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尧都区林业服务中心党组(写写帮推荐)
中共尧都区林业服务中心党组 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根据区委统一部署,2016年7月25日至8月25日,区委巡察一组于对尧都区林业服务中心进行了巡察。11月7日,区委巡察一组向尧都区林业服务中心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区林业服务中心党组工作作风不够务实,服务基层不够到位的问题
针对巡察组反馈的中心党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务实不够,服务基层指导力度不大的问题。区林业服务中心投入精力少,指导不到位,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尤其是在核桃基地建设方面技术人员缺乏,达不到提质增效的效果。部分农民核桃管理技术粗放、积极性不高、发展经济林的自觉意识欠缺。林区还时有存在部分群众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
整改完成情况:一是建立乡级服务队伍,1万亩核桃面积以下的乡镇,建立10个科技服务队伍;1~2万亩核桃面积的乡镇,建立15人的科技服务队伍;2万亩以上核桃面积的乡镇,建立20人的科技服务队伍,全区组成165名乡级科技骨干服务队伍。二是建立核桃示范园区,每个乡镇建立300亩以上示范园,村 级建立50亩以上示范园,全区形成186个示范园区,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带动全区核桃基地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为乡级技术人员和重点农户,并聘请了2名核桃专家在全区11个乡镇采取技术集中培训和实地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了春季核桃综合管理巡回培训,培训达3000余人次。四是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建设,落实护林防火员的日常巡察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区林业服务中心机关考勤制度不严,对干部管理宽松软的问题
巡察组通过查阅区林业服务中心2016年7月份签到表、外出报备登记表及请假条,发现区林业服务中心机关考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通过查阅,发现在7月18日—22日,机关干部王克林、周林、郭红娟、冯海山、李瑞玲、逯红梅、安亚丽、吕天佑、解苹、杨云凤、李小波、张明雯、马建业未能按时签到。
整改完成情况:一是中心党组对违反工作纪律的机关干部进行了集体谈话。二是完善了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外出报备制度、年休假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定期对到岗情况及请假情况进行公示,对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进行谈话。三是在每月月初、月中的工作例会上,中心党组领导对全体干部职工强调工作纪律,并对违纪人员进行通报批评。中心纪检组组长定期公开人员签到及请销假情况,做到狠抓典型,积极开展警 示教育。
三、中心纪检组强化自身建设方面不到位的问题 巡察组反馈中心纪检组纪检干部力量薄弱,强化自身建设方面不到位,履职尽责不到位,落实监督责任不到位,据此,巡察组建议我中心纪检组补充年轻纪检干部,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新要求、新形势的需要。
整改完成情况:中心党组根据巡察组建议,全面考察单位人员,从中挑选了一名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任专职纪检委员,给纪检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中心纪检组能更加充分地履行监督专责,并对纪检干部进行了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做到了全中心的监督工作无死角、监督工作全覆盖、监督任务全落实。
四、林管站摩托车未缴纳购置税及上牌照的问题 2015年5月8日,我中心由于工作需要,为护林员购置了66辆摩托车,当时我们征求护林员的意见,大家纷纷表示巡护工作在山区,摩托不会进城,由此,我们为了节省资金,所以没有及时的缴纳车辆购置税,也就没有上牌照,在政策执行上并没有落实到位。
整改完成情况:我中心认识到自身思想意识不足,并积极整改落实到位。截止2016年11月4日,我中心已为66辆摩托车全部缴纳了购置税,同时在交警部门上了牌照,达到了规范使用。
五、关于“两山”造林工程标准把握不严、资金监管不到位、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的问题
市林业局2015年下发(临林计发[2015]32号)《关于下达2015年省级“两山”造林工程第一批投资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下达了2015年省级“两山”造林第一批投资,我区共涉及金殿镇苏村、贾得乡封侯村、土门镇东羊村、县底镇许村、一平垣乡蟒王村五个村,每个村给予五万元的补助,主要用于村庄绿化。巡察组反馈,贾得乡封侯村利用该工程款3600元用于购买水泥花砖,县底镇许村利用该工程款10760元用于土方回填不能明确说明工程款的使用用途。
整改完成情况:我中心严把政策关,强化监督责任,经过认真复核工程要求,积极和上级业务部门沟通,确定“水泥花砖”和“土方回填”两项支出属于工程建设允许范围。
六、森林派出所执法程序不规范、不严格,标准过于宽松,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执法观念不强的问题
(一)关于执法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2015年以前的所有案卷中,都缺少《案件权利义务告知书》。2014年的62份林业执法案卷中,有11份行政审批处理表上没有加盖公章;有5卷没有市场调查价证明,且每个案卷中,要求至少有2个合法的木材加工厂证明,但有1个证明的有2卷。
整改完成情况:森林派出所严格按照“谁办案、谁负责” 的原则,要求办案人员将该所承办的林业行政案件卷宗全部进行整理,逐一复查,对没加盖公章、缺少证明材料等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逐一整改落实,责任到人到岗。
(二)关于执法不严格,标准过于宽松的问题
个别案件中存在罚款金额比所提口供、依据政策计算后应罚金额过低。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应在做出处罚前3天告知,但2015年之前的案卷中全是当天告知。
整改完成情况:对所有办结的林政案件卷宗进行了严格的逐一检查,并对处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逐一复核,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反省,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并要求办案人员严格按照《山西省森林公安机关常见林业行政案件裁量参照标准适用暂行办法》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完善档案资料。
(三)关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执法观念不强的问题 有6名林业执法人员的林业行政执法证过期,有5名民警的人民警察证过期,没有及时更换,反映出执法队伍思想重视程度不高、执法观念不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整改完成情况:我所及时更换了相关执法证件,2016年6月份5名民警的人民警察证已经全部更换到位。6名林业执法人员的林业执法证件的更换工作已与区法制部门联系好,正在等候办理通知。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 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0357-2014003;邮政信箱:尧都区平阳北街13号;电子邮箱:lfsydqlyj@163.com。
中共尧都区林业服务中心党组
2017年6月23日
第二篇:林业服务中心2008工作总结
**县林业服务中心2008工作总结报告
县林业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任务,更好的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服务,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于2007年11月成立了**拉祜族自治县林业服务中心,中心于2008年6月起开始办理相关业务,现将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负责全县林木林地权属的登记和动态管理,严格依照《普洱市集体林地使用权非国有林木所有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和完善林改期间集体林地使用权非国有林木所有权流转行为的通知》及《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开展好林权流转管理、林权抵押管理工作。截止11月20日,已受理林地林木流转16户61宗地,面积14848.7亩,活立木蓄积90735立方米;林木流转14户46宗地,面积47066.1亩,活立木蓄积247779立方米;代林权所有者收取林地林木流转金7323121.3元;已进行林地林木流转公告14户,变更林权证10户;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登记3户,面积2559.2亩,贷款金额180余万元。
二、收集、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信息,代林权所有者开展商品材采伐权拍卖。现已受托对糯福乡糯岛等村民小组的4800立方米集体商品木材采伐权进行了拍卖公告,将于12月2日在林业服务中心交易大厅进行公开拍卖。
三、负责完成全县木材及林产品运输证件的签发工作。2008年1月到11月止共办理木材运输证国内才原木22439.536立方米,1521车;进口材78.34立方米,3车;剩余物1912.958立方米,104车;碎木片568.5立方米,104车;药材3609.8吨,335车;食品106.5吨,11车;活立木移植178.5立方米,38车,93棵、39棚;藤竹14.5吨,3车。
四、实施木材、苗木、林木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及林产品产地和调运检疫,对检疫合格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2008年11月20日止共检疫木材17668.3102立方米;剩余物2060.9477立方米;碎木片650.5立方米;森林食品65吨;木姜子油14吨;藤竹5.5吨;移植树木94株、药材3524.2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人力不足,部分机构未能正常运作,无法全面满足林权所有者及林业生产经营者服务要求。
(二)、涉及许多新的业务无明确的指导和操作依据,开展困难。
六、2009工作计划
(一)、认真履行林业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全面开展和完成好林权登记和动态管理、林权流转管理、林权抵押管理、相关信息收集发布、木材及林产品运输证件《植物检疫证书》签发等工作。
(二)、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篇:林业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林业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为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文明、务实、高效、廉政的服务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1、中心工作人员应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串岗。
2、保持办公场所清洁整齐,办公时间不得大声喧哗,不再办公场所吸烟。
3、统一配戴中心工号牌,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待人礼貌,服务热情周到,态度诚恳耐心,不以任何方式或借口怠慢、顶撞和刁难客户。
4、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爱岗敬业,业务精通,技能娴熟。
5、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严禁拖拉推诿、马虎了事。
6、实行首问责任制,对基层的咨询和客户提出的问题及时答复,认真办理,重要事情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7、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办事;不准利用职务和职权之便,吃、拿、卡、要;严格按上级或物价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
8、严格遵守承诺办事时限。对外有明确承诺办结时限的,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能提前半截的,应尽量提前;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办结的,必须向服务对象做出说明。
9、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尽心尽责,共同维护中心良好的秩序。
第四篇:中共嘉峪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
中共嘉峪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
“企业融资难”破解方案
根据局党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总体部署,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制定本破解方案。
一、现状
截止6月底,我市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723户,注册资本(金)2156955万元。其中,内资企业454户,注册资本(金)1630616万元;私营企业2269户, 注册资本(金)526339万元。今年以来,我局在“兴商富民创新年”、“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帮扶解难题”、“服务企业万户行”等活动中,大胆尝试服务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破解非公企业“融资难”的方法,发挥抵押登记等职能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了系列融资服务工作。上半年帮助企业融资30.61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但是解决“融资难”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市企业仍然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国有大型企业——酒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需要我局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登记工作,帮助其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面临“融资难”。同时,由于金融机构体系和资本市场事实上存在一些缺陷,信用担保环境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企业“融资难”。
二、破解思路
(一)耐心问——急企业所急,问企业所需。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万户行”活动,并将走访企业经常化,利用一切机会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和最需要的帮助,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登记造册,建立有融资需求企业的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楚。
(二)精心推——宣传融资政策,推介融资程序。探索助企融资新方法、新途径,在局政务网站开通“助企融资”专栏和融资服务电子信箱,明确专人负责解答企业咨询;发送融资服务短信,辑印《融资指南》、《融资服务手册》。同时,增进金融机构对工商部门融资服务内容和融资需求企业的了解。
(三)用心联——专人负责紧盯,加强内通外联。成立破解小组,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融资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完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协作联动机制,以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市人民银行《2011嘉峪关市银行信贷增长指导意见》为契机,构筑协作通道,与各大专业银行建立稳定、长期、便捷、操作性强的服务融资机制体制,把工商搭建平台、政银互通信息、银企互惠双赢的机制固定为一种长期的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在个私协会员之间通过“互相担保”的方式,帮助会员从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发挥“服务酒钢工作站”作用,拓展职能,为酒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做好融资服务。
(四)热心办——推出快办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对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质押登记手续齐备的,必须当场办结;对手续不齐全的,一次性解释清楚。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要求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提供延时服务,力争一次办结,减少企业往返时间。对融资规模大,材料复杂的,指定专人上门跟踪服务,全程帮办。根据企业需求,指派专人现场办公,指导双方起草合同文本、融资意向书,整理完善相关手续,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
三、破解举措
(一)借助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帮助企业以自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动产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二)借助股权质押登记职能,帮助企业以自有的股权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为第三者的贷款提供担保。
(三)借助商标权质押登记职能,帮助商标所有人以自有并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四)借助个私协会的组织优势,探索在个私协会员之间通过互保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五)借助与金融单位建立的协作联动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解困。
四、目标任务
自现在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在已经帮助企业融资30.61亿元的基础上,突破80亿元,力争100亿元。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7.13——2011.7.20)
1.成立破解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许万勤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分局负责人为成员。
2.进行动员部署。通过中心组会议、例会学习,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二)实施阶段(2011.7.21——2012.8.31)
认真落实省工商局《关于全省工商系统认真做好“银企融资”服务工作的意见》(甘工商企字〔2011〕3号),深入开展融资服务工作。各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分局立足职能,各司其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开展破解工作。其中:
1.各基层分局:负责走访本辖区企业,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登记造册,建立有融资需求企业的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楚,及时报告。
2.注册登记科:负责与金融单位衔接联动,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解困。
3.市场监督管理科:积极开展动产抵押登记、股权质押登记、商标权质押登记工作,帮助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4.个私协会:探索在个私协会员之间通过互保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5.信息科:在局政务网站开通“助企融资”专栏和融资服务电子信箱,明确专人负责解答企业咨询。
6.服务发展办公室:负责建立和落实破解台账,落实解决问题公示制、目标承诺制、进度限时制、挂牌销号制、效果督查制、定期通报制等制度;发送融资服务短信,辑印《融资指南》、《融资服务手册》;向金融机构编发《企业融资推荐书》并回收《回执》;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相关资料。
各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分局在破解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反馈信息的记录,收集典型,积累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2.9.1——2012.9.30)
全面总结破解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将零散经验系统化、成熟做法制度化、有效措施规范化,巩固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破解活动在局破解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企业融资难”破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上述分工,立足本职,靠实责任,组织本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破解难题主题活动。
(二)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局监察室承担督促检查职责,要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向局党组报告破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各部门要把破解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开展破解活动与推进实施“兴商富民创新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规范提升年”、“服务企业万户行”、创先争优“窗口月”、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服务与监管》,并积极向省局《工商动态》、《创先争优工作简报》和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投稿,大力宣传破解活动进展情况、工作动态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树立标杆,抓点带面,为破解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篇:中共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
中共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最终上报稿)2008年12月25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省气象局党组按照省委和中国气象局党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推动龙江更好更快发展”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和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主客观原因、整改方向,以及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局党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防灾减灾、生态安全、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日益突出,气象部门为全省经济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明显增强。
(一)紧紧围绕发展主题,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明显提高。空地结合的气象监测网向自动化发展。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713型天气雷达系统、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的建设和711型天气雷达的数字化改造和地面监测自动化改造;建成了全省雷电监 测网、省级EOS卫星地面接收系统、800多个全省雨情温度监测站,与农垦、森工100多个气象台站进行实时资料汇交,实现资料上传收报率80%以上的台站有62个,对30多个行业气象台站的历史资料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实时、历史资料已投入业务使用;气象信息网络进一步现代化,形成了覆盖全省气象台站的立体气象通信网络。气象现代化建设使全省天气、气候、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情报加工处理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突出为民生服务意识,气象服务工作取得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一是气象防灾减灾效果显著。飞机增雨抗旱和森林灭火作业次数多、时间长、效果较好;人工增雨防雹已基本覆盖主要农业地区和林区,建成了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预警指挥系统,明显提高了作业效果;全省年均增水20亿立方米,防雹减灾500多万亩,直接效益10亿元左右。二是气象服务工作深入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坚持开展公众服务、决策服务、专项服务和专业服务;各级气象部门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服务项目和内容明显增加;气象预警专业服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通过广播、电视媒体、气象短信息平台、“12121”公益气象服务信息、答询系统和农村经济信息网手段等为公众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创收保持了年增15%的速度。
(三)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通过联合办学、函授教育、委托培养研究生、业务技术培训等措施,加强了在职职工教育,气象队伍职工的文化、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省科技厅、中国气象局的多项科研课题,建立了3个开放实验研究室,取得60多项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引进外国专家51人,选派专家赴10多个国家进行 访问交流97人次,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技术合作。
(四)稳步推进气象法制建设,气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出台了《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哈尔滨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省气象局还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度,对规范全省气象业务、管理等各方面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黑龙江省气候资源保护条例》纳入省人大五年立法计划,《黑龙江省气象行业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修订纳入省政府五年立法计划。气象行政执法全面展开,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维护天气预报统一发布、规范防雷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全省气象部门行政许可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审批程序,制定了四项国家气象行业标准。
(五)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台站综改成效显著。我省气象部门实行了部门预算,省气象局和市(地)气象局成立财务结算服务中心,全省气象事业费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事业费不足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全省50%的台站通过综改面貌焕然一新;20%的台站基础设施条件迈入当地“一流台站”行列,增强了气象人员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有76个台站实施了“房盖工程”(占88.3%),保证了业务用房的安全,受到干部职工的欢迎。“供暖工程”解决了高寒地区冬天取暖的后顾之忧,缓解了基层台站的供暖需求。
(六)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不断推动精神文明晋档升级,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全省气象部门创建文明单位取得丰硕成果,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全部进入文明单位行列。其中,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军警民共建共育 先进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含标兵)19个,“市级文明单位”(含标兵)46个。拍摄了宣传“气象人精神”的电视连续剧《北极光》,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播出,获得第23届电视金鹰奖优秀中短篇电视剧奖、黑龙江省精品工程一等奖、哈尔滨市天鹅文艺大奖一等奖;省局编撰出版了《文明传承》一书;省局还举办了2届全省《情系黑土地》气象人精神演讲比赛,举办了全省气象部门职工摄影、书法、绘画比赛和2届全省气象部门乒乓球和篮球比赛。举办了以冯丽华同志为代表的一线气象职工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开展了新农村帮扶工作,为帮扶单位投资50多万元,修水泥路3000多延长米,配备电脑30多台。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客观原因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省气象局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走访、普遍谈心、发放征求意见建议函(表)、设立征求意见箱以及党组成员自查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经过对意见进行梳理归纳,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够、学习不深。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理解不够深刻,联系实际气象工作不够自觉、不够紧密;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上不够全面;思想上求稳怕乱,不注意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工作中强调客观因素制约气象发展较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存在“重项目建设,轻效益发挥”,“重硬件建设、轻 软件应用”,气象科技成果水平不高,转化为业务能力不强,科研与业务脱节等问题。二是气象观测资料不能充分应用的问题。三是因工资待遇较低、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引进高素质人才较难,现有人才流失,气象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与南方相比气象队伍素质偏低,与气象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四是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锐性、通俗性不强,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不够的问题。五是气象工作体制机制,特别是气象工作机制创新方面的问题;六是天气预报准确率与政府要求和百姓的需求有很大差距,气象监测预警、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很大差距的问题。七是基层台站建设发展不平衡,社会职能发挥的不充分的问题。
(三)能力作风方面的问题。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服务全局特别是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没有形成,致使科技创新太弱,成果少,科技管理工作薄弱;局机关工作效率低,上传下达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在部门工作和干部管理上,缺少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基层工作重视不够。
(四)事关民生的问题。着力解决对干部职工生活方面遇到相关困难关心不够,对解决历史和现实出现的问题力度还不够、途径不畅通,气象职工收入居全国气象部门后位;局直单位离退休职工地方出台的生活补贴问题没有落实,县(市)气象局津贴补贴低于地方标准问题没有解决;艰苦偏远台站条件艰苦、待遇低等问题,对此群众反映强烈。
(五)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保守,缺少创新意识,存在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 识不强,喜于已有成绩,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习惯于“守摊子,吃老本”,争创一流的精神动力不足等。
(六)气象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覆盖范围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财政投入力度小;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速度不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还比较弱;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研究和规范不够;人工影响天气手段单一,装备不足,机动性不强。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等。
上述问题和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有主观努力不到位的因素。
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级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气象事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气象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省地域经济不发达,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非常难,至今没有形成一支过得硬的学科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使很多现代化设备没有发挥应有效益,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有待开发。二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气象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省气象工作的投入得到增加,气象工作的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经费和装备不足仍然是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大问题。气象装备投入不足,气象现代化建设速度不快;基层站点人员待遇低,基层人员工作不安心;由于气象部门是中直单位,地方出台的一些津贴补贴政策落实有较大困难等。三是体制机制不顺束缚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事业集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气象科技服务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政策措施和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主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透。重视一般性的理论学习,在学习的系统性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方面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上不够全面,对气象事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是缺少有针对性的思考,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不强。虽然近几年来在全省气象事业的发展上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气象事业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对全省气象事业的宏观发展上缺少有针对性的思考。对我省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中的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深层次问题调查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长期积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老问题和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统筹兼顾不够到位;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台站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统筹协调不够,对下的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三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强。在我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气象系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做得不够;新形势下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深度、力度还是广度上都需进一步加大,在某些关键领域还没有实现重点突破,特别是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事业发展大局的公共气象服务体制创新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四是工作作风仍需改进。部分领导干部对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够,对调查研究中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不够;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建设、抓整改的措施不够有力;面对事业快速发展、工作领域和管理职能不断扩大、工作任务迅速增加的新变化,机关在职能转变和职责调整,在科学合理地安排任务、设臵岗位以及人力资源配臵方面还不完全适应;对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 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还不够,既有对政策原因解释不够的问题,也有结合实际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的问题。
按照边查边改的要求,根据气象系统实际,近期重点解决好干部职工关注的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解决离退休老干部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落实问题。
2.进一步改善省局直属单位大院供暖、饮水条件。拟购买10吨锅炉解决供暖问题,并对大院供水管线进行维修改造,争取明年实现集中供水,届时,大院职工将吃上自来水。
3.改善机关和离退休老干部业余活动场所问题。扩大业余文体活动场所,购臵必要的文体设施,解决活动后淋浴问题。目前,已经启动了相关准备工作。
4.进一步改善局机关和省局直属单位大院职工就餐环境和条件问题。
5.解决职工家属区活动器材、活动场所和粉刷职工家属楼问题。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及主要措施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局局党组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气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一是用好学习载体,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新时期指导我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载体。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并自觉用好这一载体,力争在学习实践中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使理论学习成果转 化为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二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龙江气象事业。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只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们才能在新的思想高度上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开拓新局面,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三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事求是推进各项工作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气象事业发展,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紧密联系我省省情、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推动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为龙江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四是突出责任主体,尽职尽责当好人民公仆。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自觉承担起两个方面的职责:一方面,气象事业面临难得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责无旁贷;另一方面,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担负着森林草原防火、扑火、防汛、重大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职责,任务繁重,尽心竭力做好工作,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五是全面提升素质,把握机遇为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当前影响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违反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规律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深和认识不透,统筹兼顾的能力不足,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力争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当前气象工作结合起来,抓住“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大冬会”气象服务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省气象局党组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能力。今后气象工 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理念,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努力开创气象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及主要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重点抓好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我省气象防灾减灾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机制,特别是与气象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部门以及与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关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交通、电力、民航、城市管理等专业领域的联合开发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发展为重点,完善共建共享共赢的部门联合和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参与建立和完善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
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把气象工作的重点放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效益发挥上,将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中去。以公共服务为引领,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视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要做到灾有所防。使广大气象职工进一步确立灾有 所防的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灾有所防的措施。要继续把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千亿斤”粮食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构建气象现代化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气象现代化不动摇,提高气象装备水平,统筹抓好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的效益。要抓紧建立完备的现代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建立、完善观测、加工、传输、预报系统,形成全省性、多层次、布局合理的气象观测预报网络。
(三)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协调机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能力。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提高我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建立健全有分工、有保障、有考核,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省、市(地)、县(市)三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大气成分监测,加快大气本底站的升级改造和完善。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业务。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强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和开发利用规划。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参与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
(四)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省级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气象科技新突破,夯实气象服务的科技基础。紧密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主题,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研与业务结合的有效机制,建立气象业务需求牵引科研方向的机制,建立科研单位与业务单位人员交流的机制,建立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有效机制,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省级科研机构建设,促进省级业务系统建设。
(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紧紧围绕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气象科技创新的需要,以培养学科带头人、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业务科研骨干为重点,以建立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及环境为着力点,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六)建立部门合作机制,优化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完善气象业务对外开放、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切实改进气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有机联系的方式和渠道。完善与省政府有关部门、气象行业部门的合作机制。建立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外省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
(七)建立向基层台站倾斜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气象工作。加快基层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改善基层台站工作生活条件,重点加强艰苦边远地区气象台站建设,提高边远、艰苦台站办公环 境和职工福利待遇,推动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完善气象部门资金投入统筹集约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基层人才队伍补充和稳定机制。
(八)加快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扩大气象科技服务的领域,挖掘气象科技服务的经济效益潜力,大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提出我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探索和建立气象科技服务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奋发的精神提高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努力推进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取得扎实的社会服务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成果。
(九)加强省局党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组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展理念、思路、举措和领导方法。继续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党的理论与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稳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组制度建设。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保证政令畅通。三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注意从基层和业务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大胆选拔培养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地区锻炼,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干部。持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处级干部岗位轮换、挂职锻炼、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增强领导 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对处级领导班子工作的巡视制度。四是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密切联系群众,认真解决好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精简会议、文件和一般事务性活动,改进文风和会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的效益。五是带头加强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黑龙江省气象局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