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闻报道的文学性

时间:2019-05-14 23:5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新闻报道的文学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新闻报道的文学性》。

第一篇:谈新闻报道的文学性

谈新闻文字报道的文学性——以2015年“两会”报道为例

摘要:新闻文字报道在保证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从新闻报道标题到具体内容,文学手法的运用,文学审美精神的融入,都为新闻文字报道增加显著的形象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更快更广传播的目的。2015年“两会”报道是2015年第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系列报道,更是对各个媒体报道功底的考验。在新闻报道中注重文学性,极大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实现传播至效。

关键词:新闻文字报道;文学性;两会

中国的现代新闻起源于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万国公报》成为当时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1872年《申报》的创立开启了中国大陆商业报纸发展的新时代,《申报》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之一。报纸成为当时中国新闻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和手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新闻已经从报纸发展到了广播、电视、网络等多个领域,形式也从单纯的文字、图片扩展到音频、视频、动漫等方面,新闻报道更加多样化。从学理层面上来讲,新闻报道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整理和陈述,它记录已经完成的事件,陈述客观事实,向读者传达某方面的信息,并给予相关评论。虽然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文字报道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是新闻传播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手段。

新闻文字报道不同于音频、视频、图片的原始记录,它是记者根据所看到所听到的客观事实加工整理,并最终转换成语言文字。早期的新闻报道多为文学领域的人创作,与杂文报告文学等混杂在一起。比如1911年黄小配撰写并发表在《南越报》的《五日风声》,既是对广州辛亥革命起义的详细报道,也是中国早期报告文学的雏形,既是新闻报道也是文学作品。随着新闻学与文学的分离与各自独立,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新闻文字报道写作的关键,新闻文字报道的文学性减弱。但是,新闻文字报道的文学性依然有着很强的重要性,优秀的新闻文字报道在保证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同时也努力提高报道的文学性,以期语言更加优美,语句更加顺畅。

新闻文字报道具有非虚构性,它必须陈述事实,而虚构是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基点,两者在虚构与非虚构方面有着明显的界限。但新闻文字报道与文学创作也有一个共同的层面,那就是用文字来结构作品。文字的表达是多层面的,它于客观事实并不是完全等同,任何人都无法绝对准确地把发生的事件转换成文字。文字成为了新闻报道追求真实性的一个阻碍。换个角度来说,也正是这样的转换过程成就了新闻的艺术价值。记者编写的新闻文字报道,让已经“死”去的事实重新“活”过来,它在保留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报道的需要增加某些细节的描写,或者运用一些其他词汇加深读者的印象。一篇优

秀的新闻报道应该融入文学审美精神,“所谓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审美精神,在笔者看来,简单是讲,就是培养新闻作品在完成传递信息主功能的同时,能借鉴和使用更多文学的形式和语言,以使作品拥有让读者入眼、入心,震撼心灵和情感的力量,传递给读者对生命的感受,对世界的热爱,让读者在阅读中总是随着生命的流动而鲜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和更新,从而充分感受到生命和生活最真实的美。”[1] 新闻报道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让读者接受某些信息,还应该让读者获取某种审美享受。

我们以刚刚召开的2015年“两会”为例,对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谈论文学性在新闻文字报道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3月6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对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该篇报道的第一段用了连续的一串排比句,团结、高举、开拓、完成、实现、建成六个动词,全面地从多个角度解读了中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概括。不同的层面选用不同的动词,把新一次全国人大议会的总议题鲜明地展现出来。

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门议题,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明确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近20年来首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反腐败”。此外,网络安全立法也被列入立法计划。人大会议上,明确了多项立法执法规范。针对这个议题,媒体发出了大量的报道评论文章。新华时评《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写道,“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清除各类“污染源”,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3]这段文字当中用到比喻、排比、用典等多种文学修辞手法,形象生动了表达出党和中央的反腐决心和勇气。把政治环境比作自然环境,用山清水秀来表达政治反腐所要达到的目标。用烂树、病树、歪树比喻政府机关中的各项腐败问题,把腐败根源比作污染源,拔、治、正三个词凸显中央治理腐败的手段。运用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典故,显示出纠正腐败问题打击腐败现象的坚定决心。不变、不减、不泄、不松,连续四个否定词气场十足,语气坚定恳切毫不松软。这些比喻和动词的选取,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结果,它既形象生动又立场坚定地向读者表达党中央

反对腐败建设法治社会的决心和勇气。这样的表达运用已经超出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它是对所表达内容的加深和巩固,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新闻文字报道文学性的另外一个层面主要体现在新闻标题的撰写上。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眼睛,通过新闻标题就可以把握这篇报道所要传达的主要事件和主要观点。尤其是在新闻信息极其丰富和广泛的现代传媒中,读者面对海量的信息资讯,会把新闻标题作为阅读的首选,并根据标题判定是否进一步详细阅读。新闻标题的选定,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该篇新闻报道的命运。一个生动而又贴切的新闻标题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传播的机率,扩大传播的范围。因此,现代记者在保证新闻标题反映客观内容的同时,努力创新标题语言的写作,从而抓取读者的视线。

《近20年全国政协主席报告首次明确提“反腐败”》,《“习风”劲吹“朋友圈”》,《<立法法>大修:“红头文件”很难“任性”了》。这样的新闻标题,有的是传达重大事件,将“反腐败”这个词近20年来首次在政协主席报告中出现作为亮点,把这一突破性现象凸显出来;有的是迎合时代的发展,把最流行的词汇“朋友圈”“任性”等运用到新闻标题当中,在不失严肃的情况下灵活多变,让新闻标题更加时尚赶潮流,从而达到吸引大家眼光的目的,实现传播效果。

从标题到内容,新闻文字报道都处处体现着文学性。多种文学手法的借鉴和运用,让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不失准确的基础上更加生活,也更加活泼有趣。巧妙地在字里行间融入文学审美精神,让读者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扩大新闻报道的内涵,增强表达的效果。传达基本信息虽是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拥有认知和审美享受等多方面的收获也很重重。增强新闻文字报道的文学性,既是更好更快传播的手段,也是对现代新闻文字报道写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龚砚庆.报纸新闻报道与文学审美精神[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15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3/06/nw.D110000renmrb_20150306_1-01.htm

[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7/c_1114558439.html

第二篇:从“文学性扩张”谈文学批评标准_批评标准

从“文学性的扩张”谈文学批评的标准_批评标准

论文导读::关于“文学性”的研究被置于前沿。并据此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考。传统批评标准之思。论文关键词:文学性,文学批评,批评标准

2001 年,美国学者 J·希利斯·米勒教授的“文学终结论”,犹如一粒重型炸弹,在文学界产生强烈的震撼。此后,有关“文学死了”、“文学被边缘化了”的争论此起彼伏,近年更有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论断,中国文坛可谓热闹非凡。热闹场面背后,折射出学界对文学本质的苦心探索,关于“文学性”的研究被置于前沿。“传统意义的文学理论之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它在某种程度上已为含义更广的批评理论所取代”①。因此有必要对文学性(即文学价值性)进行重新认识,并据此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一、对“文学性的扩张”现象的再认识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结果,文学边界大大的扩张了,广告也被包括进来,网络文学,短信文学的说法日益充斥着人们的耳膜。审美和艺术出现新的现象,如网络文艺、广场文艺、狂欢文艺、晚会文艺、广告艺术、包装和装饰艺术、街头舞蹈、杂技艺术、人体艺术、卡拉 OK、电视小说、电视散文、音乐 TV 等。步入后现代社会批评标准,文学与社会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交叉发展,这使得人们对文学的认识远离了文学性,更多注意起文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从学理上讲,这不是文学的消亡,而是文学的发展、文学性的扩张。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能够给创作者与读者带来现代图像所难以带来的丰富的想象空间。只要语言存在,文学就不会消亡。文学性的扩张与文学终结之间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在我看来,也正是这种“泛化”,才要求着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于“泛化”中文学性之体现。

按学界的流行说法,“文学性的扩张”是指在商业气息弥漫的后现代社会,在文学生存空间被影视、网络、电子游戏等文化形式日益侵占、文学走向终结或死亡之际,“文学性”则在日常生活、思想学术、电子传媒、公共表演等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担当起统治角色。②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文学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二重性。消费社会的文学性不仅表现在“消费者” 的生产上,也表现在“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上。这使得上述的种种艺术的新表现,有了存活的充足理由,人们已经在慢慢习惯从文字“阅读”转向视像“读图”,它们以前瞻性眼光选择了以带有文学性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出来。

文学的未来将为它自己优越而深刻的本性所指引。而文学性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不放的。对于文学的观照,并不等于对文学性的观照。如果我们把任何对于文学的考察都视为文学性的考察,那么这就意味文学什么都是,因而也就什么都不是了论文范文。换句话说,我们要追寻着文学性的足迹,探讨文学,将文学置于边缘,而将文学性置于中心。美国学者卡勒说:“文学可能失去了其作为特殊研究对象的中心性,但文学模式已经获得胜利;在人文学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学性的。”③陶东风也指出:“我们在新世纪所见证的文学景观是:在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衰落、边缘化的同时,‘文学性’在疯狂扩散。所谓‘文学性’的扩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文学性在日常生活现实中的扩散,这是由于媒介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出现、消费文化的巨大发展及其所导致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实的符号化与图像化等等造成的。二是文学性在文学以外的社会科学其他领域渗透。”④ 毋庸置疑,“文学性扩张”是对文学的一种开放性理解,它不等于取消文学,而是把文学放置在一个开阔的空间里批评标准,寻求一种更宽泛的理解。只有在“文学性的扩张”的前提下,文学的研究才能从纸面走向立体,从作品为中心走向人为中心,从静止走向活动,从群体走向个人。也只有这样,文学研究才能做到及时的跟进,以文学性为文学的根本特质,以文学性眼光审视文学现象。

那么什么是文学性?这是文学理论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格布森在 20 世纪20 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⑤在这里,文学性指的是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在雅格布森看来,如果文学批评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和社会意义,那就是舍本求末。文学性主要存在于作品的语言层面,一旦语言本身具备了某种具体可感的质地,或特别的审美效果,它就具有了文学性。

虽然在不同的语境里,文学性可以被纳入不同的内容,包括不同时期的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等,但它只能以文学的形式作为唯一实现文学性的可能。由于“文学性”的内涵发生了膨胀、扭曲或游离,以至文学的内涵发生变化,外延发生移位。对“文学性”的跨学科探究,是也就成了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所谓文学性问题,其实是探讨“什么是文学”的一种方式,它试图辨析文学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质。文学性关乎到人的主体性、个体性和创造性,它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有了这样的理解定位,就可以顺利进行下面的叙说了。

二、传统批评标准之思 综观文坛,可以发现理论界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已经步入了混乱、缺失的境地,造成了作家和专业读者(批评家)独立品格的失落。这使得文学批评本身更加复杂化,人们在颠覆传统批评标准之时,力图探索和构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而文学批评标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种种破坏普遍的异质因素:历史推移性、民族性、主体多元性。诸如政治标准、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真善美的标准都因过于抽象批评标准,只能作为方法论原则起指导性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而且指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⑥新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之后,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决定着我国文艺的性质

和方向,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⑦从毛泽东的文艺批评理论到江泽民的文学批评对政治标准的再次强调,都说明了政治标准在文学批评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 1990 年以来,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甚至遭到了消解。⑧美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标准,曾被恩格斯成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说过:“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他在致拉萨尔论《济金根》的信中进一步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⑨但是与各种各样具体的批评标准相比,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与其说是批评标准,倒不如说是一种具有宏观视野的原则和方法论。在批评实践中,马格斯主义的批评又形成了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具体标准,即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我们可以把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扩大为真、善、美的标准。传统的真善美标准是历史上最为悠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批评标准。就具体而言,真,指作品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生活内容;善,指作品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是引人向善还是相恶;美,指审美活动,形式上包括审美和审丑。它们正好与文学作品的构成部分一致,即生活、思想、艺术。文学作品的“美”是以“真”和“善”相统一的形象而显现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全面评判,就既应当是“美学的”,又必须是“历史的”。这似乎又陷入了方法论的怪圈。

回顾批评史上的几种文学批评标准批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当代文学批评标准正在模糊化和弱化。传统的政治标准、美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标准、真善美的标准,正面临着挑战。构建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批评标准,有助于矫正文学批评中僵化的政治意识形态思维定势。虽然进入后现代社会,“文学性”批评话语受到商业化的大众意识形态和全球性政治意识形态的冲击,但是不能否认“文学性”有其作为文学评价标准的积极和合理的意义论文范文。文学性研究可以作为理论导向和方法论导向的工具,运用这一工具,可以阐明文学的基本风貌,能够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文学批评研究。

三、“文学性”观照下的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性”这一词语在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中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标准,有其构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首先,文学批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文学性是使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征,它是关乎作品命运的本质刻度。其次,“文学性的扩张”带动了研究思路的变化和文学批评标准的探索。第三,把这种开放的文学性作为文学批评标准构建的尝试,有利于突破当下错综复杂的文学批评标准研究的现状。第四,文学创作多元化趋势的驱使,也使得批评界探索新的批评标准。

不可否认,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特征,文艺批评的标准和尺度也趋于多元化。并且由于文学与社会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学界也逐渐在论述文学批评问题时,敏锐的感觉到了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还涵盖了社会、宗教、政治、经

济、哲学、历史、道德、法律等方方面面,不应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狭隘化、简单化地归结为政治性,它是多元化的。当前多元化的跨学科批评,符合对泛化的文学之认识。“文学性”不仅构成了文化社会的显著意识形态特征,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强大渗透力可以化解当前文学、文学研究、文学理论边缘化的危机,管窥文学理论的建构前景。⑩我以为,以“文学性”为中心的批评标准,是对当前文学边界的扩大与模糊的一个回响,也是走出目前文学批评标准困境的有利尝试。

确认一个符合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能够得到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赞成或认同的批评标准,对文学和文学批评自身以及社会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健康发展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以往的操作尺度,诸如政治标准、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真善美的标准等,是缺乏具体刻度的,因为缺乏具体的、明确的刻度批评标准,批评标准也就由人去说长道短了,以至于人们对很多作家作品把握不清晰,更何况还有很多非文学的因素在干扰。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批评标准使人们在独立探讨文学问题时,能够在批评实践中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把握尺度,能够使作家和读者的主体性、个体性和独立人格得到彰显。对作家而言,能够更好的把握文学的本质要求,遵循语言规范和保持创造性与独立人格,使自己的任何表达意图和任何社会权利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显现出来;对读者(包括批评家)而言,对文学意义及其属性的理解,也摆脱了时代赋予文学的浮华因子,还文学以本来面目。

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文学批评的标准要洗去政治标准过于厚重的色彩,以人文关怀为灵魂深度,以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为方法论原则,以文学性为根本向度。不同的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或作品的特点选取不同维度,使得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不同的批评标准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符合我们文化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对文学批评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批评家有正确的立场,有独到而敏锐的眼光,有发现并坚持合理观点的能力,有不为众议所动、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综而观之,文学性的扩张是构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的一个有利契机。新的批评标准是对于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适时跟进,也是走出目前文学批评现状困境局面的一次勇敢尝试和有益探索,这对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1]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2]陈军.对“文学性蔓延”争论的再认识[J],学术论坛.2007,(10).[3]乔纳森·卡勒.理论的遗留物是什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289—290.[4]陶东风.文学的祛魅·文学性的扩散和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1).[5]罗曼?雅格布森.诗学问题[M] .巴黎:巴黎瑟伊出版社,1973,107.[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6.[7]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文艺报,1996-12-17.

第三篇:现代应用文文学性刍议

现代应用文文学性刍议

摘要: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有很大的区别,也有相通之处,不应该也无法简单“去文学化”。应用文的文学性表现在流畅自然、简洁质朴、弹性准确的语言里,表现在灵活多变的布局结构之中,表现在以“真实”为基础的文采和情感之中。

关键词:应用文文学性语言文采研究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好看,才会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文”本身有“文采”这一层含义,而应用文中虽然需注重实用功能,注重使用准确、严密的语言,但如果忽略其文学性,必然变得单调乏味,了无生气,使读者望而生厌而影响应用文整体效果。因而应用文同文学作品一样,也同样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的语言、文学手法,这样表达效果才会更强。语句词汇的恰当运用、篇章结构的合理布局能让应用文表达更加准确而更具特色。现实生活中,多种应用文文学性很强,例如私人书信、广告文案等,它们虽然属于应用文,却并不妨碍对其进行文学赏析。

一、现代应用文的文学性概况

应用文写作需要遵循既有的文体规范,但如果过于模式化,便会千篇一律,毫无个人风格。例如一百人去写相同事件的调查报告,会有一百种风格,假如写作均符合事实,我们肯定比较认可生动丰满的文章。有专家提出应用文写作要“去文学化”,认为应用文以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写作技术为重心,应用文的自身特质完全可以“去文学化”[1]。笔者也反对把文学表达生硬加入应用文中,这不符合应用文的实用性目标。实质上,应用文是否去“文学化”并不重要,关键看应用文本身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是否“去文学化”只是方法手段的问题。这样说来,答案显而易见,或许“去文学化”也可以达到实用性目的,而增添了文学性的应用文却能做到既不减少实用价值,又增加了审美价值。

应用文的文学性客观存在于多数应用文体之中,却不是所有的应用文。一些公文和事务文书,或是行文严肃,或是格式严谨,或是简约到极致,例如公文中的命令、简短的通知,事务文书中的规章制度等,确无文学性可言。因此,应用文中的各种文书应区别对待。应用语属于书面平实语体,语言特征表现为实用性、准确性、模式性、简明性四个方面。文学性语言经常用来增加审美功能,而实用性语言必须客观表达实际内容;应用文用词妥贴合度,说明性数据必须真实确凿,对于写作对象的描述要精确,界定要严格,定性中肯,定量准确,即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物和现象;应用文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专有术语和习惯用语,如“来函收悉”“特此函复”“敬请批复”等,简练明白,省时高效;应用文表述,多数情况下只求抓关键、要点,不需要纤毫毕现的细节展现。正因为以上四方面的特性,应用文中的个人风格体现较少,其文学性审美功能并不明显。

虽然中国古代应用文文学性很强,但大多属于感性的点评研究,形成的理论也很零散,并没有形成系统,缺少现代语言的系统阐释,因此没有对现代应用文的文学性有很深影响。当下,多数人只注重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却忽视了他们之间有相通的部分,即应用文也有一定的文学性。事实上,当代已经很少有人问津应用文的文学性研究。

二、现代应用文语言的文学性

应用文语言的文学性集中表现在流畅自然、弹性表达、简洁朴素三个方面。[2]

应用文中虽然禁止大肆渲染,却也像很多文学作品一样,追求流畅自然的语言效果。流畅自然的语言,虽然结构单纯,却连贯紧凑,读来顺口,听来顺耳。应用文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沟通情况,传播信息,加强社会联系,这种社会公用性决定了可读性。所以考虑到宣传效果,只有流畅顺达的应用文才能更好地达到实用目标。

应用文流畅自然的语言美首先表现在音节、节奏之间的配合。例如江泽民《在莫斯科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的讲话》中讲道:“半个世纪之前的世界反法两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大搏斗。”这句话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三个整句安插在散句中,整散结合,跌宕起伏,却流畅自然。

应用文语言的流畅自然离不开严谨的逻辑性。郭沫若的《罗曼?罗兰悼词》中写道:“你所说的上升的民族就是我们代表正义、人道的民主阵线,你所说的下降的民族就是构成轴心势力的法西斯。一边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解放人类的困厄;另一边是奴役、饥饿、活埋、杀人工场、毒气车、庞大的集中营,一个鬼哭神嚎的活地狱。”用事实说话,用强烈的对比表达上升民族与下降民族的天壤之别,无需节外生枝,一气呵成,逻辑性极强,又不失流畅。

应用文语言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弹性的表达中。在公务活动中,有能够精确并需要精确的事物,但也有不能精确也无需精确的事务,对于后一种事务只能运用弹性语言来表现。弹性语言并非指的是模糊不清的歧义语言,也不是像文学作品中那些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语言,而是通过准确的表意,反映客观实际的语言。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到本世纪末,要使我国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其中的“本世纪末”“下世纪中叶”“接近”等几个表示范围和程度的词都属于十分准确的弹性表达。司法语言经常需要弹性表达,起诉状常有诸如“被告的行为给原告造成了严重伤害”之类的语言,其中的“严重”就属于弹性语言。再如1972年周恩来同志在尼克松访华宴会的祝酒词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为了顾及宴会的气氛,周总理用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委婉地说明了中美断交复杂曲折的历史原因。

应用文里朴素简洁语言中依然深具文学性。应用文用简洁直白的手法表现事物的真实本色,实现一种质朴无华的美。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用一段简单朴素的语言成功地反映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段话用人民对马克思的爱对比反动者对马克思的恨,朴素真实却很深刻,足以引起每一位读者的共鸣。

应用文语言的文学性是多方面的,各种文学性语言让应用文既有了审美功能,又增加了其应有的实用功能。近些年来,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形象词汇层出不穷,应用文若能恰当吸收,其语言将更加生动丰满。

三、现代应用文结构的文学性

现代应用文结构的写作表现出明显的定型化倾向,已经形成了稳定通用的体例和格式,这样即体现了规范性和严肃性,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写作和阅读。但是很多优秀的应用文,既符合了结构要求,又避免了布局的单调、呆板,读来赏心悦目,也会给人风格迥异、灵活多变之感。作者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通过设置醒目的标题及多个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巧拟段首段尾句,合理编排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等手法,形成不同的文面形态。例如,荣获第11届中国新闻一等奖的消息《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一文,文章用起首两个自然段组成主副导语,异峰突起地把一个拥有1.3亿个人资产的“知识富翁”推到读者眼前,标题和布局都让人耳目一新,在那个“按劳分配”独占了国人头脑的年代,按“智”分配无疑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应用文的结构同样需要巧妙安排,仔细斟酌,根据内容主旨合理安排材料,才能使主题突出,论证清楚。例如不同类型的通知入笔角度各不相同:指示性通知很多是上级机关对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对下级提出具体要求,比较适合从普遍的问题入手,落实在具体要求上;批转型通知往往从引用所批转的文件关键要点开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会议通知更为灵活,有的需要首先写明开会缘由,有的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做详细的说明,有的仅需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即可。同一文种的同一部分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或手法去呈现,例如消息的导语部分,既可以采用概述式的直接性导语,也可以用悬念式或引喻式等间接性导语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总之,在符合写作规范的前提下,应用文的结构布局可以灵活多变,以便更好引起读者兴趣。

四、现代应用文的文采、情感

现实生活中很多诸如公文、讲话稿等应用文,虽然符合格式、套路,却缺乏文采、情感,没有艺术性,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文采与实用并不矛盾,应用文行文讲究艺术,让读者领略其中的美感和奥妙,才能实现效用的最佳化。当然,应用文的文采范围较窄,不像有些文学作品那样追求华美,只能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真实”美。

应用文的文采表现在语言、修辞、术语、俗语等各个方面。应用文的文采首先表现在富有个性化和表现力的语言上。改革开放前农民“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七十二行,庄稼为王”,改革开放后农民“要想富,走新路”,“一劳养一人,一智富千家”[3],形象展现了农民丢掉了陈旧的“土地观”,转变成懂得自我创新的新型农民。其次,应用文可以运用比喻、拟人、顶真等修辞手法。1984年国家体改委印发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形象比喻了企业的困境:“会议代表对企业权力小、婆婆多、负担重,反映十分强烈。”用“婆婆多”形象比喻企业的管理部门太多,富有个性的比喻使文章更具生活气息。又如“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改则通,通则流,流则活”,两句的顶真修辞鲜明对比了计划经济的恶性循环和市场经济的实效。

应用文中活用行业术语、俗语、古诗词,可以增加其表现力。比如用“毒瘤”“癌细胞”等医学术语比喻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用“婆媳关系”等俗语说明上下级关系;用“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一些行业的前景转好;丰田车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也恰到好处的引用了已广为人知古诗词。术语、俗语和古诗词的加入使应用文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更贴近大众生活。

在情感表达方面,应用文写作不能滥用情感,一般不直抒胸臆,但并不一味排斥情感,否则读来使人味同嚼蜡。比如日常生活中满怀感激的“感谢信”,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充满号召力的“倡议书”,统统含“情”。有像悼词、慰问信、演讲稿等感情色彩较浓烈的应用文;也有像调查报告、通讯、报告等感情色彩较平淡的应用文情感表达不直露,不强烈,较为含蓄,隐含在理性的陈述、议论、说明之中。但所有的应用文情感均应避免个人情感的直接宣泄,是一种大公无私的民众情感。

例如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烈士公墓落成典礼的演说,一共仅有十句话,却成为美国历史上引用最多的经典演说。这篇简短的演说朴实优雅,委婉的说理中饱含了无限深情,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又如一则征文启事在开头写道:“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回顾过去,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瞻望将来,你打算怎样迎接新的一年?为祝愿青年朋友活跃思想,奋发有为,创造更加令人欣喜的成绩,本报决定发起《我在新的一年》征文活动……”一段清新的文字,把启事的指导思想优美地展现出来。

文采和情感并非文学作品的专利,以准确的事实为基础的文采和情感,会让应用文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此外,应用文写作中也需要注意语气的变化,风格的统一,以及对意境的巧妙设计,使文章有波澜,气势流畅。大多应用文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甚至以形象思维为主,有这样一则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听到它头脑中就会展现出:洁白的沙滩,成群的白鹤,无际的蓝天。广告完全靠抓住人们的形象思维,给心灵带来了自由飞翔的感觉。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应用文的文学性让我们看到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也有相互交叉、渗透、联系的方面,能相融、互动。综上所述,把一些文学因素适度地运用到应用文写作中,能够使应用文在符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增强生动性、表现力和可读性。

注释:

[1]孟建伟:《应用文写作教学“去文学化”探讨》,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李霞:《论应用文的审美特征》,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王莉:《论应用文语言的生动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8期。

第四篇:如何写新闻报道稿

怎么写新闻报道稿

一、新闻报道稿的格式

一般关于学校活动新闻稿

导语:概括敘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怎样做和为什么?

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一段一个重点,并以第三人称敘述,句子保持简洁,多用句号。

主体可以包括:泛写和特写.

1、泛写 :就是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大略的叙述出来.但不是流水式的叙述.要挑其特点.

2、特写:特写是抽取其中一個片段,从侧面描写带出主题。特写一般较富人情味和趣味性,描写也较一般新闻深入。

结尾:升华、总结一下此次活动.写一下,此次活动的意义。二、一般的新闻稿写作,有下列原则必须注意:

1、“新”闻重点:既然是“新”闻稿,讲的就不能是“旧”闻,就算是“旧”闻,你也要想办法旧瓶装新酒、老树出新枝。新闻界常常流传一个笑话:这个新闻可以吃很多天!事实上除了第一天就真的“新”之外,第二天开始就只是找不同的切点切入新闻,因此只有切口是新的,其他的都不新。

2、强调主题,其他以辅助资料整理:一则新闻稿一定只强调一个主题,次要的可以放在后面,更次要的或是补充说明的,直接提供附件或是辅助资料即可,否则太多的主题反而会模糊了焦点,变成没有主题。例如儿童奶粉卖点是在有益身体的菌种,最好从头到尾都绕着这个主题转,不要一下子又强调奶粉的维他命B群含量有多高。

3、倒三角形,每段均可独立:除了特殊的特稿、新闻分析或是专题报导之外,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倒三角形的“倒宝塔 式”。也就是愈重要的愈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当然要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同时导语也不宜过长,视情形而定,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个字。新闻写作发展出这种相当特别的写作风格,当然是为了适应新闻快速、直接的特性,直接告诉读者到底要说些什么。尤其是一份报纸厚厚的好几十版,每天见报的新闻上百则,读者不可一一看完,因此必须以最简短的方式让读者立即明了最重要的内容,如果读者有兴趣就继续阅读,否则即可就此打住。

同样地,倒宝塔式新闻写作的段落依重要性递减,且各段独立,对于有排版时间压力的编辑而言,只要看前几段就可以掌握重点,如果版面有限,更可以直接后面整段整段地大笔删除,而不会影响全文。因为在讲究又新、又快的新闻作业环境,包括读者和老编是都没有耐心的。因此千万记住不要讲究所谓的启承转合,直接开门见山就可以了。

4、五个“W”与一个“H”: Where,When,Who,What,Why,How:倒三角形的新闻写作,最重点的第一段叫作“导语”(lead),基本上由五个“W”和一个“H”等六个要素所组成。不过要注意的是,一般新闻稿写作新手,往往照本宣科、依法办事,误以为导言一定要将这六个要素全部塞进去,结果使得导言啰啰嗦嗦,毫无重点可言。因此在这六个要素中,判断哪几个比较重点,就写哪几个,一般而言,两三个就很多了,其他的留到后面的段落再交待就好。例如这次产品邀请麦当娜代言,那么最重要的就是Who(麦当娜)和What(代言产品),其他的都不重要,导言中就免了。

5、能引起记者注意的标题:就如同前几章提过的,新闻标题必须将此次新闻主题简单扼要地说明出来,才能吸引记者的注意,不至于成为垃圾桶内的废纸。

6、基本新闻稿体裁及联络人:简单地说,基本新闻稿体裁,就是一般的新闻稿,只要遵循上述写作重点,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千万不要因自己的文笔好就自作主张,写成旷世散文或小说巨作,即使它犹如史诗般伟大,最后仍会进了垃圾桶。同时不要忘了在新闻 稿末注明联络人的姓名和电话等信息,如果记者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时,才知道该找谁。

7、照片:一张好照片见报的效果往往胜过数千字的文稿,但照片一定要配合新闻主题,不要新产品上市,却给了一堆人头照,只为了拍老板的马屁。同时要注意照片一定要清晰,具有朦胧美的艺术照还是留给自己欣赏吧。

8、新闻资料袋及附件:新闻资料袋及附件可以让记者更清楚地了解背景和其他的细节,并满足记者多种新闻角度的需求。(附获奖名单)

三、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四、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第五篇:如何写新闻报道

如何写新闻报道

一、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新闻报道,写作素材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有所观察,有所经历,有所体验,从取材方面来看是“易于动笔”的。这次习作的目的也十分明确。

二、学科融合,开发资源

在这次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和体育教师进行协作,请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比赛之前,教师要做精心的布臵,在比赛过程之中,要让学生搞清比赛规则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以便在写作中进行准确地表达。这里需要注意-点,比赛中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比赛,不要刻意进行相关的习作指导,要把整个比赛过程都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资源来看待。特别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比赛的过程,对比赛的结果一定要记清。

导写过程

一、引题要激发兴趣

比如:同学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张老师听说咱们班昨天下午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他很关心这件事。他建议我让同学们把这件事写下来,准备在校广播站播出,以此来号召更多的班级、同学加入有意义的体育锻炼之中。你们有兴趣吗?另外,咱们班的黑板报也急需要三篇“新闻稿”。你想试试看吗?(板书:新闻报道)

二、质疑让例文引路

1、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该怎么写吗?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放谈”,对于乏学生中所谈的一些错误观点,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并将某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当作下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

2、有人说我把昨天比赛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记述下来,有人说我选择一两个人物重点写写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人说我准备着重写写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广播站的张老师预计到同学们会这样来写“新闻报道”,因此他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篇“新闻报道”的例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这篇“新闻报道”,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

出示例文―《我市第九届小学离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新闻报道”的写法。

3、自主交流:说说这则体育新闻报道是怎么写的,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

要点之一:这则报道的题目长,把这则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了。

要点之二:报道的开头,就交待了争夺冠亚军决赛的结果,接下来才写比赛的大体经过,最后又补充了获得第三、四名的学校。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这是“新闻报道”,人们最关心的是事情的结果。知道了结果,才会寻根问底,了解细节。

4.补充例文:课前,许多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体育方面的“新闻报道”,可以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在学生的交流中,加深对“新闻报道”的感性认识。)

5.现在,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就写昨天的那场拔河比赛,这篇“新闻报道”该怎样来写呢?

师生讨论小结:

第一、题目要醒目。一篇报道的题目可长可短,但一定要醒目,要能把这则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概括出来,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第二、内容要清楚。一篇报道通常首先要写清比赛或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接着要写清比赛或活动的过程;若是有必要,在报道的最后再交待与本次比赛或活动有关的问题,点明意义。

第三、语言要简洁。报道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它的语言应简洁并且规范,一般不需要展开描写、抒情、议论,只要实事求是地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就行了。

三、写作从说到写

1.口述报道:请你根据“新闻报道”的要求,自由说说昨天的那场拔河比赛。

2.指名学生口述。

3.围绕“新闻报道”的要求,师生简评。

4.鼓励学生认真构思,仔细推敲,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四、交流让学生小组推荐发表

1.四人小组逐篇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给班级黑板报。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新闻报道”的写作,今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若是发现了值得报道的事情,就可以自觉地拿起笔来,给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甚至各种报纸踊跃投稿!

习作点评(范文)

我校六(3)班拔河比赛激烈精彩第四小组以智取胜

林梦溪

昨天下午第三节课,在我校塑胶跑道上,六(3)班的四支拔河参赛队,经过四十分钟的激烈角逐,第四小组最终以智取胜,获得冠军。

这次比赛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各队选取十位选手。比赛在体育老师的哨声中拉开了帷幕。第一轮比赛,第一小组凭借着队员的身高和体重优势,轻松战胜了第二小组,进入了决赛。第四小组则凭借着自己的团结一致,十人拧成一股绳,战胜了实力不菲的第三小组,也进入了决赛。

扣人心弦的决赛开始了,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还没等哨声吹响,两支队伍就较上了劲。第一回合的较量,由于第一小组站位好,步伐稳,取得了第一局的胜利。第二局的较量更加激烈,双方在中线区域内来会“拉锯”。第四小组耐力更强,经过长时间的僵持之后,突然发力,一举获胜。决胜的第三局,第一小组把身强体壮的大力士全安排在前力一,而第四小组却把自己的“重兵”埋伏在后方,双方不仅在斗勇,而且在斗智。结果第四小组两胜一负,以智取胜。赛后,体育老师作了简短小结。这拔河比赛在下课铃声中圆满地结束了!

简评:

这则“体育新闻报道”开篇以凝练的文字,把时间、地点、人物、比赛结果介绍得清清楚楚。在报道的第三自然段中,习作者对决胜局的三场比赛的记述,用词准确,要言不烦。特别是“拉锯”“重兵”等词语的传神使用,使得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在庄重之中不失活泼。

教育带来的思考

据浙江卫视报道,杭州某小学,一名年龄仅12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在厕所里生下一位健康男婴,后被老师及时送进医院……

看完这则新闻,心情非常沉重,不由得发出一阵叹息,12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生下小孩,究竟是坚强,还是悲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怪事?难道如今世界真的疯狂到了如此的程度吗? 12岁毕竟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其自身生活还都需要父母、老师的照顾,而如今她却已经为人母了。据说,孩子去年回老家的途中被坏人强奸,由于胆怯、害怕,就没有报警,也没有告诉家长和老师,才导致了这样事件的发生。

姑且不谈这事情对孩子今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孩子将来会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怎么生活等等,自己只想就这件事情折射出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以引起人们对教育下一代教育问题的关注。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有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民族的复兴才有保障。

思考一:确实需要加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能不能打好这一基础对其将来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掌握趋利避害的方法,保障其健康成长,显然是每一位家长的真诚期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有责任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我保护。假如这个孩子能掌握一些自我防护的知识,及时同老师或家长沟通,大胆报警,将坏人绳之以法,也许,今天的状况就不会发生。也许,能最大限度的减小对自己的伤害。

思考二:真正需要提高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学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到“三心”,即细心、精心、耐心。就是说,老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需要精心传授知识和经验,不疏漏任何一个细节;老师需要同学生交流、沟通,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只有做到这“三心”,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和防止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保障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教师能做到“三心”,就不会出现在九个月漫长的时间里,竟然没有发现孩子身体异常变化的这种情况。

思考三:应该不断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孩子的养成教育期间。把孩子送进学校,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健康成长是家长的期盼,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一切教育责任都归于学校。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保持同学校、老师的经常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的情况,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善于听取孩子的心声,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做孩子的朋友。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防微杜渐。

思考四:媒体也有呵护孩子成长的社会责任。媒体的宣传都对孩子的品德、意识、行为都会有一定影响,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由于年龄、经验、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孩子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善与恶、真与假、丑与美。因而,媒体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更应加大社会责任意识,突显积极向上的东西。就此事而言,把它作为一则新闻,并还“将继续予以关注”,显然有些不妥。因为,当事人还是一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需要全社会来加以保护的,当然,她也不能例外,她的隐私也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人人生活有尊严,人人行为有规范,人人生活有保障的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具有广泛宽容度的社会,愿人们对未成年人的失足能予以最大限度的宽容。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协作,缺失任一方面,都难免会出现缺憾。

在秋日中收获——育红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秋游报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让孩子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11月12日育红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参观了常州恐龙园。

园内设有五个主厅和六个辅助厅,各厅通过逻辑路线,有发有合,互为关联。以生物演变史作为设计背景,重点突出恐龙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毁灭的构思主线,揭示了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的深刻主题。

运用情景营造手段,以飞溅的瀑布、冷峭的山岩、无水的海洋、茂密的丛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现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环境。化石陈列运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声光电的运用,结合影视成像、卡通动画、恐龙翻模、网络游戏以及各类科技制作等,使中华恐龙馆突破了传统的“博物”观念,成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观赏、游乐、参与为一体的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

园区内围绕恐龙馆设有穿越侏罗纪、白垩纪立体迷宫、三叠纪音域魔洞、恐龙山探险、荒滩漂流、动感立体电影、高空滑索、火箭人、超级飞人、热气球升空、模拟攀岩、情侣单车、草坡滚球、地震盘、跑马场、亲子园以及水上自行车等20余重刺激、动感的娱乐项目,使孩子们放松身心,流连忘返。

其中,最好玩的是穿越株罗纪,同学们乘坐着小船,穿梭了时空隧道,从18米的高空呼啸而下,感受从天而降的酣畅淋漓。在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依依不舍。

此次秋游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而且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大家在玩得尽兴的同时,也不忘讲文明、守纪律,展现了“育红学生”的良好风貌。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结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还从忙碌在他们周围的老师们的身上学到了责任,收获了那份沉甸甸的爱。秋游不仅是科技、观光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这份记忆会像茶一样,尽管是淡淡的,但它会留有余香;会是记忆深处最难忘的。

小学部高年级组经典诵读报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自古文明。11月30日中午,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全体高年级学生齐聚浦项体育馆,开展了“文明礼仪在校园”活动。文明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邵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学生明白了:一个人文明,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一个社会文明,展示一个国家的形象。提高文明水平,塑造国家形象,需要从每个人的文明礼仪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作为学生,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随后,又开展了隆重的“经典诵读”活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五年级的“千字文诵读”带领我们走进了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六年级的“祖国颂”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的辽阔富饶、繁荣昌盛。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让我们沿着经典继续前行。

六年级经典诵读比赛结果 一等奖 六(4)

二等奖 六(1)六(5)

三等奖 六(2)六(3)六(6)五年级经典诵读比赛结果 一等奖 五(3)二等奖 五(2)

三等奖 五(4)五(1)

小学生做好事 为社区清积雪

2月17日,来自图们市二小的六年级学生金丽、徐美钰、许恩境、李昭慧主动来到新华街道新平社区,帮助社区打扫卫生、清运积雪。

同学们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清理着院内的积雪,虽然干得满头大汗,但谁也不叫苦叫累。

劳动结束后,该社区团支部写了一封表扬信,向他们表达最真诚的谢意,并鼓励他们多做好事。

涟水县南门小学召开六年级学生会议

4月9日下午,涟水县南门小学在体育馆召开了六年级学生会议。

当天下午,各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成整齐的队伍来到体育馆,南门小学校长室李海波校长、陈云宇书记、王旭副校长、余栋梁副校长列席会议,会议由六级部张红军主任主持。会上,李海波校长总结了上一阶段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表扬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并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余栋梁副校长对所有六年级的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学们继续刻苦学习,争取使成绩更上一层楼。张红军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这次会议的召开,帮助学生们确立了奋斗的目标,树立了信心,好比给所有六年级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校领导的关怀、老师们的培育。(郁金星)

下载谈新闻报道的文学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新闻报道的文学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报道格式

    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格式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要素有四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

    新闻报道

    迎新生育写作 本报讯:2014年7月10日星期日,综合办李波主管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报告厅迎接了新员工,并为员工讲解了新闻消息写作。 7月10日上午李波主管在国际报告厅为新......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X月X日,XXX莅临由XXX检查视察工作。XXX陪同视察。 视察中。XXX后检查的交通安全状况,并对其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后期工作,切实提高发展与......

    新闻报道

    受害者陈春龙妻女首度“发声” 请求外界不要妄加猜测,尊重死者 (6月11日合肥晚报A07版) 6月8日凌晨,宁国路与九华山路交口南200米处,一辆由北向南疾驰而过的面包车将路边两名行人......

    新闻报道

    1.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

    新闻报道 - 副本

    我市在哈尔滨四所高校建立 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引进合作基地 ——常州人才招聘团东北五校招聘会取得圆满成功 3月13日上午,由市人社局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引进合作基地......

    新闻报道格式

    新闻报道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

    新闻报道

    新学期,夜大老师课堂三问道“三观”据报道,于2014年2月2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文附楼103室,13届传播学学生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程,本次课程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主讲老师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