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1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解红雁
淄博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 关键词 护理风险 管理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往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的诱因很多,有时病情突然恶化发生在医护人员预料之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1]。由于医疗工作的复杂性、药物学及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未知性,使得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2]。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目前的首要任务。1心血管内科潜在的护理风险 1.1与患者有关的潜在风险
1.1.1 患者遵医行为差 有些患者对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不配合,不遵守规章制度,私自离院外出等,可使护理过程的风险明显上升。如急性心梗病人卧床时间不够就下床活动,引发心跳骤停等。
1.1.2家属和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期望过高 患者一入院就希望医生护士药到病除,若疗效不显著或病情恶化,就会指责、质问医护人员,引发矛盾和冲突。
1.1.3特殊病人存在的潜在风险 心理问题严重、视力衰退、老年、晕厥、行动障碍、病情危重等病人, 这类病人极易发生自杀、坠床、摔伤、压疮等意外事件。如严重忧郁症的病人, 自杀比例很高; 行动障碍、老年人极易发生坠床、摔伤、压疮等。2与护理人员有关的潜在风险 2.1护理文件书写存不规范
护理文书是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4]。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缺乏保护意识,具体为:(1)入院评估不准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记录;(2)医疗、护理记录不一致,主要表现在护士书写的入院时间与医生不一致;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抢救死亡时间记录不一致;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符等。(3)不真实记录,患者擅自外出离开病房 ,体温单却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有的责任护士没按常规观察 ,完全照抄医生病历。有的责任护士虽按护理常规观察 ,但却没有记录等。(4)不及时记录,心血管内科的特点是病人多 ,病情急 ,发病突然,而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每天忙于执行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故专业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常常是在空闲或下班时间回顾性地将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记录,因而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5)不连贯、不完整的记录,如患者血压 170/110mmHg,遵医嘱给予卡托普利25mg舌下含化 ,未跟踪记录血压的变化 ,使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或患者感不适 ,报告医生,未行特殊处理,仅记录病情变化而未完整记录“通知医生 ,嘱暂观察 ”等。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这样的护理记录经不住推敲 ,会引起法律纷争。2.2护理操作中的潜在风险
2.2.1违反技术操作原则 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为病人治疗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导致的抽错血、输错血、发错药、打错针、输错液体。心血管内科病人的心功能多数较差 ,静点滴数或静推速度过快会加重病人的心脏负担、血压波动幅度大。如静点硝酸脂类药物滴数过快会使病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静脉推注速度过快会致心衰或加重心衰等。
2.2.2履行知情告知不足,健康教育不到位
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告知,使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正确理解和理性选择诊疗措施。如进行各种操作前没有告知患者进行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所产生的后果及副作用等;没有及时告知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 ,导致血压控制不良;对心绞痛的患者 ,未告知便秘时勿用力而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等。3与管理层有关的潜在风险 3.1医院环境、设施存在的风险
心脏病人特别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如果病房管理不到位,导致陪人多、说话声音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休息、康复。如果病人受此影响而发生病情变化就会发生护理纠纷。水电系统、信息系统、医疗仪器等突然故障带来的风险。如停电延误抢救病人, 如引水机着火发生火灾, 热水袋烫伤病人, 光线不足、地面湿滑导致病人及家属的摔伤、床无护栏导致病人坠床、电脑系统出故障、影响病人结帐等均可能导致不小的医疗纠纷。
3.2特殊的时间段
如节假日、人力薄弱的中午、晚夜班、某些疾病高发季节。是医疗差错、事故、纠纷高发时间, 而且易发生药品、医疗资料、病人物品被盗事件。3.3 病人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的风险
病人病情较重, 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 抢救不及时, 或搬运不当加重病情。
4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4.1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和风险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小组定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发现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要组织人员及时讨论应对方法并提醒有关护士注意防范。在制定预案时,首先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例如在预防跌倒的管理预案中,将有可能造成病人跌倒、跌伤的因素、环节,逐一列出。因此在陪护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护士知晓哪类病人易摔伤、易坠床,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次是完善相关措施,如设立安全“防滑”提示牌、防滑垫,开水炉房设有“小心烫伤”等提示语,并制定了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等等。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节假日前安全检查,注意人员搭配,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 医护人员要陪护, 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以利于工作顺利进行。4.2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故事处理条例》规范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式[5]。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深入病房勤观察,认真收集资料,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病人入院时的首次记录一定要注重客观资料的书写,入院评估准确,护理措施及相关因素均应记录准确、完整、及时、全面,客观反应病人病情变化,并与其它记录相一致;护士长每天对新入院、危重病人的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4.3 加强护患沟通,化解护理风险
(1)患者住院时应主动向其介有关规章制度、检查的安排和初步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治疗。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不配和行为,应向其讲明不配合治疗的危险性。(2)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生、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病情应恰当地向患者或其监护人真实告知,对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突变化或恶化,应告知患者家属,并请其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可。(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内容,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我科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应用护理程序和风险管理的流程,使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防范水平明显提高。参考文献
[ 1 ] 燕长花.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J ].亚太传统医药,2008,4(7):58 [ 2 ] 富川华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J ].临床护理,2007,24(4):470 [ 3 ] 王丽萍.病历在人生保险理赔中的作用[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6(3):51-52 [ 4 ] 刘燕秋.加强护理风险的做法与体会[ J ].天津护理,2006,14(2):104
第二篇: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潜在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5-02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通常病程长,心血管疾病复杂,而且常年患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通常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这通产会导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出现抑郁、烦躁、焦虑以及绝望等不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病人的预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1]。现在通过分析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潜在风险分析
1.1护理人员自身的问题
心内科的老年患者大多是长期患病,老年患者感觉迟钝,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不适症状。医院的一些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地报告医师处理,造成患者病情治疗的延误,这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有些年轻的护士对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是很熟练,这也会延误抢救最佳时机,从而造成医疗事故[2]。
1.2用药原因
心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并发症,所以用药较复杂,若不注意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不按时服用利尿、激素、降压等药物,没有按照规定剂量服用,则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老年患者在静脉输降压药或者长期服用口服降压药物时,若护理人员没有注意到患者的血压变化,没有及时地调整输液的速度或者按照正常发药,则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血压降低过快,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1.3仪器原因
心内科患者大多数病情复杂,情况危及,病情变化快,若是医院的设备性能不佳或者医护人员对新设备不熟练,则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抢救以及治疗,从而造成医疗纠纷[3]。
1.4健康告知
医护人员未能尽到健康告知的义务,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引发护理隐患。比如心功能衰竭的病人,若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则不能下床活动,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若医护人员没有事先告知,则有可能发生危险。
2对策
2.1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护理的能力
针对心内科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科室实情的工作规章制度。例如在交接班血液透析病人以及腹膜透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规范等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组织人员不定期地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即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2加强对陪护的管理
重视陪护的管理,对陪护进行培训,以增强他们对病人病情的反应,指出他们在护理病人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并且加以指正。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积极地沟通,从而取得他们的配合,提高其在护理上的能力。
2.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除了口头告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比如患者心病并且伴有水肿时需要限水限盐,但是患者一旦脱水严重,又需要适当地增加水盐的摄入,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的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实行心血管内科室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内科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讨论
心内科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而且并发症多,往往采用手术或者保守等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所以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跌倒和烫伤,并且存在着一些专科治疗的特定风险。心内科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护士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心血管内科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付嫱.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J][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 245-246.[2] 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 733-734.[3] 贾俊格,秦延平,王素芳.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J].全科护理,2010,8(019): 1768-1769.
第三篇:心血管内科护理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
【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胸部皮肤情况、心电监护仪的性能。
2.观察并记录心率及心律变化。
3.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要点】
1.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
2.选择恰当导联,调节波幅,设置监测指标的报警界限。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心电监测的目的,配合事项,取得合作。
2.指导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向医务人员说明。
【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片时,应避开伤口、瘢痕、中心静脉插管、起搏器及点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部位。
2.密切监测患者异常心电波形,排除各种干扰和电极脱落,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带有起搏器的患者要却别正常心律与起搏心律。
3.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
4.心电监护不具有诊断意义,如需详细了解心电图变化,需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血氧饱和度监测(SPO2)
【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目前意识状态、吸氧浓度、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指端循环、皮肤完整性及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
【操作要点】
1.把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导线接多功能监护仪。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甲。
3.正确安放传感器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耳廓处,接触良好,松紧度适宜。
4.调节适当的报警界限。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监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告知患者及家属影响监测效果的因素。
【注意事项】
1.SPO2监测报警低限设置为90%,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治愈休克、体温过低、低血压或使用血管收缩药、贫血、偏瘫、指甲过长、同侧手臂测量血压、周围环境光线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指甲油等对监测都有影响。
3.注意更换传感器的位置,以免皮肤受损或血液循环受阻。.4.怀疑CO中毒的患者不宜选用脉搏血氧监测仪。
电击复律
【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病人是否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发绀、大动脉波动消失。
2.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室速、室颤、房颤、房扑、室上速、)。
【操作要点】
1.室颤时呼叫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复律时建立静脉通道,镇静。
3.患者取仰卧位。
4.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开机默认监护导联为Ⅱ),手柄电极
涂导电膏或将生理盐水纱布放于病人胸部,负极手柄电极放于右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正极手柄电机应放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两
电机板之间应相距10厘米以上。
5.选除颤模式,室颤,选择“非同步”,其他用“同步”。
6.选择能量,室颤一般360J,房扑50J。
7.术者双臂伸直,使电极板紧贴胸壁,垂直下压,充电,确认周围
无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同时术者身体离开患者床单位。
8.双手同时按压放电按钮。
9.观察心电示波,了解除颤或复律效果和并发症。
【注意事项】
1.操作时远离水及导电材料。
2.清洁并擦干皮肤,不能使用酒精。
3.手持电极板时,两级不能相对,不能面向自己。
4.放电极板部位应避开瘢痕及伤口。
5.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除颤时,电极板距离起搏器至少10厘米。
6.如果一次除颤后不能消除室颤,移开电极板后应立即进行胸外心
脏按压。
7.操作后应保留并记录除颤时自动描记的心电图。
8.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定期充电并检查性能。氧气雾化吸入
【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颜色、性质、量及气道通畅情况。
【操作要点】
1.根据医嘱备药,注入雾化器内。
2.与氧气连接,倒掉湿化瓶蒸馏水。
3.病人颈下放治疗巾或毛巾。
4.调节氧流量6~10l/分,口含雾器喷出口,病人吸气时,用手指堵
住出气口,呼气时将雾化器从口中取出,同时手指松开出气口,如此重复,将药液全部吸完。
5.治疗时间一般10~20分钟。
6.治疗完毕,移开雾化装置,关闭氧气。
7.整理用物,消毒处理。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雾化吸入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2.指导病人正确的吸入方法。
3.告知患者在雾化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义务人员。
【注意事项】
1.雾化液不能太少,否则药液能喷出。
2.操作中,避开易爆物品,注意安全用氧。
3.吸入过程喷管口应放在舌根,尽可能深长吸气,以达到治疗效果。心电图机的使用
【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腕部、裸部、胸部皮肤情况。+
3.评估心电机性能是否良好。
4.导线、附件是否齐全。
5.观察心电图波形情况。
【操作要点】
1.患者平卧床上。
2.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机器预热。
3.核对心电图机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取标准电压。
4.暴露患者腕部、裸部、胸部,应酒精棉球擦洗皮肤,按要求接各导
联。V1: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肢体导联: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5.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记录12导联心电图。
6.在心电图纸上注明好各导联、姓名及检查日期。
【指导要点】
1.检查过程中平静,不要讲话或活动。
2.告知心电图检查无痛、无创伤,嘱患者放松身体,配合检查。
【注意事项】
1.患者安静平卧,否则图形影响效果。
2.严格按要求放各肢夹及吸球位置,否则影响检查结果。
3.擦洗皮肤不能用水或生理盐水,否则引起电极腐蚀或老化。
4.机器在关机状态下充电。
第四篇:2012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2年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科室护理计划以护理部制订的2012年全院护理计划为标准,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以“三甲医院评审”为契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1、抓好基础护理工作,严格按等级护理要求落实基础护
理,及时巡视病房。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程序,严格“三查七对”,加强新入院、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床头交接班,做好入院评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提高护理服务品质。
2、抓好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
识,以护士长、总务护士、责任组长为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考核,定期进行安全形势分析,加强监督,广泛征求伤病员意见,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强化护士服务意识,树立患者至上,服务第一意识,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规范文明用语,实施首问负责制,以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为护理的自觉行为。
4、抓学习,严训练,抓护理理论知识,了解护理新动态,及时更新观念,落实每月两次的护理查房,一次业务学习,根据科室护理情况,请主任、医生讲课,增加业务
学习次数,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二、抓好病区管理及实习带教工作
1、护士长、总务护士深入病房,及时了解工作中的一些关
键、疑难问题,重视收集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及建议,明确以病人满意作为服务标准,处处以身作则,做表率。
2、坚持为兵服务工作,加强军队伤病员管理,严格落实查
房制度,常抓不懈,抓好安全工作。
3、监督总带教教师制订带教计划,落实好讲课,出科考试,科室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优秀人才。
三、抓好岗位练兵,三基理论,十八项护理技术操作及急救
技能训练。
针对目前我科护理人员成份新,经验少,技术弱的特点,强化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训练,做到人人考出好成绩,对成绩优异的科室给予奖励,同时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四、工作目标
争创先进护理单元
第五篇: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含硝酸甘油等。
2.体征观察:定时监测脉率、心电图、心率、呼吸与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
3.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4.休息及卧位:重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5.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6.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用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4 L/min,浓度20%-40%,严严重缺氧者6-8 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用20%-3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
7.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如长期便秘者,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带手套润滑手指将粪便抠出,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体重。
8.用药护理:准确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用扩血管药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有无出血现象。
9.关心、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协助患者克服不利疾病治疗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