价中,一定要杜绝“做秀”的思维,不“毕其功于一役”,以局部的正确来妄测整体的合规。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执行、自我评价、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严格实施工程项目的日常内部控制,以“自我评价”评价考核贯彻落实,以“外部审计”来实现社会责任的践行,通过各个内部控制程序的正确施行,形成合力,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达到既定的目标,有效维护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许程洁,张淑华.工程项目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治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运行、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第二篇: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陈慧(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必要的系统性活动,又是评价、反馈、再评价的动态过程,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善。它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能够促使企业及其员工经常性地审视其内部控制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发现并克服内部控制缺陷

任何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都是要保证企业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达到目的,其实质是由企业拥有或应建立的各种程序或秩序组成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内部控制也是保证企业管理按其规定作用得以贯彻执行以及保证合适有用的信息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还能使资源的使用经济有效,而且不违反法纪。但是内部控制本身是不完善的,这不仅仅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也因为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漏洞。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

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设置的程序和标准被严格科学地执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划分业务循环、明确控制要点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促使企业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标准来进行。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需要,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将各项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业务循环,按照不同控制目标,建立各主要业务控制程序,确定处理程序,把握控制要点,使每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完成的处理都遵循严格合理的业务程序,符合确定的业务标准,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而当我们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以后,就可以对其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就可以确定内部控制可依赖的程度。如: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能保证企业能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内部控制所设定的标准和程序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是否又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是否有助于节约于有效使用资源,是否能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弊端,是否能保证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等。通过上述评价企业最高管理当局以及所属部门就十分了解本企业本部门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所在,就能有针对性的、不断的完善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适合本企业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的目标。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寻找并改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木桶效应”在企业的销售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服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样适用。每一个企业都有他的薄弱环节,正是这些环节使企业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常见的相互扯皮、决策低效、实施不力,都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果。同样的道理,内部控制中存在任何一个薄弱的环节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甚至引起企业的经营失败。

在我国,很多企业未能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规划。在实务中,内部控制政策、程序的制定基本上是由执行控制的部门自己来进行的,比如采购程序由采购部门制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程序由合同管理部门制定,各部门就很可能会从本部门利益考虑而忽略内部控制全局,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整体上的规划与协调。而且,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总体上来看,普遍没有做到在风险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实施控制活动。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的事后控制,这样导致控制成本高收效却甚微,控制失去应有的效力。内部控制制度应能实现对组织各层级(基层、中层、高层)中所有岗位的全员管理控制和对经营管理的全程监督和评价。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全过程的,包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内部控制评价正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的全过程的监控。企业经营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督评价,要以防范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效率为遵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必要条件有三个:一是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二是能够计量结果;三是能够纠正偏差。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或标准。一旦目标确立,组织中所有成员都应明确与自己奖惩相结合的业绩目标及成果,如果哪个环节没有达到目标或要求,就会被视为薄弱环节并且被要求加强和改善。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由于管理对于内部控制评价有着很大的需求,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有效的保证了组织的竞争能力。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应具备一下的功能。首先,内部控制评价是以内部控制计划与目标为依据,对内部控制的计划和目标进行鉴定和分析,使计划更加准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是管理层的一项职责,是为了控制标准的执行与平衡偏差,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的全部工作应包括设计标准、衡量差异、提出分析、采取措施、协助业务部门使其执行结果符合标准,以达到实现监督、考核与制约的目的。再次,由于内部控制评价一般采取闭环管理方式,有利于各种管理资讯的反馈,因此,对管理目标的执行、差异存在的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等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有关管理者,有助于企业各项计划、政策的贯彻、落实执行。最后内部控制评价应能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随时了解经营工作的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围绕调控中的热点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监督和协调经济管理各部门、各环节,使其更好履行职责,并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内部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内部控制评价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将执行行为融入内部控制建设,使企业中每一个人都理解并深入实践,培育全员内部控制执行理念,将其渗透到企业内部控制各个环节,保证各级人员的控制行动,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应该能够有效的保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只是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更要保持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哈默(2002)说过,内部控制不仅要找出公司当前的“病毒”,更要培植未来的“种更是将内部控制的此项功能发扬光大。回顾以往不难发现,无论是财务舞弊、会计丑闻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公司失败,虽然其表面原因各不相同,但就其深层次的原因,除去经济低迷、市场动荡等宏观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失败案例,大部分公司的失败都是因为内部控制的缺陷造成的:有些可能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缺陷,而另外一些则可能超出了这个范畴,源于管理可控制的薄弱。内部控制的评价既是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企业成功的动力机制。

只有拥有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才会朝着扩大影响力的方向健康发展。确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让所有公司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标准。标准时程序、手续实施的基础,它不仅是对企业的任何一项业务进行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沟通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内确立评价标准显得十分重要。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素有的公司都建立制度标准,使其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比,从而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参考文献:

[1]杨雄胜,夏俊.2009:《内部控制评价》,大连出版社.[2]Steven J.Root,2004:《BEYOND COSO》,中信出版社.[3]宋建波.2004:《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商业银行如何强化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如何强化内部控制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企业实行。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历史,需要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基本规范”为标准,充分考虑目标模式和实施约束,逐步建立既适应外部监管要求又满足商业银行内在发展需要的内

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现代经营管理需要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经过多年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特别是通过自我评价,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对内部控制环境重视不够。而内控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各种环境因素。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二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一些商业银行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金安全控制等控制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公司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认识不清晰,或者不能整体认知。三是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整个银行系统内控文化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基层工作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本质内涵。四是内部控制的技术方法相对落后。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依然不能从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为具体的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充分的支持。五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重业务开拓轻内部控制、重短期绩效轻长期利益、重惩罚轻激励等,难以促使员工把内部控制活动当做日常工作和一种自觉的行为。六是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控制度牵制乏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相互割裂,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没有确立,对风险和责任的承担未提供强大支持;内控制度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快速跟进机制没有建立,内控领域存在空白点。七是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八是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大量真实、合理而完整的信息,并将其用于引导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价过程。由于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素质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和传递速度,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管理信息的不全面、信息传递的不畅通,造成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

低下。九是监督评价与银行机构风险程度不相适应,内审部门难以实施过程的、动态的内控审计评价。

按照一个合理的假设——“任何企业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对控制的内在动力”的观点,如果没有监管,商业银行缺乏内部控制的内源动力。事实上,由于商业银行被动地接受外部监管的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各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其相应的外部规则要求存在的问题基本是类似的。“基本规范”的颁布实施必将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可靠的监管保证。

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的措施建议

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外部监管规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工作需要从两个大方面着手,一是认知,二是实施。具体讲,就是

强化“三个认知”和落实“六项措施”。

三个认知:

(一)按照系统的观点和整体效率的标准来认识内部控制体系,并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价值创造性质,整体效率和价值创造是内部控制“内源动力”产生的认知基础。在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考量下,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规则和商业银行的自身特性,理清内部控制系统的边界,明确内部控

制体系的目标,并进一步区分内部控制的不同层级,以确定内部控制结构,清晰地界定内部控制活动内容。

(二)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的概念,内部控制的动态过程性是建立在长效工作机制的认知基础上。内部控制的对象、业务活动、管理控制等内容是动态的,这就决定了内部控制需要动态地参与经营管理过程;同时,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

能一劳永逸,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建设内部经营管理的变革要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指引等规范要求与商业银行的“异质性”特征,从内部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认识内部控制体系的复杂性,这是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有效性的认知基础。商业银行需要在目标导向基础上,遵循五项基本原则,树立成本收益的理念,按照历史和现实“截面”两个维度,尊重历史发展,摸清现实状况,明确初始状态;参照现实规则,查找存在问题;针对需要和资源,确定演进路径,逐步推进

工作。同时,内部控制文化,特别是内部控制创造价值的理念必须在董事会、高管层、监事会及全员中逐步形成。

六项措施:

(一)研究分析外部监管规定,准确把握监管实质和具体要求。商业银行应站在被监管者的角度,针对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应用指引,研究分析监管者的意图以及实现监管意图的具体措施和监管要求,把监管规则用银行自身适用的语言模式表达出来,形成研究报告,作为工作的起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透过这项工作,企业更能够正确理解监管规则和要求,指导相关工作开展,还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认知偏差导致执行偏离的现象出现。

(二)深入研究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政策及相关制度,围绕目标、要素、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绩效评价、约束激励等关键内容,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制度支撑。制定内部控制政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内部控制的边界;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的层级结构;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交流沟通;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问题纠正与

完善等内容。

(三)及时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充分了解和认识现实状况;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迁移方式。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对现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梳理和明确初始状态,参照标准要求,查找存在的问题,确定内部控制建设的出发点;

分析现实约束,探讨目标模式的实现方法;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和路径依赖,确定内部控制体系的迁移方式。

(四)按照内部控制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承担相应职责,确保机构设置与功能职责的匹配,满足实施内部控制的组织要求,构建

长效的工作机制。

(五)强调必要的人员配备、培养与储备,加强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人力资源支撑将一事无成,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适用也会于事无补。要科学合理地选拔适合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才,必须树立新的内部控制人才观,把相应的人员配备到适合的岗位,并加大培训和储备力

度,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内部控制人才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

(六)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强化外部联系与沟通,增进内部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交流和共享是内部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是获得外部理解和支持的保障。对外来说,商业银行应尽快与外部监管机构建立长期联系和沟通机制,持续跟踪、学习、研究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确保及时跟进,并进行适时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工作开展。对内部来说,商业银行要建立信息交流的中心和平台,相关部门信息要集中共享,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从内部管理角金融风险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道德风险,都与内部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防范风险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加强内部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内部管理。

一、整章建制,科学的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1)按照决策措施服从制度,下级服从上级制度,内部制度服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进行规范。对现有的内部制度进行体系上的科学构建,为今后内控制度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以业务运营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为总纲,对现有的银行内部制度进行清理归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整合再造。

(2)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建立相应的防范控制制度的补救制度,以弥补在创新之初因操作不规范可能带来的不足,从而解决创新与规范的矛盾的问题。

(3)从严执行各项制度,充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建设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落实和执行。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全面强化制度落实的意识和行为。一是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二是加大监督查处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办检查和审计力度。

二、加强学习,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

内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对银行会计来说,加强内部管理的“能动因素”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尤其不能忽视离银行会计作业流程和银行客户最近的广大一线柜员。因此组织学习培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培训中应认真研究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坚持理论知识培训与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使员工掌握文件规定;对照检查自身总是研究改进措施,坚持轮岗制度,使员工熟悉各个岗位的业务操作,提高柜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有利于岗位制约防范风险;定期开展业务练兵活动,激发员工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鼓励员工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参加各种社会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三、强化内控,把住内部管理的关口。

内部控制是经营者为维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可靠性,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对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规划、协调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方法、程序的总称。因此必须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的监督,控制的重点是(1)岗位控制。关键是科学设置劳动组合,应当有利于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凭证传递,方便客户和内部操作;有利于明确责任和监督制约。(2)业务控制。按照制度规定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即时、即日、定期的监督和审核。即时监督审核的内容有:开销户和更换印鉴手续、错帐冲正结算差错和出纳长短款;同业系统内科目合规性;其他应收应付等过渡性科目的审批;会计出纳工作人员工作的监交。即日监督审核的内容包括:临柜人员营业前准备工作情况,如印、押、证、机、现金是否按规定出库,各种证、卡、表是否准备齐全;会计出纳岗位制约制度执行情况,如柜员是否按规定管理和更换密码,是否处于受权范围内,临时离岗是否退出系统;业务处理情况如是否真实有据合法合规,手续完备,处理正确,有无违规操作问题;会计科目及利率运用是否正确,印押证机管理制度及分管分用情况;各种登记簿登记情况。定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按旬检查现金库和重要空白凭证使用保管情况,并认真登记检查结果;按月检查辖内往来帐户情况,对帐及查询查复工作是否及时合规;按月检查总分核对情况,并抽检总部科目或帐户按月检查利息计算核算的正确。(3)财务控制。年初应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对全年业务收支进行科学预测,每季开展详细的财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每天注意库存现金的占用情况,注意开源节流,探索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完善财务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资源合理分配。

四、严格考核,提供强化内部管理的保证。

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按照绩效挂钩,按以绩定酬的原则,执行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各级各类员工的德才表现、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实绩。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即:关键指标考核体系、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信息收集与反馈,把员工的工资收入与绩效挂钩,为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度谈谈如何强化内控管理

第四篇: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法》、《贷款公司管理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 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财会[2010]11 号)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为公司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流程。公司应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内部控制评价。

第四条 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公司及公司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公司内控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重要流程环节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四)统一性原则。评价应保持目标、范围和准则的一致,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以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可比。

(五)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公司审计部独立进行。

(六)及时性原则。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评价。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评价。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公司董事会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和最终责任者,负责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监督内部控制的改进等。第六条 公司董事会授权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审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审议内控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整改意见;(3)领导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4)协调公司管理层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和缺陷整改工作。

第七条 公司管理层负责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必要的行政资源,协调和解决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听取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展和评价报告,及时掌握公司日常内部控制风险监控结果,组织实施缺陷整改工作。

第八条 公司审计部在审计委员会指导下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九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是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主体单位,负责本部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第三章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第十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其中过程评价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结果评价通过量化的经营管理指标对控制结果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 内部环境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评价的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

第十二条 风险评估是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评估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

第十三条 控制活动是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达到控制目标的全过程。控制活动评价对各项业务处理程序的授权批准、职责分工、实物控制、凭证与记录的设置和运用、独立检查程序等控制措施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十四条 信息与沟通是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信息与沟通评价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十五条 内部监督是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的过程。内部监督评价对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四章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第十六条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

第十七条 每年年初,公司审计部应当将内部控制评价纳入工作计划。在内部控制评价实施前拟订工作方案,经公司管理层确认并报审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公司审计部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工作方案,组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组可吸收公司其他职能部门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参加。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公司根据情况可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咨询和检查。

第十九条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部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

第二十条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按照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细则》对内部控制过程和内部控制结果分别评价,并折算汇总评价结果。

第二十一条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并按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公司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由不恰当的人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等)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

第五章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评价结果应用

第二十二条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在评价实施过程结束后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分别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设计,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相关内容作出披露。

第二十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报送公司管理层审阅,报送公司审计委员会审议,经审计委员会批准后报送监管部门。公司以 12 月 31 日作为内控评价报告的基准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于次年4月30日前提交管理层及审计委员会。

第二十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工作底稿和证明材料等由公司审计部负责整理并妥善保管。

第二十五条 公司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就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协调公司管理层组织整改,补充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公司管理层应向审计委员会及时通报整改完善情况。内部控制缺陷已经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根据公司规定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将根据本制度生效后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进行修订。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审计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控制自我评估(CSA)也被称为管理自我评估、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经营活动自我评估以及控制/风险自我评估,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其有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考虑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的主体: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和频率;

1.根据企业所控制的风险的重大性以及内部控制在降低风险中的重要性的不同:

(1)经常评价:应优先考虑的风险的内部控制或降低风险最为重要的控制你,应更经常地进行评价

(2)非经常评价:一般不需要像对具体控制的评估那样频繁地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

2.根据评价范围可分为:

(1)评价:指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某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惊醒的评价;

(2)专项评价:指企业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流程: 1.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目的、范围和进度安排等内容

2.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3.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4.确认内部控制缺陷

5.出具评价结论,编制评价报告

6.提出适当的措施,改进内部控制缺陷

(五)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

1.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2.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采用统一可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3.公允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评价结果应当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4.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确定及评价工作的组织事实应当保持相应得独立性。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

三、企业为什么要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合理的调配各种有益资源,需要我们建立现代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是为了防范风险与树立投资者信心。

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揭示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投资者对投资行为的选择,不仅仅基于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还要基于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质量的分析,以判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推行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加强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对称的根本途径。

可强化单位内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促进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加强部门之间在授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独立业务审核、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等具体控制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并根据各部门沟通反馈的因管理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

(四)推行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举例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下载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石化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 ————课程论文 目 录 一、公司背景...................................................... 1 二、内部环境分析 ..............................................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管理办法》要求,我们评价了2013年主要内控环节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固有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保证公司稳健运行,根据《......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1 联社营业部根据舞信联[20xx]88号文《关于开展经营成果真实性与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于20xx年7月4日组织有关人员,认真......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模板使用说明: 本模板中,“[]”内文字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XX部门 / XX公司]20xx年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模板)[集团公司/XX公司]: [本公司/本部门]已对......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模板使用说明: 本模板中,“[]”内文字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 [XX部门 / XX公司]20xx年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模板) [集团公司/XX公司]: [本公司/本部门]......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股份有限公司20××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对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模板)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模板使用说明:本模板中,“”内文字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XX部门/XX公司]20xx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模板)[集团公司/XX公司]:[本公司/本部门]已对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