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等《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鲁煤安管[2009]174号)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
(鲁煤安管[2009]174号)
各省属煤炭企业,各产煤市国土局、工商局、煤炭管理部门,各煤矿监察分局: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等14部委《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监〔2009〕157号)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巩固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成果,促进煤矿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安全保障,加快煤矿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结合我省煤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6年以来,各单位高度重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搞好煤矿生产秩序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继续开展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条件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省目前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仍占全省煤矿总数的55%以上,开采方式落后,技术装备水平较差,采掘机械化程度低,防灾抗灾能力相对较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个别地区仍存在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现象,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各单位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和《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监〔2009〕157号)等有关要求,按照煤矿整顿关闭部际联席会议部署,紧紧围绕煤矿“两个攻坚战”,深化整治、强化监管,标本兼治、整合治理,继续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落实责任,积极稳妥地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目标:2009年底前取缔乡镇以下办矿,乡镇管理的煤矿全部实行县以上管理;2010年淘汰关闭年生产能力9万吨(含9万吨)煤矿;到“十一五”末,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小型煤矿约90处,无证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煤矿安全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技术素质有较大提高,煤矿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法取缔无证开采,严厉打击超层越界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对超层越界拒不退回的煤矿;关闭事故多发频发,安全隐患严重、不具备整改条件的煤矿;限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矿;清理纠正违规越权核准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
三、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重点
(一)煤矿整顿重点:
凡存在下列重大安全隐患之一的煤矿;、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瓦斯超限作业的;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的;
4、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5、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
6、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7、超层越界开采的;
8、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9、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0、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的;
11、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
12、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的;
13、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的,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的;
14、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15、发现未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16、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
(二)煤矿关闭的重点: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
1、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
2、不符合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的;
3、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擅自从事生产的;
4、无视安全监管监察,拒不停产整顿、明停暗采或经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5、年生产能力9万吨的(含9万吨); 6、2009年底前乡镇煤矿隶属关系未上划市县属的;
7、存在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经论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
8、不同采矿权人,其被许可的采矿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重叠且影响安全生产的,只保留一个矿井,其他关闭;
9、在大型煤炭矿区范围内开采的;
10、开采煤炭资源为资料不清、情况不明的老矿残留煤或边角煤的;
11、资源枯竭的矿井,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一律予以关闭;
12、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的矿井,未履行相关核准手续和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审批程序、违规越权核准,未重新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组织生产的;
13、擅自在自然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重要水源地、重要设施等区域内开采的;
14、国家和省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
15、地方政府规定应予关闭的。
四、加强和规范煤炭资源整合
各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7〕7号)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制订本地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初审,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应包括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技术条件、资源整合的目标、整合后关闭和保留矿井名单、数量及基本情况(资源储量、井田面积、矿井规模等内容)。
(一)煤炭资源整合必须是合法矿井对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已关闭或者属于上述15种关闭范围的矿井原则上不得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经省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确有开采价值的资源经重新规划后可纳入整合。
(二)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按照先关闭后整合、一证一矿(井)和资源、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相匹配原则进行。矿井必须依法取得(变更)采矿权,并按照煤矿建设项目相关核准手续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核批准程序管理。
(三)煤炭资源整合后的矿井规模不得低于15万吨/年。
(四)支持和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整合改造小煤矿,支持整合后的煤矿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大型煤矿企业整合改造后的小煤矿统一参加煤炭产运需衔接。
(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资源整合矿井的监管,严防小煤矿以整合名义逃避关闭,严防以矿井整合代替资源整合,严防整合期间组织生产。煤炭资源整合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向资源整合范围的矿井派驻监督人员,专人盯守,防止违法生产。资源整合矿井施工结束并验收合格后,要按照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督促煤矿制定并落实投产方案,落实各种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投入生产,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五、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09]146号)规定,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抑制低水平盲目建设。
(一)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报批程序,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停止审批(核准)45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凡未经核准、未经安全设施设计审批以及越权审批、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违规项目一律禁止开工建设,已经开工的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因违规审批、批小建大等新增的煤炭生产能力,一律不予认可。
(二)煤矿建设项目按规定报批(大中型项目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小型项目报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后方可组织实施联合试运转。建设单位必须统筹安排联合试运转与竣工验收工作,不得超期组织联合试运转。未提交联合试运转报告,或者联合试运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不能组织竣工验收。
(三)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投资主管部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强煤矿在建项目监管监察,对不符合条件擅自开工的,必须责令停止施工;对超期联合试运转的,应责令停止试运转;对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资格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对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应责令立即整改或停止施工,依法做出行政处罚,确保施工安全。
六、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并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工作目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煤矿整顿关闭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各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明确并落实各相关部门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对限期淘汰关闭的煤矿,各级国土资源、煤监、煤炭、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监管,及时注销其相关证照;公安部门停止供应火工用品;供电部门停止供电;行政监察部门对有关地方政府及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监察,形成推进整顿关闭工作合力。
(三)制定政策,完善退出机制。要按照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小煤矿转产扶持、结构调整、就业培训、困难补助等政策,完善正常的煤矿退出机制。
(四)依法实施,维护稳定。各单位和有关部门要综合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认真组织落实煤矿整顿关闭的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煤炭资源整合,从严控制新建项目,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顺利进行。在煤矿整顿关闭过程中,要制定并执行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订有关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关闭的矿井名单,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增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透明度。对在整顿关闭工作中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的,依法严肃查处。
发布部门:山东省其他机构 0日(地方法规)
发布日期:2009年10月10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实施日期:2009年10月1
第二篇:14部委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
14部委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
14部委《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煤监〔2009〕157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公安厅(局)、监察厅(局)、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国资委、工商局、电力部门、总工会,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2005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即年产30万吨以下的乡镇煤矿,下同)1.2万多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亿吨/年左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小煤矿总量依然较多,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部分地区资源整合工作进展较慢,一些煤矿非法违法开采仍很严重,小煤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对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工作部署,为巩固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成果,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先进生产力,现就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煤矿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提高门槛、严格准入,打击非法、淘汰落后,资源整合、提升能力,以大管小、提高水平,明确责任、严格监管。
(三)工作目标:通过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将现有小煤矿淘汰关闭一批、资源整合扩能改造一批、大集团兼并重组一批,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把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以内。
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继续关闭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矿
(四)加强煤炭资源开采管理,继续保持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无证开采、以采代探和超层越界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对超层越界拒不退回的煤矿要坚决予以关闭。
(五)停止向资源枯竭小煤矿新增资源,及时注销采矿许可证及相关证照,淘汰关闭。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各产煤省(区、市)实际制定煤炭资源枯竭的储量标准。
(六)责令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限期整改,并明确整改时限,到期经验收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证照,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各地要继续完善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小煤矿的退出机制。
(七)对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且依靠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难以有效治理的煤矿,要依法予以关闭。继续依法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
三、加快工作进度,简化资源整合矿井审批验收程序
(八)对于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资源整合方案中所确定的资源整合矿井,各有关部门要在资源审批、项目核准、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安全许可、生产许可等环节,可采取部门联合办公、限定时限、“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尽可能简化合并工作程序。
(九)采矿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审批权限,并依据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划定矿区范围;根据资源储量核实及评审备案意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意见,颁发2年期采矿许可证。煤矿企业在领取采
矿许可证后2年内必须完成采矿权有偿处置及有关法律要件手续,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在此期间不得进行采矿权转让变更,未完成上述工作的,不得正式生产,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
(十)安全预评价报告与安全专篇合并,在安全专篇中补充安全设备设施预评价内容,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审批,不再单独组织编写、评审(备案)安全预评价报告。
(十一)有关部门应加快验收工作,其中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与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条件审查合并,各项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煤炭生产监管部门要及时审查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使达到取证条件的煤矿尽快投产。
(十二)严格规范资源整合,提高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水平。要明确已批复资源整合项目的整合期限,对限期未实施改造的、拖延工期未完成改造的、在整合区域违法生产的煤矿要取消整合资格,依法予以关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优化整合矿井生产布局,按照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进行整合改造。
四、鼓励大型煤矿企业整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升小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十三)支持大型煤矿企业整合改造小煤矿,支持整合(兼并、收购、控股)后的煤矿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经济政策,其中“一通三防”、水害治理等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申请中央投资补助。(十四)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矿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整合改造小煤矿,通过资源和产权连结把更多的小煤矿纳入大型煤矿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大型煤矿企业整合改造后的小煤矿统一参加煤炭产运需衔接。
(十五)将参与整合煤矿周边不宜新设矿业权的零星边角资源、深部资源优先有偿配置给整合主体煤矿,将整合后的煤矿周边仍存在的不宜新设矿业权的零星边角资源、深部资源有偿就近配置给整合后的主体煤矿,促进煤炭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集中。
(十六)各地要积极支持、引导地方煤矿与大型煤矿企业的整合工作。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业权价款评估有关工作规定和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发布的《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评估和确定煤炭资源价款。
(十七)被大型煤矿企业兼并、收购或控股的小煤矿,并入大型煤矿企业、原企业法人注销的,由大型煤矿企业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留原企业法人或新设立企业法人的,由原企业法人或新设立的企业法人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型煤矿企业承担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大型煤矿企业通过托管、租赁、帮扶等方式管理的小煤矿,由原企业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指标按原企业类型统计考核。大型煤矿企业整合改造的小煤矿,其安全监管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执行。
五、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小煤矿正常准入和退出机制
(十八)各地要制定煤矿关闭的转产扶持、经济补助、就业培训、困难补助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小煤矿正常退出机制。对被关闭煤矿企业缴纳的安全风险抵押金等资金,经有关部门核准后,及时返还。
(十九)应关闭的煤矿已经向国家缴纳了采矿权价款的,地方可从分成的采矿权价款中安排资金用于支持解决该煤矿关闭后的遗留问题。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仍有利用价值的剩余资源,需重新进行核实备案并对采矿权价款重新进行评估确认。
(二十)中央财政将根据关闭小煤矿工作情况,对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财力支持。各地要研究制定关闭小煤矿有关经济政策和配套措施,确保社会稳定。(二十一)各地区要严格准入标准,提高煤矿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煤炭产业政策》规定的新建、改扩建煤矿建设规模标准,不得擅自降低最小建设规模;确需调整的,由《煤炭产业政策》发布机关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各地区一律停止审批(核准)生产能力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各产煤省(区、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当地小煤矿退出标准,在规定期限内仍低于标准的小煤矿一律退出。
(二十二)按照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严格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坚决制止未批先建、越权审批、批小建大以及变相增加审批环节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投资的各类煤矿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不得以审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形式变相审批。对违规审批建设的煤矿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审批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炭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建设煤矿不予颁发(或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
六、加强领导,加快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
(二十三)各产煤省(区、市)要继续保留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牵头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并完善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审批部门联合办公机制,抽调业务骨干,集中会审,限期办结,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二十四)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强化联合执法,加强对整合技改矿井的监管监察工作,取消违法生产、存在重大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煤矿的整合资格,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依法查处非法用工;加大查处打击非法使用火工品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关闭煤矿剩余火工品清理登记和销毁处置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非法转移和流失;做好资源整合煤矿供电保障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对关闭矿井停供电落实情况和防范向非法煤矿供电行为的监督管理。
(二十五)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关闭煤矿企业职工安置、劳动保障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二十六)及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告确定关闭的矿井名单,发挥群众及媒体的监督作用,鼓励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积极举报煤矿非法违法开采、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冒险作业等违法行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监察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国务院国资委工商总局 电监会
国家能源局 全国总工会二○○九年八月十九日
第三篇:鲁煤经运〔2011〕127号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表彰2010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
关于表彰2010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鲁煤经运„2011‟127号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
2010年,全省煤炭营销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把强化煤炭营销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积极应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加强市场分析,积极组织产运需协调,加大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履行煤炭产运需合同特别是省内电煤合同,加快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煤炭物流,实现了产销平衡,省内电煤合同兑现率持续保持在100%以上,提高了煤炭能源的供应能力和保障水平,有力促进了全省煤炭工业较快平稳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营销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为表彰先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动“十二五”煤炭营销工作,根据省煤炭局《关于在全省煤炭系统开展煤炭营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及评选办法的通知》(鲁煤经运[2005]50号)规定,在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综合考评,省局决定,评选授予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等31个单位为2010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先进单位;授予李位民等69名同志为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先进个人,现予以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的一年里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推进全省煤炭营销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
1、2010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2、2010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主题词:表彰 煤炭营销 先进 通知 抄送:省监狱管理局,山东能源集团。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办公室 2011年7月18日印发 附件1:
2010全省煤炭系统营销工作先进单位名单(31个)
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
2、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销中心
3、枣庄矿业集团煤炭运销部
4、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运销公司
5、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运销处
6、龙口煤电有限公司销售处
7、临沂矿业集团煤炭运销公司
8、山东省武所屯生建煤矿销售科
9、章丘市东风煤矿二号井
10、山东坤升控股有限公司煤炭运销部
11、山东东泰物流有限公司
12、枣庄市薛城区邹坞煤矿
13、山东泉兴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处
14、滕州郭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郭庄煤矿
15、山东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6、山东泰丰矿业集团市场营销部
17、山东恒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8、山东新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临沂宇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莱芜熠能矿业有限公司
21、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
22、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科
23、微山湖矿业集团销售科
24、龙口市洼东煤矿有限公司
25、山东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
26、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煤炭工业局
27、济宁市煤炭局
28、淄博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29、临沂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办公室 30、菏泽市煤炭管理局
31、泰安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附件2:
2010全省煤炭系统煤炭营销工作先进个人名单(69名)
一、兖矿集团
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位民
2、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王新坤
3、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部长 刘 春
4、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科长 黄东章
5、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高级经济师
6、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质运销部副科长
二、新矿集团
7、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煤销中心科长
8、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煤销中心调运科科长
9、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煤销科科长
10、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孙村煤矿副总经济师
11、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良庄煤矿科长
三、枣矿集团
12、枣庄矿业集团煤炭运销部市场部副主任
13、枣庄矿业集团煤炭运销部地销科科长
14、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业公司运销科科长
15、枣庄矿业集团蒋庄煤矿煤质运销科科长
16、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矿煤质运销科科长
四、淄矿集团
17、淄博矿业集团公司运销科科长
18、淄博矿业集团公司运销科营销员
19、淄博矿业集团公司岱庄煤矿党委书记 20、淄博矿业集团公司葛亭煤矿党委书记
21、淄博矿业集团公司亭南煤业煤质运销科科长
五、肥矿集团
22、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炭运销处处长
23、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炭运销处梁宝寺分部经理
24、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炭运销处省内办营销员
25、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炭运销处省外办营销员
六、龙矿集团
26、龙口煤电有限公司销售处处长 孙元华 岳 良 曲业彪 万 强 郑 伟 刘洪彬 张 鑫 任文东 张延峰 魏化贞 余 涛 姚守元 杨长玉 吴学健 苏守玉 张远征 孙即俊 韩克星 孙金芳 董 浩 尹 涛 程木松
27、龙口煤电有限公司销售处副处长 王效全
28、龙口煤电有限公司销售处航运部部长 刘金忠
29、龙口煤电有限公司销售处地销部部长 张茂磊
七、临矿集团
30、临沂矿业集团煤炭运销公司营销管理科科长 胡 斐
31、临沂矿业集团煤炭运销公司地销科科长 张儒连
32、临沂矿业集团煤炭运销公司调运科科长 丁 超
33、临沂矿业集团煤炭运销公司市场科副科长
八、山东省监狱管理局
34、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高级营销师
35、山东里能里彦矿业有限公司供销科副主任科员
36、山东里能鲁西矿业有限公司销售科副科长
九、济南市
37、章丘华明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淄博市
38、淄博舜地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9、淄博宇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十一、枣庄市
40、山东富安煤炭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
41、山东丰源赵坡煤矿经营矿长
42、枣庄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矿长
43、滕州郭庄矿业有限公司郭庄煤矿矿长
十二、泰安市
44、山东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处副处长
45、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46、山东恒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十三、潍坊市
47、山东新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
48、潍坊朱刘煤矿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经理
十四、临沂市
49、临沂兴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科科长
十五、莱芜市
50、莱芜市辛庄煤矿有限公司工程师
十六、济宁市
刘祥亮 孙含军 冯颂军 赵文学 袭建营 郭明初 袁 霞 王殿义 吴春晓 白景军 刘合廷 王万林 徐光法 李中华 王培良 张鹏龙 连德跃 赵怀凯
51、济宁矿业集团煤质运销部经理 李成信
52、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质运销分部经理 王友刚
53、济宁矿业集团阳城煤质运销分部经理 时均余
54、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科科长 王保平
55、微山湖矿业集团矿长助理 朱国利
56、微山湖矿业集团泗河矿销售科科长 张永安
十七、菏泽市
57、鲁能菏泽煤电开发公司煤炭管理部副主任`
十八、烟台市
58、龙口市桑园煤矿有限公司销售科科长
十九、省煤炭应急储备基地
59、山东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曹妃甸办事处主任60、山东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秦皇岛办事处主任
二十、各市煤炭管理部门
61、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煤炭局副调研员 62、济宁市煤炭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63、淄博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经营监督管理科科长 64、临沂市政府节能办生产技术科科长 65、菏泽市煤炭管理局副调研员 66、泰安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67、枣庄市煤炭工业局综合管理科科长 68、莱芜市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科科长 69、潍坊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 徐 楠 邹立生 刘 强 徐广伟 王翠玲 范金志 庞翠凤 牛司金 王晨光 侯衍辉 陆 雪 赵玉明 潘心江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59号 【发布日期】2006-08-22 【生效日期】2006-08-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06〕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加强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促进小煤矿技术装备升级、开采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据《煤炭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446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经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整顿关闭小煤矿的总体目标
依法规范煤炭生产秩序,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办矿水平,全省小煤矿数量进一步减少,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煤矿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人以下;基本消灭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污染环境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煤矿整顿关闭的重点对象
(一)煤矿整顿的对象
1?越界开采的矿井;
2?超能力、超强度和超定员组织生产的矿井;
3?有瓦斯动力现象又没有采取防突措施的矿井;
4?受水害威胁且情况不明,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水措施或防排水装备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排水能力不足的矿井;
5?没有安装安全监控系统或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矿井;
6?今年以来已发生安全事故的小煤矿;
7?在建、改扩建矿井安全设施未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验收而擅自投产的矿井,违反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审批)或越级核准(审批)的矿井;
8?相关证照已过期的矿井;
9?其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应该停产整顿的矿井。
(二)煤矿关闭的范围和对象
1?立即依法关闭非法矿井。包括:非法开采和已关闭但擅自恢复生产的矿井;非法挂靠的矿井;同一个矿井1年内2次或2次以上越界开采的矿井;非煤矿山违法从事煤炭开采的矿井。
2?限期关闭布局不合理矿井。包括:不同的采矿权人,其许可的采矿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矿井,只能保留一个,其余必须关闭;国有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不符合所在地产业发展布局要求的矿井。
3?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矿井。2007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指核定能力,未进行能力核定的依据设计能力,下同)在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矿井,其采矿许可证已到期的不再延续,到期一个淘汰一个;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立即依法予以关闭。
4?依法关闭违法组织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包括:依据《特别规定》,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而擅自从事生产的矿井;3个月内2次或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组织生产的矿井;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1个月内3次或3次以上发现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矿井;存在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有效防治,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矿井;被列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整合过程中违法组织生产的矿井;已取得相关证照,但管理滑坡、安全生产条件下降,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矿井; 1年内连续发生2起或2起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矿井。
5?列入资源整合范围被整合的矿井,必须先关闭、后整合。
6?煤炭资源枯竭且采矿许可证2006年或2007年底前到期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要及时注销其各种证照,依法予以关闭。
三、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方法与阶段目标
(一)整顿关闭方法
1?对3万吨以下(含3万吨)生产能力的煤与瓦斯突出小煤矿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复审。由安徽煤监局牵头,省经委、省安全监管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市、县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2?对资源丰富、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较高、能够有效治理瓦斯和防治水害、采煤工艺规范的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小煤矿,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按照省经委等12 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皖经煤炭〔2006〕121号)进行资源整合,其整合方案于2006年9月底前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1个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发前,经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同意进行资源整合的矿井,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其整合规模按批准方案执行。
3?对小煤矿进行生产能力复核。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核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和《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规定,依法对小煤矿重新进行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经复核,生产能力在4万吨以上、可采储量超过20万吨(以矿产资源评估报告为准)的小煤矿进行改造升级,暂不列入关闭淘汰对象。
4?对可采储量超过20万吨,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的独立块段或开采极薄煤层的小煤矿,制定整合方案,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的单井规模不得低于9万吨/年;不能进行资源整合的,依据资源、技术和市场相协调的原则,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单井规模不低于6万吨/年(极薄煤层4万吨/年),否则依法予以关闭。
5? 对应当停产整顿的矿井,依法暂扣其相关证照;对决定关闭的小煤矿,依法及时注销、吊销其相关证照。在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期间,有关证照确需延续的,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办理延续手续。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5年7月~2006年12月):以整顿关闭为工作重点。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开采、违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布局不合理的矿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006年,全省计划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淘汰落后能力的小煤矿23对(名单附后),煤矿所在县(区)人民政府要下达关闭决定,证照颁发机关要吊(注)销相关证照。年底前,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将其关闭到位。
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以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为工作重点,一手抓整顿关闭,一手抓整合技改,进一步减少矿点数量,基本完成关闭3万吨以下(含3万吨)矿井任务。
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以依法强化矿井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格安全准入,强化源头管理,关闭所有3万吨以下(含3万吨)矿井,全面提升小煤矿整体水平。
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指导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各产煤市、县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负责本地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把整顿关闭煤矿的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和具体矿井,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二)联合监管,形成合力
建立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联合监管机制。
1?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控制新建矿井规模,负责认定违法生产、非法挂靠、一证多井、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矿井;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及时依法吊(注)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存在重大隐患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等监察指令,并向产煤市政府依法提出有关监察建议;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依法及时吊(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3?安全监管部门代表同级政府安委会负责综合监督管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4?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负责依法查处煤矿企业非法用工行为;负责监督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为每位劳动者加入工伤保险投保,加强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和保护劳动者权益,负责依法查处超定员组织生产、强令劳动者超时限作业和妇女从事井下作业等违法案件。
5?公安部门负责收缴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小煤矿的爆炸物品,注销民用爆破器材准用证,并监督煤矿企业妥善处理剩余爆炸物品;负责维护矿井关闭现场的秩序和社会稳定工作。
6?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煤炭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负责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
7?财政部门对因资源整合而关闭的矿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财政政策支持,同时确保在煤炭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过程中政府部门所需的工作经费。
8?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认定非法开采、关闭后擅自恢复生产、越界开采、布局不合理、资源接近枯竭、国有煤矿井田内以及资源重叠小煤矿;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及时依法吊(注)销采矿许可证;对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小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的一律不得延续。
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工商营业执照,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及时依法吊(注)销工商营业执照。
10?供电部门负责对关闭矿井切断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当地供电单位向非法煤矿供电行为。
11?工会组织协助政府协调解决因资源整合而关闭矿井的善后处理工作。
12?各产煤市、县政府要向整顿关闭和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的小煤矿派驻监督人员,专人盯守,督促资源整合和技改升级的煤矿企业及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督促整顿和资源整合矿井的法人主体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在整顿关闭和整合过程中借整顿、整合之名拖延或逃避关闭、突击生产和边施工边生产,防止整顿矿井“明停暗采”、整合技改矿井“假技改实生产”和关闭矿井“死灰复燃”。
(三)发挥媒体作用,取得全社会支持
1?对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的煤矿要在媒体上公告,形成全社会重视煤炭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的良好氛围。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机构要设立举报电话及举报信箱,对群众举报或反映整顿关闭中的问题,要认真查处,情况属实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完善退出机制
1?各产煤市政府要结合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小煤矿转产扶持、结构调整、就业培训、困难补助等政策,完善正常的煤矿退出机制。
2?对关闭的矿井,其剩余采矿权价款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规定予以退还;其所缴纳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等费用,由收缴部门据实予以返还本息。
各产煤市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制定本地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和分计划,于2006年9月15日前报送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鲁煤安管[2011]72号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
工作的意见
鲁煤安管[2011]72号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为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切实搞好这项事关煤矿职工安全的生命工程和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工程,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一系列会议、文件、规定规范,以及省局《全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认清形势,克服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切实加强监管,以煤矿为主体,不等不靠,超前谋划,积极推进,在加快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同时,按要
求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确保如期完成建设完善任务,提升全省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2011年底前,全省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健全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要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6月底前,已通过审批、正在实施中的新建、整合技改煤矿建设项目,要补充完善“六大系统”建设有关内容,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建设任务。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顺利实施,省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监管处,负责“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规划、日常调度和监管检查。
领导小组组长:任衷平
副组长:陈文根、盖文仁
工作联系人:孙高亮;电话:0531-85685825
邮箱:85685825@163.com
四、实施步骤
1.试点工程阶段。2011年4月底前,兖矿集团南屯煤矿、临沂市郯城安泰能源有限公司两处试点矿井,要全面建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总结好试点经验。
2.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5月底前,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要编制完成所属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总体规划方案,督促煤矿及时完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工程设计、分系统集成对接方案设计。总体规划方案以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为单位报省局备案。
3.示范建设阶段。各市煤炭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示范矿井数量,各省属煤炭企业(含中央企业)至少确定1个示范矿井,于2011年底前完成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并按照要求至少建成一个采区(盘区)的紧急避险系统。各单位于每季度末将本单位示范矿井建设进度报省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整体推进阶段。2012年6月底前,全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省属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底前,全省存在高瓦斯区和瓦斯涌出异常区的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以及市县属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5.检查验收阶段。各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统一在本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竣工时集中验收,依照《全省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按“建设完善一个、组织验收一个”的原则, 省属煤矿(含中央属煤矿、省生建煤矿)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验收;市县属煤矿由市煤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验收,验收报告于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形式,报省局备案。验收合格的,准予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县(区)煤炭管理部门和省属煤炭企业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真正将“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落实分管责任人和具体职能部门、处(科)室,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完善目标、任务、措施及进度安排;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及时到位,科学组织施工,强化工程质量,早建设、早使用,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完成所属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二)强化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适时组织煤矿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赴省内省外煤矿企业及相关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调研、考察,学习经验,开拓思路。各地区各单位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要从省局备案目录中选择生产厂家,立足系统建设推进和使用管理维护方便,尽可能集中统一选用设备厂家,或将选用设备厂家数量降至最低。各
煤矿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从安全费用中专门列支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本地区本单位政策资金支持,保证资金、物资及时到位。
(三)强化监管检查。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对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进展、验收、管理维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督促煤矿企业按期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做好系统维护和管理,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并随井下生产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六大系统”。
(四)强化责任追究。各部门各单位及煤矿企业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要及时通报批评;对未按规定期限和内容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整顿;对未达到按规定期限和内容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要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导致事故扩大的,要依法从严从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强化社会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及煤矿企业要加强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意义的宣传报道,积极鼓励和引导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要公布举报电话,鼓励职工和群众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行监督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