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史思考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标志?
3、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4、“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及其意义
5、如何理解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6、《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7、《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8、为什么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9、简述《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P55
古田会议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 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献,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建军学说。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农村游戏环境中,怎样建设无产阶级 政党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问题。特别是“从思想上建党”的提出成为中 国共产党的创举和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大特色。
决议对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学习政治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要求,规定了一系列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制定,使红四军装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清算,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历史经验得到系统的总结,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得以确立,为人民军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和贯彻决议精神,指战员的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得到统一,也提高了红四军中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水平,加强了党内军内和居民之间的团 结,部队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显著提高。
1、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主要内容
(1)整顿组织,端正思想。所编部队,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整顿。(2)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是三湾改编中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
(3)破除旧军队的军阀作风和带兵方法,确立了我军新型的官兵关系。(4)坚定信心,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教育。
(5)在代表的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工作,搞好军民关系。意义:
(1)创建了我军政治工作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2)奠定了政治工作的三大民主的基础。
(3)为更好地实现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创造了条件。(4)遵循思想工作的方针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工农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
2、“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一)历史意义: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它的提出明确了政治工作是保证我军生命的必要要素,对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性质和高度集中统一,履行好职能任务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1)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和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2)政治工作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政治工作能够通过营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健康发展的保障环境。
3、《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科学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的理论,阐明了形而上学的和唯物辩证法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对立,教育党的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不能采取 主观的、唯心的、表面的方法看待问题。第二、精辟的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批判党内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一点,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三、论述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并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第四、论述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理解和开展党内斗争。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善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第二,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学会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二,人们的认识必须将从实践中所得到的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然后把理性认识拿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又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并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第三,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5、为什么要进行延安整风?(1)为了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列主义水平,更好的领导根据地人民战胜面临的重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的恶劣影响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在党内严重存在。(3)以党的现状来看,抗战爆发后,党吸收了许多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新党员,他们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这也为党内滋长不良思想作风提供了土壤。(4)从党所处的客观条件来看,日伪军的包围封锁,连续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全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迫切需要党内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延安整风是我党思想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第一,用大规模整风运动的形式解决党内问题。第二,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第三,在党的建设史上第一次把思想教育同总结历史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第四、确立了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时期相比有哪些特点? 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党面对新的政治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要求。
(1)把整军运动和部队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2)开展新的形式的思想方法,学习党的土地政策,进行诉苦追根,开展“三整”、“三查”运动。(3)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策略性。(4)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理论化,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深度和广度。
为什么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P157-159
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又一个纲领性文献,提出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具体教育内容和方法。还提出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1、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目标方向,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端。
2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斗争哲学”、“形式主义”、“空头政治”、“立竿见影”等错误的原则和方法,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循循善诱、正确疏导、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3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化进程。
五、论述题
22、用具体事例论述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征途中的“生命线”作用及现实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作用:在长征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了“生命线”的作用。在长征初期,针对红军接连的失败而引起的低落情绪,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思想工作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为长征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转移途中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遇到了重重困难。遵义会议后,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心得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玩久了党和红军。此后,红军各部队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在长征途中历尽艰难万险,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现实意义: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的鼓舞了红军英勇牺牲、夺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到现在也一直在部队建设中产生积极影响。
2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对红军长征的广泛支持与援助。这种建立起深厚群众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今在部队中仍然受用。
3党在红军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不仅激励着部队中的军人,更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启示:
1在当今的世界中要建立新型的军队,不仅要从科技上武装部队,更要在部队中始终贯彻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的作用,从思想上武装部队。
2在部队建设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开展学习长征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战士们吃苦耐劳、英勇作战的传统精神。
3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要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发挥自身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的长征途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这些经验和在长征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富。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长征中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从中产生的宝贵经验,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对部队建设还是对国家建设都将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23、举例说明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有何现实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历史经验: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的政治工作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巩固“生命线”地位,以党的中心工作为核心内容,秉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针,提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依据革命斗争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等。很多这些经验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芒。
现实意义:
1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2为新时期党和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启示:
1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
2只有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3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应该好好把握党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才能。总而言之,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但客观上也有一些教训,比如在当时特定的战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轰轰烈烈有余,深入细致不够;实际经验较多,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欠缺等。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科学地分析和对待其中的教训,对于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第一章
1.分析《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内容和意义。3.试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第二章
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针。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3.试述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和总政策。4.试述“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5.如何评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第三章
1.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内容和特点。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3.简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试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5.试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1.试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2.简评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3.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
么? 5.试析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和后果。6.“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7.试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实质、后果和教训。8.试析庐山会议转向反右倾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 1.“八字”方针是如何制定的?贯彻执行“八字”方针采取了哪些措施?
2.如何评价七千人大会?
3.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如何评价十年建设? 4.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 5.试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第六章
1.试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2.“二月抗争”评析。
3.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如何被粉碎的?
4.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内容及其成效。
5.“四五”运动述评。
6.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7.“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第七章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由来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三篇:中外广告史思考题
知识点
填空和判断
1.我国2010年广告总额为3125亿。
2.中文报刊中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
3.最先使用广告一词的国内中文报纸《申报》。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
5.殷七世祖王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有记载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人。
6.我国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是“白兔捣药”图.7.近代最早出现的中文报刊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8.鸦片战争后,最早刊登广告的中文刊物是《遐迩贯珍》月刊(1853年创刊)
9.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10.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是1918年6月,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
11.我国最早的广告管理规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民律法案》
12.旧中国广告同业最早的组织“中国广告公会”
目的和宗旨:调解同行矛盾、维护广告业社会形象、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13.1979年1月14日,丁允朋在《文汇报》发表《为广告正名》,对广告业的恢复,从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14.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参桂养容酒广告。15.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通栏刊登了天津牙膏厂的商品广告,成为我国恢复刊登广告的第一家新闻媒体,蓝天牙膏成为恢复广告后第一个刊登的广告。
16.1979年,成为现代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元年。
17.文革后第一次登陆中国的外商广告是1979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播放的“瑞士雷达表”广告。
18.1984年,奥运会,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广东三水酒厂的厂长李经纬借健力宝打响了中国企业借助体育营销的第一枪。
19.媒体1992年出现扩版热潮.20.《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第一家省委党报创办的子报,创办于1995年。
21.1982年2月2日《广告管理暂行条例》。5年后,《广告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22.1981年7月15日,由上海广告装潢公司主办的《中国广告》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专业广告杂志。
23.中国广告协会创立于1983年12月,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广告界的行业组织,是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24.我国广告学研究三本核心刊物是1981/7/15《中国广告》,1984/8《国际广告》,1994年,《现代广告》。
25.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的广告管理法规是《广告管理暂行条例》于1982年2月6日由国务院颁布。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1994年10月27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
27.1986年,贵阳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一则《节约用水》公益广告电视短片,这是我国第一条成熟的电视公益广告片,标志着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正式诞生。
28.1472年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出现在英国。广告内容是为宗教书《索尔兹伯里礼拜仪式通览》做广告。
29.1920 年11月2日,KDKA 广播电台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广播电台。
30.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广告、报纸广告专栏产生于有的认为最早的报纸广告是1625年英国的《信使报》刊载的一则图书出版广告。有的则认为,1650年英国《新闻周报》在“国会诉讼程序栏目”里,登载的一则寻找被盗的12匹马的 “寻马悬赏启事”。
·1666年,《伦敦报》正式在报纸开辟了广告专栏,报纸广告从此占据报纸的一角,并成为报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31.1639年美国才拥有了自己第一台印刷机
32.1704年,波士顿邮局的局长约翰·坎贝尔出版发行了北美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它的第三期就出现了北美第一份付费广告。
33.1729年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报》是殖民地时代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语言清晰易懂,并配有精美的插图
34.北美第一条杂志广告出现在富兰克林创办的《民众杂志》上,那是1741年5月刊登的一则航运广告
35.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西进的政策。1862年颁布《定居移民在公地上开垦自耕农场的法案》
36.美国最早的广告代理公司帕尔墨于1841年在费城设立的广告代办处。
37.罗威尔从报社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广告版面,然后把版面分成小的单位,再转手卖给广告客户。在纽约出版《美国报纸指南》。
38.艾尔在出售版面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撰写、设计广告的服务。“公开合同”的制度。
39.第一个运用商标广告获得成功的是魁克燕麦片。
40.1922年,纽约广播电台向客户出售广告时间,播发了第一条房地产商业广告 多选题
1.经济广告的产生要具备三个要素:
•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
•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
•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2.战国至隋朝时期商业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悬帜广告,悬物广告,中医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包装广告,名人广告,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3.80年代初期产生广告神话的原因:
·市场商品极其短缺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人们的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
4.1957-1965年广告业的发展主要表现的那些方面
·对外交往服务
·方便人民生活服务
·国家政治任务服务
·橱窗广告大放异彩
5.我党的创始人及领导人在进行革命活动中创办的报纸有《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向导》。
6.80年代中后期大陆地区现代广告意识萌发的表现有哪些?
·80年代中期,说服型广告的出现,标志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广告意识在中国广告界逐渐觉醒。
·科学的广告运作模式初步展开(通过体育进行广告营销,名人广告)
·企业CI理论的兴起
·电视公益广告应运而生
·广告策划与运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7.80年代广告呈现的特点?
·80年代初期:广告水平不高,但效果堪称“神奇”
·80年代中期:现代广告意识觉醒
·80年代末中国广告继续在摸索中觉醒
简答题
1.明清时期我国招牌广告的发展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1)赋于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宣扬店主的商业理念和商业信誉。
(2)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取吉祥如意为主题
(3)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4)招牌在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考究。
2.我国90年代的广告业发展有何特点?
•全民办广告
•广告运作走向极端
•国外产品的进入掀起了品牌竞争的热潮
•国产品牌奋起抵抗
•90年代初,媒体的市场化步伐也在加快
•CCTV的广告拍卖活动也开始登场
•跨国广告公司大举进入中国
•广告法的实施和广告教育的发展
3.简述台湾现代广告业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期(1949-1957):掮客型广告公司诞生
1949年,赵君豪与丁宇人等首创“大陆广告公司”,推销报纸广告版面,这是掮客型广告公司的开始。这些广告公司均属同一类型,都以推销报纸版面为主。
(二)广告代理导入期(1958-1967):
综合广告代理公司诞生1958/7,温春雄创办东方广告社,台湾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1960/8,改名东方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后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
1961年2月,台湾地区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台湾广告公司创办。
许炳棠与吕耀城、王超光于1961/5/2创办国华广告公司
(三)成长期(1968-1975):
颇具规模的广告公司纷纷创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消费经济时代到来。广告公司 :规模扩大、人员增加、业务日趋科学化。
1973年成立台北市广告代理公会(许炳棠邀集台北较具规模的广告代理业者成立)→ 1975年成立“台北市广告代理商业同业公会” →现有会员200家,台湾地区规模最大广告行业组织。
(四)竞争期(融合期)(1976-1988)
开放市场,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本土广告通过与外国广告公司合作或合并的方式,以促成国际化并增进竞争力。外国生产商基于全球代理政策的考虑,常采取跨国转移(international transfer)的做法,即母公司的产品交给哪家广告公司代理,则在他国行销时,广告也会交给这家广告公司的他国伙伴公司或子公司代理。促使台湾广告业加入国际广告大家庭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五)多元期(1989 年迄今)
⑴、多元化时代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经营多元化:外商+本土
②经营理念、规模两极发展:大型+个人
③媒体多元化:媒体采购、媒体生态
④广告表现多元化:不再依赖单一媒体
⑤消费需求多元化:分众化、碎片化
(2)广告业的竞争与并购日益激烈,本土广告公司生存空间深受国际广告公司的压缩与排挤
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广告(1949——1952)
1949/10-1952年底,是我国国民经济为期3年的恢复时期,也是我国广告业的整顿和恢复时期,上海、北京等许多大城市加强了对广告业的引导和管理,使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广告业在这短短的3年中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一)颁布新的广告管理法规
建国初期,各地大城市对广告业进行了整顿,取缔了国民党发布的广告管理法规,相继颁布了一些新的广告管理办法和规定。
(二)加强广告行业的领导
1.政府对广告业的整顿
(1)对私营广告业进行了初步整顿
(2)对广告媒介进行了整顿。
2.建立广告管理机构
一些地方性广告管理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上海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等都担负起广告管理的责任,并受各地人民政府的领导。
3.重视发挥广播广告的作用
在接管了各地广播电台后,一些大城市的广播电台开办了专门的商业广播电台,增设了广告节目,播放经济、文化和社会广告,从而大大活跃了城乡的物资交流,减少了国家事业费开支。
4.发展实用性的广告传播形式
在广告形式上,一方面保留了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广告宣传手段,此外还根据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原则,发展了一些实用、低价格、针对性强的广告形式。
5.港现代广告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①孕育期(19世纪40年代初—20世纪40代末)
从无到有阶段,经济不甚发达,战争的影响,香港的广告业仍处在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起步阶段。
②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转口港→工业化城市,经济腾飞的准备阶段。
广告水平还比较低下:制作型和媒体代理型业务,如码头广告位置、路牌的出租等。③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末)
经济腾飞 :成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
广告营业额:1971年2亿港元,2000年276亿港元
④饱和期(21 世纪初开始)
香港的广告市场己经趋于饱和,香港广告公司开始大举进军远未饱和的内地市场。
香港广告公司的竞争力:香港文化东西荟萃、多元化 →欧美先进的广告经验、创意手法、经营理念 /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香港广告人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国际化程度更显成熟;与国外刚进入大陆的广告人相比,更熟悉中国国情,更能掌握内地的需求和目标。
6.简述中国现代报刊的兴起于发展?
第四篇:《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第一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因为,语言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地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于文书以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这样,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对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进而推动秘书工作的发展。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答: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已经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这四类史官中,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这更像现代的行政秘书,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类似于现代秘书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办事的能力。其中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古代史官的职能反应到现代秘书所具有的职能:办文、办会、办事。秘书还具有信息管理、调查研究、会务工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访工作、沟通协调、辅助决策等职能。
第二章 两周的秘书工作
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答: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是一个辅助机构,起着参谋咨询、处理日常事务的作用;对下属职能部门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机构,凡各种请示、报告均须先通过它上达中央政府,它起了中央政府和下属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西周的诸侯国、地方州府,闾府官署也有了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在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说明了秘书机构是政府机构不可缺少的辅助性部门。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答:社会调查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秘书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西周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人总管,由多种人员承担调查,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都有规定,形成一套较严密的制度。社会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中“知天下”,觉察到隐伏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意义:(1)西周进行的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的社会调查,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创举。它所以能实行并长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中普遍设置了秘书,行人是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员,将调查情况从乡、邑、国上报天子的工作,也由各级秘书承担,所以,这又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2)这一制度除了被东周继承,直到西汉还在实行,这说明我国秘书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
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2.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答:自秦朝始,秘书官吏列入封建王朝的文官系统,其选任途径也类似于文官选用方法。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其来源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则通过学校培养、输送。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试吏法简选出来。
汉朝吸取了战国以来选士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制度,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如中书令)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如御史中丞)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汉武帝在中央开办太学的同时,还诏令全国各地的郡(国)仿照太学,兴办官学,培养人才,其中不少人被委任为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官吏。3.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答:(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秦统一天下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包括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是对官吏的原则要求。为便于理解和落实,秦朝政府又把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的“五失”。
(2)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长)考核,“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即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其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赏罚。可见,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期考核的制度,较秦朝进步了。4.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答:(1)汉武帝时,为了培养官员创办了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员,儒学五经为教材,以统一学员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及理政经验。学员称博士弟子,或从民间优秀青年中选拔,或是郡县选送的优秀青年官吏,或是皇亲国戚、高官的子弟。
(2)汉灵帝光和年间,还设立了鸿都门学,专门教授辞赋、书法等,毕业后授官,其中不少人被用为秘书官员。这是古代第一所设有书法课程的高级学校,它对提高秘书的书法水平和文书的书法质量有积极作用。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1.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答: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后来,随着业务日繁,中书省要负责21方面的事务,直接与行政中枢尚书省的各曹对口,渐渐发展为规模很大的朝廷的“办公厅”。
(2)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宣诏命,办理交付事项等。这样,门下省就分掌了中书省的一部分秘书工作,分散、限制了中书省的权力。
2.简述曹操、诸葛亮任用秘书的原则及方法。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在任用之前,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除了要求秘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3.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4.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笔分途”对现代公文写作的影响。
答:(1)“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2)“笔”即包括公文在内的各种应用文体,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3)“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门专门技能,有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公文的质量,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跃进。5.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官与秘书的关系对我们当今的秘书工作有何启迪?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群雄角逐,帝王和权臣都重视招揽秘书人才;同时,秘书人才也纷纷择主而事之,佐主建功立业。由于小国林立,秘书如不被信任,就会投奔他处。因此,谁能延揽、使用众多的秘书人才,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主官与秘书人才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发挥秘书的参谋、助手作用,就成为统治者着力探讨的问题。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当数著名政治
家曹操和诸葛亮。
主官和秘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只要有主官,就会有为其服务的秘书,主官决定着秘书的存在;秘书的职责是协助主官领导好全局性的工作,作为得力助手,帮助主官建立、巩固功业,在这个意义上,主官离不开秘书,秘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主官的存在。因此,主官只有尊重、信任、了解秘书,量才使用,才能发挥秘书的助手作用;秘书只有了解主官的个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才能互相协调、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第五章 隋唐的秘书工作
1.试分析隋唐“三省分权、三省并重”的意义。
答:隋唐形成的“三省并重”、“三省分权”的中央决策机构设置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制建设上比较合理的安排。三省之间,合中有分,分中也有合,相互制约,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对皇帝的专权滥用也的一定的制约作用。2.试分析科举制对隋唐秘书选拔的影响。
答:从科举考试中选用文化水平高、娴于辞令、工于书法、文理优长、办事能力强的士人为秘书,无疑提高了秘书的素质,有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经过这样的选拔,不少人被任用为各级各类官府中的秘书,不但提高了秘书的素质,也提高了秘书工作的效率。3.试分析隋唐秘书的素质。
答:(1)文化修养很高,(2)尽心尽职,严守制度,(3)应变能力强。4.结合唐代的政事堂,谈谈秘书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的重要性。
答:(1)唐代的宰相是由数人组成的一个班子。因此,对军国政事的处理需要一起商议决策。唐初,三省长官在一起商议政务的场所称为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挪至中书省。由于“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议,纷纷不绝,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见,政事堂是为了协调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出令与封驳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
(2)唐代的宰相都是兼职,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各部门则是本司的长官。玄宗开元年间,“宰相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于是宰相成了专职,政事堂成了宰相们专门的办公机构。宰相在政事堂处理日常事务,以发堂帖为基本手段。堂后主书是为宰相们办理堂帖事务的秘书。
5.结合唐代秘书的工作谈谈秘书就如何发挥参谋作用。
要点提示:从如何促进工作开展角度论述。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1)宋仿照唐朝,设有中书、门下两省,在宫外也设有中书、门下两省,称后省或外省,仅有虚名,并无实职,导致官制十分混乱。(2)国家的政务归宫内的中书、门下两省处理,军务则由枢密院处理,财政归三司(亦称计省)处理,三者鼎立,彼此独立,而大权则集于皇帝一身。直至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才沿袭唐制,权归后省,并撤销三司,其职权移于尚书省的工部、户部。南宋建炎年间,又将中书、门下两省合并为政事堂。
(3)这样,中央秘书机构的职能就由政事堂、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枢密院分别兼行。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答:宋代的信访机构有鼓院、检院。宋仿照唐代匦使院,设立鼓司,受理天下投书。景德四年(1007)改称登闻鼓院,简称鼓院,由谏官主判。元丰改制后,隶司谏、正言。院门前置有匦,供投书之用,凡有关朝政得失、军事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以及奇方异术的上书,不属于官府正常往来又无成例可呈皇帝的文书,均可投入匦内。凡吏民投书鼓院被拒绝,或感到处理不公,可再向检院投书。检院门前也置有匦,收到投书后,如事关紧急,即日就上呈皇帝,一般上书则每五日呈进一次。天圣七年(1029)又另置匦函,命御使中丞为理检院使,处理屡经申诉而未得到明辨或事关机密的投书。
宋代设立的鼓院、检院各自独立,且有层次的不同,从鼓院到检院,给臣民上书提供了多次机会,加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访工作的准确性,是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进步。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答:宋代秘书的主要来源为从科举考试中录用,和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或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宋代,科举取士的名额比唐代大大增加,其中被任用为秘书的不少,有的被直接派往皇宫和中央政府任秘书。另外,宋代还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答:(1)宋代的秘书官员除了具有隋唐秘书官员的基本素质以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节。忠君和忧国思想,崇尚民族气节,反对外族屈膝求和,主张抗敌,渴望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河山,这是宋代,尤其是南宋秘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2)南宋的秘书官员在民族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以各种方式反对屈膝求和、主张抗敌复国的民族气节是令人钦佩的。
当然,他们的着眼点只是为了赵宋封建王朝的复兴,况且,古代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与今天有所不同,这是需要分清的。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答:在宋代,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因此,两宋与隋唐一样,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1)辽境内民族众多,为了适应统治的要求,其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汉官系统称为“南面官”。北面官治理契丹居民,系根据契丹族原有制度设立。南面官治理汉族居民,系辽占据部分中原地区后,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的。统治中枢设在北面官。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院、南院,如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院,南、北宣徽院等。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答:金朝文书工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设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急递铺制度。王朝已设有提控急递铺官,掌管急递铺事务。在军马要道上每十里设置一铺,以铺头一人为首,辖有铺兵三人,由所辖军的射粮军内选用。铺兵传递公文时腰系响铃,乘快马,规定每天必须行驰三百里。急递铺制度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为元以后各朝所沿用,是对文书工作的一大贡献。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答:元朝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在中书省内。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参议府、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4.综述元代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答:元朝的官制设置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政策,二是出现了无文化者、低文化者领导高文化者的特殊现象。由于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原因,蒙古人与色目人缺少治政的才干。他们处理政务的基本法则是以旧例为准,而为他们提供这种旧例并将之援引至政务处理之中的,恰恰又是那些精通文墨、长于吏事的低级秘书,其主体是汉人。官员的腐败无能,秘书吏员的权重,导致秘书吏员舞弊现象丛生。吏治的腐败倾向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使之开始严格选拔秘书官吏。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1)辽、金、元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
(2)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原有的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点。
(3)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秘书工作水平从总体而言明显不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朝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急递铺制度,元朝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八章 明朝的秘书工作
1.简述明朝中枢秘书机构的名称及职能。
答:明朝中央秘书机构主要有内阁、六科、通政司、司礼监、文书房。
内阁:批答各处上呈的奏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草拟诏令,再进呈皇帝裁决,宣宗时,内阁的地位升居六部之上,类似于唐宋的政事堂。大学士称阁老,但是一切受命于皇帝,无决策权,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秘书。
六科:六科集唐宋门下省、起注院的责任于一身,既辅助皇帝处理公文,又有权封驳弹纠六部、督促、催办六部处理公文,兼记注皇帝圣旨,职掌颇宽,有秘书机构的性质,皇帝依靠它实现对各部的领导和控制。
通政司:集南北朝通事舍人、唐代知匦使、宋代通进银台司的职责于一身,是中央政府总的收文机构,也是皇帝与朝野联系的咽喉之处,可以充分发挥沟通上下的作用,尤其让来自下层的情况能畅通无阻地直达皇帝。
司礼监:帮助皇帝阅读奏章,弄清其中心意思后向皇帝扼要奏告,从而演变成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
文书房:为皇帝草拟文书,凡司礼监的太监必须从文书房中选用。文书房类似翰林院,而司礼监则类似内阁,但是,其职权往往大于学士。2.明朝档案工作与前朝相比有哪些进步?
答:明代重视档案库的建设和加强档案库的保卫工作,以及防止档案损毁,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档案的保存年限,专业性、技术性比前代增强,这些标志着明代的档案工作已趋于完备。3.简述明朝宦官秘书机构及其危害。
答:明朝宦官秘书机构有司礼监和文书房。司礼监是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侍机构之一;文书房是与司礼监密切相关的皇宫秘书部门,设有掌房十员,以太监充任。太监组成的司礼监和文书房成为皇帝的亲信秘书机构,危害是使太监干预政事达到历史上登峰造极的
地步,甚于东汉及唐代,给明朝政治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导致明王朝崩溃的一大原因,也是封建制度趋于没落的一个标志。4.明朝抑制“文牍主义”对如今的秘书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
要点提示: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论述如何防范这一问题。5.试分析“皇权”与“相权”之争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明朝立国之初,中央政府机构沿袭元朝,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政务中枢,置左、右丞相。朱元璋认为宰(丞)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可能越权,因此,取消中书省,下令永远不准再设丞相。从此,秦朝以来的丞(宰)相一职遂被取消。朱元璋以皇帝兼行宰相职权,直接处理国务,设六部作为处理中央政务的中枢,由六部尚书分任国务,各自对皇帝负责。这一方面造成了皇权高度集中,封建君主专制进入了最高阶段;另一方面,导致皇帝亲自处理的政务数量剧增,忙得早朝外又增设午朝,仍忙不过来,只得设立阵容强大、数量众多的秘书机构,协助他处理政务,从而推动了秘书工作的大发展。
第九章 清朝的秘书工作
1.简述清代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
答:清代的中枢秘书机构内阁经历了一个从文馆到内三院、从内三院到内阁、旋又复称内三院,后再次改称内阁的发展演变过程。2.简述清代军机章京的选拔和人员素质。
答:选拔:初期,由军机大臣从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选取任用,后规定了严格的选用程序:先由中央政府各衙门保送;再由军机大臣进行考试,合格者由军机大臣带领谒见皇帝,称“引见”;最后,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任用。
人员素质:第一,品德良好,相貌端正。第二,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第三,撰稿迅速,书写端正。第四,聪明敏锐,办事谨慎。第五,必须是普通官员。3.简述清代的“幕僚”。
答:幕僚盛行的原因:从幕主方面来讲,清代府、县都仿照中央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办事,原先的秘书逐渐担任六房具体事务,使辅佐人员减少,需要补充,这是幕僚盛行的一个原因。其次,对秘书吏员的业务要求大大提高了。再次,主官对书吏大多存在戒心,地方官员多不愿用书吏,而另辟蹊径,延揽幕僚来代替之。从幕僚方面来讲,一是为求取出路,二是迫于生计。
幕僚的工作职责:第一,参与筹划、出谋献策,是幕主的智囊。第二,草拟章奏、文移,管理档案。第三,监督、约束书吏。第四,审理、仲裁民事案件。第五,核查、征收田赋税粮。掌理此项工作的幕僚被称为“钱谷师爷”,简称“钱谷”。此外,幕僚还常承担其他事务,如评阅书院中的试卷等。
4.清代反对书吏腐败的措施有何借鉴作用?
答:清代反对书吏有如下举措:
雍正元年(1723),为打击书吏的贪赃枉法,营私舞弊,颁旨进行整顿。同时,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书吏如不将案卷收贮衙署或携归私室,都要按律惩治。这些措施一度打击了书吏的气焰,限制了其舞弊行为,对改善吏治起了一定作用。
道光、咸丰年间,书吏之害重新严重起来,至清末则发展到了顶峰,影响了清王朝的稳固。这次裁减也一度限制了书吏的作弊。但是,仍很不彻底。此时的清王朝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无力解决这一延续了二百多年来的顽症,所以,书吏之弊一直延续到清王朝覆没。
借鉴作用:答案略。
5.简述清末秘书工作向现代秘书工作过渡的影响。
答:清末责任内阁成立之时,曾颁布《内阁属官官制》,然而仅过五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随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覆灭,清朝新的秘书机构也随即消亡。但清末出现的这些新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已基本具备现代特色,是现代秘书工作的萌芽,是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同时,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发展的顶峰.鸦片战争后,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随着新的档案的大量形成和新的工作方法的出现,我国封建制度下的档案工作逐步向近代和现代档案工作过渡。
第十章 中华民国的秘书工作
1.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秘书的来源。
答:(1)从早期革命党人中聘任。(2)从就政权的秘书中选用。2.简述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
答:(1)袁世凯时期,将总统府秘书厅改为带有封建皇权色彩的“内史厅”。
(2)军阀混战时期,安排亲信担任秘书长。设有专职的英文秘书、日文秘书,以适应频繁的外事公务。3.简述北洋政府高级秘书任用的条件。
答:军阀要员的亲信秘书官,采取“任人唯亲”的路线,高级秘书只看其是否为长官亲信,而不考虑资格、能力以及是否通过考试等其他条件。
4.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秘书工作的改革内容。
答:(1)1927年至1933年的改革,1928年6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了《改革县政府书吏及改编政务警察令》,同年,还颁布了《暂行公文革新办法》,次年,又颁布了《划一公文用纸办法》,这次改革重点是制定了公文程式,确定了新的行文关系,上述条令、规则成为国民政府公文工作的基本模式。
(2)1933年至1935年的改革,国民政府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万能政府”的口号,推行“行政效率运动”,它以“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为中心,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下,对秘书工作进行再次整顿、改革。“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又以“文书档案连锁法”为中心内容,即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收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此外,对公文的会稿、收发文簿格式、标点符号、减少公文往复等也作了规定。
(3)1938年至1945年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行“行政三联制”,将行政工作中的设计、执行、考核三者联系起来。此外,对公文的判行、会稿、承转、叙法、编号等提出了改革方法。颁行了《公文改良办法》、《处理案件注意要点》等条令。
(4)1947的改革,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甚大的“文书工作竞赛运动”,专门成立了“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拟制了《文书处理竞赛实行办法纲要》、《缮写工作竞赛实施办法纲要》、《档案管理竞赛实施办法纲要》三个规则。5.分析国民政府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答:第一,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
第二,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
第三,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使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
第五,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的来源。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1.简述中央秘书机构的产生及发展。
答:产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推举出了秘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设置了第一个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鉴于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增多,决定设置专职秘书来负责公文的草拟、管理和签发。
发展:
(1)中共中央秘书处的重建。(2)中共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3)首长专职秘书的出现。(4)中央“秘密委员会”成立。
(5)中央秘书处的恢复和中央办公厅、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的设立。(6)中央办公厅的分合、发展。2.简述根据地政府秘书机构的组成及发展。
答:(1)总务处的建立。
(2)地方苏维埃政权的秘书。(3)抗日民主政权的秘书机构。(4)边区参议会的秘书处。
3.简述人民军队的秘书机构的组成及发展。
答:(1)红军中秘书机构的建立
1927年,中共中央军委一度改称中共中央军事部,部内正式建立秘书处。红四军政治部和所属各纵队政治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会、中央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均设有秘书处。
(2)红军无线电台的建立
中共无线电通讯系统是从1928年党的“六大”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93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香港(中共南方局所在地)以及苏区红军中建立了无线电台,1931年,红军成立了无线电学校,成批训练自己的电台工作人员。
(3)长征中红军的秘书机构
1934年10月,长征途中负责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秘书业务的机构只有一个军委机要科,其主要职责就是抄译电报。
(4)八路军、新四军的秘书机构
1937年7月,八路军、新四军从组建之日起,就建立起了自上而下、联系左右的秘书工作系统。从1937年起,八路军司令部、新四军总指挥部相继设立了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
(5)解放军的秘书机构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秘书机构也进一步健全,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系统。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文书档案工作有哪些经验?
要点提示:可从文书种类、文书写作语言、文风、文书保管制度等方面论述。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保密工作有哪些经验?
答:(1)严格审查秘书。(2)划定文件密级。
(3)确定阅读秘密文件的范围。(4)设立秘密文件贮藏室。(5)运用代号。(6)健全文件处理制度。(7)经常检查秘密文件。
第十二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鉴戒
1.试述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
答:历代中央秘书机构总是由小到大,职权、规模逐步增强,最后膨胀为实权机构。封建统治者就予以抑制、削弱、解散,或将其转化为政务机构。然后,重新起用身边职位低微的秘书官吏,组建成新的秘书机构。这一现象自秦朝起,直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形成为一条规律,导致封建王朝的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建立、扩展、膨胀、削弱、解体或转化,又重新建立的周期性演变之中,形成一道循环轮回的怪圈,使中央秘书机构的名称不断变更,权限时弱时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这一规律可以称为“膨胀回位”。2.试述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答: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其选拔方式而论,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还有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多、年富力强、敏捷、能够保守机密等要求。至于考核,则有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包括德、行两个方面,采取下对上层层汇报、上对下层层审核的方式,以确保秘书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3.中国历代在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方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防止和打击秘书官吏的舞弊、腐败,是加强秘书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中国的封建社会漫长而黑暗,各级官衙的秘书官吏,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尤为普遍,历代有为的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秩序,都力图消除这些腐败现象,实施过许多措施。主要是把牢三关:秘书官吏任用关、严格考核关和制定法规、制度。4.中国历代秘书有哪些优良传统?
答:中国历代秘书有秉笔直书、忠于职守、严守制度、落笔神速、处变不惊、具有民族气节、擅长书法艺术等优良传统。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哪些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形成了三大基本原则,“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原则,确定了秘书工作的职能、地位和性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要求秘书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从事日常工作的同时,为领导部门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保密、准确、及时”的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秘书工作优劣的标准。
第五篇:中国政治制度史补充—部分思考题篇
补充: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 欢迎补充
封建制、分封制 原以为“封邦建国”,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宗法制度 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与分封制的联系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青铜礼器的政治意义?
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秦帝国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灭亡?
1、秦国的法治推行了100多年之后,其本身已经逐步地走向了僵化。
2、秦国在伐灭六国之后,国家面临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3、秦朝官吏的执法过于粗暴。
4、秦朝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
5、政治宣传的失败。
6、秦朝的徭役过于严重,并伴有族群间的歧视。
7、秦国的统一进程具有殖民征服般的政策,这使得关东人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8、是秦领导人素质的变化。
为什么说礼崩乐坏意味着宗法秩序的紊乱 礼崩乐坏指,社会混乱,价值观念摒弃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
2、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
3、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4、作为传统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政治制度是某些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思想的系统化的付诸实践的制度化的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政治思想是人对社会上的政治形势所作出的自己评价,是个人思想的组成部分。
法家政治主张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依法治国,“法”,指严刑峻法、酷刑。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变法均为法家色彩?
因为法家思想有利于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为什么说庞大的官僚体系是“大一统”帝国的必然产物?
大一统必然要求有一个中央政府,建立中央政府后必然要建立起一套官僚系统,建立官僚系统必然会产生腐败,大一统的国家为了维持统一的局面,必然要限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保持整个帝国不至于产生分裂。
“以吏为师”的治理意义是什么?
以吏为师的意义是,基本上除了文吏以外,整个社会没有有文字能力的人,所有的人,包括文吏在内,要学只能学习朝廷的法令,人们看到的文字,也只有朝廷的法令。
历代封建王朝为什么十分重视土地兼并问题?
首先,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第二、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促进门阀政治的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九品中正制 垄断的当时的文化 政治 只有门阀士族才能学习到文化只是掌握国家政权
西晋分封的本意是什么?
主要是想以人为的方式培育起一大批更大的却跟传统士族不同的贵族来,让这些皇族对抗贵族门阀。
为什么说三省制对于官僚制的进化有积极意义? 权利制衡,效率提高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什么? 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平衡君权、集思广益 科举制对于官僚制的意义是什么? 科举制成为唐朝选拔官员的最重要的方式。它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科举制的优点: ①科举制排除了世卿世禄制的偶然性,扩大了选拔的范围。②在权贵把持国家权力的局面下,科举制毕竟向下层社会的被评者打开了一扇窗,使政府的权力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向社会开放,使统治阶级和下层社会之间有一个缓冲层,缓和了官与民的对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③以诗赋和经义取士合乎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对人才的理想和要求。藩镇割据原因?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明朝废相的恶果是什么? 1.皇权的高度膨胀2.一定程度上促使宦官掌权 明代内阁的本质是什么? 它是皇权专制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牵制作用。明代中央行政体系的特点是什么?(1)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3)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4)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 明代行政三权分立的尝试为什么会失败? 明朝的三司实际上是把宰相权一分为三,保证皇帝绝对的权力,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