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以科学理念抓好稳定这一硬任务
丰立祥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树立科学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看稳定,着眼全局抓稳定,在招商引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规模空前、力度空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以科学理念抓好稳定这一硬任务,必须正确认识、统筹抓好四个方面的作。
科学发展是稳定之源。发展和稳定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两者辩证统一,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影响稳定的问题大多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不少问题是由于发展不协调、不科学造成的。因此,做好稳定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把总钥匙,通过科学发展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大同市作为资源依赖型的老工业城市,目前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
一、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针对这些影响稳定的问题,大同市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使大量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通过科学发展得以化解和消除。
改善民生是稳定之本。大力改善民生,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中等收入者比例,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大同市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民生:一是千方百计解决特困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政府拿出3.5亿元资金,解决了27万城乡特困群众的低保问题。在城市拆迁改造中,坚持“拆迁谁、改变谁、造福谁”的民生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困难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创造条件让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政府拿出5亿元资金,用于解决停产破产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问题,让5000多名职工享受提前退休政策,为他们再度创业、增加收入铺路搭桥。三是完善政绩考核指标。把民生改善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精力投入到关注民生问题上来。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消除可能因职工安置、生计困难而引发的上访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
宣传教育是稳定之基。宣传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整合、规范和危机管理等方面。大同市从抓宣传教育入手抓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把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列入干部培训内容。在干部考核工作中,既看发展的政绩,又看稳定的政绩,把干部的评优、晋级、晋职与稳定工作密切挂钩。另一方面,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与渗透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风尚,让群众普遍做到知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公平正义是稳定之魂。实践表明,政法工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公平正义这条生命线。实现公平正义,就要坚持公平性原则,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同市积极推行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狱务公开,以公开促公平;大力发挥社会纠偏职能,使有理无钱的人一样享受法律的公平保护;依法打击执法不公、司法腐败、不正当竞争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大同市各级政法部门坚持把正义性原则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加强对弱者的关注和帮助,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正义。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书记)
为迎接建国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云山镇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强化措施,围绕四个字,全力作好社会安全稳定工作,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一是信访工作突出一个“控”字。镇主要领导开展“公开大接访”和“领导包案”活动,变“上访”为“下访”,主动深入基层,排查存在的隐患问题,合法、合情、合理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矛盾纠纷排查制、信访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化解非正常访的数量,维护信访工作的稳定。
二是安全工作做好一个“防”字。坚持“全面防、防全面,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维护稳定的重点来抓。通过对企业、工地等生产领域进行“清锅兜底”式排查,对市场、门头房、网吧、加油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回头看”等形式,对发现问题的严格实施关停、整改等行政强制措施,预防生产安全隐患和火险隐患。
三是社会治安采取一个“打”字。镇综治办、派出所等统一行动,对暴力犯罪、刑事和偷盗、抢劫等多发性犯罪等“发现即打”,对“黄、赌、毒”以及涉枪涉爆案件等“闻风就打”,通过开展“严打”整治活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是卫生防疫紧抓一个“早”字。针对当前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制定完善了应急预案及防控工作方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控,建立起科学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执政意志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当前,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在开放、多元、动态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增多,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特点和原因,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现结合工作实践,就深化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如下初浅思考。
一、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许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暴露,新的矛盾还在不断产生,一些矛盾问题一旦处置失当将给发展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困难。从近年来高位运行的信访总量、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也不难看出,大多数是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的显著特点。当前,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问题诱发稳定隐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是近几年来重点工程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敏感问题。现实表明,绝大部分群众对征地拆迁与安置补偿的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但是,现实也表明,一些负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组织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擅自降低安置补偿的标准,拖延安置补偿时间,实行强制、野蛮拆迁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了群众的对立情绪,滋生了不稳定因素。近些年出现的所谓“钉子户”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2、因争地争水争边界问题诱发稳定隐患。争地争水争边界问题是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有资料显示,农村当前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中,因争地争水争边界引发的矛盾纠纷就占30%左右。在这类矛盾纠纷中,绝大部分能在基层组织的调解中得以妥善处置,但仍有个别的却因种种原因,如发现不及时、调处工作方法不当、宗族势力“煽风点火”等的影响,转化成了较为激烈的冲突,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危害。如2008年发生在我市某县的群众抢种国有农场耕地的事件,参与群众6000多人,由于前期处置不及时,导致后来矛盾升级,危害扩大。
3、因对企业改制不满诱发稳定隐患。企业改制是企业为自身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其根本目的是激活企业经营机制,消除企业在原有经营模式中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进而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但是,由于企业改制必然要调整诸多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如企业人事制度的变化、分配收益制度的改革等,就势必会对企业职工的利益带来了“冲击”。当职工一旦认为自身利益“今不如昔”时,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此外,个别企业负责人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采取“暗箱操作”方式,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家、集体利益,这更加容易激发职工对企业负责人的不满,进而对企业改制政策不满,从而形成不稳定因素。
4、因刑事犯罪问题诱发稳定隐患。刑事犯罪问题是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黑恶势力犯罪活动更加隐密,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个人极端行为增多,形成严重社会危害,并容易造成恶劣影响,进而有可能引发政治事件;网络违法犯罪威胁增大,黄、赌、毒违法犯罪屡禁不止;新型犯罪案件不断出现,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暴力化特征明显,不断引发新的社会治安问题。近几年来,政法机关通过“严打”整治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但是,由于受社会治安问题自身特点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抢劫、抢夺、杀人、重大盗窃等暴力犯罪和侵财还时有发生,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5、因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诱发稳定隐患。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相互勾联,对我实施捣乱破坏活动的现实危险性增大。境外宗教组织以捐资助学、投资、讲经布道方式,对我渗透的情况大量增多,与党和政府争夺群众、进行对抗;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正常活动掩护下从事非法活动,甚至有从事间谍情报活动的嫌疑,直接危害我国家安全;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取得了同“法轮功”等邪教作斗争的根本胜利。但是,仍有一小撮顽固分子在外来势力的操纵和蛊惑下,仍在秘密地从事破坏活动,在一定的区域内滋生了不稳定因素。
6、因涉众经济犯罪诱发稳定隐患。一些地方和领域非法传销、非法经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特别是非法集资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毒瘤”。近几年来,一些人或组织受利欲驱使,通过巧言利色、欺诈哄骗等手段,非法吸取一些“急于致富”群众的资金,随后将资金据为己有,或用于自身的经营,而不能兑现当初高额回报的“承诺”,致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伤;同时,非法集资还极大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安全,最终形成社会不稳定局面。
7、新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随着世界经济动荡的不断扩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使形势变得较为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很难预料。股市下跌、企业停产、外出打工人员回流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比较严重,都有可能诱发新的上访和不稳定问题。股市、房市振荡,部分投资人员受损较大,少数人员心理失衡、行为偏激;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资、债务纠纷将会增多;一些企业关闭破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将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去务工机会,将会给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近年来,因医患纠纷、经济纠纷和回汉民群众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需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到处插手,将一般治安问题演变成民族关系问题,将一般性事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其从中谋取利益、破坏稳定。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原有的一些社会矛盾也可能随之凸显;一些偶发事件引起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冲突,形成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二、对不稳定因素发展态势的预测。
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可回避的现实,它始终与稳定的社会秩序相对而生。从它产生的原因看,绝大部分不稳定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较为激烈的冲突,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只有极个别的不稳定因素,如邪教组织问题,显示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图谋。从它的表现形式看,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为非法或非正常的“维权”形式,如串联、聚集、非正常上访等,以期通过这些形式,向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施压,实现个人或群体的利益诉求。从它的危害程度看,不稳定因素都会给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一个区域的一定范围和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对大局的稳定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破坏作用。从它的发展方向看,只要通过政治、经济、司法、教育的等多种手段,不稳定因素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置,而恢复正常的社会状态。纵观当前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和局部范围内存在的主要不稳定因素,不难看到,一是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个别不稳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转化为较激烈的冲突,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妥善处置不稳定因素难度依然较大,尤其是一些因体制问题形成的利益性矛盾,处理难度更大;三是被处置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还有可能反弹;四是新类型的不稳定因素会不断出现;五是敏感时期依然是不稳定因素的多发时期。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近年来,维权群体跨地区、跨阶层联合的趋势日渐明显。他们为什么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同的身份认同让维权者很容易找到共同点,自然就会形成超越地域界限的阶层联合。从一般性群体性事件转化为恶性事件的规律来看,基本上都是由于基层执政能力低下,反应迟钝,处理失当而导致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在一些地方,对于“维权”群体,不少官员信奉的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上访群体的人数越多,声势越壮大,当政者出于“稳定压倒一切”的考虑,就越重视。这也是“维权”群体跨地区、跨阶层联合的重要推手。近年来一些重大恶性事件看似突然爆发,但实际上都经过了“民意-民怨-民怒”的过程,并非不可逆转和无法先期控制。因此,对待“维权”群体,政府要高度重视他们的诉求,而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三、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不稳定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变动而产生的,还有许多矛盾是由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公平正义没有得到切实维护而引发的。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建设相对落后,社会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矛盾集中暴露的结果。
1、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经济根源。随着社会管理方式和机制的根本转变,社会整体结构、组织结构和身份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阶层、群体和组织不断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权利和利益意识被不断唤醒和强化,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发生冲突,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纠纷。可以说,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成为我国今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正在进人利益分化、利益博弈和利益冲突的时代。特别是在体制转换中,一些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通过执掌的公共资源分配权,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更是容易引发公权力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近年来,在劳动、医疗、环保、教育、自然资源、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矛盾和纠纷增长较快,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内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起来,造成权利保护弱化,责任后果不足。
2、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社会根源。当前,社会转型期公民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化,尤其在农村基层组织权威下降,管理不力,自律不严,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大大减弱。从现实情况看,一些涉及土地使用权纠纷、农地征用纠纷及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纠纷等多是由于村基层组织实施的重大决策没有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运作,没有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方式进行民主决议,损害了农民民主权利和财产权益而引起。
3、不稳定因素产生的体制根源。在体制的转换中,政府既是市场主体又是管理主体,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导致角色错位。政府职能的错位使部分人失去原有利益,因补偿不足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中执行政策不到位,补偿安置不合理,过度和滥用行政权进行强制拆迁;而在农村则主要表现为土地征用和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涉及安置补偿标准、强制手段滥用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矛盾纠纷出现对立、冲突时,政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对话机制,随意性较大,沟通不够,表达不畅也预埋了更多的矛盾和纠纷。部分行政机关自防自调欠缺,罚字当头,见物不见人,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少数行政官员,不听民声、察民意,主观武断,出台一些与老百姓心愿相违背、经不起时间检验的政策,使百姓不满意而引发矛盾。
4、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法律根源。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法制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及时规范和调整新型社会关系,导致制度空隙无法可依。另外,法律程序和标准复杂、繁琐,导致很多纠纷不能及时解决,甚至越演越烈,更为重要的是法院判决无法执行、无力执行的结果导致矛盾纠纷解而不决、化而不解。特别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没有树立,纠纷当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非理性冲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小事大闹、大事群闹、群事久闹的无休止上访、申诉、缠讼现象。而且,多元解纷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没有理顺,路径不畅,也使很多矛盾纠纷的分化、转化得不到及时、快捷、方便的处理。
5、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思想根源。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从过去的静态变成了现在的动态。比如当前社会客观上存在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由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差异,加剧了社会心态的分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警惕以下“五大不公感”诱发大的社会事件:一是分配不公感;二是机会不公感;三是起点不公感;四是参与不公感;五是话语权不公感。特别是处在社会转型期,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每个人由于生活、居住、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距,收人分配拉大,一些群体的利益要求难以充分满足,心理调适不当,自己无所适从又得不到外界的及时帮助,“积郁成疾”,就容易导致矛盾纠纷甚至恶性案件的发生。近日发生的多起针对儿童的袭击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
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对策思考。
政法三项重点工作的提出和近期召开的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对做好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中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的目标。一是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的期盼。安全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对安全保障的需要尤为强烈。二是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一些地方和领域因分配不公等问题滋生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出现,既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危害了社会稳定。三是必须满足是对惠民便民的期待。惠民便民是奠定维稳工作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维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惠民便民措施的落实,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地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四是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稳定和谐的期愿。社会稳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当前,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出现,有的已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群体性事件。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和谐感。
1、坚持科学发展。矛盾纠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发展不够,化解矛盾纠纷难的根源也在发展不够。如改制企业下岗职工生活困难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弱势群体救助问题等,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实践对此也充分证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矛盾纠纷就远远少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就不可能有社会政治的持续稳定。我们要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增长社会物质财富,为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平衡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移民安置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此推动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的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注重民意疏导。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社会矛盾的产生,首先表现在群众心理上的不满情绪或对立态度,这种不满情绪或对立态度被压抑或积累到一定程度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就会形成矛盾冲突。性质嬗变的重要原因就是群众长期以来的情绪没有被有效疏导,群众对当地政府的不信、不满、不服。我们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少一些替民作主、多一些让民作主”。各级党委政府处在决策的高端,有天然的决策优势。另外,党委政府本身有一套决策机制,有理由相信党委政府具备较好的决策能力。但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涉及复杂事项的决策,涉及多种利益冲突的决策,社会的期待是要公开透明,有序发动社会各群体集思广益,要允许讨价还价,要允许坐下来进行谈判,等等。显然,当前这方面的努力与社会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如何把决策变成和谐因素而不是矛盾因素,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我们一定要认真按照***同志提出的“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强对社会心态、群众心理的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和教育,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民意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消除在未萌状态。一要广泛收集民意。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从一定意义上讲反映了我们工作的好坏,是对我们有效的监督。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热线、媒体、社会中介、信访接待等畅通民意,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民意表达渠道不畅的问题。二要认真研判民意。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组织专门研究,从中发现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找出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把握工作主动权。三要妥善疏导民意。“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及时通过有效的方式,如听证、教育、调解协商等进行妥善调处,坚决防止疏导化解不及时滋生的社会问题。
3、切实转变作风。好的工作作风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好的工作作风只能让工作受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决非偶然,它暴露出我们的一些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淡漠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听不进群众的意见,离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要深刻反思,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狠下功夫,敢于直面矛盾,敢于面对群众,敢于下深水,找问题、化矛盾,访疾苦、送温暖。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继续深化“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万名干部下访”活动,要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开门接访,主动接访,让群众话有地方讲、理有地方说、气有地方出、冤有地方申,反映的问题有地方解决。要动真碰硬地解决问题,一个一个抓好落实,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息访不放过,事态不处置不放过,绝不允许出现推、拖、绕、躲等不良现象。
4、突出分类治理。就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当前,我们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各有各的表现方式,各有各的不同内容,如果我们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势必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分类治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具体讲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民生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一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改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安置工作,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二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和农村“低保”,积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三要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第二,对于社会治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要坚持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立“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有组织犯罪,爆炸、绑架、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解决社会突出治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第三,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破坏活动引发的矛盾纠纷。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斗争的警惕性,坚持见微知著,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做大成势,滋生危害社会政治稳定的事端;要强化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活动的管理监督;要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保密教育,培养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信息员,健全完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的长效机制。第四,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对新形势下各类群体性事件规律的研究,完善工作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把群体性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5、完善工作机制。我们在实践中已建立了一些机制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处理群体性事件“四头”(领导带头、疏通源头、瞄控挑头、封住外头),“四动”(未动先知、他动我动、动在当地、不往上动)的工作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当前,需着力在六个方面努力。预测预警机制。要健全维稳信息员和民情联络员制度,发挥其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社会触角广的优势,全方位收集和掌握各类苗头性信息,通过分析研判,作出科学预警;要落实重大社会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坚决防止决策不当。群众工作机制。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工作网络,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吸纳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发挥群众工作在化解疏导社会情绪、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接谈等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沟通平台,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分析调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整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必须依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单打独斗不可能解决问题。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实行“三调”并举,合力化解矛盾纠纷;要整合部门力量,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尽其力,把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结合起来;要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地方与行业之间的沟通,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的缺失与差异是矛盾纠纷滋生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建立以利益补偿为核心的工作机制,给利益受损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提供一定的补偿,以提高社会公平的程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是社会保险制度,如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二是社会救济制度,对老弱病残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三是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进人的平等,维护社会公正,缓解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应急工作机制。突发事件也是滋生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因素,我们如果能够从容应对,就可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震颤。我们必须完善对突发事件积极应对的指挥系统、预警和应急启动、处置措施和程序、牵头部门、联动部门的基本职责、应急队伍和设备资源的调动,以及信息收集、报告与传递程序等。社会管理机制。矛盾纠纷大量存在于基层,因此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任务也在基层。所以在以社会稳定为目标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中,必须以社会基层组织作为重点和要点,建立以社会基层组织为基础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的就是加强村(居)两委建设,基层政法部门建设,完善设施、强化基础,增强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能力。
站长统计
制作维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信息中心
地址 Add: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大街3号编 P.C.:100743
邮
第二篇: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执政意志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当前,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增多,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咸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工作实践,就深化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如下初浅思考。
一、当前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许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暴露,新的矛盾还在不断产生,一些矛盾问题一旦处臵失当将给发展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困难。当前,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征地拆迁安臵补偿问题诱发稳定隐患。征地拆迁安臵补偿问题是近几年来重点工程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敏感问题。现实表明,绝大部分群众对征地拆迁与安臵补偿的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但是,现实也表明,一些负责征地拆迁安臵补偿的组织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擅自降低安臵补偿的标准,拖延安臵补偿时间,实行强制、野蛮拆迁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了群众的对立情绪,滋生了不稳定因素。近些年出现的所谓“钉子户”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2、因对企业改制不满诱发稳定隐患。企业改制是企业为自身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其根本目的是激活企业经营机制,消除企业在原有经营模式中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进而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但是,由于企业改制必然要调整诸多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如企业人事制度的变化、分配收益制度的改革等,就势必会对企业职工的利益带来了“冲击”。当职工一旦认为自身利益“今不如昔”时,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此外,个别企业负责人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采取“暗箱操作”方式,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家、集体利益,这更加容易激发职工对企业负责人的不满,进而对企业改制政策不满,从而形成不稳定因素。
3、因刑事犯罪问题诱发稳定隐患。刑事犯罪问题是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黑恶势力犯罪活动更加隐密,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个人极端行为增多,形成严重社会危害,并容易造成恶劣影响,进而有可能引发政治事件;网络违法犯罪威胁增大,黄、赌、毒违法犯罪屡禁不止;新型犯罪案件不断出现,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暴力化特征明显,不断引发新的社会治安问题。近几年来,政法机关通过“严打”整治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但是,由于受社会治安问题自身特点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抢劫、抢夺、杀人、重大盗窃等暴力犯罪和侵财还时有发生,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4、因涉众经济犯罪诱发稳定隐患。一些地方和领域非法传销、非法经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特别是非法集资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毒瘤”。近几年来,一些人或组织受利欲驱使,通过巧言利色、欺诈哄骗等手段,非法吸取一些“急于致富”群众的资金,随后将资金据为己有,或用于自身的经营,而不能兑现当初高额回报的“承诺”,致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伤;同时,非法集资还极大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安全,最终形成社会不稳定局面。
5、新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随着世界经济动荡的不断扩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使形势变得较为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很难预料。股市下跌、企业停产、外出打工人员回流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比较严重,都有可能诱发新的上访和不稳定问题。股市、房市振荡,部分投资人员受损较大,少数人员心理失衡、行为偏激;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资、债务纠纷将会增多;一些企业关闭破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将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去务工机会,将会给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近年来,因医患纠纷、经济纠纷和回汉民群众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需引起高度重视。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原有的一些社会矛盾也可能随之凸显;一些偶发事件引起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冲突,形成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二、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不稳定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变动而产生的,还有许多矛盾是由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公平正义没有得到切实维护而引发的。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建设相对落后,社会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矛盾集中暴露的结果。
1、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经济根源。随着社会管理方式和机制的根本转变,社会整体结构、组织结构和身份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阶层、群体和组织不断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权利和利益意识被不断唤醒和强化,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发生冲突,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纠纷。可以说,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成为我国今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正在进人利益分化、利益博弈和利益冲突的时代。特别是在体制转换中,一些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通过执掌的公共资源分配权,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更是容易引发公权力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近年来,在劳动、医疗、环保、教育、自然资源、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矛盾和纠纷增长较快,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内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起来,造成权利保护弱化,责任后果不足。
2、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社会根源。当前,社会转型期公民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化,尤其在农村基层组织权威下降,管理不力,自律不严,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大大减弱。从现实情况看,一些涉及土地使用权纠纷、农地征用纠纷及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纠纷等多是由于村基层组织实施的重大决策没有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运作,没有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方式进行民主决议,损害了农民民主权利和财产权益而引起。
3、不稳定因素产生的体制根源。在体制的转换中,政府既是市场主体又是管理主体,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导致角色错位。政府职能的错位使部分人失去原有利益,因补偿不足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中执行政策不到位,补偿安臵不合理,过度和滥用行政权进行强制拆迁;部分行政机关自防自调欠缺,罚字当头,见物不见人,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少数行政官员,不听民声、察民意,主观武断,出台一些与老百姓心愿相违背、经不起时间检验的政策,使百姓不满意而引发矛盾。
4、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法律根源。法制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及时规范和调整新型社会关系,导致制度空隙无法可依。另外,法律程序和标准复杂、繁琐,导致很多纠纷不能及时解决,甚至越演越烈,更为重要的是法院判决无法执行、无力执行的结果导致矛盾纠纷解而不决、化而不解。特别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没有树立,纠纷当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非理性冲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小事大闹、大事群闹、群事久闹的无休止上访、申诉、缠讼现象。
5、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思想根源。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从过去的静态变成了现在的动态。比如当前社会客观上存在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由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差异,加剧了社会心态的分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警惕以下“五大不公感”诱发大的社会事件:一是分配不公感;二是机会不公感;三是起点不公感;四是参与不公感;五是话语权不公感。特别是处在社会转型期,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每个人由于生活、居住、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距,收人分配拉大,一些群体的利益要求难以充分满足,心理调适不当,自己无所适从又得不到外界的及时帮助,“积郁成疾”,就容易导致矛盾纠纷甚至恶性案件的发生。近日发生的多起针对儿童的袭击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
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对策思考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中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的目标。
一是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的期盼。安全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对安全保障的需要尤为强烈。
二是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一些地方和领域因分配不公等问题滋生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出现,既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危害了社会稳定。
三是必须满足是对惠民便民的期待。惠民便民是奠定维稳工作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维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惠民便民措施的落实,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地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是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稳定和谐的期愿。社会稳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当前,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出现,有的已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群体性事件。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和谐感。
第三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
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实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新的形势,给社会稳定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当前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总体形势很好。从我们办事处的情况来看,去年,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依法防范、严厉打击“×××”等邪教组织,维护了政治稳定;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运用部门联动机制,实行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摸排、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全面启动“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狠抓了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所有这些,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值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去年在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下,刑事发案还所有上升、外来人口犯罪的现象增多、×××组织的活动还时有露头,涉法上访和群众来信来访仍然时有出现。
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办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安全变数增加,国内治安形式不容乐观。近几年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遏制、渗透与分化,多次利用人权、宗教、民族、台湾西藏等问题制造事端。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维护稳定将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敌对势力将继续推行其“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境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利用经济、文化、民族、人权、宗教等问题,插手我人民内部矛盾,煽动民族分裂情绪,挑动事端,破坏稳定大局。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渗透活动将会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将借助互联网,通过建立论坛、网站、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手段,制作、传播有害政治信息,传播色情、暴力等有害文化,将其作为政治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等邪教组织页打着宗教的旗号来毒害人民群众的思想。其次是刑事犯罪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打击刑事犯罪任务加重。从犯罪类型看,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等高智能犯罪及恐怖犯罪占比可能增加,尤其是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流窜犯罪将将更加突出。第三是社会治安管理领域扩大,难度增加。下岗人员、社会低收入群体增加,有限的社会保障与下岗人员增多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些,均将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改革深化触及阶层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剧烈变动,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利益问题特别容易产生共鸣,使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异常突出。如工人阶级内部产生了国企工人群体、外企工人群体,业主群体、雇员群体,等等。随着不同利益群体自觉意识的日趋强化,彼此在那些与切身利益相关性的矛盾和问题上,易于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进而形成不良群体行为。并且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矛盾往往又围绕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甚至呈胶着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现实生活中为政不廉、为官不清、为富不仁、执法不公的现象,广大人民群众很不满意,造成矛盾触发点增多,使得有些本来可以化解的问题,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城市因企业集资款、土地征用、下岗职工安置等矛盾纠纷发展到对抗的情况时有出现。信访问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企业转制后个别企业的遗留问题、农村村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财务管理问题、土地重用与管理问题以及原来相对稳定的军转干部问题等。这些都说明当前人民内部矛
盾非常易于激化,严重的可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是基层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的村级班子软弱瘫痪,治安问题成为死角。治安联防经费难以筹集,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约束力减弱,综合治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难以落实。城乡基层组织的职能已经改变,对人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化。
二、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建议
全面分析上述影响社会稳定的几个主要因素,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对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活力,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综治工作经验。近年来,不少地方动员在职党员干部参与居住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居民区党支部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小区的居民,推动了小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义务联防、邻里关照、见义勇为等良好的社会风尚;仍然要坚持以往综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坚持党政领导重视、财政尽可能增加投入、落实综治机构的人员编制、完善地方性综治工作立法等措施。坚持“抓系统、系统抓”,依靠各级党政领导重视,通过行政指令、行政约束进行推动外,还要注意在综治工作中逐步形成一种参与各方共同受益的工作机制,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推动工作的开展。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把治安管理、防范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使维护治安的工作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向科学技术要警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综治工作的水平。努力提高综治干部的素质,吸纳大批的优秀人才。坚持“德治、法治”两手抓,用共同理想信念来引导和凝聚人民,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使群众正确对待眼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为解决矛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责任,尽可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负责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二、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政法部门要密切与经贸、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经济监管部门的联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以商养政”、“商政互动”的政治图谋。要同宣传、新闻、出版、工商、信息产业等部门加强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反动刊物的制作与传播,切实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作、复制和传播有害政治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法制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侵蚀。
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尤其是恐怖犯罪、有组织犯罪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对发案较多的盗窃、伤害、抢劫等多发性案件一定要从严从快打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要集中力量攻克大案、要案,追捕逃犯,破获现发案件,清扫积案,平抑社会治安形势。要持之以恒地把严打方针落到各个执法环节,坚持“稳、准、狠”和“两个基本”的原则,做到快侦、快诉、快审、快结,提高严打斗争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四、坚持从严治警,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按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忠于法律、公正司法为核心,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政治建警,突出素质强警,做到制度管警,推进司法改革,整治突出问题,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党的先进
性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政法队伍。首先要坚持抓学习和培训不放松。认真开展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群众观念的教育,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鼓励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政法干警的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多培养一些复合型的政法干部。其次要坚持抓制度和监督不放松。进一步落实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职能,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政法各部门要继续强化内部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干警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管理制度,延伸队伍管理,确保公正司法。第三要坚持抓作风和效率不放松。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强化干部人事管理,探索优化司法程序的对策与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办事环节与程序,加强责任管理与时限管理,健全对重点岗位的监督措施,提高司法效率。
总之,在现阶段,我们要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全区深入扎实落实“四大战略”和“村企行动、园区带动、融合发展、绿色城市、平安×××”五项工作重点保驾护航,促进全区改革开放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第四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对照年初签订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本单位2006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力量,明确职责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重点抓,机关各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找准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和经费保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确保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排查调处
认真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合理解决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抓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稳定目标
坚决抵至“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党群、干群关切密切,无任何治安案件和经济案件发生在该单位。
2006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加以改进,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关于做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几点思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实施“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下,一手抓发展,顺应时势,强力推进“产业聚集、企业做大”;一手抓稳定,超前谋划,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文件,积极探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市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好局面,公众安全感上半年上升到全省第二位,达到95.6362%。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仍然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集体访、越级访压力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历史遗留问题仍然突出,利益调整的难度逐年增大。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如何有效提升维稳工作的水平?如何为加快全市赶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面履行领导职责。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全面履行职责,总揽全局。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首先是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认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毫不放松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二要增强政治敏锐性。任何矛盾的激化都有一个发生、酝酿、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看不到隐患、看不准问题、看不透症结,就会任由矛盾累积、激化,最终酿成事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见微知著的敏锐眼光,既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善于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三要坚持“新官理旧政”。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受权限的限制,有的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我们都能够解决。但是,这些问题总要有人来解决、总要想办法去解决。为官一任,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既要敢于理旧政,又要善于理好旧政,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有的问题既使解决不了,也要过细做好群众工作,理顺群众情绪。只要我们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终会越来越少,和谐因素就会越来越多。
二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国家信访局曾经作过一个统计:“来京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是有道理的,还有80%以上是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的”。前一个80%,说明群众没有难处、痛处是不会来上访的。后一个80%,说明许多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在基层解决好,造成群众越级上访,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一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特别是在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评估社会稳定风险作为决策的前置程序,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防患于未然;二要依法办事、公道办事。化解矛盾纠纷,要始终坚持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调解、公正裁判,让群众感到信服、让自己心安理得;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要理解到位、操作到位、执行到位、效能到位,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实际困难,不论表达方式是否合理、合法,不论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论涉及人员的多少,都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做好工作;三要改善民生、帮扶民生。改善民生要靠发展,要突出“产业集聚、企业做大”的重点,千方百计促项目、帮企业、优环境,为提升经济实力服务。帮扶民生要靠干部,要突出走访慰问、帮办实事、疏导情绪的重点,帮助群众共渡难关,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狠抓维稳责任落实。实践反复证明,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关键在责任,重在抓落实。一要坚持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继续强调和落实“属地管理、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谁惹事、谁负责”的原则,使维稳工作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全市“一盘棋”;二要领导包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钉子案”、“骨头案”、“无头案”,要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要明查暗访。在搞好定期督查、通报的同时,要加大暗访的力度。成立维稳工作暗访组,可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组织工作人员进来,不定时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真实情况,科学分析判断,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要树立导向。一方面在用人导向上,要坚持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真正称职、有本领的标准,调动广大干部抓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要严格考核奖惩,用好“一票否决”权,给压力、增动力、促活力。
四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重点健全完善四个机制。一是信息预警机制。在工作网络拓展、信息综合研判、重点人员掌控、互联网监控、敏感舆情引导五个方面着力,抓早抓小抓苗头。要重视基层维稳信息督查员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真正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确保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排查调处机制。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要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做到有人负责、有人化解、不断线、不失控,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综合化解机制。从强化阵地建设、业务培训、上级指导、发动群众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基层的维稳实力;要加快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互联互动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矛盾调解率和群众满意度;以综合治理为抓手,积极开展辐射工业园区、民营企业、集贸市场等领域的和谐平安创建活动,促进长治久安;四是应急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一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加大对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培训工作力度;要努力培养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现场指挥员,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善打硬仗的应急处突队伍;要按照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配齐必要装备,确保现场处置工作的需要。(书记要求:一是认清形势,增强政治敏感性。全区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不能有丝毫疏忽,不能有一刻大意,要始终紧绷信访稳定这根线,扎扎实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二是立足于解决问题。信访工作要立足于解决问题,要按照“有理的解决处理到位、无理的教育稳控到位”的原则,切实加大信访问题协调处理力度,把问题解决到位,做到每个案件都有明确的说法和结果。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是对各级干部政治敏锐性的考验,是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检验。各级各部门要把信访工作作为第一任务、第一责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包案到人,措施到位。全国“两会”期间,要确保乡办每天有区级领导值班,切实把上访群众稳控在当地,不出现赴京、到省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来自山城的干扰。
有关要求
一、充分认识做好当前维护稳定及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我镇总的形势很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是,影响稳定的不安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方面也存有事故隐患。各村庄、单位要充分认清当前维护稳定及信访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及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加强领导到位、保证措施到位、实际成效到位,确保不发生政治滋事丢丑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严重刑事治安案件、不发生重大生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确保全镇大局稳定。
二、深入开展不稳定隐患排查化解工作,超前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要立即着手对不稳定因素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活动,尤其对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事端,要切实纳入掌控之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理得好”。对已排查处的矛盾纠纷,要全部建立台帐,落实领导,明确责任,限期解决,对有可能发生进京到省去青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负责同志要靠上工作,采取有利措施,努力将其化解在基层、稳定在当地。
三、严密做好重点人员和重点案件稳控工作,确保不发生聚集上访、滋事丢丑问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着重抓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特别对涉军、原民办教师、涉法涉诉及上访老户等重点人员和重点案件,要全部纳入工作视线,继续强化控制措施。对省、青岛市和我市交办的重点案件,要全部做到一案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包案小组、一套工作方案,并一抓到底。对应该解决而且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要立即、主动予以解决,避免形成新的积案;对应该解决而暂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公开承诺限期予以解决;对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给上访人讲明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其息诉罢访。特别是上级交办的非正常上访案件,要逐一落实监控措施,看死盯牢,坚决将其控制在本镇。
一、认清形势,加大排查力度
针对当前特殊形势,要充分认识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当做工作重点来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全力化解不稳定因素。要组织专门力量,下访群众,实地调研,及时反馈,对新区深入全面地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拉网式”排查,深查详排可能引发到市进京上访滋事、到市大规模集访和群体性事件问题,切实掌握当前新区一切不稳定因素,务必做到底数清、对象明。对重大不稳定因素,要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可行方案,及时妥善处理,杜绝推诿拖拉。
二、明确目标,妥善处理突出问题
当前信访稳定工作正处于建国60周年大庆和我县各项活动期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一定要狠抓落实,层层下达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务必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有效化解群众信访问题,确保新区赴市进京非正常上访零目标,确保新区无成规模、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确保国庆节和各项活动期间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各职能局一定要加强配合,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宗旨和“不过夜,不出门”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落实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对仙女山新区建设中未能妥善解决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案按时化解。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通知》(武隆委办发〔2009〕86号)文件要求,我委涉及当前重点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有两件:一是仙女山新区建设导致其葛根受损失要求赔偿的问题,责任领导周大平,责任单位:经发局。二是仙女山新区开发占用其果园未赔偿及癌症病人的报销不合理的问题,协助责任领导周大平,协助责任单位:经发局。
三、强化稳控,变严防为疏导
要充分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可能赴市进京上访的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变严防为疏导,引导他们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要求他们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要依法贯彻和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实际生活困难,避免群众串联聚会的和集体到市进京上访,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针对新区开发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各部门工作人员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对涉及利益的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争通过思想宣传和法律教育的方式平息纠纷,并及时制定可行方案,妥善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对不听劝阻、坚持到市进京上访滋事的个别人员,坚决采取必要措施和手段将其稳控在当地。执法人员一定要坚持依法办事,以法服人,以公正严明的作风,为民办事的原则,切实做好稳控工作,确保到市进京上访“零”目标的突破,为“建国60周年大庆”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期间的安全稳定铺好和谐之路,为平安武隆的创建和和谐新区的开发构建美好蓝图。
四、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做到有责必究
建国60周年大庆和我县各项重大活动期间,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把职责具体到每一岗位,每一人头,高度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谁疏忽谁负责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领导要亲自狠抓落实,带头搞好信访稳定工作,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督导,层层落实,层层负责。对工作不落实,稳控措施不到位,导致到市非正常上访、进京上访的或漏排导致进京上访的,将严格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建国六十周年
庆典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通知
各县国土资源局、临川分局、金巢分局,局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在即,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极其重要。为进一步落实省厅赣国土资发电〔2009〕83号和市联席会议抚信联发〔2009〕10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和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期间国土资源信访稳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即将举行,信访形势仍然严峻。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要迅速行动,对影响稳定的信访苗头和问题隐患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不留死角,防止盲区。对排查出来的苗头和问题,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并限期解决,化解矛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区)、矛盾不上交。
三、专项梳理重点信访户。要及时对2008年3月以来曾到过北京上访的人员和可能赴京的重点信访人员进行全面梳理。对梳理出来的信访老户和重点人员要逐一落实领导包案,明确责任人员,并实行24小时盯防,坚持做到每天与上访人见面,盯死看牢,随时报告信访人的动态。
四、加强信访信息分析研判。要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信访信息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苗头和重大隐患。一旦发生上访人员失控,要立即向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查找、拦截,及时跟进工作。
五、强化依法处访工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到认真接待上访群众和疏导情绪、促进问题解决上。要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要及时研究,迅速明确承办部门、承办人员、办结时限等。对不依法信访、无理取闹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对借上访之名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借机利用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煽动群众闹事的,要及时通知并配合公安部门,予以坚决打击,切实维护社会秩序。
六、切实落实值班应急工作。各单位要坚持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带班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要切实落实应急工作方案,加强应急工作力量,一旦发生突发异常情况,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临一线,迅速、依法、果断、妥善地处置。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致使发生不稳定问题,或者因处置不当、激化矛盾,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