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23:4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以下统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本地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分别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实施专业监督管理。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协助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会员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提供相关服务。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应当依法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前款所称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的职工和在本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

第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本单位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施明确责任人员,制定并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每日营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营业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营业期间每2小时至少进行1次安全巡查。检查和巡查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变配电室总额定容量在630千伏安以上且电压等级为10千伏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班应当做好记录。

变配电室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和杂物。

第十四条 变配电室应当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等安全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变配电室的门、窗、电缆沟应当设置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第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设置的电源线路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临时用电线路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第十七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数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八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应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指示标志应当能够在断电且无自然光照明时,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20米;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米,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米。

第十九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重点部位应当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得低于1.0勒克斯,楼梯间内不得低于5.0勒克斯。

第二十条 营业区域内落地式的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公众识别。

第二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库房,设置、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电气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危险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专人管理。第二十二条 设有集中收银区的超市等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收银区设置无购物出口,并设置明显标志。

营业区域内应当设置主要疏散通道和辅助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其宽度不得小于2.4米;辅助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摊位或者堆放货物及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条 餐饮经营单位操作间的集烟罩和烟道入口处1米范围内,应当每日进行清洗。中餐操作间的排油烟管道应当每60日至少清理1次,清理应当做好记录。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方可对社会提供服务。

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设施、器材。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志。

人工游泳池、天然游泳场应当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当持证上岗,并佩带明显标识。

第二十五条 歌舞娱乐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电影放映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有固定座位的区域,不得增设临时座位。

第二十六条 文化娱乐场所与商场等单位设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通往建筑物外的疏散通道畅通,并在商场等单位营业结束后安排工作人员指引人群疏散。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在终端机显示器上以视频形式予以提示。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设置报警系统,并在包间、包厢的视频设备上设置开机安全提示语。

舞台幕布、银幕、窗帘等应当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旅游饭店应当在客房、会议室等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中英文对照的逃生疏散指示图;在客房内设置安全须知等安全提示标志或者资料、设施。第二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营业区域内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的,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将经营场所出租的,应当与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三十条 当接近最大容纳人数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最大容纳人数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

第三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二条 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的单位应当与使用场所的经营单位(租用单位)签定使用合同(协议),在合同(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经营场地举办促销活动的,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活动举办期间,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根据标准、规范的规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应当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其他人员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第三十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

第三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扩大。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和本办法,制定本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规范及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容易发生事故的经营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情况;

(二)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

(三)安全经营条件和安全经营状况;

(四)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情况;

(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七)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情况;

(八)特种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情况;

(九)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十一)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设备、设施使用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行业监督管理或者专项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 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违反本规定,按照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对本办法所确定行业(领域)的说明:

(一)本规定所称商业零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包括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家居建材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等零售店铺。

(二)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

(三)本办法所称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包括依法设立的电影放映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经营单位。

(四)本办法所称旅游饭店是指30间客房以上的宾馆、饭店、度假村等经营单位。

(五)本办法所称体育运动项目是指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具体解释工作由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二00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

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 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以下统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本地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分别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实施专业监督管理。

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协助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会员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提供相关服务。

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应当依法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生产安全。

第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前款所称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的职工和在本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

第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本单位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施,明确责任人员,制定并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每日营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营业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营业期间每2小时至少进行1次安全巡查。检查和巡查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变配电室总额定容量在630千伏安以上且电压等级为10千伏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做好记录。

在变配电室内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和杂物。

第十四条 变配电室应当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等安全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变配电室的门、窗、电缆沟应当设置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第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设置的电源线路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临时用电线路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第十七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数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八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及其转角处应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指示标志应当能够在断电且无自然光照明时,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沿疏散通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通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20米;对于袋形通道,不应大于10米,在通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米。

第十九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重点部位应当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得低于1.0勒克斯,楼梯间内不得低于5.0勒克斯。

第二十条 营业区域内落地式的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公众识别。

第二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库房,设置、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电气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危险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专人管理。

第二十二条 设有集中收银区的超市等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收银区设置无购物出口,并设置明显标志。

营业区域内应当设置主要疏散通道和辅助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其宽度不得小于2.4米;辅助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摊位或者堆放货物及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条 餐饮经营单位操作间的集烟罩和烟道入口处1米范围内,应当每日进行清洗。中餐操作间的排油烟管道应当每60日至少清理1次,清理应当做好记录。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方可对社会提供服务。

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设施、器材。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志。

人工游泳池、天然游泳场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当持证上岗,并佩带明显标识。

第二十五条 歌舞娱乐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电影放映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有固定座位的区域,不得增设临时座位。

第二十六条 文化娱乐场所与商场等单位设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通往建筑物外的疏散通道畅通,并在商场等单位营业结束后安排工作人员指引人群疏散。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在终端机显示器上以视频形式予以提示。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设置报警系统,并在包间、包厢的视频设备上设置开机安全提示语。

舞台幕布、银幕、窗帘等应当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旅游饭店应当在客房、会议室等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中英文对照的逃生疏散指示图;在客房内设置安全须知等安全提示标志或者资料、设施。

第二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营业区域内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的,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将经营场所出租的,应当与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三十条 当接近最大容纳人数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最大容纳人数,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

第三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二条 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的单位应当与使用场所的经营单位(租用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协议),在合同(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经营场地举办促销活动的,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活动举办期间,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根据标准、规范的规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应当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其他人员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第三十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

第三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扩大。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和本办法,制定本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规范及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容易发生事故的经营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情况;

(二)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

(三)安全经营条件和安全经营状况;

(四)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情况;

(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七)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情况;

(八)特种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情况;

(九)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十一)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设备、设施使用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行业监督管理或者专项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 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违反本规定,按照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章 附

第四十条 对本办法所确定行业(领域)的说明:

(一)本办法所称商业零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包括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家居建材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等零售店铺。

(二)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

(三)本办法所称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包括依法设立的电影放映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经营单位。

(四)本办法所称旅游饭店是指30间客房以上的宾馆、饭店、度假村等经营单位。

(五)本办法所称体育运动项目是指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具体解释工作由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第三篇: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

什么是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新消防法(09版)第七十三条: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高规》中人员密集场所

有规定的《高规》(2005版)和《建规》(新GB)内都有“人员密集场所”一词,但许多设计人员对如何理解还不很清晰,其实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自 2004年9月1日起施行)中第三十五条已有规定,且面前消防部门都是按此规定来执行的,现抄录如下: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下列场所:(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三)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人员密集场所注意问题

《建规》5.3.15的条文解释:5.3.15 本条文的规定是要保证疏散人流的畅通与安全,有利于疏散门在紧急情况下能从内部快速打开。1 设计采用带门槛的疏散门等,紧急情况下人流往外拥挤时很容易被摔倒,后面的人也会随之摔倒,以致造成疏散通路的堵塞,甚至造成严重伤亡。2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规定不应小于3m,是规定的最小宽度,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地尽量加大。为保证人流快速疏散,根据实际管理经验,增加了室外不小于3m净宽的疏散小巷,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的规定。当基地面积比较狭小紧张时,设计人员也应积极地与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等有关部门研究,力求能够在公共建筑周围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室外疏散条件。主要出入口临街的剧院、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其主体建筑应后退红线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有较大的露天候场面积和疏散缓冲用地,避免在散场的时候,密集的疏散人流拥入街道阻塞交通。此外,建筑物周围环境宽敞对展开室外灭火扑救等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检查总结啊

关于开展某某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大检

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辖区内的商场、超市、较大洗浴休闲中心,较大汽车修理、清洗、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工作,防止人员密集场所恶性事故的发生,按照某某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对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社区按照通知要求,都社区干部对辖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调查摸底,检查是否有消防验收许可、是否私自改变建筑主体使用性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电器线路等公共区域的安全状况保持情况。

二、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查,重视源头,深入检查,做到隐患排查不留死角,不走过场,通过排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坚持杜绝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等事件发生。

三、通过对辖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的检查,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并无安全隐患问题,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问题继续加强注意,防止出现不可挽救的事件发生。

某某 社 区

2011年7月25日

第五篇:石家庄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石政办发〔2012〕30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石家庄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执行。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2月7日

石家庄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人员密集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督促、指导本部门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联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定期对本部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第五条对未取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许可的人员密集场所,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文物、人防等部门不得批准开办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会福利机构、医院、人力资源市场和博物馆等,安全监管部门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照。

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应于活动举办前三个工作日书面通知本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时附承办单位申报资料。

第六条与其他单位共用建筑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对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应明确统一管理的责任单位或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管理。

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产权人(出租方)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或场所;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由该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担任,并及时确定本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各部门消防安全负责人。承包、租赁场所的承租人是其承包、租赁范围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申报备案。

第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宜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投保后书面告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

第九条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应与具有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签订维护保养协议,每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人员密集场所每年宜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电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电气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第十条营业性人员密集场所应每年提取上一营业总额的1-3‰作为消防专项资金,并逐年累积,用于本单位日常消防工作。非营业性场所应将消防经费纳入本单位经费预算。

第十一条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一)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落实政府和上级部门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每年对管辖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检查考核;

(二)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每半年对管辖单位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三)每季度分析本部门和本行业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协调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针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报的火灾隐患,督促单位明确整改责任人,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第十二条人员密集场所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本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逐级消防安全负责人;

(二)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保障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六)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疏散人员,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火灾调查;

(七)建立“户籍化”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第十三条大型活动、会议承办单位、场所管理单位的职责:

(一)大型活动、会议举办前,场所管理单位与承办单位必须签订消防安全协议,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二)承办单位负责人为筹备、举办期间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建临时消防安全保卫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后,承办单位应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三)场所管理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场所。承办单位应保证临时搭建场所、现场布置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用电设备超负荷;严禁在室内活动场所燃放烟火;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饰;

(四)场所管理单位负责人应组织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开展防火检查、巡查,督促承办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负责并掌握消防安全情况,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落实“三项报告备案制度”;

(二)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三)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根据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六)每半年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每年向员工公开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第十五条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一)拟定消防工作计划,组织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三项报告备案制度”;

(二)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三)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巡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对消防器材、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消防安全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部门消防安全负责人职责:

(一)结合实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按照规定组织员工实施消防安全巡查和班前班后检查;

(三)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本部门难以整改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

(四)发生火灾时,组织人员疏散和初起火灾扑救。第十七条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

(一)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测试,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正常运行;

(二)迅即确认火灾信号,火灾确认后立即报警并报告消防主管人员,同时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三)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报警信号,立即排除故障;不能立即排除的,及时向部门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四)不间断值守岗位,做好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五)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第十八条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人员职责:

(一)按照资质允许范围承接检测任务,不得转借资质;检测报告真实无误,并由具备专业资格的检测人员签名确认,出具检测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同时送交委托单位。

(二)必须使用通过计量认证的专业设备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

(三)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并指导委托单位整改;问题严重可能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及时抄告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拨打96119举报投诉;

(四)对检测项目及评定结论负责,并建档存卷备查。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人员密集场所扩建、改建、室内外装修或用途变更时,依法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公众聚集场所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营业;营业期间应将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悬挂于场所的醒目位置。

公众聚集场所应每年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评估,并验收达标。

第二十条人员密集场所电气线路、电器设备、配电箱安装与维修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禁止私拉乱接及违规使用电器设备等现象。公众聚集场所营业结束时,必须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电源。

第二十一条焊接、切割等明火作业时,按审批程序办理动火许可证,并由具备动火资格人员操作;现场至少一名责任人全程监护;配足灭火、应急器材等;动火作业结束后,彻底检查清理作业现场,关闭电、气源,不留火种;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禁止动火作业。

第二十二条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其存储量不应超过一天的用量,且由专人管理、登记。严禁在高层、地下建筑内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第二十三条公共建筑中营业面积大于1000m2的餐饮场所,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排烟管道内必须设置喷头,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与自动灭火装置联动的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食品工业加工场所中有明火作业或高温食用油的食品加工部位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对厨房排烟管道至少每季度检查、清洗和养护一次。

第二十四条员工集体宿舍不得设置在地下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商场市场;严禁设在生产车间建筑内部。第二十五条倡导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在靠近逃生窗口等位置配备逃生梯、逃生滑道、逃生缓降器等器材。

第二十六条消防控制室必须执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每班值班时间不超过12小时。操作人员应经具备资质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七条消防设施要时刻处于完好状态,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位置。

第二十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消防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有关要求建立纸质和电子版档案;做到基本情况清晰,内容全面详实,文本装订规范。

第四章防火检查、巡查及火灾隐患整改

第二十九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防火检查、巡查制度,确定检查、巡查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一)防火检查、巡查时应填写记录,检查、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在记录上签名。检查、巡查中及时纠正违章违法行为,消除火灾隐患,不能当场整改的及时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存档备查;

(二)防火检查、巡查时发现火情立即报警并组织扑救;

(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加强夜间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应至少每2个小时巡查一次,营业结束后应检查并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及寄宿制学校、托儿所和幼儿园应组织每日不少于2次的夜间巡查;

(四)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各岗位班前班后检查一次,各部门每周检查一次,单位每月检查一次;

(五)人员密集场所应对建筑所有消防设施、器材登记造册,至少每月对所有建筑消防设施、器材开展一次巡检;每年对全部消防水带至少进行一次出水测试;消防水泵每月不少于一次的自动和手动满额定扬程启动测试,并记录存档备查。

第三十条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各级、各部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二)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三)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配置、设置及其完好情况,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急处置程序、设备操作方法掌握情况,值班及相关记录;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楼板、防火墙和竖井孔洞等重点防火分隔部位的封堵情况;

(六)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第三十一条防火巡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三)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好有效;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三十二条员工班前班后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责任区内有无遗留火种;

(二)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三)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四)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的完好情况,有无圈占、遮挡现象。第三十三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一)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及时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及时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整改资金;

(三)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四)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整改的火灾隐患,应按期整改,整改后或整改期限届满前3个工作日内将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五)重大火灾隐患难以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对涉及城市规划布局或关联多个单位而不能自行整改的,应拿出整改方案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

(六)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消除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和故障,需要厂家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修的,应当立即委托维修。厂家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接到维修委托后,应在24小时内组织人员进场维修,并在约定时限内修复,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完好,运行正常。

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系统的,应当经消防安全责任人书面批准;系统停用时间超过24小时的,应当报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系统故障、停用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第五章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

第三十四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一)在人员主要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设置提示火灾危险性、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位置、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等明显标志和警示标语;

(二)利用广播、视频、公告栏、闭路电视、网络等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第三十五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每半年集中组织一次全员培训;新入职、转岗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

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消防法律法规和当前消防工作的重点;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人员疏散逃生和自防自救的知识、技能。第三十六条各级各类学校应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消防知识的普及,组织参观当地消防站、消防教育馆等活动。

(一)学前教育机构应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二)小学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三)中学和高等学校应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火灾自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四)对寄宿学生开展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第六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及火灾事故处置

第三十七条人员密集场所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组织机构包括组织指挥和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现场警戒组;

(二)报警、接警处置、通讯联络程序和措施;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第三十八条人员密集场所按照灭火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

第三十九条人员密集场所应明确疏散引导员,负责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主动组织、引导人员安全疏散。疏散引导员应掌握必要的防灭火知识和疏散逃生技能。

第四十条任何人发现火情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附近人员立即参加或组织灭火,1分钟内形成第一战斗力量。

第四十一条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消防控制设备并拨打119报警电话,同时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安保人员应在确认火灾后3分钟内到达现场形成第二战斗力量,展开灭火和疏散行动。

(一)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火灾;

(二)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疏散现场人员;

(三)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四)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人员;

(五)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第四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到达火灾现场之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担负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到场之后,火灾现场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挥员担负指挥职责,组织展开灭火救援工作。第四十三条火灾扑灭后,单位组织保护火灾现场。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进入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移动火场中的任何物品,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七章考评与奖惩

第四十四条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对本部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在本系统内公布,同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在年终评先评优中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所指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厅、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所称高层建筑是指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所明确的高层民用建筑。

地下建筑是指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建筑。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所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所指“三项报告备案制度”是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制度、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制度、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

第五十条本办法所指消防档案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建筑消防行政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消防组织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情况;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备案申报的有关文件及相关材料;保安人员、义务消防员、疏散引导员、消防控制室值班员、电工等的基本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包括:消防安全例会纪要或决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有关的文件及相关资料: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防火检查、巡查记录;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等记录资料;消防安全培训记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火灾情况记录;消防安全自查评估工作的资料;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11日印发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1年教育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方案(最终定稿)

    2021年教育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方案一、整治目的全面排查和治理人员密集场所各类安全隐患,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为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特就人员密集场......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123”工程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123”工程 一、一畅,即保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1、人员密集场所必须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承诺书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承诺书为了加强本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本场所将严格履行以下承诺: 一、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其职责,强化消防安......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管理,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提高公民的逃生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人员伤亡,根据......

    人员密集场所整治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施工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本项目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和治理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防范各类突发公共安全......

    景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措施

    ■■景区游客密集场所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踩踏等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事故屡见不鲜,由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事故存在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特点,......

    安监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总结

    安委办发[]号XX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XX市安委办: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