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卷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
卷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对 的具体化,以道德为“高线”,以纪律为“底线”,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笼子”。
2.法律是 之重器,良法是 之前提。
3.我省《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重点是。
4.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犯贪污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
5.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依据
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6.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提出坚持把 放在首位,自觉,维护。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
8.党要管党必须从 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 严起。
9.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
10.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次修改。
A.一 B.两 C.三 D.四
2.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
A.完善立法 B.依法行政 C.司法公正 D.正确执法
3.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其生效时间始于()时。
A.合同成立 B.不动产交付 C.物权登记 D.占有不动产
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
B.国家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组织与国外宗教组织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C.宗教和教育实行分离制度,不得在学校开设宗教课程
D.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某通过微信和新浪微博,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声明,应当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B.某报社刊登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C.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D.私自携带、寄递《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入出境,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6.讲法治要进一步强化宪法观念,其涵义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树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根本制度的观念
B.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
C.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D.树立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的观念
7.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
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
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
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
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
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享有下列哪些权利()。
A.表决权 B.选举权 C.被选举权 D.申诉权
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
A.民主 B.自由
C.人权 D.公正
10.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A.出生在我国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三、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的“四个必须”是指:()
A.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B.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C.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2.《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员廉洁自律规范部分,围绕党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的关系提出“四条规范”。
A.“公与私” B.“廉与腐” C.“俭与奢”
D.“苦与乐” E.“勤与惰”
3.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
A.合法原则B.合理原则C.权力救济D.合情原则
4.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具体表现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经形成
B.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C.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D.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5.我国于2015年公布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随即作出修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我国,政策与法律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
B.立法在实践中总是滞后的,只能“亡羊补牢”而无法适度超越和引领社会发展
C.越强调法治,越要提高立法质量,通过立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D.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压力
6.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行政部门不得任意扩权、与民争利,避免造成“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现象。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A.某省政府统筹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B.某市要求行政审批部门与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C.某区依法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人员
D.某县注重提高行政效能,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
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
A.执行公开 B.管理公开 C.服务公开 D.结果公开
8.依法治国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制度,其形成标志包括()
A.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C.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制度
D.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较高的全民法治意识
9.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三个至上”, “三个至上”包括()
A.党的事业至上 B.人民利益至上
C.宪法法律至上 D.自由民主至上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做到几个“善于”,具体是()。
A.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B.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C.善于通过一切路径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D.善于运用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3.《国家安全法》规定,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保护 B.动员 C.介绍 D.组织
14.《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有()
A.知情权 B.赔偿请求权 C.检举权 D.安全保障权
15.邪教的本质是()
A.反人类 B.反科学 C.反社会 D.反政府
16.不能适用假释的罪犯有()
A.累犯 B.无期徒刑犯 C.有期徒刑犯
D.因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
1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下列哪项事项不服的,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A.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封查、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D.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1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A、申诉 B、检举 C、控告
19.贪污罪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D.受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营、治理国有财产的人员
20.()受到侵犯时,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政治权利 D.财产权
四、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正一反、相互配套。()
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4.道德和法律是两类不同的社会规范,因此两者互不影响。()
5.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6.要避免国家公职人员在代表国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乱作为”或“不作为”行为,就要坚持依法、精简、便捷、高效的原则。()
7.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8.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但不需要面向全社会。()
9.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0.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五、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2.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方针是什么?
3.十八届六中全会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与民划出哪些红线?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六、论述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谈谈对“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的认识。(不少于600字)
第二篇:酒泉市2012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酒泉市2012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法律知识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法治国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依法行政 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已于2011年6月30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
A、通信权B、生命权C、健康权D、人格不受侮辱权
8、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D)。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9、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有(D)。A、生命权法律关系B、健康权法律关系
C、姓名权法律关系D、配偶权法律关系
10、下列不属于民事主体中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C)。
A.已经成年且精神状况完全正常的人、执法为民 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 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刑事案件管辖分为 立案管辖和 审判管辖两类。、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依照权利内容所实施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利而作出的特定行为。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当家作主C.实现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2、下列选项中,那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B)
A、科学研究自由B、出版自由C、文艺创作自由D、欣赏自由
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A)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B.国家民主C.党内民主D.公平正义
4、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C.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5、下列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表述,(B)项不正确。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6、下列有关非公经济的表述,(C)项不符合宪法规定。
A.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C.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并适度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7、下列关于罪犯的权利不具有完整的权利的是(A)。
B.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人
C.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BCD)
A、人民主权原则B、基本人权原则C、法制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
2、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中国公民不具有选举权的情况?(ABD)。
A、未满18岁B、被剥夺政治权利C、被劳动教养D、患有精神病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司法权来源于(BCD)。
A.党的意志B.现代法治理念C.人民D.社会的需要
4、法治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但同时又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ABCDE)的职能
A.提供公共产品B.履行好公共服务C.社会管理D.市场监管E.经济调节
5宪法具有最高地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是(ABCD)
A、宪法是立国之本与治国之策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地根本行为准则 C、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地基础和依据D、与宪法相抵触地一切法律、法规无效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工人阶级领导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
7、按照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将民事法律关系分为(AB)。A.单一民事法律关系B.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C.人身法律关系D.财产法律关系E.财产流转关系
8、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刑事案件,不必先期公布下列哪项内容?(C)A.案由B.被告人姓名或名称C.证据D.开庭时间和地点
9、甲找到在某国有银行负责人朋友乙,提出向该银行借款5万元用于走私普通货物,甲借到5万元后在走私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10、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ABCDE)
A、停止侵害B、消除妨碍C、返还财产D、恢复原状E、赔偿损失F、判处拘役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民主的立法之下,法律的权威就是民主的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人民民主,就是实现人民民主。(√)
2、社会主义法治地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〤)
3、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
4、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主要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6、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〤)
7、法定代表人既是法人的代表人,又是法人机关。(〤)
8、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9、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一定损失的行为。(√)
10、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宪法的作用有哪些?
(l)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以人民民主思想为基础。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我国以宪法为统帅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人民性。2.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套中国的法律体系。外国法律体系中的成功做法,符合我国国情,我国需要,应当借鉴,特别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法治原则和做法,我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吸纳。3.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现代法治重视人权保障。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表现了国家对人权的重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1997年刑法修订,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保障法、保护法的颁布实施,都加强了对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4.强调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一经通过并实施,在全国具有统一效力。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但不得就犯罪和刑罚、剥夺公民政治权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作规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3、简述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刑法之所
以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是因为该行为危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危害性。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就不可能构成犯罪,更不可能加以惩罚。如果某种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能认为是犯罪。因此,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也不构成犯罪。(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并非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为刑法所禁止,并具有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即达到了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民事、经济和行政的违法行为,只能适用有关法律加以调整,而不能适用刑法,认定为犯罪。(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犯罪行为同其他违法行为一样,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应受刑罚处罚也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就意味着不是犯罪。
4、简述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的区别。民事行为能力是对民事主体能否独立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考察。民事主体虽能享有权利能力,但并不必然
意味其具有行为能力。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应考察其主观意思能力。所谓意思能力,指主体对其行为的识别、判断、预期和控制能力。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精神状况的人具有不同的意思能力。意思能力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着主体行为能力的程度。民事责任能力是考察主体有无自己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民事责任能力只是寄存于民事行为能力之中的一种侵权行为能力。如果民事主体无意思能力,其必然既无民事行为能力,亦无民事责任能力。
六、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内容上看: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宪法还规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制度、国家的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是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二是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总之,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试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参加者。
犯罪分子的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就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者具体人来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
区别:a,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例如犯罪对象同是交通工具,具体犯罪行为却既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破坏交通工具罪,又可能构成侵犯财产罪中的故意毁坏财物罪。又如,犯罪对象是货币、电器、家具,犯罪行为却可能都是盗窃。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但是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犯罪客体是受刑罚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因此,所有的犯罪客体都必然受到损害。但犯罪对象可能受到侵害也可能不受到侵害。如故意毁坏财物犯罪中的犯罪对象即公私财物就会受到损害,但盗窃罪中,犯罪客体即财产的所有权虽然受到侵犯,犯罪对象即公私财物却可能不受到损害(当然如果盗窃昂贵的鱼子酱,然后自己吃了,也属于犯罪对象受到损害)c,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只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任何犯罪行为只有侵害到一定的法益,才可能危害社会,进而具备犯罪的本质属性,构成犯罪,隐藏,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犯罪对象并非所有犯罪中都存在,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脱逃罪,就不可能存在犯罪对象。d,犯罪对象是可以被感官所感知的外部事物,犯罪客体反映的则是只能为抽象思维所认识的事物内在的属性。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如诈骗罪
中,作为犯罪对象的被诈骗财物是具体的,可以被观察到触摸到,而作为犯罪客体的财产权,则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明白.
第三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卷答案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卷答案
一、1、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生产经营活动经济实体。
3、货币流通资本信用
4、国务院
5、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二、1、B2、A3、C4、A5、C6、C7、B8、D9、D10、C
三、1、BC2、ABCDE3、AC4、ABCDE5、ABCD6、ABCD7、ABD8、ABCD9、BCD10、AD
四、1、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破产解散的程序。
2、是国家及其授权的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实施监管而产生的关系。
3、指行政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比例,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和定员等。
4、指的是法律、法规将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行政职权,并由自己对外承担行政活动的相应法律责任。
5、指的是各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认为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合法性和适当性上存在问题,向权力机关或主管行政机关提出书面审查建议的行为。
五、1、第一、法治政府是有限且有为的政府。第二、法治政府是透明廉洁的政府。第三、法治政府应该是诚信负责的政府。第四、法治政府是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1、安全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求偿权。
6、结社权。
7、获得有关知识权。
8、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9、监督权。
3、第一、宪法上关于行政权和行政组织的原则性规定,是行政组织法制的宪法基础所在。第二、中央政府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第三、地方政府组织法。在我国目前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的部分内容。第四、政府部门组织法。第五、单行法律中关于行政权与行政组织的规定。第六、有关行政组织的法律性与法规性文件。第七、其他法律渊源。
4、一、股份合作制企业吸收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某些做法,既有劳动者的联合又有资本的联合,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者。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企业最高权力机构通常为职工股东会,职工股东会决议时,采用一人一票的投票原则。
三、股份合作制企业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负责。
四、股东必须具有职工身份,职工股东退股时,只能在职工股东内部转让,不得向不具有职工身份的人转让股权。
五、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分红和按股分红结合的新型分配制度。
六、(一)答案要点:九种义务:
1、守法的义务。
2、依法履行职责的义务。
3、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4、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5、忠于职守的义务。
6、保守秘密的义务。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第178页)
第四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网行为规范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上网行为规范
为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规范我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含公共服务单位)工作人员上网行为,合理高效使用办公电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结合XX市计算机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行为规范:
1.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散布、传播危害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及重大战略部署的言论。
2.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散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颠覆国家政权,泄露国家秘密,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言论。
3.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浏览、下载、制作、散布、传播谣言、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教唆犯罪,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言论。
4.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散布、传播侮辱、诽谤等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侵害机关单位和他人合法权益。
5.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散布、传播破坏常山形象、恶意攻击党政机关及领导形象,危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言论。6.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肆意渲染、散布、传播自然灾害、突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焦点、热点及敏感问题的言论。
7.禁止制作、传播或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破坏计算机网络公共信息完整性、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
8.禁止上网发布未经审批的,涉及党务、政务、事务等秘密文件、资料、报表、信息等。范围包括:正在研讨、尚未公布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政策;密级在秘密及其以上的文件;重要的政治、科技、经济情报和信息等。
9.禁止工作时间上网从事私人间的交流和商务活动。10.禁止工作时间使用电脑上网下棋、打牌、打麻将、玩游戏、网上购物、看电影及娱乐类视频、证券交易等活动。
11.禁止下载无法识别的信息和操作无法确定安全性的程序,以防被病毒、“黑客”入侵,对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及危害。
12.禁止将涉密办公电脑连接到规定外的其他计算机网络上。
XX年X月X日
第五篇:201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题法律知识答案
201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
题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它是保障____依法进行__的制度。(p104)
2、司法包括___、___以及行政司法,它是解
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方式,被视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p87)
3、公正司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指、社会管理创
新、公正廉洁执法。(P94)
4、内部监督体系是指我国行政组织内部建立的系统的自我监督
体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专职监督机关的监督,二是非专职监督机关的监督,主要有上下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三种形式。(P104)
5、构成问责制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问责的主体、_、_序、方式及其适用。(P111)
6、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
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具备哪些重要特征。(P76)
答:第一,法治政府是有限且有为的政府。
第二,法治政府是透明廉洁的政府。
第三,法治政府应该是诚信负责的政府。
第四,法治政府是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为什么说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P89)
答:首先,公正司法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
其次,公正对司法的重要意义是由司法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最后,公正司法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保障。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已比较完备,但仍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
为?(P105)
答:1.行政监督主体多元,但彼此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协调互动的统一整体;2.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低,有关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监督标准不明确;3.行政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4.行政监督方式缺乏多样性,主要靠事后的追惩,而预警性的事前监督和跟踪性的事中监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5.行政监督体系中国家权力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4、由于国家对司法活动的资源投入是有限的,因此,司法程序的运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具体来说,提高司法效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91)
答:具体来说,提高司法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司法总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国家对司法系统和司法活动配置的资源,应当取得最大的和最佳的社会效益,包括节约和控制国家、社会对司法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司法活动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建立及时高效的司法运行机制和程序;另一方面,让参与司法活动的当事人,能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得到公正的结果。
三、论述题(每题24分,共24分)
1、结合我国近年来问责制的实施状况,谈谈《问责暂行规定》对
于实现问责制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14)
答:《问责暂行规定》对于实现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增强问责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方面:
第一,确定了问责的适用对象。这是实行问责制的前提和基
础。
第二,规定了问责的基本原则。这是构成问责制度得以良性
运转的中枢和精髓。
第三,处理了问责与党纪处分的关系。明确规定问责与党纪
处分不得相互替代。
第四,关于问责范围,明确规定了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六
种情形,规定了“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
也属于问责的情形。
第五,规定了五种问责方式,从轻到重依次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
第六,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问责程序,同时确立了问责决定的公开制度,保障了行政问责的有序进行。
第七,对于被问责领导干部的考核和继续使用问题做了规
定。
第八,为保障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的合法权益,规定了被问
责领导干部不服问责决定后的申诉权作出明确规定,但问责的制度化仅仅是问责发展中的表象需
求,请结合我国问责的实施状况,谈谈对此的认识。
注:本套试题均出自《干部学法用法读本》第5-7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