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精)
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
文章标题: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
摘要:我国的审计正处于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理念上的脱胎换骨和过程上的循序渐进中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本文剖析了当前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提出了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建立效益审计体系的思路和审计方式。关键词:探索人
民银行效益审计思路
效益审计最初的概念是从纯经济效益角度引入,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审计。而目前效益审计已逐渐扩大为对企业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对政府、公共机构和事业单位是否经济、有效发挥职能的审计。1983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中提出了“考核经济效益”的要求,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则以“效益”一词取代了“经济效益”的提法,并提出了政府效益审计概念,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进一步将效益审计范围扩展到了“国务院各部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确定了效益审计是2006年审计工作重点,李金华审计长提出,2007年的经济效益审计要占审计业务量的50%,要大胆实践,注重效益审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加快发展效益审计的目标。
一、效益审计的内涵
效益审计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经济行为及其机制存在的缺陷或者薄弱环节、促进管理者健全制度、纠正不当行为,减少损失浪费。这是效益审计初级阶段;二是评价经济行为及其结果,帮助管理者明确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及原因所在,使管理者对本单位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清醒认识。三是联系宏观经济环境、外部市场变化动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为被审对象实现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这是效益审计高级阶段。
二、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人民银行效益审计就是从内审的角度对人民银行内部被审计人职能范围内利用资源、资金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和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有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管理和经济责任。在目前人民银行内部除开展传统的会计财务审计外,还开展了一些业务专项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及离任审计等,如:开展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国库资金管理、实拨专项资金管理、大宗物资采购、中央银行核算系统管理等审计项目,每个项目报告中均会涉及评价其业务、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效果,可以说已出现了效益审计的雏形。另外,人民银行既是财政预算单位,又是金融服务单位;既具有制定政策职能,又具有行政管理执法权,其服务以及权利行使结果的好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意义。因此,人民银行对自身工作经济效益的管理效益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已具备了向效益审计这一更高更的领域发展的基础。
三、当前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难点
效益审计不仅涉及业务、项目、机构或组织的整体管理和运行情况,还会涉及机构或组织预算的修改、领导职务的升降、项目和业务的继续和终止,甚至可以影响到机构或组织的声誉。由于其敏感性和影响力,效益评价的审计风险很大。目前,在人民银行内部一方面业务面广量大,需要作出效益评价内容较多,但内部审计还一直停留于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性和风险防范措施上;另一方面财政拨入款项既有用于行政费用支出,又有履行中央银行特殊职能费用支出,如:用于货币发行与调拨、反洗钱、人民币清算等,由于种种原因,两项开支界限没有明确,开支渠道还未能按科目进行严格区别使用,因此,人民银行开展效益评价面临困难较大,难点也较多。
(一)效益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
效益审计的基础是要求被审计人提供的资料数据真实、合法和完整,否则任何评价都将失去意义,效益审计也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当前,人民银行实行全帐户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的批复周期过长,费用支出有很长一段“盲区”,造成实际执行情况与批复的预算有差距;个别基层单位设法加大预算,抬高费用;年末对费用支出进行调帐比较普遍,这必然会影响到效益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对效益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年来人民银行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审计已经驾轻就熟,对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等流程审计轻车熟路,在目前各项审计任务非常繁重情况下,大量工作还是应对眼前审计任务,未能积极主动去学习、研究和推广效益审计。另外,效益审计的专业性、全面性和显现其优势的滞后性,客观上也有一定的推广难度。因此,造成了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的认知难免存在着局限性。
(三)缺乏明确适用的效益评价标准
在效益审计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评价管理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标准,这就如同
财务收支审计中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权威的行政事业机构或组织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事实上要出台衡量效益优劣的尺度和标准也非常困难,因为效益审计与操作流程合规等其他传统专业审计有着很大的区别,行政管理的效益除了要体现经济效益外,还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这些无法直接量化的效益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
论的可信度。
(四)效益审计效果难以发挥
传统审计主要是对流程操作以及风险管理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出具审计决定,通过被审计人对问题整改来发挥作用的。但是,人民银行在管理效益方面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的原因也应该以系统性的眼光看待,不仅会涉及本单位的决策因素,也会涉及上级行决策和本行利益等深层次矛盾,鉴于审计目前的体制原因,效益审计成果仅仅通过一个审计报告就能在宏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需要待以时日。
(五)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要求
由于效益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如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金融管理模式和趋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同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但是整个的审计体系中必须要有这样的总体知识结构平衡,而当前人民银行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没有具体要求,审计队伍整体知识结构还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效益审计要求。
四、解决当前人民银行效益审计问题的思路
人民银行进行效益审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应大胆实践,拓展内部审计空间,积极借鉴国内外效益审计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适合人民银行实际的效益审计模式,促进人民银行更有效地履行央行职能。
(一)提高全行对效益审计的认识
将管理效益理念融入到人民银行日常职能工作中去,在合规操作、防范业务风险的同时,严格区别使用行政费用支出和履行央行特殊职能费用的支出,注重提升各项业务的水准、内部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强化效益审计更准确地对人民银行工作业绩形成有价值的评价,有效监督其切实履行央行职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业务管理效率和调控能力。
(二)合理确定效益审计重点和范围
人民银行效益审计重点就是按照人民银行职能和管理要求,对人民银行业务运行效率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分析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内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作用;通过效益审计来揭露业务和管理中偏离既定目标的偏离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人民银行提高履行职责的水平。把对资金效益、管理控制效益、管理与服务效益、电子信息系统效益、责任效益、人力资源效益、管理政策效益、财务资产管理效益列入到效益审计范围内,根据不同时期需要有重点地选择开展审计。
(三)建立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人民银行行使央行职能过程中的管理,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准,因此,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推行效益审计的瓶颈所在。该指标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体系,有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工作目标和程序、预算等等组成,而且该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要随着宏观经济目标的修正、金融工作重心的变化和公众价值观的改变而调整,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评价,也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体现一定程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四)正确处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
当前,人民银行传统的项目审计中已无不体现着效益审计的影子,在向效益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把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将效益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确认被审计人真实、合法的财政、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效益审计,做出被审计事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评价。在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机结合的过渡中,使得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手段和审计标准逐步向效益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目标靠拢。
(五)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审计人员采取以业务培训、试点审计等多种方式带动管理效益审计的实施,在实践中让审计人员逐步掌握效益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审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的能力。
五、探索人民银行效益审计的方法
效益审计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审计,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中必须努力选择与被审计人或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除采用内部审计传统方法,如查账法、调查法、对比法、专门技术方法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性做法可供选择与参考。
(一)文字描述法。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向被审计对象收集政策文件、年度报告、统计数据、评估文件、媒体报道等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出效益审计标准。向被审对象提出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据有关人员如实回答的问题参照既定的标准,对被审对象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
(二)调查表法。审计人员通过事先设计的量化评价表进行一定规模的民意调查,并根据记录和调查的结果来了解、掌握和评价被审对象管理效益状况。
(三)流程图法。审计人员通过审阅被审对象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则、文件等,了解被审对象在经济效益、管理状况、控制功能方面内容和各关键环节,用特定的符号并辅以文字或数字说明,以流程线加以连接,绘制效益审计流程图,然后按照流程图表明的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及其在管理活动中所处位置,由审计人员对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做出被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评价。
当今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正处于财务审计为主、专项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同时并存的共同发展阶段,完成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脱胎换骨的转变,需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成熟,需要中国审计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的日趋完善和成熟,同时,也必不可少需要人民银行职能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全面达到国际审计先进水平,实现中国现代审计的战略目标,扎扎实实地围绕经济、效率、效果来做好效益审计是历史所付于我们这一代审计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李红)
参考文献
[1]雷达:《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启示》,载《审计研究》,2004年2期。
[2]支广东:《高校效益审计的基本思路》,载《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5期。
[3]张静主编:《人民银行内审理论与实务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欢迎阅读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
第二篇: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
文章标题: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
摘要:我国的审计正处于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理念上的脱胎换骨和过程上的循序渐进中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本文剖析了当前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提出了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建立效益审计体系的思路和审计方式。
关键词:探索人
民银行效益审计思路
效益审计最初的概念是从纯经济效益角度引入,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审计。而目前效益审计已逐渐扩大为对企业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对政府、公共机构和事业单位是否经济、有效发挥职能的审计。1983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中提出了“考核经济效益”的要求,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则以“效益”一词取代了“经济效益”的提法,并提出了政府效益审计概念,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进一步将效益审计范围扩展到了“国务院各部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确定了效益审计是2006年审计工作重点,李金华审计长提出,2007年的经济效益审计要占审计业务量的50%,要大胆实践,注重效益审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加快发展效益审计的目标。
一、效益审计的内涵
效益审计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经济行为及其机制存在的缺陷或者薄弱环节、促进管理者健全制度、纠正不当行为,减少损失浪费。这是效益审计初级阶段;二是评价经济行为及其结果,帮助管理者明确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及原因所在,使管理者对本单位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清醒认识。三是联系宏观经济环境、外部市场变化动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为被审对象实现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这是效益审计高级阶段。
二、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人民银行效益审计就是从内审的角度对人民银行内部被审计人职能范围内利用资源、资金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和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有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管理和经济责任。在目前人民银行内部除开展传统的会计财务审计外,还开展了一些业务专项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及离任审计等,如:开展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国库资金管理、实拨专项资金管理、大宗物资采购、中央银行核算系统管理等审计项目,每个项目报告中均会涉及评价其业务、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效果,可以说已出现了效益审计的雏形。另外,人民银行既是财政预算单位,又是金融服务单位;既具有制定政策职能,又具有行政管理执法权,其服务以及权利行使结果的好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意义。因此,人民银行对自身工作经济效益的管理效益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已具备了向效益审计这一更高更的领域发展的基础。
三、当前人民银行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难点
效益审计不仅涉及业务、项目、机构或组织的整体管理和运行情况,还会涉及机构或组织预算的修改、领导职务的升降、项目和业务的继续和终止,甚至可以影响到机构或组织的声誉。由于其敏感性和影响力,效益评价的审计风险很大。目前,在人民银行内部一方面业务面广量大,需要作出效益评价内容较多,但内部审计还一直停留于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性和风险防范措施上;另一方面财政拨入款项既有用于行政费用支出,又有履行中央银行特殊职能费用支出,如:用于货币发行与调拨、反洗钱、人民币清算等,由于种种原因,两项开支界限没有明确,开支渠道还未能按科目进行严格区别使用,因此,人民银行开展效益评价面临困难较大,难点也较多。
(一)效益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
效益审计的基础是要求被审计人提供的资料数据真实、合法和完整,否则任何评价都将失去意义,效益审计也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当前,人民银行实行全帐户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的批复周期过长,费用支出有很长一段“盲区”,造成实际执行情况与批复的预算有差距;个别基层单位设法加大预算,抬高费用;年末对费用支出进行调帐比较普遍,这必然会影响到效益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对效益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年来人民银行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审计已经驾轻就熟,对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等流程审计轻车熟路,在目前各项审计任务非常繁重情况下,大量工作还是应对眼前审计任务,未能积极主动去学习、研究和推广效益审计。另外,效益审计的专业性、全面性和显现其优势的滞后性,客观上也有一定的推广难度。因此,造成了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的认知难免存在着局限性。
(三)缺乏明确适用的效益评价标准
在效益审计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评价管理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标准,这就如同
财务收支审计中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权威的行政事业机构或组织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事实上要出台衡量效益优劣的尺度和标准也非常困难,因为效益审计与操作流程合规等其他传统专业审计有着很大的区别,行政管理的效益除了要体现经济效益外,还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这些无法直接量化的效益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
论的可信度。
(四)效益审计效果难以发挥
传统审计主要是对流程操作以及风险管理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出具审计决定,通过被审计人对问题整改来发挥作用的。但是,人民银行在管理效益方面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的原因也应该以系统性的眼光看待,不仅会涉及本单位的决策因素,也会涉及上级行决策和本行利益等深层次矛盾,鉴于审计目前的体制原因,效益审计成果仅仅通过一个审计报告就能在宏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需要待以时日。
(五)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要求
由于效益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如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金融管理模式和趋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同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但是整个的审计体系中必须要有这样的总体知识结构平衡,而当前人民银行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没有具体要求,审计队伍整体知识结构还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效益审计要求。
四、解决当前人民银行效益审计问题的思路
人民银行进行效益审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应大胆实践,拓展内部审计空间,积极借鉴国内外效益审计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适合人民银行实际的效益审计模式,促进人民银行更有效地履行央行职能。
(一)提高全行对效益审计的认识
将管理效益理念融入到人民银行日常职能工作中去,在合规操作、防范业务风险的同时,严格区别使用行政费用支出和履行央行特殊职能费用的支出,注重提升各项业务的水准、内部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强化效益审计更准确地对人民银行工作业绩形成有价值的评价,有效监督其切实履行央行职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业务管理效率和调控能力。
(二)合理确定效益审计重点和范围
人民银行效益审计重点就是按照人民银行职能和管理要求,对人民银行业务运行效率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分析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内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作用;通过效益审计来揭露业务和管理中偏离既定目标的偏离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人民银行提高履行职责的水平。把对资金效益、管理控制效益、管理与服务效益、电子信息系统效益、责任效益、人力资源效益、管理政策效益、财务资产管理效益列入到效益审计范围内,根据不同时期需要有重点地选择开展审计。
(三)建立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人民银行行使央行职能过程中的管理,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准,因此,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推行效益审计的瓶颈所在。该指标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体系,有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工作目标和程序、预算等等组成,而且该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要随着宏观经济目标的修正、金融工作重心的变化和公众价值观的改变而调整,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评价,也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体现一定程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四)正确处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
当前,人民银行传统的项目审计中已无不体现着效益审计的影子,在向效益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把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将效益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确认被审计人真实、合法的财政、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效益审计,做出被审计事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评价。在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机结合的过渡中,使得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手段和审计标准逐步向效益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目标靠拢。
(五)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审计人员采取以业务培训、试点审计等多种方式带动管理效益审计的实施,在实践中让审计人员逐步掌握效益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审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的能力。
五、探索人民银行效益审计的方法
效益审计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审计,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中必须努力选择与被审计人或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除采用内部审计传统方法,如查账法、调查法、对比法、专门技术方法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性做法可供选择与参考。
(一)文字描述法。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向被审计对象收集政策文件、报告、统计数据、评估文件、媒体报道等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出效益审计标准。向被审对象提出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据有关人员如实回答的问题参照既定的标准,对被审对象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
(二)调查表法。审计人员通过事先设计的量化评价表进行一定规模的民意调查,并根据记录和调查的结果来了解、掌握和评价被审对象管理效益状况。
(三)流程图法。审计人员通过审阅被审对象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则、文件等,了解被审对象在经济效益、管理状况、控制功能方面内容和各关键环节,用特定的符号并辅以文字或数字说明,以流程线加以连接,绘制效益审计流程图,然后按照流程图表明的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及其在管理活动中所处位置,由审计人员对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做出被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评价。
当今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正处于财务审计为主、专项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同时并存的共同发展阶段,完成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脱胎换骨的转变,需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成熟,需要中国审计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的日趋完善和成熟,同时,也必不可少需要人民银行职能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全面达到国际审计先进水平,实现中国现代审计的战略目标,扎扎实实地围绕经济、效率、效果来做好效益审计是历史所付于我们这一代审计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李红)
参考文献
[1]雷达:《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启示》,载《审计研究》,2004年2期。
[2]支广东:《高校效益审计的基本思路》,载《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5期。
[3]张静主编:《人民银行内审理论与实务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有效履行央行职能深入理解效益审计思路。
第三篇: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精)
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作为国家预算收入的执行机构,担负着政府各级预算的收纳、报解和支出的监控管理,协助财政部门做好管理国债发行、兑付工作。随着2004年银监会的成立,人民银行职能出现重大调整,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内涵以及体现的金融服务功能在不断丰富、延伸,国库工作不再满足于以往的账平表对,做财政的会计出纳,而是要充分行使管理职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银行国库将如何应对改革的需要、如何发挥好肩负的职责,各级国库部门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本文着重就国库职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发挥国库职能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
一、国库职能的延伸及定位
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确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委托金库体制,同时规定了国库的职责是: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向上级国库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协助财政、税务机关督促企业和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及时向国家缴纳应缴税款;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下级国库工作;办理国家交办的同国库有关的其他事项等六项职责。199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预算法》及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更高的法律层次再次明确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2003年颁布的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进一步确认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几十年来,我国国库职能定位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1985年的《国库条例》与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对国库的定义及职责规定基本相同,反映出对国库职能的认识长期停留在预算的收支及一些简单的管理职能上,由此而形成国库工作内容的显著增加、监管范围的日益扩大与相对滞后国库条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不对称的矛盾,不利于国库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现阶段央行履行国库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职能定位不准确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使国库职能的发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这一结症,人民银行及财政部也都在采取措施进行国库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进行过多方探究和尝试,但对于国库管理职能与财政管理职能的界定始终没有明确,形成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在国库管理上存在双重标准、双重定义。
(二)机构设置缺陷问题。国库机构设置的缺陷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国库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偏少。根据《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的要求,支库人员岗位设置至少要达到8个,而目前基层支库一般配备3至5人,难以分担8个岗位的职责。与此同时,尚要负责国库监管、统计分析、国库调研及对国库经收处的检查辅导工作。二是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单一账户的逐步推行以及大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国库业务量成倍增长,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给目前相对薄弱的国库力量造成难以应付的局面,如此势必影响到国库职能的充分发挥。三是基层国库部门与会计合署办公,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国库职能。目前,县级国库均采取与会计部门合署办公,以人员交叉来弥补岗位设置的不足,但如此一来,国库部门对应的上级管理对象由一个变成两个,担负职责出现分散,不便于国库上下各级间的垂直领导,而且加大了国库风险的存在。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国库法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库监管效力的充分发挥。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也规定了国库的权利和义务,赋予了国库部门监督、反映、促进的职能。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是80年代中期制定的,近20年来未进行相应的修改,因此其滞后性以及与新业务的不匹配性逐渐暴露,已不适应新时期国库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另外,现行的国库法规仅对国库的基本职责和权限作了原则性规定,条文过于笼统,职能定位不明确,缺乏具体行使职能的依据、手段,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发挥国库监管的作用。
(四)监管手段效率低问题。随国库新业务的发展和电子化程度的扩大,国库风险点呈前移化和多样化趋势。然则当前的国库监管手段,依然还停留在传统落后的手工检查方式,即翻传票看账本查报表模式,落后的监管手段、检查方法导致国库监管效力低下。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使用传统的手工勾对操作方式,形成检查方法与核算操作不对称,难以发现微机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二是事后监督的滞后性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按照现行事后监督操作程序,国库部门当天业务
处理完毕后,需于次日交事后监督管理部门。但信息化如此发达的科技时代,风险往往是一经发现,损失无可挽回,因此事后部门监督也就是亡羊补牢。
(五)国库干部综合素质问题。关于国库干部的素质问题,总行领导在多种场合曾不止一次的强调,但国库干部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实还在继续。国库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核算自成体系的时代
已经到来,因此对国库干部的综合要求更加严格。但从一段时间的运行来看,国库工作的业务量是增加了,岗位要求严格了,时间观念增强了,但国库人员数量基本没有变动,新生力量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特别是国库部门急需的科技人才相对匮乏。使现有的国库人员力量和素质根本不能适应国库新形势、新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三、充分履行国库职能的建议
(一)加强国库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律的形式尽快制定单独的《国库法》。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做为国库部门唯一可执行的法律依据,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因而其制定宗旨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只强调了监管职责,为制定具体手段,更未考虑到金融改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以改革、发展的态度,尽快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新国库法规措施,进一步明确国库职责、权限和法律地位,使人民经理国库工作有法可依,增强国库人员依法的严肃性和国库监管的可操作性,为国库部门依法开展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国库管理体制。随着国库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库业务的不断拓展,国库岗位设置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因此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国库机构设置问题,必须改变目前基层国库与会计合署办公的现状,使国库上下各级间的垂直领导更加流畅。其次。把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国库部门,加强国库力量,保障国库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加快财、税、库、行联网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鉴于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财政体制改革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提出的更高要求,各级国库应加快国库业务横向联网进程,通过联网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财、税、库共用信息平台,以达到情况的及时互通,预算资金的快捷入库,风险隐患的及时防范,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使国库资金更好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四)加强国库队伍建设,培养国库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大国库人才培养投入和重视程度,为国库干部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和机会,为国库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国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组织、人员、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对县支库从业人员偏少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严格管理、严肃制度,统筹考虑、合理配备国库人员,严把国库人员入口关,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银行会计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国库部门。三是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组织、作风、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筑思想政治防线,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欢迎阅读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
第四篇: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难点及对策
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难点及对策
国库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库承担着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支拨等重要职责。经理国库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基层央行在履行经理国库职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出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
一、影响基层央行有效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主要困难
(一)经理国库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法律地位不对等,基层央行虽有经理国库之名,难行经理之实。《预算法》赋予人大和审计部门对预算、决算进行事前与事后监督的权利,但没有明确赋予基层央行国库部门这种权利。《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但条文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而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新时期的国库工作来说,明显滞后。国库法律地位的模糊、法规时效性的相对滞后与现行国库“三大”改革对经理国库的要求已很不匹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的监督职责不明了,监管要求和监管地位的不对等。
(二)缺乏必要的处罚权和监督权支撑
一是表现在国库收入监督缺乏对延压税款行为的处罚权。目前,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税票和税款直达国库或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可以说,预算收入占压入库的现象少了,但个别征收机关为核算税收征收进度、银行便于后台操作,设置了税收过渡户,通过该户来具体核算税收征收和控制入库进度,其结果是,征收机关在完成政府下达的当月征收任务的情况下,剩余的税款全部积压在银行过渡户上,积压的税款有时甚至比入库的税款还多,严重违背了当月所实现的税收必须全部入库的规定要求。二是表现在库款的支拨缺乏名副其实的监督权。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国库对财政将预算资金商业化,借给民营企业或中介担保机构的问题关闸不严,把关不够。尤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先支付后清算的运作模式,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国库组织体系和决策重心由央行国库、银行部门转向财政部门,央行国库成为被动的事后的服务性的配角,经理职责变成实质意义上的代理,履行国库监管职责地位被资金的流向和清算变革所掩盖和淡化。
(三)国库资金的监督与管理难度较大
上级国库部门忙于应付自己的日常业务处理,自顾不暇,难免会疏于对下级国库部门、国库经收处、商业银行、代理国库的监督指导,国库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在所难免。国库部门加入了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后,自成了资金汇划体系,但没有一套详尽的风险控制机制贯穿始终,仅仅是一些粗线条的管理规定,这就为各级国库部门如何开展国库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增加了难度。每年年底,进行预算收入年终决算时,征收机关往往因政府领导人或财政部门的要求,违规进行预算收入更正、退库、调整。其目的是应付上级主管财政部门的考核,虽然合情理,但不合规章,可这给国库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如果执行,国库部门直接违规;如果不执行,与财政、税务乃至地方政府机关的关系将会陷入僵持状态,不利于和谐共处和事业发展。
(四)经理国库履职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国库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资金核算、清算业务、对账工作、对经收处的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库人员数量不够,队伍素质不高。目前,从上至下,都在谈论基层央行支行级机构的改革问题,支行何去何从?国库如何经理?基层央行人员只退不进,队伍青黄不接,与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必须设置不相容岗位,要有一支高素质队伍的要求不相适应,经理国库的履职能力也在不断退化。
二、对策建议
(一)及时制定、修订、完善与经理国库相关的法律规章 由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有其无与伦比的系统和资源优势,而且是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拨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重点要巩固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基础,尽快推出《国家金库法》和新的《实施细则》,使经理国库职责与《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相匹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库会计管理规范化,完善国库制度建设,提高国库统计分析水平,继续夯实国库工作基础,提高国库金融服务水平。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履职能力 人民银行要充分履行好“政府银行”职责,为政府当好参谋,把好关,积极配合财政各项改革,促进政府预算收支顺利执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人大、政府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支持;要善于总结代理和经理国库多年的经验,创新思维,审时度势,搞好科技创新,实现国库服务信息化,提高国库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急需建设好“两套系统”:一是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推动财税改革,使财政资金收支两条线真正得以实现,增强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拓展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内涵,发挥人民银行在地方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国库数据集中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国库服务与监督能力,增强国库适应和支持财税改革、央行职能调整的能力。大胆尝试人民银行国库办理直接支付业务的模式,实现对财政资金支拨实时、有效的监督,减少财政拨付环节,加快资金到账时间,有效地解决资金支付运转快而监督相对滞后可能造成的速度风险问题。
(三)疏通政策传导渠道,为有效履行国库职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国库服务层次,加大国库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国库分析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优质服务,深化“三个理念”,构建和谐国库生态环境。一是深化依法行政理念,各级国库要在相关法律和法规所赋予的权限内,依法履行经理国库的职责,要积极组织国库经收处经办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经常深入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情况的调查,及时了解和协调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国库经收处规范办理国库业务。二是深化风险防范理念,深入研究内外部因素对国库资金安全的影响,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试探改变以往仅仅依靠国库人员自身独立监督而出现的人力有限、能力有限、视线有限的局面,将国库纳入事后监督范畴,同时将内审机制和风险责任处置机制引入风险防范与监督之中,以国库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来实行自身监督为主线,以内审和事后监督部门加强同级外部监督为辅线,真正形成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三是深化国库创新理念,大力开展理论创新、业务创新和观念创新,探索基层央行会计、国库、发行人员的合理兼岗,统筹考虑全辖基层支行会计、国库、发行部门人力资源的调配,统筹兼顾国库部门的设置,推动国库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提高国库综合管理能力 国库作为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的主要窗口部门之一,在当前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改善国库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办法措施,当前必须强化“三项管理”。一是强化人才队伍目标管理。加强国库机构和队伍建设,结合国库业务实际和特点,建设和弘扬蓬勃向上的国库文化,实现“树立一流思想道德,培育一流业务素质,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二是强化国库对外监督管理。要对国库资金缴库、支拨、清算各个环节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风险环节,保证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和国库资金的安全。三是加强国库资金运作管理。人民银行要把发展作为中央银行履行好经理国库职能的先决条件,准确把握国库发展的方向。加强国库会计分析,提高对国库资金收付的趋势判断和效益分析能力,架设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与配合的桥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国库发展的新思路,推出各项工作的新举措,实现国库发展的新突破。
第五篇:公立医院共青团职能有效履行的路径探索
【文章摘要】
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有三项和四项之说,“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界定了共青团的三项社会职能;“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说明了共青团作为群众组织的基本职能。无锡市人民医院根据上述共青团的职能,积极探索共青团职能有效履行的路径,创新实施“凝聚工程”、“成才工程”和“阳光工程”等三大团建工程,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在医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职能,为实现医院第一个五年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
作为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具有特有的规律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党交给的重大任务,共青团就必须要始终牢牢把握自身的鲜明政治属性,从党的根本要求出发,积极履行各项职能。从本质而言,共青团组织的生动实践就是有效履行职能的过程。
共青团组织的职能
关于共青团组织的职能,目前存在三项职能说和四项职能说的不同表述。三项职能说来源于《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设想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界定了共青团三项主要社会职能。四项职能说源于2007 年3 月“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同工会、妇联、共青团一些委员代表座谈时,提出的“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的要求。随后,工、青、妇三大群众团体分别将其解读为对群众组织职能的规定。2008 年12 月24日,团的十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把上述要求正式表述为团的四项职能。
从词源意义上,“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因此,上述两种概括都符合作为“定义”来使用的标准。但是从逻辑层面分析,两种表述的内涵和外延、适用的范围明显不同:三项职能说涵概了党团关系、政团关系、共青团与青年关系对团组织的要求,体现了共青团的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群团职能,是对共青团全部社会功能的理论表达;四项职能说体现了党对所有群众组织的共同期待,涵概了各群众组织在面对自己应当代表的那一部分群众时,应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包括共青团在内的所有群众组织的基本职能。共青团只有首先解决好与青年的关系,全面履行作为群众组织的基本职能,其代表青年参与协商民主、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职能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履行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众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是实现共青团组织三项社会职能的重要前提。公立医院共青团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途径
自无锡市人民医院成立以来,院团委按照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能,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共青团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途径,创新实施“凝聚工程”、“成才工程”和“阳光工程”等三大团建工程,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在医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职能,为实现医院第一个五年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院团委先后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和无锡市“五四”红旗团委、无锡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组织奖、无锡市青年文明号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市事业单位中唯一的省级分类推进团组织建设实施单位。
2.1 实施凝聚工程,团结青年,增强医院发展的思想引力
当代青年是一个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群体,吸引和凝聚青年是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我院团组织深入实施“凝聚工程”,不断凝聚组织、凝聚思想和凝聚作风,有效地团结和引导青年。
2.1.1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凝聚组织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和同步考核。
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根据院党委的部署,医院团组织全面开展“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工作,五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团委成功创建省“五四”红旗团委,还建成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市“五四”红旗团组织4个、医管中心级“五四”红旗团组织10个,省、市级“五四”红旗团组织数量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先后组织40名余团干部来我院参观交流团建工作。
健全团员个人评价机制。依托团员和团干部信息数据库,团委科学设立对团员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指标,五年来,共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团内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气氛,涌现出江苏省优秀团干部1人、无锡市优秀团员(干部)4人、市医管中心优秀团员(干部)30人等先进人物,1人当选为无锡市第十八次团代会代表。
2.1.2 坚持理想与信念,不断凝聚思想
针对新时期团员青年思维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院团委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探索青年思想工作新方法。
主题教育持续化。院团委每年开展团内主题教育,2008年开展了“医院发展与青年责任”、2009年开展了“科学发展与青年作为”、2010-2011年开展了“青春使命,建功人医”、2012年开展了“创先争优健康行”、2013年上半年开展了“走基层、听心愿、办实事”等团内主题教育,团员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开展团内学习教育80余次。
内容载体多样化。院团委先后开展了“学理论、明院情、做贡献”网络竞赛、“卫生青年还少什么”大讨论、“五四”青年大讲坛、“青春使命,建功人医”英语演讲比赛、寻找“我身边的青春榜样”、“我来说个党的故事”、纪念建团90周年等多项活动,载体的多样化进一步凝聚了青年的思想,增强了共青团活动的生命力。
2.1.3 坚持引导与关怀,不断凝聚作风
院团委创新建立团内青年关怀体系,把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紧密结合起来,将团工作做到青年们的心坎上。
建立“五联系”制度。团委委员联系团支部、团支委联系团小组、团小组长联系团员青年、党员团干部联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团支部书记联系住院总医师,共联系团员青年300余人,“五联系”网络联系拉近了团组织与团员的距离。
明确“五关心”对象。关心新职工青年、关心高学历青年、关心护理青年、关心合同制青年、关心离团青年,累计开展各类谈心谈话、会议座谈600余次,“五关心”体现了团组织对团员的关怀。
2.2 实施成才工程,培养青年,增强医院发展的人才潜力
倡导全面发展型青年,争做临床研究型青年,乐当责任奉献型青年,我院团委全面实施“成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堪当重任的青年人才。
2.2.1 推进文明号创建,造就全面发展型青年
完善工作体系。制定《青年文明号考核细则》,实施动态管理。“双争”领导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党总支参与;各文明号由主任、护士长亲自挂帅、党总支、团委、团支部组成督查小组,有力推动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
深化创建内涵。举办“薪火相传九十载,青春文明展风采”青年文明号工作展评会,开展爱心捐助困难学生和结对帮扶社区老年居民活动,公开并落实服务承诺92条,重新设计并印制服务卡1万余张,有效地提升我院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内涵。
突出服务亮点。开展“一号一亮点”活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省级文明号急诊科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市级文明号消化内科、儿输液室推出了“希望之光”垫付金、“缩短输液等候时间”等特色服务。另外,结合专科医疗特点,市级文明号神经外科和医学检验科,推出了“渐进式康复操”和为行动不便患者义务上门采血服务举措,为医院医疗业务工作增色不少。
五年来,我院青年文明号新创建成功率和复评通过率均达到了100%,各级青年文明号数量达到12个,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
2.2.2 强化岗位技能提升,造就临床研究型青年
制度机制“育才”。建立相关制度机制,提升青年医疗科研水平。院团委将科研参与、论文发表等作为团支部、青年文明号日常考核以及团员个人量化考核的重要项目,同时也作为团内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团干部、团员青年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团委研究的课题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立项。
岗位练兵“促才”。院团委联合医务处、护理部组织青年岗位练兵,促进青年岗位成才。组织青年医务人员参加“hope”杯科技竞赛,获奖数量位居全系统首位;遴选青年选手参加“创业杯”医疗法律知识竞赛,获得团体冠军;另外,在医疗查房、护理知识、急救技能等竞赛中,我院青年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选树典型“塑才”。在“育才”、“促才”的基础上,院团委通过选树青年典型“塑才”,五年来,我院团委成功推荐江苏省百名“好青年”1人、无锡市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人、无锡市青年创业先进 1人、无锡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4人、无锡市“我身边的青春榜样” 6人,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2.3 深化志愿者服务,造就公益奉献型青年
打造院外志愿品牌。在院党委的指导下,院团委积极打造院外志愿服务品牌:以南禅寺为基地,创新设立党团员志愿者服务基地;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推出“杏林春风”志愿服务工作;以“春运”、“教师节”和“重阳节”等为节点,开展了主题志愿活动。五年来,我院累计开展院外志愿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为建设“幸福无锡”贡献了力量。
培育院内特色服务。2010年起,院团委全面启动“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组织本院青年志愿者开展“红色飘带”活动,发动实习医护志愿者开展“绿袖套”行动;引导高校学生志愿者开展“假日义工”项目;招募社区老年志愿者开展“银发义工”服务。三年来,各类院内志愿者共服务病人5万余人次,为广大患者就诊提供了方便。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做好各项志愿服务的同时,院团委组织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青年志愿者进入病房为来锡治疗的地震伤员提供爱心服务;“4.20”芦山地震后,我院青年和职工纷纷为震区献爱心,捐款达1.9万元、捐物达9箱。五年间,我院组织300余位青年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0000多ml,彰显了人民医院青年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五年来,我院先后获得“无锡市十大杰出志愿者服务集体”,青年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奖、青年公益节优秀公益项目奖和市医管中心医院服务创新奖、青年志愿服务展评冠军等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无锡市志愿者之星,3人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志愿者。
2.3 实施阳光工程,快乐青年,增强医院的精神动力
院团委大力推进“阳光工程”,让团员青年在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的基础上,放松身心,快乐生活。
2.3.1 三大沙龙寓教于乐,陶冶青年情操
院团委先后举办了英语、科技和文艺等三大青年沙龙活动50余次,参与青年达170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青年的人文素养。
英语沙龙活动绘声绘色。团委举办青年英语沙龙30余次,邀请无锡市一中、韦博国际英语、天一中学等单位外籍教师和“无锡洋雷锋”唐磊定期前来授课,与青年医务人员“面对面”进行口语交流,增强了团员青年们的临床口语应用能力。
科技沙龙项目可圈可点。以“我为课题加一分”为主题,团委开展青年科技沙龙10余次,邀请赴境外进修的医务人员讲课,为青年讲解科研方法、论文写作、课题申报、医疗前沿等内容,有效提升了青年医务人员的课题参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2.3.2 阵地建设精彩纷呈,丰富青年生活
院团委积极开拓青年活动阵地,不断丰富青年文体生活,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组织青年读书活动。院团委在院图书馆设立青年图书专架,并与工会联合举办“午间职工书屋”,为广大青年提供了精神食粮;定期青年推荐优秀影视剧、“共赏美文”;开展“读红色经典,庆党的华诞”读书竞赛,让青年在读书中接受党的先进理论、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实施青年绿色行动。五年间,我院团组织累计栽种树苗200余棵,为团员发放青年生态文明卡350张。在连续四年组织青年赴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前提下,今年5月,院团委成立青年生态环保志愿者队,参与院内植绿护绿,并另辟蹊径打造“共青林”绿色基地。为建设美丽医院贡献一份力量。
2.3.3 需求诉求尽力化解,解决青年难题
倾听青年诉求、帮助青年解忧。医院团组织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帮助青年排忧解难。
开展团内“1+1”谈心。每年年初,团委组织开展团内“1+1”谈心活动,帮助青年分析问题,寻找对策,迎头赶上。2011年起,院团委启动了“永远跟党走——青春邀约”青年访谈活动。五年来,累计开展团内谈话600余次,增加了团干部与普通青年的交流和互动。
征集青年“微心愿”。2013年,院团委开展了“走基层、听心愿、办实事”主题活动,通过与青年面对面、心交心和发放征集卡的形式,发现团员青年的潜在需求,并整理汇总,建立团员青年的“微需求”梦想树,尽力帮助青年实现“微心愿”。
开展单身青年联谊。院团委十分关注团员青年生活,特别是大龄单身青年的个人问题。先后与工商银行举行了“缘动力”——新城之夜青年联谊活动、与兄弟单位举行了“七夕风尚派对”、“爱情对对碰,悦来悦幸福”青年联谊活动,共有100余名单身青年职工参加,让团员青年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