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基于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事件
------对操作风险的认识
总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来介绍
1案例介绍 2反映问题 3原因分析 4启示认识
一.案例介绍
时间:2008年1月24日 地点:巴黎,银行总部
背景:①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稳。
②法国兴业银行,作为法国第二大银行,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已在次贷危机中亏损20.5亿欧元(包括11亿欧元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资产、5.5亿欧元与美国债券保险商相关的资产以及4亿欧元的其他损失)。
法国兴业银行简介
法国兴业银行总部
1.2.3.4.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 提供从传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 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 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
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1%。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补充:
自2007年年初开始法兴银行的交易员Jerome Kerviel在股指期货操作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Jerome Kerviel开始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市场将出现持续上升。直到2007年的年末,Jerome Kerviel的交易还处于赢利水平。
但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
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盖维耶尔可能已经损失了20亿欧元。法兴银行在此方面的损失曾受到了德国方面的警示。同天,法兴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法兴银行立刻打电话给这笔交易的交易对手进行核实,而接到电话的一方声称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笔交易。
2008年1月21日,法兴银行开始动手平仓。法兴银行21日起的平仓举动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本周一大幅下跌的原因。当天,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股市全线下跌5%以上。
2008年1月24日,位于香港的法兴亚太总部向国内媒体公告,由于该行的Jerome Kerviel交易员在股指期货操作上的欺诈行为,该行产生了49亿欧元(约合71.4亿美元)的损失。随后法兴银行通过对Jerome Kerviel负责仓位的审查和对他所在部门负责的全部持仓的彻底分析,并确认该欺诈交易事件为独立事件。
此次兴业银行的欺诈案可能也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就是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的 案例小结
根据法国兴业银行巨亏的案例描述,我们发现它具有操作风险的显著特性:明显的内生性、具有较强的人为性、他与预期的收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具有广泛的存在性、与其让风险(衍生品价格风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他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它低频率高损失、它的管理责任具有共担性。
因此要分析此案例主要就是从操作风险切入。而操作风险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二.反映主要问题:(1)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在银行内部未能创造有影响力的内控文化,交易员凯维埃尔长时间、多次违规操作,没有有效监督。
(2)对经营中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甚至对凯维埃尔初期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表示赞赏,进一步助长了他铤而走险。
(3)各级管理层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向上级报告制度,凯维埃尔违规操作导致内控报警系统报警75次之多,竟然没有向上成功反映。
(4)问题整改机制无效,凯维埃尔用6封邮件就把问题整改搪塞过去了。(5)银行交易员的薪酬问题。在欧洲银行,交易员是收入最高的群体,为丰厚的奖金所驱动,凯维埃尔以身犯险
三.原因探究
(一)风险控制不力
国内外众多银行巨额亏损事件表明操作风险仍是导致衍生工具损失的重要原因。法兴事件中,法兴银行在限额控制、职责分离等方面的漏洞,无疑成为违规行为滋生的“温床”。
首先,限额控制上的缺陷。法兴银行将风险监控重点置于交易员的净额头寸上,忽视全部交易的规模与单边交易数额。为此科维尔利用虚构的卖出交易数据,造成净头寸得以对冲的假象,逃过了这一监控措施。此外,欧洲交易所向法兴银行提供的是汇总后的数据,并未具体细分至每位交易员。由于法兴银行在衍生商品交易上素来额度巨大,所以科维尔的巨额交易数量并未引起过多怀疑。
其次,职责分离上的失策。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实行一种类似于暗箱操作的授权机制,表现为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授予交易员不同的权利。科维尔在进入法兴银行工作后,曾供职于中后台监控部门,对于法兴银行的监控流程了如指掌。这为其日后作为交易员的违规行为提供了职责上的便利。因此,企业在面临内部职位调动时,应妥善考虑职责兼容问题。
再次,对内外部警示信息的忽视。调查资料表明,法兴银行对于来自内外部的警示信息并未仔细核查,如2007年11月欧洲期货交易所曾质疑科维尔交易仓位,以及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间风险控制系统发出了74次警报,直到第75次警报的拉响,才使科维尔的违规行为得以曝光。第四,没用以正确客观的姿态看待金融衍生品,特别是股指期货,只看到它带来的巨额利润,而忽视了它存在的巨大风险。法国兴银行股指期货投机失败表明,股指期货既有积极一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此可见,衍生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第五,银行监控部门的失职。法兴银行的内部报告坦陈“交易部门职员没有系统地执行更为详尽的稽核”,另外该部门也缺乏“确定不良交易存在的手段以及能迅速予以控制的机制。” 银行发言人也在事后承认,银行早已发现科维尔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未做深入调查。此外,法兴银行因没有投入足够资源防范交易丑闻已经受到法国央行的警告。
就此看来,法兴银行备受赞誉的风控系统也仅是徒有盛名。而对风险的控制不力,究竟是缘于巨大金融利益带来的疏于监管还是控制系统本身的错漏,则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性控制失败
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导致法兴银行巨亏的直接原因。科维尔利用其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熟悉,精心设计虚假交易,从而逃避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但个人认为,事件的深层原因应归咎于法兴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对人性的控制失效。
案发之后,科维尔的辩词耐人寻味:“我没有犯错,我只是为了给银行多赚钱”。显然,他将违规行为定位成追求自身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是这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远远超出正当范围。
此外,科维尔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内部控制流程极为熟悉,从而成功逃避监控体系进行违规操作。然而,在法兴银行内部,熟悉整个内部控制流程的远不止科维尔一人,如何保证他们的行为守规、防止第二个科维尔出现?除了在职责分离上的控制措施外,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组织的风险控制文化、加强人性控制也至关重要。据科维尔的辩护律师称,在法兴银行内部,不止一个人在从事违规交易。管理人员的利欲熏心、风险管理意识淡化。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没有银行高层的默许,任何一个交易员都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酿成如此巨大的案件。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人性控制、消除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才是防止违规再次发生的治本之举。
(三)IT控制薄弱
事件发生后,科维尔被戏称为“计算机天才”,法国央行行长称其至少突破了银行五个级别的监控才获得巨额投资权限。在“计算机天才”与IT监控系统的较量中,后者败下阵来,原因何在?据法兴银行披露,其内控系统要在交易三天后才会对交易进行核查,法兴银行系统的开发人员、验收人员与IT管理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内控和技术漏洞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漏洞则被科维尔利用了。同时,为了规避后台监控,他还盗用多个系统密码进行数据篡改。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企业的各项流程广泛结合。所以,防范计算机技术风险、保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控制的关键。事实上,法兴银行的风险管理团队中拥有IT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面对科维尔的违规及篡改行为却迟迟未能察觉,除了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外,法兴事件也表明,再严密的电子监控程序,也难免存在漏洞。计算机控制只是一种手段,其应用无法替代业务流程的整体控制。过多依赖高科技手段,忽视基本的流程控制,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只有实现IT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的整合,才能真正应对新环境下出现的各类风险。
(四)内部审计失效
法兴事件还证明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只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控制企业风险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它存在局限,例外事项、人为操纵或系统故障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内控系统的运行。所以,对内控系统的反馈与再监控至关重要。
传统意义上,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银行往往利用内部审计系统来评估与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防范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况。然而,由于衍生品交易部门给法兴银行创造的利润大约占到整个银行利润的三分之一,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可能使内部审计系统在审查合约时难以提出质疑。一些银行业人士曾表示,在法兴银行,衍生品交易部门面对审计部门监管时享有的自由度,远远大于英美等国的同类银行。法兴银行的这种监管制度暴露出其风险控制系统与内部审计系统之间在协调方面还存在漏洞,使得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监控作用大打折扣,这也为科维尔的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就此,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再监控效用,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五)外部监管缺陷 法兴事件暴露出了长期以来欧洲银行业自律监管模式的缺陷。与美国以交易所、美国期货业协会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为主体的三层严密监管架构不同,欧洲衍生品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基本上以自律为主。自律监管模式无形中将监管责任推向企业本身,而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或是控制体系出现重大缺陷之时,企业难以对违规事件产生有效制约。
此外,信用制度的滥用也是造成法兴事件的潜在原因。信用制度虽是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基石,但欧洲的一些交易所基于传统的理念及竞争需要,将信用制度过度地滥用于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甚至未要求交易员交足交易保证金。法兴事件中,科维尔刻意选择未有保证金追缴要求的衍生工具,无疑是利用了外部监管体系的缺陷。原因分析小结 四.启示认识 操作风险
1)加强信用机构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反映机构金融承诺内容的总名义数额上给予更多注意力。
2)全面的介入风险管理。信用机构的管理层应该设立一些包括独立成员在内的委员会,以管理风险和内部监控事务。通过“风险价值法”(VAR)和“压力试验法”对交易人员的交易进行记录、确认、市价计值,评价、度量和防范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等。
3)调整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适用的惩罚方式。
4)呼吁在国际层面提出即在欧洲以及国际范围内尽快开展加强金融系统内部控制、防止内部欺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风险规避制度。
Thank you!!
第二篇: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案例“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分析
一、案例介绍
时间:2008年1月24日 地点:巴黎,银行总部
背景:①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稳。
②法国兴业银行,作为法国第二大银行,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已在次贷危机中亏损20.5亿欧元(包括11亿欧元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资产、5.5亿欧元与美国债券保险商相关的资产以及4亿欧元的其他损失)。
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1%。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涉案的交易员已经承认了自己的不当行为,而相关的解聘程序“已经启动”,兴业还对其提出了法律诉讼,相关部门的直接负责人也将离职。欺诈事件曝光后,兴业董事长兼总裁溥敦(Daniel Bouton)曾提出辞职,但董事会拒绝了他的请求。该行已就此次事件向全体股东公开致歉。此次兴业银行的欺诈案可能也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就是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该事件发生之后,兴业董事长兼总裁溥敦(Daniel Bouton)提出辞职。该行已就此次事件向全体股东公开致歉。
法国银行业监察委员会对法国兴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失职处以400万欧元罚款。(注:法国银行业监察委员会对大型银行机构的最高处罚金额为500万欧元。)反映的主要问题:
(1)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在银行内部未能创造有影响力的内控文化,交易员凯维埃尔长时间、多次违规操作,没有有效监督。
(2)对经营中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甚至对凯维埃尔初期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表示赞赏,进一步助长了他铤而走险。
(3)各级管理层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向上级报告制度,凯维埃尔违规操作导致内控报警系统报警75次之多,竟然没有向上成功反映。
(4)问题整改机制无效,凯维埃尔用6封邮件就把问题整改搪塞过去了。(5)银行交易员的薪酬问题。在欧洲银行,交易员是收入最高的群体,为丰厚的奖金所驱动,凯维埃尔以身犯险。
二、案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纵观整个案例,我认为法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银行内部监控管理问题。内部监控管理问题是本案例中法兴巨亏的症结所在,只有找到主要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现在次贷危机、银行巨亏的双重打击之下的扭亏和复苏。
三、案例分析
1、行业分析
法国银行业全部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允许经营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在经济中扮演促进消费,帮助企业发展,提供相关指数,配合本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制定的利率政策的重要角色。
截至2008年,法国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632家,39700家分支机构,40万名雇员,ATM51700台,共管理7200万个账户,银行业总资产7.7万亿欧元,其中农业信贷银行、巴黎银行、兴业银行、里昂信贷等八大银行占全国银行总资产的93%。
这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法国银行股成为股市重灾区,各大银行股票市值大幅缩水。
2、事件成因分析
2.1 概念明确
1)金融衍生产品:指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以杠杆性的信 2 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
2)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它是通过预测金融市场未来的走向,付出少量保证金而从事的一种投机性活动。这种交易风险极大,但是利润丰厚。这种交易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快速完成交易。
3)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2.2 原因探究
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银行业操作风险失控事件,其漏洞与成因包括:
(一)风险控制不力
国内外众多银行巨额亏损事件表明操作风险仍是导致衍生工具损失的重要原因。法兴事件中,法兴银行在限额控制、职责分离等方面的漏洞,无疑成为违规行为滋生的“温床”。
首先,限额控制上的缺陷。法兴银行将风险监控重点置于交易员的净额头寸上,忽视全部交易的规模与单边交易数额。为此科维尔利用虚构的卖出交易数据,造成净头寸得以对冲的假象,逃过了这一监控措施。此外,欧洲交易所向法兴银行提供的是汇总后的数据,并未具体细分至每位交易员。由于法兴银行在衍生商品交易上素来额度巨大,所以科维尔的巨额交易数量并未引起过多怀疑。
其次,职责分离上的失策。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实行一种类似于暗箱操作的授权机制,表现为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授予交易员不同的权利。科维尔在进入法兴银行工作后,曾供职于中后台监控部门,对于法兴银行的监控流程了如指掌。这为其日后作为交易员的违规行为提供了职责上的便利。因此,企业在面临内部职位调动时,应妥善考虑职责兼容问题。
再次,对内外部警示信息的忽视。调查资料表明,法兴银行对于来自内外部的警示信息并未仔细核查,如2007年11月欧洲期货交易所曾质疑科维尔交易仓位,以及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间风险控制系统发出了74次警报,直到第75次警报的拉响,才使科维尔的违规行为得以曝光。
第四,没用以正确客观的姿态看待金融衍生品,特别是股指期货,只看到它带来的 3 巨额利润,而忽视了它存在的巨大风险。法国兴银行股指期货投机失败表明,股指期货既有积极一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此可见,衍生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第五,银行监控部门的失职。法兴银行的内部报告坦陈“交易部门职员没有系统地执行更为详尽的稽核”,另外该部门也缺乏“确定不良交易存在的手段以及能迅速予以控制的机制。” 银行发言人也在事后承认,银行早已发现科维尔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未做深入调查。此外,法兴银行因没有投入足够资源防范交易丑闻已经受到法国央行的警告。
就此看来,法兴银行备受赞誉的风控系统也仅是徒有盛名。而对风险的控制不力,究竟是缘于巨大金融利益带来的疏于监管还是控制系统本身的错漏,则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性控制失败
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导致法兴银行巨亏的直接原因。科维尔利用其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熟悉,精心设计虚假交易,从而逃避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但个人认为,事件的深层原因应归咎于法兴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对人性的控制失效。
案发之后,科维尔的辩词耐人寻味:“我没有犯错,我只是为了给银行多赚钱”。显然,他将违规行为定位成追求自身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是这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远远超出正当范围。
此外,科维尔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内部控制流程极为熟悉,从而成功逃避监控体系进行违规操作。然而,在法兴银行内部,熟悉整个内部控制流程的远不止科维尔一人,如何保证他们的行为守规、防止第二个科维尔出现?除了在职责分离上的控制措施外,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组织的风险控制文化、加强人性控制也至关重要。据科维尔的辩护律师称,在法兴银行内部,不止一个人在从事违规交易。管理人员的利欲熏心、风险管理意识淡化。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没有银行高层的默许,任何一个交易员都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酿成如此巨大的案件。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人性控制、消除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才是防止违规再次发生的治本之举。
(三)IT控制薄弱
事件发生后,科维尔被戏称为“计算机天才”,法国央行行长称其至少突破了银行五个级别的监控才获得巨额投资权限。在“计算机天才”与IT监控系统的较量中,后者败下阵来,原因何在?据法兴银行披露,其内控系统要在交易三天后才会对交易进行 4 核查,法兴银行系统的开发人员、验收人员与IT管理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内控和技术漏洞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漏洞则被科维尔利用了。同时,为了规避后台监控,他还盗用多个系统密码进行数据篡改。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企业的各项流程广泛结合。所以,防范计算机技术风险、保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控制的关键。事实上,法兴银行的风险管理团队中拥有IT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面对科维尔的违规及篡改行为却迟迟未能察觉,除了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外,法兴事件也表明,再严密的电子监控程序,也难免存在漏洞。计算机控制只是一种手段,其应用无法替代业务流程的整体控制。过多依赖高科技手段,忽视基本的流程控制,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只有实现IT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的整合,才能真正应对新环境下出现的各类风险。
(四)内部审计失效
法兴事件还证明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只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控制企业风险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它存在局限,例外事项、人为操纵或系统故障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内控系统的运行。所以,对内控系统的反馈与再监控至关重要。
传统意义上,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银行往往利用内部审计系统来评估与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防范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况。然而,由于衍生品交易部门给法兴银行创造的利润大约占到整个银行利润的三分之一,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可能使内部审计系统在审查合约时难以提出质疑。一些银行业人士曾表示,在法兴银行,衍生品交易部门面对审计部门监管时享有的自由度,远远大于英美等国的同类银行。法兴银行的这种监管制度暴露出其风险控制系统与内部审计系统之间在协调方面还存在漏洞,使得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监控作用大打折扣,这也为科维尔的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就此,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再监控效用,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五)外部监管缺陷
法兴事件曝光后,法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受到了质疑。公众指责银行监管机构未能有效防范该案的发生。政府官员也纷纷表示法国银行业监管不充分,要求对银行业进行“额外”监控。法国金融监督委员会更是呼吁,应加强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法兴事件暴露出了长期以来欧洲银行业自律监管模式的缺陷。与美国以交易所、美国期货业协会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为主体的三层严密监管架构不同,欧洲衍生品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基本上以自律为主。自律监管模式无形中将监管责 5 任推向企业本身,而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或是控制体系出现重大缺陷之时,企业难以对违规事件产生有效制约。
此外,信用制度的滥用也是造成法兴事件的潜在原因。信用制度虽是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基石,但欧洲的一些交易所基于传统的理念及竞争需要,将信用制度过度地滥用于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甚至未要求交易员交足交易保证金。法兴事件中,科维尔刻意选择未有保证金追缴要求的衍生工具,无疑是利用了外部监管体系的缺陷。
四、对法国银行业的启示 4.1 整改措施
1)通过有力的确认措施强化IT安全管理,加快制定现有的进入安全和安全审核的结构性方案;
2)重新构筑控制和预警程序,这些措施将主要确保相关信息在不同部门和不同管理级别之间合理循环确认;
3)强化机构组成和操作风险预防系统,以发展出交互对应的管理结构,来更好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方面在内的欺诈风险。4.2 反思与启示
1)加强信用机构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反映机构金融承诺内容的总名义数额上给予更多注意力。
2)全面的介入风险管理。信用机构的管理层应该设立一些包括独立成员在内的委员会,以管理风险和内部监控事务。
3)调整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适用的惩罚方式。为加强银行管理,2008年8月《经济现代化法》做出了新规定,银行委员会对违规银行的罚款上限已升至5000万欧元。
4)呼吁在国际层面提出即在欧洲以及国际范围内尽快开展加强金融系统内部控制、防止内部欺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风险规避制度。
五、对我国银行金融业的启示
5.1行业现状
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7.2万亿元,负债总额82.3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银监会刚成立之时资产和负债总额的3.2倍和3.1倍,全部商 6 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的-2.98%上升到今年二季度末的11.1%,拨备覆盖率也大幅增长至186%。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至84家。
5.2 存在问题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金融创新不多,风险相对而言不大,因而从客观角度上讲,我国还不存在能够造成类似法兴银行案件发生的条件,但是,仍然不能轻视金融监管,怎样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的内部监管仍是中国银行业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业呈现双向开放的市场环境里,如何在内部风险管控和外部市场监管方面,将相关的风险通过制度设计降低到最小程度,是面临的严峻命题。
纵观国内相关案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制度没有得到切实执行。
①国内商业银行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部分制度更新迟缓,未能与业务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保持同步。
②制度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有的规定相互矛盾;许多制度没有进行应有的整合。
③一些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有误区,重营销、轻内部管理。例如:我们许多营业机构的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以业绩论英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没有真正做到一只眼看发展,一只眼看风险。
5.3 启示
(一)必须高度重视内控文化。
交易员之所以有机会超出权限进行交易,是因为这些企业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熟视无睹,只看到它的高收益,却忽视了高风险,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一贯以来都是重发展文化、轻控制文化,在贷款方面重贷轻管的现象还层出不穷。
(二)时刻防范操作风险。
第一,建立完备的资金交易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就交易品种、交易金额和止损点等对资金交易员进行授权,明确规定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确定资金业务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以及相应承担的单笔、累计最大交易损失限额和交易止损点。
第二,根据权限等级和职责分离原则,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资金交易中台和后台部门对前台交易的 7 反映和监督机制。
第三,建立完善的衍生产品交易前、中、后台自动联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实时的风险管理系统,定期更新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敞口限额、止损限额和应急计划,严格审查交易对手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资格,对衍生产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员制定明确的资格认定标准和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制度。
第四,要树立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银监会一直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通过进行操作风险的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和整改违规问题、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等措施。深入推进基础管理工程。做好规章制度的清理、修订工作。加强对各类问题的查处和整改。金融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三)不断完善监控系统。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管理不到位,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开发风险隐患大,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电子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必须建立科学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包括严格进行业务主管、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及技术维修人员的权限划分,严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人员介入实际业务操作,实施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密码(口令)管理,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设置必要的日志,以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系统环境的安全。
建立有效可控的内控系统,包括组织机构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批准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信息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004年02月04日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反思“法兴事件”》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敲响警钟》 新华网 2008年2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东北财经大学 戴晓斌 2008年10月
第三篇: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
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扰乱全球金融系统
摘要: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法国兴业银行是法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该公司拥有13万员工和2250万客户。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本文将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弊案分析入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体系的漏洞,同时提出了对完善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法国兴业银行; 内部控制;风险监控
一、案例简介
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发现一名驻巴黎的交易员,在超过权限的情况下私自建立了违规的交易部位,并进行欺诈交易行为,造成了49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起银行案件所造成的损失是法国银行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也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法国兴业银行巴黎交易员Kerviel被法国司法机关提起诉讼,Kerviel被立案指控的罪名共计三项,中包括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侵入信息数据系统等。
法国兴业银行被迫在全球股市大跌的环境下了结这些违规部位,涉嫌违规交易员Kerviel利用自己原来在银行中后台部门工作中对银行监控系统的了解,通过精心设计虚假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巴黎检控方后续调查显示,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早在2007年11月就已经质疑Kerviel的交易部位,并已通知法国兴业银行。其实,Kerviel成功利用虚假文件表明其交易风险已被对冲覆盖,从而应付了来自法国兴业银行本身的质询。法国兴业银行曾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就在这样一个老牌银行,悲剧却不幸地发生了,违规数额之巨大,损失之惨重,足以震惊世界。
二、法国兴业银行的管理弱点
有人认为Kerviel事件绝非偶然,而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结果。法国兴业银行在内部管理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从管理、组织和技术三方面的缺陷上体现出来。
(一)管理缺陷
Kerviel的上司看到一个报告书的时候其实就露出了银行很大的弊端,Kerviel经常在其他工作人员回家之后仍然工作到很晚,以防止被别人发现了他的活动。经理没有强制休假的政策,将允许他们仔细检查他的工作,而他已经走了。据说,他用他的经理的计算机上执行了一些欺诈性的交易,Kerviel的辩护律师认为,他的行为与他的上司的默许欺诈活动有很大关系。
(二)组织缺陷
Kerviel熟悉公司的安全程序和后端办公系统。后来,他被转移到另一个在公司工作,他知道兴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时间表,他能够在审查前几分钟从系统中消除记录,之后再重新恢复,临时的交易失衡不会引发警报。他甚至能够用这种方法在向其他银行发送确认函前取消或者新建交易。
(三)技术缺陷
Kerviel能够使用其他员工的接入码和用户信息进行假交易,系统无法检测到Kerviel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合法交易,但伪造的对冲,它们被认为合法的“抵消”。在一个单独的组合,从一个包含他的真实的交易不同,他进入虚假交易,没有一个系统检测软件的安装来检测这些交易。兴业银行的监测程序可以监测到更为复杂的欺诈行为,但最终Kerviel用简单的方法绕开了这些检测程序。
三、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
对于法国兴业银行的案例,很多人认为原因在于其内部管理不力和技术缺陷等原因,这种分析当然是正确的,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该银行内部风险监控体系和风险评估本身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暴露出兴业银行过分相信其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
(一)内部控制松懈失灵
法国兴业银行有关报告显示,交易员Kerviel于2005年就建立了虚假交易头寸,却一直未被发现。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来自中台、后台28个部门的11种风险系统对Kerviel的操作发出多达75次警报,也均未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可见法国兴业银行内部管理松懈,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从而使监督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Kerviel长时间侵入核心业务系统,并能够成功修改系统控制参数和交易数据,说明法国兴业银行的授权制衡制度存在漏洞,缺乏多个岗位或层级的有效制约。法国兴业银行未能严格落实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的制度规定,密码管理不严,以及Kerviel一直未进行强制休假等,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三)风险认定与评估不足
案发前,Kerviel的虚假交易头寸曾于2007年11月获利达15亿欧元,一直
未受到管理层的警示,直至损失高达49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才开始亡羊补牢。而法国兴业银行对引起75次报警的Kerviel本人,也未进行个人行为的风险评价。外部市场环境的突然变化,必然因风险评估的不足而引起损失。
(四)内部稽核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作为后台的稽核或内审部门对实际交易的稽核或审计抽检不及时也不严格,中台部门的检查时间和检查内容、形式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使Kerviel利用过去在中后台部门工作积累的经验对检查的时间、方法、内容了如指掌,加之检查人员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给Kerviel利用虚假账户掩盖真实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兴业银行避免Kerviel事件可采取的途径
谁应该为Kerviel的交易损失负责?兴业银行的系统和管理层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兴业银行的经理和管理人员应负责对Kerviel的交易亏损。是的,对于兴业银行来说,它的管理层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强技术防护措施,以防止发生这类事件再次发生。一些可以防止Kerviel的欺诈行为的方法如下:
(一)实行访问控制
以防止未经授权的内部和外部不当存取系统。银行可以使用令牌,智能卡或生物技术的授权,而不是简单的密码认证技术。这将阻止类似于科维尔这样的人能够使用其他员工的访问代码进入交易。
(二)在入侵检测系统安装Kerviel的活动检测程序
如果入侵检测系统产生报警,或者发现一个可疑的异常事件,他们也要进行检查,看是否重要文件已被修改。
(三)设计更强的审计程序并强制执行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跟踪样本交易流程并进行测试,使用自动化的审计软件、计算机取证技术和技术帮助。电子证据驻留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文件的形式,并作为对普通用户是不可见的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作为证据在他的试验,并在跟进调查。
五、中国银行的治理得到的启示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深刻教训,对改善我国银行治理制度意义重大。从目前我国银行内部控制情况看,应积极培育强有力的内控文化,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整合完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稽核作用。
首先,培育强有力的内控文化。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
本要素之一,要通过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的业务培训、服务培训、内控文化以及先进理念的培训,树立员工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使自觉遵守内控制度,防范操作风险成为全体员工的自发行为,为内控制度的有效发挥奠定基础。
其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一定要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企业必须重视内控制度,风险高的环节要给予特别对待,外部的监管必须严格落到实处。
第三,整合完善内控制度。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行、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切实发挥规章制度的有效性。
第四,充分发挥内部稽核控制作用。建立经常性的风险监督与评价机制,对业务的发生情况、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银行的经营情况等给予经常性的监督与控制,确保各项银行业务按照既定的方针,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增强内部稽核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真正发挥内部稽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肯尼斯 C.劳顿.管理信息系统(第1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2] 罗超理,高云辉.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3] 斯蒂芬·哈格.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4] 何红渠,姚刚.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2.5
[5] 马宏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路[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5)
第四篇:中铁建巨亏启示录
中铁建巨亏启示录
20个月前,当57岁的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林接下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时,他不会想到这会创造中国最大海外工程项目亏损纪录,随之而来的是其职业生涯的终结。
这原本是一条让整个伊斯林世界振奋的标志性工程-连接麦加禁寺和阿拉法特山,全长18.25公里,时速最高达360公里,从麦地那至麦加只需半小时。它的诞生就是为了避免4年前麦加朝觐时362人死于踩踏事故的悲剧重演。从商业角度看,总造价17.7亿美元的这一项目堪称近年中东基础建设风潮的标志。去年2月,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601186.SH、01186.HK,下称中铁建)成为圣城轻轨的总承包商,中铁十八局是具体承建公司。
9月23日早上6点30分,中铁建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回忆,麦加轻轨最后一节钢轨在加马拉车站落下,整道工人拧紧最后一颗螺栓。但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刘金林却是五味杂陈。离竣工还有3个月时,因工期延误刘在麦加被就地解职,退居为公司的高级顾问。1个月后,中国铁建公告称,麦加轻轨项目将给其带来41.5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几近其全年利润的一半。
比账面亏损更大的是中铁建为这一项目罕见的、不计成本的付出。
自刘金林被解职之日起,在明知将产生巨亏的前提下,中铁建集团为确保在麦加朝觐前完成合同约定,举中国铁路系统之力,从集团15家单位调集近万人驰援沙特进行“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客观”的大会战,“有一段时间,北京到沙特的机票特别紧张,飞机上全是中国铁建的人。”一位在沙特经营水泥工程项目的老板向记者透露。
这是中国工程类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缩影:通过中国式援建打开世界之窗的中国承包商们,在面对复杂的现代商业环境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中铁建的麦加教训也给所有期冀在中东掘金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今年7月,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参赞俞子荣走访了中国铁建在沙特的另一个工程项目-利雅得中小学项目,俞子荣非常痛心地向项目承建方中铁十五局领导指出,麦加轻轨项目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今后要引以为鉴,利雅得项目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成为第二个麦加轻轨。
11月13日,每小时能运送72000名朝圣者的轻轨如期通车,困扰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麦加朝觐踩踏噩梦宣告结束了,有关中铁建为何会走到这一步的反思却刚刚开始。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拯救一个陷于巨亏的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一个诸多利益体纠结的陌生环境里,你明知止损的商业法则,却不得不在某种情况下舍弃它-刘金林或许没有想到,从拥抱麦加轻轨的那一刻起,中铁十八局便陷入了一场翻身无望的漫长弈局。
一位接近中国铁建的金融界人士即向记者指出,中铁建早在年初已核算出巨亏,却无法遵循商业逻辑及时踩刹车,而是明知巨亏也要将其完成。中阿交流学会秘书长秦勇则感叹,中铁十八局怎么会把一个看上去能爆赚的项目做成这样,“他们在沙特拥有十年的根基,吃过亏,应该熟悉这里一切的游戏规则。”
在中国众多海外工程公司中,中铁十八局无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成熟选手。其前身为原铁道兵第八师,是中国铁建在中东地区的旗舰公司。在2009年商务部统计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50名企业中,其以8.28亿美元排名第19位。其足迹遍及了沙特、伊拉克、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苏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0年进入沙特市场后,中铁十八局最开始从当地企业转接一些几公里的高速公路小项目做起,逐步积累起客户资源,直至接下了沙特南北铁路、麦加至麦地那高铁等大单。
麦加轻轨是沙特国内50年来第一个轻轨铁路项目,令阿拉伯世界瞩目且具有特殊意义。最开始夺标呼声最高的也并非中国铁建,而是沙特当地实力最强的铁路建设集团。中铁十八局麦加项目部的一位工程师向记者透露,当年沙特公司报出了200亿人民币的高价,而中国铁建报出的却是一个120亿元的低价,尽管报价奇低,但深受欧美文化熏陶的沙特国民不乏反对的声音:中国人修建的地铁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吗?
不过,在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全力支持之下,任何竞争对手都在中国铁建面前知难而退。事实上,早在2008年沙特政府制订了圣地区间轻轨铁路规划的最后方案前,一切都未有定论时,中国铁建就已进场了。
最终,综合诸多政治与商业因素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与中国铁建正式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约定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由中国铁建负责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安装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维护,中国铁建要保证在2010年11月13日麦加轻轨开通运营,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该项目合同总金额约为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0.70亿元。
问题还在于,2009年2月正式签约到2010年11月完成35%的运能,留给中国铁建的建设工期只有20个月-这样的工期在国内也许称得上宽裕,但这里是沙特,工作节奏慢得出奇的国度。
事实证明: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工作态度,刘金林和中铁十八局最开始都没做好准备。旋即,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涌现,更让这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9年4月27日,青海省第一批85名穆斯林工人从北京乘飞机奔赴沙特参与修建麦加轻轨,这拉开了中铁十八局大规模输送穆斯林劳工赴沙特的序幕。
这是中铁十八局在麦加项目上遇到的第一个独特障碍:在海外中国兴建基础设施项目,很多时候输送中国劳工就行了,但这一次不是任何工人都行。由于轻轨有一段要在麦加城内施工,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对于非穆斯林人是关闭的,沙特业主方并不会因为麦加轻轨项目而为中国人开绿灯。中铁十八局在富裕的沙特本地找不到穆斯林劳工,不得已委托劳务公司在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找来上千名穆斯林农民工送去麦加工地。
然而,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麦加圣城管理这些穆斯林工人。沙特不是一个铁路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当地没有专业的穆斯林工程师可用。这也直接导致了工程延期和人力支出的攀升。
与此同时,中方的劳工纠纷也层出不穷。10月13日,沙特英文报纸《阿拉伯新闻》报道,16位麦加轻轨建设项目上的中国工人采用激烈方式,要求中铁十八局增加他们在中午炎热天气下外出工作的加班费用。随即这16名工人被逮捕并被遣返回国。
“沙特夏季地表的最高温度可达到摄氏70度左右,淡水又比石油更加珍贵,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河北建设集团沙特项目总经理卢海波向《环球企业家》指出,在沙特的中国工程企业几乎都遇到了中方劳工罢工的问题。
拖延工期的还有拆迁问题。尽管受到沙特国王的支持,然而沙特各个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并非一路绿灯积极配合拆迁建设。“如果业主不积极配合,海外工程推进将举步维艰。”一位同样以工程建设为主业的央企总经理对《环球企业家》说,他们就曾因工人签证难以批复的原因导致延期开工。
但是,在中铁十八局和中国铁建的不断努力之下,项目进展在2009年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但沙特业主方的一个设计变更,让一切又开始变得不可逆转起来。
据中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披露,双方约定轻轨在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要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在这一点上,中国铁建的理解为开通35%运能,在车站建设方面只需要开通四个车站就可以满足业主需求;但业主后来要求他们九个车站在2010年11月就全部开通,这直接导致了工期紧张。之后在土建桥梁跨越道路形式、结构形式、车站面积、设备参数、功能需求等方面,业主又提出了众多变更要求,其中在项目工期仅剩6个多月的时间里,沙方又临时增加300万方土石方任务量,由原来的200万立方米变更为目前的520多万立方米。
所有的这一切宣告着中铁十八局的麦加项目进入了一个危险的阶段。中铁建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2010年年初麦加项目即出现了亏损,而业主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大幅攀升,如继续做下去很可能将进一步侵蚀成本,止亏将变得更加艰难。尽管存在着巨大危险,中国铁建在6月份吹响了麦加轻轨集结号,毅然从全集团调集数千人驰援沙特进行“背水一战”-不计成本和代价。
这在中国人看来或许并不奇怪,从项目开工那天起,中国高层领导人在一年多时间里曾6次询问麦加项目的进展情况。铁道部和商务部的官员隔三岔五就会造访沙特,来听取刘金林有关项目进展的汇报。或许此时的刘金林并未意识到,领导的频频垂训和动员全铁路系统之力正昭示了麦加项目承载了太多的寄望和复杂的政治属性。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铁建毫无选择,只能为此付出所有精力、声誉和现实利益的代价。6月份,在麦加项目爆出工期失控后,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总裁赵广发从中铁十八局手中接过了现场总指挥的重担。这个全球最大的建筑承包公司的管理者在麦加轻轨项目现场办公,一呆就是几个月,甚至顾不上集团6000亿的工程业务-这显然超出了商业考量的范畴。
第五篇:法国兴业银行内部舞弊案件的警示
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内部舞弊案 对我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警示
一、案情介绍
(一)巨额舞弊案的暴露。2008年1月18日(周五),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法兴银行”)发现了一笔高达300亿欧元的法兰克福DAX股指期货交易,交易对手为德国一家名叫巴德尔的中等规模的期货公司,这笔交易大大突破了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异常的交易引起了法兴银行的关注。当法兴银行高层就此交易问询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时,他声称自己写错了交易对手的名称,并制造了一封电子邮件,以此来证明交易对手是德意志银行——一家规模更大、信用等级更高的德国金融机构。法兴银行对此解释仍持怀疑,当日晚就与德意志银行在纽约的机构联系并确认交易,然而,得到的回复令法兴银行大为震惊:德意志银行否认了该笔交易。
法兴银行迅速成立调查小组,对凯维埃尔操作的全部交易进行核查,至1月20日(周日),法兴银行查明了凯维埃尔伪造的一系列交易,以及这些交易所掩盖的高达500亿欧元的股指期货风险敞口,至此,凯维埃尔长达三年的舞弊操作终于浮出水面。法兴银行为保持市场诚信并对集团股东利益负责,决定在可行情况下尽快将所有风险头寸平仓,并向公众披露事情始末及损益。
1月21日(周一)欧洲股市暴跌6%,次日美联储紧急降息,法兴银行在市场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开始平仓,至23日(周三)所有违规持仓全部平盘。由于头寸规模巨大,市场环境不利,此次交易带来的最终损失高达49亿欧元(约合71.4亿美元),为有史以来损失金额最高的内部 舞弊案。凯维埃尔“单枪匹马”造成49亿欧元损失,其“战绩”足以让1995年以14亿美元亏损拖跨英国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相形见拙,立即引发全球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质疑。
(二)舞弊案发端和发展过程。据凯维埃尔交代,他早在其成为交易员的2005年6月就开始了第一次违规交易,在一家德国保险公司—安联保险上建立空头头寸,赌该公司股价下跌,很奏巧,不久后伦敦地铁发生恐怖爆炸,安联保险公司股价果然大跌,他像中了头彩一样,初次违规交易便一下盈利50万欧元。凯维埃尔既自豪又震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继续进行这种没有风险对冲、也未经授权的交易。
2007年,凯维埃尔将违规交易运用到股指期货上,赌股市会下跌,大量做空欧元股指,他都赌嬴了!至2007年末,他的帐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同年法兴银行的总盈利也不过是55亿欧元。凯维埃尔不知道该怎么报告这么大一笔盈利,也担心暴露自己所进行的巨额投机性交易,他向集团仅报告了5千5百万欧元的盈利。于是,他从2008年1月初就开始买涨,以平抑自己先前的帐面盈利,并掩盖自己的越权痕迹,相继在欧洲三个股指期货上私自建立了500亿欧元的多头头寸,同时伪造了反向对冲交易来掩盖巨额风险敞口,然而,欧洲股市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间变成了巨大损失。
(三)涉案交易员背景及舞弊动机。热罗姆•凯维埃尔,31岁,1977年11月出生于法国西部布雷顿半岛一个普通人家,1997年毕业于法国南特大学获学士学位,2000年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获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硕士学位。据其老师称,凯维埃尔虽然毕业于法国二流商学院,却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学生,也是一位“电脑天才”。2001年夏天加入法国兴业银行,最 初五年在中台管理部门工作,由于他勤奋好学,电脑基础扎实,很快就对中后台管理极为熟悉,该行有意培养他为欺诈案稽查人员,更加促使他对风险管控流程和系统有深入认识,也为他后来作案提供了方便。2005年走上前台成为梦寐以求的交易员,主要从事欧洲股指期货的套利交易。在同事们的记忆里,他工作认真、思维敏捷、处事低调,“过去从未出现过问题”,但在精英荟萃的法兴银行,凯维埃尔并不受到重视,是一名资历很浅、年薪仅10万欧元的初级交易员,因此,他强烈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获取上司的认可,成为一位明星交易员。
(四)此案对法兴银行造成的影响。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总部设在巴黎,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等三大证券市场挂牌,按市值衡量,是法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被视作稳健和谨慎的银行典范。2007年该行被《银行家》杂志评为“资本衍生品管理机构”,被《风险》(RISK)杂志评为“2007最佳风险管理奖”。
此案使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法兴银行蒙受了巨额财务损失,严重损害了市场对法兴银行的信心及声誉,致使其股价大幅下滑,法兴银行面临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收购的困境。
二、原因分析
许多金融专家认为,一个人应不会引发这么大的银行丑闻,这跟整个银行的管理松散有关,此案暴露出法兴银行内控机制存在严重问题。据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以及对此案的理解,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对交易真实性的控制不严,给伪造交易留下空间 此案中,凯维埃尔正是利用了法兴银行对某些交易不进行及时确认的漏洞,来进行舞弊操作。此外,他通过伪造电子邮件的方法来掩饰虚假交易,使其长期没有被发现。从中可以看出,法兴银行对交易真实性的控制不够严密,在交易确认的时限和方式上存在漏洞。
(二)对套利交易的风险管控技术存在漏洞,导致被伪造的对冲交易所蒙蔽
凯维埃尔一手真实,一手虚拟,做了一个表面上是套利交易,实质上是单边投机性交易,且交易金额高达500亿欧元。这些伪造的操作数据,都记录在法国兴业银行集团的系统中,但是并没有任何相应的实质交易存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这显然是风险控制的漏洞,因为风险控制人员仅仅看了净头寸,而没有分别看两个方向的交易规模,所以会被其制造的假象蒙蔽”。
(三)没有严格跟踪、监控被删除的交易,给本案留下了制度漏洞
法兴银行承认,风险经理曾数次注意到凯维埃尔的异常操作,但每次凯维埃尔都声称是交易中常见的一个“失误”,并随时删除了这笔交易,但实际上,他是以另一笔交易替代了那笔被删除的交易。
(四)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存在漏洞。
法兴银行承认没有定期更换电子信息系统的密码,而定期更换密码的制度是业界在系统控制方面通行的标准做法。此外,对凯维埃尔盗用了操作人员管理的IT系统权限一事,国际金融界人士普遍评论这是“此案暴露的最致命的一个安全问题”,分析人士称“他有了IT系统密码就能干很多事情,不仅是取消交易,还可以进入其他交易员的系统,把超过自己额度的部分在其他交易员的帐户上下单”。
(五)缺乏强制休假和交易员互查制度,使其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2007年全年,凯维埃尔只休假四天,在视休假为“基本人权”的法国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事后可以看出,他不休假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其他交易员接手其所进行的交易,也不让别人发现他的违规。
(六)对异常盈利缺乏有效监控,对异常盈利的默许和容忍鼓励了越权行为
据凯维埃尔所供,他曾在2007年11月的一天就获得60万欧元的收益,并拒绝向主管说明原因,由于交易结果是积极的,其主管没有深究。银行对异常盈利表现的容忍态度,使得凯维埃尔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得到上司的默许的。甚至凯维埃尔声称,他不相信上级主管没有意识到他的交易异常,因为正常交易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利润。
(七)对交易结果缺乏有效监控,致使交易员可以隐匿巨额盈利 2007年,凯维埃尔赌市场会下跌,因此大量做空,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交易结果是账面盈利达14亿欧元,盈利规模巨大,科维尔担心暴露他的巨额违规头寸,仅向集团报告了5千5百万欧元的盈利,法兴银行正是由于对交易员的交易结果和异常盈利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凯维埃尔的真实盈利情况。
(八)法兴银行的企业文化刺激了交易员的投机行为,削弱了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据朋友介绍,过去一年凯维埃尔父亲去世,妻子与其分手,人们联想:家庭悲剧可能是他犯下大错的原因之一。不过,凯维埃尔向检察官声称,自己从事巨额股指期货交易的动机只是为了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明星交易员,并不是为了自己赚钱。据称,凯维埃尔确实未从违 规交易中谋取私利,“出人头地、获得承认”这恐怕是凯维埃尔最强烈的渴望。
三、对我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警示
法兴银行舞弊案虽然不至于在我行发生,但此案发生发展过程所暴露的漏洞,再次敲响了我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警钟,并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一)慎重对待前中后台岗位之间的人员流动
凯维埃尔的违规交易能累积至如此惊人的规模,重要原因其一是他曾经在中后台工作过5年,熟知后台结算及中台风险控制的细节;其二是他一度担当过期货交易系统的编制和维护工作,熟悉中后台电脑系统,使得他懂得如何刻意选择那些无保证金补充警示的产品,以使风险经理难以发现交易的异常情况;其三是他从操作部门盗用了IT密码,通过把其虚假交易行为及时删除、伪造文件证明、虚构仓位等手段,成功地避开了中后台部门的日常监控。
法兴银行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为了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除了设立更加严格的防火墙区隔前中后台之外,各行在岗位轮换时还应慎重对待前中后台岗位之间的人员流动,如授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和信贷稽核人员调换到信贷业务岗位、网银管理岗位人员调换到柜台结算岗位、各类系统管理人员调换到相应的前台岗位等等。即使无法避免,也应尽可能采取特别审查或有效监控的措施。
(二)加强对清算、风险管理系统以及交易密码的管理。
凯维埃尔能够躲过监控,盗用多个系统密码,篡改数据,一方面证明 他确实是个电脑高手,另一方面表明法兴银行的系统管理存在技术漏洞且未及时补救,未不定期更改系统密码,未对每个户名及密码的使用进行定期监控。因此,各行一方面要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堵塞技术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强密码管理,防范泄密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相互制约。
(三)重视日常监控或风险管理中发现的蛛丝马迹
从实务上讲,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用先进的方法进行量化和评估,但操作风险却很难用量化的方法去估测和监管。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密切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包括经常对冲账务、凭证不齐、附件缺失以及员工生活突然变得比较奢华等等。就法兴银行舞弊案而言,虽然凯维埃尔刻意规避内部监控,但风险控制部门并不是从未发现过异常之处。如会计、风险等部门在凯维埃尔好几次超过风险额度时,就曾经发出过警报,但可惜的是,在凯维埃尔制造虚拟的对冲交易之后,他们并没有深究或展开内部稽查。
因此,各行要重视日常监控或风险管理中发现的蛛丝马迹,加强对对冲账务、凭证不齐、附件缺失、合同遗失等方面的稽查力度,避免表面上的“小事”演变成重大责任事故或经济案件。
(四)对下属机构或人员的巨额盈利及优异业绩应保持足够警觉 2007年,凯维埃尔大笔做空欧洲股指期货,年底他的帐面盈利达到了14亿欧元。外界质疑,不能排除法兴银行内部有人乐观其成或者在巨额盈利面前丧失警觉的可能性。正是由于丧失了这种应有的警觉性,最终导致仅仅相隔十余个工作日的2008年初到1月18日,由于凯维埃尔的豪赌及赌错边而诱发了法兴银行的巨额亏损。
因此,各行在注重业绩和盈利的同时,要关注过程的合规合法,特别 是在取得巨额盈利面前,要保持清醒、理智和足够的警觉。
(五)认真落实重要岗位人员的强制休假制度
强制休假既可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发现和暴露某些隐性的、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所以,各行均应制订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计划,认真落实有关强制休假制度。特别是资金交易员、理财经理、联行清算人员、金库管理人员等。同时,对代岗代职人员要有明确的检查和监督要求,提交相关代岗代职情况报告。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观
法兴银行舞弊案中,凯维埃尔违规越权交易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得到上司的重视和认可,所以,各行领导应努力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能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使有能力者通过正常途径得到重用或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富有凝聚力的企业合规文化,有效减少因人员因素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七)强化对高风险业务和环节的检查与监控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励,银行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涌现,而当前金融犯罪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隐蔽化,因此,各行要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内部控制,切实加强对高风险业务、高风险环节的检查,保持足够的覆盖面,并不断提高检查质量,避免检查的“表面化、形式化”,认真做到监控到位,对监控不力的,应严格问责。
省行法律合规部
二00八年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