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

2021-08-17 23:1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

大理学院 2019级护理专业专升本班 汪青松

摘要: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容易发生致人死亡和导致其他后遗症的严重后果。因为心血管疾病在医院医疗风险是相对较高的,经常出现因为护理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不仅对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有极大的意义,在客观上减少降低事故率、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安全护理 对策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以临床工作经验为主,结合理论,对多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的思考和心理做简单的论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最先想到的一个词便是“安全。”这不仅仅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该论文的核心思想。这个核心思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两大部分。通过对心血管疾病多年来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的总结和分析,从而达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以此减少其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打好坚实的基础,减少医疗纠纷。

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因此容易发生致人死亡和导致其他后遗症的严重后果。同时心血管疾病在医院医疗风险相对高的部门,经常出现因为护理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工作中风险的最佳方法,也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一)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有着复杂的治疗过程,同时,需要多学科的介入治疗。如胸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科室的协同治疗。护理的内容不仅包括药物,还包括休息、饮食、运动、病情的观察等方方面面,在这些内容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及心血管疾病诊断进行了解。在内科心血管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及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由于是多学科的介入治疗,从而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计划性与执行性,以及护理诊断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二)护理安全的定义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

安全是护理的核心问题和基本工作准则,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使病人尽快好转或康复,是护理的基本目的。然而由于护理工作具有工作任务重、事情繁杂的特点,在工作中每一个细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问题,这些潜在的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或导致法律纠纷等。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增强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及医疗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通常认为护理安全是指对患者的安全而言,虽然在临床实践中护理安全具有护理人员和患者两个方面的定义。

(三)护理不安全的因素

1.质量监控管理因素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

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确立护理质量标准,有了标准,管理才有依据,才能协调各项护理工作,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以最佳的技术、最低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健全,对护理人员的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到位,对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将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2.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技术复杂程度高、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还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护理缺乏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从而发生事故。

3.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4.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

5.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6.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7.工作责任心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倦,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脱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8.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是对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胁。

(四)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制度因素

医院虽然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制度和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或者矛盾因此可能会导致管理组织无法进行监督,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使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随意、懒散工作不仔细,存在好多的安全隐患。

2.护士自身的因素

(1)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护士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职业道德素养不足,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有的护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也是造成隐患的根源。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3)专业技能素养不足。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护理工作是一项患者及家属的相互配合及支持,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病人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缺乏了解,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稳定因素,因疾病而导致经济、心理等变化会导致患者或家属过度维权和对医疗护理的不信任。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预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家属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从而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3.临床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用药及配伍因素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较多,品名、药名复杂,同名药物也会因产地不同而剂量有所不同。如护士在配药过程没有严格进行药物配伍核对,没有严格按处方剂量配药,或配药过程粗心大意没看清剂量,只是按常规习惯操作,就容易给患者带来危险。此外,护士在为患者做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滴注的速度或静推速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大、血压升高等危险,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2)护理记录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是护理过程的观测记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资料和重要的工作见证,但是由于管理存在问题和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护理记录写的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护理记录的真实性问题。由于护理工作监督不到位,部分患者擅自外出或离开病房时恰好是护士定时巡查的时间,不能及时获得监测记录,往往是护士主观臆测后随意填写应付上去的。因此护理记录反映的体温单及其他生命体征并不真实。

②护理记录的完整性问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繁多,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每30分钟就观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一次,护理工作中往往待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造成护理记录的漏记或记录不全。因此,提供的护理记录往往并不完整。

③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是危重患者,发病通常很急,多需进行抢救,此时的护理记录多是事后通过回顾补写的,因此,记录的书写并不及时。还有就是记录偏差的问题。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开出的医嘱执行时间存在偏差,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常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患者对抢救实时间及死亡时间记录往往存在偏差,容易因此发生延误抢救和治疗不及时的医疗纠纷。

4.来自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患者饱受病痛的折磨,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承担巨大的痛苦,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患康复的愿望迫切,因此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病患客体给治疗和护理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以下几种行为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患者不遵医嘱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一部分患者因治疗后自我感觉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再进行治疗,花冤枉钱了。不遵医嘱,不按时吃药或者进行治疗,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或者请假不按时回病房,在外出过程中突然发病,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变化快,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会因为疲惫、劳累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患者对治疗期望之过高以及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常把责任完全归咎给医护人员,加之患者对医院治疗过程和治疗环境不适应,患者本身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情绪变化较大,不同的医护人员对病情变化预测不一致,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二、对策

以上这些所述的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基本上都与临床实践中的有关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该强调这些因素的中主次,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思考,以在管理制度中或者是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起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护理制度和护理思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方面在技术上提高护理水平。为彻底杜绝心血管内科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应改进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应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如是入手,制订各种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章和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处置前、中、后均对医嘱和所配药物以及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查。在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严格监控滴注或静推速度,防止因过快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另一方面在心理素质上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仅要熟记于心,还要切实贯彻到护理工作之中,能够用法律知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医护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还应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避免漏记、误记、涂改、主观臆造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偏差降至最低程度。

最后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医患沟通 主动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受;讲究语言的文明、操作的规范和贴心的关爱;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德,操作中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或出现的状况,以积极的态度耐心解答;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教育;对因病情变化而改变的诊疗方法和用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避免漏收、错收费用等现象,坚持发放一日清单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各种治疗和护理费用;坚持对患者或家属告知制度,及时通过用药卡告知监护、吸氧费用及费用较高的检查费用等,使患者家属知情;消除和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对某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予以安慰和体谅;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同时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和风险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小组定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发现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要组织人员及时讨论应对方法并提醒有关护士注意防范。在制定预案时,首先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例如在预防跌倒的管理预案中,将有可能造成病人跌倒、跌伤的因素、环节,逐一列出。因此在陪护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护士知晓哪类病人易摔伤、易坠床,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次是完善相关措施,如设立安全“防滑”提示牌、防滑垫,开水炉房设有“小心烫伤”等提示语,并制定了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等等。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节假日前安全检查,注意人员搭配,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医护人员要陪护,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以利于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深入病房勤观察,认真收集资料,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病人入院时的首次记录一定要注重客观资料的书写,入院评估准确,护理措施及相关因素均应记录准确、完整、及时、全面,客观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并与其他记录相一致;护士长每天对新入院、危重病人的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加强护患沟通,化解护理风险

(1)患者住院时应主动向其介有关规章制度、检查的安排和初步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治疗。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不配合行为,应向其讲明不配合治疗的危险性。

(2)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生、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病情应恰当地向患者或其监护人真实告知,对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突然变化或恶化,应告知患者家属,并请其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可。

(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内容,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三、讨论与小结

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客观复杂,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之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圆满完成护理任务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首先在思想上,护理人员要有自我防护意识,除了做好职业安全防护之外,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适时地运用以保护自己。面对患者的无理要求,要本着细心的工作方略去耐心引导,沉着冷静。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与妥善保管。

其次是在业务上要不断要求自己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如上所述,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普外等科别护理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的时候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显得十分的重要。这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不断学习的思想和实践能力。

最后是在护理过程中,要胆大心细,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使业务过程、护理文书、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得当,使之成为维护自身安全的防火墙。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应该加自己的强业务技能,严格按照规范化护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护理过程中尽职尽责,防患于未然,防止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预防各种并发症,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不仅在生理上对其进行安全护理同时在心理上给予患者以心灵的安抚。

参考文献

[1]张国力.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96-97

[2]富川华,雷静,袁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4):20-21

[3] 管玉梅,陶艳玲,杨毅华.全面分析防范护理差错重复发生[J].国际护理杂志,2007, 26(5): 32

[4]王文彩.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用药护理[J].中外医疗,2009,35(16):62-63

[5] 富川华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J ].临床护理,2007,24(4):470

[6]王丽萍.病历在人生保险理赔中的作用[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6(3):51-52

[7] 刘燕秋.加强护理风险的做法与体会[ J ].天津护理,2006,14(2):104

下载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含硝酸甘油等。 2. 体征观察......

    心血管内科护理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 【评估与观察要点】 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胸部皮肤情况、心电监护仪的性能。 2. 观察并记录心率及心律变化。 3. 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化,及时处理异......

    2015年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5年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总结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科室主任的带领及科室医生的帮助下,我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年度护理工作计划,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按照时间节点......

    2012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2年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科室护理计划以护理部制订的2012年全院护理计划为标准,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 以“三甲医院评审”为契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原则: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者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当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新)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一、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修订)----------------------2 二、消化性溃疡护理(修订)------3 三、消化道出血护理(修订)------5 四、急性胰腺......